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及使用方法.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9321527 上传时间:2021-05-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79.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及使用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及使用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及使用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档描述:

《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及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及使用方法.pdf(11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215649.0 (22)申请日 2020.03.25 (71)申请人 河南艺龙实业有限公司 地址 454850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子夏大街 北段东1号 (72)发明人 张志刚 (74)专利代理机构 焦作市科彤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41133 代理人 王甜 (51)Int.Cl. B29C 43/24(2006.01) B29C 43/52(2006.01) B29K 27/06(2006.01) B29L 7/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

2、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及使用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PVC压延膜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地, 涉及一种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及 使用方法, 包括互相对应连接的多组供回水管线 及多组分配器组、 多组供回水管组及多组冷却辊 组, 分配器组、 供回水管组与冷却辊组一一对应 并连通, 供回水管组包括互相连接配合的供水 管、 回水管、 切换阀门、 支路软管一、 支路软管二 及u型软管。 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的使用方法, 包 括各介质切换方法及U型供水模式、 W型供水模式 及W型反冲洗模式的连通方法。 本发明结构简单 合理, 使用方便, 介质切换准确快捷, 避免了切换 失误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 。

3、提供多种多种供水模 式, 提高了冷却效果, 可进行反冲洗, 提高冷却效 果及设备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CN 111216300 A 2020.06.02 CN 111216300 A 1.一种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 其特征在于: 包括供回水分配管线、 供回水管路及 冷却辊总成; 所述供回水分配管线包括按照供应介质不同分为的多组供回水管线及多组分配器组; 所述供回水管线包括供水管线及回水管线; 所述分配器组包括进水分配器及回水分配器, 所述进水分配器上设有多个进水管口及一个出水管口, 所述回水分配器上设有一个进水管 口及多个出水管口, 所述进水管口及出水管口上均设。

4、有开关阀门; 所述供回水管路包括多组供回水管组, 所述冷却辊总成包括多组冷却辊组, 所述供回 水管组与冷却辊组一一对应, 所述供回水管组与分配器组一一对应, 所述供回水管组包括 供水管、 回水管、 切换阀门、 支路软管一、 支路软管二及u型软管, 所述供水管上设有一个进 水口及若干供水口, 所述供水口上设有切换阀门, 所述回水管上设有若干回水口及一个出 水口; 所述切换阀门连接支路软管一、 支路软管二, 所述支路软管一通过旋转接头与冷却辊 组的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连接, 所述支路软管二与回水管上的回水口连通, 所述 冷却辊组的冷却辊的出水侧的相邻轴端出水口之间通过u型软管连通; 各供回水。

5、管组的供 水管之间不连通并通过法兰连接后形成供水管总成, 各供回水管组的回水管之间不连通并 通过法兰连接后形成回水管总成, 所述分配器组的进水分配器的多个进水管口分别通过管道一与各组供回水管线的供 水管线连通, 所述分配器组的进水分配器的出水管口通过管道二与对应的供回水管组的供 水管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分配器组的回水分配器的多个出水管口分别通过管道一与各组供 回水管线的回水管线连通, 所述分配器组的回水分配器的进水管口通过管道三与对应的供 回水管组的回水管的出水口连通; 各组供回水管线对应的进水分配器的进水管口上的开关阀门及回水分配器的出水管 口的开关阀门的颜色相同, 不同供回水管线对应的进水。

6、分配器的进水管口上的开关阀门及 回水分配器的出水管口的开关阀门的颜色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器组 的进水分配器及回水分配器之间通过法兰连接, 所述法兰间设有岩棉板。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的使用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各介质切换方法及多种供水模式的连通方法; 所述各介质切换方法步骤如下: 1) 、 将传输同种介质的供回水管线对应的进水分配器的进水管口上的开关阀门及回水 分配器的出水管口的开关阀门涂上相同的颜色, 不同介质的供回水管线对应的进水分配器 的进水管口上的开关阀门及回水分配器的出水。

