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电路板翻转装置.pdf
《新型的电路板翻转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的电路板翻转装置.pdf(11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023775.6 (22)申请日 2020.01.09 (71)申请人 青岛诺金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地址 26650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峨眉山 路396号光谷软件园18号楼207 (72)发明人 张国鸿付建松赵秀国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代理人 苏友娟 (51)Int.Cl. B65G 47/25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新型的电路板翻转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的。
2、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路 板翻转装置, 包括机架,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旋转 机构、 传输线、 位于所述传输线之上的翻转板及 设置于所述翻转板上的夹紧装置, 所述旋转机构 固定连接所述翻转板; 所述夹紧装置夹取位于传 输线上的电路板, 所述旋转机构的旋转带动所述 翻转板翻转, 所述翻转板的翻转带动所述夹紧装 置翻转。 使用本发明技术方案, 电路板翻转装置 的结构简单, 实现了电路板的翻转且成本相对较 低、 结构稳定、 运行平稳、 故障率低以及修复成本 低。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111099325 A 2020.05.05 CN 111099325 A 1.一种新型的电路。
3、板翻转装置, 包括机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旋转机构、 传输线、 位于所述传输线之上的翻转板及设置于所述翻转板上的夹紧装置, 所述旋转机构 固定连接所述翻转板; 所述夹紧装置夹取位于传输线上的电路板, 所述旋转机构的旋转带动所述翻转板翻 转, 所述翻转板的翻转带动所述夹紧装置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翻转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 翻转板上的气缸组以及与所述气缸组连接的高度可调的夹紧机构; 所述翻转板上还设置有 滑轨组, 所述夹紧机构设置于所述滑轨组上并在所述气缸组的带动下沿所述滑轨组滑动;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旋转气缸, 所述旋转气。
4、缸连接有旋转传动轴, 所述旋转传动轴通过旋转传动件连接所述翻转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翻转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缸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 述翻转板上表面及下表面上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 所述滑轨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翻转 板上表面及下表面上的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 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翻转板上 侧及下侧的第一机加工工件组及第二机加工工件组; 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杆连接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组; 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杆连接所述 第二机加工工件组; 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组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并在所述第一气 缸的带动下沿所述第一滑轨移动; 所述第二机加工工件组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
