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758794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81.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种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档描述:

《一种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pdf(13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331943.8 (22)申请日 2017.10.17 (73)专利权人 平顶山市久久实业有限公司 地址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产业集聚区 (72)发明人 张宗贺 杜亚星 裴英豪 陈军 程惠惠 (74)专利代理机构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普通合伙) 41120 代理人 魏亚珂 (51)Int.Cl. A01F 15/02(2006.01) A01F 15/10(2006.01) A01F 15/14(2006.01) A01F 15/08(2006.01) (ESM。

2、)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用履带自走式打 捆机, 包括: 履带装置、 强喂入机构、 输送筒、 秸秆 保存箱、 打捆装置、 输送带、 油压缸控制阀、 驾驶 装置, 所述的履带装置位于所述的油压缸控制 阀、 驾驶装置和打捆装置的底部, 且履带装置的 一端与输送带相连接; 所述的输送筒位于所述驾 驶装置外表面的一侧, 另外一端与强喂入机构相 连接为一个整体; 所述的油压缸控制阀设置在秸 秆保存箱的底部出口处; 所述的输送带与打捆装 置之间相连接。 通过上述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 的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 机。

3、构简单, 性能可靠, 易于操作、 维护, 通过履带装置、 强喂入机构、 打 捆装置的设置, 实现了履带自走式打捆机的运 行, 实现绕网、 打捆、 吐捆, 且能够实现草捆自动 落在打捆机上。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CN 207321983 U 2018.05.08 CN 207321983 U 1.一种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履带装置 (1) 、 强喂入机构 (2) 、 输送 筒 (3) 、 秸秆保存箱 (4) 、 打捆装置 (5) 、 输送带 (6) 、 油压缸控制阀 (7) 和驾驶装置 (8) , 所述的 履带装置 (1) 位于所述的油压缸控制阀 (7)。

4、 、 驾驶装置 (8) 和打捆装置 (5) 的底部, 且履带装 置 (1) 的一端与输送带 (6) 相连接; 所述的输送筒 (3) 位于所述驾驶装置 (8) 外表面的一侧, 且输送筒 (3) 的一端向秸秆保存箱 (4) 方向延伸并深入到秸秆保存箱 (4) 内, 另外一端与强 喂入机构 (2) 相连接为一个整体; 所述的油压缸控制阀 (7) 设置在秸秆保存箱 (4) 的底部出 口处; 所述的输送带 (6) 与打捆装置 (5) 之间相连接, 所述的输送带 (6) 位于所述的打捆装置 (5) 圆形的底部, 所述的打捆装置 (5) 包括: 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 (51) 、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 (52) 。

5、、 压缩箱非链端后侧板 (53) 、 压缩箱链端后侧板 (54) 、 两个链端后箱护罩 (55) 、 双链轮 滚筒组件 (56) 和短滚筒组件 (59) , 所述的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 (51) 、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 (52) 固定安装于履带装置 (1) 上; 所述的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 (51) 、 压缩箱非链端后侧板 (53) 连接为一个整体, 所述的 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 (51) 、 压缩箱非链端后侧板 (53) 在同一水平面;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 (52) 、 压缩箱链端后侧板 (54) 连接为一个整体,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 (52) 、 压缩箱链端后侧板 (54) 在同一水平面; 所述的压缩。

6、箱非链端前侧板 (51) 、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 (52) 之间相互平 行, 所述的压缩箱链端后侧板 (54) 、 链端后箱护罩 (55) 连接为一个整体, 且压缩箱链端后侧 板 (54) 、 链端后箱护罩 (55) 与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 (51) 、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 (52) 之间可开 启, 开启角度为0-90度; 所述的双链轮滚筒组件 (56) 中包含有若干双链轮滚筒 (561) 、 短滚筒组件 (59) 中包含 有若干短滚筒 (591) , 所述在同一直线上的双链轮滚筒 (561) 与短滚筒 (591) 之间连接为一 个整体, 且所述的双链轮滚筒 (561) 与短滚筒 (591) 之间相。

