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荒煤气冷却及馏分初步分离的装置及其工艺.pdf
《用于荒煤气冷却及馏分初步分离的装置及其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荒煤气冷却及馏分初步分离的装置及其工艺.pdf(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138841.4 (22)申请日 2020.03.03 (71)申请人 武汉科技大学 地址 430081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 道947号 (72)发明人 雷杨周宇航范中宇曹琳 朱博奇陈瑜秋吴晓琴颜家保 范宝安 (74)专利代理机构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42102 代理人 张秋燕 (51)Int.Cl. C10K 1/00(2006.01) C10K 1/02(2006.01) C10K 1/1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荒煤气冷却。
2、及馏分初步分离的装 置及其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焦炉高温荒煤气冷却、 焦油馏分 分离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荒 煤气冷却及初步分离的装置及其工艺。 本发明的 技术方案为: 荒煤气离开焦炉炭化室, 经过旋风 除尘器后通过复杂分馏塔, 最后进入后续荒煤气 净化工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复杂分 馏塔内荒煤气的多次循环取热, 实现荒煤气由 650750冷却到2535, 在发生高压和中压 蒸汽的同时初步分离出焦油的高温馏分、 中温馏 分和低温馏分, 除去荒煤气中夹带的煤粉和焦 油。 本发明有以下优势: (1)充分回收了荒煤气余 热; (2)实现了荒煤气所含馏分的初步分离;。
3、 (3) 减少了荒煤气直接冷却产生的污水。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111253985 A 2020.06.09 CN 111253985 A 1.一种用于荒煤气冷却及馏分初步分离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主要包括焦炉炭化室、 旋 风除尘器、 复杂分馏塔, 其中焦炉炭化室的荒煤气出口与旋风除尘器入口相连, 旋风除尘器 出口与复杂分馏塔相连, 复杂分馏塔的塔顶与后续荒煤气净化工艺入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荒煤气冷却及馏分初步分离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复杂分馏塔分为精馏段和填料段, 精馏段与填料段之间通过升气管连接; 旋风除尘器出 口与复杂分馏塔的填料段。
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荒煤气冷却及馏分初步分离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复杂分馏塔的精馏段从下到上依次设有高温取热循环、 中温取热循环及低温取热循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荒煤气冷却及馏分初步分离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复杂分馏塔的填料段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 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 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 填料压板的上方安装液体分布器。 5.一种用于荒煤气冷却及馏分初步分离的工艺, 其特征在于,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来自焦炉炭化室的荒煤气经旋风除尘器从塔底进入复杂分馏塔填料段, 进入复杂 分馏塔精馏段的荒煤气按其馏程范围高低依次通。
5、过各自的出料口分离出高温、 中温、 低温 馏分和循环油; (2)循环油从复杂分馏塔填料段的液体分布器喷淋到填料上, 并沿填料表面流下; (3)来自焦炉炭化室的荒煤气经旋风除尘器从塔底进入复杂分馏塔填料段, 与循环油 呈逆流接触通过填料层的空隙, 荒煤气自下而上被冷却洗涤, 换热后的荒煤气通过升气管 进入复杂分馏塔精馏段; (4)荒煤气在复杂分馏塔中温度降至2535后, 从塔顶逸出并进入后续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荒煤气冷却及馏分初步分离的工艺, 其特征在于, 复 杂分馏塔分离出来的高温馏分温度范围为280300, 中温馏分温度范围为180200, 低温馏分温度范围为4060。 。
