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醇型六神祛暑液体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8144022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种无醇型六神祛暑液体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无醇型六神祛暑液体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无醇型六神祛暑液体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档描述:

《一种无醇型六神祛暑液体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无醇型六神祛暑液体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380451 B (45)授权公告日 2012.03.21 CN 101380451 B *CN101380451B* (21)申请号 200710121257.2 (22)申请日 2007.09.03 A61K 36/9068(2006.01) A61K 9/08(2006.01) A61K 9/10(2006.01) A61P 43/00(2006.01) A61K 125/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华诺通(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科学城航丰路 8 号均大高科 519 室 (72)发明人 王立峰 田元子 CN 。

2、1128636 A,1996.08.14, 全文 . 国家药品标准委员会 .六神祛暑 水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 第十三 册 .1997,Z13-45. (54) 发明名称 一种无醇型六神祛暑液体口服制剂的制备方 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醇型六神祛暑液体口服制 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部颁中药标准收载品种 “六 神祛暑水” 规定的原料及用量比例选取原料, 具体 而言是选取樟脑、 砂仁、 茴香、 薄荷脑、 陈皮、 姜、 桂 皮、 甘草、 大黄、 辣椒、 广藿香, 先将含挥发油的药 材砂仁、 茴香、 薄荷脑、 陈皮、 姜、 桂皮、 广藿香提取 挥发油, 蒸馏液部分加入增溶剂使挥发油和芳。

3、香 水混和均匀 ; 水液部分蒸去水, 保留清膏 ; 提取完 挥发油的残渣继续与甘草、 大黄、 辣椒使用乙醇提 取, 挥去乙醇后, 将两部分清膏合并, 并与挥发油 混合, 最后加入调味剂和规定量的水制成无醇型 的六神祛暑口服液体制剂。本发明与部颁标准收 载的乙醇含量为 60 70的六神祛暑水相比 较, 由于产品中不含乙醇, 因此能够避免胃肠道刺 激等副作用, 更容易为患者接受, 从而更好地发挥 产品的疗效, 拓宽了治疗对象的范围。同时, 本发 明制备方法与原 “六神祛暑水” 比较, 在生产过程 中减少了乙醇的用量, 在经济上降低了成本。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豆波建 。

4、(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CN 101380451 B1/1 页 2 1. 一种无醇型六神祛暑液体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 按中药部颁标准收载品种 “六神祛 暑水” 规定的用量比例, 以樟脑60g、 砂仁50g、 茴香150g、 薄荷脑30g、 陈皮50g、 姜150g、 桂皮 50g、 甘草 37.5g、 大黄 50g、 辣椒 12.5g、 广藿香 200g 为原料制备 ; 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按常 规净化和粉碎后, 先将砂仁、 茴香、 陈皮、 姜、 桂皮、 广藿香加入 8 10 倍量的水, 静置 1 3 小时, 测定吸水量后, 补。

5、足水量, 使水量仍为原干药材重量的 8 10 倍 ; 用水蒸气蒸馏提取 挥发油, 将挥发油及芳香水移至容器中, 加入适量的吐温 20 或吐温 80, 混合均匀, 备用 ; 蒸 馏后的水溶液滤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 1.20(50 ) 的清膏, 备用 ; 提取完挥发油的 砂仁等药渣和甘草、 大黄、 辣椒三味合并, 用 70 80乙醇回流提取 2 4 次, 每次 1 2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 1.20(50 ) 的清膏 ; 与上述清膏合并, 加入乙醇使乙醇含量达到 70 90,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与 已经和适量吐温 20 或吐。

6、温 80 混合均匀的从砂仁等药材中提取出的挥发油合并, 加入已粉 碎、 并且与适量的丙二醇或甘油混合均匀的樟脑和薄荷脑, 搅拌使充分混匀, 再加入蔗糖溶 液, 并且使蔗糖的含量为 10 20, 调整 pH5.5 6.5, 加水使全量成 1000 10000ml, 静置, 滤过, 灌装, 灭菌, 即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的倍量均为8倍, 所述静置时间为1小 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的倍量均为8倍, 所述静置时间为2小 时。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的倍量均为 10 倍, 所述静置时间为 3 小时。 5.如权利要。

