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258575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88.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种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档描述:

《一种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770811.9 (22)申请日 2016.08.30 (71)申请人 佛山市海科知识产权交易有限公司 地址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桂 澜北路6号39 空间艺术创意社区1号 楼406 申请人 王娅 (72)发明人 王娅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盈方知识产权事务所 (普通合伙) 44303 代理人 周才淇 刘杰 (51)Int.Cl. A62B 1/1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逃。

2、生救援缓降设备, 包括一端固定在高处、 另一端固定在低处的绳 索, 缓降盒体缠绕在绳索上, 并沿绳索上下升降, 载人座与缓降盒体连接, 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 下垂; 遇到突发危险需要逃生救援缓降时, 待救 援人员坐在载人座上, 缓降盒体带动载人座沿绳 索由高处缓降至低处, 待救援人员到达安全低处 后, 缓降盒体再带动载人座沿绳索由低处返回高 处, 继续救援待逃生人员, 实现突发危险的有效 安全逃生救援缓降; 在整个下降过程中, 缓降盒 体带动载人座实现缓慢下降, 避免被求援人员因 为下降速度过快而造成伤害, 保证逃生救援的安 全性; 整个缓降设备结构设置合理, 有效解决目 前人们因无法从高处进。

3、行安全快速逃生所导致 人员伤亡的难题。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 CN 106178297 A 2016.12.07 CN 106178297 A 1.一种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一端固定在高处、 而另一端固定在低处的绳索; 与绳索缠绕连接的缓降盒体; 与缓降盒体连接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垂的载人座; 缓降盒体带动载人座沿绳索上下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降盒体包括: 壳体; 设置在壳体内的绳索导向轮结构; 设置在壳体内并在绳索的带动下以自身中心为旋转中心旋转的滚筒结构; 所述绳索经过绳索导向轮结构导向进入壳体。

4、内, 在滚筒结构上缠绕数圈后, 再经过绳 索导向轮结构的导向离开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绳索导向轮结构包 括多个设置在壳体内的用于绳索导向的绳索导向轮, 滚筒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壳体内 的滚筒, 所述绳索与滚筒缠绕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绳索导向轮结构包 括均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绳索导向轮、 第二绳索导向轮、 第三绳索导向轮、 第四绳索导向 轮、 第五绳索导向轮、 第六绳索导向轮、 第七绳索导向轮、 第八绳索导向轮、 第九绳索导向轮 和第十绳索导向轮, 所述滚筒结构包括均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滚筒和。

5、第二滚筒, 所述第一 绳索导向轮、 第二绳索导向轮、 第三绳索导向轮和第四绳索导向轮设置在第一滚筒远离第 二滚筒的一侧, 第七绳索导向轮、 第八绳索导向轮、 第九绳索导向轮和第十绳索导向轮设置 在第二滚筒远离第一滚筒的一侧, 第五绳索导向轮和第六绳索导向轮设置在第一滚筒和第 二滚筒之间; 所述第三绳索导向轮和第八绳索导向轮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第四绳索导向 轮和第七绳索导向轮分别位于互相平行的竖直面上, 第三绳索导向轮所在的平面和第四绳 索导向轮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 第一绳索导向轮、 第二绳索导向轮、 第五绳索导向轮、 第六 绳索导向轮、 第九绳索导向轮和第十绳索导向轮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 第。

6、一绳索导向轮所 在平面与第三绳索导向轮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同时第一绳索导向轮所在平面还与第四绳索 导向轮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所述绳索经过第一绳索导向轮和第二绳索导向轮导向进入壳体 内, 经过第三绳索导向轮和第四绳索导向轮导向后在第一滚筒上缠绕数圈, 再经过第五绳 索导向轮和第六绳索导向轮导向在第二滚筒上缠绕数圈, 经过第七绳索导向轮和第八绳索 导向轮离开滚筒结构, 最后经过第九绳索导向轮和第十绳索导向轮导向离开壳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其特征在于, 在壳体内安装有第一主 轴和第二主轴, 在第一主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随第一主轴同轴转动的第一太阳轮, 在第一 滚筒的内。

