壳体和空气处理设备.pdf
《壳体和空气处理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壳体和空气处理设备.pdf(2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452712.8 (22)申请日 2020.03.31 (73)专利权人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地址 266101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海尔路1 号 专利权人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房启岭徐超潘光星田丰 劳春峰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331 代理人 张宇峰 (51)Int.Cl. F24F 13/28(2006.01) F24F 13/20(2006.01) F24F 3/16(2006.01) B01D 50。
2、/00(2006.01) B01D 46/0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壳体和空气处理设备 (57)摘要 本申请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 公开一种壳 体。 该壳体包括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 第一层板 包括进风孔和连通进风孔的第一过滤部; 第二层 板包括出风孔和连通出风孔的第二过滤部; 在第 一层板和第二层板连接形成壳体的情况下, 第一 过滤部与第二过滤部配合限定出分离腔, 分离腔 可通过离心力过滤经进风孔进入的空气中的尘 粒。 本申请通过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连接, 使第 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配合限定出分离腔, 且分 离腔能够通过离心力对空气。
3、中的尘粒进行过滤, 即使长时间使用, 也不会发生尘垢累积而堵塞网 孔影响进风量的情况, 既可以保证空气处理设备 所需求的进风量; 还能够对进入壳体的空气进行 有效地过滤。 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2页 附图6页 CN 212253103 U 2020.12.29 CN 212253103 U 1.一种壳体,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层板, 包括进风孔和连通所述进风孔的第一过滤部; 第二层板, 包括出风孔和连通所述出风孔的第二过滤部; 在所述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连接形成所述壳体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过滤部与所述第二 过滤部配合限定出分离腔, 所述分离腔可通过离心力过。
4、滤经所述进风孔进入的空气中的尘 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腔内壁设置杀菌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杀菌涂层为纳米涂层或光触媒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腔为漏斗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层板还包括: 进风通路, 连通所述进风孔与所述第一过滤部, 并沿所述分离腔侧壁的切线方向与所 述分离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壳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腔有多个, 交错排列在 所述第二层板与所述第一层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 其特征在于, 所。
5、述第二层板与所述第一层板之间的距离 大于所述分离腔最大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层板与所述第一层板之间的距离 小于所述分离腔最大外径的二倍。 9.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作为所述空气处理设 备的面板、 背板、 顶板、 底板、 侧板中的一个或多个。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2253103 U 2 壳体和空气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 例如涉及一种壳体和空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地, 空气处。
6、理设备的壳体上通常设置有进风口, 为了保证对空气的处理效果, 以免携带有尘粒的空气直接进入空气处理设备的内部, 往往在空气处理设备的进风口处设 置有过滤网。 利用过滤网在进风口处对空气进行过滤, 会有空气从过滤网与壳体的缝隙处 进入壳体内, 使进入壳体的空气不能得到完全过滤。 0003 目前, 为了使进入壳体的空气能够得到完全过滤, 空气处理设备不设置进风口, 并 将空气处理设备的壳体均匀设置有通孔, 使空气通过通孔进入空气处理设备内部。 为了对 空气起到过滤作用, 再在壳体内部加设过滤网。 0004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 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5 通过过滤网的网孔限。