5、上并 在所述第二气缸的带动下沿所述第二滑轨移动; 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组及第二机加工工件组的高度可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板翻转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组与所述 第二机加工工件组的一侧均设置有万向轮, 所述万向轮与所述传输线滑动式接触, 且所述 第一机加工工件组以及所述第二机加工工件组均与所述传输线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板翻转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组包括上 下设置且通过第一调节装置进行配合连接的第一机加工工件A及第一机加工工件B, 所述第 一机加工工件A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并在所述第一气缸的带动下沿所述第一滑轨移动; 所述第一调。
6、节装置包括第一螺母组及穿设于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A及第一机加工工件B中 的第一螺栓, 所述第一螺母组将所述第一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组中并调节所述 第一机加工工件B相对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A的距离; 所述第二机加工工件组包括上下设置且通过第二调节装置进行配合连接的第二机加 工工件A及第二机加工工件B, 所述第二机加工工件A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上并在所述第二 气缸的带动下沿所述第二滑轨移动; 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包括第二螺母组及穿设于所述第二 机加工工件A及第二机加工工件B中的第二螺栓, 所述第二螺母组将所述第二螺栓固定于所 述第二机加工工件组中并调节所述第二机加工工件B相对所述第二机加工工件A的距。
7、离; 所述第一加工工件B与所述第二加工工件B配合夹紧所述传输线上的电路板, 且所述第 一加工工件B与所述第二加工工件B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的万向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板翻转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母组包括将第一螺 栓固定在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A上的第一螺母A、 将所述第一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加工工件 B上的第一螺母B以及与所述第一螺母B对立设置的第一螺母C; 所述第二螺母组包括将第二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二机加工工件A上的第二螺母A、 将所述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099325 A 2 第二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二加工工件B上的第二螺母B以及与所述第二螺母B对立设置的第二 。
8、螺母C。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板翻转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组中设置 有多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调节装置; 所述第二机加工工件组中设置有多个结构相同的第二调 节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路板翻转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轨及 第二滑轨上均为横截面呈工字型的工字型滑轨, 且所述工字型滑轨上卡设有滑块, 所述滑 块的滑槽部具有向内凸出的凸筋, 所述凸筋卡在所述工字型滑轨的中间凹槽中; 所述第一 机加工工件组及第二机加工工件组均固定于所述滑块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板翻转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工工件B与所述第 二加工工件B的底端处均具有V。
9、型铲状结构, 所述V型铲状结构的底部托起所述电路板且所 述电路板的两边沿分别紧卡在两侧的所述V型铲状结构的V型凹槽中。 10.根据权利要9所述的电路板翻转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转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上均设置有多个高出所述夹紧机构及气缸组的缓冲防撞块, 靠近所述传输线一侧的所述缓 冲防撞块抵靠在所述机架上。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099325 A 3 一种新型的电路板翻转装置 0001 所述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电路板加工用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的电路板翻转装 置。 背景技术 0003 目前, 电路板通过流水线和人工配合的生产线已经广泛使用, 但进一步地自。