7、表面固定有数量与第一太阳轮数量一致的第一齿圈, 第一主轴贯穿第一滚筒, 第 一太阳轮置于第一滚筒内, 每个第一齿圈与一个第一太阳轮对应设置, 在第一太阳轮和第 一齿圈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行星齿轮, 所述第一太阳轮与第一行星齿轮、 第一行星齿轮与 第一齿圈之间啮合传动; 在第二主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随第二主轴同轴转动的第二太阳 轮, 在第二滚筒的内表面固定有数量与第二太阳轮数量一致的第二齿圈, 第二主轴贯穿第 二滚筒, 第二太阳轮置于第二滚筒内, 每个第二齿圈与一个第二太阳轮对应设置, 在第二太 阳轮和第二齿圈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行星齿轮, 所述第二太阳轮与第二行星齿轮、 第二行 权 利 要 求 书 。

8、1/2 页 2 CN 106178297 A 2 星齿轮与第二齿圈之间啮合传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太阳轮设置两 个, 所述第二太阳轮设置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其特征在于, 在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活 塞阻尼器和第二活塞阻尼器, 所述第一活塞阻尼器包括第一活塞缸和在第一活塞缸往复做 功的第一活塞杆, 所述第二活塞阻尼器包括第二活塞缸和在第二活塞缸内往复做功的第二 活塞杆; 第一主轴一端通过第一单向轴承与第一曲轴连接, 第一活塞杆与第一曲轴连接, 在 第一曲轴的带动下在第一活塞缸内往复做功; 第二主轴一端通过第二单向。

9、轴承与第二曲轴 连接, 第二活塞杆与第二曲轴连接, 在第二曲轴的带动下在第二活塞缸内往复做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其特征在于, 在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正 反转电机和第二正反转电机, 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与第一主轴另一端连接, 第一正反转电 机还连接第一制动电阻, 第二正反转电机与第二主轴另一端连接, 第二正反转电机还连接 第二制动电阻: 在缓降盒体和载人座下降过程中, 第一主轴带动第一正反转电机转动蓄能, 第二主轴带动第二正反转电机转动蓄能, 第一制动电阻和第二制动电阻通过发热消耗能 量; 在缓降盒体和载人座上升过程中, 第一正反转电机和第二正反转电机反转启动带动缓 降。

10、盒体和载人座上升返回原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主轴上设置有第 一在第一主轴上设置有第一离心式刹车器, 在第二主轴上设置有第二离心式刹车器, 当缓 降盒体和载人座的下降速度达到第一离心式刹车器和第二离心式刹车器的刹车速度时, 第 一离心式刹车器和第二离心式刹车器启动以降低缓降盒体和载人座的下降速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滚筒的两侧端 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散热的第一空气导流孔, 在第二滚筒的两侧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散 热的第二空气导流孔。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6178297 。

11、A 3 一种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逃生装置,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突发危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特别是一些发生在高楼层的安全事故 (如火灾), 人们往往因为无法从高处进行逃生而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 亟待一种可以帮助人们从高处进行安全快速逃生的装置, 以减少高处安全事故所导致的人 员伤亡。 0003 因此, 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帮助人们从高处进行安全快速逃生的安全逃生 救援缓降设备, 以减少高处安全事故所导致的人员伤亡。 0005 本。

12、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其中, 包括: 0007 一端固定在高处、 而另一端固定在低处的绳索; 0008 与绳索缠绕连接的缓降盒体; 0009 与缓降盒体连接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垂的载人座; 0010 缓降盒体带动载人座沿绳索上下升降。 0011 所述的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其中, 所述缓降盒体包括: 0012 壳体; 0013 设置在壳体内的绳索导向轮结构; 0014 设置在壳体内并在绳索的带动下以自身中心为旋转中心旋转的滚筒结构; 0015 所述绳索经过绳索导向轮结构导向进入壳体内, 在滚筒结构上缠绕数圈后, 再经 过绳索导向轮结构的导向离开壳体。 。

