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入岩分布的识别方法.pdf
![侵入岩分布的识别方法.pdf_第1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4/2021-5/10/276dbb90-44d0-4fac-ad3d-9e78845b6d1f/276dbb90-44d0-4fac-ad3d-9e78845b6d1f1.gif)
![侵入岩分布的识别方法.pdf_第2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4/2021-5/10/276dbb90-44d0-4fac-ad3d-9e78845b6d1f/276dbb90-44d0-4fac-ad3d-9e78845b6d1f2.gif)
![侵入岩分布的识别方法.pdf_第3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4/2021-5/10/276dbb90-44d0-4fac-ad3d-9e78845b6d1f/276dbb90-44d0-4fac-ad3d-9e78845b6d1f3.gif)
《侵入岩分布的识别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侵入岩分布的识别方法.pdf(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128831.2 (22)申请日 2020.02.28 (71)申请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地址 123000 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辽宁工 程技术大学 (72)发明人 张泽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代理人 张贵宾 (51)Int.Cl. G01V 1/3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侵入岩分布的识别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领域的岩浆岩空间分 布识别方法, 特别涉及一种侵入岩分布的识别方 法。 该方法, 其包括以。
2、下步骤: 1)波场正演分析确 定侵入岩反射特征; 2)应用子波重构技术对侵入 岩波场进行分离; 3)敏感属性分析确定侵入岩的 平面分布; 4)侵入岩厚度定量预测。 本发明的有 益效果是: 能够在岩浆侵入岩分布复杂的情况 下, 通过多方法综合约束及有效信息提取识别侵 入岩的空间分布; 2、 本发明通过建立敏感属性与 侵入岩厚度的定量关系, 实现识别薄层侵入岩厚 度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11239823 A 2020.06.05 CN 111239823 A 1.一种侵入岩分布的识别方法, 其包括以下步骤: 1)波场正演分析确定侵入岩反射特 征; 2)应用子波重构。
3、技术对侵入岩波场进行分离; 3)敏感属性分析确定侵入岩的平面分布; 4)侵入岩厚度定量预测; 5) 侵入岩地震标定及解释: 在地震资料上根据地震反射特征进行 侵入岩剖面和平面追踪解释; 把井中识别出的侵入岩利用时深转换在地震数据中进行标定 及侵入岩顶面的追踪; 6) 侵入岩地震相突变点识别: 采用对比观察和沿层地震属性提取手 段确定侵入岩地震相突变点及分布, 获得地震相突变疑似点, 再根据侵入岩顶面解释成果 提取沿层时窗属性判断得到地震相突变点; 地震相突变点的判别指标为: 相邻地震道振幅 变化大于5%、 相邻地震道主频变化大于15%及同向轴倾角在某一道两侧变化大于20%, 三者 满足其中之一。
4、即可认为突变点; 7) 断层解释: 利用建立的侵入岩发育区断层识别模式和侵 入岩地震属性发现的突变点确定断层位置; 再利地震属性平面图上突变点分布状况, 结合 区域构造应力场认识和断裂发育规律解释断层的走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侵入岩分布的识别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步骤1)中, 通过进行 二维典型地震剖面的正演分析及一维单井波动方程的正演结果, 确定已知位置侵入岩的反 射波场特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侵入岩分布的识别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步骤2)中, 根据波场 正演的结果, 应用子波重构技术在特定尺度上对侵入岩的地震波场进行分离, 最终得到与 波场正演结果吻合的、 能够反映侵入。
