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温杯内热水快速温控方法.pdf
《对保温杯内热水快速温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保温杯内热水快速温控方法.pdf(22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003116.6 (22)申请日 2020.01.02 (71)申请人 六安丰恺尼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37000 安徽省六安市经济开发区迎 宾大道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72)发明人 潘长霞方华椿 (51)Int.Cl. A47G 19/22(2006.01) (54)发明名称 对保温杯内热水快速温控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对保温杯内热水快速温控方 法, 其步骤在于: 使用者转动控制旋转盖, 控制旋 转盖转动并可通过动力传递构件驱使转轴转动; 当控制旋转盖无。
2、法继续转动时, 翻板导热机构已 切换至传导状态, 此时, 保温水杯内的热水热量 会依次通过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内胆/导热板/外 胆外壁向外散发; 使用者轻微反向转动控制旋转 盖即可使翻板导热机构切换至断开状态, 此时保 温水杯通过真空保温原理对热水进行保温; 其对 保温水杯本身的保温性能不造成负面影响, 并且 使用者可通过对设置于保温水杯底部的控制旋 转盖进行旋转, 即可通过导热板在保温水杯的内 胆、 外胆之间构建一条热量传导通道, 使保温水 杯内的热水快速降温至可饮用温度。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11页 CN 111109974 A 2020.05.08 CN 111109974 A 。
3、1.对保温杯内热水快速温控方法, 其步骤在于: S1: 使用者对导热式散热装置的散热驱动机构进行转动; 所述的保温水杯包括保温杯体, 保温本体分为两部分并分别为外胆、 内胆; 所述的导热式散热装置翻板导热机构、 散热驱动机构, 翻板导热机构包括固定环、 导热 构件, 固定环为与外胆同轴布置的圆环结构, 固定环同轴固定安装于内胆与外胆之间的区 域内, 固定环设置有两组并分别为靠近保温水杯杯口的上固定环、 靠近保温水杯底部的下 固定环, 下固定环的环面开设有穿设孔; 导热构件包括导热组件, 导热组件包括转轴、 导热板, 转轴轴向平行于外胆轴向, 转轴 的一端与上固定环之间活动连接、 另一端为安装端。
4、且该端穿过穿设孔并位于下固定环朝向 保温水杯底部的一侧, 转轴与穿设孔之间构成密封式转动配合, 导热板为大面平行于转轴 轴向且为导热性材料制成的矩形板体结构, 导热板固定安装于转轴的外部且导热板还位于 上固定环与下固定环之间, 导热组件沿下固定环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且穿设孔对 应设置有若干组; 翻板导热机构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导热板与外胆/内胆之间均导热接触的传导状态、 导 热板与外胆/内胆之间均未接触的断开状态, 翻板导热机构的初始状态为断开状态; 所述的散热驱动机构包括散热驱动构件、 动力传递构件, 散热驱动构件包括固定盘a、 固定盘b、 控制旋转盖, 固定盘a与固定盘b均为圆盘结构且二。
5、者均同轴固定安装于外胆内, 并且固定盘a位于固定盘b朝向保温水杯杯口的一侧, 固定盘a端面开设有与穿设孔同轴布 置的伸出孔且伸出孔对应设置有若干组, 所述的转轴的安装端穿过伸出孔并位于固定盘a 与固定盘b之间的区域内, 固定盘a还位于内胆朝向保温水杯底部的一侧, 固定盘a与外胆之 间构成密封式配合, 转轴与伸出孔之间构成密封式转动配合, 控制旋转盖同轴活动安装于 保温水杯的底部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 所述的动力传递构件用于接收控制旋转盖转动时产生的动力并将动力传递给转轴供 其转动所用; 使用者转动控制旋转盖, 控制旋转盖绕自身轴向转动并可通过动力传递构件驱使转轴 绕自身轴向转动; S2: 当控制。
6、旋转盖无法继续转动时, 翻板导热机构已切换至传导状态, 此时, 保温水杯 内的热水热量会依次通过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内胆/导热板/外胆外壁向外散发, 从而使保温 水杯内的热水快速冷却至可饮用的温度; S3: 使用者轻微反向转动控制旋转盖即可使翻板导热机构切换至断开状态, 此时保温 水杯通过真空保温原理对热水进行保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保温杯内热水快速温控方法, 所述的保温水杯包括保温杯 体, 保温本体分为两部分并分别为外胆、 内胆, 外胆为一端开口、 一端封闭的圆形杯体结构, 内胆同轴固定安装于外胆内且内胆与外胆之间的固定点处位于外胆的封闭端, 外胆的封闭 端同轴设置有与内胆内腔之间相互。