13、0016 所述的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其中, 所述绳索导向轮结构包括多个设置在壳体 内的用于绳索导向的绳索导向轮, 滚筒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壳体内的滚筒, 所述绳索 与滚筒缠绕连接。 0017 所述的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其中, 所述绳索导向轮结构包括均设置在壳体内 的第一绳索导向轮、 第二绳索导向轮、 第三绳索导向轮、 第四绳索导向轮、 第五绳索导向轮、 第六绳索导向轮、 第七绳索导向轮、 第八绳索导向轮、 第九绳索导向轮和第十绳索导向轮, 所述滚筒结构包括均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 所述第一绳索导向轮、 第二绳 索导向轮、 第三绳索导向轮和第四绳索导向轮设置在第一滚筒远离第。

14、二滚筒的一侧, 第七 绳索导向轮、 第八绳索导向轮、 第九绳索导向轮和第十绳索导向轮设置在第二滚筒远离第 一滚筒的一侧, 第五绳索导向轮和第六绳索导向轮设置在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之间; 所述 第三绳索导向轮和第八绳索导向轮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第四绳索导向轮和第七绳索导向 说 明 书 1/6 页 4 CN 106178297 A 4 轮分别位于互相平行的竖直面上, 第三绳索导向轮所在的平面和第四绳索导向轮所在的平 面互相垂直, 第一绳索导向轮、 第二绳索导向轮、 第五绳索导向轮、 第六绳索导向轮、 第九绳 索导向轮和第十绳索导向轮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 第一绳索导向轮所在平面与第三绳索导 向轮所在。

15、平面互相垂直, 同时第一绳索导向轮所在平面还与第四绳索导向轮所在平面互相 垂直; 所述绳索经过第一绳索导向轮和第二绳索导向轮导向进入壳体内, 经过第三绳索导 向轮和第四绳索导向轮导向后在第一滚筒上缠绕数圈, 再经过第五绳索导向轮和第六绳索 导向轮导向在第二滚筒上缠绕数圈, 经过第七绳索导向轮和第八绳索导向轮离开滚筒结 构, 最后经过第九绳索导向轮和第十绳索导向轮导向离开壳体内。 0018 所述的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其中, 在壳体内安装有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 在第 一主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随第一主轴同轴转动的第一太阳轮, 在第一滚筒的内表面固定有 数量与第一太阳轮数量一致的第一齿圈, 第一主轴。

16、贯穿第一滚筒, 第一太阳轮置于第一滚 筒内, 每个第一齿圈与一个第一太阳轮对应设置, 在第一太阳轮和第一齿圈之间设置有多 个第一行星齿轮, 所述第一太阳轮与第一行星齿轮、 第一行星齿轮与第一齿圈之间啮合传 动; 在第二主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随第二主轴同轴转动的第二太阳轮, 在第二滚筒的内表 面固定有数量与第二太阳轮数量一致的第二齿圈, 第二主轴贯穿第二滚筒, 第二太阳轮置 于第二滚筒内, 每个第二齿圈与一个第二太阳轮对应设置, 在第二太阳轮和第二齿圈之间 设置有多个第二行星齿轮, 所述第二太阳轮与第二行星齿轮、 第二行星齿轮与第二齿圈之 间啮合传动。 0019 所述的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其中。

17、, 所述第一太阳轮设置两个, 所述第二太阳轮 设置两个。 0020 所述的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其中, 在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活塞阻尼器和第二活 塞阻尼器, 所述第一活塞阻尼器包括第一活塞缸和在第一活塞缸往复做功的第一活塞杆, 所述第二活塞阻尼器包括第二活塞缸和在第二活塞缸内往复做功的第二活塞杆; 第一主轴 一端通过第一单向轴承与第一曲轴连接, 第一活塞杆与第一曲轴连接, 在第一曲轴的带动 下在第一活塞缸内往复做功; 第二主轴一端通过第二单向轴承与第二曲轴连接, 第二活塞 杆与第二曲轴连接, 在第二曲轴的带动下在第二活塞缸内往复做功。 0021 所述的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其中, 在壳体内设置。

