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前置液力缓速器.pdf

上传人:齐** 文档编号:9351122 上传时间:2021-05-1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61.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定子前置液力缓速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定子前置液力缓速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定子前置液力缓速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档描述:

《定子前置液力缓速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子前置液力缓速器.pdf(12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109626.1 (22)申请日 2020.02.22 (71)申请人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 开发区东风南街777号 (72)发明人 任孝义王文辉沈栋平陈利 高凤才马琳张昊琦王彤 (74)专利代理机构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 限责任公司 22100 代理人 陈宏伟 (51)Int.Cl. F16D 67/02(2006.01) F16D 57/00(2006.01) F16D 65/78(2006.01) F16H。

2、 57/04(201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定子前置液力缓速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定子前置液力缓速器; 包括 缓速器轴、 前轴承、 定子、 转子、 定子端盖、 本体、 分离弹簧、 环型活塞、 啮合齿轮、 锁止滑动骨架、 回位弹簧、 同步锁止环、 滚针轴承、 外油封等; 定 子与定子端盖封闭出高压的出油腔B、 及靠进缓 速器轴封闭形成一个低压的进油腔A; 定子前置, 转子在定子后, 并在本体内的一个封闭腔内; 转 子与定子间设有密封环, 用以隔离工作腔C与进 油腔A; 空载时, 啮合齿轮同时被分离弹簧推向右 移动, 直至右定位止点, 同时啮合齿轮也与转子 分离, 转子即不再与。

3、轴转动, 这样工作腔C内虽存 有少量介质, 也不会导致空载损失; 定子前置布 置油道, 减少了径向尺寸, 避免了与传动轴干涉; 最大限度减少重量、 减少噪音、 提高强度及可靠 性, 减少空载损失。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 CN 111043198 A 2020.04.21 CN 111043198 A 1. 一种定子前置液力缓速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缓速器轴、 前轴承、 定子 、 转子、 定子 端盖、 本体、 分离弹簧、 环型活塞、 啮合齿轮、 锁止滑动骨架、 回位弹簧、 同步锁止环、 滚针轴 承、 外油封、 进油腔A、 出油腔B、 工作腔C、 输出油道D、 回油道E; 定子前。

4、置, 转子在定子后, 并 在本体内的一个封闭腔内; 转子的啮合齿及啮合齿轮与缓速器轴通过花键抗扭式连接, 并 可在轴花键上左右滑动; 定子与定子端盖封闭出高压的出油腔B、 及靠进缓速器轴封闭形成 一个低压的进油腔A; 转子与定子间设有密封环, 用以隔离工作腔C与进油腔A; 转子内孔设 有密封环防止转子补油腔与定子进油腔A相通; 转子后面的空间布置分离啮合及执行结构; 转子右侧上具有啮合花键齿, 花键齿右端为锥型; 啮合齿轮布置于转子后, 转子的花键齿引 导啮合齿轮与转子外花键平顺啮合, 产生同步的拨盘力矩; 动力由缓速器轴通过啮合齿轮 及同步锁止环平顺啮合传动; 啮合齿轮啮合转子后, 与转子形。

5、成一体共同旋转, 将储油腔的 介质适量输送到工作腔C中; 由于转子相对定子转动, 通过离心作用将介质推向定子, 高速 运动的介质受到定子的阻碍, 就会产生相应的制动力, 实现制动; 分离弹簧座及端面轴承放 在分离弹簧与转子之间, 保证之间可相对运动; 转子在弹簧的作用下始终位于前端定位位 置, 并在环型活塞不加力时, 使啮合齿轮与转子分开, 使啮合齿轮回到右侧定位位置; 锁止 滑动骨架与啮合齿轮花键配合, 可在啮合齿轮内左右滑动, 保证同步锁止环的摩擦锥面与 转子分离, 分离时, 排除工作腔内的工作介质, 撤出环型活塞内的压缩空气或液压力, 在分 离弹簧及锁止滑动骨架回位弹簧作用下, 产生分离。

6、作用力, 使啮合齿轮右移, 带动骨架、 同 步锁止环右移, 直至解除啮合, 同步锁止环与转子右端面分离; 空载时, 啮合齿轮同时被分 离弹簧推向右移动, 直至右定位止点, 同时啮合齿轮也与转子分离, 转子即不再与轴转动; 正常行车时, 缓速器轴旋转, 转子静止不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子前置液力缓速器; 其特征在于: 啮合齿轮左侧有定位 销限位; 回位弹簧位于啮合齿轮与滑动骨架之间保证滑块及同步环空载时回位到左止点, 保证同步锁止环在空载时处在啮合齿轮齿外端并保证有一定间隙; 锁止滑动骨架左侧具有 卡环, 保证同步锁止环与转子摩擦锥面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子前置液。

