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9201698 上传时间:2021-05-1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19.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档描述:

《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275246.5 (22)申请日 2020.04.09 (71)申请人 深圳市宏讯实业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 道上屋社区同富裕工业区爱群路B栋 厂房一楼东、 二楼西 (72)发明人 文贤善李茂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44414 代理人 王政 (51)Int.Cl. B65G 65/38(2006.01) B65G 43/08(2006.01) B65D 25/04(2006.01) B65D 25/。

2、02(2006.01) B65D 25/52(2006.01) B65D 81/05(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 包 括机箱, 机箱的内部设置有隔板, 隔板将内腔分 成储料腔和出料腔; 储料腔设置有托板和第一升 降机构, 托板和机箱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一腔体; 出料腔设置有顶板和顶升机构, 顶板和机箱的内 壁围合形成第二腔体, 机箱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 体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以对第一腔体和第二腔 体的物料厚度进行监测的监测传感器; 隔板上开 设有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第一出料口, 机 箱的表面开设有连通第二腔体和外界。

3、的第二出 料口。 本发明提供的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 内部 结构简单, 制造成本较低, 同时可应用于多种尺 寸规格、 材质、 硬度和形状的产品进行上料, 应用 范围广泛, 通用性较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CN 111453456 A 2020.07.28 CN 111453456 A 1.一种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具有内腔的机箱, 所述机箱的内部设置 有隔板, 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成储料腔和出料腔; 所述储料腔设置有与所述机箱的内壁 滑动连接的托板和用于驱动所述托板升降运动的第一升降机构, 所述托板和所述机箱的内 壁围合形成第一腔体; 所述出料腔设置有顶板和。

4、用于驱动所述顶板升降运动的顶升机构, 所述顶板和所述机箱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二腔体, 所述机箱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 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以对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物料厚度进行监测的至少一个 监测传感器; 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一出料口, 所述机 箱的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和外界的第二出料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箱的内壁设置有用于 连接所述托板的至少一个滑动组件, 至少一个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机箱的内壁的 导轨和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且与所述托板固定连接的滑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 其。

5、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 气囊、 与所述第一气囊连接的第一充气部和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气囊的进气量的第一充气 阀, 所述第一充气阀和所述监测传感器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板包括主板、 与所述 主板转动连接的至少一个转动板, 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主板和至少一个所述转动板的至少一 个转动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板的底部设置有所述 第一升降机构, 所述储料腔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转动板的底面抵接的第二升降机构, 用于 驱动所述转动板以所述转动部为中心相对所述主板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料及自动上。

6、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还 包括设置于所述机箱的内部的电控箱, 所述监测传感器、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 所述顶升机构 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均与所述电控箱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 气囊、 与所述第二气囊连接的第二充气部和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气囊的进气量的第二充气 阀, 所述第二充气阀和所述监测传感器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与所述监 测传感器电性连接的顶升气缸和与所述顶升气缸连接的顶升块, 所述顶升块固定连接于所 述顶板的底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

7、料及自动上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板和所述顶板的顶面 均铺设有防护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箱的内壁设置有吸 音层。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453456 A 2 一种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装置的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 是涉及一种储料及自动上料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力不断提高, 传统的生产方式已 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各企业开始转型升级, 特别是制造加工类企业急需要将传统的 人工生产的方式转型升级为自动化生产方式, 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

8、。 0003 目前制造加工类企业采用的储料及自动上料机按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自下而上 的提升式、 自上而下振动式、 螺旋式以及前后推移步进式等类型, 满足各种不同物料在储料 和上料过程中的生产需求; 传统的储料及自动上料机由于其内部结构复杂, 外形体积较为 庞大, 且大部分储料及自动上料机是针对单一产品类型进行制造, 不仅设备通用性较低, 占 用较大的作业空间, 而且设备的制造成本较高, 给制造加工类企业在自动化生产供料方面 造成生产成本较高; 若储料及自动上料机的内部安装有振动电磁铁或者传动链条等机械结 构, 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作业噪音, 同时在分离物料时会由于物料间的相互摩擦, 或者物 料。