7、互转动; 所述的两个链端后箱护 罩 (55) 分别与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 (51) 、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 (52) 平行, 且分别与压缩箱非 链端后侧板 (53) 、 压缩箱链端后侧板 (54) 连接; 所述的链端后箱护罩 (55) 与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 (51) 、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 (52) 之间设 置有转动轴 (57) , 所述的链端后箱护罩 (55) 沿转动轴 (57) 转动; 所述秸秆保存箱 (4) 包括: 斜板 (41) 、 储料箱非链端侧板 (42) 、 储料箱链端侧板 (43) 、 前 封板 (44) 、 后挡板 (45) 、 齿轮箱 (46) 、 后喂入轴装置 (47) 、 前。

8、喂入轴装置 (410) 、 皮带轮 (48) 、 输送装置 (49) 和皮带轮侧板 (411) ; 其中: 所述的斜板 (41) 与储料箱非链端侧板 (42) 之间垂直、 储料箱斜板 (41) 与储料箱 链端侧板 (43) 之间垂直, 所述的储料箱非链端侧板 (42) 、 储料箱链端侧板 (43) 之间平行, 且 储料箱非链端侧板 (42) 、 储料箱链端侧板 (43) 位于所述斜板 (41) 同侧, 所述的斜板 (41) 、 储 料箱非链端侧板 (42) 、 储料箱链端侧板 (43) 三者之间可拆卸连接为一个非密闭空间; 所述前喂入轴装置 (410) 、 后喂入轴装置 (47) 均位于所述的。

9、斜板 (41) 、 储料箱非链端侧 板 (42) 、 储料箱链端侧板 (43) 之间形成的非密闭空间内部, 所述的前喂入轴装置 (410) 、 后 喂入轴装置 (47) 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的前喂入轴装置 (410) 一端与所述的储料箱链端侧板 (43) 相连接, 另外一端悬空; 所述后喂入轴装置 (47) 一端与所述的储料箱链端侧板 (43) 相连接, 另外一端悬空; 所述的后喂入轴装置 (47) 与所述的储料箱链端侧板 (43) 的连接端位于斜板 (41) 、 储料 箱非链端侧板 (42) 、 储料箱链端侧板 (43) 之间形成的非密闭空间外部, 所述前喂入轴装置 权 利 要 求 书 1/。

10、3 页 2 CN 207321983 U 2 (410) 与所述的储料箱链端侧板 (43) 的连接端位于斜板 (41) 、 储料箱非链端侧板 (42) 、 储料 箱链端侧板 (43) 之间形成的非密闭空间内部; 所述的前封板 (44) 位于所述的后喂入轴装置 (47) 、 前喂入轴装置 (410) 的底部, 且所述 的前封板 (44) 与所述的储料箱非链端侧板 (42) 、 储料箱链端侧板 (43) 连接, 前封板 (44) 与 所述的储料箱非链端侧板 (42) 、 储料箱链端侧板 (43) 之间平行, 且位于所述的储料箱非链 端侧板 (42) 、 储料箱链端侧板 (43) 的底部; 所述的后。

11、挡板 (45) 位于斜板 (41) 、 储料箱非链端侧板 (42) 、 储料箱链端侧板 (43) 之间 形成的非密闭空间的外部, 且后挡板 (45) 位于后喂入轴装置 (47) 相对于所述的斜板 (41) 、 储料箱非链端侧板 (42) 、 储料箱链端侧板 (43) 之间形成的非密闭空间的另外一侧, 所述的 后挡板 (45) 与储料箱非链端侧板 (42) 、 储料箱链端侧板 (43) 之间悬挂连接, 且后挡板 (45) 与所述的斜板 (41) 相互平行; 所述的前封板 (44) 与后挡板 (45) 之间相互平行, 且前封板 (44) 与后挡板 (45) 均位于所 述的输送装置 (49) 的顶部。