7、制对空气进行过滤, 仅能过滤掉空气中大于网孔尺寸的尘 粒, 壳体内的过滤网使用一段时间后, 就会累积大量尘垢, 将不能保证空气处理设备的进风 量, 进而影响空气处理设备对空气的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 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 所述概 括不是泛泛评述, 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而是作 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7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和空气处理设备, 以解决在壳体上设置通孔并加设过 滤网, 不能对空气起到杀菌作用且影响进风量的问题。 0008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 第。
8、一层板包括进风孔和连 通进风孔的第一过滤部; 第二层板包括出风孔和连通出风孔的第二过滤部; 在第一层板和 第二层板连接形成壳体的情况下, 第一过滤部与第二过滤部配合限定出分离腔, 分离腔可 通过离心力过滤经进风孔进入的空气中的尘粒。 0009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空气处理设备包括如上述的壳体。 0010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和空气处理设备, 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11 无需在壳体上单独设置进风口和过滤网, 通过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连接, 使第一 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配合限定出分离腔, 且分离腔能够通过离心力对空气中的尘粒进行过 滤, 即使长时间使用, 也不会发生尘垢累积而堵塞网孔影响进风。
9、量的情况, 既可以保证空气 处理设备所需求的进风量; 还能够对进入壳体的空气进行有效地过滤, 以保证空气处理设 备对空气的处理效果。 0012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 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说明书 1/12 页 3 CN 212253103 U 3 附图说明 0013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 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 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 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 附图不 构成比例限制, 并且其中: 0014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过滤组件的结构示。
10、意图; 0016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第二层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二层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二层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二层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过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5 附图标记: 0026。
11、 11、 第一层板; 12、 第二层板; 13、 进风孔; 14、 出风孔; 15、 第一过滤部; 16、 第二过滤 部; 20、 分离部; 21、 围板; 22、 顶板; 23、 分离腔; 24、 进气口; 25、 出气口; 26、 出尘口; 30、 进风 通路; 40、 出风通路; 50、 集尘部; 51、 第一集尘件; 52、 第二集尘件; 60、 集尘管路; 61、 连通管 路; 62、 敞口; 63、 密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 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 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 并非用来限定本公。