18、有第一正反转电机和第二正 反转电机, 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与第一主轴另一端连接, 第一正反转电机还连接第一制动 电阻, 第二正反转电机与第二主轴另一端连接, 第二正反转电机还连接第二制动电阻: 在缓 降盒体和载人座下降过程中, 第一主轴带动第一正反转电机转动蓄能, 第二主轴带动第二 正反转电机转动蓄能, 第一制动电阻和第二制动电阻通过发热消耗能量; 在缓降盒体和载 人座上升过程中, 第一正反转电机和第二正反转电机反转启动带动缓降盒体和载人座上升 返回原位。 0022 所述的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其中, 在第一主轴上设置有第一在第一主轴上设 置有第一离心式刹车器, 在第二主轴上设置有第二离心式刹。

19、车器, 当缓降盒体和载人座的 下降速度达到第一离心式刹车器和第二离心式刹车器的刹车速度时, 第一离心式刹车器和 第二离心式刹车器启动以降低缓降盒体和载人座的下降速度。 0023 所述的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其中, 在第一滚筒的两侧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 散热的第一空气导流孔, 在第二滚筒的两侧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散热的第二空气导流 说 明 书 2/6 页 5 CN 106178297 A 5 孔。 002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包括一端固定 在高处, 而另一端固定在低处的倾斜设置的绳索, 缓降盒体缠绕在倾斜设置的绳索上, 并可 沿绳索上下升降, 载人座。

20、与缓降盒体连接, 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垂; 遇到突发危险需要 逃生救援缓降时, 待救援人员坐在载人座上, 缓降盒体带动载人座沿绳索由高处缓降至低 处, 待救援人员到达安全低处后, 缓降盒体再带动载人座沿绳索由低处返回高处, 继续救援 待逃生人员, 实现突发危险的有效安全逃生救援缓降; 而且在整个下降过程中, 缓降盒体带 动载人座实现缓慢下降, 避免被求援人员因为下降速度过快而造成伤害, 保证逃生救援的 安全性; 整个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的结构设置合理, 有效解决目前人们因无法从高处进 行安全快速逃生所导致人员伤亡的难题。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发明中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

21、0026 图2是本发明中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 明确, 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 如图1-2所示, 一种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 包括: 0029 一端固定在高处、 而另一端固定在低处的绳索100; 0030 与绳索100缠绕连接的缓降盒体; 0031 与缓降盒体连接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垂的载人座; 0032 缓降盒体带动载人座沿绳索100上下升降。 0033 当载着待逃生人员缓降时, 在重力(待逃生人员重力+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重 力)的作用下, 缓降盒体和载人座沿绳索100实现缓。

22、降; 待逃生人员到达低处后, 缓降盒体和 载人座在外力的作用下返回高处, 继续实现救援。 0034 具体地, 所述缓降盒体包括: 0035 壳体210; 0036 设置在壳体210内的绳索导向轮结构; 0037 设置在壳体210内并在绳索100的带动下以自身中心为旋转中心旋转的滚筒结构; 0038 所述绳索100经过绳索导向轮结构导向进入壳体210内, 在滚筒结构上缠绕数圈 后, 再经过绳索导向轮结构的导向离开壳体210: 当缓降盒体带动载人座上下升降的过程 中, 通过绳索100缠绕在滚筒结构上, 滚筒结构被缠绕的绳索100带动不断以自身中心为旋 转中心旋转, 同时使得缓降盒体可以带动载人座沿。