12、; 所述的输送装置 (49) 与皮带轮 (48) 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的输送装置 (49) 绕皮带轮 (48) 转动, 所述皮带轮侧板 (411) 与所述的储料箱链端侧板 (43) 相连接, 且与储料箱链端侧 板 (43) 相互平行, 所述的皮带轮 (48) 、 齿轮箱 (46) 均位于所述皮带轮侧板 (411) 的相对于后 喂入轴装置 (47) 的一侧, 所述的输送装置 (49) 位于所述的皮带轮侧板 (411) 的相对于皮带 轮 (48) 的另外一侧; 所述输送装置 (49) 与输送筒 (3) 之间连接为一个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油。

13、压缸控制阀 (7) 内设置有液压控制开关 (71)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履带装置 (1) 包含 有履带式变速箱底盘, 所述的履带式变速箱底盘位于所述履带装置 (1) 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喂入机构 (2) 包 含有强喂入装置 (21) 、 捡拾器 (22) 和上压辊 (23) , 所述的强喂入装置 (21) 、 捡拾器 (22) 和上 压辊 (23) 均位于所述强喂入机构 (2) 的内部, 所述的强喂入装置 (21) 、 捡拾器 (22) 和上压辊 (23) 之间控制连接。 5.根据权利要。

14、求1所述的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强喂入机构 (2) 还包含有4个地轮 (24) , 所述的4个地轮 (24) 均位于所述的强喂入机构 (2) 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自走式打捆机打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履带自走式 打捆机打捆装置还包含有第一压缩箱连接管 (58) 、 所述第一压缩箱连接管 (58) 连接在压缩 箱非链端前侧板 (51) 、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 (52) 之间, 且位于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 (51) 、 压缩 箱链端前侧板 (52) 的顶部; 所述的履带自走式打捆机打捆装置还包含有第二压缩箱连接管 (581) 、 第三压缩箱连接管 (582。

15、) 、 第四压缩箱连接管 (583) , 所述第二压缩箱连接管 (581) 、 第三压缩箱连接管 (582) 、 第四压缩箱连接管 (583) 均位于所述的链端后箱护罩 (55) 上, 将2 个链端后箱护罩 (55) 连接为一个整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捆机用草捆存料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后喂入轴装置 (47) 上设置有后喂入转轴 (471) , 前喂入轴装置 (410) 上设置有前喂入转轴 (4101) , 所述后喂入 转轴 (471) 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后喂入突起 (72) 、 前喂入转轴 (4101) 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 前喂入突起 (102) 。 权 利 要 求 书 2/3。

16、 页 3 CN 207321983 U 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捆机用草捆存料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输送装置 (49) 上设 置有输送皮带, 且所述的后喂入转轴 (471) 、 前喂入转轴 (4101) 与输送装置 (49) 的转动方向 一致。 权 利 要 求 书 3/3 页 4 CN 207321983 U 4 一种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捆机, 特别是涉及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 背景技术 0002 打捆机分为分为液压打捆机和拖拉机拖挂式打捆机, 能够实现自动捡拾秸秆、 杂 草, 自动分离泥砂, 自动送料, 自动压缩, 自动捆绳, 自动出包, 。

17、但是还是因为打捆机的设计 不完美和控制系统的不协调, 导致了许多故障的发生, 为了改变现状, 我公司研制出了一种 履带自走式打捆机和相应的履带自走式打捆机液压电器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机构简单, 性能可靠, 易于操作、 维护, 通过履带装置、 强喂入机构、 打捆装置的设置, 实现了履带自走式打捆机的运行, 实现 绕网、 打捆、 吐捆, 且能够实现草捆自动落在打捆机上的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多用履带自 走式打捆机, 包括: 履带装置、 强喂入机构、 输送筒、 秸秆保。