7、接通的杯口, 杯口处以螺纹连接方式安装有杯盖; 所述的外胆的外壁为导热性材料制成, 外胆的封闭端为隔热性材料制成, 所述的内胆 为导热性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保温杯内热水快速温控方法, 所述的外胆的外部设置有隔 热层, 隔热层为与外胆同轴布置的圆柱形网板结构。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109974 A 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保温杯内热水快速温控方法, 所述的固定环同轴固定安装 于内胆与外胆之间的区域内, 并且上固定环靠近外胆的封闭端, 下固定环靠近外胆的开口 端。 5.所述的外胆、 内胆、 固定盘a三者之间构成的区域为保温水杯的保温区并且保温区内 呈真空。
8、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保温杯内热水快速温控方法, 所述的动力传递构件设置于 固定盘a与固定盘b之间的区域内, 动力传递构件包括输入直齿轮、 传递直齿轮、 传递齿圈、 输出直齿轮; 所述的固定盘b的端面同轴开设有贯穿其轴向厚度的转孔, 所述的控制旋转盖朝向固 定盘b的端面同轴设置有驱动轴, 并且驱动轴的另一端穿过设置于固定盘b端面的转孔并位 于固定盘a与固定盘b之间的区域内, 驱动轴与设置于固定盘b端面的转孔之间构成密封式 转动配合, 所述的输入直齿轮同轴固定于驱动轴外部, 控制旋转盖绕自身轴向转动并牵引 驱动轴/输入直齿轮同步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保温杯内热水快速温控方。
9、法, 所述的固定盘a朝向固定盘b 的端面设置有齿轮轴, 齿轮轴的轴向平行于驱动轴的轴向并且齿轮轴沿固定盘a的圆周方 向阵列设置有三组, 所述的传递直齿轮同轴活动安装于齿轮轴的外部且传递直齿轮可绕齿 轮轴的轴向转动, 并且传递直齿轮沿固定盘a的圆周方向对应阵列设置有三组, 输入直齿轮 位于三组传递直齿轮之间并且输入直齿轮与三组传递直齿轮之间均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保温杯内热水快速温控方法, 所述的固定盘a朝向固定盘b 的端面还同轴设置有呈环槽结构的安装槽, 并且安装槽还位于传递直齿轮背离输入直齿轮 的一侧, 所述的传递齿圈的端面同轴设置有呈环形结构的安装凸环, 传递齿圈通过安装凸 环。
10、与安装槽之间的配合安装至固定盘a上, 安装凸环与安装槽之间构成转动配合, 传递齿圈 的内外圈均设置有啮合齿, 传递齿圈的内圈与三组传递直齿轮之间均啮合; 所述的输出直齿轮同轴固定安装于转轴的安装端外部并且输出直齿轮对应阵列设置 有若干组, 若干组输出直齿轮均与传递齿圈的外圈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保温杯内热水快速温控方法, 所述的固定盘a上设置有用于 对保温水杯内的保温区进行抽气处理的抽气组件; 所述的固定盘a端面开设有贯穿其轴向厚度的安装孔, 固定盘a背离固定盘b的端面设 置有进气槽, 并且安装孔与进气槽之间相互接通; 所述的抽气组件包括进气管、 抽气管, 进气管为两端封闭的圆管道。
11、结构, 进气管同轴活 动安装于设置于固定盘a端面的安装孔内, 并且进气管道可绕自身轴向转动, 进气管的外圆 面开设有贯穿其径向厚度的进气孔, 并且进气孔可与设置于固定盘b端面的进气槽之间相 互接通; 所述的抽气管为两端开口的螺纹圆形管道结构, 抽气管同轴固定安装于进气管朝向固 定盘b的端面上, 并且抽气管与进气管之间相互接通; 所述的设置于固定盘a端面的安装孔朝向固定盘b的孔口处匹配安装有密封垫片。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109974 A 3 对保温杯内热水快速温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具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对保温水杯内热水进行散热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
12、02 目前市场上的保温杯一般是由陶瓷或不锈钢加上真空层作成的盛水的容器, 顶部 有盖, 密封严实, 真空绝热层能使装在内部的水等液体延缓散热, 以达到保温的目的, 人们 在使用传统保温杯时就会发现, 传统保温杯只能够减缓温度降低速度, 但在饮水过程中, 刚 倒入杯中的热水不适合饮用, 即使将杯盖打开, 但保温水杯内的热水降温速度仍较慢, 影响 人们喝水, 为此, 本发明有必要提出一种双控保温水杯, 其对保温水杯本身的保温性能不造 成负面影响, 保温水杯仍可对热水进行正常保温, 同时, 使用者可通过对设置于保温水杯底 部的控制旋转盖进行旋转, 即可通过导热板在保温水杯的内胆、 外胆之间构建一条热。
13、量传 导通道, 使保温水杯内的热水快速降温至可饮用温度并且降温操作简单便捷, 除此之外, 本 保温水杯的保温原理为真空保温, 在保温水杯的保温区内进入空气并对保温效果造成影响 时, 使用者可通过现有技术中的真空抽气泵与抽气组件连接, 从而对保温水杯保温区内的 空气进行抽吸, 进而恢复保温水杯的保温性能并且操作简单便捷。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保温水杯内热水进行散热的 方法, 其对保温水杯本身的保温性能不造成负面影响, 保温水杯仍可对热水进行正常保温, 同时, 使用者可通过对设置于保温水杯底部的控制旋转盖进行旋转, 即可通过导热板在保 温水杯的内胆、。
