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补电量的确定方法及系统.pdf
《追补电量的确定方法及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追补电量的确定方法及系统.pdf(25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309542.2 (22)申请日 2020.04.20 (71)申请人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 15号科研楼710室 申请人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林鸿陈雁万泉戴永新袁葆 欧阳红张文徐景龙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7 代理人 古利兰 (51)Int.Cl. G01R 22/06(2006.01) G06Q 50/06(2012.01) (。
2、54)发明名称 一种追补电量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追补电量的确定方法及 系统, 该方法为: 对窃电用户在预设的考察时间 段内的用电量进行插值补齐, 得到窃电用户在考 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利用每个考察 周期内所有考察日的用电量和线损, 确定多个考 察周期中的窃电周期; 根据每种窃电手法的窃电 手法特征向量和窃电用户的用户用电行为特征 向量, 以及根据异常用电事件信息, 确定考察时 间段内多个考察日中的窃电日; 合并所有窃电周 期和窃电日, 得到窃电时间集合; 利用考察时间 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统计窃电时间集合中 窃电用户每天的用电量, 得到追补电量, 。
3、不需要 依赖工作人员的人员素质和不需要耗费大量的 工作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确定窃电时间。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5页 附图6页 CN 111443237 A 2020.07.24 CN 111443237 A 1.一种追补电量的确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对窃电用户在预设的考察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插值补齐, 得到所述窃电用户在所述 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利用每个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日的用电量和线损, 确定多个所述考察周期中的窃电周 期, 多个所述考察周期由根据预设周期天数划分所述考察时间段得到; 根据每种窃电手法的窃电手法特征向量和所述窃电用户的用户用电行为特征。
4、向量, 以 及根据异常用电事件信息, 确定所述考察时间段内多个考察日中的窃电日, 所述窃电手法 特征向量根据历史窃电用户的用户信息获取得到, 所述用户用电行为特征向量根据所述窃 电用户的用户信息得到; 合并所有窃电周期和窃电日, 得到窃电时间集合; 利用所述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统计所述窃电时间集合中所述窃电用户 每天的用电量, 得到追补电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每个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日的用 电量和线损, 确定多个所述考察周期中的窃电周期, 包括: 针对每一个考察周期, 利用所述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日的用电量和线损, 确定用电量 和线损之间的相关系。
5、数; 确定所述相关系数大于系数阈值的考察周期为窃电周期; 针对每一个考察周期, 利用所述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日的用电量和线损, 判断在第一 检测时间段内是否同步出现用电量突降和线损突增, 以及判断在第二检测时间段内是否同 步出现用电量突增和线损突降; 若在所述第一检测时间段内同步出现用电量突降和线损突增, 且在所述第二检测时间 段内同步出现用电量突增和线损突降, 确定所述考察周期为窃电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每种窃电手法的窃电手法特征向 量和所述窃电用户的用户用电行为特征向量, 以及根据异常用电事件信息, 确定所述考察 时间段内多个考察日中的窃电日, 包括:。
6、 针对所述考察时间段内的每个考察日, 计算所述考察日每个小时中用户用电行为特征 向量与每种窃电手法的窃电手法特征向量之间的窃电特征比较得分; 对于任意一种窃电手法的窃电手法特征向量, 若所述用户用电行为特征向量与所述窃 电手法特征向量的窃电特征比较得分大于分数阈值, 且大于所述分数阈值的窃电特征比较 得分的数量超过数量阈值, 确定所述考察日为窃电日; 针对所述考察时间段内的每个考察日, 若所述考察日内接收到异常用电事件信息, 确 定所述考察日为窃电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并所有窃电周期和窃电日, 得到窃 电时间集合, 包括: 对所有窃电周期和所有窃电日进行去除。