18、存箱、 打捆装置、 输送带、 油压缸 控制阀、 驾驶装置, 所述的履带装置位于所述的油压缸控制阀、 驾驶装置和打捆装置的底 部, 且履带装置的一端与输送带相连接; 所述的输送筒位于所述驾驶装置外表面的一侧, 且 输送筒的一端向秸秆保存箱方向延伸并深入到秸秆保存箱内, 另外一端与强喂入机构相连 接为一个整体; 所述的油压缸控制阀设置在秸秆保存箱的底部出口处; 所述的打捆装置为 圆形, 所述的输送带与打捆装置之间相连接, 所述的输送带位于所述的打捆装置圆形的底 部。 0005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的油压缸控制阀内设置有液压控制开关。 0006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履带装置包含有履带式变。

19、速箱底盘, 所述的履带式变 速箱底盘位于所述履带装置的底部。 0007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强喂入机构包含有强喂入装置、 捡拾器和上压辊, 所述 的强喂入装置、 捡拾器和上压辊均位于所述强喂入机构的内部。 0008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的强喂入机构还包含有4个地轮, 所述的4个地轮均位 于所述的强喂入机构的底部。 0009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的打捆装置包括: 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 压缩箱链端前 侧板、 压缩箱非链端后侧板、 压缩箱链端后侧板、 两个链端后箱护罩、 双链轮滚筒组件、 短滚 筒组件, 所述的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 压缩箱非链端后侧板连接为一个整体, 所述的压缩箱 。

20、非链端前侧板、 压缩箱非链端后侧板在同一水平面,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 压缩箱链端后侧板 连接为一个整体,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 压缩箱链端后侧板在同一水平面, 所述的压缩箱非链 端前侧板、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的压缩箱链端后侧板、 链端后箱护罩连接 为一个整体, 且压缩箱链端后侧板、 链端后箱护罩与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 压缩箱链端前侧 板之间可开启, 开启角度为0-90度。 说 明 书 1/5 页 5 CN 207321983 U 5 0010 所述的双链轮滚筒组件中包含有若干双链轮滚筒、 短滚筒组件中包含有若干短滚 筒, 所述在同一直线上的双链轮滚筒与短滚筒之间连接为一个整体,。

21、 且所述的双链轮滚筒 与短滚筒之间相互转动, 所述的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固定安装于履带 装置上。 0011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的两个链端后箱护罩分别与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 压 缩箱链端前侧板平行, 且分别与压缩箱非链端后侧板、 压缩箱链端后侧板连接。 0012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的履带自走式打捆机打捆装置还包含有第一压缩箱连 接管、 所述第一压缩箱连接管连接在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之间, 且位于 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的顶部, 0013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的履带自走式打捆机打捆装置还包含有第二压缩箱连 接管、 第三压缩箱。

22、连接管、 第四压缩箱连接管, 所述第二压缩箱连接管、 第三压缩箱连接管、 第四压缩箱连接管均为与所述的链端后箱护罩上, 将2个链端后箱护罩连接为一个整体。 0014 所述的秸秆保存箱包括: 斜板、 储料箱非链端侧板、 储料箱链端侧板、 前封板、 后挡 板、 齿轮箱、 后喂入轴装置、 前喂入轴装置、 皮带轮、 输送装置和皮带轮侧板, 所述输送装置 与输送筒之间连接为一个整体。 0015 所述的斜板与储料箱非链端侧板之间垂直、 储料箱斜板与储料箱链端侧板之间垂 直, 所述的储料箱非链端侧板、 储料箱链端侧板之间平行, 且储料箱非链端侧板、 储料箱链 端侧板位于所述斜板同侧, 所述的斜板、 储料箱非。

23、链端侧板、 储料箱链端侧板三者之间可拆 卸连接为一个非密闭空间。 0016 所述前喂入轴装置、 后喂入轴装置均位于所述的所述的斜板、 储料箱非链端侧板、 储料箱链端侧板之间形成的非密闭空间内部, 所述的前喂入轴装置、 后喂入轴装置之间相 互平行。 所述的前喂入轴装置一端与所述的储料箱链端侧板相连接, 另外一端悬空。 所述后 喂入轴装置一端与所述的储料箱链端侧板相连接, 另外一端悬空。 所述的后喂入轴装置与 所述的储料箱链端侧板的连接端位于所述的储料箱链端侧板与储料箱斜板、 储料箱非链端 侧板形成的非密闭空间的外部, 所述前喂入轴装置与所述的储料箱链端侧板的连接端位于 所述的储料箱链端侧板与储料。