14、 外胆之间构建一条热量传导通道, 使保温水杯内的热水快速降温至可饮用 温度并且降温操作简单便捷。 0004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对保温杯内热水快速温控方法, 其步骤在于: S1: 使用者对导热式散热装置的散热驱动机构进行转动; 所述的保温水杯包括保温杯体, 保温本体分为两部分并分别为外胆、 内胆; 所述的导热式散热装置翻板导热机构、 散热驱动机构, 翻板导热机构包括固定环、 导热 构件, 固定环为与外胆同轴布置的圆环结构, 固定环同轴固定安装于内胆与外胆之间的区 域内, 固定环设置有两组并分别为靠近保温水杯杯口的上固定环、 靠近保温水杯底部的下 固定环。
15、, 下固定环的环面开设有穿设孔; 导热构件包括导热组件, 导热组件包括转轴、 导热板, 转轴轴向平行于外胆轴向, 转轴 的一端与上固定环之间活动连接、 另一端为安装端且该端穿过穿设孔并位于下固定环朝向 保温水杯底部的一侧, 转轴与穿设孔之间构成密封式转动配合, 导热板为大面平行于转轴 轴向且为导热性材料制成的矩形板体结构, 导热板固定安装于转轴的外部且导热板还位于 上固定环与下固定环之间, 导热组件沿下固定环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且穿设孔对 应设置有若干组; 说明书 1/8 页 4 CN 111109974 A 4 翻板导热机构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导热板与外胆/内胆之间均导热接触的传导状态、 。
16、导 热板与外胆/内胆之间均未接触的断开状态, 翻板导热机构的初始状态为断开状态; 所述的散热驱动机构包括散热驱动构件、 动力传递构件, 散热驱动构件包括固定盘a、 固定盘b、 控制旋转盖, 固定盘a与固定盘b均为圆盘结构且二者均同轴固定安装于外胆内, 并且固定盘a位于固定盘b朝向保温水杯杯口的一侧, 固定盘a端面开设有与穿设孔同轴布 置的伸出孔且伸出孔对应设置有若干组, 所述的转轴的安装端穿过伸出孔并位于固定盘a 与固定盘b之间的区域内, 固定盘a还位于内胆朝向保温水杯底部的一侧, 固定盘a与外胆之 间构成密封式配合, 转轴与伸出孔之间构成密封式转动配合, 控制旋转盖同轴活动安装于 保温水杯的。
17、底部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 所述的动力传递构件用于接收控制旋转盖转动时产生的动力并将动力传递给转轴供 其转动所用; 使用者转动控制旋转盖, 控制旋转盖绕自身轴向转动并可通过动力传递构件驱使转轴 绕自身轴向转动; S2: 当控制旋转盖无法继续转动时, 翻板导热机构已切换至传导状态, 此时, 保温水杯 内的热水热量会依次通过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内胆/导热板/外胆外壁向外散发, 从而使保温 水杯内的热水快速冷却至可饮用的温度; S3: 使用者轻微反向转动控制旋转盖即可使翻板导热机构切换至断开状态, 此时保温 水杯通过真空保温原理对热水进行保温。 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0007 所。
18、述的保温水杯包括保温杯体, 保温本体分为两部分并分别为外胆、 内胆, 外胆为 一端开口、 一端封闭的圆形杯体结构, 内胆同轴固定安装于外胆内且内胆与外胆之间的固 定点处位于外胆的封闭端, 外胆的封闭端同轴设置有与内胆内腔之间相互接通的杯口, 杯 口处以螺纹连接方式安装有杯盖; 所述的外胆的外壁为导热性材料制成, 外胆的封闭端为隔热性材料制成, 所述的内胆 为导热性材料制成。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0009 所述的外胆的外部设置有隔热层, 隔热层为与外胆同轴布置的圆柱形网板结构。 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0011 所述的固定环同轴固定安装于内胆与。
19、外胆之间的区域内, 并且上固定环靠近外胆 的封闭端, 下固定环靠近外胆的开口端。 0012 所述的外胆、 内胆、 固定盘a三者之间构成的区域为保温水杯的保温区并且保温区 内呈真空结构。 001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0014 所述的动力传递构件设置于固定盘a与固定盘b之间的区域内, 动力传递构件包括 输入直齿轮、 传递直齿轮、 传递齿圈、 输出直齿轮; 所述的固定盘b的端面同轴开设有贯穿其轴向厚度的转孔, 所述的控制旋转盖朝向固 定盘b的端面同轴设置有驱动轴, 并且驱动轴的另一端穿过设置于固定盘b端面的转孔并位 于固定盘a与固定盘b之间的区域内, 驱动轴与设置于固定盘b端面的。