7、重合日处理, 并合并去除重合日处理之后的所 有窃电周期和所有窃电日, 得到窃电时间集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窃电用户在预设的考察时间段内的 用电量进行插值补齐, 得到所述窃电用户在所述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包括: 利用滑动窗口插值法, 对窃电用户在预设的考察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插值补齐, 得 权利要求书 1/3 页 2 CN 111443237 A 2 到所述窃电用户在所述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或者, 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法, 对所述窃电用户在所述考察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插值补齐, 得到所述窃电用户在所述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6。
8、.一种追补电量的确定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包括: 补齐单元, 用于对窃电用户在预设的考察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插值补齐, 得到所述 窃电用户在所述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第一确定单元, 用于利用每个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日的用电量和线损, 确定多个所述 考察周期中的窃电周期, 多个所述考察周期由根据预设周期天数划分所述考察时间段得 到; 第二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每种窃电手法的窃电手法特征向量和所述窃电用户的用户用 电行为特征向量, 以及根据异常用电事件信息, 确定所述考察时间段内多个考察日中的窃 电日, 所述窃电手法特征向量根据历史窃电用户的用户信息获取得到, 所述用户用电行为 特。
9、征向量根据所述窃电用户的用户信息得到; 合并单元, 用于合并所有窃电周期和窃电日, 得到窃电时间集合; 统计单元, 用于利用所述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统计所述窃电时间集合 中所述窃电用户每天的用电量, 得到追补电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 用于针对每一个考察周期, 利用所述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日的用电量 和线损, 确定用电量和线损之间的相关系数; 第二确定模块, 用于确定所述相关系数大于系数阈值的考察周期为窃电周期; 判断模块, 用于针对每一个考察周期, 利用所述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日的用电量和线 损, 判断在第一检测时间。
10、段内是否同步出现用电量突降和线损突增, 以及判断在第二检测 时间段内是否同步出现用电量突增和线损突降, 若在所述第一检测时间段内同步出现用电 量突降和线损突增, 且在所述第二检测时间段内同步出现用电量突增和线损突降, 确定所 述考察周期为窃电周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计算模块, 用于针对所述考察时间段内的每个考察日, 计算所述考察日每个小时中用 户用电行为特征向量与每种窃电手法的窃电手法特征向量之间的窃电特征比较得分; 第一确定模块, 用于对于任意一种窃电手法的窃电手法特征向量, 若所述用户用电行 为特征向量与所述窃电手法特征向量的窃电特征比。
11、较得分大于分数阈值, 且大于所述分数 阈值的窃电特征比较得分的数量超过数量阈值, 确定所述考察日为窃电日; 第二确定模块, 用于针对所述考察时间段内的每个考察日, 若所述考察日内接收到异 常用电事件信息, 确定所述考察日为窃电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并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有窃电周期 和所有窃电日进行去除重合日处理, 并合并去除重合日处理之后的所有窃电周期和所有窃 电日, 得到窃电时间集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齐单元具体用于: 利用滑动窗口插 值法, 对窃电用户在预设的考察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插值补齐, 得到所述窃电用户在所 。
12、权利要求书 2/3 页 3 CN 111443237 A 3 述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或者, 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法, 对所述窃电用户在所述 考察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插值补齐, 得到所述窃电用户在所述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 的用电量。 权利要求书 3/3 页 4 CN 111443237 A 4 一种追补电量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追补电量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供电企业在为各个用电用户供电的过程中, 窃电事件层出不穷, 窃电用户通过擅 自在供电设施上接线用电或绕越用电计量装置用电等方式, 实施窃电行为。 为保障供。
13、电企 业的合法经营权益, 需要对窃电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追补, 即需确定窃电用户的窃电时 间和窃电时间对应的追补电量, 并根据追补电量计算相应的窃电电费。 0003 目前确定追补电量的方式为: 通过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拉网式排查, 人工排查出 窃电用户并大概估算窃电时间和追补电量。 但是人工确定追补电量的方式, 对工作人员的 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和需要耗费大量的工作时间, 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和无法准确确定窃电 时间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追补电量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以解决目前确定 追补电量的方式存在的工作效率低和无法准确确定窃电时间等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
