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取炉.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78205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996.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卷取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卷取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卷取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档描述:

《卷取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取炉.pdf(13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04241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204241A21申请号201380019717422申请日2013040812164047820120413EPC21D9/68200601B21C47/26200601B21C47/34200601F27B17/0020060171申请人西门子VAI金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奥地利林茨72发明人M耶舍T基尔纳W派特尔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代理人梁冰宣力伟54发明名称卷取炉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卷取炉、尤其是一种用于斯特格尔轧机的卷取炉,在该卷取炉中,已被热轧的带在往复运输时分别能够换向地。

2、在炉内部中的炉滚筒(3)上卷取和退绕,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被加热,此外还包括所述卷取炉的壳体(1),具有用于所述待卷取的带的炉口;用于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炉口的第一能运动的炉盖(5);用于固定所述已被卷取的带末端(14)的能运动的辊子(10),该辊子能朝向所述炉滚筒运动或者能从该炉滚筒运动离开。为了简化所述炉盖的结构,建议所述第一炉盖(5)被设计为固定的并且能围绕第一旋转轴(6)转动,并且所述能转动的辊子(10)与其悬挂件(9)一起构成第二炉盖(7),该第二炉盖被构造为固定的并且能围绕第二旋转轴(8)运动,并且它利用第一炉盖(5)和第二炉盖(7)完全能够封闭所述炉口。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

3、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1013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EP2013/05727120130408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3/153012DE20131017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04241ACN104204241A1/2页21卷取炉、尤其是用于斯特格尔轧机的卷取炉,在该卷取炉中,已被热轧的带(13)在往复运输时分别能够换向地在炉内部的炉滚筒(3)上卷取和退绕,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被加热,此外还包括所述卷取炉的壳体(1),具有用于待卷取的。

4、带(13)的炉口,用于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炉口的第一能运动的炉盖(5),用于固定已被卷取的带末端(14)的能运动的辊子(10),该辊子能朝向所述炉滚筒运动或者能从该炉滚筒运动离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炉盖(5)被设计为固定的并且能围绕第一旋转轴(6)转动,并且能转动的所述辊子(10)与其悬挂件(9)一起构成第二炉盖(7),该第二炉盖被构造为固定的并且能围绕第二旋转轴(8)运动,并且它利用第一炉盖(5)和第二炉盖(7)完全能够封闭所述炉口。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取炉,其特征在于,配置于所述第一炉盖(5)的第一旋转轴(6)被布置在所述炉滚筒(3)的下方的区域内,而配置于所述第二炉盖(7)的第二旋转。

5、轴(8)则被布置在所述炉滚筒(3)的旋转轴的上方。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子(10)的旋转轴在每个工作状态下都位于所述炉滚筒(3)的旋转轴的下方。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卷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子(10)的悬挂件(9)是板状的。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卷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子(10)被布置在所述悬挂件(9)的自由的端部上。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子(10)的悬挂件(9)布置得与所述辊子(10)的外周边几乎相切,更确切地说,在所述辊子(10)的旋转轴和所述炉滚筒(3)之间。7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卷取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卷。

6、取炉的封闭状态下,所述第一炉盖(5)贴靠在所述辊子(10)上。8按照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卷取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滚筒(3)的下方设置能转动的导向板(11),为了将所述带(13)穿入到所述炉滚筒(3)内,能够将所述导向板的自由的端部转动到该炉滚筒处。9按照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卷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滚筒(3)具有一种装置,如凹槽(4),如果将所述带始端通过所述炉滚筒(3)引入到所述卷取炉内,所述带始端(15)就能够被固定在该凹槽内。10按照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卷取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滚筒(3)的下方设置能运动的臂(2),用于在退绕时调整所述带(13)的运动方向。11用于在按。

7、照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卷取炉中卷取带(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将所述带引入到所述卷取炉内,打开所述第一炉盖(5),并且在此使其下沉,所述第二炉盖(7)被送到卷取位置处,在该卷取位置处所述辊子(10)距离所述炉滚筒(3)具有一间隔,并且与所述带(13)作用以对其进行引导,而且所述带始端(15)通过所述炉滚筒(3)引导,被固定在该炉滚筒上,并且通过该炉滚筒的转动进行卷取。权利要求书CN104204241A2/2页3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卷取炉,其特征在于,一旦所述带末端(14)到达辊子(10)和炉滚筒(3)之间,所述第二炉盖(7)就朝着炉滚筒(3)的方向运动,直到所述辊子(10)已。