24、箱斜板、 储料箱非链端侧板形成的非密闭空间的内部。 0017 所述的前封板位于所述的后喂入轴装置、 前喂入轴装置的底部, 且所述的前封板 与所述的储料箱非链端侧板、 储料箱链端侧板连接, 前封板与所述的储料箱非链端侧板、 储 料箱链端侧板之间平行, 且位于所述的储料箱非链端侧板、 储料箱链端侧板的底部。 0018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的后挡板位于所述的斜板、 储料箱非链端侧板、 储料箱 链端侧板形成的非密闭空间的外部, 且后挡板位于后喂入轴装置相对于所述的斜板、 储料 箱非链端侧板、 储料箱链端侧板形成的非密闭空间的另外一侧, 所述的后挡板与储料箱非 链端侧板、 储料箱链端侧板之间悬挂连。

25、接, 且后挡板与所述的斜板相互平行。 0019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的前封板与后挡板之间相互平行, 且前封板与后挡板 均位于所述的输送装置的顶部。 0020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的输送装置与皮带轮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的输送 装置绕皮带轮转动, 所述的皮带轮位于所述皮带轮侧板的一侧, 所述的输送装置位于所述 的皮带轮侧板的另外一侧。 0021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的后喂入轴装置上设置有后喂入转轴, 前喂入轴装置 说 明 书 2/5 页 6 CN 207321983 U 6 上设置有前喂入转轴, 所述后喂入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后喂入突起、 前喂入转轴的外 表面设置有若干前喂。

26、入突起。 0022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的输送装置上设置有输送皮带, 且所述的后喂入转轴、 前喂入转轴与输送装置的转动方向一致 0023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的链端后箱护罩与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 压缩箱链端 前侧板之间设置有转动轴所述的链端后箱护罩沿转动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机构简单, 性能可靠, 易于操作、 维护, 通过履带装置、 强喂入机构、 打捆装置的设置, 实现了 履带自走式打捆机的运行, 实现绕网、 打捆、 吐捆, 且能够实现草捆自动落在打捆机上。 附图说明 002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

27、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 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它的附图, 其中: 0025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的打捆装置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 0027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的打捆装置一具体实施例双链轮滚筒组 件与短滚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的秸秆保存箱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 0029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的秸秆保存箱。

28、一具体实施例前喂入轴装 置、 后喂入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 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 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 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1 请参阅图1-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 机, 所述的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包括: 履带装置1、 强喂入机构2、 输送筒3、 秸秆保存箱4、 打捆装置5、 输送带6、 油压缸控制阀7和驾驶装置8, 所述的。

29、履带装置1位于所述的油压缸控 制阀7、 驾驶装置8和打捆装置5的底部, 且履带装置1的一端与输送带6相连接; 所述的输送 筒3位于所述驾驶装置8外表面的一侧, 且输送筒3的一端向秸秆保存箱4方向延伸并深入到 秸秆保存箱4内, 另外一端与强喂入机构2相连接为一个整体; 所述的油压缸控制阀7设置在 秸秆保存箱4的底部出口处; 所述的打捆装置5为圆形, 所述的输送带6与打捆装置5之间相 连接, 所述的输送带6位于所述的打捆装置5圆形的底部。 0032 所述的油压缸控制阀7内设置有液压控制开关71; 所述履带装置1包含有履带式变 速箱底盘, 所述的履带式变速箱底盘位于所述履带装置1的底部。 所述强喂入。