7、管口的开关阀门涂上不同的颜色; 2) 、 当对其中一组供回水管组对应得冷却辊组进行冷冻水冷却时, 将该供回水管组对 应的分配器组的进水分配器上的对应冷冻水供回水管线的进水管口的开关阀门打开, 将回 水分配器上的对应冷冻水的供回水管线的出水管口的开关阀门打开, 其他开关阀门均关 闭, 配合供回水管组, 即可实现该冷却辊组的冷冻水冷却; 3) 、 当步骤2) 中的冷却辊组需要切换成加温水冷却时, 将步骤2) 中进水分配器上的对 应冷冻水供回水管线的进水管口的开关阀门及回水分配器上的对应冷冻水的供回水管线 的出水管口的开关阀门关闭, 然后再将该分配器组的进水分配器上的对应加温水供回水管 线的进水管口。

8、的开关阀门打开, 将回水分配器上的对应加温水的供回水管线的出水管口的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216300 A 2 开关阀门打开, 即可实现该冷却辊组的加温水冷却; 以此类推, 各供回水管组对应的冷却辊组均可切换不同介质进行冷却; 所述多种供水模式的连通方法包括U型供水模式的连通方法、 W型供水模式的连通方法 及W型反冲洗模式的连通方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U型供水模式的连通方法如下, 将冷却辊组的相邻的两个冷却辊的出水侧的轴端出水口 通过u型软管连通, 其中一个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与对应的供回水管组的供。

9、水管 的供水口连通, 另一个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与对应的供回水管组的回水管的回水 口连通, 两个冷却辊形成一个U型串联通路, 含有N根冷却辊的冷却辊组包含N/2组U型串联 通路, 各串联通路内冷却介质温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W型供水模式的连通方法如下, 将冷却辊组的每四根冷却辊形成W型串联通路, 按照排列 顺序的第一根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与对应的供回水管组的供水管的供水口连通, 第一根冷却辊与第二根冷却辊的出水侧的轴端出水口通过u型软管连通, 所述第二根冷却 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与第三根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

10、进水口通过切换阀门连通, 所述 第三根冷却辊与第四根冷却辊的出水侧的轴端出水口通过u型软管连通, 所述第四根冷却 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与对应的供回水管组的回水管的回水口连通, 含有N根冷却辊的 冷却辊组包含N/4组W型串联通路, 各串联通路内冷却介质温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W型反冲洗模式的连通方法如下, 将冷却辊组的每四根冷却辊形成W型串联通路, 按照排 列顺序的第一根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与对应的供回水管组的供水管的供水口连 通, 所述供水管的进水口与清洗剂存储桶连通, 所述第一根冷却辊与第二根冷却辊的出水 侧的。

11、轴端出水口通过u型软管连通, 所述第二根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与第三根冷 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通过切换阀门连通, 所述第三根冷却辊与第四根冷却辊的出水 侧的轴端出水口通过u型软管连通, 所述第四根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与对应的供 回水管组的回水管的回水口连通, 所述回水管的出水口与清洗剂存储桶连通, 所述清洗剂 从回水管的出水口进入回水管, 从回水管的回水口流入第四根冷却辊, 然后依次流入第三 冷却辊、 第二冷却辊、 第一冷却辊, 最后从第一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流出进入供水 管, 再从供水管的进水口流入清洗剂存储桶, 对W型串联通路完成反冲洗。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

12、N 111216300 A 3 一种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PVC压延膜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地, 涉及一种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 却管线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PVC压延膜在生产过程中, 压延后段膜的冷却定型非常重要, 为了整平性良好、 收 缩率达标、 整齐的模卷, 现有技术中, 压延后段的冷却机多采用分组冷却, 每组包含若干支 冷却辊, 组内各支冷却辊冷却水路有并联、 串联之分, 根据生产需要, 通入每支冷却辊的冷 却介质又有加温水、 常温水和冷冻水之分; 生产过程中, 部分冷却辊需要根据生产要求自由 切换冷却介质, 这样导致供水管线复杂多。