7、力缓速器; 其特征在于: 转子与缓速器轴通过 滚针轴承支撑; 整体可分离转子后置, 转子右侧与本体共同形成一个油腔, 经过一个油孔与 循环油道相通, 刚开始工作为补油口, 当排除腔内空气后, 即成为输出口; 定子端盖、 前轴 承、 外油封密封变速箱润滑油; 经换热器流出的介质进入工作腔C的回油道E; 经回油道E进 入定子端盖与靠近定子轴心形成一个定子进油腔A, 通过定子靠近轴心的叶片油口进入定 转子形成的工作腔C; 制动时, 环型活塞右侧通压缩空或液压压力, 活塞左移, 啮合齿轮在环 型活塞的推动下左移, 在执行活塞的推动下使啮合齿轮与转子后外齿啮合, 形成整体转动 的转子, 并稳定地将转子推。

8、向左定位位置; 锁止骨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 同时左移; 当同步 锁止环外锥面与转子内孔内锥面接触后, 产生一个反向的摩擦力矩, 使同步锁止环逆向旋 转, 保证同步环端齿锥面与啮合齿轮端齿锥面相对而锁止, 当转子与啮合齿轮同步后, 由端 齿锥面产生的拨盘力矩使转子向前转动半个齿而实现平顺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子前置液力缓速器; 其特征在于: 制动时, 啮合齿轮在 环型活塞的推动下带动同步环一起左移, 当同步环外摩擦锥面与转子内摩擦锥面刚接触 时, 同步环反向旋转一个角度, 保证使啮合齿轮花键齿端的锥面与同步锁止环右齿端锥面 向对, 而起到锁止啮合齿轮与同步锁止环啮合的作用, 这样。

9、在推力的作用下, 将同步锁止环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043198 A 2 摩擦锥面与转子内孔的摩擦锥面完全贴合, 产生最大摩擦力矩, 带动转子转动; 当同步后, 拨力盘矩大于摩擦力矩能拨动同步锁止环及转子与啮合齿轮同向向前旋转一个角度, 直至 啮合齿轮顺利与同步锁止环外花键啮合, 转子花键右端面也带有同样的锥面, 此时由于同 步, 不会产生打齿, 即便不同步也会在拨盘力矩的作用下, 使啮合齿轮与转子外花键顺利啮 合; 此时同步锁止环及骨架的外花键同时在啮合齿轮的内花键内向右滑动; 在执行压力的 作用下啮合齿轮与转子后面的外齿啮合形成整体式转子, 共同转动。 5. 根据权利要。

10、求1所述的一种定子前置液力缓速器; 其特征在于: 制动时, 通过啮合后 的转子相对定子转动, 储油腔的工作介质根据档位要求压入回油道E进入定子进油腔A内, 进而进入工作腔C, 在转子的离心作用下, 将介质甩向定子外端, 通过定子外缘输出口流入 与定子出油腔B, 经输出油道D进入换热器, 热量交换被冷却的介质流出换热器, 再进入回油 道E流入定子的进油腔A, 进入定转子的工作腔C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子前置液力缓速器; 其特征在于: 环型活塞壳体布置于 缓速器本体上或镶嵌在本体上; 执行环型活塞的压缩空气或液压通过3位2通阀等阀门控 制; 通过压缩空气或液压作为动力源的环型执行活塞。

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子前置液力缓速器;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同步锁止环卡 环、 转子滚针轴承定位环、 转子定位环及端面轴承、 环型端面轴承、 后轴承、 啮合齿轮端面轴 承、 端面轴承、 输入齿轮、 分离弹簧座机端面轴承; 缓速器轴通过台间与前轴承进行定位; 在 动力输入的缓速器前端, 定子通过定子端盖进行轴向定位; 啮合齿轮左侧有定位销限位; 回 位弹簧位于啮合齿轮与滑动骨架之间保证滑块及同步环空载时回位到左止点, 保证同步锁 止环在空载时处在啮合齿轮齿外端并保证有一定间隙; 啮合齿轮右侧通过端面轴承定位在 后轴承内套上; 锁止滑动骨架左侧具有卡环, 保证同步锁止环与转子摩擦锥面。

12、的间隙; 转子 前端轴向通过端面轴承及轴肩进行轴向定位, 并始终在分离弹簧的作用下, 推向左定位点; 端面轴承左侧靠在轴肩上进行左侧轴向定位, 保证转子转动时平稳及保证与定子间的间 隙; 右侧通过端面轴承弹簧座被弹簧压向左侧定位位置; 转子与缓速器轴通过滚针轴承支 撑; 轴向定位保证定子转子间的间隙及相关精度; 调整后轴承内圈的紧固调整螺栓, 调整放 松前后轴承间隙; 降低运动时轴承等噪音, 保证定子转子制动时的间隙, 从而保证了最大制 动力矩的实现; 空载时, 锁止滑动骨架在回位弹簧作用下限位在左止点; 保证同步锁止环在 空载时处在啮合齿轮齿外端, 并保证有一定间隙; 啮合齿轮与轴同时转动,。