23、绳索100进行升降; 绳索100缠绕在滚筒 结构上的圈数越多, 缓降盒体带动载人座沿绳索100下降时所受到的阻力越大, 缓降盒体带 动载人座沿绳索100下降的速度越慢, 实现安全缓降。 0039 本实施例中, 所述绳索导向轮结构包括均设置在壳体210内的第一绳索导向轮 221、 第二绳索导向轮222、 第三绳索导向轮223、 第四绳索导向轮224、 第五绳索导向轮225、 第六绳索导向轮226、 第七绳索导向轮227、 第八绳索导向轮228、 第九绳索导向轮229和第十 说 明 书 3/6 页 6 CN 106178297 A 6 绳索导向轮2210, 所述滚筒结构包括均设置在壳体210内的第。

24、一滚筒231和第二滚筒232, 所 述第一绳索导向轮221、 第二绳索导向轮222、 第三绳索导向轮223和第四绳索导向轮224设 置在第一滚筒231远离第二滚筒232的一侧, 第七绳索导向轮227、 第八绳索导向轮228、 第九 绳索导向轮229和第十绳索导向轮2210设置在第二滚筒232远离第一滚筒231的一侧, 第五 绳索导向轮225和第六绳索导向轮226设置在第一滚筒231和第二滚筒232之间; 所述第三绳 索导向轮223和第八绳索导向轮228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第四绳索导向轮224和第七绳索 导向轮227分别位于互相平行的竖直面上, 第三绳索导向轮223所在平面和第四绳索导向轮 2。

25、24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第一绳索导向轮221、 第二绳索导向轮222、 第五绳索导向轮225、 第 六绳索导向轮226、 第九绳索导向轮229和第十绳索导向轮2210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 第一 绳索导向轮221所在平面与第三绳索导向轮223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同时第一绳索导向轮 221所在平面还与第四绳索导向轮224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所述绳索经过第一绳索导向轮 221和第二绳索导向轮222导向进入壳体内, 经过第三绳索导向轮223和第四绳索导向轮224 导向后在第一滚筒231上缠绕数圈, 再经过第五绳索导向轮225和第六绳索导向轮226导向 在第二滚筒232上缠绕数圈, 经过第七绳索导向轮2。

26、27和第八绳索导向轮228离开滚筒结构, 最后经过第九绳索导向轮229和第十绳索导向轮2210导向离开壳体内。 所述绳索导向轮结 构包括的绳索导向轮不限于10个,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任意多个; 所述滚筒结构包括至少一 个滚筒。 本技术方案采用10个绳索导向轮和2个滚筒, 在满足安全逃生的前提下, 使得整个 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的结构尽可能简洁、 紧凑。 0040 在缓降盒体带动载人座沿绳索100下降过程中, 因重力势能过大, 缓降盒体和载人 座的下降速度会非常快, 为了避免因下降速度过快对坐在载人座上的人员造成伤害, 本技 术方案通过缓降机制一以降低下降速度: 在壳体210内安装有第一主轴410。

27、和第二主轴420, 在第一主轴4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随第一主轴410同轴转动的第一太阳轮411(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太阳轮411设置两个), 在第一滚筒231的内表面固定有数量与第一太阳轮411数量 一致的第一齿圈412, 第一主轴410贯穿第一滚筒231, 第一太阳轮411置于第一滚筒231内, 每个第一齿圈412与一个第一太阳轮411对应设置, 在第一太阳轮411和第一齿圈412之间设 置有多个第一行星齿轮413, 所述第一太阳轮411与第一行星齿轮413、 第一行星齿轮413与 第一齿圈412之间啮合传动; 在第二主轴4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随第二主轴420同轴转动的 第二太阳轮421(。