10、动控 制化来实现电路板的自动固定、 夹紧以及翻转装置还未有使用。 随着智能制造自动化程度 的日益提高, 自动化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电路板自动翻转装置是电路板自动生产流程中必 不可缺的一环。 一旦广泛应用, 将为电路板的全自动生产从打胶、 翻转、 涂敷整个流程中, 提 供了重要保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路板加工过程中无法有效自动翻转的问题, 提出了 一种可以实现电路板加工过程中自动夹紧及自动翻转的新型电路板翻转装置。 0005 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 0006 一种新型的电路板翻转装置, 包括机架,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旋转机构、 传输线、 位 于所述传输线之上的翻转板及设。
11、置于所述翻转板上的夹紧装置, 所述旋转机构固定连接所 述翻转板; 所述夹紧装置夹取位于传输线上的电路板, 所述旋转机构的旋转带动所述翻转 板翻转, 所述翻转板的翻转带动所述夹紧装置翻转。 0007 进一步, 所述夹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翻转板上的气缸组以及与所述气缸组连接 的高度可调的夹紧机构; 所述翻转板上还设置有滑轨组, 所述夹紧机构设置于所述滑轨组 上并在所述气缸组的带动下沿所述滑轨组滑动;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旋 转气缸, 所述旋转气缸连接有旋转传动轴, 所述旋转传动轴通过旋转传动件连接所述翻转 板。 由此, 实现翻转装置的稳定运行。 0008 进一步, 所述气缸组包括分别。
12、设置于所述翻转板上表面及下表面上的第一气缸和 第二气缸; 所述滑轨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翻转板上表面及下表面上的第一滑轨及第二滑 轨; 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翻转板上侧及下侧的第一机加工工件组及第二机加 工工件组; 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杆连接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组; 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杆连 接所述第二机加工工件组; 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组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并在所述 第一气缸的带动下沿所述第一滑轨移动; 所述第二机加工工件组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滑 轨上并在所述第二气缸的带动下沿所述第二滑轨移动; 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组及第二机加 工工件组的高度可调节。 两个气缸分别带动相应的机加工工件组稳。
13、定运行, 滑轨可以保证 了机加工工件组的运行路线稳定不至于出现位置偏差。 0009 进一步, 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组与所述第二机加工工件组的一侧均设置有万向 轮, 所述万向轮与所述传输线滑动式接触, 且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组以及所述第二机加工 工件组均与所述传输线之间具有间隙。 由此, 既保证了夹紧装置在夹紧过程中能够稳定的 说明书 1/5 页 4 CN 111099325 A 4 夹住电路板, 又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整个夹紧机构与输送线之间的磨损, 减少了不必要的磨 损与损耗。 0010 进一步, 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组包括上下设置且通过第一调节装置进行配合连接 的第一机加工工件A及第一机加工工件B,。
14、 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A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并 在所述第一气缸的带动下沿所述第一滑轨移动; 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螺母组及穿设 于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A及第一机加工工件B中的第一螺栓, 所述第一螺母组将所述第一螺 栓固定于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组中并调节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B相对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 A的距离; 所述第二机加工工件组包括上下设置且通过第二调节装置进行配合连接的第二 机加工工件A及第二机加工工件B, 所述第二机加工工件A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上并在所述 第二气缸的带动下沿所述第二滑轨移动; 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包括第二螺母组及穿设于所述 第二机加工工件A及第二机加工工件B中的第二螺栓, 所述第二螺。
