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合一作业工具.pdf
![多合一作业工具.pdf_第1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4/2021-5/9/adf43e7d-0feb-4289-8e63-2fc1c18e998d/adf43e7d-0feb-4289-8e63-2fc1c18e998d1.gif)
![多合一作业工具.pdf_第2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4/2021-5/9/adf43e7d-0feb-4289-8e63-2fc1c18e998d/adf43e7d-0feb-4289-8e63-2fc1c18e998d2.gif)
![多合一作业工具.pdf_第3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4/2021-5/9/adf43e7d-0feb-4289-8e63-2fc1c18e998d/adf43e7d-0feb-4289-8e63-2fc1c18e998d3.gif)
《多合一作业工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合一作业工具.pdf(1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220966.1 (22)申请日 2020.03.26 (71)申请人 浙江动一新能源动力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地址 315503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龙潭路 398号 (72)发明人 谢作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创智卓英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24 代理人 郑思思 (51)Int.Cl. A01G 3/025(2006.01) A01G 3/037(2006.01) A01G 3/04(2006.01) A01G 3/053(2006.01) A0。
2、1G 3/0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多合一作业工具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合一作业工具, 包括, 作业头, 用于进行作业; 替换部, 与作业头可拆卸 连接; 其中, 作业头包括第一开关、 第一操作部和 控制电机; 替换部为操作杆, 操作杆上设有第二 开关和第二操作部; 作业头具有仅可用第一操作 部操作的第一状态和仅可用第二操作部操作的 第二状态; 当作业头处于第二状态时, 操作杆与 作业头连接并使第一开关处于常闭状态, 第二开 关与第一开关串联; 或者, 替换部为电池包, 电池 包与作业头可拆卸连接, 当电池包与作业头连接 时, 作业头处于第一状态。 其优点在于,。
3、 本发明的 作业工具包括替换部, 可应对不同作业环境, 同 时保证作业时仅可使用一操作部工作, 避免出现 误操作的隐患。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7页 CN 111436292 A 2020.07.24 CN 111436292 A 1.一种多合一作业工具,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作业头, 用于进行作业; 替换部, 与所述作业头可拆卸连接; 其中, 所述作业头包括第一开关、 第一操作部和控 制电机, 所述第一开关具有与所述控制电机导通的常闭状态; 所述替换部为操作杆, 所述操作杆上设有第二开关和第二操作部; 所述作业头具有仅 可用所述第一操作部操作的第一状态和仅可用所述第二操作部操作的。
4、第二状态; 当所述作 业头处于第二状态时, 所述操作杆与所述作业头连接并使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常闭状态, 所 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开关串联; 或者, 所述替换部为电池包, 所述电池包与所述作业头可拆卸连接, 当所述电池包与所述作 业头连接时, 所述作业头处于第一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合一作业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杆与所述作业头之间设 有抵接结构, 所述抵接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关联动的触发杆和撬动所述触发杆的顶杆, 所述触发杆具有触动所述第一开关使其处于常闭状态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第一开关分离 的第二位置, 所述操作杆通过所述顶杆撬动所述触发杆至第二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合。