8、经将所述带末端(14)固定在已被卷起的所述带(13)上,而且所述第一炉盖(5)一直向上转动,直到它与所述辊子(10)接合。权利要求书CN104204241A1/5页4卷取炉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卷取炉,尤其是一种用于斯特格尔轧机(STECKELWALZWERKE)的卷取炉,在该卷取炉中,已被热轧的带在往复运输时分别可以换向地在炉内部的炉滚筒上卷取和退绕,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被加热,此外还包括卷取炉的壳体与用于所述待卷取的带的炉口,用于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炉口的第一可运动的炉盖,用于固定所述已被卷取的带末端的可运动的辊子,该辊子可运动到所述炉滚筒处或者可从所述炉滚筒处移出。0002基于该可。

9、运动的辊子,可以在所述卷取炉的内部将所述带末端压在卷轴上(该卷轴也被称为凸缘),并且由此将其固定在其位置处,以便在卷取所述带时,可以再次有针对性地从所述卷取炉中引导所述带。背景技术0003有一些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值得期待的是,将完整的带完全拉入到所述卷取炉中。存在这种情况,因为故障而在轧制金属带时必须中断所述操作。存在另一种情况,就某些金属品质而言需要一种轧制间隔,以便达到所期望的冶金的性能。在这些情况下,通过卷取所述整个带来避免所述带末端的不被允许的冷却。0004尤其在最后的轧制道次时,在那里所述带已经相当薄,如果所述带末端被保持在所述卷取炉的外部,则该带末端可以达到150,并且比带的中部更。

10、冷。由此导致在接下来的最后的道次时,在带末端上轧制力可以是带的中部的二倍或者还要多更多倍。由于在所述带末端上的低温使得在那里不再能够达到所期望的机械性能,这就产生了对于斯特格尔轧机典型的高的回炉料率(VERSCHNITTRATE)。在带末端上较大的力可能会导致在轧制道次表设计(STICHPLANGESTALTUNG)时受限制,并且在极端情况下不再可以生产某些产品,例如,由于所需的较高的轧制力而需要附加的轧制道次,但是这不可能达到所需要的最终轧制温度。0005DE102006037962A1已经示出了一种卷取炉的相应的可能的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可以实现将所述带完全拉入到所述卷取炉内。在所述卷取炉。

11、的内部中设置有所谓的炉辊子,该炉辊子阻止所述卷轴的弹出。它从所述炉滚筒的旋转轴来看被所述卷取炉的固定的壳体所包围,并且借助于安装在所述卷取炉外部的把手(HEBEL)压在所述带的卷圈上。所述卷取炉的开口可以通过炉盖进行封闭,所述炉盖由两个可摆动地彼此相连接的摆动元件组成,其中,所述炉盖被固定在布置在所述卷取炉下面的辊道框架上。0006缺点是,炉盖的技术上昂贵的结构由两个彼此可摆动的摆动元件和用于所述辊子的、用来固定所述已被卷取的带末端的、附加的把手结构组成。0007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简化所述炉盖的结构。发明内容说明书CN104204241A2/5页50008因此,就按照所述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

12、分的卷取炉而言,建议所述第一炉盖被设计为固定的并且可以围绕第一旋转轴转动,并且所述可转动的辊子与其悬挂件一起构成第二炉盖,该第二炉盖被构造为固定的并且可以围绕第二旋转轴运动,并且它利用第一和第二炉盖完全可以封闭所述炉口(该炉口用于将所述带输送到所述斯特格尔轧机的轧机机座处并且从该轧机机座处输送出)。0009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炉盖现在不同于在DE102006037962A1中的不再多部分地设计,并且仅仅通过旋转轴运动。所述第二炉盖除了用于封闭所述炉口,还作为所述辊子用的悬挂件,从而相对于DE102006037962A1整体上减小了机械的花费。0010用“固定的”要表示的是所述两个根据本发明的炉。