15、母组将所述第二螺栓固定 于所述第二机加工工件组中并调节所述第二机加工工件B相对所述第二机加工工件A的距 离; 所述第一加工工件B与所述第二加工工件B配合夹紧所述传输线上的电路板, 且所述第 一加工工件B与所述第二加工工件B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的万向轮。 由此, 通过螺栓、 螺母的 固定方式, 实现了夹紧机构的高度和前后倾斜度可调, 且打胶和涂敷中的夹紧装置采用气 缸配合滑轨的方式, 有效消除了第一加工工件组与第二加工工件组运行后出现 “内八字” 和 “外八字” 位置关系的问题。 0011 进一步, 所述第一螺母组包括将第一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A上的第一 螺母A、 将所述第一螺栓固定于所述。
16、第一加工工件B上的第一螺母B以及与所述第一螺母B对 立设置的第一螺母C; 所述第二螺母组包括将第二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二机加工工件A上的第 二螺母A、 将所述第二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二加工工件B上的第二螺母B以及与所述第二螺母B 对立设置的第二螺母C。 由此, 实现了夹紧机构的角度和高度位置的可有效调整性。 0012 进一步, 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组中设置有多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调节装置; 所述第 二机加工工件组中设置有多个结构相同的第二调节装置; 从而加强每个加工工件组的牢固 性。 0013 进一步, 所述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上均为横截面呈工字型的工字型滑轨, 且所述 工字型滑轨上卡设有滑块, 所述滑块的滑。
17、槽部具有向内凸出的凸筋, 所述凸筋卡在所述工 字型滑轨的中间凹槽中; 所述第一机加工工件组及第二机加工工件组均固定于所述滑块 上。 以实现翻转时通过滑轨进行限位, 可限制第一滑轨或第二滑轨与相应的滑块之间的上 下位置的移动, 保证了在翻转过程中第一机加工工件组与第二加工工件组可以与旋转轴、 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等同步旋转, 保证了翻转过程的稳定性。 0014 进一步, 所述第一加工工件B与所述第二加工工件B的底端处均具有V型铲状结构, 所述V型铲状结构的底部托起所述电路板且所述电路板的两边沿分别紧卡在两侧的所述V 型铲状结构的V型凹槽中, 以实现电路板的准确抓取与夹紧定位。 0015 更进一步,。
18、 所述翻转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设置有多个高出所述夹紧机构及气 缸组的缓冲防撞块, 靠近所述传输线一侧的所述缓冲防撞块抵靠在所述机架上。 由此, 在翻 转装置翻转到位和翻转回位时, 通过缓冲防撞块进行缓冲及限位, 减少了80的撞击噪音, 同时对翻转位置进行有效限制, 能够保证每次翻转的位置均保持一致。 0016 使用本发明技术方案, 电路板翻转装置的结构简单, 实现了电路板的翻转且成本 说明书 2/5 页 5 CN 111099325 A 5 相对较低、 结构稳定、 运行平稳、 故障率低以及修复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
19、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翻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夹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滑轨与滑块安装后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 实施。
20、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 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2 如图1-3所示, 一种新型的电路板翻转装置100, 包括机架1, 机架1上设置有旋转机 构3、 传输线11、 位于传输线11之上的翻转板2及设置于翻转板2上的夹紧装置4, 旋转机构固 定连接翻转板2; 夹紧装置4夹取位于传输线11上的电路板, 旋转机构3的旋转带动翻转板2 翻转, 翻转板2的翻转带动夹紧装置4翻转。 0023 优选地, 夹紧装置4包括设置于翻转板2上的气缸组41以及与气缸组41连接的高度 可调的夹紧机构42; 翻转板2上还设置有滑轨组43, 夹紧机构42设置于滑轨组。