12、开实施例。 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 为方便解释起见, 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 然而, 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 在其它情况下, 为简化 附图, 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0028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 “第一” 、“第二” 等是用 于区别类似的对象, 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 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 此外, 术语 “包括” 和 “具有” 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 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29 本公开实施例中, 术语 “上” 、“下。
13、” 、“内” 、“中” 、“外” 、“前” 、“后”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 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 及其实施例, 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 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 或以特定方 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 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 还可能用 于表示其他含义, 例如术语 “上”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 含义。 0030 另外, 术语 “设置” 、“连接” 、“固定”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连接” 可。
14、以是固定连接, 说明书 2/12 页 4 CN 212253103 U 4 可拆卸连接, 或整体式构造; 可以是机械连接, 或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或者是通过中间 媒介间接相连, 又或者是两个装置、 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31 除非另有说明, 术语 “多个” 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2 本公开实施例中, 字符 “/” 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 “或” 的关系。 例如, A/B表示: A或B。 0033 术语 “和/或” 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 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 例如, A和/或。
15、 B, 表示: A或B, 或, A和B这三种关系。 0034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 可以相互组合。 0035 结合图1-11所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过滤单元, 过滤单元包括进风通路30、 出 风通路40和分离部20; 分离部20包括由围板21和顶板22围成的分离腔23、 进气口24、 出气口 25和出尘口26, 进气口24可以设置于围板21, 出气口25设置于顶板22, 出尘口26设置于分离 腔23底部, 出尘口26出设置有集尘部50。 本体包括第一层板11和第二层板12; 第一层板11设 置有多个进风孔13; 第二层板12与第一层板1。
16、1相对设置, 第二层板12具有与多个进风孔13 相对应的多个出风孔14; 进风孔13与其对应的进风通路30连通; 出风孔14与其对应的出风 通路40连通。 0036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过滤组件, 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本体的多个过滤单元; 每一 过滤单元包括进风通路30、 出风通路40和分离部20; 分离部20连通进风通路30和出风通路 40, 被设置为通过离心力过滤经进风通路30进入的空气中的尘粒, 并将过滤后的空气由出 风通路40排出。 0037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过滤组件, 无需采用过滤网过滤的方式, 而通过离心力 对空气中的尘粒进行过滤。 由于该过滤组件采用在本体上设置多个过滤单元的方。
17、式对通过 的空气进行过滤, 而非通过进风通路30或出风通路40的内径尺寸而对空气中的尘粒进行过 滤, 因此即使长时间使用, 也不会发生尘垢累积而堵塞网孔影响过滤效果的情况。 采用本公 开实施例提供的过滤组件对通过的空气进行过滤, 既可以保证对空气的过滤效果, 还可以 保证空气通过过滤组件的流通速度不受使用时间的影响。 0038 可选地, 过滤组件的本体上设置多个过滤单元, 每个过滤单元对通过该过滤单元 的空气进行过滤, 进而实现过滤组件对通过的空气的过滤作用。 过滤单元的数量为多个, 这 里对过滤单元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地, 该过滤组件的每一过滤单元可以为代替 过滤网的网孔, 对通过。