7、求1-4任一所述方法, 其特征在于加入蔗糖溶液, 并使蔗糖的含量在10。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方法, 其特征在于加入蔗糖溶液, 并使蔗糖的含量在20。 7. 如权利要求 1-4 任一所述方法, 其特征在于加入尼泊金甲酯、 尼泊金乙酯或苯甲酸 钠中的一种或多种为防腐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380451 B1/8 页 3 一种无醇型六神祛暑液体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的是由中药植物提取物制备的无醇型液体口服制剂, 具体讲是六神祛 暑水 ( 无醇型 ) 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六神祛暑水, 其标准来源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

8、十三册第 45 页, 其处 方由樟脑、 砂仁、 茴香、 薄荷脑、 陈皮、 姜、 桂皮、 甘草、 大黄、 辣椒、 广藿香组成, 其制剂为含醇 量较高的口服制剂, 含醇量达到 60 70。其功用为治疗因中暑而引起的头晕、 恶心、 腹 痛等。 0003 樟脑收录于中国药典 (2005 版 ) 二部第 833 页, 为 1, 7, 7- 三甲基二环 2.2.1 庚 烷 -2- 酮, 系自樟科植物中提取 ( 天然樟脑 ) 或用化学合成法制得 ( 合成樟脑 )。类别属于 皮肤刺激药。 0004 砂仁收录于中国药典 (2005 版 ) 一部第 177 页, 为姜科植物阳春砂 Amomum villosum 。

9、Lour.、 绿壳砂 Amomum 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 或 海南砂 Amomumlongiligulare T.L.Wu 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归经 : 辛, 温。归脾、 胃、 肾 经。功能与主治 : 化湿开胃, 温脾止泻, 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 脘痞不饥, 脾胃虚寒, 呕 吐泄泻, 妊娠恶阻, 胎动不安。砂仁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有 : 挥发油类, 砂仁种子含挥发油 约173, 其中含量1以上的有乙酸龙脑酯, 樟脑, 龙脑, 柠檬烯, 樟烯, 月桂烯, 蒈烯3 和 松油醇等 ; 砂仁含皂苷约 0.69 ; 黄酮苷类有槲皮。

10、苷和异槲皮苷, 有机酸类有香草酸 (vanillicacid), 硬脂酸 (stearicacid), 棕榈酸等 ; 无机成分有锌, 锰, 钴, 镍, 铜, 硼, 磷, 铁, 钾, 镁, 银, 氮, 铅, 钴等。 0005 小茴香收载于中国药典 (2005 版 ) 一部第 32 页, 为伞形科植物茴香 Foeniculum vulgare Mill. 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归经 : 辛、 温。归肝、 肾、 脾、 胃经。功能主治 : 散寒 止痛, 理气和胃。用于寒疝腹痛, 睾丸偏坠, 痛经, 少腹冷痛, 脘腹胀痛, 食少吐泻, 睾丸鞘膜 积液。盐小茴香暖肾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 睾丸偏坠, 经寒。

11、腹痛。果实含挥发油, 成熟 果实 6.2, 未成熟果实 8.6, 油中含反式茴香脑 (Trans-Anethole)61.6 78.3, 小茴 香酮 (Fenchone), - 蒎烯, 柠檬烯 (Limonene)。此外, 还含有莰烯, - 蒎烯, - 香叶烯 (-Myrcene), -水芹烯(-Phellandrene), P-伞花醇(P-Cymol), 草蒿脑(Estragole), 甲基胡椒酚 (Methyl chavicol), 茴香脑等。此外, 含脂肪油 12 18, 油中含岩芹酸 (Petroselinic acid), 亚油酸, 棕榈酸, 花生酸, 山萮酸(Behenic aci。