20、转孔之间构成密封式 转动配合, 所述的输入直齿轮同轴固定于驱动轴外部, 控制旋转盖绕自身轴向转动并牵引 说明书 2/8 页 5 CN 111109974 A 5 驱动轴/输入直齿轮同步转动。 001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0016 所述的固定盘a朝向固定盘b的端面设置有齿轮轴, 齿轮轴的轴向平行于驱动轴的 轴向并且齿轮轴沿固定盘a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三组, 所述的传递直齿轮同轴活动安装 于齿轮轴的外部且传递直齿轮可绕齿轮轴的轴向转动, 并且传递直齿轮沿固定盘a的圆周 方向对应阵列设置有三组, 输入直齿轮位于三组传递直齿轮之间并且输入直齿轮与三组传 递直齿轮之间均啮合。 001。
21、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0018 所述的固定盘a朝向固定盘b的端面还同轴设置有呈环槽结构的安装槽, 并且安装 槽还位于传递直齿轮背离输入直齿轮的一侧, 所述的传递齿圈的端面同轴设置有呈环形结 构的安装凸环, 传递齿圈通过安装凸环与安装槽之间的配合安装至固定盘a上, 安装凸环与 安装槽之间构成转动配合, 传递齿圈的内外圈均设置有啮合齿, 传递齿圈的内圈与三组传 递直齿轮之间均啮合; 所述的输出直齿轮同轴固定安装于转轴的安装端外部并且输出直齿轮对应阵列设置 有若干组, 若干组输出直齿轮均与传递齿圈的外圈啮合。 001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0020 所述的固定盘。
22、a上设置有用于对保温水杯内的保温区进行抽气处理的抽气组件; 所述的固定盘a端面开设有贯穿其轴向厚度的安装孔, 固定盘a背离固定盘b的端面设 置有进气槽, 并且安装孔与进气槽之间相互接通; 所述的抽气组件包括进气管、 抽气管, 进气管为两端封闭的圆管道结构, 进气管同轴活 动安装于设置于固定盘a端面的安装孔内, 并且进气管道可绕自身轴向转动, 进气管的外圆 面开设有贯穿其径向厚度的进气孔, 并且进气孔可与设置于固定盘b端面的进气槽之间相 互接通; 所述的抽气管为两端开口的螺纹圆形管道结构, 抽气管同轴固定安装于进气管朝向固 定盘b的端面上, 并且抽气管与进气管之间相互接通; 所述的设置于固定盘a。
23、端面的安装孔朝向固定盘b的孔口处匹配安装有密封垫片。 002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其对保温水杯本身的保温性能不造成负 面影响, 保温水杯仍可对热水进行正常保温, 同时, 使用者可通过对设置于保温水杯底部的 控制旋转盖进行旋转, 即可通过导热板在保温水杯的内胆、 外胆之间构建一条热量传导通 道, 使保温水杯内的热水快速降温至可饮用温度并且降温操作简单便捷, 除此之外, 本保温 水杯的保温原理为真空保温, 在保温水杯的保温区内进入空气并对保温效果造成影响时, 使用者可通过现有技术中的真空抽气泵与抽气组件连接, 从而对保温水杯保温区内的空气 进行抽吸, 进而恢复保温水杯的保温性能。
24、并且操作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的保温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本发明的导热式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 3/8 页 6 CN 111109974 A 6 0026 图5为本发明的翻板导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为本发明的导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7为本发明的翻板导热机构与散热驱动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0029 图8为本发明的散热驱动构件与动力传递构件的配合示意图。 0030 图9为本发明的散热驱动构件与动力传递构件的配合示意图。 0031 图10为本发明的翻板导。
25、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1为本发明的固定盘a/b、 控制旋转盖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0033 图12为本发明的固定盘a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3为本发明的动力传递构件与固定盘a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0035 图14为本发明的动力传递构件与翻板导热机构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0036 图15为本发明的传递齿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16为本发明的固定盘a与抽气组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7为本发明的固定盘a与抽气组件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0039 图18为本发明的固定盘a的剖视示意图。 0040 图19为本发明的抽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对保温杯内热水。