18、过滤组件的空气进行过滤, 过滤组件所具有的过滤单元的数量可以 较大。 0039 可选地, 分离部20包括顶板22和围板21, 围板21与顶板22包围形成一漏斗状的分 离腔23。 分离腔23可以由顶板22和围板21包围限定而出。 所述围板21可以为圆锥面, 与顶板 22共同围成一漏斗形空间, 即为分离腔23。 这样, 漏斗形的分离腔23可以使进入分离腔23的 空气经由进风通路30进入分离腔23内, 混有尘粒的空气可以沿围板21内壁旋转流通, 在分 离腔23内作高速旋转会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空气中的尘粒被甩向分离腔23侧 壁, 并沿分离腔23侧壁落下, 而且空气继续做离心运动, 并经。
19、由出风管路排出过滤组件。 这 样, 通过分离腔23对空气中尘粒的过滤, 实现过滤组件对通过其的空气的过滤。 0040 可选地, 围板21设置有进气口24, 进气口24与进风通路30连通。 这样, 空气由进风 说明书 3/12 页 5 CN 212253103 U 5 通路30, 经由进气口24, 进入分离腔23内, 并在分离腔23内作离心运动, 过滤掉空气中的尘 粒, 实现对空气的过滤。 0041 这里, 对进气口24形状不做具体限定, 进气口24可以为方形, 也可以为圆形, 也可 以为沿围板21切线方向进入的不规则形状。 进气口24的设置, 可以保证由进气口24进去分 离腔23的空气能够作离。
20、心运动即可。 0042 可选地, 进风通路30包括进风管, 进风管的轴线与围板21的切线方向平行。 这样, 从进风管进入分离腔23的空气, 能够在分离腔23内做离心运动, 进而实现对空气中尘粒的 过滤。 0043 可选地, 进风管由进风侧向进气口24方向延伸, 随延伸方向, 进风管的管径可以为 逐渐变大的扩形, 这样, 可以使进入进风通路30的风更加分散, 起到将进入进风通路30的空 气打散的作用。 0044 可选地, 进风管由进风侧向进气口24方向延伸, 随延伸方向, 进风管的管径可以为 逐渐变小。 这样, 在进风通路30内, 由于管径逐渐变小, 可以使进入进风通路30的空气气压 逐渐增大,。
21、 使流通至进气口24的空气达到较大的压强, 给进入分离腔23的空气以较大的初 始速度, 使从进风通路30进入分离腔23的空气, 能够在分离腔23内做离心运动, 进而实现对 空气中尘粒的过滤。 0045 可选地, 顶板22设置有出气口25, 出气口25与出风通路40连通。 这样, 经分离腔23 过滤的空气由分离腔23, 经由出气口25进入出风通路40, 并由出风通路40排出至过滤组件 外, 实现对过滤后的空气的释放。 0046 这里, 对出气口25形状不做具体限定, 出气口25可以为方形, 也可以为圆形。 进气 口24的设置, 可以保证分离腔23内的空气由出气口25至出风通路40, 并释放出过滤。
22、组件即 可。 0047 可选地, 出风通路40可以为一出风管, 出风管的一端与分离部20的顶板22连接, 另 一端延伸至过滤组件的出风侧。 分离部20的顶板22设置有出气口25, 出风管连接于分离腔 23的一端可以刚好与顶板22的出气口25相接; 也可以设置为有顶板22上部经出气口25伸出 至分离腔23内, 其中伸出段的长度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分离腔23内经过滤的空气可以沿 出风通路40排出即可。 0048 可选地, 出风管可以为管径均匀的管路。 这样, 管路方便制造, 安装时不用辨别方 向, 组装简单, 成本较低。 0049 可选地, 出风管也可以为由出气口25至过滤组件外延伸方向管径逐渐。
23、变大的扩形 管路。 若出风管路由出气口25至过滤组件外管径逐渐变大, 可以使经过滤的空气由分离腔 23排出至过滤组件的出风侧的风量不变, 风速更小, 使接收出风一侧出风方向更分散, 风感 更小。 0050 可选地, 本体包括第一层板11和第二层板12; 第一层板11设置有多个进风孔13; 第 二层板12与第一层板11相对设置, 第二层板12具有与多个进风孔13相对应的多个出风孔 14; 进风孔13与其对应的进风通路30连通; 出风孔14与其对应的出风通路40连通。 这样, 多 个过滤单元设置于第一层板11和第二层板12之间, 第一层板11和第二层板12可以对过滤单 元的进风通路30、 出风通路。
24、40和分离部20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且第一层板11和第二层板 12还可以阻隔空气从进风孔13和出风孔14以外的位置通过, 避免通过过滤组件的空气没有 说明书 4/12 页 6 CN 212253103 U 6 全部经过过滤单元的过滤作用。 此外, 由于该过滤组件采用在本体上设置多个过滤单元的 方式对通过的空气进行过滤, 而非通过进风孔13或出风孔14的尺寸而对空气中的尘粒进行 过滤, 因此该过滤组件即使长时间持续使用, 也不会发生尘垢累积而堵塞网孔影响过滤效 果的情况。 0051 在实际应用中, 空气通过过滤组件的过程为空气从第一层板11侧进入再由第二侧 板侧排出的过程。 对于每一过滤单元而。
25、言, 空气由第一层板11的进风孔13进入, 经由进风通 路30, 至分离腔23的进气口24处进入分离腔23内。 在分离腔23内。 混有尘粒的气流可以通过 在分离腔23内作高速旋转而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气流中的尘粒被甩向分离腔 23侧壁, 并沿分离腔23侧壁落下, 而且气体继续做离心运动, 并由分离腔23的出气口25离开 分离腔23, 经由出风管路, 至第二层板12的出风孔14排出过滤组件。 经过过滤组件过滤的空 气, 空气中的尘粒在经由分离腔23时通过离心力被过滤, 排出过滤组件的空气为过滤后的 空气。 这样, 过滤组件实现了对通过其的空气的过滤。 0052 可选地, 进风孔13。