12、d)。 并含槲皮素, 植物 甾醇酰基-果糖呋喃甙(Phytosterylb-Fructofuranoside), 7-羟基香豆素, 6, 7-二羟基 香豆素, 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谷甾醇, 豆甾醇, 7-豆甾烯醇(7-Stigmastenol)菜油 甾醇, 胆甾醇, 7-菜油甾烯醇(7-Campestenol), 5-燕麦甾醇(5-Avenasterol), 菜油甾二烯 醇 (Campestadienol) 及豆甾二烯醇 (Stigmastadienol)。 0006 薄荷脑收载于中国药典 (2005 版 ) 一部第 284 页, 为薄荷素油中得到一种饱和的 环状醇。适。

13、应症为 : 芳香药、 调味药及驱风药。可用于皮肤或黏膜产生清凉感以减轻不适及 说 明 书 CN 101380451 B2/8 页 4 疼痛。 0007 陈 皮 收 载 于 中 国 药 典 (2005 版 ) 一 部 第 132 页, 为 芸 香 科 植 物 橘 Citrus reticulate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性味归经 : 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用于胸脘胀满, 食少吐泻, 咳嗽痰多。其有效成分为橙皮甙 (Neohes-peridin)、 柚橘素 (Tangeretin)、 对羟福林(Sgnephrine)。 现代药理学证明陈皮对小肠及胃肠都有抑制作用, 而陈皮的有。

14、效成分橙皮甙可抑制回肠运动。 生姜收载于中国药典 (2005 版 ) 一部第 66 页, 为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的新鲜根茎。性味归经 : 辛, 微温。归肺、 脾、 胃经。功能与主治 : 解表散寒, 温中止呕, 化痰止咳。用于风寒感冒, 胃寒呕吐, 寒痰咳 嗽。生姜的辣味成分主要有姜酮、 姜醇、 姜酚三种, 它们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能增强和加速 血液循环, 刺激胃液分泌, 帮助消化, 有健胃的功能。 据现代药理学研究, 发现生姜还有抗衰 老, 护心脏、 预防胆结石等多种功效。 0008 桂皮, 又称肉桂, 记载于中国药典 (2005 版 ) 一部第 91。

15、 页, 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cassia Presl 的干燥树皮。性味归经 : 辛、 甘, 大热。归肾、 脾、 心、 肝经。功能 主治 : 补火助阳, 引火归源, 散寒止痛, 活血通经。 用于阳痿, 宫冷, 腰膝冷痛, 肾虚作喘, 阳虚 眩晕, 目赤咽痛, 心腹冷痛, 虚寒吐泻, 寒疝, 奔豚, 经闭, 痛经。肉桂含挥发油约 1 2, 油 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 约占85, 及醋酸桂皮酯(Cinnamyl acetate) 和少量的苯甲醛等。桂皮醛是肉桂镇静、 镇痛和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尚含鞣质、 粘液等。 0009 甘草收载于中国药典 (2。

16、005 版 ) 一部第 59 页, 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归经 : 甘、 平。归心、 肺、 脾、 胃经。功能主治 : 补脾益气, 清热 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 倦怠乏力, 心悸气短, 咳嗽痰多, 脘 腹、 四肢挛急疼痛, 痈肿疮毒, 缓解药物毒性、 烈性。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甘草甜素、 甘草次 酸、 黄酮类化合物, 主要是甘草甙 (Liquiritin)、 甘草甙元 (Liquiri。