26、快速温控方法, 其步骤在于: S1: 使用者对导热式散热装置200的散热驱动机构进行转动; 所述的保温水杯100包括保温杯体110, 保温本体110分为两部分并分别为外胆111、 内 胆112; 所述的导热式散热装置200翻板导热机构210、 散热驱动机构, 翻板导热机构210包括固 定环、 导热构件, 固定环为与外胆111同轴布置的圆环结构, 固定环同轴固定安装于内胆112 与外胆111之间的区域内, 固定环设置有两组并分别为靠近保温水杯100杯口的上固定环 211、 靠近保温水杯100底部的下固定环212, 下固定环212的环面开设有穿设孔; 导热构件包括导热组件213, 导热组件213包。
27、括转轴2131、 导热板2132, 转轴2131轴向平 行于外胆111轴向, 转轴2131的一端与上固定环211之间活动连接、 另一端为安装端且该端 穿过穿设孔并位于下固定环212朝向保温水杯100底部的一侧, 转轴2131与穿设孔之间构成 密封式转动配合, 导热板2132为大面平行于转轴2131轴向且为导热性材料制成的矩形板体 结构, 导热板2132固定安装于转轴2131的外部且导热板2132还位于上固定环211与下固定 环212之间, 导热组件213沿下固定环212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且穿设孔对应设置 有若干组; 翻板导热机构210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导热板2132与外胆111/内胆11。
28、2之间均导热接触 的传导状态、 导热板2132与外胆111/内胆112之间均未接触的断开状态, 翻板导热机构210 的初始状态为断开状态; 所述的散热驱动机构包括散热驱动构件220、 动力传递构件230, 散热驱动构件220包括 固定盘a221、 固定盘b222、 控制旋转盖223, 固定盘a221与固定盘b222均为圆盘结构且二者 均同轴固定安装于外胆111内, 并且固定盘a221位于固定盘b222朝向保温水杯100杯口的一 侧, 固定盘a221端面开设有与穿设孔同轴布置的伸出孔且伸出孔对应设置有若干组, 所述 说明书 4/8 页 7 CN 111109974 A 7 的转轴2131的安装端。
29、穿过伸出孔并位于固定盘a221与固定盘b222之间的区域内, 固定盘 a221还位于内胆112朝向保温水杯100底部的一侧, 固定盘a221与外胆111之间构成密封式 配合, 转轴2131与伸出孔之间构成密封式转动配合, 控制旋转盖223同轴活动安装于保温水 杯100的底部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 所述的动力传递构件230用于接收控制旋转盖223转动时产生的动力并将动力传递给 转轴2131供其转动所用; 使用者转动控制旋转盖223, 控制旋转盖223绕自身轴向转动并可通过动力传递构件 230驱使转轴2131绕自身轴向转动; S2: 当控制旋转盖223无法继续转动时, 翻板导热机构210已切换至传导。
30、状态, 此时, 保 温水杯100内的热水热量会依次通过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内胆112/导热板2132/外胆111外壁 向外散发, 从而使保温水杯100内的热水快速冷却至可饮用的温度; S3: 使用者轻微反向转动控制旋转盖223即可使翻板导热机构210切换至断开状态, 此 时保温水杯100通过真空保温原理对热水进行保温。 0042 本发明对热水进行散热的优越性在于, 其对保温水杯本身的保温性能不造成负面 影响, 保温水杯仍可对热水进行正常保温, 同时, 使用者可通过对设置于保温水杯底部的控 制旋转盖进行旋转, 即可通过导热板在保温水杯的内胆、 外胆之间构建一条热量传导通道, 使保温水杯内的热水快速降。
31、温至可饮用温度并且降温操作简单便捷, 除此之外, 本保温水 杯的保温原理为真空保温, 在保温水杯的保温区内进入空气并对保温效果造成影响时, 使 用者可通过现有技术中的真空抽气泵与抽气组件连接, 从而对保温水杯保温区内的空气进 行抽吸, 进而恢复保温水杯的保温性能并且操作简单便捷。 0043 翻板导热式双控保温水杯, 其包括保温水杯100, 保温水杯100内设置有用于对保 温水杯100内的热水进行散热处理的导热式散热装置200并且导热式散热装置200的散热过 程可控制。 0044 所述的保温水杯100包括保温杯体110, 保温本体110分为两部分并分别为外胆 111、 内胆112, 外胆111为。
32、一端开口、 一端封闭的圆形杯体结构, 内胆112同轴固定安装于外 胆111内且内胆112与外胆111之间的固定点处位于外胆111的封闭端, 外胆111的封闭端同 轴设置有与内胆112内腔之间相互接通的杯口, 杯口处以螺纹连接方式安装有杯盖120; 螺 纹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 此处不再作详细赘述。 0045 所述的外胆111的外壁为导热性材料制成, 外胆111的封闭端为隔热性材料制成, 所述的内胆112为导热性材料制成。 0046 所述的外胆111的外部设置有隔热层130, 隔热层130为与外胆111同轴布置的圆柱 形网板结构。 0047 所述的导热式散热装置200设置于保温杯体110内, 导热。