14、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一种追补电量的确定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0007 对窃电用户在预设的考察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插值补齐, 得到所述窃电用户在 所述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0008 利用每个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日的用电量和线损, 确定多个所述考察周期中的窃 电周期, 多个所述考察周期由根据预设周期天数划分所述考察时间段得到; 0009 根据每种窃电手法的窃电手法特征向量和所述窃电用户的用户用电行为特征向 量, 以及根据异常用电事件信息, 确定所述考察时间段内多个考察日中的窃电日, 所述窃电 手法特征向量根据历史窃电用户的用户信息获。
15、取得到, 所述用户用电行为特征向量根据所 述窃电用户的用户信息得到; 0010 合并所有窃电周期和窃电日, 得到窃电时间集合; 0011 利用所述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统计所述窃电时间集合中所述窃电 用户每天的用电量, 得到追补电量。 0012 优选的, 所述利用每个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日的用电量和线损, 确定多个所述考 察周期中的窃电周期, 包括: 0013 针对每一个考察周期, 利用所述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日的用电量和线损, 确定用 电量和线损之间的相关系数; 0014 确定所述相关系数大于系数阈值的考察周期为窃电周期; 0015 针对每一个考察周期, 利用所述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日。
16、的用电量和线损, 判断在 第一检测时间段内是否同步出现用电量突降和线损突增, 以及判断在第二检测时间段内是 说明书 1/15 页 5 CN 111443237 A 5 否同步出现用电量突增和线损突降; 0016 若在所述第一检测时间段内同步出现用电量突降和线损突增, 且在所述第二检测 时间段内同步出现用电量突增和线损突降, 确定所述考察周期为窃电周期。 0017 优选的, 所述根据每种窃电手法的窃电手法特征向量和所述窃电用户的用户用电 行为特征向量, 以及根据异常用电事件信息, 确定所述考察时间段内多个考察日中的窃电 日, 包括: 0018 针对所述考察时间段内的每个考察日, 计算所述考察日每。
17、个小时中用户用电行为 特征向量与每种窃电手法的窃电手法特征向量之间的窃电特征比较得分; 0019 对于任意一种窃电手法的窃电手法特征向量, 若所述用户用电行为特征向量与所 述窃电手法特征向量的窃电特征比较得分大于分数阈值, 且大于所述分数阈值的窃电特征 比较得分的数量超过数量阈值, 确定所述考察日为窃电日; 0020 针对所述考察时间段内的每个考察日, 若所述考察日内接收到异常用电事件信 息, 确定所述考察日为窃电日。 0021 优选的, 所述合并所有窃电周期和窃电日, 得到窃电时间集合, 包括: 0022 对所有窃电周期和所有窃电日进行去除重合日处理, 并合并去除重合日处理之后 的所有窃电周。
18、期和所有窃电日, 得到窃电时间集合。 0023 优选的, 所述对窃电用户在预设的考察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插值补齐, 得到所 述窃电用户在所述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包括: 0024 利用滑动窗口插值法, 对窃电用户在预设的考察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插值补 齐, 得到所述窃电用户在所述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0025 或者, 0026 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法, 对所述窃电用户在所述考察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插值补 齐, 得到所述窃电用户在所述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0027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一种追补电量的确定系统, 所述系统包括: 0028 补齐单元, 用于对窃电用。
19、户在预设的考察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插值补齐, 得到 所述窃电用户在所述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0029 第一确定单元, 用于利用每个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日的用电量和线损, 确定多个 所述考察周期中的窃电周期, 多个所述考察周期由根据预设周期天数划分所述考察时间段 得到; 0030 第二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每种窃电手法的窃电手法特征向量和所述窃电用户的用 户用电行为特征向量, 以及根据异常用电事件信息, 确定所述考察时间段内多个考察日中 的窃电日, 所述窃电手法特征向量根据历史窃电用户的用户信息获取得到, 所述用户用电 行为特征向量根据所述窃电用户的用户信息得到; 0031 合并单元, 。
