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配件上料装置.pdf

上传人:七月 文档编号:9191403 上传时间:2021-05-0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32.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注塑配件上料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注塑配件上料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注塑配件上料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档描述:

《注塑配件上料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塑配件上料装置.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254576.6 (22)申请日 2020.04.02 (71)申请人 常熟星科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常熟经 济技术开区 (碧溪新区) 东张万和路55 号 (72)发明人 李郎明叶茂 (51)Int.Cl. B29C 45/1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注塑配件上料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塑配件上料装置, 包括 振动上料盘及出料滑道, 所述出料滑道的后端与 所述振动上料盘的出料口相连, 所述出料滑道安 装。

2、于一机架上; 所述机架上设有直线振动器, 所 述直线振动器的顶部与所述出料滑道的底面中 部相连,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料滑道的前端设有 一挡板, 所述出料滑道的中部右侧设有一缺口, 所述缺口的后侧设有一转轴, 所述挡板的右侧经 扭簧所述转轴转动相连; 推动所述挡板, 所述挡 板围绕所述转轴顺时针旋转, 使所述挡板转动设 置于所述缺口内; 松开所述挡板的推力, 所述扭 簧推动所述挡板抵于所述出料滑道内, 使所述挡 板垂直于所述出料滑道设置。 本发明提高了注塑 配件上料效率及质量, 降低了操作人员劳动强 度。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111331781 A 2020.06.26。

3、 CN 111331781 A 1.一种注塑配件上料装置, 包括振动上料盘及出料滑道, 所述出料滑道的后端与所述 振动上料盘的出料口相连, 所述出料滑道安装于一机架上; 所述机架上设有直线振动器, 所 述直线振动器的顶部与所述出料滑道的底面中部相连,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料滑道的前端 设有一挡板, 所述出料滑道的中部右侧设有一缺口, 所述缺口的后侧设有一转轴, 所述挡板 的右侧经扭簧所述转轴转动相连; 推动所述挡板, 所述挡板围绕所述转轴顺时针旋转, 使所 述挡板转动设置于所述缺口内; 松开所述挡板的推力, 所述扭簧推动所述挡板抵于所述出 料滑道内, 使所述挡板垂直于所述出料滑道设置; 所述出。

4、料滑道左侧的机架上设有左侧滑轨, 所述出料滑道右侧的机架上设有右侧滑 轨, 所述左侧滑轨及所述右侧滑轨平行于所述出料滑道设置; 还设有一U型架, 所述U型架的 中部设置于所述出料滑道的正上方, 所述U型架的两端底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左侧滑轨及右 侧滑轨上; 所述机架上设有一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U型架相连, 所述驱动机构带 动所述U型架沿着所述左侧滑轨及右侧滑轨前后移动; 所述U型架的右侧设有一竖向气缸, 所述竖向气缸的输出轴设有设有一推料块, 所述推 料块的底面上设有一产品限位槽, 所述推料块及所述产品限位槽正对所述出料滑道的顶面 中部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配件上料装置, 。

5、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料块的后侧面上设有 后侧导向斜面, 所述推料块的前侧面上设有前侧导向斜面, 所述前侧导向斜面及后侧导向 斜面的底部与所述推料块的底面相连, 所述后侧导向斜面由下至上倾斜向后设置, 所述前 侧导向斜面由下至上倾斜向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配件上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 机、 主动轮、 从动轮及传动皮带, 所述主动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右侧滑轨后侧的机架上, 所述 从动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右侧滑轨前侧的机架上,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的中 部转动相连, 所述传动皮带绕设于所述主动轮及从动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配件上料装置, 其特。