33、式散热装置200包括翻板 导热机构210、 散热驱动机构, 翻板导热机构210设置于保温杯体110的外胆111与内胆112之 间的区域, 并且翻板导热机构210用于内胆112与外胆111之间的热量传导, 散热驱动机构安 装于外胆111的开口端处, 并且散热驱动机构用于驱使翻板导热机构210转动并决定翻板导 热机构210是否对外胆111与内胆112之间构成热量传导。 0048 所述的翻板导热机构210包括固定环, 固定环为与外胆111同轴布置的圆环结构, 并且固定环同轴固定安装于内胆112与外胆111之间的区域内, 固定环设置有两组并分别为 说明书 5/8 页 8 CN 111109974 A 。
34、8 上固定环211、 下固定环212, 上固定环211靠近外胆111的封闭端, 下固定环212靠近外胆111 的开口端。 0049 所述的翻板导热机构210还包括设置于上固定环211与下固定环212之间的导热构 件, 导热构件包括导热组件213。 0050 所述的下固定环212的环面开设有贯穿其轴向厚度的穿设孔。 0051 所述的导热组件213包括转轴2131、 导热板2132, 转轴2131的轴向平行于外胆111 的轴向, 转轴2131的一端与上固定环211之间活动连接、 另一端为安装端且该端穿过设置于 下固定环212环面的穿设孔并位于下固定环212朝向外胆111开口端的一侧, 转轴2131。
35、可绕 自身轴向转动, 并且转轴2131与设置于下固定环212环面的穿设孔之间构成密封式转动配 合。 0052 所述的导热板2132为大面平行于转轴2131轴向且为导热性材料制成的矩形板体 结构, 导热板2132固定安装于转轴2131的外部并且导热板2132还位于上固定环211与下固 定环212之间, 转轴2131绕自身轴向转动并可牵引导热板2132同步转动。 0053 所述的导热组件213沿下固定环212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 并且设置于下 固定环212环面的穿设孔沿下固定环212的圆周方对应设置有若干组。 0054 所述的翻板导热机构210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导热板2132与外胆111/内。
36、胆112之间 均导热接触的传导状态、 导热板2132与外胆111/内胆112之间均未接触的断开状态, 翻板导 热机构210的初始状态为断开状态。 0055 翻板导热机构210的状态切换过程, 具体表现为: 散热驱动机构驱使转轴2131绕自 身轴向转动, 转轴2131转动并牵引导热板2132同步转动, 从而使导热板2132与外胆111/内 胆112之间均导热接触或者脱离接触, 进而决定翻板导热机构210的运动状态为传导状态或 者断开状态。 0056 所述的散热驱动机构位于下固定环212朝向外胆111开口端的一侧, 散热驱动机构 包括散热驱动构件220、 动力传递构件230, 散热驱动构件220用。
37、于被使用者手动旋转, 动力 传递构件230用于接收散热驱动构件220转动时产生的动力并将动力传递给转轴2131供其 转动所用。 0057 所述的散热驱动构件220包括固定盘a221、 固定盘b222、 控制旋转盖223, 固定盘 a221与固定盘b222均为圆盘结构, 且固定盘a221与固定盘b222均同轴固定安装于外胆111 内, 并且固定盘a221位于固定盘b222背离外胆111开口端的一侧。 0058 所述的固定盘a221端面开设有贯穿其轴向厚度并与设置于下固定环212环面的穿 设孔同轴布置的伸出孔, 并且伸出孔沿固定盘a221的圆周方向对应阵列设置有若干组, 所 述的转轴2131的安装。
38、端穿过伸出孔并位于固定盘a221与固定盘b222之间的区域内。 0059 所述的固定盘a221还位于内胆112朝向外胆111开口端的一侧, 并且固定盘a221与 外胆111之间构成密封式配合, 转轴2131与设置于固定盘a221端面的伸出孔之间构成密封 式转动配合。 0060 所述的控制旋转盖223同轴活动安装于外胆111的开口端并且控制旋转盖223可绕 自身轴向转动。 0061 所述的外胆111、 内胆112、 固定盘a221三者之间构成的区域为保温水杯100的保温 区并且保温区内呈真空结构。 说明书 6/8 页 9 CN 111109974 A 9 0062 所述的动力传递构件230设置于。
39、固定盘a221与固定盘b222之间的区域内, 动力传 递构件230包括输入直齿轮231、 传递直齿轮232、 传递齿圈233、 输出直齿轮234。 0063 所述的固定盘b222的端面同轴开设有贯穿其轴向厚度的转孔, 所述的控制旋转盖 223朝向固定盘b222的端面同轴设置有驱动轴2231, 并且驱动轴2231的另一端穿过设置于 固定盘b222端面的转孔并位于固定盘a221与固定盘b222之间的区域内, 驱动轴2231与设置 于固定盘b222端面的转孔之间构成密封式转动配合, 所述的输入直齿轮231同轴固定于驱 动轴2231外部, 控制旋转盖223绕自身轴向转动并牵引驱动轴2231/输入直齿轮。