26、与出风孔14为一一对应设置。 每一过滤单元的进风通路30连通 其对应的进风孔13和分离腔23的进气口24, 出风通路40连通其对应的出风孔14和分离腔23 的出气口25。 这样, 通过过滤组件的空气, 经由第一层板11的进风孔13, 由进风通路30进入 分离腔23对空气进行过滤, 过滤后的空气再经由出风通路40从出风孔14释放。 空气从过滤 组件的多个进风孔13进入, 经各过滤单元过滤, 再经由多个出风孔14排出的过程, 即实现了 过滤组件对空气的过滤作用。 0053 可选地, 出风通路40可以包括出风主路和多个出风支路; 其中, 多个出风支路与出 风主路连通。 出风主路的一端连通于分离腔23。
27、的出气口25, 多个出风支路连通于出风主路, 并连接于第二层板12的不同的出风孔14。 这样, 经分离腔23过滤后的空气从分离腔23的出 气口25排出至出风主路, 再由多个出风支路分散地从多个出风孔14释放至过滤组件外。 这 样, 可以使经过滤的空气由分离腔23排出至过滤组件的出风侧的风量不变, 但经多个出风 支路风流, 减小从出风孔14出风的风速, 使接收出风一侧出风方向更分散, 风感更小。 0054 可选地, 第一层板11和第二层板12为可拆卸连接。 这样, 能够方便第一层板11与第 二层板12之间间隔空间的清理, 也方便分离部20出现故障时的对过滤单元的更换或修理。 0055 可选地, 。
28、第一层板11和第二层板12通过固定件连接, 第一层板11设置有第一固定 件, 第二层板12设置有第二固定件, 通过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的分离和连接, 实现第一 层板11与第二层板12的可拆卸连接。 这样, 实现在不改变第一层板11与第二层板12本身结 构的情况下, 通过增加固定件, 实现第一层板11与第二层板12的可拆卸连接, 方便第一层板 11与第二层板12之间间隔空间的清理, 也方便分离部20出现故障时的对过滤单元的更换或 修理。 0056 可选地, 第一层板11的边缘处可以设置有卡槽, 第二层板12与第一层板11的卡槽 对应位置可以设置有卡爪; 相反地, 也可以将卡槽设置于第二层板12。
29、, 将卡爪设置于第一层 板11, 这里不做限定。 这样, 可以通过卡槽与卡爪的卡接方式, 实现第一层板11与第二层板 12的可拆卸连接。 0057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 包括如上述的过滤组件。 这样,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 供的壳体, 无需采用过滤网过滤的方式, 而通过离心力对空气中的尘粒进行过滤。 由于该壳 体的过滤组件部分采用在本体上设置多个过滤单元的方式对通过的空气进行过滤, 而非通 说明书 5/12 页 7 CN 212253103 U 7 过进风通路30或出风通路40的内径尺寸而对空气中的尘粒进行过滤, 因此即使长时间使 用, 也不会发生尘垢累积而堵塞网孔影响过滤效果的情况。 采。
30、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 对通过的空气进行过滤, 既可以保证对空气的过滤效果, 还可以保证空气通过壳体的流通 速度不受使用时间的影响。 0058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包括如上述的壳体。 这样, 采用本公开实施 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设备, 对于进风口、 进风风道、 出风风道、 出风口处通过的空气的过滤, 无 需采用过滤网过滤的方式, 而通过离心力对空气中的尘粒进行过滤。 由于该空气处理设备 的过滤组件部分采用在本体上设置多个过滤单元的方式对通过的空气进行过滤, 而非通过 进风通路30或出风通路40的内径尺寸而对空气中的尘粒进行过滤, 因此即使长时间使用, 也不会发生尘垢累积而堵塞网孔。
31、影响过滤效果的情况。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 设备其采用的过滤组件对通过的空气进行过滤, 既可以保证对空气的过滤效果, 还可以保 证空气通过壳体的流通速度不受使用时间的影响。 0059 可选地, 空气处理设备可以是空调器、 空气净化器、 空气加湿器、 空气除湿机等具 有空气处理功能的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中以空调器为例,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 是其他的空气处理设备。 0060 可选地, 壳体包括进风口、 进风风道、 出风风道、 出风口中的一个或多个; 上述滤网 组件作为进风口, 和/或, 出风口; 或, 上述滤网组件设置于进风通道, 和/或, 出风通道。 上述 的过滤组件可以代替。
32、原本设置于进风口、 进风风道、 出风风道或出风口的过滤网, 通过离心 力对空气中的尘粒进行过滤; 还可以代替壳体上的出风口或进风口, 而作为具有进风功能 的部件或出风功能的部件。 这样, 即使长时间使用, 也不会发生尘垢累积而堵塞网孔影响过 滤效果的情况, 既可以保证对空气的过滤效果, 还可以保证空气通过过滤组件的流通速度 不受使用时间的影响。 0061 结合图2所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过滤组件, 包括本体, 本体包括多个过滤 单元; 每一过滤单元包括分离部20和集尘部50; 分离部20包括进气口24、 出气口25和出尘口 26, 被设置为过滤经进气口24进入的空气, 并将过滤后的空气由。