13、 骨架由于外花键 与啮合齿轮内齿配合, 传递扭矩并与轴一起转动, 带动同步锁止环同时转动; 骨架轴套左侧 可通过卡环定位; 同时同步锁止环与锁止滑动骨架槽的右侧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子前置液力缓速器; 其特征在于: 同步锁止环与转子内 花键右端离开至少1mm的间隙, 锁止滑动骨架处于最左侧时, 同步锁止环外花键右齿端与啮 合齿轮左侧齿端至少1mm的间隙。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043198 A 3 一种定子前置液力缓速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汽车工程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定子前置液力缓速器, 尤其涉及一种定 子前置及整体可分离转子后置液力缓速器; 特别。

14、适合客车、 卡车变速箱后并联缓速器输入 齿轮与缓速器轴采用抗扭式连接。 背景技术 0002 液力缓速器是一种通过液力装置降低车辆行驶速度的缓速装置, 液力缓速器又称 液力减速装置。 0003 汽车如果在拐弯、 下坡过程中车速过快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而长时间频繁使用行 车制动不但会磨损严重, 更重要的是刹车过热, 甚至由于制动器热衰退严重而导致制动失 灵, 甚至失火的严重后果, 所以需要缓速器等非接触、 主动散热的装置来减速或下长坡时控 制速度。 虽有排气制动等多种辅助制动, 但都很难完全满足安全控制速度的要求。 因此, 国 内外业内共识重型卡车或大客车最好匹配能满足要求的液力缓速器。 0004。

15、 目前一般液力缓速器都采用前置转子。 0005 而且客车、 卡车变速箱并联后置的缓速器动力输入有两种情况: 一种输入齿轮与缓速器轴以轴承支撑, 齿轮与轴非抗扭式连接, 即空载时缓速器轴不 与传动轴旋转; 缓速器轴与转子抗扭式连接, 或通过其它形式将在制动时啮合连接, 制动时 再将动力与转子结合, 从而减少了缓速器空载损失。 0006 另一种是由变速箱输出轴的齿轮与缓速器输入齿轮啮合, 如果缓速器输入齿轮与 缓速器轴采用抗扭式连接, 如花键连接, 则缓速器轴随车辆行驶而旋转; 车辆正常行驶, 不 制动时称为缓速器空载; 为减少缓速器空载损失则需转子与轴用轴承支撑, 制动时通过啮 合结构啮合而将动。

16、力传给转子实现制动。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子前置液力缓速器,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缓速器扭矩小, 缓速 器输入齿轮与缓速器轴采用抗扭式连接的空载损失, 客车、 卡车变速箱并联后置液力缓速 器空间布置难等问题。 0008 本发明包括缓速器轴、 前轴承、 定子 、 转子、 定子端盖、 本体、 分离弹簧、 环型活塞、 啮合齿轮、 锁止滑动骨架、 回位弹簧、 同步锁止环、 滚针轴承、 外油封、 进油腔A、 出油腔B、 工 作腔C、 输出油道D、 回油道E; 定子与定子端盖封闭出高压的出油腔B、 及靠进缓速器轴封闭 形成一个低压的进油腔A; 定子前置, 转子在定子后, 并在本体内的一个封闭。

17、腔内; 转子与定 子间设有密封环, 用以隔离工作腔C与进油腔A; 转子内孔设有密封环防止转子补油腔与定 子进油腔A相通; 啮合齿轮布置于转子后, 分离弹簧座及端面轴承放在分离弹簧与转子之 间, 保证之间可相对运动; 转子在弹簧的作用下始终位于前端定位位置, 并在环型活塞不加 力时, 使啮合齿轮与转子分开, 使啮合齿轮回到右侧定位位置; 锁止滑动骨架与啮合齿轮花 键配合, 可在啮合齿轮内左右滑动, 保证同步锁止环的摩擦锥面与转子分离, 左侧有定位销 说明书 1/7 页 4 CN 111043198 A 4 限位; 回位弹簧位于啮合齿轮与滑动骨架之间保证滑块及同步环空载时回位到左止点, 保 证同步。

18、锁止环在空载时处在啮合齿轮齿外端并保证有一定间隙; 转子啮合齿在转子右侧; 转子啮合齿与啮合齿轮啮合, 转子开始转动, 然后根据要求将储油腔的介质适量输送到工 作腔C中, 由于转子相对定子转动, 通过离心作用将介质推向定子, 高速运动的介质受到定 子的阻碍, 就会产生相应的制动力, 实现制动; 分离时, 排除工作腔内的工作介质, 撤出环型 活塞内的压缩空气或液压力, 在分离弹簧及锁止滑动骨架回位弹簧作用下, 产生分离作用 力, 使啮合齿轮右移, 带动骨架、 同步锁止环右移, 直至解除啮合, 同步锁止环与转子右端面 分离; 空载时, 啮合齿轮同时被分离弹簧推向右移动, 直至右定位止点, 同时啮合。