21、43上并在气缸 组41的带动下沿滑轨组43滑动; 旋转机构3包括设置于机架1上的旋转气缸31, 旋转气缸31 连接有旋转传动轴32, 旋转传动轴32通过旋转传动件33连接翻转板2; 其中旋转传动件33固 定于翻转板的一表面上,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 如图1所示, 以固定在翻转板2的上表面为 例。 由此, 可以实现翻转装置100的稳定运行。 0024 优选地,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 气缸组41包括分别设置于翻转板2上表面及下表面 上的第一气缸411和第二气缸412; 滑轨组43包括分别设置于翻转板2上表面及下表面上的 第一滑轨431及第二滑轨432; 夹紧机构42包括分别设置于翻转板2上侧及下侧。
22、的第一机加 工工件组421及第二机加工工件组422; 第一气缸411的气缸杆连接第一机加工工件组421; 第二气缸412的气缸杆连接第二机加工工件组422; 第一机加工工件组421的一端设置于第 一滑轨431上并在第一气缸411的带动下沿第一滑轨431移动。 0025 同理, 第二机加工工件组422的一端设置于第二滑轨432上并在第二气缸412的带 动下沿第二滑轨432移动; 第一机加工工件组421及第二机加工工件组422的高度可调节。 0026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 第一气缸411与第二气缸412分别带动相应的机加工工件组 (421,422)稳定运行, 第一滑轨431与第二滑轨434232滑。
23、轨可以保证了机加工工件组(421, 422)的运行路线稳定不至于出现位置偏差, 也不至于出现机加工工件组(421,422)与第一 气缸411与第二气缸412等其它元件出现相对角度的变化。 0027 为例避免加工工件组(421,422)被传输线带动或者产生磨损, 优选地, 本发明具体 说明书 3/5 页 6 CN 111099325 A 6 实施例中, 第一机加工工件组421与第二机加工工件组422的一侧均设置有万向轮5, 万向轮 5与传输线11滑动式接触, 且第一机加工工件组421以及第二机加工工件组422均与传输线 11之间具有间隙。 由此, 既保证了夹紧装置4在夹紧过程中能够稳定的夹住电路。
24、板, 又能最 大限度的减少整个夹紧机构42与输送线11之间的磨损, 减少了不必要的磨损与损耗。 0028 如图1和2所示, 优选地, 其中, 第一机加工工件组421包括上下设置且通过第一调 节装置423进行配合连接的第一机加工工件A4211及第一机加工工件B4212, 第一机加工工 件A4211设置于第一滑轨431上并在第一气缸411的带动下沿第一滑轨431移动; 第一调节装 置423包括第一螺母组4231及穿设于第一机加工工件A4211及第一机加工工件B4212中的第 一螺栓4232, 第一螺母组4231将第一螺栓4232固定于第一机加工工件组421中并调节第一 机加工工件B4212相对第一。
25、机加工工件A4211的距离; 第二机加工工件组422包括上下设置 且通过第二调节装置424进行配合连接的第二机加工工件A4221及第二机加工工件B4222, 第二机加工工件A4221设置于第二滑轨432上并在第二气缸412的带动下沿第二滑轨432移 动; 第二调节装置424包括第二螺母组4241及穿设于第二机加工工件A4221及第二机加工工 件B4222中的第二螺栓4242, 第二螺母组4241将第二螺栓4242固定于第二机加工工件组422 中并调节第二机加工工件B4222相对第二机加工工件A4221的距离; 第一加工工件B4212与 第二加工工件B4222配合夹紧传输线上的电路板, 且第一加。
26、工工件B4212与第二加工工件 B4222的一侧均设置有万向轮5。 由此, 通过螺栓、 螺母的固定方式, 实现了夹紧机构42的高 度和前后倾斜度可调, 且打胶和涂敷中的夹紧装置4采用气缸配合滑轨的方式, 有效消除了 第一加工工件组421与第二加工工件组422运行后出现 “内八字” 和 “外八字” 位置关系的问 题。 0029 如图1和2所示, 第一螺母组4231包括将第一螺栓4232固定在第一机加工工件 A4211上的第一螺母A42311、 将第一螺栓4232固定于第一加工工件B4212上的第一螺母 B42312以及与第一螺母B42312对立设置的第一螺母C42313; 第二螺母组4241包括。
27、将第二螺 栓4242固定在第二机加工工件A4221上的第二螺母A42411、 将第二螺栓4242固定于第二加 工工件B上的第二螺母A42412以及与第二螺母A42412对立设置的第二螺母A42413。 由此, 实 现了夹紧机构42的角度和高度位置的可有效调整性。 0030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 夹紧机构42中的第一调节装置423及第二调节装置424采用 螺栓和螺母相对配合固定的方式, 即1个螺栓配2个及以上螺母的方式, 实现了夹紧机构42 的角度和上下位置及整体高度位置的调整。 且, 在夹紧机构42固定后, 可以调整并保证第一 加工工件B4212和第二加工工件B4222与传输线11保持平行, 。
28、并且与传输线11之间的间隙高 度可以进行有效调整(依据电路板的厚度进行调整), 这样夹紧后, 才能实现电路板与传输 线11的脱离。 0031 为提高每个加工工件组的牢固性, 优选地, 第一机加工工件组421中设置有多个结 构相同的第一调节装置423进行固定相应的第一加工工件A4211和第一加工工件B4212; 第 二机加工工件组422中设置有多个结构相同的第二调节装置424进行固定相应的第二加工 工件A4221和第二加工工件B4222。 0032 优选地, 如图3所示, 为了保证了在翻转过程中第一机加工工件组421与第二加工 工件组422可以与旋转机构3的旋转轴、 第一气缸411和第二气缸41。