5、一作业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发杆设置在所述作业头 内, 所述顶杆设置在所述操作杆上; 所述作业头靠近所述操作杆的一侧设有插孔, 所述插孔 与所述顶杆相适配, 所述操作杆与所述作业头连接时, 所述顶杆插入所述插孔中并撬动所 述触发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合一作业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头内侧设有轴体, 所述 轴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关侧边, 所述触发杆套设在所述轴体上, 一端朝向所述顶杆方向延 伸, 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开关的触头延伸; 所述顶杆推动所述触发杆的一端使所述触发杆 的另一端翘起按压所述第一开关的触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合一作业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发杆朝向。
6、所述顶杆的一端 上设有顶推平面; 所述触发杆朝向所述触头的一端上设有按压板, 所述触头朝下设置, 所述 按压板位于所述触头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多合一作业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操作部设置在所述 第一开关的触点的前方, 所述第一操作部包括朝向所述触发杆延伸的延伸部, 所述第一操 作部通过所述延伸部推动所述触发杆以按压所述第一开关的触头。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多合一作业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头与所述替换 部之间设有插接结构, 所述插接结构包括插接槽和插接端; 所述插接槽和所述插接端中的 一者设置在所述作业头朝向所述替换部的一端上, 另一者设置在所述替换部朝向。
7、所述作业 头的一端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合一作业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槽包括 “凸” 型槽和卡 槽, 所述卡槽设置所述 “凸” 型槽的两侧边上; 所述插接端包括T型块和弹性卡接件, 所述T型 块与所述 “凸” 型槽相适配; 所述弹性卡接件包括卡接头、 按压头和复位件, 所述按压头活动 设置在所述替换部上, 所述复位件设置于所述替换部内, 且与所述按压头或所述卡接头相 抵, 所述卡接头设置在所述T型块的凹陷处, 与所述卡槽相适配; 所述按压头带动所述卡接 头作伸缩运动并在所述复位件的作用下复位。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多合一作业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头与所述替换 。
8、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436292 A 2 部之间设有电连接端子组件, 所述电连接端子组件包括插簧端子和插片; 所述插簧端子和 所述插片中的一者位于所述作业头朝向所述替换部的一端上, 另一者设置在所述替换部朝 向所述作业头的一端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合一作业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簧端子包括连接板和弹 性支承部, 所述弹性支承部朝向所述连接板内侧弯折, 并在所述连接板内侧形成夹持空间, 所述弹性支承部包括用于对插片形成弹性夹持的拐角触点。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436292 A 3 一种多合一作业工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园林机械设备。
9、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多合一作业工具。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经济发展, 人们环保意识增强, 园林绿化面积逐年增加, 园林机械设备是园林 绿化工程的必备工具, 过去常用的手动作业工具因费劲、 强度大、 效率低而被淘汰, 现有电 动作业工具越来越普及。 电动作业工具的种类很多, 通常以可充电的蓄电池作为电源, 经双 保险开关触动微型开关启动电机, 进行作业。 由于园林作业环境的特殊性, 有时候需要较短 的作业手柄, 有时需要较长的作业手柄, 比如修剪高处的树枝、 修剪草坪等, 现有的园林作 业工具一般采用固定长度的手柄, 功能单一, 无法满足多种作业场景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
