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型多撑杆索穹顶及其安装方法.pdf
《葵花型多撑杆索穹顶及其安装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葵花型多撑杆索穹顶及其安装方法.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120247.2 (22)申请日 2020.02.26 (71)申请人 东南大学 地址 210096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 号 (72)发明人 朱明亮张步宽郭正兴张培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代理人 景鹏飞 (51)Int.Cl. E04B 1/32(2006.01) E04B 1/342(2006.01) E04G 21/1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葵花型多撑杆索穹顶及其安装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
2、了一种葵花型多撑杆索穹顶, 该 葵花型多撑杆索穹顶包括脊索、 斜索、 环索、 主撑 杆、 次撑杆。 该新型结构是在传统葵花型索穹顶 的内部除主撑杆外, 在脊索和斜索之间增设次撑 杆, 次撑杆可有一根或多根, 其下端设有调节套 筒。 同时还提供了该葵花形多撑杆索穹顶的安装 方法。 与传统葵花型索穹顶相比, 本发明多撑杆 索穹顶结合了平面索桁架与索穹顶的特点, 在不 增加环索数量的前提下, 能提高结构整体刚度, 增大索穹顶的跨越能力, 增强脊索和斜索的局部 刚度, 防止松弛, 便于敷设屋面材料; 在不降低结 构效率的前提下, 降低撑杆高度进而增加净空; 施工简单方便, 适用于超大跨度建筑的屋盖, 。
3、具 有广阔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111119338 A 2020.05.08 CN 111119338 A 1.一种葵花型多撑杆索穹顶, 其特征在于, 包括脊索 (1) 、 斜索 (2) 、 环索 (3) 、 主撑杆 (4) 、 次撑杆 (5) ; 其中, 多圈脊索 (1) 和斜索 (2) 呈葵花型布置, 最内圈脊索 (1) 与中心撑杆铰 接, 最外圈脊索 (1) 与边环梁铰接, 斜索 (2) 一端与脊索 (1) 铰接, 另一端与环索 (3) 和主撑杆 (4) 铰接; 竖直的主撑杆 (4) 上端与脊索 (1) 铰接, 下端与斜索 (2) 一端铰接, 斜。
4、索 (2) 另一端 与脊索 (1) 铰接; 环索 (3) 有多圈, 呈环形闭合布置, 连接在主撑杆 (4) 和斜索 (2) 的节点处; 除主撑杆 (4) 外, 在脊索 (1) 和斜索 (2) 之间设有次撑杆 (5) , 次撑杆 (5) 为一根或多根, 上下 两端通过索夹 (6) 与脊索 (1) 和斜索 (2) 相连, 其下端设有套筒 (7)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葵花型多撑杆索穹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次撑杆 (5) 设有 可调节的套筒 (7) , 成形前可自由伸缩状态, 不参与结构受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葵花型多撑杆索穹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撑杆 (4) 长度 和次。
5、撑杆 (5) 长度应满足H2 (X2)H1/(X1+X2), 即在竖向平面内组成鱼腹型桁架, 中心撑杆 顶部标高最高, 环向同一圈撑杆顶部标高相同, 其中H1为主撑杆 (4) 的长度, H2为相邻次撑 杆 (5) 的长度; X1为主撑杆 (4) 与相邻次撑杆 (5) 之间的距离, X2为次撑杆 (5) 与脊索 (1) 、 斜 索 (2) 交点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葵花型多撑杆索穹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脊索 (1) 、 斜索 (2) 和环索 (3) 为预应力拉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葵花型多撑杆索穹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撑杆 (4) 、 次撑 杆 (5) 均为。