28、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太阳轮421设置两个), 在第二滚筒232的内表面固定 有数量与第二太阳轮421数量一致的第二齿圈422, 第二主轴420贯穿第二滚筒232, 第二太 阳轮421置于第二滚筒232内, 每个第二齿圈422与一个第二太阳轮421对应设置, 在第二太 阳轮421和第二齿圈422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行星齿轮423, 所述第二太阳轮421与第二行星 齿轮423、 第二行星齿轮423与第二齿圈422之间啮合传动: 在缓降的过程中, 第一滚筒231和 第二滚筒232在绳索100的带动下不断以自身中心为旋转中心旋转, 使得设置在滚筒内的齿 圈带动行星齿轮旋转, 从而使太阳轮带动主轴旋转,。

29、 在齿圈和行星齿轮、 行星齿轮和太阳轮 啮合传动的过程中, 会消耗掉部分由于下降而产生的重力势能, 从而降低缓降盒体的下降 速度。 本实施例中, 在第一滚筒231和第二滚筒232内分别设置两组太阳行星齿轮组, 在保证 下降过程中缓降可靠性的同时, 尽可能简化第一滚筒231和第二滚筒232内的结构。 0041 为了进一步降低缓降盒体和载人座在下降过程中的速度, 本技术方案在缓降机制 一的基础上, 同时采用以下缓降机制二: 在壳体210内设置有第一活塞阻尼器和第二活塞阻 说 明 书 4/6 页 7 CN 106178297 A 7 尼器, 所述第一活塞阻尼器包括第一活塞缸241和在第一活塞缸241。

30、往复做功的第一活塞杆 242, 所述第二活塞阻尼器包括第二活塞缸251和在第二活塞缸251内往复做功的第二活塞 杆252; 第一主轴410一端通过第一单向轴承与第一曲轴414连接, 第一活塞杆242与第一曲 轴414连接, 在第一曲轴414的带动下在第一活塞缸241往复做功; 第二主轴420一端通过第 二单向轴承与第二曲轴424连接, 第二活塞缸251与第二曲轴424连接, 在第二曲轴424的带 动下在第二活塞缸251内往复做功: 在缓降盒体和载人座下降过程中, 第一滚筒231和第二 滚筒232不断旋转, 带动第一主轴410和第二主轴420转动, 第一曲轴414和第二曲轴424也随 之同轴转动。

31、, 第一活塞杆242在第一曲轴414的带动下在第一活塞缸241往复做功, 第二活塞 缸251在第二曲轴424的带动下在第二活塞缸251内往复做功, 这样, 通过设置第一活塞阻尼 器和第二活塞阻尼器, 把缓降盒体和载人座在下降过程中的重力势能以往复做功的形式消 耗掉一部分, 使得缓降盒体和载人座的下降速度进一步降低; 在缓降盒体和载人座到达低 处后需要返回时, 第一滚筒231和第一主轴410、 第二滚筒232和第二主轴420也会反向旋转, 但这时第一曲轴414和第二曲轴424不会随之转动, 因为在上升过程中, 第一曲轴414和第一 主轴410之间会脱离连接, 第二曲轴424和第二主轴420之间会。

32、脱离连接, 使第一活塞阻尼器 和第二活塞阻尼器在缓降盒体和载人座上升的过程中不会做功, 不会产生阻碍作用; 缓降 机制二在缓降盒体和载人座下降过程中能把缓降盒体和载人座因下降而产生的70的重 力势能消耗掉, 能极大地降低缓降盒体和载人座的下降速度。 0042 因为缓降盒体和载人座在重力的带动下下降到低处后, 需要在外力的作用下返回 原处实现继续救援, 这种外力可通过人工或机械动力装置提供, 本实施例中, 为了提高救援 速度和进一步降低缓降盒体和载人座在下降过程中的速度, 本技术方案在缓降机制一和缓 降机制二的基础上, 同时采用以下缓降机制三: 在壳体210内设置有第一正反转电机260和 第二正。