33、出气口25排出; 集尘部50设 置于出尘口26处, 被设置为收集分离部20排出的尘粒。 0062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过滤组件, 通过采用多个具有分离部20和集尘部50的过 滤单元的过滤组件来过滤空气, 空气的过滤在分离部20内实现, 使集尘部50直接于分离部 20的出尘口26收集被过滤掉的尘粒。 采用该过滤组件, 即使使用一段时间, 也不会由于尘粒 累积于网孔造成通风量下降的问题, 既可以保证对通过其的空气进行有效过滤, 还可以直 接将被过滤掉的尘粒进行有效收集, 使被过滤掉的尘粒不会再次影响过滤组件对空气的过 滤效果, 集尘部50既可以对被过滤掉的尘粒进行有效收集, 尘粒被收集于集尘部5。
34、0也十分 便于清理。 0063 可选地, 本体还包括集尘管路60, 集尘管路60连通各过滤单元的集尘部50。 这样, 通过集尘管路60可以连通各集尘部50, 可以通过在集尘管路60上设置开口或者吸尘装置, 从而, 无需拆卸过滤组件, 即可通过将吸尘装置连接于集尘管路60的方式, 即可清理各集尘 部50内累积的尘粒。 0064 可选地, 如图3所示, 集尘管路60包括连通管路61、 敞口62和密封结构63; 连通管路 61连通各过滤单元的集尘部50; 敞口62设置于连通管路61; 密封结构63与敞口62活动连接。 说明书 6/12 页 8 CN 212253103 U 8 这样, 在需要清理过滤。
35、组件时, 可以通过将密封结构63从敞口62处移除, 从敞口62处倾倒或 抽吸等方式, 清除集尘部50和连通管道内的尘粒。 当需要使用过滤组件时, 再将密封结构63 连接于敞口62, 使敞口62封闭, 使过滤组件在使用时, 不会有尘粒掉落过滤组件外。 0065 可选地, 密封结构63可以为一与连通管路61一端相匹配的端盖, 该端盖与连通管 路61相接触的部分可以设置有密封胶条, 以使密封结构63封闭敞口62时, 封闭效果更好。 0066 可选地, 密封结构63与连通管路61可以通过扣合的方式连接, 也可以通过在密封 结构63边缘设置有折边, 折边的内壁设置有螺纹, 连通管路61与折边对应的位置设。
36、置有与 折边内壁螺纹相配合的外壁螺纹, 以实现密封结构63与连通管路61的可拆卸连接。 0067 可选地, 敞口62处可以连接外部设备, 外部设备可以为吸尘装置, 用于吸除各个集 尘部50趁机的灰尘, 灰尘经由连通管路61, 从各个集尘部50流通至敞口62处, 并被吸尘装置 吸除。 这样, 可以实现不拆卸过滤组件的情况下, 对集尘部50的清理。 0068 可选地, 分离部20还包括顶板22和围板21, 出气口25设置于顶板22; 围板21与顶板 22包围形成一漏斗状的分离腔23, 出气口25设置于围板21; 分离腔23被设置为通过离心力 过滤经进气口24进入的空气中的尘粒。 这样, 空气从围板。
37、21的进气口24进入分离腔23, 通过 作离心运动, 将空气中的尘粒过滤, 经过滤后的空气从顶板22的出气口25排出。 被过滤出的 灰尘从分离腔23底部的出尘口26排出至集尘部50, 从而实现对通过过滤组件的空气的过 滤, 和对过滤出的尘粒的收集。 0069 可选地, 顶板22可以为与水平面平行, 也可以与水平面呈一夹角。 其中, 顶面为与 水平面平行, 与圆锥面的围板21, 围成一倒圆锥筒。 顶面与水平面呈一夹角, 即顶板22为一 斜面, 该斜面可以以设置有进气口24一侧为高位端侧, 与设置进气口24一侧相对的一侧为 低位端侧, 形成由进气口24侧逐渐下降的斜面。 0070 可选地, 分离腔。
38、23内侧壁可以为光滑弧面, 这样, 通过离心力被甩向分离腔23侧壁 的尘粒可以沿光滑弧面顺畅掉落, 并从出尘口26排出。 0071 可选地, 分离腔23内侧壁可以设置有沿螺旋线延伸的凹槽, 这样, 可以对分离腔23 内气流和尘粒起到运动导向作用; 使气流可以沿凹槽设置方向旋转, 使尘粒可以沿凹槽设 置方向掉落。 0072 可选地, 出尘口26设置于分离腔23底部。 这样, 被离心力过滤出的尘粒可以从出尘 口26直接掉落至设置于出尘口26的集尘部50, 更加方便过滤掉的尘粒的收集。 0073 在实际应用中, 空气通过过滤组件的过程为空气从第一层板11侧进入再由第二侧 板侧排出的过程。 对于每一过。
39、滤单元而言, 空气由第一层板11的进风孔13进入, 经由进风通 路30, 至分离腔23的进气口24处进入分离腔23内。 在分离腔23内。 混有尘粒的气流可以通过 在分离腔23内作高速旋转而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气流中的尘粒被甩向分离腔 23侧壁, 并沿分离腔23侧壁落下, 而且气体继续做离心运动, 并由分离腔23的出气口25离开 分离腔23, 经由出风管路, 至第二层板12的出风孔14排出过滤组件。 经过过滤组件过滤的空 气, 空气中的尘粒在经由分离腔23时通过离心力被过滤, 排出过滤组件的空气为过滤后的 空气。 这样, 过滤组件实现了对通过其的空气的过滤。 沿分离腔23侧壁落下的。
40、尘粒, 可以从 出尘口26掉落, 排出分离腔23外, 在出尘口26处设置有集尘部50, 集尘部50可以收集分离腔 23排出的尘粒。 0074 可选地, 本体还包括第一层板11和第二层板12; 其中, 第一层板11包括进风孔13; 说明书 7/12 页 9 CN 212253103 U 9 第二层板12与第一层板11相对设置, 第二层板12包括与进风孔13对应出风孔14; 分离部20 设置于第一层板11和第二层板12之间。 这样, 多个过滤单元设置于第一层板11和第二层板 12之间, 第一层板11和第二层板12可以对过滤单元的进风通路30、 出风通路40和分离部20 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且第一。