30、机构2包含有 说 明 书 3/5 页 7 CN 207321983 U 7 强喂入装置21、 捡拾器22和上压辊23, 所述的强喂入装置21、 捡拾器22和上压辊23均位于所 述强喂入机构2的内部。 所述的强喂入机构2还包含有4个地轮24, 所述的4个地轮24均位于 所述的强喂入机构2的底部。 0033 所述的打捆装置5包括: 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51、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52、 压缩箱非 链端后侧板53、 压缩箱链端后侧板54、 两个链端后箱护罩55、 双链轮滚筒组件56、 短滚筒组 件59。 所述的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51、 压缩箱非链端后侧板53连接为一个整体, 所述的压缩 箱非链端前侧板51。

31、、 压缩箱非链端后侧板53在同一水平面。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52、 压缩箱链 端后侧板54连接为一个整体。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52、 压缩箱链端后侧板54在同一水平面。 所 述的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51、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52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的压缩箱链端后侧 板54、 链端后箱护罩55连接为一个整体, 且压缩箱链端后侧板54、 链端后箱护罩55与压缩箱 非链端前侧板51、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52之间可开启, 开启角度为0-90度。 0034 所述的双链轮滚筒组件56中包含有若干双链轮滚筒561、 短滚筒组件59中包含有 若干短滚筒591, 所述在同一直线上的双链轮滚筒561与短滚筒591之间连接为。

32、一个整体, 且 所述的双链轮滚筒561与短滚筒591之间相互转动; 所述的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51、 压缩箱 链端前侧板52固定安装于履带装置1上。 0035 所述的两个链端后箱护罩55分别与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51、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52 平行, 且分别与压缩箱非链端后侧板53、 压缩箱链端后侧板54连接。 0036 所述的履带自走式打捆机打捆装置还包含有第一压缩箱连接管58、 所述第一压缩 箱连接管58连接在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51、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52之间, 且位于压缩箱非链 端前侧板51、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52的顶部。 所述的履带自走式打捆机打捆装置还包含有第 二压缩箱连接管581、 第三。

33、压缩箱连接管582、 第四压缩箱连接管583。 所述第二压缩箱连接 管581、 第三压缩箱连接管582、 第四压缩箱连接管83均为与所述的链端后箱护罩55上, 将52 个链端后箱护罩55连接为一个整体。 0037 所述的链端后箱护罩55与压缩箱非链端前侧板51、 压缩箱链端前侧板52之间设置 有转动轴57所述的链端后箱护罩55沿转动轴57转动。 0038 所述秸秆保存箱4包括: 斜板41、 储料箱非链端侧板42、 储料箱链端侧板43、 前封板 44、 后挡板45、 齿轮箱46、 后喂入轴装置47、 前喂入轴装置410、 皮带轮48、 输送装置49和皮带 轮侧板411; 所述输送装置49与输送筒。

34、3之间连接为一个整体, 所述的斜板41与储料箱非链 端侧板42之间垂直、 储料箱斜板41与储料箱链端侧板43之间垂直, 所述的储料箱非链端侧 板42、 储料箱链端侧板43之间平行, 且储料箱非链端侧板42、 储料箱链端侧板43位于所述斜 板41同侧, 所述的斜板41、 储料箱非链端侧板42、 储料箱链端侧板43三者之间可拆卸连接为 一个非密闭空间。 所述前喂入轴装置410、 后喂入轴装置47均位于所述的所述的斜板41、 储 料箱非链端侧板42、 储料箱链端侧板43之间形成的非密闭空间内部, 所述的前喂入轴装置 410、 后喂入轴装置47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的前喂入轴装置410一端与所述的储料箱。

35、链端侧 板43相连接, 另外一端悬空; 所述后喂入轴装置47一端与所述的储料箱链端侧板43相连接, 另外一端悬空; 所述的后喂入轴装置47与所述的储料箱链端侧板43的连接端位于所述的储 料箱链端侧板43与储料箱斜板41、 储料箱非链端侧板42形成的非密闭空间的外部, 所述前 喂入轴装置410与所述的储料箱链端侧板43的连接端位于所述的储料箱链端侧板43与储料 箱斜板41、 储料箱非链端侧板42形成的非密闭空间的内部。 说 明 书 4/5 页 8 CN 207321983 U 8 0039 所述的前封板44位于所述的后喂入轴装置47、 前喂入轴装置410的底部, 且所述的 前封板44与所述的储料。