6、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焦炉荒煤气的冷却工艺, 其特征在于, 高温取热循环和中 温取热循环分别通过3.03.8MPa和0.81.0MPa的除氧水发生蒸汽以回收荒煤气的热量, 低温取热循环通过冷却水进行冷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焦炉荒煤气的冷却工艺, 其特征在于, 循环油流量与荒煤 气的质量比为0.831.04。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焦炉荒煤气的冷却工艺, 其特征在于, 复杂分馏塔塔顶气 送入后续的荒煤气净化工序, 低温馏分并入洗苯后的洗油或并入粗苯中加工制取苯类产 品, 中温馏分送入馏分碱洗脱酚、 粗酚钠的净化和净酚钠的分解工序, 高温馏分送入闪蒸塔 进一步分离。 权利要。
7、求书 1/1 页 2 CN 111253985 A 2 一种用于荒煤气冷却及馏分初步分离的装置及其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焦炉高温荒煤气冷却、 焦油馏分分离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 一种用于荒煤气冷却及馏分初步分离的装置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炼焦工业是过程工业的耗能大户, 存在许多余热浪费现象。 落后的生产技术, 粗犷 的生产方式以及设备特点, 不仅造成大量余热浪费, 而且引起了环境污染。 面对日益严峻的 节能减排形势及精细化生产的迫切需要, 余热回收显得格外重要。 煤在炼焦时除75左右 变成焦炭外, 还有约25生成各种化学产品及煤气。 回收这些化学产品对综合利用煤。
8、炭资 源和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0003 现有的焦炉荒煤气冷却工艺是: 将来自焦炉炭化室的650750荒煤气, 经焦炉 上升管, 后进入集气槽。 在集气槽内喷洒循环氨水与荒煤气直接接触冷却, 靠循环氨水大量 汽化, 使荒煤气急剧降温至8090, 后进入横管式间接冷却器被冷却到5055, 再进入 直冷空喷塔冷却到2535后送至后续工序。 其冷却速度快, 可去除荒煤气中大部分粉尘 和焦油, 但大量热能未被利用且产生废水。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荒 煤气冷却及馏分初步分离的装置及其工艺, 同步实现焦炉荒煤气冷却、 余热回收和焦油馏 分。
9、分离。 0005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用于荒煤气冷却及馏分初步分离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主要包括焦炉炭化室、 旋风除尘器、 复杂分馏塔, 其中焦炉炭化室的荒煤气出口与旋风除尘器相连, 旋风除尘器出 口与复杂分馏塔相连, 复杂分馏塔塔顶与后续荒煤气净化工艺入口相连。 0007 进一步地, 复杂分馏塔分为精馏段和填料段, 精馏段与填料段之间通过升气管连 接; 旋风除尘器出口与复杂分馏塔填料段相连。 0008 进一步地, 复杂分馏塔精馏段从下到上依次设有高温取热循环、 中温取热循环及 低温取热循环。 0009 进一步地, 复杂分馏塔填料段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
10、, 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 置在支承板上, 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 填料压板的上方安装液体分布器。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荒煤气冷却及馏分初步分离的工艺, 是将荒煤气由650 750冷却到2535, 在发生高压和中压蒸汽的同时初步分离出焦油的高温馏分、 中温馏 分和低温馏分, 除去荒煤气中夹带的煤粉和焦油,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011 (1)来自焦炉炭化室的荒煤气经旋风除尘器从塔底进入复杂分馏塔填料段, 进入 复杂分馏塔精馏段的荒煤气按其馏程范围高低依次通过各自的出料口分离出高温、 中温、 低温馏分和循环油; 说明书 1/4 页 3 CN 111253985 A 3 0012 (。