41、层板11和第二层板12还可以阻隔空气从进风孔13和出风孔14 以外的位置通过, 避免通过过滤组件的空气没有全部经过过滤单元的过滤作用。 此外, 由于 该过滤组件采用在本体上设置多个过滤单元的方式对通过的空气进行过滤, 而非通过进风 孔13或出风孔14的尺寸而对空气中的尘粒进行过滤, 因此该过滤组件即使长时间持续使 用, 也不会发生尘垢累积而堵塞网孔影响过滤效果的情况。 0075 可选地, 集尘部50包括第一集尘件51和第二集尘件52; 如图5所示, 第一集尘件51 设置于第一层板11; 第二集尘件52设置于第二层板12, 被配置为在第一层板11和第二层板 12连接的情况下与第一集尘件51配合限。
42、定出集尘部50。 其中, 第一层板11和第二层板12为 可拆卸连接。 这样, 可以通过第一层板11与第二层板12的可拆卸连接, 通过第一层板11与第 二层板12的扣合或分离, 实现第一集尘件51和第二集尘件52的扣合或分离。 第一集尘件51 和第二集尘件52在扣合状态下, 限定出集尘部50, 过滤组件正常使用, 分离腔23对空气进行 过滤, 集尘部50对过滤出的尘粒进行收集; 当需要清理集尘部50是, 将过滤组件拆下, 并将 第一层板11与第二层板12处于分离状态, 从而使第一集尘件51和第二集尘件52分离, 可以 十分方便地将第一集尘件51和第二集尘件52中收集的灰尘倾倒, 实现对集尘部50。
43、的清理。 0076 可选地, 进气口24与出气口25错位设置, 并沿相背的方向延伸。 过滤组件还包括进 风通路30和出风通路40, 进气口24与进风孔13通过进风管路连通; 出气口25与出风孔14通 过出风管路连通。 进气口24沿进风通路30向第一层板11侧的进风孔13延伸; 出气口25沿出 风通路40向第二层板12侧的出风孔14延伸, 进气口24与出气口25延伸方向相背。 0077 可选地, 进气口24与出气口25错位设置, 使进气口24与出气口25连通不会形成通 孔, 使空气由进气口24进入分离腔23可以实现被缓冲, 在分离腔23内作离心运动, 而后, 再 从出气口25排出分离腔23。 0。
44、078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包括进风口和风道, 还包括上述的过滤组 件, 过滤组件设置于进风口和/或风道内。 0079 这里, 空气处理设备可以是空调器、 空气净化器、 空气加湿器、 空气除湿机等具有 空气处理功能且设置有进风口和风道的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中以空调器为例, 在本申请的 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的空气处理设备。 0080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设备, 通过将具有分离部20和集尘部50的过滤 单元的过滤组件设置于进风口处或风道内, 实现对进入空气处理设备壳体内的空气的过 滤, 即使使用一段时间, 也不会由于尘粒累积于网孔造成通风量下降的问题, 可以保证对通 。
45、过其的空气进行有效过滤。 又由于其还具有用于收集尘粒的集尘部50, 可以直接将被过滤 掉的尘粒进行有效收集, 使被过滤掉的尘粒不会再次影响过滤组件对空气的过滤效果, 集 尘部50既可以对被过滤掉的尘粒进行有效收集, 尘粒被收集于集尘部50也十分便于清理。 0081 结合图4所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 包括第一层板11和第二层板12; 第一 层板11包括进风孔13和连通进风孔13的第一过滤部15; 第二层板12包括出风孔14和连通出 风孔14的第二过滤部16; 在第一层板11和第二层板12连接形成壳体的情况下, 第一过滤部 15与第二过滤部16配合限定出分离腔23, 分离腔23可通过离心。
46、力过滤经进风孔13进入的空 说明书 8/12 页 10 CN 212253103 U 10 气中的尘粒。 0082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 壳体可以应用于空气处理设备, 无需在壳体上单 独设置进风口和过滤网, 通过第一层板11和第二层板12连接, 使第一过滤部15和第二过滤 部16配合限定出分离腔23, 且分离腔23能够通过离心力对空气中的尘粒进行过滤, 即使长 时间使用, 也不会发生尘垢累积而堵塞网孔影响进风量的情况, 既可以保证空气处理设备 所需求的进风量; 还能够对进入壳体的空气进行有效地过滤, 以保证空气处理设备对空气 的处理效果。 0083 可选地, 分离腔23内壁设置杀菌涂层。
47、。 这样, 可以使经过分离腔23的空气在做离心 运动时, 进行有效的杀菌处理。 空气经过分离腔23不仅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尘粒, 还可以对 空气进行杀菌处理。 0084 可选地, 杀菌涂层为纳米涂层或光触媒涂层。 例如, 纳米涂层可以为纳米Ni-La203 涂层。 涂覆于分离腔23内壁或者涂覆于进风通路30或出风通路40, 提高分离腔23内壁、 进风 通路30或出风通路40的抗腐蚀性, 并对经过的空气起到杀菌的作用。 0085 可选地, 分离腔23内壁、 进风通路30或出风通路40还可以涂覆有光触媒涂层, 在紫 外线或可见光的催化下, 能有效地对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降解; 在分离腔23内壁涂。
48、 覆有光触媒涂层, 在紫外线或可见光的催化下, 可以杀灭多种细菌, 还能除甲醛, 以净化空 气。 0086 可选地, 分离腔23为漏斗形。 分离腔23可以由顶板22和围板21包围限定而出。 所述 围板21可以为圆锥面, 与顶板22共同围成一漏斗形空间, 即为分离腔23。 这样, 漏斗形的分 离腔23可以使进入分离腔23的空气经由进风通路30进入分离腔23内, 混有尘粒的空气可以 沿围板21内壁旋转流通, 在分离腔23内作高速旋转会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空气 中的尘粒被甩向分离腔23侧壁, 并沿分离腔23侧壁落下, 而且空气继续做离心运动, 并经由 出风管路排出过滤组件。 这样, 通。