5、岩特征的地震数据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侵入岩分布的识别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分离过程为: 结合侵 入岩反射波场特征, 搜索不同尺度地震数据波场, 将能够反映侵入岩波场信息的一个或多 个尺度地震波场数据优选出来, 得到能够反映储层中薄层侵入岩波场特征的地震数据体, 进而将这些地震数据体进行重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侵入岩分布的识别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步骤3)中, 根据步骤 1)中确定的侵入岩反射特征, 在步骤2)中所得到的数据体上进行敏感属性分析, 从而确定 出侵入岩的平面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侵入岩分布的识别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步骤4)中, 根据步骤 1)中正。
6、演的一维单井波动方程正演结果, 基于步骤2)的基于子波重构技术所得到的地震数 据所选取的敏感属性, 建立侵入岩厚度与此敏感属性的定量关系, 从而确定侵入岩的厚度 分布。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239823 A 2 一种侵入岩分布的识别方法 0001 (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领域的岩浆岩空间分布识别方法, 特别涉及一种侵入岩分布的识 别方法。 0002 (二) 背景技术 侵入岩是地壳深处或上地幔的岩浆向地壳表层运移, 并在地壳中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 石。 0003 侵入岩通常为高速致密的岩石, 密度一般为2.62.9g/cm3, 速度范围一般为5000 6000m/s。
7、。 砂泥岩地层的密度为2.22.5g/cm3, 速度一般为30004000m/s。 因此侵入岩 与砂泥质围岩间通常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差, 在地震剖面上常表现为中低频、 强振幅, 连续性 好的反射特征。 当侵入岩侵入勘探目的层附近时, 由于其穿层的角度和厚度不稳定, 其地震 屏蔽和干涉作用掩盖了勘探目的层的反射特征和产状, 并且使断层两侧的同一地层界面的 地震响应在横向上失去了通常具有的相似特征。 在构造解释过程中造成层位和断层识别困 难, 影响了油气圈闭的落实。 0004 常规的岩浆侵入岩刻画方法能够成功刻画侵入岩的平面分布范围, 并可以实现侵 入岩的厚度预测。 但是当侵入岩分布较为复杂, 岩石。
8、物性与围岩较为相近, 同时, 地震资料 频率较低的情况下, 现有方法识别侵入岩的多解性增加, 侵入岩的厚度预测也难以实现。 另 一方面, 通过多方法的简单组合能够实现降低预测多解性的目的, 但是往往改进效果有限, 并无法完成薄层侵入岩空间分布规律的有效识别。 这些问题使得常规方法进行复杂情况下 侵入岩空间识别难度较大。 0005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了一种侵入岩分布的识别方法, 能够在岩浆侵 入岩空间分布复杂,地震数据频率较低的情况下, 准确识别并刻画岩浆侵入岩空间分布。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侵入岩分布的识别方法, 其包括。
9、 以下步骤: 1)波场正演分析确定侵入岩反射特征; 2)应用子波重构技术对侵入岩波场进行 分离; 3)敏感属性分析确定侵入岩的平面分布; 4)侵入岩厚度定量预测; 5) 侵入岩地震标定 及解释: 在地震资料上根据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侵入岩剖面和平面追踪解释; 把井中识别出 的侵入岩利用时深转换在地震数据中进行标定及侵入岩顶面的追踪; 6) 侵入岩地震相突变 点识别: 采用对比观察和沿层地震属性提取手段确定侵入岩地震相突变点及分布, 获得地 震相突变疑似点, 再根据侵入岩顶面解释成果提取沿层时窗属性判断得到地震相突变点; 地震相突变点的判别指标为: 相邻地震道振幅变化大于5%、 相邻地震道主频变化大。
10、于15%及 同向轴倾角在某一道两侧变化大于20%, 三者满足其中之一即可认为突变点; 7) 断层解释: 利用建立的侵入岩发育区断层识别模式和侵入岩地震属性发现的突变点确定断层位置; 再 利地震属性平面图上突变点分布状况, 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认识和断裂发育规律解释断层 的走向。 0007 进一步, 所述步骤1)中, 通过进行二维典型地震剖面的正演分析及一维单井波动 方程的正演结果, 确定已知位置侵入岩的反射波场特征。 说明书 1/3 页 3 CN 111239823 A 3 0008 进一步, 所述步骤2)中, 根据波场正演的结果, 应用子波重构技术在特定尺度上对 侵入岩的地震波场进行分离, 最。
11、终得到与波场正演结果吻合的、 能够反映侵入岩特征的地 震数据体。 0009 进一步, 所述分离过程为: 结合侵入岩反射波场特征, 搜索不同尺度地震数据波 场, 将能够反映侵入岩波场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尺度地震波场数据优选出来, 得到能够反映 储层中薄层侵入岩波场特征的地震数据体, 进而将这些地震数据体进行重构。 0010 进一步, 所述步骤3)中, 根据步骤1)中确定的侵入岩反射特征, 在步骤2)中所得到 的数据体上进行敏感属性分析, 从而确定出侵入岩的平面分布。 0011 进一步, 所述敏感属性分析过程为: 通过步骤1)的正演分析结果, 确定出侵入岩的 波场特征与围岩储层的差异, 并在步骤2)所。