6、无缝圆钢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葵花型多撑杆索穹顶, 其特征在于: 施工张拉可分为两个 阶段施加预应力; 首先, 在中心搭设临时塔架, 安装中心撑杆, 脊索 (1) 一端与中心撑杆连 接, 用提升装置提升各脊索 (1) , 在提升过程中逐步安装索夹 (6) 、 主撑杆 (4) 、 斜索 (2) 、 环索 (3) ; 待脊索 (1) 提升到位后与外环梁锚固, 通过张拉斜索施加第一阶段预应力, 在脊索 (1) 、 斜索 (2) 、 环索 (3) 、 主撑杆 (4) 中建立预应力; 随后, 高空安装次撑杆 (5) 上下两端索夹 (6) 与 次撑杆 (5) , 套筒 (7) 不固定, 此时次。
7、撑杆 (5) 保持自由伸缩状态, 安装完成后采用千斤顶 (8) 进行顶升施加第二阶段预应力, 在脊索 (1) 、 斜索 (2) 、 环索 (3) 、 主撑杆 (4) 、 次撑杆 (5) 中建 立预应力, 顶升时采用临时销轴 (9) 固定; 最后, 当结构达到设计预应力后对套筒 (7) 施焊固 定。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119338 A 2 一种葵花型多撑杆索穹顶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的空间结构技术领域, 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全张力结构, 具体 涉及一种葵花型多撑杆索穹顶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索穹顶是支承于周边受压环梁上的一种索杆全张力。
8、结构, 其设计思想来源于美国 建筑师Fuller提出的 “张拉整体” 概念。 现代体育场馆对大跨度大空间的需求日益增长, 人 们创造性的提出了大量新型的大跨度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 例如张弦梁、 弦支穹顶、 索网结 构等, 但是在众多的空间结构体系中, 索穹顶是实际工程应用中最接近于 “张拉整体” 概念 的结构, 随着索穹顶结构理论研究的深入, 在国内体育场馆结构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加, 例如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全民健身体育中心体育馆, 太原煤炭交易中心、 天津理工大学体育 馆等。 0003 虽然, 现有的索穹顶结构的空间跨越能力已经表现得出类拔萃, 但是, 需要应对更 大跨度时, 传统索穹顶也存。
9、在某些不足之处:(1) 脊索或斜索在较大的屋面荷载作用下容易 松弛;(2) 跨度进一步增大时需增加环索圈数, 否则单根脊索和斜索长度过长, 局部刚度降 低, 影响屋面材料的敷设 (3) 外圈撑杆较长, 占用内部使用空间, 易与内部看台或其他构件 干涉。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超大跨度建筑的新型全张力结构体 系, 相较于传统葵花型索穹顶而言, 它能提供更大的整体刚度和局部刚度, 有效防止拉索松 弛, 降低撑杆高度, 适用于更大的结构跨度, 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0005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葵花型多撑杆索穹顶, 包括脊索、 斜索、 环索、 主撑杆、 次。
10、撑杆; 其中, 脊索和斜索有 多圈, 呈葵花型布置, 最内圈脊索与中心撑杆铰接, 最外圈脊索与边环梁铰接; 竖直的主撑 杆上端与脊索铰接, 下端与斜索一端铰接, 斜索另一端与脊索铰接; 环索呈环形闭合布置, 连接在主撑杆和斜索的节点处; 除主撑杆外, 在脊索和斜索之间设有次撑杆, 次撑杆为一根 或多根, 上下两端通过索夹与脊索和斜索相连, 其下端设有套筒。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次撑杆设有可调节的套筒, 在进行张拉前保持可自由伸缩状态, 不 参与结构受力。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主撑杆和次撑杆的长度满足H2 (X2)H1/(X1+X2), 与上下弦索组成 鱼腹式桁架, 其中H1为主撑杆。