10、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合一作业工具, 具有替 换部, 可应对不同作业环境, 同时保证作业时仅可使用一操作部工作, 避免出现误操作的隐 患。 0004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 一种多合一作业工具, 包括, 0006 作业头, 用于进行作业; 0007 替换部, 与所述作业头可拆卸连接; 其中, 所述作业头包括第一开关、 第一操作部 和控制电机, 所述第一开关具有与所述控制电机导通的常闭状态; 0008 所述替换部为操作杆, 所述操作杆上设有第二开关和第二操作部; 所述作业头具 有仅可用所述第一操作部操作的第一状态和仅可用所述第二操作部操作的第二状态; 。
11、当所 述作业头处于第二状态时, 所述操作杆与所述作业头连接并使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常闭状 态, 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开关串联; 或者, 0009 所述替换部为电池包, 所述电池包与所述作业头可拆卸连接, 当所述电池包与所 述作业头连接时, 所述作业头处于第一状态。 0010 优选地, 所述操作杆与所述作业头之间设有抵接结构, 所述抵接结构包括与所述 第一开关联动的触发杆和撬动所述触发杆的顶杆, 所述触发杆具有触动所述第一开关使其 处于常闭状态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第一开关分离的第二位置, 所述操作杆通过所述顶杆撬 动所述触发杆至第二位置。 0011 优选地, 所述触发杆设置在所述作业头内, 所述顶杆。
12、设置在所述操作杆上; 所述作 业头靠近所述操作杆的一侧设有插孔, 所述插孔与所述顶杆相适配, 所述操作杆与所述作 业头连接时, 所述顶杆插入所述插孔中并撬动所述触发杆。 0012 优选地, 所述作业头内侧设有轴体, 所述轴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关侧边, 所述触发 杆套设在所述轴体上, 一端朝向所述顶杆方向延伸, 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开关的触头延伸; 所述顶杆推动所述触发杆的一端使所述触发杆的另一端翘起按压所述第一开关的触头。 说明书 1/6 页 4 CN 111436292 A 4 0013 优选地, 所述触发杆朝向所述顶杆的一端上设有顶推平面; 所述触发杆朝向所述 触头的一端上设有按压板, 所述触。
13、头朝下设置, 所述按压板位于所述触头的下方。 0014 优选地, 所述第一操作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关的触点的前方, 所述第一操作部包 括朝向所述触发杆延伸的延伸部, 所述第一操作部通过所述延伸部推动所述触发杆以按压 所述第一开关的触头。 0015 优选地, 所述作业头与所述替换部之间设有插接结构, 所述插接结构包括插接槽 和插接端; 所述插接槽和所述插接端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作业头朝向所述替换部的一端 上, 另一者设置在所述替换部朝向所述作业头的一端上。 0016 优选地, 所述插接槽包括 “凸” 型槽和卡槽, 所述卡槽设置所述 “凸” 型槽的两侧边 上; 所述插接端包括T型块和弹性卡接件, 所述。
14、T型块与所述 “凸” 型槽相适配; 所述弹性卡接 件包括卡接头、 按压头和复位件, 所述按压头活动设置在所述替换部上, 所述复位件设置于 所述替换部内, 且与所述按压头或所述卡接头相抵, 所述卡接头设置在所述T型块的凹陷 处, 与所述卡槽相适配; 所述按压头带动所述卡接头作伸缩运动并在所述复位件的作用下 复位。 0017 优选地, 所述作业头与所述替换部之间设有电连接端子组件, 所述电连接端子组 件包括插簧端子和插片; 所述插簧端子和所述插片中的一者位于所述作业头朝向所述替换 部的一端上, 另一者设置在所述替换部朝向所述作业头的一端上。 0018 优选地, 所述插簧端子包括连接板和弹性支承部,。
15、 所述弹性支承部朝向所述连接 板内侧弯折, 并在所述连接板内侧形成夹持空间, 所述弹性支承部包括用于对插片形成弹 性夹持的拐角触点。 0019 相比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 本发明包括多种替换部, 比如不同长度的操作杆或电池包, 用户可根据作业环境 选择适合长度的操作杆或直接安装电池包进行作业; 而当作业头直接安装有电池包时, 用 户仅可通过第一操作部使用; 当作业头与操作杆连接时, 用户仅可通过操作杆上的第二操 作部驱动作业头, 在此过程中, 第一开关处于常闭状态, 与控制电机导通, 且第一开关与第 二开关串联, 在第二开关为导通的情况下, 第一操作部无法控制作业头, 用。
16、户可通过第二操 作部控制第二开关的通断, 从而控制作业头, 使用更安全。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作业头与操作杆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作业头与电池包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作业头与操作杆连接时的剖面示意图; 0024 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 0025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触发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作业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插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插接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插接端另一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