13、盖不具有可以彼此相对地摆动的构件,正如这例如对于根据DE102006037962A1那种情况的炉盖一样。0011用“可以完全封闭”指的是为了封闭所述炉口(通过该炉口引导所述带),不需要其它的构件,如摆动件。这并不意味着,所述两个根据本发明的炉盖会产生例如气密的封闭。0012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于所述第一炉盖的第一旋转轴被布置在所述炉滚筒的下面的区域内,而配置于所述第二炉盖的第二旋转轴则被布置在所述炉滚筒的旋转轴的上方。这意味着,为了进行密封,所述第一炉盖的自由端部围绕着位于所述炉盖的其它的端部上的旋转轴向上转动。所述第二炉盖的自由端部围绕着位于所述炉盖的其它的端部上的第二旋转轴向上转动。

14、,其中,所述自由端部在工作状态下位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下面。本实施方式涉及卷取炉的常见的实施方式,在那里所述炉口具有30数量级的开启角度,并且近似位于下面的象限的中心,它面向所述可逆式轧机机座。所述象限指的是所述炉滚筒的圆形的横截面。0013建议所述辊子的旋转轴在每个工作状态下都位于所述炉滚筒的旋转轴的下方,因此为了确保不仅在将所述带穿入到所述炉滚筒内时而且在展开所述带时都较好地引导所述带始端,所述辊道还位于在该辊道上所述带被引导到轧机机座处并由该轧机机座引导走通常在所述卷取炉的壳体的下面,无论如何在所述炉滚筒的下面。0014在一种非常简单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辊子的悬挂件可以是板状的。特别地,所述。

15、悬挂件可以设计为平面的板。该悬挂件可以圆弧形地围绕着布置在所述卷取炉的外侧上的第二旋转轴向外弯曲,并且所述卷取炉的壳体可以具有相应的圆弧形的凹口,以便在所述悬挂件或者说所述第二炉盖转动时,在所述悬挂件或说所述第二炉盖和所述卷取炉的壳体之间没有间隙,所述壳体在这里终止、产生并且热量可以散发掉。0015建议所述辊子布置在所述悬挂件的自由端部上,那么在卷取和退绕时,所述辊子就可以附加地被用作所述带的引导部。那么所述辊子就构成上面的引导件,而所述第一炉盖则构成用于所述带的下方的引导件。0016其优点还在于,所述辊子的悬挂件布置得与所述辊子的外周边几乎相切,更确切地说,在所述辊子的旋转轴和所述炉滚筒之间。

16、。当然必须在此确保所述辊子稍微通过所述悬挂件向炉滚筒的内部方向突出,以便可以卡紧所述已被卷取的带末端。0017所述辊子在其悬挂件上的这种布置方式取决于,在所述卷取炉的封闭状态下,所述辊子的周边区域构成所述卷取炉的外侧面的一部分,即在那里不被其壳体、被所述第一炉盖或者被其悬挂件包围。说明书CN104204241A3/5页60018如果所述辊子布置在所述悬挂件的自由端部上,那么所述第一炉盖就可以在所述卷取炉的封闭状态下贴靠在所述辊子上。这样做具有如下好处为了封闭所述炉口不必将所述第二炉盖如此程度地朝向炉滚筒的方向提升。0019在本实施方式中要注意的是,严格地说,有两个封闭状态如果带被卷取并且所述带。

17、末端被完全拉入到所述卷取炉内,那么所述第二炉盖的辊子必须将所述带末端压向所述已被卷取的带,因此所述辊子比在卷取炉内没有带时离所述炉滚筒更近。在该种情况下,所述辊子可以距离所述炉滚筒更远,于是所述第一炉盖不必向上如此远地转动来贴靠在所述辊子上并且封闭所述炉口。因此所述第二封闭状态也不同于所述第一封闭状态,在第二封闭状态下,带位于所述卷取炉内。0020通常情况下,在所述第一炉盖的、面向所述炉滚筒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引导所述带的引导台。0021另一种实施方式建议在所述炉滚筒的下面设置可转动的导向板,为了将所述带穿入到所述炉滚筒内,可以将所述导向板的自由的端部转动到该炉滚筒处。0022通常情况下。