13、变, 且每支管线上需要安装多个开关阀门用于冷 却介质的切换, 操作十分不方便。 加温水、 常温水、 冷冻水三种冷却介质均有进、 回水之分, 这样造成冷却机房至少有六支管线, 六支管线上又设有多个开关阀门, 管线多、 占据空间 大, 开关阀门多, 一旦开关阀门切换失误, 不仅会使压延膜达不到预期的冷却定型效果, 还 会影响每种冷却介质的正常循环, 例如, 部分冷冻水若不能回到冷冻水回水总管中, 却因开 关阀门切换失误回到加温水回水总管中, 则会造成加温水储水箱水外溢, 同时冷冻水水箱 缺水, 造成生产事故, 且后期排查维修不便, 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1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 包括供回水分配管线、 供回水管路及冷却辊总成; 所述供回水分配管线包括按照供应介质不同分为的多组供回水管线及多组分配器组; 所述供回水管线包括供水管线及回水管线; 所述分配器组包括进水分配器及回水分配器, 所述进水分配器上设有多个进水管口及一个出水管口, 所述回水分配器上设有一个进水管 口及多个出水管口, 所述进水管口及出水管口上均设有开关阀门; 所述供回水管路包括多组供回水管组, 所述冷却辊总成包括多组冷却辊组, 所述供回 水管组与冷却辊组一一对应, 所述供回水管组与分配器组一一对应, 所述供回水管组包括 供水管、 回水管、 切换阀门、 支路软。

15、管一、 支路软管二及u型软管, 所述供水管上设有一个进 水口及若干供水口, 所述供水口上设有切换阀门, 所述回水管上设有若干回水口及一个出 水口; 所述切换阀门连接支路软管一、 支路软管二, 所述支路软管一通过旋转接头与冷却辊 组的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连接, 所述支路软管二与回水管上的回水口连通, 采用 支路软管一、 支路软管二, 便于冷却机沿自身轨道前后移动, 所述冷却辊组的冷却辊的出水 侧的相邻轴端出水口之间通过u型软管连通; 各供回水管组的供水管之间不连通并通过法 兰连接后形成供水管总成, 各供回水管组的回水管之间不连通并通过法兰连接后形成回水 管总成, 所述分配器组的进水分配器的。

16、多个进水管口分别通过管道一与各组供回水管线的供 水管线连通, 所述分配器组的进水分配器的出水管口通过管道二与对应的供回水管组的供 说明书 1/6 页 4 CN 111216300 A 4 水管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分配器组的回水分配器的多个出水管口分别通过管道一与各组供 回水管线的回水管线连通, 所述分配器组的回水分配器的进水管口通过管道三与对应的供 回水管组的回水管的出水口连通; 各组供回水管线对应的进水分配器的进水管口上的开关阀门及回水分配器的出水管 口的开关阀门的颜色相同, 不同供回水管线对应的进水分配器的进水管口上的开关阀门及 回水分配器的出水管口的开关阀门的颜色不同。 0004 优选的。

17、, 所述分配器组的进水分配器及回水分配器之间通过法兰连接, 所述法兰 间设有岩棉板。 0005 一种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的使用方法, 包括各介质切换方法及多种供水模 式的连通方法; 所述各介质切换方法步骤如下: 1) 、 将传输同种介质的供回水管线对应的进水分配器的进水管口上的开关阀门及回水 分配器的出水管口的开关阀门涂上相同的颜色, 不同介质的供回水管线对应的进水分配器 的进水管口上的开关阀门及回水分配器的出水管口的开关阀门涂上不同的颜色; 2) 、 当对其中一组供回水管组对应得冷却辊组进行冷冻水冷却时, 将该供回水管组对 应的分配器组的进水分配器上的对应冷冻水供回水管线的进水管口的开关。

18、阀门打开, 将回 水分配器上的对应冷冻水的供回水管线的出水管口的开关阀门打开, 其他开关阀门均关 闭, 配合供回水管组, 即可实现该冷却辊组的冷冻水冷却; 3) 、 当步骤2) 中的冷却辊组需要切换成加温水冷却时, 将步骤2) 中进水分配器上的对 应冷冻水供回水管线的进水管口的开关阀门及回水分配器上的对应冷冻水的供回水管线 的出水管口的开关阀门关闭, 然后再将该分配器组的进水分配器上的对应加温水供回水管 线的进水管口的开关阀门打开, 将回水分配器上的对应加温水的供回水管线的出水管口的 开关阀门打开, 即可实现该冷却辊组的加温水冷却; 以此类推, 各供回水管组对应的冷却辊组均可切换不同介质进行冷。