17、30 图中: 10、 作业头; 11、 第一操作部; 111、 复位元件; 112、 扳机; 113、 延伸部; 12、 第一 说明书 2/6 页 5 CN 111436292 A 5 开关; 121、 触头; 13、 控制电机; 14、 触发杆; 141、 顶推平面; 142、 按压板; 143、 第一位置; 144、 第二位置; 15、 插孔; 16、 轴体; 17、 插接槽; 171、“凸” 型槽; 172、 卡槽; 20、 操作杆; 21、 第二操 作部; 22、 第二开关; 23、 顶杆; 30、 电池包; 40、 插接端; 41、 T型块; 411、 凹陷处; 42、 弹性卡接 件。
18、; 421、 卡接头; 422、 按压头; 423、 复位件; 424、 防滑块; 43、 第一穿孔; 44、 第二穿孔; 50、 电 连接端子组件; 51、 插簧端子; 511、 连接板; 512、 第一导电片; 513、 第二导电片; 514、 拐角触 点; 515、 第一折弯段; 516、 第二折弯段; 517、 延伸段; 518、 抵接部; 519、 活动间隙; 52、 插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将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 以下参照附图对 本发明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 而非限制性的。 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 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
19、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0032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方位词, 如有术语 “中心” ,“横向” 、“纵 向” 、“长度” 、“宽度” 、“厚度”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 、 “底” 、“内” 、“外” 、“顺时针” 、“逆时针” 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 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 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 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0033 此外, 如有术语 “第一” 、“第二”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
20、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 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第二” 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 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描述中,“数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 体的限定。 0034 在本发明中, 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 如有术语 “组装” 、“相连” 、“连接” 术语应作 广义去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 也可以是机械连 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 对于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5 参看附。
21、图1至附图9, 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合一作业工具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 明, 其中, 通过设置替换部, 使作业头可以在不同作业环境中使用, 功能更强大。 0036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多合一作业工具, 包括, 0037 作业头10, 用于进行作业; 0038 替换部, 与作业头10可拆卸连接; 其中, 作业头10包括第一开关、 第一操作部11和 控制电机13, 第一开关具有与控制电机13导通的常闭状态; 0039 替换部可以为不同长度或类型的操作杆20, 也可以为电池包30; 作业头10可以为 修枝剪、 绿篱机、 修枝机等不同结构的园艺工具; 作业头10可以自带电源, 或外接电源, 当需 要外。