18、,所述炉滚筒具有一种装置、例如凹槽,所述带始端可以被固定在该凹槽内。在具体的发明时所述卷取的优选方式是所谓的旋转过紧模式,其中,首先通过所述炉滚筒引导所述带始端(并且不是在所述炉滚筒的下面穿过并且然后才通过所述炉滚筒)。如果将所述带始端通过所述炉滚筒装入到所述卷取炉内,那么在该种情况下必须相应地设置用于固定所述带始端的装置,所述装置能够固定所述带始端。0023在所述炉滚筒的下面可以设置可运动的臂,用于在退绕时调整所述带的运动方向。0024用于在根据本发明的卷取炉内卷取带的方法建议为了将所述带引入到所述卷取炉内,打开所述第一炉盖,并且在此使其下沉,所述第二炉盖被送到卷取位置处,在该卷取位置处所述。

19、辊子距离所述炉滚筒具有一间隔,并且与所述带相作用以便对其进行引导,而且所述带始端通过所述炉滚筒引导,被固定在该炉滚筒上,并且通过该炉滚筒的转动进行卷取。0025可以通过所述导向板将所述带始端固定在所述炉滚筒内,所述导向板被向上朝所述炉滚筒摆动,并且将所述带始端输送给所述用于固定所述带始端的装置、例如在所述炉滚筒内的凹槽)。0026在本方法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建议一旦所述带末端到达辊子和炉滚筒之间,所述第二炉盖就朝着炉滚筒的方向运动,直到所述辊子已经将所述带末端固定在已被卷起的带上,而且所述第一炉盖一直向上转动,直到它与所述辊子相作用。由此使得所述炉口被封闭,并且所述带没有像所述卷取炉开着那样被如。

20、此强烈地冷却。附图说明0027现在借助于一种实施例进一步地阐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图1为示意性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没有带的卷取炉的纵剖面图,图2示出了在穿入所述带时图1的卷取炉,说明书CN104204241A4/5页7图3示出了在卷取所述带时图1的卷取炉,图4示出了图1的具有已被卷取的带的卷取炉,图5示出了在退绕所述带时图1的卷取炉。具体实施方式0028图1所示为示意性地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卷取炉的纵剖面图,在该纵剖面图中没有带。所述卷取炉具有壳体1,该壳体向外隔离(ISOLIEREN)。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中可以看到炉滚筒3,该炉滚筒在其整个长度上都具有凹槽或间隙4,带始端15被导入到该间隙内,并。

21、且在卷取时被夹紧在那里。0029所述壳体1通过第一炉盖5和第二炉盖7进行封闭,为此也可参见图2,所述第一炉盖可围绕第一旋转轴6旋转,所述第二炉盖可围绕第二旋转轴8旋转。所述第二炉盖由板状的悬挂件(AUFHNGUNG)9组成,在该悬挂件的自由端头处可旋转地支承所述辊子10。该辊子10通常还可以利用未被示出的驱动器来进行驱动,以便支持对于所述带所进行的卷取。所述悬挂件9也具有一驱动器,以便可以相对于炉滚筒3调整该悬挂件的位置。0030在图1中,所述卷取炉处于上述第二封闭状态中,在该第二封闭状态下,所述辊子10远离于所述炉滚筒,所述第一炉盖5不必向上转动那么远来贴靠在所述辊子10上并且封闭所述炉口。。

22、所述第一炉盖5的自由的端部在这里贴靠在所述辊子10的底面上,第一炉盖5和第二炉盖7围成一个钝角。所述导向板11用于将所述带始端15穿入到所述炉滚筒3的间隙4内,并且该导向板在这里恰恰沉下去地布置在所述卷取炉的壳体1内的炉滚筒3的下方。0031所述第一炉盖5被铰接在所述卷取炉的壳体1上,或者被铰接在辊道框架(ROLLGANGRAHMEN)的位于所述卷取炉下面的一部分上,同样地所述第二炉盖7被铰接在所述壳体的上面的端部区域中。所述辊子10布置在所述悬挂件9的自由的端部处,更确切地说,在所述辊子10的旋转轴和所述炉滚筒3之间大致与所述辊子10的外周边相切。当然所述辊子10稍微通过所述悬挂件9向炉滚筒。