19、却; 所述多种供水模式的连通方法包括U型供水模式的连通方法、 W型供水模式的连通方法 及W型反冲洗模式的连通方法。 0006 优选的, 所述U型供水模式的连通方法如下, 将冷却辊组的相邻的两个冷却辊的出 水侧的轴端出水口通过u型软管连通, 其中一个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与对应的供 回水管组的供水管的供水口连通, 另一个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与对应的供回水管 组的回水管的回水口连通, 两个冷却辊形成一个U型串联通路, 含有N根冷却辊的冷却辊组 包含N/2组U型串联通路, 各串联通路内冷却介质温度一致。 0007 优选的, 所述W型供水模式的连通方法如下, 将冷却辊组的每四根冷却辊形成W型。

20、 串联通路, 按照排列顺序的第一根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与对应的供回水管组的供 水管的供水口连通, 第一根冷却辊与第二根冷却辊的出水侧的轴端出水口通过u型软管连 通, 所述第二根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与第三根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通过 切换阀门连通, 所述第三根冷却辊与第四根冷却辊的出水侧的轴端出水口通过u型软管连 通, 所述第四根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与对应的供回水管组的回水管的回水口连 通, 含有N根冷却辊的冷却辊组包含N/4组W型串联通路, 各串联通路内冷却介质温度一致。 0008 优选的, 所述W型反冲洗模式的连通方法如下, 将冷却辊组的每四根冷却辊形成W 说明书 2/。

21、6 页 5 CN 111216300 A 5 型串联通路, 按照排列顺序的第一根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与对应的供回水管组的 供水管的供水口连通, 所述供水管的进水口与清洗剂存储桶连通, 所述第一根冷却辊与第 二根冷却辊的出水侧的轴端出水口通过u型软管连通, 所述第二根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 进水口与第三根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通过切换阀门连通, 所述第三根冷却辊与第 四根冷却辊的出水侧的轴端出水口通过u型软管连通, 所述第四根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 进水口与对应的供回水管组的回水管的回水口连通, 所述回水管的出水口与清洗剂存储桶 连通, 所述清洗剂从回水管的出水口进入回水管, 从回水管的回。

22、水口流入第四根冷却辊, 然 后依次流入第三冷却辊、 第二冷却辊、 第一冷却辊, 最后从第一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 口流出进入供水管, 再从供水管的进水口流入清洗剂存储桶, 对W型串联通路完成反冲洗。 0009 本发明还包括能够使一种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正常使用的其它组件, 如实 现介质循环流动的控制组件、 实现清洗剂循环流动的控制组件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 段。 另外, 本发明中未加限定的装置或组件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技术手段, 如冷却辊, 开 关阀门, 切换阀门, 旋转接头、 u型软管、 进水分配器、 回水分配器等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 技术手段。 0010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通过将。

23、供回水管路分成多组并列的互不相通的供回水管 组, 将冷却辊总成分成多组并列的冷却辊组, 供回水管组与冷却辊组一一对应, 每个对应的 供回水管组与冷却辊组形成一个独立的冷却回路, 与其他冷却回路之间互不干扰; 每个冷 却回路均通过一个分配器组与各介质的供回水管线连通, 且通过各开关阀门及切换阀门配 合供回水管线灵活切换进入冷却辊组的介质, 可根据冷却需要随时进行介质的切换, 各介 质的供回水管线对应的开关阀门不同, 便于切换操作的准确性及效率, 避免了开关阀门过 多, 出现切换失误; 同时供回水分配管线、 供回水管路及冷却辊总成的设置, 不仅可灵活高 效的进行介质的准确切换, 还可形成多种多种供。