40、231同步转 动。 0064 所述的固定盘a221朝向固定盘b222的端面设置有齿轮轴2211, 齿轮轴2211的轴向 平行于驱动轴2231的轴向并且齿轮轴2211沿固定盘a221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三组, 所述 的传递直齿轮232同轴活动安装于齿轮轴2211的外部且传递直齿轮232可绕齿轮轴2211的 轴向转动, 并且传递直齿轮232沿固定盘a221的圆周方向对应阵列设置有三组, 输入直齿轮 231位于三组传递直齿轮232之间并且输入直齿轮231与三组传递直齿轮232之间均啮合。 0065 所述的固定盘a221朝向固定盘b222的端面还同轴设置有呈环槽结构的安装槽 2212, 并且安装槽22。
41、12还位于传递直齿轮232背离输入直齿轮231的一侧, 所述的传递齿圈 233的端面同轴设置有呈环形结构的安装凸环2331, 传递齿圈233通过安装凸环2331与安装 槽2212之间的配合安装至固定盘a221上, 安装凸环2331与安装槽2212之间构成转动配合, 传递齿圈233的内外圈均设置有啮合齿, 传递齿圈233的内圈与三组传递直齿轮232之间均 啮合。 0066 所述的输出直齿轮234同轴固定安装于转轴2131的安装端外部并且输出直齿轮 234对应阵列设置有若干组, 若干组输出直齿轮234均与传递齿圈233的外圈啮合。 0067 散热驱动机构控制翻板导热机构210状态切换的过程, 具体。
42、表现为: 使用者转动控 制旋转盖223, 控制旋转盖223绕自身轴向转动并可牵引驱动轴2231/输入直齿轮231同步转 动, 输入直齿轮231转动并牵引传递直齿轮232转动, 传递直齿轮232转动并牵引传递齿圈 233转动, 传递齿圈233转动并牵引输出直齿轮234转动, 输出直齿轮234转动并牵引转轴 2131同步转动, 从而使翻板导热机构210的状态进行切换; 其中, 翻板导热机构210处于断开状态时, 由于外胆111、 内胆112、 固定盘a221三者之间 构成的区域内呈真空结构, 故而内胆112内的热水降温速度较低, 即保温水杯100处于正常 保温状态; 翻板导热机构210处于传导状态。
43、时, 由于外胆111外壁、 内胆112、 导热板2132三者均为 导热性材料制成, 故而内胆112内热水的热量会经导热板2132、 外胆111外壁向外散发, 即保 温水杯100内的水降温速度较快; 除此之外, 上述使用者转动控制旋转盖223过程中, 当使用者转动控制旋转盖223至无 法转动时, 翻板导热机构210已切换至传导状态, 随后使用者轻微反向转动控制旋转盖223, 即可使翻板导热机构210切换至断开状态。 0068 更为具体的, 本保温水杯利用真空保温原理对内胆112内的热水进行保温, 由于本 保温水杯的保温区内设置有导热组件213, 在导热组件213长时间转动使用后, 设置于固定 盘。
44、a221端面的伸出孔与转轴2131之间的密封性能会下降, 导致保温水杯100的保温区内进 入空气, 保温水杯100的保温效果变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所述的固定盘a221上设置有用 说明书 7/8 页 10 CN 111109974 A 10 于对保温水杯100内的保温区进行抽气处理的抽气组件240。 0069 所述的固定盘a221端面开设有贯穿其轴向厚度的安装孔2213, 固定盘a221背离固 定盘b221的端面设置有进气槽2214, 并且安装孔2213与进气槽2214之间相互接通。 0070 所述的抽气组件240包括进气管241、 抽气管243, 进气管241为两端封闭的圆管道 结构, 。
45、进气管241同轴活动安装于设置于固定盘a221端面的安装孔2213内, 并且进气管道 241可绕自身轴向转动, 进气管241的外圆面开设有贯穿其径向厚度的进气孔2411, 并且进 气孔2411可与设置于固定盘b221端面的进气槽2214之间相互接通。 0071 所述的抽气管243为两端开口的螺纹圆形管道结构, 抽气管243同轴固定安装于进 气管241朝向固定盘b222的端面上, 并且抽气管243与进气管241之间相互接通。 0072 所述的设置于固定盘a221端面的安装孔2213朝向固定盘b222的孔口处匹配安装 有密封垫片242。 0073 当保温水杯100的保温区内进入空气而导致保温水杯1。
46、00的保温效果变差时, 使用 者可将控制旋转盖223以及固定盘b222拆卸下来, 随后将真空抽气泵与抽气管243之间连接 接通, 接着, 使用者转动抽气管243/进气管241, 使设置于固定盘b221端面的进气槽2214与 设置于进气管241外圆面的进气孔2411之间相互接通, 随后, 真空抽气泵运行, 保温水杯100 保温区内的空气经进气槽2214、 进气孔2411、 进气管241、 抽气管243被真空抽气泵抽出, 空 气抽出完毕后, 使用者再次转动抽气管243/进气管241, 使设置于固定盘b221端面的进气槽 2214与设置于进气管241外圆面的进气孔2411之间脱离接通, 接着使用者取。
47、下真空抽气泵 并将控制旋转盖23以及固定盘b222重新安装好即可, 保温水杯100的保温性能恢复。 0074 实际工作时, 使用者转动控制旋转盖223, 控制旋转盖223绕自身轴向转动并可牵 引驱动轴2231/输入直齿轮231同步转动, 输入直齿轮231转动并牵引传递直齿轮232转动, 传递直齿轮232转动并牵引传递齿圈233转动, 传递齿圈233转动并牵引输出直齿轮234转 动, 输出直齿轮234转动并牵引转轴2131同步转动, 当控制旋转盖223无法继续转动时, 翻板 导热机构210已切换至传导状态, 此时, 保温水杯100内的热水热量会依次通过由导热材料 制成的内胆112/导热板2132。