12、得到的地震数据体上进行试算, 以实际钻遇结 果为硬约束, 侵入岩分布的地质认识为依据, 优选出最能符合上述两项条件的地震波场属 性, 最终优选负振幅属性预测侵入岩的平面分布。 0012 进一步, 所述步骤4)中, 根据步骤1)中正演的一维单井波动方程正演结果, 基于步 骤2)的基于子波重构技术所得到的地震数据所选取的敏感属性, 建立侵入岩厚度与此敏感 属性的定量关系, 从而确定侵入岩的厚度分布。 0013 进一步, 确定所述侵入岩厚度分布的过程为: 依据井数据给出的正演结果, 确定侵 入岩的存在对反射波场振幅造成较大影响; 以此, 基于步骤2)的子波重构数据选取敏感属 性, 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
13、, 通过部分钻井钻遇的侵入岩厚度和该井点位置振幅属性预测结 果, 定量分析不同厚度侵入岩振幅属性响应特征, 并确定在最大振幅属性与侵入岩厚度的 定量关系中, 在0-100m的侵入岩厚度范围内, 侵入岩厚度与最大振幅值具有很好的线性关 系, 其相关系数能达到为0.91; 以此为依据, 计算出步骤3)确定的侵入岩的厚度, 从而得到 侵入岩的空间分布。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发明能够在岩浆侵入岩分布复杂的情况下, 通过多方 法综合约束及有效信息提取识别侵入岩的空间分布; 2、 本发明通过建立敏感属性与侵入岩 厚度的定量关系, 实现识别薄层侵入岩厚度的目的。 0015 (四) 附图说。
14、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 附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中侵入岩厚度与最大振幅交会示意图。 0017 (五)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侵入岩分布的识别方 法, 其包括以下步骤: 1)波场正演分析确定侵入岩反射特征。 0018 通过进行二维典型地震剖面的正演分析及一维单井波动方程的正演结果, 可以确 定已知位置侵入岩的反射波场特征。 0019 在本实施例中, 以薄层侵入岩近地层顶界面的复杂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二维 正演模拟结果可以发现, 侵入岩反射特征整体湮没在储层顶强振幅的旁瓣中, 没有明显的 界。
15、面特征。 但同时也发现侵入岩导致振幅增强约40, 且地层有加厚趋势。 另外, 通过全波 场地震模拟技术, 对已知井进行了一维波动方程的模拟分析。 模拟结果表明, 侵入岩的存在 使得地震振幅明显增强。 但对于正振幅和负振幅增强百分比并不相同。 侵入岩的存在使得 说明书 2/3 页 4 CN 111239823 A 4 正振幅增强约30, 而负振幅则增强70。 0020 2)应用子波重构技术对侵入岩波场进行分离。 0021 根据波场正演的结果, 应用子波重构技术在特定尺度上对侵入岩的地震波场进行 分离, 最终得到与波场正演结果吻合的, 能够反映侵入岩特征的地震数据体。 0022 在本实施例中, 以。
16、薄层侵入岩近储层顶界面的复杂情况为例对分离过程进行说 明: 应用小波变换方法, 不同尺度小波可分离出多套地震数据体。 结合步骤1)中的侵入岩 反射波场特征, 搜索不同尺度地震数据波场, 将能够反映侵入岩波场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尺 度地震波场数据优选出来, 得到能够反映储层中薄层侵入岩波场特征的地震数据体, 进而 将这些地震数据体进行重构。 子波重构技术成功地将侵入岩的反射波场与地层顶界面的波 场进行分离, 侵入岩体的空间位置与已知井符合较好。 0023 3)敏感属性分析确定侵入岩的平面分布。 0024 根据步骤1)中确定的侵入岩反射特征, 在步骤2)中所得到的数据体上进行敏感属 性分析, 从而确定。
17、出侵入岩的平面分布。 0025 在本实施例中, 以薄层侵入岩近储层顶界面的复杂情况为例对敏感属性分析进行 说明: 通过步骤1)的正演分析结果, 确定出侵入岩的波场特征与围岩储层的差异(一般进行 但不限于振幅、 频率、 相位及结构类属性的分析), 并在步骤2)所得到的地震数据体上进行 试算, 以实际钻遇结果为硬约束, 侵入岩分布的地质认识为依据, 优选出最能符合上述两项 条件的地震波场属性, 最终优选负振幅属性预测侵入岩的平面分布。 0026 4)侵入岩厚度定量预测。 0027 根据步骤1)中正演的一维单井波动方程正演结果, 基于步骤2)的基于子波重构技 术所得到的地震数据所选取的敏感属性, 建。
18、立侵入岩厚度与此敏感属性的定量关系, 从而 确定侵入岩的厚度分布。 0028 在本实施例中, 以薄层侵入岩近储层顶界面的复杂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依据井数 据给出的正演结果, 确定侵入岩的存在对反射波场振幅造成较大影响。 以此, 基于步骤2)的 子波重构数据选取敏感属性, 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 通过部分钻井钻遇的侵入岩厚度和该 井点位置振幅属性预测结果, 定量分析不同厚度侵入岩振幅属性响应特征, 并确定在最大 振幅属性与侵入岩厚度的定量关系中, 在0-100m的侵入岩厚度范围内, 侵入岩厚度与最大 振幅值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其相关系数可以达到为0.91(如图2所示)。 以此为依据, 可以 计算出步骤3)确定的侵入岩的厚度, 从而得到侵入岩的空间分布。 说明书 3/3 页 5 CN 111239823 A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111239823 A 6 。