24、水模式, 使冷却辊总成达到最好的冷却效 果, 还可对冷却辊进行反冲洗, 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及设备使用寿命。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结构简单合理, 占用空间小, 使用方便, 介质切换准确快捷, 最 大化程度的避免了切换失误造成的各介质循环的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的产生, 提高了冷却 效果; 通过将供回水管路分成多组并列的互不相通的供回水管组, 将冷却辊总成分成多组 并列的冷却辊组, 供回水管组与冷却辊组一一对应, 每个对应的供回水管组与冷却辊组形 成一个独立的冷却回路, 与其他冷却回路之间互不干扰; 可形成多种多种供水模式, 使冷却 辊总成达到最好的冷却效果, 还可对冷却辊进行反冲洗, 进一。

25、步提高冷却效果及设备使用 寿命。 附图说明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组供回水管组及冷却辊组的各供水模式示意图。 0014 图中: 1. 回水管, 2.供水管, 3.切换阀门, 4. 冷却辊, 5. u型软管, 6.轴端进水 口, 7.支路软管一, 8.支路软管二, 9. 进水口, 10. 出水口, 11.回水口, 12、 供水口, 13、 回 水分配器, 14、 进水分配器, 15、 管道三, 16、 管道二, 17、 开关阀门。 说明书 3/6 页 6 CN 1112163。

26、00 A 6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清楚地描述, 在此 处的描述仅仅用来解释本发明, 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 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 0016 如图1-2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 包括供回水分配管 线、 供回水管路及冷却辊总成; 所述供回水分配管线包括按照供应介质不同分为的冷冻水、 加温水及常温水三组供回 水管线及A、 B、 C三组分配器组; 所述供回水管线包。

27、括供水管线及回水管线; 所述分配器组包 括进水分配器14及回水分配器13, 所述进水分配器14上设有多个进水管口及一个出水管 口, 所述回水分配器13上设有一个进水管口及多个出水管口, 所述进水管口及出水管口上 均设有开关阀门17; 所述供回水管路包括A、 B、 C三组供回水管组, 所述冷却辊总成包括A、 B、 C三组冷却辊 组, 所述供回水管组与冷却辊组一一对应, 所述供回水管组与分配器组一一对应, 所述供回 水管组包括供水管2、 回水管1、 切换阀门3、 支路软管一7、 支路软管二8及u型软管5, 所述供 水管2上设有一个进水口9及若干供水口12, 所述供水口12上设有切换阀门3, 所述回。

28、水管1 上设有若干回水口11及一个出水口10; 所述切换阀门3连接支路软管一7、 支路软管二8, 所 述支路软管一7通过旋转接头与冷却辊组的冷却辊4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6连接, 所述支 路软管二8与回水管1上的回水口11连通, 采用支路软管一7、 支路软管二8, 便于冷却机沿自 身轨道前后移动, 所述冷却辊组的冷却辊4的出水侧的相邻轴端出水口之间通过u型软管5 连通; 三个供回水管组的供水管2之间互不连通并通过法兰连接后形成供水管总成, 三个供 回水管组的回水管1之间互不连通并通过法兰连接后形成回水管总成, 所述分配器组的进水分配器14的三个进水管口分别通过管道一与三组组供回水管线 的供水管线。

29、一一对应连通, 所述分配器组的进水分配器14的出水管口通过管道二16与对应 的供回水管组的供水管2的进水口9连通; 所述分配器组的回水分配器13的三个出水管口分 别通过管道一与三组供回水管线的回水管线一一对应连通, 所述分配器组的回水分配器13 的进水管口通过管道三15与对应的供回水管组的回水管1的出水口10连通; 各组供回水管线对应的进水分配器14的进水管口上的开关阀门17及回水分配器13的 出水管口的开关阀门的颜色相同, 不同供回水管线对应的进水分配器14的进水管口上的开 关阀门17及回水分配器13的出水管口的开关阀门17的颜色不同。 0017 所述分配器组的进水分配器14及回水分配器13。

30、之间通过法兰连接, 所述法兰间设 有岩棉板, 避免了之间的热量传递, 提高了冷却效果。 0018 一种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的使用方法, 包括各介质切换方法及多种供水模 式的连通方法; 所述各介质切换方法步骤如下: 1) 、 将传输同种介质的供回水管线对应的进水分配器14的进水管口上的开关阀门17及 回水分配器13的出水管口的开关阀门17涂上相同的颜色, 不同介质的供回水管线对应的进 说明书 4/6 页 7 CN 111216300 A 7 水分配器14的进水管口上的开关阀门17及回水分配器13的出水管口的开关阀门涂上不同 的颜色; 2) 、 当对其中A组供回水管组对应得A组冷却辊组进行冷冻。