9、与设备的内壁发生摩擦, 导致物料受损, 增大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储料 及自动上料装置的内部结构复杂且一般仅能对单一尺寸规格的产品进行上料, 装置的通用 性较低, 其制造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 包括 具有内腔的机箱, 所述机箱的内部设置有隔板, 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成储料腔和出料腔; 所述储料腔设置有与所述机箱的内壁滑动连接的托板和用于驱动所述托板升降运动的第 一升降机构, 所述托板和所述机箱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一腔体; 所述出料腔设置有顶。

10、板和用 于驱动所述顶板升降运动的顶升机构, 所述顶板和所述机箱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二腔体, 所 述机箱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以对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 二腔体的物料厚度进行监测的至少一个监测传感器; 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 和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一出料口, 所述机箱的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和外界的第二出 料口。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机箱的内壁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托板的至少一个滑动组件, 至少 一个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机箱的内壁的导轨和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且与所述托 板固定连接的滑块。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气囊、 与所述第一气囊连接的。

11、第一充气部 和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气囊的进气量的第一充气阀, 所述第一充气阀和所述监测传感器电性 连接。 说明书 1/6 页 3 CN 111453456 A 3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托板包括主板、 与所述主板转动连接的至少一个转动板, 以及用于 连接所述主板和至少一个所述转动板的至少一个转动部。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主板的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升降机构, 所述储料腔的内部设置有 与所述转动板的底面抵接的第二升降机构, 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板以所述转动部为中心相对 所述主板转动。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箱的内部的电控箱, 所 述监测传感器、 所述第一升降。

12、机构、 所述顶升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均与所述电控箱电 性连接。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气囊、 与所述第二气囊连接的第二充气部 和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气囊的进气量的第二充气阀, 所述第二充气阀和所述监测传感器电性 连接。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与所述监测传感器电性连接的顶升气缸和与所述顶 升气缸连接的顶升块, 所述顶升块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的底部。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托板和所述顶板的顶面均铺设有防护层。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机箱的内壁设置有吸音层。 0015 本发明提供的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储 料及自动上料。

13、装置在具有内腔的机箱的内部设置有隔板, 隔板将内腔分成用于储存物料的 储料腔和用于暂存单次出料量的物料的出料腔; 储料腔设置有与机箱的内壁滑动连接的托 板和用于驱动托板升降运动的第一升降机构, 托板和机箱的内壁围合形成用于储存物料的 第一腔体; 出料腔设置有顶板和用于驱动顶板升降运动的顶升机构, 顶板和机箱的内壁围 合形成用于暂存单次出料量的物料的第二腔体, 机箱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侧壁上均设 置有用以对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物料厚度进行监测的至少一个监测传感器; 在隔板上开 设有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第一出料口, 机箱的表面开设有连通第二腔体和外界的第 二出料口; 当第二腔体内的监测传感器。

14、监测到第二腔体内的物料厚度未达到预设值时, 第 一升降机构驱动托板相对储料腔上升并将储存在储料腔的物料通过第一出料口将单次所 需的物料量输送至出料腔, 当第二腔体内的监测传感器监测到第二腔体内的物料厚度达到 预设值时, 停止第一升降机构工作并保持当前位置, 同时顶升机构驱动顶板相对出料腔上 升并将第二腔体内的单次出料量的物料通过第二出料口输送至机箱以外的预设位置, 完成 自动上料; 当第一腔体内的监测传感器监测到第一腔体内的物料厚度未达到预设值时, 第 一升降机构驱动托板相对储料腔继续上升直至第一腔体内的监测传感器监测到第一腔体 内的物料厚度达到预设值; 若第一升降机构到达最大上升值且第一腔体。

15、内的监测传感器监 测到第一腔体内的物料厚度仍未达到预设值时, 会提示用户及时补充物料至第一腔体内; 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的内部结构简单, 制造成本较低, 同时可应用于多种尺寸规格、 材质、 硬度和形状的产品进行上料, 应用范围广泛, 通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 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 说明书 2/6 页 4 CN 111453456 A 4 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1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9 0020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1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的储料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其中, 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3 1: 机箱 11: 隔板 0024 12: 第一出料口 13: 第二出料口 0025 2: 储料腔 21: 托板 0026 211: 主板 212: 转动板 0027 213: 转动部 22: 第一升降机构 0028 221: 第一气囊 23:。