6、征在于: 所述U型架的右侧底部与所 述传动皮带的左侧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配件上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U型架包括横板、 左侧板 及右侧板, 所述横板的左侧及右侧分别于所述左侧板及右侧板的顶部相连, 所述左侧板的 底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左侧滑轨上, 所述右侧板的底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右侧滑轨上, 所述右 侧板的下方经连接件与所述传动皮带的左侧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配件上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的右侧面上设有 一卡槽, 所述卡槽的前端及后端与所述连接件的前侧面及后侧面相连通, 所述卡槽的深度 小于所述传动皮带的厚度, 所述传动皮带的左侧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所述连。

7、接件经螺栓与 所述右侧板的左侧面螺接相连, 所述连接件经所述卡槽将所述传动皮带与所述右侧板相 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配件上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产品限位槽的顶面正中 心设有一安装槽, 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第二竖向气缸, 所述第二竖向气缸底部的输出轴上设 有一吸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配件上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料滑道右后向前倾斜 向上设置, 所述出料滑道与水平面之间呈2 10 的夹角。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331781 A 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配件上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U型架的右侧设有一延 伸板, 所述竖向气缸的顶部安装于。

8、所述延伸板右侧的底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配件上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板的底面中部设有 一工业相机, 所述工业相机正对所述送料滑道设置, 所述工业相机与所述驱动电机及竖向 气缸电控连接。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331781 A 3 一种注塑配件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注塑配件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对塑料件注塑的时候, 一般情况都是采用注塑机进行注塑加工。 其中, 如果说需 要在塑料件内嵌入金属件或者其他零件的时候, 一般情况由人工手动放入到模具内, 或者 利用机械手抓取放入。 其中, 人工手动放入的。

9、话, 效率低, 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比较高, 而且存 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而采用机械手放入的话, 机械手的抓取、 放料、 移动等工序, 速度比较 慢, 导致产品的注塑效率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配件上料装置, 通过使用该结构, 提高了上料效率、 上 料稳定性及上料质量。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注塑配件上料装置, 包括振动上 料盘及出料滑道, 所述出料滑道的后端与所述振动上料盘的出料口相连, 所述出料滑道安 装于一机架上; 所述机架上设有直线振动器, 所述直线振动器的顶部与所述出料滑道的底 面中部相连, 所述出料滑道的前端设有一挡。

10、板, 所述出料滑道的中部右侧设有一缺口, 所述 缺口的后侧设有一转轴, 所述挡板的右侧经扭簧所述转轴转动相连; 推动所述挡板, 所述挡 板围绕所述转轴顺时针旋转, 使所述挡板转动设置于所述缺口内; 松开所述挡板的推力, 所 述扭簧推动所述挡板抵于所述出料滑道内, 使所述挡板垂直于所述出料滑道设置; 0005 所述出料滑道左侧的机架上设有左侧滑轨, 所述出料滑道右侧的机架上设有右侧 滑轨, 所述左侧滑轨及所述右侧滑轨平行于所述出料滑道设置; 还设有一U型架, 所述U型架 的中部设置于所述出料滑道的正上方, 所述U型架的两端底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左侧滑轨及 右侧滑轨上; 所述机架上设有一驱动机构, 所。

11、述驱动机构与所述U型架相连, 所述驱动机构 带动所述U型架沿着所述左侧滑轨及右侧滑轨前后移动; 0006 所述U型架右侧设有一竖向气缸, 所述竖向气缸的输出轴设有设有一推料块, 所述 推料块的底面上设有一产品限位槽, 所述推料块及所述产品限位槽正对所述出料滑道的顶 面中部设置。 0007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推料块的后侧面上设有后侧导向斜面, 所述推料块的前侧 面上设有前侧导向斜面, 所述前侧导向斜面及后侧导向斜面的底部与所述推料块的底面相 连, 所述后侧导向斜面由下至上倾斜向后设置, 所述前侧导向斜面由下至上倾斜向前设置。 0008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 主动轮、 。