20、用于合并所有窃电周期和窃电日, 得到窃电时间集合; 0032 统计单元, 用于利用所述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统计所述窃电时间 集合中所述窃电用户每天的用电量, 得到追补电量。 0033 优选的,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0034 第一确定模块, 用于针对每一个考察周期, 利用所述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日的用 电量和线损, 确定用电量和线损之间的相关系数; 说明书 2/15 页 6 CN 111443237 A 6 0035 第二确定模块, 用于确定所述相关系数大于系数阈值的考察周期为窃电周期; 0036 判断模块, 用于针对每一个考察周期, 利用所述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日的用电量 和线损。
21、, 判断在第一检测时间段内是否同步出现用电量突降和线损突增, 以及判断在第二 检测时间段内是否同步出现用电量突增和线损突降, 若在所述第一检测时间段内同步出现 用电量突降和线损突增, 且在所述第二检测时间段内同步出现用电量突增和线损突降, 确 定所述考察周期为窃电周期。 0037 优选的,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0038 计算模块, 用于针对所述考察时间段内的每个考察日, 计算所述考察日每个小时 中用户用电行为特征向量与每种窃电手法的窃电手法特征向量之间的窃电特征比较得分; 0039 第一确定模块, 用于对于任意一种窃电手法的窃电手法特征向量, 若所述用户用 电行为特征向量与所述窃电手法特征。
22、向量的窃电特征比较得分大于分数阈值, 且大于所述 分数阈值的窃电特征比较得分的数量超过数量阈值, 确定所述考察日为窃电日; 0040 第二确定模块, 用于针对所述考察时间段内的每个考察日, 若所述考察日内接收 到异常用电事件信息, 确定所述考察日为窃电日。 0041 优选的, 所述合并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有窃电周期和所有窃电日进行去除重合日 处理, 并合并去除重合日处理之后的所有窃电周期和所有窃电日, 得到窃电时间集合。 0042 优选的, 所述补齐单元具体用于: 利用滑动窗口插值法, 对窃电用户在预设的考察 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插值补齐, 得到所述窃电用户在所述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 电。
23、量, 或者, 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法, 对所述窃电用户在所述考察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插值 补齐, 得到所述窃电用户在所述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0043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追补电量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该方法为: 对窃 电用户在预设的考察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插值补齐, 得到窃电用户在考察时间段内每个 考察日的用电量; 利用每个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日的用电量和线损, 确定多个考察周期中 的窃电周期; 根据每种窃电手法的窃电手法特征向量和窃电用户的用户用电行为特征向 量, 以及根据异常用电事件信息, 确定考察时间段内多个考察日中的窃电日; 合并所有窃电 周期和窃电日, 得到窃电时间集。
24、合; 利用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统计窃电时间 集合中窃电用户每天的用电量, 得到追补电量。 在本方案中, 分别利用用电量、 线损、 窃电手 法特征向量、 用户用电行为特征向量和异常用电事件信息, 确定窃电周期和窃电日, 合并窃 电周期和窃电日得到窃电时间集合, 统计窃电时间集合中窃电用户每天的用电量得到追补 电量, 不需要依赖工作人员的人员素质和不需要耗费大量的工作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和准 确确定窃电时间。 附图说明 004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25、 发明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 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追补电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0046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考察时间段内的用电量数据缺失的示意图; 说明书 3/15 页 7 CN 111443237 A 7 0047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考察时间段内窃电周期和窃电日的示意图; 0048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窃电周期的流程图; 0049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电量曲线和线损曲线的示意图; 0050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电量曲线和线损曲线的另一示意图; 0051 图。