49、过分离腔23对空气中尘粒的过滤, 实现过滤组件对通过其 的空气的过滤。 0087 可选地, 第一层板11还包括进风通路30, 进风通路30连通进风孔13与第一过滤部 15, 并沿分离腔23侧壁的切线方向与分离腔23连通。 这样, 空气由进风通路30, 经由进气口 24, 进入分离腔23内, 并能够在分离腔23内做离心运动, 进而实现对空气中尘粒的过滤, 实 现对空气的过滤。 0088 可选地, 进风通路30为进风管, 进风通路30并沿分离腔23侧壁的切线方向与分离 腔23连通的情况下, 进风管的轴线与分离腔23围板21的切线方向平行。 0089 可选地, 第一层板11和第二层板12设置有多个分。
50、离腔23, 每个分离腔23设置有对 应的进风通路30和出风通路40, 分离腔23通过进风通路30与第一层板11的多个进风孔13连 通, 通过出风通路40与第二层板12的多个出风孔14连通。 0090 可选地, 分离腔23有多个, 交错排列在第二层板12与第一层板11之间。 由于第一层 板11与第二层板12平行设置, 第一层板11与第二层板12之间的直线距离, 如图6所示, 将L1 作为第一层板11与第二层板12之间的距离; 将L2作为分离腔23最大外径。 由于分离腔23的 横截面为圆形, 为了使第一层板11和第二层板12之间的间隔空间利用率更高, 又不使壳体 厚度过厚, 可以将分离腔23在第一。
- 内容关键字: 壳体 空气 处理 设备
废弃物焚烧装置.pdf
板框过滤器.pdf
建筑外立面绿化安装架.pdf
防反抽气动快速接头.pdf
适用于线末自动装框的上下料运输系统.pdf
地下水灌溉农业深度节水装置.pdf
耐磨板堆焊冷却平台装置.pdf
晶圆承载装置.pdf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模具用打磨装置.pdf
煤粉制备系统.pdf
适用不同飞机机型的垂尾维修平台.pdf
散热器侧板的管孔冲压机.pdf
风力输送撒盐系统.pdf
高效率的清废装置及专用吸头组件.pdf
化工污水处理装置.pdf
各向异性微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稳定面可调的盾构管片拼装方位检测装置.pdf
异构双模冗余定时器、芯片以及车辆.pdf
静轴肩穿透焊搅拌头.pdf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分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自动化点云定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婴童奶制品核心营养成分的膜分离重组方法及其应用.pdf
安全生产的双重预防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用于滤波器的浮点数据处理系统.pdf
易调平的冲压设备工作台及冲压设备.pdf
车辆的相机位姿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pdf
钢厂板坯智能倒垛方法与系统.pdf
纱线捻线机.pdf
用于配电柜的操作机器人的分体式地刀结构.pdf
双核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双核设备.pdf
氮化硼钝化增强的砷化镓基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pdf
网络模型的转换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df
一种机器人声源定位方法.pdf
一种轻便时尚型皮夹克.pdf
用于摩擦枪喷涂的粉末涂料.pdf
链烷烃烷基化方法.pdf
测定液体在跌落后爆炸特性的装置,使用方法及应用.pdf
正电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正电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执行的方法以及程序.pdf
一种决明子保健糕点.pdf
一种工程苗木栽培用的可脱卸无纺布容器.pdf
一种清真用品洗衣液的生产工艺.pdf
一种以介孔氧化硅泡沫材料为基体的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门板用钢SPCCM冷轧生产工艺.pdf
螺旋变频搅拌输送机.pdf
用于生物润滑剂和生物聚合物的生物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pdf
聚氨酯涂料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航天器机动路径优化方法.pdf
一种轻质反射镜镜坯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工业炸药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与应急系统及方法.pdf
一种食用菌栽培的灭菌方法.pdf
一种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快速检测潲水油的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