19、齿轮也与 转子分离, 转子即不再与轴转动, 这样工作腔C内虽存有少量介质, 也不会导致空载损失。 0009 本发明锁止滑动骨架左侧就有卡环, 保证同步锁止环与转子摩擦锥面的间隙; 转 子与缓速器轴通过滚针轴承支撑; 正常行车时, 缓速器轴旋转, 转子静止不动; 转子的啮合 齿及啮合齿轮与缓速器轴通过花键抗扭式连接, 并可在轴花键上左右滑动; 转子后面具有 花键齿, 花键齿右端为锥型,引导啮合齿轮与转子外花键平顺啮合, 产生同步的拨盘力矩; 动力由缓速器轴通过啮合齿轮及同步锁止环平顺啮合传动; 啮合齿轮啮合转子后, 与转子 形成一体共同旋转; 转子后面的空间布置分离啮合及执行结构; 整体可分离转。

20、子后置, 转子 右侧与本体共同形成一个油腔, 经过一个油孔与循环油道相通, 刚开始工作为补油口, 当排 除腔内空气后, 即成为输出口; 定子端盖、 前轴承、 外油封密封变速箱润滑油; 经换热器流出 的介质进入工作腔C的回油道E; 经回油道E进入定子端盖与靠近定子轴心形成一个定子进 油腔A, 通过定子靠近轴心的叶片油口进入定转子形成的工作腔C; 制动时, 环型活塞右侧通 压缩空或液压压力, 活塞左移, 啮合齿轮在环型活塞的推动下左移, 在执行活塞的推动下使 啮合齿轮与转子后外齿啮合, 形成整体转动的转子, 并稳定地将转子推向左定位位置; 锁止 骨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 同时左移; 当同步锁止环外锥。

21、面与转子内孔内锥面接触后, 产生一 个反向的摩擦力矩, 使同步锁止环逆向旋转, 保证同步环端齿锥面与啮合齿轮端齿锥面相 对而锁止, 当转子与啮合齿轮同步后, 由端齿锥面产生的拨盘力矩使转子向前转动半个齿 而实现平顺啮合; 工作腔C的输出油道D采用迂回油道增加阻力; 回油道E采用大直径油道减 小回油阻力。 0010 工作腔C的输出油道D采用迂回油道增加阻力; 回油道E采用大直径油道减小回油 阻力。 0011 本发明还包括同步锁止环卡环、 转子滚针轴承定位环、 转子定位环及端面轴承、 环 型端面轴承、 后轴承、 啮合齿轮端面轴承、 端面轴承、 输入齿轮、 分离弹簧座机端面轴承; 转 子前端轴向通过。

22、端面轴承及轴肩保证定位, 转子内孔有滚针轴承定位环及转子滚针轴承保 证轴和转子间可高速相对转动; 在动力输入的缓速器前端, 定子通过定子端盖进行轴向定 位; 缓速器轴通过台间与前轴承进行定位; 转子通过转子前端轴肩及端面轴承进行轴向定 位, 并始终在分离弹簧的作用下, 推向左定位点; 端面轴承左侧靠在轴肩上进行左侧轴向定 位, 保证转子转动时平稳及保证与定子间的间隙; 右侧通过端面轴承弹簧座被弹簧压向左 侧定位位置; 啮合齿轮右侧通过端面轴承定位在后轴承内套上, 转子与缓速器轴通过滚针 轴承支撑; 轴向定位保证定子转子间的间隙及相关精度; 调整后轴承内圈的紧固调整螺栓, 调整放松前后轴承间隙;。

23、 降低运动时轴承等噪音, 保证定子转子制动时的间隙, 从而保证了 最大制动力矩的实现; 空载时, 锁止滑动骨架在回位弹簧作用下限位在左止点; 保证同步锁 说明书 2/7 页 5 CN 111043198 A 5 止环在空载时处在啮合齿轮齿外端, 并保证有一定间隙; 啮合齿轮与轴同时转动, 骨架由于 外花键与啮合齿轮内齿配合, 不但能传递扭矩还与轴一起转动, 也就带动同步锁止环同时 转动; 骨架轴套左侧可通过卡环定位, 避免同步锁止环脱落的同时, 保证同步锁止环与转子 内花键右端离开至少1mm的间隙, 避免空载时接触摩擦。 同时同步锁止环与锁止滑动骨架槽 的右侧限位, 骨架处于最左侧时, 同步锁。