17、 第二升降机构 0029 231: 第二气囊 24: 第一腔体 0030 25: 滑动组件 251: 导轨 0031 252: 滑块 3: 出料腔 0032 31: 顶板 32: 顶升机构 0033 321: 顶升气缸 322: 顶升块 0034 33: 第二腔体 4: 监测传感器 0035 5: 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 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 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7 需要说明的是, 当元件被称为 “固定于” 或 “设置于。

18、” 另一个元件, 它可以直接在另 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 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 “连接于” 另一个元件, 它可 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38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长度” 、“宽度”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竖直” 、 “水平” 、“顶” 、“底”“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 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9 此外, 术语 “第一” 、“。

19、第二”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第二”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0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 包括具有内腔 的机箱1, 机箱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1, 隔板11将内腔分成储料腔2和出料腔3; 储料腔2设置 有与机箱1的内壁滑动连接的托板21和用于驱动托板21升降运动的第一升降机构22, 托板 说明书 3/6 页 5 CN 111453456 A 5 。

20、21和机箱1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一腔体24; 出料腔3设置有顶板31和用于驱动顶板31升降运动 的顶升机构32, 顶板31和机箱1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二腔体33, 机箱1于第一腔体24和第二腔 体33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以对第一腔体24和第二腔体33的物料厚度进行监测的至少一个 监测传感器4; 隔板11上开设有连通第一腔体24和第二腔体33的第一出料口12, 机箱1的表 面开设有连通第二腔体33和外界的第二出料口13。 0041 上述的一种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 通过在具有内腔的机箱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1, 隔板11将内腔分成用于储存物料的储料腔2和用于暂存单次出料量的物料的出料腔3; 储料 腔2设置有与。

21、机箱1的内壁滑动连接的托板21和用于驱动托板21升降运动的第一升降机构 22, 托板21和机箱1的内壁围合形成用于储存物料的第一腔体24; 出料腔3设置有顶板31和 用于驱动顶板31升降运动的顶升机构32, 顶板31和机箱1的内壁围合形成用于暂存单次出 料量的物料的第二腔体33, 机箱1于第一腔体24和第二腔体33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以对第 一腔体24和第二腔体33的物料厚度进行监测的至少一个监测传感器4; 在隔板11上开设有 连通第一腔体24和第二腔体33的第一出料口12, 机箱1的表面开设有连通第二腔体33和外 界的第二出料口13; 当第二腔体33内的监测传感器4监测到第二腔体33内的顶板3。

22、1上的物 料厚度未达到预设值时, 第一升降机构22驱动托板21相对储料腔2上升并将储存在储料腔2 的物料通过第一出料口12将单次所需的物料量输送至出料腔3, 当第二腔体33内的监测传 感器4监测到第二腔体33内的顶板31上的物料厚度达到预设值时, 停止第一升降机构22工 作并保持当前位置, 同时顶升机构32驱动顶板31相对出料腔3上升并将第二腔体33内的单 次出料量的物料通过第二出料口13输送至机箱1以外的预设位置, 完成自动上料; 当第一腔 体24内的监测传感器4监测到第一腔体24内的物料厚度未达到预设值时, 第一升降机构22 驱动托板21相对储料腔2继续上升直至第一腔体24内的监测传感器4。

23、监测到第一腔体24内 的物料厚度达到预设值; 若第一升降机构22到达最大上升值且第一腔体24内的监测传感器 4监测到第一腔体24内的物料厚度仍未达到预设值时, 会提示用户及时补充物料至第一腔 体24内; 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的内部结构简单, 制造成本较低, 同时可应用于多种尺寸规 格、 材质、 硬度和形状的产品进行上料, 应用范围广泛, 通用性较高。 0042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 方式, 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具有内腔的机箱1, 此处对机箱1的具体结构、 尺寸和材质不 作限定; 机箱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1, 隔板11将内腔分成用于储存物料的。