22、接电源时, 作业头10可与电池包30连接; 若作业头10自带电源, 则操作杆20上可不设置 电池包30, 操作杆20仅起控制作用; 若作业头10上没有电源, 操作杆20上也可以设置电池包 30, 作业头10与操作杆20连接之后不需要另接电源, 直接由操作杆20对作业头10进行操作。 第一开关可以为微动开关或其他常规按压开关。 0040 操作杆20上设有第二开关22和第二操作部21; 作业头10具有仅可用第一操作部11 操作的第一状态和仅可用第二操作部21操作的第二状态; 当作业头10处于第二状态时, 操 作杆20与作业头10连接并使第一开关12处于常闭状态, 第二开关22与第一开关12串联; 。
23、或 说明书 3/6 页 6 CN 111436292 A 6 者, 替换部为电池包30, 电池包30与作业头10可拆卸连接, 当电池包30与作业头10连接时, 作业头10处于第一状态。 第二开关可以为微动开关或其他常规按压开关。 0041 更具体地说, 当作业头10处于第一状态时, 整个园艺工具只有一个操作部件, 即为 第一操作部11, 此时, 用户一般直接握持作业头10进行作业, 第一操作部11与第一开关12联 动, 用户按压第一操作部11即可实现第一开关12和控制电机13导通, 作业头10正常工作, 此 时作业头10可以与电池包30连接, 电池包30作为作业头10的电源或备用电源; 当作业。
24、头10 处于第二状态时, 整个园艺工具至少有两个操作部件, 一个为位于作业头10上的第一操作 部11, 另一个为位于操作杆20上的第二操作部21, 此时用户一般通过操作杆20握持作业头 10, 无法直接控制第一操作部11, 为了保证使用安全, 避免在握持过程中误触第一操作部11 而启动作业头10, 设置第一开关12和第二开关22串联, 且第一开关12处于常闭状态, 使第一 开关12与控制电机13导通, 只要第二开关22不接通, 即使按压到第一操作部11, 也不会使作 业头10工作, 用户可通过操作杆20上的第二操作部21, 触发第二开关22, 接通电路, 作业头 10正常工作。 0042 为了。
25、使作业头10处于第二状态时, 第一开关12保持常闭状态, 操作杆20与作业头 10之间设有抵接结构, 通过抵接结构按压第一开关12的触头121, 使第一开关12保持常闭状 态。 抵接结构具有多种形式, 比如, 操作杆20上设有挡块, 在操作杆20与作业头10连接时, 挡 块伸入作业头10内按压住第一开关12的触头121, 使第一开关12保持常闭状态; 抵接结构还 可以包括与第一开关12联动的触发杆14和撬动触发杆14的顶杆23, 触发杆14具有触动第一 开关12使其处于常闭状态的第一位置143和与第一开关12分离的第二位置144。 0043 触发杆14还可以作为作业头10处于第一状态时的触发元。
26、件, 当作业头10与电池包 30连接时, 不存在顶杆23, 因此触发杆14处于第一位置143, 而第一操作部11设置在第一开 关12的触点的前方, 第一操作部11包括朝向触发杆14延伸的延伸部113, 第一操作部11通过 延伸部113推动触发杆14以按压第一开关12的触头121。 此时, 用户仅可通过第一操作部11 接通第一开关12和控制电机13。 0044 当作业头10与操作杆20连接时, 操作杆20通过顶杆23撬动触发杆14至第二位置 144, 使第一开关12处于常闭状态。 顶杆23设置在操作杆20朝向作业头10的一端上, 而触发 杆14设置在作业头10内, 防止误触; 作业头10靠近操作。
27、杆20的一侧设有插孔15, 插孔15与顶 杆23相适配, 操作杆20与作业头10连接时, 顶杆23插入插孔15中并撬动触发杆14。 0045 更具体地说, 作业头10内侧设有轴体16, 轴体16设置在第一开关12侧边, 触发杆14 套设在轴体16上, 一端朝向顶杆23方向延伸, 另一端朝向第一开关12的触头121延伸, 触发 杆14套设在轴体16上的部分还设有复位扭簧(未画出), 用于带动触发杆14从第二位置144 复位至第一位置143。 优选地, 如附图5所示, 为了使顶杆23更容易顶推触发杆14, 触发杆14 朝向顶杆23的一端上设有顶推平面141, 与此同时, 触发杆14朝向触头121的。
28、一端上设有按 压板142, 触头121朝下设置, 按压板142位于触头121的下方, 使按压板142翘起时会按压到 触头121, 接通第一开关12。 0046 触发件从第一位置143转动至第二位置144有两种方式, 一种为, 顶杆23通过插孔 15进入作业头10内, 并与触发杆14的一端相抵, 推动触发杆14的一端使触发杆14的另一端 翘起按压第一开关12的触头121, 此时, 作业头10处于第二状态; 另一种为, 触发杆14保持在 第一位置143, 位于触发杆14前侧的第一操作部11包括朝向触发杆14延伸的延伸部113, 第 说明书 4/6 页 7 CN 111436292 A 7 一操作部。
29、11包括复位元件111和扳机112, 用户握持住作业头10, 并用手按压扳机112, 其上 的延伸部113向上推动触发杆14的按压板142所在的一端, 按压板142上升触发触头121, 第 一开关12接通, 此时, 作业头10处于第一状态。 0047 在一些实施例中, 为了保证作业头10和替换部稳定连接, 作业头10与替换部之间 设有插接结构, 插接结构包括插接槽17和插接端40; 插接槽17和插接端40中的一者设置在 作业头10朝向替换部的一端上, 另一者设置在替换部朝向作业头10的一端上。 在附图6和附 图7所示出的具体示例中, 插接槽17设置在作业头10上, 插孔15位于插接槽17的上方。