23、3的内部方向突出,以便可以卡紧所述已被卷取的带末端14。所述辊子10的直径大约为所述炉滚筒3的直径的一半至三分之一。0032在所述卷取炉的下面设置具有多个传输辊子12的辊道,利用这些传输辊子可以将所述带13朝向所述卷取炉进行输送,并从该卷取炉输送出,或者在该带轧制完成时,被在所述卷取炉的下面输送穿过。在所述卷取炉的右面,所述辊道通到至少一个在此示出的轧机机座处。在所述卷取炉和所述轧机机座之间可以布置其它的装置,这些装置协助所述带13穿入所述卷取炉或者从所述卷取炉中穿出,并且协助其穿入所述轧机机座或者从所述轧机机座中穿出,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这些装置充分熟悉。0033在图2中示出了在穿入所述带。

24、时图1中的卷取炉。相比于图1,所述第二炉盖7的位置还没有发生改变,所述第二炉盖7已经稍微向内倾向于所述炉滚筒3。所述第一炉盖5是开着的,其自由的端部或者布置在其上的引导台一直下沉到所述辊道的平面上,以便将所述从右边进入的带13向上引导到所述卷取炉内。所述导向板11同样向上摆动,其旋转轴与所述第一炉盖5的第一旋转轴6相邻或等同,从而其自由的端部转入到所述炉滚筒的间隙4内。所述炉滚筒3一直保持在该位置处,直到所述带始端15通过所述间隙4足够远地被引入到所述炉滚筒3的内部中。然后,所述炉滚筒3才开始逆时针地转动,所述带13说明书CN104204241A5/5页8被卷取。0034在图3中,示出了在卷取。

25、所述带13时的卷取炉,所述导向板11已经在此又被撤回,第一炉盖5和第二炉盖7的位置与图2相比没有发生改变。所述带13通过所述辊子10运行到所述炉滚筒3处,并且被拉紧,由此可以对所述带13绷紧地卷取。这里还标记了在水平的平面内、在所述炉滚筒3的下面,布置在该炉滚筒和所述壳体1或者所述导向板11之间的移动的臂2,在退绕时,这些臂使得所述带末端14(带的头部)沿着正确的方向碰撞。0035一旦所述带13的带末端14到达辊子10和炉滚筒3之间,参见图4,所述悬挂件9就向内部移动,直到所述辊子10已经将所述带末端14固定在所述已被卷起的带上。所述第一炉盖5一直向上转动,直到它与所述辊子10相嵌接。所述第一。

26、炉盖贴靠在所述辊子10的外侧上,由此封闭所述炉口。这对应于其它上述的第一封闭状态。悬挂件9和第一炉盖5几乎平行。0036在卷取所述带时,参见图5,相对于所述炉滚筒3,所述第二炉盖7和所述辊子10暂时地保持其位置。所述第一炉盖5被打开至所述辊道处,然后由于所述辊子的驱动,该辊子10才开始逆时针转动,所述炉滚筒按照顺时针进行转动。所述带末端14向下运动,并且沿着所述下面的炉盖5滑动至所述辊道处,在该位置处所述带被其它的装置再次穿入到所述轧机机座内。所述辊子10一直保持抵住所述炉滚筒3或者所述已被卷取在其上的带13,直到所述带始端15已经离开所述炉滚筒。然后所述炉盖5、7被再次送到根据图1的位置中,直到下次对带进行卷取。0037附图标记列表1卷取炉的壳体;2臂;3炉滚筒;4炉滚筒3的凹槽(间隙);5第一炉盖;6第一旋转轴;7第二炉盖;8第二旋转轴;9辊子10的悬挂件;10辊子;11导向板;12辊道的传输辊子;13带;14带末端;15带始端。说明书CN104204241A1/5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4204241A2/5页10图2说明书附图CN104204241A103/5页11图3说明书附图CN104204241A114/5页12图4说明书附图CN104204241A125/5页13图5说明书附图CN104204241A13。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卷取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卷取炉.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820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