24、止环外花键右齿端与啮合齿轮左侧齿端至少1mm的 间隙; 锁止滑动骨架、 同步锁止环、 回位弹簧、 啮合齿轮、 环型活塞、 分离弹簧、 可实现平顺啮 合及可靠分离。 0012 本发明制动时, 啮合齿轮在环型活塞的推动下带动同步环一起左移, 当同步环外 摩擦锥面与转子内摩擦锥面刚接触时, 同步环反向旋转一个角度, 保证使啮合齿轮花键齿 端的锥面与同步锁止环右齿端锥面向对, 而起到锁止啮合齿轮与同步锁止环啮合的作用, 这样在推力的作用下, 将同步锁止环摩擦锥面与转子内孔的摩擦锥面完全贴合, 产生最大 摩擦力矩, 带动转子转动; 当同步后, 拨力盘矩大于摩擦力矩能拨动同步锁止环及转子与啮 合齿轮同向向。

25、前旋转一个角度, 直至啮合齿轮顺利与同步锁止环外花键啮合, 转子花键右 端面也带有同样的锥面, 此时由于同步, 不会产生打齿, 即便不同步也会在拨盘力矩的作用 下, 使啮合齿轮与转子外花键顺利啮合; 此时同步锁止环及骨架的外花键同时在啮合齿轮 的内花键内向右滑动; 在执行压力的作用下啮合齿轮与转子后面的外齿啮合形成整体式转 子, 共同转动。 0013 本发明一个优化方案, 在锁止滑动骨架轴孔处均布3 个槽, 与套在外面的同步锁 止环轴孔上120 均布的三处内齿配合, 槽比齿宽; 与主动啮合齿轮内花键配合的锁止滑动 骨架外花键可在啮合齿轮内左右滑动, 并在啮合齿轮上120 均布三个定位销; 啮合。

26、齿轮内 花键定位销位置去掉一个齿, 定位销外径小于齿宽, 既能限位锁止滑动骨架左向位置, 又保 证可向右滑动; 锁止滑动骨架轴孔处均布3 个槽, 与套在外面的同步锁止环轴孔上120 均 布的三处内齿配合, 但槽至少2个齿宽。 0014 本发明优化的方案还包括环型活塞油封、 定子内孔密封环、 定子密封圈、 定子输入 输出腔密封圈、 转子密封环、 转子密封圈、 环型活塞双密封件、 回油道密封件、 内油封、 减压 环; 内油封密封缓速器介质, 减压环降低介质的压力对油封的冲击; 定子外圆有2个密封圈 为端盖和本体的密封, 定子输入输出腔分离并通过密封圈隔离; 环型活塞右侧可通压缩空 气或液体压力, 。

27、产生啮合推力; 通过端面轴承与啮合齿轮接触, 环型活塞可在本体内环型活 塞缸体内左右运动, 环型活塞油封、 环型活塞密封圈或油封密封介质互相渗漏; 后轴承外圈 固定在本体上、 右侧用轴承端盖与本体储油腔隔离; 在后轴承与密封端盖间形成一个润滑 储油腔, 并于转子后腔相通, 与前变速箱油封润滑相通, 同时润滑后轴承; 在啮合齿轮外端, 布有几个均布的外齿, 用于空载时对环型活塞端面轴承、 啮合齿轮右端面轴承、 后轴承等相 关高速旋转部件进行飞溅润滑; 转子右侧与本体共同形成的油腔内总残留至少三分之一的 介质, 啮合分离机构布置在该腔内, 啮合齿轮外圆有均布的叶片, 旋转时形成飞溅, 对端面 轴承。

28、润滑。 转子右侧与本体共同形成的油腔同时通过一个很小的孔通向后轴承右侧与小端 盖形成的封闭腔; 轴承紧固螺栓有中心孔, 直接通向左侧外油封与内油封间, 对油封密封唇 润滑; 利用与转子后腔相通的后轴承与轴承密封端盖组成的油腔润滑前后轴承布置的两油 封间密封唇。 0015 本发明一个优化方案, 还包括输出温度传感器、 工作腔输入油温传感器, 在工作腔 说明书 3/7 页 6 CN 111043198 A 6 内转子旋转的动能转换为介质的热量, 再经输出油道D进入换热器经热量交换; 在定子端盖 外侧布置两个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分别监测工作腔C的进出介质温度。 0016 制动时, 通过啮合后。