17、tigenin)、 异甘草 甙 (Iso-Liquiritin)、 异甘草甙元 (Iso-Liquiritigenin)、 新甘草甙 (Neo-Liquiritin) 等, 此外还含有 - 谷甾醇、 芒柄花黄素 (Formonetin)、 甘草定 (Licoricidin)、 甘草利酮 (Licoricone) 及甘草新木脂素 (Liconeo-Lignan)。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 甘草浸膏对幽门 结扎造成溃疡显示出有意义的抑制。并且甘草浸膏给大鼠皮下给药或十二指肠内给药, 溃 疡发生率被抑制了 40, 并且胃液容量, 游离酸度, 总酸度都明显减少。10甘草浸膏 4ml/ kg 给兔灌胃后, 。

18、胃运动减弱, 30 分钟后胃运动几乎完全停止。对离体豚鼠肠管呈解痉作用, 并能解除乙酰胆碱、 氯化钡、 组织胺所致的肠痉挛。并且异甘草素显示强的解痉作用。并且 甘草浸膏能促进胰腺分泌。 0010 大黄收载于中国药典 (2005 版 ) 一部第 17 页,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唐 古 特 大 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或 药 用 大 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l. 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归经 : 苦, 寒。归脾、 胃、 大肠、 肝、 心包经。功能 主治 : 泻热通肠, 凉血解毒, 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

19、秘, 积滞腹痛, 泻痢不爽, 湿热黄疸, 血热 吐衄, 目赤, 咽肿, 肠痈腹痛, 痈肿疔疮, 瘀血经闭, 跌扑损伤, 外治水火烫伤 ; 上消化道出血。 0011 辣椒收载于部颁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附录。为茄科植物辣椒 Capsicum frutescens L. 的果实。 0012 广藿香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第30页, 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说 明 书 CN 101380451 B3/8 页 5 cablin(Blanco)Benth. 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 : 辛, 微温。归脾、 胃、 肺经。功能主 治 : 芳香化浊, 开胃止呕, 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

20、 脘痞呕吐, 暑湿倦怠, 胸闷不舒, 寒湿 闭暑, 腹痛吐泻, 鼻渊头痛。含挥发油, 油中主成分为广藿香醇 (patchoulo alcohol), 并 有 -, - 和 - 藿 香 萜 烯 (-, -, -patchoulene)、 - 愈 创 烯 (-guaiene)、 - 布藜烯 (-bulnesene)、 广藿香酮 (pogostone)、 丁香烯、 丁香酚及广藿香吡啶碱 (patchoulipyridine) 等。 0013 目前, 临床上应用的六神祛暑类制剂有收载于部颁中药成方制第十三册第 45 页 的六神祛暑水, 其制备方法是除樟脑、 薄荷脑外, 其余砂仁等九味使用 70乙醇作为。

21、溶剂, 浸渍后进行渗漉, 收集渗漉液, 再将樟脑和薄荷脑用乙醇溶解, 与渗漉液合并, 再使用乙醇 调整溶液总量, 即得到六神祛暑水 ; 剂型为酊水剂, 含醇量为 60 70, 由于其剂型是酊 水剂, 有一定的优点, 如疗效快、 服用方便。由于此种剂型属于酊剂, 它不以水为溶剂, 而是 采用一定浓度的酒精溶解。 所以对于酒精过敏的人来说, 服用了就会产生过敏反应, 出现全 身发热、 心跳加快及皮肤潮红、 起粒状丘疹、 瘙痒等, 有时甚至出现心悸、 气短、 烦躁不安、 血 压降低等症状, 另外由于醇的含量高, 即便对酒精不过敏的患者服用后, 对其胃肠道的刺激 也较大, 服后常感不适, 甚至会引起呕。

22、吐, 因此不易为患者接受, 影响了疗效的正常发挥。 老 人、 儿童, 以及对发热、 呕吐、 胃肠道溃疡等禁酒的患者也都不宜服用, 使治疗对象的范围受 到了限制。 其次, 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较大量的乙醇, 并且最后的制剂中也含有较高含量的 乙醇, 因此增加了经济成本。 0014 针对这种情况, 本发明在不改变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三册第 45 页 中所载品种 “六神祛暑水” 的原料组成和用量比例的情况下, 选取樟脑、 砂仁、 茴香、 薄荷脑、 陈皮、 姜、 桂皮、 甘草、 大黄、 辣椒、 广藿香为原料, 其中的生药原料按常规净化和粉碎后, 先 将砂仁、 茴香、 陈皮、 姜、 桂皮、 广藿。