30、, 第一 开关12和触发杆14位于作业头10内相对插接槽17靠后的位置, 方便顶杆23插入后顶推触发 杆14, 插接端40位于电池包30或操作杆20上, 值得注意的是, 在实际应用时, 插接槽17和插 接端40的位置可以互换, 不受附图示出的示例的限制。 0048 更具体地说, 如附图6所示, 插接槽17包括” 凸” 型槽171和卡槽172, 卡槽172设置” 凸” 型槽171的两侧边上; 插接端40包括T型块41和弹性卡接件42, T型块41与” 凸” 型槽171相 适配; 弹性卡接件42包括卡接头421、 按压头422和复位件423, 按压头422活动设置在替换部 上, 复位件423设置于。
31、替换部内, 且与按压头422或卡接头421相抵, 卡接头421设置在T型块 41的凹陷处411, 与卡槽172相适配; 按压头422带动卡接头421作伸缩运动并在复位件423的 作用下复位。 0049 如附图8和附图9, 两个按压头422和卡接头421分别对称设置在插接头的两侧, 复 位件423为弹簧, 设置在两个按压头422之间, 并与两个按压头422的内侧相抵, 插接头的头 部两侧设有供按压头422穿出的第一穿孔43, 而T型块41的凹陷处411设有供卡接头421穿出 的第二穿孔44。 按压头422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块424。 卡接头421为倒梯形结构, 与卡槽172 相适配, 卡入后不易。
32、脱出, 保证替换部与作业头10连接稳定牢固。 0050 除了上述机械连接, 作业头10和操作杆20或电池包30之间还设有电连接端子组件 50, 电连接端子组件50包括插簧端子51和插片52; 插簧端子51和插片52中的一者位于作业 头10朝向替换部的一端上, 另一者设置在替换部朝向作业头10的一端上。 如附图6和7所示 出的具体事例中, 插簧端子51位于操作杆20或电池包30上, 位于插接头的底部, 插片52位于 作业头10上, 位于插接槽17的底部, 值得注意的是, 在实际应用时, 插簧端子51和插片52的 位置可以互换, 不受附图示出的示例的限制。 0051 如附图8和附图9所示, 插簧端。
33、子51包括连接板511和弹性支承部, 弹性支承部朝向 连接板511内侧弯折, 并在连接板511内侧形成夹持空间, 弹性支承部包括用于对插片52形 成弹性夹持的拐角触点514。 更具体地说, 弹性支承部包括导电片, 拐角触点514设置在导电 片上, 弹性支承部朝向连接板511的内侧弯折成导电片, 用于夹持插片52。 插簧端子51的弹 性支承部朝向连接板511的内侧弯折, 从而在连接板511内侧对插片52进行夹持, 并利用连 接板511内壁的反作用力使拐角触点514与插片52接触更稳定, 使用寿命更长。 0052 在一些实施例中, 弹性支承部包括向内弯折的第一导电片512和第二导电片513, 第一。
34、导电片512和第二导电片513相对设置, 并在连接板511之间形成夹持空间; 第一导电片 512和第二导电片513均包括用于对插片52形成弹性夹持的拐角触点514。 第一导电片512和 第二导电片513分别与连接板511的两侧连接, 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电片512和第二导电片513 之间形成夹持空间, 同样的, 第一导电片512和第二导电片513上均设有用于对插片52形成 弹性夹持的拐角触点514。 为了提高导电片的夹持能力, 可以使第一导电片512和第二导电 说明书 5/6 页 8 CN 111436292 A 8 片513的尾端分别与其连接的连接板511那侧内壁相抵或接近, 从而在插片52插入。
35、第一导电 片512和第二导电片513之间时, 第一导电片512和第二导电片513的尾端均与连接板511产 生反作用力, 避免第一导电片512和第二导电片513过度形变, 同时夹紧插片52。 0053 第一导电片512和第二导电片513均包括第一折弯段515和第二折弯段516, 拐角触 点514位于第一折弯段515和第二折弯段516的连接处, 由于第一折弯段515与第二折弯段 516之间设有夹角, 使第一导电片512和第二导电片513均具有一定弹性形变的能力, 连接板 511可采用形变能力较差的材料制成, 当插片52插入导电片与连接板511内壁之间时, 第一 折弯段515与第二折弯段516之间的。
36、夹角变大, 第一导电片512和第二导电片513的末端分别 靠近对应连接板511的内侧壁, 并对其施力, 连接板511提供反作用力, 使插片52稳定地与两 侧的拐角触点514接触连接, 保证插簧端子51与插片52的稳定连接; 由于第一导电片512和 第二导电片513位于连接板511的两侧之间, 形变程度受到限制, 减少了第一导电片512和第 二导电片513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形变, 延长了第一导电片512和第二导电片513的使用 寿命, 使第一导电片512和第二导电片513可以长时间与插片52稳定接触。 如附图所示, 第二 折弯段516还包括延伸段517和抵接部518, 延伸部113朝向导电片所。