11、2)循环油从复杂分馏塔填料段的液体分布器喷淋到填料上, 并沿填料表面流下; 0013 (3)来自焦炉炭化室的荒煤气经旋风除尘器从塔底进入复杂分馏塔填料段, 与循 环油呈逆流接触通过填料层的空隙, 荒煤气自下而上被冷却洗涤, 换热后的荒煤气通过升 气管进入复杂分馏塔精馏段; 0014 (4)荒煤气在分馏塔中温度降至2535后, 从塔顶逸出并进入后续工序。 0015 按上述方案, 分馏塔分离出来的高温馏分温度范围为280300, 中温馏分温度 范围为180200, 低温馏分温度范围为4060。 0016 按上述方案, 高温取热循环和中温取热循环中分别通过3.03.8MPa和0.8 1.0MPa的除。
12、氧水发生蒸汽以回收荒煤气的热量, 低温取热循环通过冷却水进行冷却。 0017 按上述方案, 循环油流量与荒煤气的质量比为0.831.04。 0018 按上述方案, 塔顶气送入后续的荒煤气净化工序, 低温馏分并入洗苯后的洗油(富 油)或并入粗苯中加工制取苯类产品, 中温馏分送入馏分碱洗脱酚、 粗酚钠的净化和净酚钠 的分解等工序, 高温馏分送入闪蒸塔进一步分离。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复杂分馏塔内荒煤气的多次循环 取热, 实现荒煤气由650750冷却到2535, 在发生高压和中压蒸汽的同时初步分离 出焦油的高温馏分、 中温馏分和低温馏分, 除去荒煤气中夹带的煤粉和。
13、焦油。 本发明有以下 优势: (1)充分回收了荒煤气余热; (2)实现了荒煤气中馏分的粗分离; (3)减少了荒煤气直 接冷却产生的污水。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的荒煤气冷却及馏分初步分离的工艺流程及装置图。 图中, 1-焦炉炭 化室, 2-旋风除尘器, 3-复杂分馏塔填料段, 4-升气管, 5-复杂分馏塔精馏段, 6-高温取热循 环, 7-中温取热循环, 8-低温取热循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 但本 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0022 如图1所示, 一种用于荒煤气冷却及馏分初步分离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14、主要包括 焦炉炭化室1、 旋风除尘器2、 复杂分馏塔, 其中焦炉炭化室1的荒煤气出口与旋风除尘器2相 连, 旋风除尘器2出口与复杂分馏塔相连, 复杂分馏塔塔顶与后续荒煤气净化工艺入口相 连。 0023 进一步地, 复杂分馏塔分为精馏段3和填料段5, 精馏段5与填料段3之间通过升气 管4连接; 旋风除尘器2出口与填料段3相连。 0024 进一步地, 复杂分馏塔精馏段5从下到上依次设有高温取热循环6、 中温取热循环7 及低温取热循环8。 高温取热循环和中温取热循环中分别通过3.5MPa和1.0MPa的除氧水发 生蒸汽以回收荒煤气的热量, 低温取热循环通过冷却水进行冷却。 0025 进一步地, 复杂。
15、分馏塔填料段3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 填料(可选用压降较小的鲍 尔环、 阶梯环等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 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 填 料压板的上方安装液体分布器。 说明书 2/4 页 4 CN 111253985 A 4 0026 实施例 0027 以100万吨/年焦化厂为例, 采用上述装置对荒煤气进行冷却及馏分初步分离, 具 体操作步骤如下: 0028 (1)来自焦炉炭化室1的荒煤气经旋风除尘器2从塔底进入复杂分馏塔精馏段5, 按 其馏程范围高低依次通过各自的出料口分离出高温、 中温、 低温馏分和循环油; 0029 (2)循环油从复杂分馏塔填料段3的液体分布器喷淋到填料上, 。
16、并沿填料表面流 下; 0030 (3)来自焦炉炭化室1的荒煤气经旋风除尘器2从塔底进入复杂分馏塔填料段3, 与 循环油呈逆流接触通过填料层的空隙, 荒煤气自下而上被冷却洗涤, 换热后的荒煤气通过 升气管4进入复杂分馏塔精馏段5; 0031 (4)荒煤气在复杂分馏塔中温度降至2535后, 从塔顶逸出并进入后续工序。 塔 顶气送入后续的荒煤气净化工序, 低温馏分并入洗苯后的洗油(富油)或并入粗苯中加工制 取苯类产品, 中温馏分送入馏分碱洗脱酚、 粗酚钠的净化和净酚钠的分解等工序, 高温馏分 送入闪蒸塔进一步分离。 0032 实施例中, 该用于荒煤气冷却及馏分初步分离的工艺涉及的主要操作数据见表1,。
17、 取热循环参数见表2, 塔板效率见表3。 其中, 循环油和荒煤气的质量比为0.92。 0033 表1多级冷却工艺操作数据 0034 0035 0036 表2循环取热参数 0037 温度进/出, 热量, Gcal/hr 高温取热循环273/290-12.53 中温取热循环166/193-2.75 低温取热循环32/48-11.95 0038 表3塔板效率 说明书 3/4 页 5 CN 111253985 A 5 0039 0040 对比例 0041 同样, 以100万吨/年焦化厂为例, 采用现有的焦炉荒煤气冷却工艺, 具体操作步骤 如下: 0042 (1)来自焦炉炭化室1的650750高温荒煤气。