26、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窃电日的流程图; 0052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每个小时的窃电特征比较得分的示意图; 0053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到异常用电事件的示意图; 0054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追补电量的确定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0055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追补电量的确定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
27、,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7 在本申请中, 术语 “包括” 、“包含” 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 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 而且还包括没有 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在没 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 由语句 “包括一个” 限定的要素, 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 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58 由背景技术可知, 目前确定追补电量的方式为: 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拉网式 排查, 在排查出窃电用户后人工大概估算窃电时间和追补电量。 并以估算的追。
28、补电量确定 窃电用户的窃电电费, 但是人工确定追补电量的方式对工作人员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和需 要耗费大量的工作时间, 导致工作效率低和无法准确确定窃电时间等问题。 0059 因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追补电量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分别利用用电量、 线 损、 窃电手法特征向量、 用户用电行为特征向量和异常用电事件信息, 确定窃电周期和窃电 日, 合并窃电周期和窃电日得到窃电时间集合, 统计窃电时间集合中窃电用户每天的用电 量得到追补电量, 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确定窃电时间。 0060 参见图1, 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追补电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该确定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1 步骤。
29、S101: 对窃电用户在预设的考察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插值补齐, 得到窃电 用户在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0062 需要说明的是, 预先设置一考察时间段, 确定窃电用户在该考察时间段内的窃电 时间, 例如: 从当前日往前追溯180天, 确定窃电用户在从当前日往前追溯180天内的窃电时 间, 即考察时间段为180天。 0063 在设置考察时间段之后, 需采集窃电用户在考察时间段内每一天(考察日)的用电 量, 以及获取该窃电用户对应的每个考察日的线损。 0064 需要说明的是, 线损指的是: 电力网传输分配过程中产生的有功功率损失和电能 损失。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线损指的是统计线损。
30、, 统计线损等于供电量和售电量的 说明书 4/15 页 8 CN 111443237 A 8 差值。 0065 可以理解的是, 在采集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时, 可能由于采集成功率低等原因造 成某个考察日的用电量没有被采集得到, 也就是说, 考察时间段内的某个或某些考察日的 用电量是空白值, 因此需要对窃电用户在考察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插值补齐。 0066 例如: 参见图2, 示出了考察时间段内的用电量数据缺失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出的 内容, 在考察时间段内, 一部分用电量(图2中问号所遮挡的部分)未被采集得到, 需要对未 被采集得到的用电量进行插值补齐, 将考察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补充完整。 00。
31、67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1的过程中, 通过多种方式对考察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插值 补齐, 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两种插值补齐方式。 0068 第一种插值补齐方式: 利用滑动窗口插值法, 通过缺失数据(未采集得到的用电 量)前后预设数量(窗口数)个的用电量的平均值, 对窃电用户在预设的考察时间段内的用 电量进行插值补齐, 得到窃电用户在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0069 例如, 假设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为列表形式, 该列表的具体内容为a 1, 2, 3, 4, None, 4, 3, 2, 1, 其中 “None” 表示缺失数据, 需要补齐 “None” 对应的用电量。 假 设滑。