23、香加入水, 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 蒸馏后的水溶液滤 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 1.20(50 ) 的清膏, 备用。提取完挥发油的砂仁等药渣和 甘草、 大黄、 辣椒三味合并, 用 70 80乙醇回流提取 2 4 次, 每次 1 2 小时, 合并回 流也,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 1.20(50 ) 的清膏。与上述清膏 合并, 加入乙醇使乙醇含量达到7090,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 与已经和适量吐温20或 吐温 80 混合均匀的从砂仁等药材中提取出的挥发油合并, 加入已粉碎、 并且与适量的丙二 醇或甘油混合均匀的樟脑和薄荷脑, 搅拌使充分混匀, 加入蔗糖溶液。

24、, 并且使蔗糖的含量为 10 20, 调整 pH5.5 6.5, 加水使全量成 1000 10000ml, 静置, 滤过, 灌装, 灭菌, 即 得。 发明内容 001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含乙醇的六神祛暑液体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0016 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原料药制成的不含乙醇的六神祛暑液体口服制剂 : 0017 樟脑、 砂仁、 茴香、 薄荷脑、 陈皮、 姜、 桂皮、 甘草、 大黄、 辣椒、 广藿香为制备原料。 0018 制备药物活性成分的原料药的配比为 : 樟脑60g, 砂仁50g, 茴香150g, 薄荷脑30g, 陈皮 50g, 姜 150g, 桂皮 50g, 甘草 37.5g,。

25、 大黄 50g, 辣椒 12.5g, 广藿香 200g。 0019 增溶剂选择吐温 20 或吐温 80, 甘油或丙二醇。 0020 防腐剂选择尼泊金甲酯、 尼泊金乙酯或苯甲酸钠。 说 明 书 CN 101380451 B4/8 页 6 0021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22 (a) 按部颁药品标准规定用量, 取樟脑 60g, 砂仁 50g, 茴香 150g, 薄荷脑 30g, 陈皮 50g, 姜 150g, 桂皮 50g, 甘草 37.5g, 大黄 50g, 辣椒 12.5g, 广藿香 200g, 净化并粉碎, 备用。 0023 (b) 将砂仁、 茴香、 陈皮、 姜、 桂皮、。

26、 广藿香加入 8 10 倍量的水, 浸泡 1 3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 至收集瓶中油量不再增加, 停止加热, 冷却, 将挥发油移至容器 中, 加入适量的吐温 20 或吐温 80, 混合均匀, 备用。 0024 (c) 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 1.20(50 ) 的清膏, 备用。 0025 (d) 将提取完挥发油的砂仁等药渣和甘草、 大黄、 辣椒三味合并, 用 70 80乙 醇回流提取 2 4 次, 每次 1 2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 为 1.10 1.20(50 ) 的清膏。 0026 (e)将步骤(c)所得的清膏与步。

27、骤(d)所得的清膏合并, 加入乙醇使乙醇含量达到 70 90,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0027 (f) 将步骤 (b) 提取的挥发油与步骤 (e) 所得的药液合并, 同时, 将已粉碎的樟脑 和薄荷脑加入丙二醇或甘油, 搅拌使充分混匀, 加入药液中, 再加入蔗糖溶液, 并且使蔗糖 的含量为 10 20, 调整 pH5.5 6.5, 加水使全量成 5000ml, 静置, 滤过, 灌装, 灭菌, 即 得。 0028 采用本发明上述方法制备的六神祛暑液体口服制剂为不含乙醇的完全水剂型。 按 此方法制备的该口服液体制剂按中国药典(2005版)附录IJ合剂项下和部颁标准 “六神祛 暑水” 项下规。