12、从动轮及传动皮带, 所述 主动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右侧滑轨后侧的机架上, 所述从动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右侧滑轨前侧 的机架上,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的中部转动相连, 所述传动皮带绕设于所 述主动轮及从动轮上。 0009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U型架的右侧底部与所述传动皮带的左侧相连。 说明书 1/4 页 4 CN 111331781 A 4 0010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U型架包括横板、 左侧板及右侧板, 所述横板的左侧及右侧 分别于所述左侧板及右侧板的顶部相连, 所述左侧板的底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左侧滑轨上, 所述右侧板的底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右侧滑轨上, 所述右侧板的下方经连接件与所述传动皮。

13、 带的左侧相连。 0011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连接件的右侧面上设有一卡槽, 所述卡槽的前端及后端与 所述连接件的前侧面及后侧面相连通, 所述卡槽的深度小于所述传动皮带的厚度, 所述传 动皮带的左侧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所述连接件经螺栓与所述右侧板的左侧面螺接相连, 所 述连接件经所述卡槽将所述传动皮带与所述右侧板相连。 0012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产品限位槽的顶面正中心设有一安装槽, 所述安装槽内设 有第二竖向气缸, 所述第二竖向气缸底部的输出轴上设有一吸盘。 0013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出料滑道右后向前倾斜向上设置, 所述出料滑道与水平面 之间呈2 10 的夹角。 0014 上述技。

14、术方案中, 所述U型架的右侧设有一延伸板, 所述竖向气缸的顶部安装于所 述延伸板右侧的底面上。 0015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横板的底面中部设有一工业相机, 所述工业相机正对所述 送料滑道设置, 所述工业相机与所述驱动电机及竖向气缸电控连接。 0016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7 1.本发明中通过在出料滑道上面设置挡板, 挡板通过扭簧与转轴转动连接, 正常 情况下挡板会挡在出料滑道上将产品阻挡, 其中, 通过在出料滑道上方设置移动的U型架, U 型架上面则设置竖向气缸及推料块, 在推料块上面设置产品限位槽, 这样能够经过产品限 位槽卡住产品推离挡板移。

15、动到模具内, 这样能够实现产品的快速嵌入安装到注塑模具内, 效率高, 质量好, 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低。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推料块安装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右侧板与传动皮带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其中: 1、 振动上料盘; 2、 出料滑道; 3、 机架; 4、 直线振动器; 5、 挡板; 6、 缺口; 7、 转 轴; 8、 左侧滑轨; 9、 右侧滑轨; 10、 U型架; 11、 竖向气缸; 12、 推料块; 13、 产品限位槽; 14、 安装 槽; 15、 第二竖向气缸; 16、 吸盘;。

16、 17、 延伸板; 18、 后侧导向斜面; 19、 前侧导向斜面; 20、 驱动 电机; 21、 主动轮; 22、 从动轮; 23、 传动皮带; 24、 横板; 25、 左侧板; 26、 右侧板; 27、 连接件; 28、 卡槽; 29、 工业相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23 实施例一: 参见图13所示, 一种注塑配件上料装置, 包括振动上料盘1及出料滑 道2, 所述出料滑道的后端与所述振动上料盘的出料口相连, 所述出料滑道安装于一机架3 上; 所述机架上设有直线振动器4, 所述直线振动器的顶部与所述出料滑道的底面中部相 连, 所述出料滑道的。

17、前端设有一挡板5, 所述出料滑道的中部右侧设有一缺口6, 所述缺口的 说明书 2/4 页 5 CN 111331781 A 5 后侧设有一转轴7, 所述挡板的右侧经扭簧所述转轴转动相连; 推动所述挡板, 所述挡板围 绕所述转轴顺时针旋转, 使所述挡板转动设置于所述缺口内; 松开所述挡板的推力, 所述扭 簧推动所述挡板抵于所述出料滑道内, 使所述挡板垂直于所述出料滑道设置。 缺口的设置, 挡板打开之后会回缩到缺口内, 不会影响产品在出料滑道内出料。 0024 所述出料滑道左侧的机架上设有左侧滑轨8, 所述出料滑道右侧的机架上设有右 侧滑轨9, 所述左侧滑轨及所述右侧滑轨平行于所述出料滑道设置; 。