31、水冷却时, 将A组供回水管组 对应的A组分配器组的进水分配器上的对应冷冻水供回水管线的进水管口的开关阀门打 开, 将回水分配器上的对应冷冻水的供回水管线的出水管口的开关阀门打开, 其他开关阀 门均关闭, 配合A组供回水管组, 即可实现A组冷却辊组的冷冻水冷却; 3) 、 当步骤2) 中的A组冷却辊组需要切换成加温水冷却时, 将步骤2) 中进水分配器上的 对应冷冻水供回水管线的进水管口的开关阀门及回水分配器上的对应冷冻水的供回水管 线的出水管口的开关阀门关闭, 然后再将A组的分配器组的进水分配器上的对应加温水供 回水管线的进水管口的开关阀门打开, 将回水分配器上的对应加温水的供回水管线的出水 管。

32、口的开关阀门打开, 即可实现A组冷却辊组的加温水冷却; 以此类推, A、 B、 C三组供回水管组对应的冷却辊组均可切换不同介质进行冷却; 所述多种供水模式的连通方法包括U型供水模式的连通方法、 W型供水模式的连通方法 及W型反冲洗模式的连通方法。 0019 所述U型供水模式的连通方法如下, 以A组的冷却辊组为例, A组的冷却辊组的相邻 的两个冷却辊的出水侧的轴端出水口通过u型软管连通, 其中一个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 进水口与对应的供回水管组的供水管的供水口连通, 另一个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 与对应的供回水管组的回水管的回水口连通, 两个冷却辊形成一个U型串联通路, 含有N根 冷却辊的冷却。

33、辊组包含N/2组U型串联通路, 各串联通路内冷却介质温度一致。 0020 所述W型供水模式的连通方法如下, 将A组的冷却辊组的每四根冷却辊形成W型串 联通路, 按照排列顺序的第一根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与对应的供回水管组的供水 管的供水口连通, 第一根冷却辊与第二根冷却辊的出水侧的轴端出水口通过u型软管连通, 所述第二根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与第三根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通过切 换阀门连通, 所述第三根冷却辊与第四根冷却辊的出水侧的轴端出水口通过u型软管5连 通, 所述第四根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与对应的供回水管组的回水管的回水口连 通, 含有N根冷却辊的冷却辊组包含N/4组W。

34、型串联通路, 各串联通路内冷却介质温度一致。 0021 所述W型反冲洗模式的连通方法如下, 将A组的冷却辊组的每四根冷却辊形成W型 串联通路, 按照排列顺序的第一根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与对应的供回水管组的供 水管的供水口连通, 所述供水管的进水口与清洗剂存储桶连通, 所述第一根冷却辊与第二 根冷却辊的出水侧的轴端出水口通过u型软管连通, 所述第二根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 水口与第三根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通过切换阀门连通, 所述第三根冷却辊与第四 根冷却辊的出水侧的轴端出水口通过u型软管连通, 所述第四根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 水口与对应的供回水管组的回水管的回水口连通, 所述回水管。

35、的出水口与清洗剂存储桶连 通, 所述清洗剂从回水管的出水口进入回水管, 从回水管的回水口流入第四根冷却辊, 然后 依次流入第三冷却辊、 第二冷却辊、 第一冷却辊, 最后从第一冷却辊的进水侧的轴端进水口 流出进入供水管, 再从供水管的进水口流入清洗剂存储桶, 对W型串联通路完成反冲洗。 0022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 并非穷尽性的, 并且也不 限于所披露的实施例。 在不偏离所说明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 说明书 5/6 页 8 CN 111216300 A 8 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6/6 页 9 CN 111216300 A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2 页 10 CN 111216300 A 10 图2 说明书附图 2/2 页 11 CN 111216300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新型 介质 切换 冷却 管线 使用方法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型的多介质切换冷却管线及使用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932152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