29、的转子相对定子转动, 储油腔的工作介质根据档位要求压入 回油道E进入定子进油腔A内, 进而进入工作腔C, 在转子的离心作用下, 将介质甩向定子外 端, 通过定子外缘输出口流入与定子出油腔B, 经输出油道D进入换热器, 与流经换热器另一 个通道的发动机冷却液进行热量交换。 被冷却的介质流出换热器, 再进入回油道E流入定子 的进油腔A, 进入定转子的工作腔C内; 这样将车辆的动能由转子的转动变成介质的动能, 再通过介质的循环、 定子的阻力转变为热量, 通过热交换散发到空气中。 0017 一个优化方案, 环型活塞壳体布置于缓速器本体上或镶嵌在本体上; 执行环型活 塞的压缩空气或液压通过3位2通阀等阀。

30、门控制; 通过压缩空气或液压作为动力源的环型执 行活塞, 运动与可能静止的接触面都采用端面轴承, 以减少噪音及阻力, 保证可靠性。 0018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定子前置布置油道, 减少了径向尺寸, 避免了与传动轴干 涉。 最大限度减少重量、 减少噪音、 提高强度及可靠性, 减少空载损失。 有利提高缓速器扭 矩, 可使最大制动扭矩达4500Nm甚至5000Nm。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回油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同步锁止环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缓速器轴、 2前轴承、 3定子 、 4转子、 5定子端盖、 6本体、 7定子密封圈、 8转子密封 圈、 。

31、9环型活塞油封、 10环型活塞、 11环型端面轴承、 12 环型活塞双密封件、 13 后轴承、 14 分离弹簧、 15啮合齿轮端面轴承、 16锁止滑动骨架回位弹簧、 17啮合齿轮、 18锁止滑动骨架、 19同步锁止环卡环、 20端面轴承、 21同步锁止环、 22转子滚针轴承、 23转子滚针轴承定位环、 24回油道密封件、 25转子密封环、 26转子定位环及端面轴承、 27输出温度传感器、 28工作腔 输入油温传感器、 29定子输入输出腔密封圈、 30减压环、 31内油封、 32外油封、 33输入齿轮、 34定子内孔密封环、 35分离弹簧座机端面轴承、 A进油腔、 B出油腔、 C工作腔、 D输出。

32、油道、 E回 油道、 F压缩空气或液压油流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0021 本发明实施例如图1、 图2、 图3所示, 包括缓速器轴1、 前轴承2、 定子3 、 转子4、 定子 端盖5、 本体 6、 定子密封圈7、 转子密封圈8、 环型活塞油封9、 环型啮合活塞10、 环型端面轴 承11、 环型活塞双密封件12、 后轴承13、 分离弹簧14、 主动啮合齿轮端面轴承15、 锁止滑动骨 架回位弹簧16、 啮合齿轮17、 锁止滑动骨架18、 同步锁止环卡环19、 端面轴承20、 同步锁止环 21、 转子滚针轴承22、 转子滚针轴承定位环23、 回油道。

33、密封件24、 转子密封环25、 转子定位环 及端面轴承26、 输出温度传感器27、 工作腔输入油温传感器28、 定子输入输出腔密封圈29、 减压环30、 内油封31、 外油封32、 输入齿轮33、 定子内孔密封环34、 分离弹簧座机端面轴承 35、 进油腔A、 出油腔B、 工作腔C、 输出油道D、 回油道E; 转子4在定子后并在本体6内的一个封 闭腔内, 定子3前置, 转子前端轴向通过端面轴承26及轴肩保证定位, 转子轴套外圆与定子 说明书 4/7 页 7 CN 111043198 A 7 内孔设有密封环34, 用以隔离工作腔C与进油腔A; 转子内孔有密封环25防止转子补油腔与 定子进油腔A相。

34、通, 转子内孔有滚针轴承定位环23及转子滚针轴承22保证轴和转子间可高 速相对转动; 分离弹簧座及端面轴承35放在分离弹簧14与转子4之间, 保证之间可相对运 动, 转子在弹簧的作用下始终位于前端定位位置, 并在环型活塞不加力时, 使啮合齿轮17与 转子4分开, 使啮合齿轮回到右侧定位位置; 锁止滑动骨架18外花键与主动啮合齿轮17内花 键配合, 左侧有定位销防止滑出并保证同步环19的摩擦锥面与转子分离, 可在啮合齿轮内 左右滑动。 回位弹簧16位于啮合齿轮17与滑动骨架18之间保证滑块及同步环空载时回位到 左止点, 保证同步锁止环19在空载时处在啮合齿轮齿外端并保证有一定间隙。 在锁止滑动 。

35、骨架18轴孔处均布3 个槽, 与套在外面的同步锁止环轴孔上120 均布的三处内齿配合, 槽 比齿宽。 骨架轴套左侧通过卡环将同步锁止, 防止脱落的同时, 保证同步锁止环与转子摩 擦锥面的间隙; 转子4啮合齿在转子4右侧; 转子4与缓速器轴1通过滚针轴承22支撑, 正常行 车时缓速器轴1旋转, 转子4静止不动; 转子的啮合齿及啮合齿轮17与缓速器轴1通过花键 抗扭式连接, 并可在轴花键上左右滑动; 转子后面直接带一个花键齿, 齿右端为锥型,以便 产生同步的拨盘力矩, 引导啮合齿轮17与转子4外花键平顺啮合; 动力由缓速器轴1通过啮 合齿轮17及同步锁止环平顺啮合传动; 啮合结构布置于转子后, 啮。