- 内容关键字: 侵入 分布 识别 方法
变速箱.pdf
再生铅烟气中铅尘环保治理湿电除尘超低排放设备.pdf
混合加料机构.pdf
漆包线脱漆机.pdf
灯具的透镜反光杯一体式结构.pdf
防坠网-栏一体装置.pdf
装修用管线固定结构.pdf
物料压平测高装置.pdf
氢溴酸山莨菪碱分析溶解仪器.pdf
粉料分散上料机.pdf
电磁屏蔽壳体以及新能源汽车.pdf
枫叶魔方.pdf
骨科助行装置.pdf
钣金件调直装置.pdf
节能建筑保温体系.pdf
超薄柔性关节镜通道.pdf
适用于有水状态下闸门井封堵后干地修复的施工方法.pdf
车辆充电桩用防尘防水枪头结构.pdf
棉浆粕生产用的蒸球.pdf
码垛机器人几何精度标定与辨识方法.pdf
钕铁硼自动化发蓝设备.pdf
钢管外涂塑粉末自清洁回收装置.pdf
货物出库管理方法、系统及介质.pdf
词汇标签的确定方法及系统和查询语句的生成方法及系统.pdf
用于电机定子的端部叠片和电机定子.pdf
船舶目标检测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pdf
具有圆柱螺旋形液流流道的磁流变阻尼器.pdf
基于AES算法的硬件安全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接口管理方法及接口管理系统.pdf
涂料的质量监测方法及系统.pdf
空气灰尘检测仪.pdf
高铬合金离心铸管机及其使用方法.pdf
一种低温深部凝胶调剖堵水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低排放柴油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pdf
大黄酸晶C型固体物质及制备方法与用途.pdf
中空纳米二氧化硅微球改性的聚丙烯酸酯核壳结构复合乳液及薄膜.pdf
一种高纯氧化铈产品的生产方法.pdf
一种辐照交联耐水阻燃聚烯烃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无铬钝化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小粒种子发芽的方法.pdf
依氟鸟氨酸前药和偶合物及其使用方法.pdf
一种设施番茄滴灌专用复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基于蛋白质三聚化模序的高分泌性三聚体蛋白的表达方法.pdf
使用共轭聚电解质结合病理形式的蛋白质.pdf
培养箱的散热系统.pdf
镇痛药他喷他多重要中间体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三氟乙酸除氟工艺.pdf
一种MBUS主站接收电路及数据接收方法.pdf
2氟5溴苯腈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针对偏食婴幼儿及儿童的配方奶粉及其生产方法.pdf
一类以NGRNOSUB2/SUB为靶向载体的新型抗癌药物、制备及其用途.pdf
相关文档
更多![基于电脑键盘实现鼠标和光标控制的方法.pdf](/Images/s.gif)
![具有原料分离机构的节能型注塑系统.pdf](/Images/s.gif)
![控制多个设备的方法、控制系统及车辆.pdf](/Images/s.gif)
![基于弱光栅阵列的桥梁缆索索力状态监测装置与监测方法.pdf](/Images/s.gif)
![用于稀疏贝叶斯学习信道估计的分区矩阵迭代方法及系统.pdf](/Images/s.gif)
![热膨胀微球的制备方法.pdf](/Images/s.gif)
![利用偏振编码抑制背向散射的全光纤干涉方法及装置.pdf](/Images/s.gif)
![纳米线状五氧化二钒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Images/s.gif)
![开关面板安装装置.pdf](/Images/s.gif)
![农牧业种植草皮剥离用推行式收集装置.pdf](/Images/s.gif)
![抑制病毒在局域网中传播的方法及装置.pdf](/Images/s.gif)
![用于变电站二次屏柜的自动接线图生成设备及其操作方法.pdf](/Images/s.gif)
![折叠衣架.pdf](/Images/s.gif)
![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pdf](/Images/s.gif)
![针对三电平Boost电路输入电压波动的稳压控制方法及系统.pdf](/Images/s.gif)
![显示和输入装置.pdf](/Images/s.gif)
![采血试管自动摇晃装盒一体机及操作方法.pdf](/Images/s.gif)
![纳米结构阵列及其制备方法和含其的色散仪.pdf](/Images/s.gif)
![基于机器学习的PCB板订单合拼与排版预测方法及系统.pdf](/Images/s.gif)
![虚拟化平台的安全防护系统及方法.pdf](/Images/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