24、储料腔2和用于暂 存单次出料量的物料的出料腔3; 机箱1的内部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监测物料储存量的至 少一个监测传感器4, 此处对监测传感器4的类型、 数量和设置位置不作限定。 0043 请参见图2至图3, 在本实施例中, 储料腔2设置有与机箱1的内壁滑动连接的托板 21和用于驱动托板21升降运动的第一升降机构22, 托板21和机箱1的内壁围合形成用于储 存物料的第一腔体24, 此处对托板21和第一升降机构22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 通过第一升 降机构22驱动托板21升降运动, 控制第一腔体24的尺寸大小以及第一腔体24内的物料的输 送; 当第一升降机构22驱动托板21下降至最低位置时, 此时的。

25、第一腔体24的尺寸达到最大, 可储存的物料量达到最大值, 当第一升降机构22驱动托板21逐渐上升的过程中, 可将第一 腔体24内的物料输出第二腔体33, 当第一升降机构22驱动托板21上升至最高位置时, 此时 的第一腔体24达到最小值, 即第一腔体24内的全部物料被输送出第二腔体33。 出料腔3设置 有顶板31和用于驱动顶板31升降运动的顶升机构32, 顶板31和机箱1的内壁围合形成用于 说明书 4/6 页 6 CN 111453456 A 6 暂存单次出料量的物料的第二腔体33, 机箱1于第一腔体24和第二腔体33的侧壁上均设置 有用以对第一腔体24和第二腔体33的物料厚度进行监测的至少一个。

26、监测传感器4, 此处对 顶板31和顶升机构32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 通过顶升机构32驱动顶板31升降运动, 控制第 二腔体33的尺寸大小以及第二腔体33内的物料的输送, 可根据所需物料的单次出料量调节 顶升机构32和监测传感器4的设置位置; 隔板11上开设有连通第一腔体24和第二腔体33的 第一出料口12, 机箱1的表面开设有连通第二腔体33和外界的第二出料口13; 当第二腔体33 内的监测传感器4监测到第二腔体33内的顶板31上的物料厚度未达到预设值时, 第一升降 机构22驱动托板21相对储料腔2上升并将储存在储料腔2的物料通过第一出料口12将单次 所需的物料量输送至出料腔3, 当第二腔体3。

27、3内的监测传感器4监测到第二腔体33内的顶板 31上的物料厚度达到预设值时, 停止第一升降机构22工作并保持当前位置, 同时顶升机构 32驱动顶板31相对出料腔3上升并将第二腔体33内的单次出料量的物料通过第二出料口13 输送至机箱1以外的预设位置, 完成自动上料; 当第一腔体24内的监测传感器4监测到第一 腔体24内的物料厚度未达到预设值时, 第一升降机构22驱动托板21相对储料腔2继续上升 直至第一腔体24内的监测传感器4监测到第一腔体24内的物料厚度达到预设值; 若第一升 降机构22到达最大上升值且第一腔体24内的监测传感器4监测到第一腔体24内的物料厚度 仍未达到预设值时, 会提示用户。

28、及时补充物料至第一腔体24内。 进一步, 托板21和顶板31的 顶面均铺设有防护层5, 防止物料在储存与输送过程中与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之间发生碰 撞或刮擦, 导致物料受损, 有效降低物料在储存和输送过程中的不良品率, 此处对防护层5 的具体材质不作限定, 优选地, 防护层5为软胶垫层。 0044 请参阅图2至图4, 在本实施例中, 机箱1的内壁设置有用于连接托板21的至少一个 滑动组件25, 此处对滑动组件25的数量和具体结构不作限定, 至少一个滑动组件25包括设 置于机箱1的内壁的导轨251和与导轨251滑动连接且与托板21固定连接的滑块252, 通过第 一升降机构22驱动托板21升降运动,。

29、 带动滑块252在导轨251上滑动, 一方面可以限制托板 21的升降移动方向, 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托板21在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 降低动能损 耗。 托板21包括主板211、 与主板211转动连接的至少一个转动板212, 以及用于连接主板211 和至少一个转动板212的至少一个转动部213, 此处对转动板212的数量和转动部213的具体 结构不作限定, 优选地, 转动部213为用于转动连接主板211和至少一个转动板212的合页, 托板21的主板211与隔板11抵接, 托板21的转动板212与储料腔2的内壁抵接, 有利于在输送 物料时, 将第一腔体24内的物料聚拢至第一出料口12; 优选地, 。