28、定作留样观察及稳定性试验, 结果见表 1 6。 0029 表 1 稳定性试验 0 月 0030 060505060506060507060509060510 性状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pH 值5.835.785.855.795.83 微生物限度 检查 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 0031 表 2 稳定性试。

29、验 1 月 0032 说 明 书 CN 101380451 B5/8 页 7 060505060506060507060509060510 性状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pH 值5.855.805.845.825.81 微生物限度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 检查 0033 表 3 稳定性试验 3 月 0034。

30、 060505060506060507060509060510 性状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pH 值5.805.765.815.785.82 微生物限度 检查 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 0035 表 4 稳定性试验 6 月 0036 060505060506060507060509060510 性状 棕褐。

31、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pH 值5.825.785.755.805.77 微生物限度 检查 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 0037 表 5 稳定性试验 9 月 说 明 书 CN 101380451 B6/8 页 8 0038 060505 060506 060507 060509 060510 性状 棕褐色的液 体。

32、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pH 值5.785.815.775.795.82 微生物限度 检查 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 0039 表 6 稳定性试验 12 月 0040 060505060506060507060509060510 性状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

33、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棕褐色的液 体 ; 气芳香、 清凉, 有樟 脑臭, 味辛 辣。 pH 值5.855.825.765.815.78 微生物限度 检查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 0041 结果表明, 按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无醇型六神祛暑液体口服制剂, 在 0 12 月是稳 定的。 0042 由于产品中不含乙醇, 因此能够避免胃肠道刺激等副作用, 更容易为患者接受, 从 而更好地发挥产品的疗效, 拓宽了治疗对象的范围。对本发明的口服液与 “六神祛暑水” 进 。

34、行的几项主要动物试验对比结果如下 : 0043 1、 镇吐作用 : 硫酸铜致家鸽呕吐, 无醇型六神祛暑口服液体制剂的镇吐作用要强 于六神祛暑水。 0044 2、 对平滑肌的作用 : 无醇型六神祛暑口服液体制剂和六神祛暑水均有抑制小鼠肠 平滑肌的作用而达到解除平滑肌痉挛和止泻、 止痛的目的, 且两者的作用相当。 0045 3、 镇痛作用 : 对小鼠醋酸扭体法镇痛作用, 六神祛暑水和无醇型六神祛暑口服液 体制剂都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两者扭体潜伏期和 10 分钟内的扭体次数与空白对照模型 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 0046 对因中暑而引起的头晕、 恶心、 腹痛等属于 “六神祛暑水” 的典型适应病症采用双。

35、 盲法随机分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口服液, 对照组采用 “六神 说 明 书 CN 101380451 B7/8 页 9 祛暑水” , 结果表明, 本发明制备的液体口服制剂在功能疗效上和六神祛暑水相差无几, 但 是在不良反应方面, 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无醇的口服液体制剂明显优于含醇量较高的 “六 神祛暑水” , 服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适用于对乙醇过敏的人群, 适宜于老人和儿童, 因此本发明所制备的制剂更易为更多的患 者所接受。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以下介绍的是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 但本发明方法的范围并不局限下述的实。

36、例。 0048 实施例 1 : 0049 按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三册第 45 页中所载品种 “六神祛暑水” 的原 料组成和用量比例, 取樟脑 12g, 砂仁 10g, 茴香 30g, 薄荷脑 6g, 陈皮 10g, 姜 30g, 桂皮 10g, 甘草 7.5g, 大黄 10g, 辣椒 2.5g, 广藿香 40g, 各生药原料净化并粉碎。先将砂仁、 茴香、 陈 皮、 姜、 桂皮、 广藿香加入 8 倍量的水, 静置 1 小时, 测定吸水量后, 再加水补足 ( 使水量仍为 干药材重量的 8 倍 ), 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 至收集瓶中油量不再增加, 停止加热并冷 却, 将挥发油及芳香水移。