18、还设有一U型架10, 所述 U型架的中部设置于所述出料滑道的正上方, 所述U型架的两端底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左侧滑 轨及右侧滑轨上; 所述机架上设有一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U型架相连, 所述驱动 机构带动所述U型架沿着所述左侧滑轨及右侧滑轨前后移动; 0025 所述U型架的右侧设有一竖向气缸11, 所述竖向气缸的输出轴设有设有一推料块 12, 所述推料块的底面上设有一产品限位槽13, 所述推料块及所述产品限位槽正对所述出 料滑道的顶面中部设置。 0026 在本实施例中, 在实际使用时, 振动上料盘上料, 自动排序输送到出料滑道内, 由 于挡板的存在, 挡板会阻挡产品, 使得产品无法继续向前。

19、移动, 其中, 送料滑道的前端正对 注塑模具嵌入处设置, 使用时, 驱动机构带动U型架向后移动, 使得推料块处于挡板的后侧, 此时产品限位槽正对最前端的产品设置, 然后竖向气缸的输出轴伸出带动推料块向下移 动, 使得产品限位槽卡住一个产品, 然后驱动机构带动U型架向前移动, 这样推料块的产品 限位槽会将卡住的产品向前移动, 在这个过程中, 推料块就会推动挡板顺时针转动, 使得挡 板转动回缩到缺口内, 出料滑道被打开, 当推料块完全经过挡板之后, 由于扭簧的存在, 扭 簧会推动挡板逆时针转动恢复原状, 使得挡板挡在出料滑道的中部, 挡住后续的产品。 同 时, 推料块带动产品继续向前移动, 使得产。

20、品移动到模具嵌入处, 产品直接掉入到模具嵌入 处内, 完成产品的放置, 效率高, 质量好, 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低。 0027 参见图2所示, 所述产品限位槽的顶面正中心设有一安装槽14, 所述安装槽内设有 第二竖向气缸15, 所述第二竖向气缸底部的输出轴上设有一吸盘16, 吸盘经气管与真空泵 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 竖向气缸输出轴伸出状态下, 推料块的底部处于模具嵌入件的上方, 这样能够防止推料块与模具之间摩擦, 造成模具的磨损, 为了保证产品能够顺利的放入到 模具的嵌入位内, 通过第二竖向气缸及吸盘的设置, 当产品限位槽卡住产品之后, 吸盘会抵 在产品顶面上, 吸盘吸气将产品吸住, 当推料块向。

21、前移动, 完全脱离送料滑道之后, 这样产 品就不会从产品限位槽脱离, 当产品移动到模具嵌入位正上方的时候, 第二竖向气缸的输 出轴伸出, 推动产品下降到嵌入位内, 然后吸盘松开, 同时吹气, 然后竖向气缸输出轴回缩, 带动推料块上升, 这样保证产品不会从嵌入位脱离, 保证产品的嵌入安装效率及质量。 0028 在本实施例中, 如果说不设置产品限位槽, 直接利用吸盘吸住产品上升远离挡板 的话, 有可能在U型架移动的时候, 产品可能掉落, 这样就会影响后续产品的注塑质量。 其 中, 产品限位槽对产品卡住的时候, 产品与产品限位槽卡在一起, 不容易掉落, 产品需要脱 离产品限位槽的时候, 利用第二竖向。