37、连接的连接板511那侧 内壁延伸, 而抵接部518用于与该侧内壁抵接, 传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为了方便导电片形 变, 延伸段517朝向连接板511的内壁延伸使抵接部518与连接板511的内壁之间存在活动间 隙519L, 优选地, 活动间隙519L小于或等于1/2H, H为插片52的厚度, 当插片52插入后, L消 失, 抵接部518与该侧内壁抵接。 0054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 要求保护的范围。 说明书 6/6 页 9 CN 111436292 A 9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7 页 10 CN 111436292 A 10 图3 说明书附图 2/7 页 11 CN 111436292 A 11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3/7 页 12 CN 111436292 A 12 图6 说明书附图 4/7 页 13 CN 111436292 A 13 图7 说明书附图 5/7 页 14 CN 111436292 A 14 图8 说明书附图 6/7 页 15 CN 111436292 A 15 图9 说明书附图 7/7 页 16 CN 111436292 A 16 。
- 内容关键字: 合一 作业 工具
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pdf
垫片检测装置.pdf
微型扬声器音腔定量灌装装置.pdf
晶圆夹持旋转机构.pdf
流延机分切装置.pdf
不规则瓶身喷涂用包覆工装装置.pdf
宽锂带滚切设备.pdf
不锈钢分条加工开平机的导出架结构.pdf
流延机辊筒.pdf
工业硅原料用筛选装置.pdf
激光导引头零位误差测量校准装置.pdf
中药提取物过滤装置.pdf
具有绝缘边的涂碳箔、正极极片及锂电池.pdf
可自动进行降温的新能源配电柜.pdf
多角度预制梁液压钢模板自动开合装置.pdf
烧结矿制备系统.pdf
钢坯十字转盘冷却装置.pdf
快速出料的农膜原料混合装置.pdf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购物推荐方法及系统.pdf
短暂保持芯片内存储数据电路及方法.pdf
井盖生产用中频感应电炉.pdf
基于边缘计算的电网异常运行状态监测方法.pdf
自适应PID控制器的参数优化方法.pdf
渲染自定义几何体依附模型的方法及装置.pdf
具有高隔离度的紧凑型功率分配器.pdf
基于CSS样式预渲染对比的UI自动化方法及相关装置.pdf
卷对卷镭射收放卷机.pdf
熔敷陶瓷粉棒条筛板及包含其的筛分装置.pdf
纤维增强型氟塑料电线电缆及其制造方法.pdf
光固化修复机器人.pdf
尺寸可调节的飞机侧副翼组装型架.pdf
套管扶正器.pdf
一种一孔两用的隧洞排水孔结构.pdf
钢管桩围堰结构.pdf
一种生态砌块.pdf
一种铁路桥梁用泄水管.pdf
一种卷帘门的抗风装置.pdf
一种掺有非预应力钢筋的管桩钢筋笼.pdf
大型沉管隧道管段基础.pdf
汽车手套箱开启装置.pdf
城市道路上空花园式电动跃层停车商务楼.pdf
蒸压加气砌块砌窗结构.pdf
一种升降式旋转室外消火栓.pdf
框架结构T型连接柱.pdf
防静电地板吸板器.pdf
一种建筑用箱体或井口预留孔洞活动模具.pdf
速成拉建房屋.pdf
预制桥面板精轧螺纹钢筋弧形连接构造.pdf
一种内固定式伸缩门滑行导轨及伸缩门.pdf
多用途封井器.pdf
一种新型圆弧建筑模板紧固件.pdf
相关文档
更多![基于城市施工现场污水的处理中转装置.pdf](/Images/s.gif)
![半导体器件加工设备.pdf](/Images/s.gif)
![燃气热水器.pdf](/Images/s.gif)
![用于直缝埋弧焊管的引弧装置及工艺.pdf](/Images/s.gif)
![自动平行移动进而避免病人伤口撕裂的转移床.pdf](/Images/s.gif)
![口罩循环利用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pdf](/Images/s.gif)
![配送机器人、配送机器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pdf](/Images/s.gif)
![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pdf](/Images/s.gif)
![综合处理草甘膦有机磷废水的方法.pdf](/Images/s.gif)
![绿色建筑施工用水资源回收降尘装置.pdf](/Images/s.gif)
![新型厕所用手纸桶的使用方法.pdf](/Images/s.gif)
![电子产品包装盒垂直循环式立体存放装置.pdf](/Images/s.gif)
![油气处理系统及方法.pdf](/Images/s.gif)
![自清洁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pdf](/Images/s.gif)
![用于风机式燃气热水器中的叶轮.pdf](/Images/s.gif)
![行走康复用锻炼器材及锻炼方法.pdf](/Images/s.gif)
![防水电缆.pdf](/Images/s.gif)
![高速磁悬浮轨道模具功能区定位操作平台及使用方法.pdf](/Images/s.gif)
![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PIS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pdf](/Images/s.gif)
![流体压缩机.pdf](/Images/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