32、动窗口插值法的窗口数为3, 则 “None” 前后3个用电量的插值为(2+3+4+4+3+2)/63, 即插值补齐后的列表的具体内容为a1, 2, 3, 4, 3, 4, 3, 2, 1。 0070 第二种插值补齐方式: 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法, 对窃电用户在考察时间段内的用电 量进行插值补齐, 得到窃电用户在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0071 需要说明的是, 拉格朗日插值法可先确定一个穿过二维平面上若干个已知点的多 项式函数, 将缺失数据所对应的点代入该多项式函数中即可得到缺失数据对应的值。 也就 是说, 通过拉格朗日插值法, 可对考察时间段内的缺失数据进行插值补齐, 得到考察时间段 内。
33、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0072 可以理解的是, 上述所示出的插值补齐方式仅用于举例说明, 也可以通过其它方 式对考察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插值补齐, 例如: 根据 供电服务规则 , 按照电能表标定容 量计算得到考察时间段内的缺失数据对应的用电量, 其中电力用户按12小时计算, 照明用 户按6小时计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插值补齐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0073 步骤S102: 利用每个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日的用电量和线损, 确定多个考察周期 中的窃电周期。 0074 需要说明的是, 预先根据预设周期天数, 将考察时间段划分为多个考察周期, 也就 是说, 考察周期也是由多个考察日构成的, 例如: 以每。
34、3天为一个周期, 将考察时间段划分为 多个考察周期。 0075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2的过程中, 可以理解的是, 窃电用户在实施窃电行为时, 该窃 电用户的用电量和线损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因此, 基于每个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日 的用电量和线损, 分别通过量损皮尔森相关性检测方法和X曲线检测方法, 确定窃电用户的 用电量和线损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而检测出多个考察周期中的窃电周期。 0076 也就是说, 基于每个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日的用电量和线损, 通过量损皮尔森相 关性检测方法, 检测出多个考察周期中的窃电周期。 0077 基于每个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日的用电量和线损, 通过X曲线检测方法, 。
35、检测出多 个考察周期中的窃电周期。 说明书 5/15 页 9 CN 111443237 A 9 0078 可以理解的是, 既使用量损皮尔森相关性检测方法确定窃电周期, 又使用X曲线检 测方法确定窃电周期, 也就是说同时使用前述两种方式确定窃电周期, 前述两种确定窃电 周期的方式可统称为粗粒度覆盖检测方法。 0079 需要说明的是, 窃电用户具备等比例窃电的特征, 计量设备不完全计量该窃电用 户的实际用电量, 计量得到的电量与窃电量的比例恒定, 可通过量损皮尔森相关性检测方 法检测出窃电周期, 因此使用量损皮尔森相关性检测方法确定窃电周期的方式, 称为粗粒 度覆盖检测方法中的等比例窃电检测方法。。
36、 0080 窃电用户可能通过绕越用电计量装置实施窃电行为, 可通过X曲线检测方法检测 出窃电周期, 因此使用X曲线检测方法确定窃电周期的方式称为粗粒度覆盖检测方法中的 绕越计量检测方法。 0081 步骤S103: 根据每种窃电手法的窃电手法特征向量和窃电用户的用户用电行为特 征向量, 以及根据异常用电事件信息, 确定考察时间段内多个考察日中的窃电日。 0082 需要说明的是, 预先采集每一种窃电手法对应的历史窃电用户的用户信息, 该用 户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 用户档案、 电流信息、 电压信息、 功率信息、 线损信息和历史工单 等, 通过以上信息, 确定每一种窃电手法对应的窃电手法特征向量。 0。
37、083 窃电手法特征向量的特征分量包括但不仅限于: 用电突降特征分量、 线损突增特 征分量、 A相电量突降特征分量、 AC相电流不平衡特征分量等。 0084 例如: 对于AC相不对称分流窃电这一窃电手法, 当窃电用户采用AC相不对称分流 窃电这一窃电手法时, 会出现用电量突降、 线损突增、 A相电量突降和AC相电流不平衡等特 征现象, 因此可利用模型的转码规则, 利用一窃电手法特征向量表示前述多个特征现象。 其 余窃电手法对应的窃电手法特征向量的构成, 可参见前述AC相不对称分流窃电这一窃电手 法的内容。 0085 需要说明的是, 采集窃电用户的用户信息, 并根据窃电用户的用户信息, 确定该窃。
38、 电用户的用户用电行为特征向量, 可以理解的是, 窃电用户的用户信息和用户用电行为特 征向量的具体内容, 可参见上述历史窃电用户的用户信息和窃电手法特征向量的相关内 容, 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0086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3的过程中, 利用每种窃电手法的窃电手法特征向量和窃电用 户的用户用电行为特征向量, 确定考察时间段内多个考察日中的窃电日(也可确定窃电时 段), 以及根据异常用电事件信息, 确定考察时间段内多个考察日中的窃电日。 0087 可以理解的是, 同时使用上述两种方式确定考察时间段内多个考察日中的窃电 日, 前述两种确定窃电日的方式可称为细粒度覆盖检测方法。 0088 其中, 利用。