11、的长度, H2为相邻次撑杆的长度; X1为主撑杆与相邻次撑杆之 间的距离, X2为次撑杆与脊索、 斜索交点之间的距离。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脊索、 斜索和环索为预应力拉索, 主、 次撑杆均为无缝圆钢管。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葵花型多撑杆索穹顶的施工张拉可分为两个阶段施加预应力。 首 先, 在中心搭设临时塔架, 安装中心撑杆, 脊索一端与内环连接, 用提升装置提升各脊索, 在 说明书 1/3 页 3 CN 111119338 A 3 提升过程中逐步安装索夹、 主撑杆、 斜索、 环索。 脊索提升到位后与外环梁锚固, 通过张拉斜 索施加第一阶段预应力, 在脊索、 斜索、 环索、 主撑杆中。
12、建立预应力; 随后, 高空安装次撑杆 上下两端索夹与次撑杆, 套筒保持自由伸缩状态, 安装完成后采用千斤顶进行顶升施加第 二阶段预应力, 在脊索、 斜索、 环索、 主撑杆、 次撑杆中建立预应力, 顶升时可采用临时销轴 固定; 最后, 当结构达到设计预应力后对套筒施焊固定。 0010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弥补了传统葵花型索穹顶存在的不足, 存在以 下优点:(1) 多撑杆索穹顶在不增加环索数量的前提下, 提高结构整体刚度, 增大索穹顶的 跨越能力;(2) 次撑杆的存在可以有效提高径向索的局部刚度, 防止拉索松弛, 便于敷设屋 面材料;(3) 多撑杆索穹顶能够显著降低撑杆高度进而增加。
13、净空。 本发明适用于超大跨度的 建筑屋盖, 易于施工安装, 综合经济效益良好, 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的新型 预应力大跨空间结构形式。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平面布置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次撑杆构造及顶升施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主次撑杆位置与长度关系示意图。 0012 附图标记列表: 1-脊索; 2-斜索; 3-环索; 4-主撑杆; 5-次撑杆; 6-索夹; 7-套筒; 8-千斤顶; 9-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 例。 0014 葵花型多撑杆索。
14、穹顶结构设计: (1) 确定葵花型多撑杆索穹顶结构的几何拓扑关系, 脊索1、 斜索2以及主撑杆4、 次撑杆 5呈葵花型布置, 确定结构的支座约束条件; (2) 确定结构各构件的材料和截面规格; (3) 进行结构找形和找力分析, 初步确定结构外形和预应力大小; (4) 进行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5) 进行必要的结构优化设计。 0015 一种葵花型多撑杆索穹顶, 见图1所示, 主要包括脊索1、 斜索2、 环索3、 主撑杆4、 次 撑杆5。 该新型结构是在传统葵花型索穹顶的内部除主撑杆4外, 在脊索1和斜索2之间增设 次撑杆5, 次撑杆5设有多根, 上下两端通过索夹6与脊索。
15、1和斜索2相连, 其下端设有套筒7。 0016 脊索1、 斜索2、 环索3、 主撑杆4、 次撑杆5各构件之间均为铰接连接。 脊索1贯通, 脊 索1和斜索2呈葵花型布置, 最内圈脊索1与中心撑杆 (或者钢拉环) 铰接, 最外圈脊索1与边 环梁铰接, 环索3为环向布置, 主撑杆4、 次撑杆5均为竖直状态。 0017 次撑杆5设有可调节的套筒7, 在进行张拉前保持可自由伸缩状态, 不参与结构受 力。 说明书 2/3 页 4 CN 111119338 A 4 0018 如图5所示, 主撑杆4和次撑杆5的长度满足H2 (X2)H1/(X1+X2), 与上下弦索组成 鱼腹式桁架, 其中H1为主撑杆4的长度。
16、, H2为相邻次撑杆5的长度; X1为主撑杆4与相邻次撑 杆5之间的距离, X2为次撑杆5与脊索1、 斜索2交点之间的距离。 0019 脊索1、 斜索2和环索3为预应力拉索, 主撑杆4、 次撑杆5均为无缝圆钢管。 0020 葵花型多撑杆索穹顶的施工张拉分为两个阶段施加预应力。 首先, 在中心搭设临 时塔架, 脊索1一端与内环连接, 用提升装置提升各脊索1, 在提升过程中逐步安装索夹6、 主 撑杆4、 斜索2、 环索3。 脊索1提升到位后与外环梁锚固, 通过张拉斜索施加第一阶段预应力, 随后, 高空安装索夹6与次撑杆5, 套筒7不固定, 此时次撑杆5可保持自由伸缩状态, 安装完 成后采用千斤顶8。