36、箱非链端侧板42、 储料箱链端侧板43连接, 前封板44与所述的储料 箱非链端侧板42、 储料箱链端侧板43之间平行, 且位于所述的储料箱非链端侧板42、 储料箱 链端侧板43的底部。 所述的后挡板45位于所述的斜板41、 储料箱非链端侧板42、 储料箱链端 侧板43形成的非密闭空间的外部, 且后挡板45位于后喂入轴装置47相对于所述的斜板41、 储料箱非链端侧板42、 储料箱链端侧板43形成的非密闭空间的另外一侧, 所述的后挡板45 与储料箱非链端侧板42、 储料箱链端侧板43之间悬挂连接, 且后挡板45与所述的斜板41相 互平行。 所述的前封板44与后挡板45之间相互平行, 且前封板44与。

37、后挡板45均位于所述的 输送装置49的顶部。 所述的输送装置49与皮带轮48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的输送装置49 绕皮带轮48转动, 所述皮带轮侧板411与所述的储料箱链端侧板43相连接, 且与储料箱链端 侧板43相互平行, 所述的皮带轮48、 齿轮箱46均位于所述皮带轮侧板411的相对于后喂入轴 装置47的一侧, 所述所述的输送装置49位于所述的皮带轮侧板411的另外一侧。 所述的后喂 入轴装置47上设置有后喂入转轴471, 前喂入轴装置410上设置有前喂入转轴4101, 所述后 喂入转轴471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后喂入突起72、 前喂入转轴4101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前 喂入突起102。 所。

38、述的输送装置49上设置有输送皮带, 且所述的后喂入转轴471、 前喂入转轴 4101与输送装置49的转动方向一致。 0040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履带装置包含有履带式变速箱底盘, 强喂入机构包含有强 喂入装置、 捡拾器、 上压辊、 若干地轮。 输送筒由驾驶室右边位置向后深入到秸秆保存箱内, 在所述的秸秆保存箱下出口处设置有油压缸控制阀。 当打捆机打满报警开始绕线时, 保存 箱下面出后开启。 当绕线完成吐捆时, 保存箱下出口打开秸秆进入打捆机往返工作, 当打捆 机吐出的草捆时落入下面草捆输送带。 当草捆重量压到输送带液压马达开关时, 液压马达 工作带动输送带向上运动。 当草捆达到设定的高速时草。

39、捆自动落入草捆内。 0041 草捆达到设定的高度时, 液压马达限位器开始工作, 输送带原路返回到原设定的 位置, 从而实现往返工作。 0042 绕线器上设置有连接板, 当绕线完成后, 连接板运动时带动吐捆油缸开关阀, 油缸 自动打开时连动存料箱下边内部, 箱体下部开口, 入料门的油压缸收回、 油缸收口、 料门打 开, 油缸上的张紧轮张紧料斗饶龙转动将料输送到打捆机内, 完成输送。 0043 当打捆机打满时出捆时, 捆的重量下压, 输送开关开始往上输送草捆, 当草捆达到 高度后开关工作, 输送链返回。 输送链条上到位置后, 往返运动。 输送链上有坚固的挡草捆 的顶子, 当草捆往上运动, 运动到最。

40、高位置, 草捆自动落在打捆机上, 实现自走式打捆。 0044 因此,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机构简单, 性能可靠, 易于操作、 维护, 通过履带 装置、 强喂入机构、 打捆装置的设置, 实现了履带自走式打捆机的运行, 实现绕网、 打捆、 吐 捆, 且能够实现草捆自动落在打捆机上。 004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 关的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5/5 页 9 CN 207321983 U 9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10 CN 207321983 U 10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11 CN 207321983 U 11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12 CN 207321983 U 12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3 CN 207321983 U 13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一种 多用 履带 打捆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多用履带自走式打捆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58794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