37、至容器中, 加入适量的吐温 20, 混合均匀, 备用 ; 蒸馏后的水溶液 滤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 1.20(50 ) 的清膏, 备用 ; 提取完挥发油的砂仁等药渣和 甘草、 大黄、 辣椒三味合并, 用 70乙醇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 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50)的清膏, 将两步所得的清膏合并, 加入乙 醇使乙醇含量达到 70,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将从砂仁等药材中提取的挥发油与 所得到的药液合并, 将已粉碎的樟脑和薄荷脑加入适量的丙二醇或甘油, 搅拌使充分混匀, 加入药液中, 再加入蔗糖溶液, 并且使蔗糖的。

38、含量为10, 调整pH5.56.5, 加水使全量成 1000ml, 静置, 滤过, 灌装, 灭菌, 即得。 0050 实施例 2 0051 按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三册第 45 页中所载品种 “六神祛暑水” 的原 料组成和用量比例, 取樟脑 60g, 砂仁 50g, 茴香 150g, 薄荷脑 30g, 陈皮 50g, 姜 150g, 桂皮 50g, 甘草 37.5g, 大黄 50g, 辣椒 12.5g, 广藿香 200g, 各生药原料净化并粉碎, 备用。先将砂 仁、 茴香、 陈皮、 姜、 桂皮、 广藿香净化并粉碎后, 加入 8 倍量的水, 静置 2 小时, 测定吸水量 后, 再加水补足。

39、(使水量仍为干药材重量的8倍), 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 至收集瓶中油 量不再增加, 停止加热并冷却, 将挥发油及芳香水移至容器中, 加入适量的吐温 80, 混合均 匀, 备用 ; 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50)的清膏, 备用 ; 提取 完挥发油的砂仁等药渣和甘草、 大黄、 辣椒三味合并, 用 80乙醇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 小 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50)的清膏, 将两 步所得的清膏合并, 加入乙醇使乙醇含量达到 80,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将从砂 仁等药材中提取的挥发油与所得到的药液合。

40、并, 将已粉碎的樟脑和薄荷脑加入适量的丙二 醇或甘油, 搅拌使充分混匀, 加入药液中, 再加入蔗糖溶液, 并且使蔗糖的含量为 20, 调整 pH5.5 6.5, 加水使全量成 5000ml, 静置, 滤过, 灌装, 灭菌, 即得。 0052 实施例 3 0053 原料及用量同实施例 2。将净化并粉碎后的砂仁、 茴香、 陈皮、 姜、 桂皮、 广藿香, 加入 10 倍量的水, 静置 3 小时, 测定吸水量后, 再加水补足 ( 使水量仍为干药材重量的 10 说 明 书 CN 101380451 B8/8 页 10 倍 ), 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 至收集瓶中油量不再增加, 停止加热并冷却, 将挥发。

41、油及芳 香水移至容器中, 加入适量的吐温 80, 混合均匀, 备用 ; 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 浓缩至相对 密度为 1.10 1.20(50 ) 的清膏, 备用 ; 提取完挥发油的砂仁等药渣和甘草、 大黄、 辣椒 三味合并, 用 80乙醇回流提取 4 次, 每次 2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 至相对密度为1.101.20(50)的清膏, 将两步所得的清膏合并, 加入乙醇使乙醇含量达 到 90,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将从砂仁等药材中提取的挥发油与所得到的药液合 并, 将已粉碎的樟脑和薄荷脑加入适量的丙二醇或甘油, 搅拌使充分混匀, 加入药液中, 再 加入蔗糖溶液, 并且使蔗糖的含量为 20, 调整 pH5.5 6.5, 加水使全量成 5000ml, 静置, 滤过, 灌装, 灭菌, 即得。 说 明 书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一种 无醇型 六神 祛暑 液体 口服 制剂 制备 方法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无醇型六神祛暑液体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14402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