30、主板2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 升降机构22, 储料腔2的内部设置有与转动板212的底面抵接的第二升降机构23, 用于驱动 转动板212以转动部213为中心相对主板211转动, 通过第二升降机构23上升并驱动转动板 212以转动部213为中心相对主板211转动, 使得位于转动板212上的物料移动至主板211上, 有利于将第一腔体24内的物料输送至第一出料口12。 0045 进一步地, 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机箱1的内部的电控箱, 监测传感器 4、 第一升降机构22、 顶升机构32和第二升降机构23均与电控箱电性连接, 通过电控箱为储 料及自动上料装置提供电源以及信号指令的传递, 保障储料及。

31、自动上料装置的正常运行。 优选地, 第一升降机构22包括第一气囊221、 与第一气囊221连接的第一充气部和用于调节 第一气囊221的进气量的第一充气阀, 第一充气阀和监测传感器4电性连接; 第二升降机构 23包括第二气囊231、 与第二气囊231连接的第二充气部和用于调节第二气囊231的进气量 说明书 5/6 页 7 CN 111453456 A 7 的第二充气阀, 第二充气阀和监测传感器4电性连接; 此处对第一充气阀和第二充气阀的具 体结构不作限定, 第一充气阀和第二充气阀均为电磁阀; 当监测传感器4监测到第二腔体33 内的顶板31上的物料厚度未达到预设值时, 监测传感器4将信号指令传递至。

32、电控箱, 电控箱 输送信号指令至第一充气阀和第二充气阀, 第一充气阀开启第一充气部为第一气囊221充 气, 第二充气阀开启第二充气部为第二气囊231充气, 第一充气阀精确控制第一气囊221的 进气量, 第二充气阀精确控制第二气囊231的进气量, 从而控制第一升降机构22顶升主板 211的上升高度, 控制第二升降机构23顶升转动板212的上升高度, 进而使第一腔体24内的 单次所需的物料量的物料输送经第一出料口12至第二腔体33; 当监测传感器4监测到第二 腔体33内的顶板31上的物料厚度达到预设值时, 监测传感器4将信号指令传递至电控箱, 电 控箱输送信号指令至第一充气阀和第二充气阀使两者关闭。

33、, 停止为第一气囊221和第二气 囊231充气, 停止第一升降机构22工作并保持当前位置, 完成将单次所需的物料量的物料从 第一腔体24输送至第二腔体33。 0046 请进一步参阅图3, 在本实施例中, 出料腔3的顶升机构32包括与监测传感器4电性 连接的顶升气缸321和与顶升气缸321连接的顶升块322, 顶升块322固定连接于顶板31的底 部, 当监测传感器4监测到第二腔体33内的顶板31上的物料厚度达到预设值时, 监测传感器 4将信号指令传递至电控箱, 在电控箱输送信号指令至第一充气阀和第二充气阀使两者关 闭的同时, 电控箱输送信号指令至顶升机构32的顶升气缸321, 使顶升气缸321将。

34、动能传递 至与顶板31固定连接的顶升块322, 驱动顶板31相对出料腔3上升并将第二腔体33内的单次 出料量的物料通过第二出料口13输送至机箱1以外的预设位置, 完成自动上料; 储料及自动 上料装置的内部结构简单, 制造成本较低, 同时可应用于多种尺寸规格的产品进行上料, 应 用范围广泛, 通用性较高。 0047 进一步地, 机箱1的内壁设置有吸音层, 降低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在作业时产生的 噪音, 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此处对吸音层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 优选地, 吸音层为胶粘在机 箱1的内壁的吸音棉, 易于加工且使用寿命长。 004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施例, 凡在本实施 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 围之内。 说明书 6/6 页 8 CN 111453456 A 8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9 CN 111453456 A 9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10 CN 111453456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料及 自动 装置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储料及自动上料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920169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