48、/外胆111外壁向外散发, 从而使保温水杯100内的热水快速冷 却至可饮用的温度; 使用者轻微反向转动控制旋转盖223即可使翻板导热机构210切换至断开状态, 此时保 温水杯100通过真空保温原理对热水进行保温; 除此之外, 在保温水杯100保温区内进入空气而导致保温水杯100的保温效果变差时, 使用者可将控制旋转盖223以及固定盘b222拆卸下来, 随后将真空抽气泵与抽气管243之间 连接接通, 接着, 使用者转动抽气管243/进气管241, 使设置于固定盘b221端面的进气槽 2214与设置于进气管241外圆面的进气孔2411之间相互接通, 随后, 真空抽气泵运行, 保温 水杯100保温区。
49、内的空气经进气槽2214、 进气孔2411、 进气管241、 抽气管243被真空抽气泵 抽出, 空气抽出完毕后, 使用者再次转动抽气管243/进气管241, 使设置于固定盘b221端面 的进气槽2214与设置于进气管241外圆面的进气孔2411之间脱离接通, 接着使用者取下真 空抽气泵并将控制旋转盖23以及固定盘b222重新安装好即可, 保温水杯100的保温性能恢 复。 说明书 8/8 页 11 CN 111109974 A 11 图1 说明书附图 1/11 页 12 CN 111109974 A 12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11 页 13 CN 111109974 A 13 图4 说明。
50、书附图 3/11 页 14 CN 111109974 A 14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4/11 页 15 CN 111109974 A 15 图7 图8 说明书附图 5/11 页 16 CN 111109974 A 16 图9 图10 说明书附图 6/11 页 17 CN 111109974 A 17 图11 说明书附图 7/11 页 18 CN 111109974 A 18 图12 图13 说明书附图 8/11 页 19 CN 111109974 A 19 图14 图15 说明书附图 9/11 页 20 CN 111109974 A 20 图16 图17 说明书附图 10/11 页 21 。
- 内容关键字: 保温杯 热水 快速 温控 方法
馈纸式文档扫描仪.pdf
植物补光灯控制电路和植物补光灯.pdf
冷却装置.pdf
储能模组、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pdf
交直流高压电容器放电电路.pdf
带有中位锁止和提升回位功能的液压多路阀.pdf
输液杆外设供电线缆的收纳结构.pdf
车用尿素溶液生产的投料装置.pdf
复合外墙保温板和方便拼接的复合外墙.pdf
高硬度石材表面抛光装置.pdf
文胸模杯打孔装置.pdf
电磁干粉除铁器用布料装置.pdf
立体式离心筛.pdf
车底.pdf
用于树状空间节点试验的反力架装置.pdf
建筑节能外墙保温装饰板结构.pdf
便于温度调整的微生物离心设备.pdf
应用于钻柱内孔的泥浆过滤设备.pdf
铝合金门窗尺寸检测装置.pdf
肥料快速发酵装置.pdf
侧斜防撞型充电桩.pdf
柑橘栽种装置.pdf
用于高压传感器连接器的激光焊接工装.pdf
大豆种植根瘤菌剂接种装置.pdf
铝塑废料中铝箔分离设备以及方法.pdf
视频转码调度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pdf
有机液体存储罐脱氢反应器.pdf
地坪研磨机齿轮箱多驱系统.pdf
溜槽防堵及检测装置.pdf
用于换热器铜管扩口机构.pdf
衣柜板材自动上下料装置及其方法.pdf
乳清蛋白的制备方法和乳清蛋白饮料.pdf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pdf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与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pdf
干制食用菌及其加工工艺.pdf
一种治疗乳腺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pdf
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滴鼻液.pdf
可折叠手提式桌子.pdf
一种含炔草酸的小麦田除草剂组合物.pdf
一种氨基酸洁面膏及其制备方法.pdf
提高免疫力型洋葱味羊肉串及其制备方法.pdf
主治跌打损伤中药剂及制备方法.pdf
含有一种副干酪乳杆菌的保健品或者药品.pdf
一种含有藻胆蛋白的光敏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其杀菌的用途.pdf
健脑活血保健品.pdf
一种可直接撒施使用的复配颗粒剂.pdf
全深度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装置及方法.pdf
一种配料机液体储料器及储料盖.pdf
一种白藜芦醇高分子键合药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pdf
一种芒果面膜及其制备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