29、2等同步进行旋转, 保证 了翻转过程的稳定性, 其中, 第一滑轨431及第二滑轨432上均为横截面呈工字型的工字型 说明书 4/5 页 7 CN 111099325 A 7 滑轨, 且工字型滑轨(431,432)上卡设有滑块6, 滑块6的滑槽部61具有向内凸出的凸筋62, 凸筋62卡在工字型滑轨的中间凹槽433中; 第一机加工工件组421及第二机加工工件组422 均固定于相应的滑块6上。 由此, 可以实现翻转时通过滑轨(431,432)进行限位, 可限制第一 滑轨431或第二滑轨432与相应的滑块6之间的上下位置的移动。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 以第 一滑轨431与滑块6的附图为例, 显然第二滑。
30、轨432与滑块6的结构关系与附图3中相同。 0033 优选地, 如图2所示, 第一加工工件B4212与第二加工工件B4222的底端处均具有V 型铲状结构7, V型铲状结构7的底部托起电路板且电路板的两边沿分别紧卡在两侧的V型铲 状结构7的V型凹槽71中, 以实现电路板的准确抓取与夹紧定位; 由于通常的电路板底部均 具有一些小的凸起部件, 因此V型铲状结构7可以直接通过电路板两侧的边沿下插入并托起 电路板, 从而托起并夹紧电路板。 0034 优选地, 如图1所示, 翻转板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设置有多个高出夹紧机构42 及气缸组41高度的缓冲防撞块8, 靠近传输线11一侧的缓冲防撞块8抵靠在机架。
31、1上。 其中, 缓冲防撞块8可以上聚氨酯防撞块8或其他类似于橡胶、 塑胶等的防撞块8, 在翻转装置100 翻转到位和翻转回位时, 通过缓冲防撞块8进行缓冲及限位, 减少了80的撞击噪音, 同时 对翻转的位置进行有效限制, 能够保证每次翻转的位置均保持一致。 0035 使用本发明技术方案, 利用旋转机构3及夹紧装置4, 可实现整套翻转板2的旋转 180度。 翻转装置100的结构简单, 实现了电路板的翻转、 成本相对较低、 结构稳定, 且运行平 稳、 故障率低以及修复成本低。 0036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5/5 页 8 CN 111099325 A 8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9 CN 111099325 A 9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10 CN 111099325 A 10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1 CN 111099325 A 11 。
- 内容关键字: 新型 电路板 翻转 装置
管材冷轧机.pdf
禽畜养殖圈舍环境治理消杀机构.pdf
自动排屑的木工机床用顶针.pdf
用于油气井液面测试的声波采集装置.pdf
化工管道快速对接接头.pdf
新型咪头粘网机.pdf
麦克风生产用烘干装置.pdf
隐形眼镜助戴器.pdf
混合料制备系统.pdf
非遗用品存放柜用消毒装置.pdf
光伏逆变器用增压散热风扇.pdf
集线器.pdf
护理床抬升角测量仪.pdf
棋类设备的智能方块及棋类设备.pdf
基于数据融合的耕深监测装置.pdf
大口径平推阀.pdf
水利工程防汛浮标.pdf
自动锁螺丝机锁紧力调节装置.pdf
数据交换装置.pdf
高效羊粪有机肥发酵罐.pdf
应用于船首的船舶防撞结构.pdf
渔光互补的监控系统及方法.pdf
适应于高污泥浓度的脱氮除磷系统及方法.pdf
具有清洁效果的真空镀铝丝复绕设备.pdf
影像分类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分类方法、装置及系统.pdf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pdf
用于涵管的实时压力测试方法.pdf
人员安全转移救援舱及其制造方法.pdf
复合电缆生产用全自动绞线装置及方法.pdf
机载双站雷达间载波频率差高精度测量与补偿方法.pdf
量子密钥分发网络中负载均衡的分布式路由方法及系统.pdf
无线路由器间加密通讯方法及系统.pdf
苯并菲十二烷氧基桥连异辛烷氧基苯基卟啉金属Zn配合物的合成方法.pdf
光学压敏胶粘片、包含所述光学压敏胶粘片的液晶显示器和输入装置.pdf
一种可见光催化的芳基硼酸制酚的方法.pdf
一种用于保护镜板的绝缘涂层.pdf
一种活性氢饮用酒的制作方法.pdf
挠性聚酰胺组合物.pdf
用于不饱和季铵盐的方法.pdf
无锡低表面能防污涂料及其制备.pdf
交联的乙烯烯烃共聚物泡沫体及其生产方法.pdf
一种从兔皮中提取明胶的方法.pdf
四氟化碳提取方法.pdf
偶氮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一种提取黄水中有机酸的方法.pdf
一种多彩绒面粉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具有抗炎活性的特异性糖皮质类固醇化合物.pdf
一种复配型水性木器单组份半光清面漆及其制备方法.pdf
油性隔离钢钛涂料及其应用.pdf
制备(R)-8-(3-氨基哌啶-1-基)-黄嘌呤的提纯方法.pdf
非离子法制备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的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的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