33、反转电机270, 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260与第一主轴410另一端连接, 第一正反转电机 260还连接第一制动电阻, 第二正反转电机270与第二主轴420另一端连接, 第二正反转电机 270还连接第二制动电阻: 在缓降盒体和载人座下降的过程中, 第一滚筒231和第二滚筒232 不断旋转, 带动第一主轴410和第二主轴420转动, 带动第一正反转电机260和第二正反转电 机270转动蓄能(把缓降盒体和载人座下降过程中产生的重力势能转化成电能), 同时缓降 盒体和载人座下降过程中产生的过多的重力势能会被第一制动电阻和第二制动电阻以热 量的形式消耗掉, 使缓降盒体和载人座的下降速度降低; 在缓降盒体和。

34、载人座到达低处后 需要返回时, 第一正反转电机260和第二正反转电机270反向启动, 带动第一主轴410和第二 主轴420反向转动, 第一滚筒231和第二滚筒232随之反向转动, 从而使缓降盒体和载人座由 低处返回高处。 通过设置第一正反转电机260和第二正反转电机270, 在下降过程中可以把 缓降盒体和载人座产生的重力势能转化成电能以进行蓄能, 以降低缓降盒体和载人座的下 降速度, 在上升过程中, 第一正反转电机260和第二正反转电机270反转把下降过程中所蓄 的能量释放出来, 带动缓降盒体和载人座返回高处, 既满足缓降的要求, 又能为缓降盒体和 载人座返回高处提供动力。 0043 为了避免。

35、缓降机制二和缓降机制三在缓降盒体和载人座下降的过程中出现故障 不能如期工作, 使得缓降盒体和载人座在下降过程中的速度过快, 对被救援人员造成伤害,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以下缓降防护结构予以保障: 在第一主轴410上设置有第一在第一主 轴410上设置有第一离心式刹车器415, 在第二主轴420上设置有第二离心式刹车器425: 在 说 明 书 5/6 页 8 CN 106178297 A 8 缓降盒体和载人座下降的过程中, 如果缓降机制二和缓降机制三出现故障不能如期工作, 缓降盒体和载人座下降的速度就会很快, 当缓降盒体和载人座和下降速度达到离心式刹车 器的启动速度时, 第一离心式刹车器415和第二。

36、离心式刹车器425就会启动, 以降低第一主 轴410和第二主轴420的转速, 从而降低缓降盒体和载人座的下降速度, 以确保被救援人员 不至于坠落着地; 当缓降机制二和缓降机制三正常工作时, 缓降盒体和载人座下降的速度 没有达到离心式刹车器的启动速度时, 第一离心式刹车器415和第二离心式刹车器425就不 会启动。 0044 因为在缓降盒体和载人座下降的过程中, 第一滚筒231和第二滚筒232内会产生大 量热量, 为了能及时把这些热量散发出去, 在第一滚筒231的两侧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空 气导流孔, 在第二滚筒232的两侧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空气导流孔, 空气导流孔使滚筒内 外的空气产生流动,。

37、 帮助滚筒进行快速散热。 0045 本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包括一端固定在高处、 而另一端固定在低处的倾斜设置 的绳索, 缓降盒体缠绕在倾斜设置的绳索上, 并可沿绳索上下升降, 载人座与缓降盒体连 接, 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垂; 遇到突发危险需要逃生救援缓降时, 待救援人员坐在载人 座上, 缓降盒体带动载人座沿绳索由高处缓降至低处, 待救援人员到达安全低处后, 缓降盒 体再带动载人座沿绳索由低处返回高处, 继续救援待逃生人员, 实现突发危险的有效安全 逃生救援缓降; 而且在整个下降过程中, 缓降盒体带动载人座实现缓慢下降, 避免被求援人 员因为下降速度过快而造成伤害, 保证逃生救援的安全性; 整个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的 结构设置合理, 有效解决目前人们因无法从高处进行安全快速逃生所导致人员伤亡的难 题。 0046 应当理解的是, 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 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可 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 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 说 明 书 6/6 页 9 CN 106178297 A 9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10 CN 106178297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一种 安全 逃生 救援 设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安全逃生救援缓降设备.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25857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