17、进行顶升施加第二阶段预应力, 顶升时采用临时的销轴9固定, 最后, 当结 构达到设计预应力后对套筒7施焊固定。 0021 边环梁为受压圈梁, 可采用刚度较大的混凝土梁亦可采用钢结构圈梁。 结构构件 装配完毕后, 结构仍处于无应力状态, 不能承受外荷载, 当进行完第一阶段预应力张拉后结 构具有一定的刚度, 即为传统葵花型索穹顶, 但此时脊索1和斜索2之间的次撑杆5未张拉, 结构局部刚度不足, 容易发生拉索松弛, 当施加二阶段预应力后, 能够提高结构局部刚度, 有限防止拉索松弛, 增大结构跨度。 0022 具体的安装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 采用散拼的方法安装索穹顶, 此时可不安装次撑杆5;。
18、 (2) 对只有主撑杆4的传统葵花型索穹顶斜索2进行第一次张拉; (3) 第一次张拉完成后高空安装次撑杆5, 此时次撑杆5的套筒7保持自由伸缩状态; (4) 利用千斤顶8设备配合销轴9对次撑杆5进行顶升施加预应力; (5) 二次预应力施加后对次撑杆5施焊以固定次撑杆5与套筒7。 说明书 3/3 页 5 CN 111119338 A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6 CN 111119338 A 6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4 页 7 CN 111119338 A 7 图4 说明书附图 3/4 页 8 CN 111119338 A 8 图5 说明书附图 4/4 页 9 CN 111119338 A 9 。
- 内容关键字: 葵花 撑杆 穹顶 及其 安装 方法
新能源汽车用直流充电座.pdf
汽车智能避碰装置.pdf
骨料分选系统.pdf
片材生产用冷却设备.pdf
排水管道定位结构.pdf
一体式地面操作控制台.pdf
调色色浆过滤装置.pdf
干式变压器线圈吊具.pdf
下肢体能训练机器人.pdf
具有振动功能的发声装置.pdf
方便调整的缝纫机卷布装置.pdf
通讯接口.pdf
挤浆机加料装置.pdf
检测光刻胶适用性的方法及装置.pdf
齿轮箱生产用滚齿装置.pdf
基于动态规划和量子退火的RNA结构预测方法及系统.pdf
基于大数据的电力数据监管系统及方法.pdf
基于UWB的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pdf
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内置光纤电缆导体的制作方法.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噪声等级监测装置、监测方法及电子设备.pdf
轨道交通车辆电连接器用固定框装置.pdf
碳氮共渗的加热装置.pdf
油田隐患井报废的连续注浆封堵设备及方法.pdf
多角度辐照抗菌装置及其在制备抗菌面料中的应用.pdf
流星雨页面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航路与平台之间安全距离的评估方法、电子设备.pdf
混凝土密实用混凝土振动装置.pdf
基于NS3网络仿真平台的数据链仿真方法.pdf
双重降低残碱的高镍无钴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PTFE膜自动缠卷设备及缠卷方法.pdf
装配式断热桥楼宇景观亮化结构及其应用.pdf
一种基于云技术实现的HR管理装置.pdf
变压器气体继电器取样装置.pdf
一种十工位小型电源板测试器.pdf
一种电能表外壳.pdf
由墨点与荧光物质构成的防伪标识以及对其进行辨别方法.pdf
一种条形码生成和读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
图像模糊检测方法和装置.pdf
基于去噪自动编码的极化SAR图像的分类方法.pdf
起重机抗风防倾覆模拟测试系统.pdf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pdf
取样器和取样方法.pdf
从发布的日历检索可用性信息.pdf
在MRI设备中使用的纳米颗粒RF屏蔽.pdf
一种基于笔划特征的自然场景文本检测算法.pdf
基于硬度的电缆绝缘寿命快速检测方法.pdf
基于优先级系统的办公问题处理方法.pdf
一种射频天线板及读卡电路.pdf
一种角图章信息提取方法.pdf
水三相点瓶自动冻制与保存装置及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