39、窃电手法特征向量确定窃电日的方式称为细粒度覆盖检测方法中的窃 电手法检测方法, 利用异常用电事件信息确定窃电日的方式称为细粒度覆盖检测方法中的 异常事件检测方法。 0089 为更好解释说明的上述步骤S102和步骤S103中所确定得到的窃电周期和窃电日, 通过图3示出的考察时间段内窃电周期和窃电日的示意图进行举例说明。 0090 在图3中, 考察时间段为当前日往前追溯180天, 即窃电电费追补考察窗口为180 天。 通过上述步骤S102和步骤S103中的内容, 确定窃电电费追补考察窗口中的窃电周期和 窃电日。 其中, 图3中的横坐标为时间, 纵坐标为窃电用户的用电量。 说明书 6/15 页 10。
40、 CN 111443237 A 10 0091 可以理解的是, 步骤S102和步骤S103的执行顺序并不仅限于先执行步骤S102再执 行步骤S103, 也可同时执行步骤S102和步骤S103, 也可先执行步骤S103再执行步骤S102, 在 此不做具体限定。 0092 步骤S104: 合并所有窃电周期和窃电日, 得到窃电时间集合。 0093 由前述内容可知, 在确定窃电周期和窃电日时, 是同时使用多种方式确定的, 也就 是说, 所有的窃电周期和窃电日中可能出现重复的考察日。 因此, 对于重复出现的考察日, 只需要保留一个即可。 0094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4的过程中, 对所有窃电周期和所有窃。
41、电日进行去除重合日处 理, 并合并去除重合日处理之后的所有窃电周期和所有窃电日, 得到窃电时间集合。 0095 为更好解释说明得到窃电时间集合的过程, 通过以下内容进行举例说明: 0096 假设考察时间段为T天(例如当前日往前追溯T天), 通过步骤S102所确定的窃电周 期表示为D-j, D-k, 表示D-j天到D-k天为一个窃电周期, 其中jkT。 通过步骤S102所确定 的所有窃电周期的窃电周期集合表示为D-j, D-k。 0097 通过步骤S103所确定的窃电日表示为D-l, 其中lT。 通过步骤S102确定的所有 窃电日的且电容集合表示为D-l。 0098 对D-j, D-k和D-l进。
42、行去除重合日处理, 得到窃电时间集合D-j, D-k, , D-l。 可以理解的是, 由前述步骤S101中的内容可知, 已经获取到窃电用户在每个考察日的 用电量, 即可确定窃电时间集合D-j, D-k, , D-l中每个考察日对应的用电量的集合 P-j, P-k, , P-l, P为用电量。 0099 优选的, 在确定窃电周期和窃电日之后, 可以将确定窃电周期和窃电日的方式作 为各自对应的考察日的窃电依据, 也就是说每个窃电周期中的考察日具有对应的窃电依 据, 依据每个窃电日对应的考察日具有对应的窃电依据。 0100 可以理解的是, 所有窃电周期和窃电日中可能存在重复的考察日(称为重合日), 。
43、也就是说通过两种以上的方式确定得到该重合日, 即该重合日具有两种窃电依据。 当重合 日具有两个窃电依据, 通过预设的窃电依据筛选表确定该重合日对应的最优的窃电依据。 0101 窃电依据筛选表的内容如表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 表1中的内容仅用于举例说明。 0102 表1: 说明书 7/15 页 11 CN 111443237 A 11 0103 0104 例如: 假设确定得到某一重合日的方式为等比例窃电检测方法和绕越计量检测方 法, 通过表1中的内容确定该重合日的最优的窃电依据为绕越计量检测方法。 0105 又例如: : 假设确定得到某一重合日的方式为绕越计量检测方法和窃电手法检测 方法, 通。
44、过表1中的内容确定该重合日的最优的窃电依据为窃电手法检测方法。 0106 通过上述方式和表1中的筛选策略, 确定每个重合日的最优的窃电依据。 0107 步骤S105: 利用考察时间段内每个考察日的用电量, 统计窃电时间集合中窃电用 户每天的用电量, 得到追补电量。 0108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5的过程中, 在上述步骤S101中已获取得到考察时间段内每个 考察日的用电量, 即可获取得到窃电时间集合中窃电用户每天的用电量。 计算窃电时间集 合中窃电用户每天的用电量之和, 得到追补电量。 0109 比如: 窃电时间集合D-j, D-k, , D-l中每个考察日对应的用电量的集合为 P-j, P-k。
45、, , P-l, 合计P-j, P-k, , P-l中的用电量, 得到追补电量。 0110 优选的, 获取得到追补电量之后, 需利用追补电量计算窃电用户对应的窃电电费, 在计算窃电电费时, 依据目录电度电费计算规则和追补电量, 计算得到窃电电费。 0111 需要说明的是, 在计算窃电电费时, 需要考虑阶梯电价和分时电价等计算规则。 0112 在利用阶梯电价计算规则计算窃电电费时, 计算追补电量在每个用电阶梯对应的 用电量, 分别计算每个用电阶梯对应的用电量的电费, 合计前述计算得到的电费即可得到 窃电电费。 0113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 在计算窃电电费时, 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电费计算 。
46、方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电费计算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0114 为更好解释说明窃电电费的计算过程, 通过以下内容进行举例说明。 0115 假设窃电时间集合为D-j, D-k, , D-l, 窃电时间集合对应的用电量的集合为 P-j, P-k, , P-l, 通过公式(1)计算得到窃电用户对应的窃电电费F。 说明书 8/15 页 12 CN 111443237 A 12 0116 0117 在公式(1)中, f(Pi)为窃电时间集合中第i个考察日的用电量的电费, 需要说明的 是, 计算f(Pi)时需要考虑阶梯电价和分时电价等计算规则。 0118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利用每个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日。