36、合后与转子形成一体共 同旋转; 转子4后面的空间布置分离啮合及执行结构。 0022 与啮合齿轮17内花键配合的锁止滑动骨架外花键可在啮合齿轮内左右滑动, 并在 啮合齿轮上120 均布三个定位销; 啮合齿轮内花键定位销位置去掉一个齿, 定位销外径小 于齿宽, 既能限位锁止滑动骨架左向位置, 又保证可向右滑动; 锁止滑动骨架轴孔处均布3 个槽, 与套在外面的同步锁止环轴孔上120 均布的三处内齿配合, 但槽至少比齿宽1个齿, 也能保证同步环与骨架同时随啮合齿轮转动。 空载时, 锁止滑动骨架在回位弹簧16作用下 限位在左止点; 保证同步锁止环19在空载时处在啮合齿轮齿外端, 并保证有一定间隙; 啮合。

37、 齿轮与轴同时转动, 骨架由于外花键与啮合齿轮内齿配合, 不但能传递扭矩还与轴一起转 动, 也就带动同步锁止环同时转动; 骨架轴套左侧可通过卡环定位, 避免同步锁止环脱落的 同时, 保证同步锁止环与转子内花键右端的间隙, 避免空载时接触摩擦。 同时同步锁止环与 锁止滑动骨架槽的右侧限位, 骨架处于最左侧时, 同步锁止环外花键右齿端与啮合齿轮左 侧齿端的间隙; 锁止滑动骨架18、 同步锁止环19、 回位弹簧14、 啮合齿轮17、 环型活塞10、 分 离弹簧14、 可实现平顺啮合及可靠分离。 0023 啮合时, 啮合齿轮带动骨架18及同步环19左移, 同步锁止环外锥面与转子内孔内 锥面接触后, 产。

38、生一个反向的摩擦力矩, 使同步锁止环逆向旋转一个角度, 起到锁止啮合 齿轮与同步锁止环啮合的作用, 这样在推力的作用下, 将同步锁止环摩擦锥面与转子内孔 的摩擦锥面完全贴合, 产生最大摩擦力矩, 带动转子转动, 当同步后, 拨力盘力矩拨动同步 锁止环及转子与啮合齿轮向前旋, 而实现平顺啮合。 同步锁止环19、 锁止滑动骨架18、 锁止 滑动骨架回位弹簧16、 啮合齿轮17、 分离弹簧14等保证平顺啮合及可靠分离。 0024 在动力输入的缓速器前端, 定子3通过定子端盖5进行轴向定位; 缓速器轴1通过台 间与前轴承2进行定位; 转子4通过转子4前端轴肩及端面轴承26进行轴向定位, 并始终在分 离。

39、弹簧14的作用下, 推向左定位点; 端面轴承23左侧靠在轴肩上进行左侧轴向定位, 保证转 子转动时平稳及保证与定子间的间隙; 右侧通过端面轴承弹簧座被弹簧压向左侧定位位 置; 啮合齿轮17右侧通过端面轴承15定位在后轴承内套上, 转子4与缓速器轴1通过滚针轴 说明书 5/7 页 8 CN 111043198 A 8 承22支撑; 轴向定位保证定子转子间的间隙及相关精度; 调整后轴承13内圈的紧固调整螺 栓, 调整放松前后轴承间隙; 降低运动时轴承等噪音, 保证定子转子制动时的间隙, 从而保 证了最大制动力矩的实现。 0025 前后轴承保证轴高速旋转时减少噪音, 减少阻力, 前轴承后面的两个油封。

40、, 前一个 油封用于防止隔离变速箱机油泄露到缓速器内, 后一个油封防止缓速器介质泄露或与变速 箱串油。 0026 定子3与定子端盖5间封闭出定子进油腔A; 出油腔B; 定子3前置, 减少了径向尺寸, 避免了与传动轴干涉; 整体可分离转子4后置, 转子4右侧与本体6形成一个油腔, 与循环油 道相通, 为转子的补油口; 工作介质由储油腔压入大口径的回油道E进入进油腔A, 进而进入 工作腔C, 经转子加速而升温, 再被甩到定子外缘, 通过定子输出孔, 而进入由出油腔B, 再进 入输出油道D, 进入换热器换热, 经过冷却的介质再流回回油道E, 这样循环将车辆的动能转 换为热量, 散发出去, 而实现控制。