22、气缸及吸盘将产品脱离产品限位槽, 保证产品的正常 脱离及嵌入安装。 0029 所述U型架的右侧设有一延伸板17, 所述竖向气缸的顶部安装于所述延伸板右侧 的底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 通过延伸板的设置, 这样在U型架向前移动靠近模具的时候, 延伸 板可以带动竖向气缸及推料块移动到模具的上方, 不会与模具碰撞, 不影响模具正常的合 说明书 3/4 页 6 CN 111331781 A 6 模注塑, 保证注塑质量, 防止模具的损坏。 0030 参见图2所示, 所述推料块的后侧面上设有后侧导向斜面18, 所述推料块的前侧面 上设有前侧导向斜面19, 所述前侧导向斜面及后侧导向斜面的底部与所述推料块的底。

23、面相 连, 所述后侧导向斜面由下至上倾斜向后设置, 所述前侧导向斜面由下至上倾斜向前设置。 0031 其中, 在本实施例中, 前侧导向斜面的底部与产品限位槽的底部前侧相连, 后侧导 向斜面的底部与产品限位槽的底部后侧相连, 这样在推料块下降的时候, 产品限位槽正对 最前侧的产品, 产品限位槽卡住产品的同时, 能够利用后侧导向斜面推动后侧的产品向后 移动一定距离, 前侧导向斜面则能够推动挡板打开一部分, 这样不会将后侧的产品损坏, 也 不会损坏挡板, 保证产品正常的卡住推动。 0032 参见图1所示,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20、 主动轮21、 从动轮22及传动皮带23, 所述主动轮转动安装于。

24、所述右侧滑轨后侧的机架上, 所述从动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右侧滑轨 前侧的机架上,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的中部转动相连, 所述传动皮带绕设 于所述主动轮及从动轮上。 0033 所述U型架的右侧底部与所述传动皮带的左侧相连。 0034 在本实施例中, 驱动电机带动传动皮带在主动轮及从动轮上面回转, 传动皮带的 移动精确, 这样能够保证U型架的位置移动稳定, 保证抓料及产品嵌入的稳定性。 0035 参见图13所示, 所述U型架包括横板24、 左侧板25及右侧板26, 所述横板的左侧 及右侧分别于所述左侧板及右侧板的顶部相连, 所述左侧板的底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左侧滑 轨上, 所述右侧板的底部滑动。

25、设置于所述右侧滑轨上, 所述右侧板的下方经连接件与所述 传动皮带的左侧相连。 0036 所述连接件27的右侧面上设有一卡槽28, 所述卡槽的前端及后端与所述连接件的 前侧面及后侧面相连通, 所述卡槽的深度小于所述传动皮带的厚度, 所述传动皮带的左侧 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所述连接件经螺栓与所述右侧板的左侧面螺接相连, 所述连接件经所 述卡槽将所述传动皮带与所述右侧板相连。 0037 在本实施例中, 连接件与右侧板螺接相连, 利用卡槽将传动皮带锁紧在右侧板上 面, 这样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节传动皮带与右侧板的锁紧位置, 保证U型架移动的稳定性及 移动位置的精确性。 0038 其中, 所述出料滑道右后。

26、向前倾斜向上设置, 所述出料滑道与水平面之间呈2 10 的夹角。 出料滑道倾斜设置, 这样在出料滑道出料的时候, 给予挡板的压力更小, 同时, 也不会影响推料块向前及向后的正常移动。 0039 所述横板的底面中部设有一工业相机29, 所述工业相机正对所述送料滑道设置, 所述工业相机与所述驱动电机及竖向气缸电控连接。 其中, 会设置一个控制器, 控制器与工 业相机、 振动上料盘、 直线振动器、 竖向气缸、 第二竖向气缸、 驱动电机等电控连接, 用于控 制各个部件的工作。 工业相机能够实时的检测到送料滑道上面有没有缺料, 或者说挡板处 有没有缺料, 这样能够及时定位推料块需要下降的位置, 用于保证推料块下降的时候能够 卡住一个产品。 说明书 4/4 页 7 CN 111331781 A 7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8 CN 111331781 A 8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9 CN 111331781 A 9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0 CN 111331781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注塑 配件 装置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注塑配件上料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919140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