47、的用电量和线损, 确定窃电 周期, 根据每种窃电手法的窃电手法特征向量和用户用电行为特征向量, 以及根据异常用 电事件信息, 确定窃电日。 合并窃电周期和窃电日得到窃电时间集合, 统计窃电时间集合中 窃电用户每天的用电量得到追补电量, 不需要依赖工作人员的人员素质和不需要耗费大量 的工作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确定窃电时间。 0119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图1步骤S102中涉及的确定多个考察周期中的窃电周期的过 程, 参见图4, 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窃电周期的流程图, 包括以下步骤: 0120 步骤S401: 针对每一个考察周期, 利用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日的用电量和线损, 确 定用电量和。
48、线损之间的相关系数。 0121 需要说明的是, 用户在正常用电时, 该用户的用电量会体现在计量设备所计量的 电量中。 而当窃电行为发生后, 窃电用户的部分用电量不会被计量设备所计量, 不被计量设 备所计量的部分用电量称为漏计部分用电量, 漏计部分用电量体现在线损中。 0122 当窃电用户实施窃电行为时, 随着用电量的增多线损也会随之同步增长, 随着用 电量的减少线损也会随之同步减少, 而在停止窃电行为之后, 线损会明显减少。 0123 也就是说, 窃电用户具备等比例窃电的特征, 计量设备不完全计量该窃电用户的 实际用电量, 计量得到的电量与窃电量的比例恒定, 窃电用户用电越多, 窃电量越大和线。
49、损 越大。 0124 在具体实现步骤S401的过程中, 针对每一个考察周期, 利用考察周期内所有考察 日的用电量和线损, 分别确定该考察周期对应的用电量曲线和线损曲线。 利用量损皮尔森 相关性检测方法, 计算每个考察周期对应的用电量曲线和线损曲线之间的相关系数。 0125 需要说明的是, 量损皮尔森相关性检测方法, 是用于检测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程度 的方法, 量损皮尔森相关性检测方法计算得到的相关系数用于反映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程 度, 相关系数用r表示, r的绝对值越大, 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程度越强。 0126 通过公式(2)计算每个考察周期对应的用电量曲线和线损曲线之间的相关系数r, 在公式(2)。
50、中, n为样本量(考察周期内考察日的天数), Pi为窃电用户的在考察周期内第i个 考察日的用电量, 为考察周期内的平均用电量, Li为考察周期内第i个考察日的线损, 为考察周期内的平均线损。 0127 0128 步骤S402: 确定相关系数大于系数阈值的考察周期为窃电周期。 0129 在具体实现步骤S402的过程中, 预先设置一系数阈值 , 对于一考察周期, 若通过 上述公式(2)计算得到的该考察周期的相关系数r大于系数阈值 , 则确定该考察周期为窃 电周期, 需要说明的是, 的取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例如 取值为0.85。 0130 为更好解释说明上述步骤S401和步骤S402中利用量损皮。
- 内容关键字: 追补 电量 的确 方法 系统
纳米气泡布面除油预缩设备.pdf
半导体老化冷热测试装置.pdf
RFID芯片剪切力测试仪.pdf
可按摩式颈托睡眠头枕及汽车座椅.pdf
汽车点火装饰圈.pdf
起落架部件机加工同心度辅助工装.pdf
园林绿化垃圾处理装置.pdf
施工物料分筛装置.pdf
鸡粪螺旋挤出设备.pdf
用于分砖的压砖装置.pdf
故障电池包防护箱.pdf
耐磨型泥沙挖掘齿.pdf
阀门锁盖设备.pdf
用于多肽固相合成的后处理系统及多肽固相合成设备.pdf
高压线圈导线拉紧装置.pdf
可调式带锯机切割辅助工装.pdf
温度压力一体化检测的波码通信控制装置.pdf
屋面防水卷材辅助施工设备.pdf
桥梁支座变形角度测量装置.pdf
便于冷却烘干的塑料玩具注塑机.pdf
防护插板.pdf
基于特征融合Transformer的多对比度核磁共振图像超分辨率方法.pdf
复叠制冷压缩机组.pdf
盾构管片拼装定位分体测量装置.pdf
自组装多肽RAKA 16的合成方法.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盾构掘进机姿态分项预测方法.pdf
宫颈TCT切片的多类型细胞核标注及多任务处理方法.pdf
基于自然资源工程勘测面积的测量装置.pdf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质电厂燃烧控制决策优化方法及系统.pdf
低功率的医院污水处理装置.pdf
基于FV-MViT的指静脉识别方法、装置及相关介质.pdf
一种汽车座椅前倾折叠调节装置.pdf
一种车用座椅滑轨的滚珠条安装机构.pdf
一种便于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pdf
交通工具座椅.pdf
一种座椅.pdf
一种汽车安全弹射座椅.pdf
带一环解锁机构的婴幼儿双向提蓝式安全座椅.pdf
带锁止铰链机构的儿童安全座椅底座.pdf
带锁机的婴幼儿双向提蓝式安全座椅.pdf
带提手旋转提拉机构的婴儿双向提蓝式安全座椅.pdf
棘爪锁能汽车安全座椅.pdf
带防飞溅保护罩组件的儿童安全座椅.pdf
一种乘客座椅内置折叠充气儿童座椅.pdf
设有扶手的汽车安全座椅.pdf
带弹簧摇臂机构的儿童双向提蓝式安全座椅.pdf
带安全带组件和棘爪锁能机构的安全座椅.pdf
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底座.pdf
带头枕机构的儿童安全座椅.pdf
儿童安全座椅及其支撑底座.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