41、车速的目的; 定子3外圆有2个密封圈7、 密封圈8为端盖5和 本体6的密封, 定子输入输出腔分离并通过密封圈29隔离; 环型活塞10右侧由通道F通入压 缩空气或液体压力, 产生啮合推力; 通过端面轴承11与啮合齿轮接触, 环型活塞可在本体内 环型活塞缸体内左右运动, 环型活塞油封9、 环型活塞密封圈、 油封12密封, 防止缓速器介质 与压缩空气或推动活塞的液压油互相渗漏; 后轴承外圈固定在本体上、 右侧用轴承端盖与 本体储油腔隔离; 在后轴承与密封端盖间形成的润滑储油腔, 通过小油道与转子后腔相 通, 经过轴中心孔油道通到前轴承后两油封中间而对油封内密封唇进行润滑, 同时润滑后 轴承; 啮合齿。

42、轮外端均布的外齿, 空载时对环型活塞端面轴承、 啮合齿轮右端面轴承、 后轴 承等相关高速旋转部件进行飞溅润滑。 轴承紧固螺栓有中心孔为润滑油道, 通向左侧外油 封32与内油封31间。 在定子端盖外侧布置两个温度传感器27、 温度传感器28, 分别监测工作 腔C进入回油道E及输出油道D的进出介质温度。 0027 环型活塞壳体布置于缓速器本体上或镶嵌在本体上; 执行环型活塞的压缩空气或 液压通过3位2通阀等阀门控制。 0028 通过压缩空气或液压作为动力源的环型执行活塞10, 运动与可能静止的接触面都 采用端面轴承, 以减少噪音及阻力, 保证可靠性。 0029 制动时, 环型活塞右侧通压缩空或液压。

43、压力, 活塞左移, 啮合齿轮17在环型活塞10 的推动下左移, 在执行活塞的推动下使啮合齿轮与转子后外齿啮合, 形成整体转动的转子, 并稳定地将转子推向左定位位置; 锁止骨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 同时左移; 当同步锁止环外 锥面与转子内孔内锥面接触后, 产生一个反向的摩擦力矩, 使同步锁止环逆向旋转, 轴孔三 个内齿前沿与骨架轴孔的槽前沿接触, 保证使啮合齿轮花键齿端的锥面与同步锁止环右齿 端锥面向对, 而起到锁止啮合齿轮与同步锁止环啮合的作用, 这样在推力的作用下, 将同步 锁止环摩擦锥面与转子内孔的摩擦锥面完全贴合, 产生最大摩擦力矩, 带动转子转动, 当同 步后, 拨力盘矩大于摩擦力矩能拨。

44、动同步锁止环及转子与啮合齿轮同向旋转半个齿, 啮合 齿轮则顺利与同步锁止环外花键啮合, 转子花键右端面也带有同样的锥面, 此时由于基本 同步, 不会产生打齿, 即便不同步也会在拨盘力矩的作用下, 使啮合齿轮与转子外花键顺利 啮合; 此时同步锁止环及骨架的外花键同时在啮合齿轮的内花键内向右滑动; 在执行压力 的作用下啮合齿轮与转子后面的外齿啮合形成整体式转子, 共同转动; 然后根据要求将储 油腔的介质输送到工作腔C中, 由于转子相对定子转动, 通过离心作用将介质推向定子, 形 说明书 6/7 页 9 CN 111043198 A 9 成阻力, 就会产生相应的制动力, 实现制动。 0030 制动时。

45、, 介质在在转子的推动下, 高速运动, 并在定子的阻碍下使介质速度降低、 温度升高; 与流经换热器另一个通道的发动机冷却液进行热量交换。 被冷却的介质流出换 热器, 再经过回油道E、 进油腔A, 被吸回工作腔C, 这样将车辆的动能变成介质的动能, 再通 过介质的循环、 定子的阻力转变为热量, 通过交换散发到空气中。 0031 分离时, 排除工作腔内的工作介质, 撤出环型活塞内的压缩空气或液压力, 在分离 弹簧14及锁止滑动骨架回位弹簧16作用下, 产生分离作用力, 使主动啮合齿轮右移, 带动骨 架、 同步锁止环右移, 直至解除啮合, 同步锁止环与转子右端面分离。 0032 空载时, 去掉储油腔供油的压力, 则转子逐渐将工作腔C内的介质排除, 进入储油 腔, 再排除环型活塞后腔的压缩空气或液压压力, 啮合齿轮由于没有了环型活塞的推力就 会被分离弹簧逐渐向右推动, 直至到右定位止点; 进而将啮合齿轮、 同步器与转子分离, 转 子不再与轴一起旋转, 使空载损失降到最少。 说明书 7/7 页 10 CN 111043198 A 10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11 CN 111043198 A 11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12 CN 111043198 A 12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定子 前置 液力缓速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定子前置液力缓速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935112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