18、, 在集气管及桥管中用压力为0.25 0.3MPa、 温度为7278的循环氨水通过喷头强烈喷洒, 使煤气冷却到8286; (2)通 往初冷器冷却, 冷却至2535后送至后续工序。 0043 对比例中涉及的主要操作数据见表4。 0044 表4现有工艺操作数据 0045 荒煤气初始温度680 荒煤气初始压力0.1MPa 荒煤气流量48518.2Nm3/h 循环氨水温度75 循环氨水压力272.5kPa 循环氨水流量457990.86kg/h 循环氨水含氨量(wt)0.3 0046 本发明实施例与对比例的现有工艺相比, 通过复杂分馏塔内荒煤气的多次循环取 热, 每加工万吨煤可产生3.5MPa蒸汽21。
19、05吨, 1.0MPa蒸汽462吨。 计算公式: 某压力等级蒸汽 量循环取热的热量年工作时间相应压力等级蒸汽的相变热年处理量。 本实施例计 算中, 3.5MPa和1.0MPa蒸汽的相变热近似计算为50104kcal/t, 年工作时间8400小时, 年 处理量为100104吨煤。 004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换, 这 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4/4 页 6 CN 111253985 A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7 CN 111253985 A 7 。
- 内容关键字: 用于 煤气 冷却 馏分 初步 分离 装置 及其 工艺
腰椎牵引床.pdf
纸质文档扫描装置.pdf
具有节能功能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pdf
新型切料刀具.pdf
高压二极管加工转换组件.pdf
节能防水绝缘分支电缆.pdf
箱包坯体修边机.pdf
绿色节能建筑墙体.pdf
三联体结构金属型模具.pdf
水库坝体除险加固装置.pdf
管柱筒双向镗孔加工工装.pdf
悬挂式振动放矿机.pdf
光伏支架用焊接定位装置.pdf
建筑施工用墙体钻孔装置.pdf
建筑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pdf
建筑构件拆除设备.pdf
自动排气过滤器.pdf
药用空心胶囊生产线输送装置.pdf
用于管道内壁涂层的预处理磨平装置.pdf
图像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pdf
矿井水的膜过滤装置.pdf
用于除尘设备的通风调节机构.pdf
混凝土管片抗裂性能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pdf
受电弓滑板及其制作方法.pdf
井口取样放空截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
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系统.pdf
通过低温钎焊制作氮化物陶瓷覆铜板的方法.pdf
基于EMPC模式的智能建造方法及系统.pdf
钢铁表面缺陷分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自限温电伴热带.pdf
基于WebGL的自动驾驶可视化方法.pdf
生物膜载体及生物膜反应器.pdf
用于在轧制期间热测量金属型材的尺寸的设备.pdf
油田水平井用牵引器.pdf
基于姿态和注意力机制的行人再识别方法、系统、装置.pdf
用于锂电池生产制作的分切碾压一体化设备.pdf
基于虚拟量子链路的共享密钥协商方法.pdf
服务进程运行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基于蜂群无人机的最少数量领航者选取方法.pdf
建筑专用打磨设备.pdf
日志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pdf
元数据对象修复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pdf
基于非易失性内存的用户态文件系统设计方法及系统.pdf
低功耗蓝牙智能加热不燃烧烟具.pdf
基于视线跟踪的测谎方法.pdf
聚(3,4-乙烯二氧噻吩)/棉复合织物的制备方法.pdf
适用于山区丘陵地带的多功能农用装置.pdf
正割函数定义演示及图像合成仪.pdf
中药组合物及其在治疗血管炎症和内皮损伤中的应用.pdf
考虑电气距离补偿的架空线路故障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pdf
临床智能担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