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钵体苗育苗盘.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82630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87.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种钵体苗育苗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钵体苗育苗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钵体苗育苗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档描述:

《一种钵体苗育苗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钵体苗育苗盘.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1482338.X (22)申请日 2018.12.05 (71)申请人 湖南农业大学 地址 410128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农大路1 号 (72)发明人 孙松林 陈斌 肖名涛 李荣彬 彭才望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43213 代理人 马凤兰 (51)Int.Cl. A01G 9/029(2018.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钵体苗育苗盘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钵体苗育苗盘, 包括钵盘 主体, 所述钵盘主体为方形结构,。

2、 所述钵盘主体 上设有定位孔、 加强筋和若干个圆形钵体, 所述 定位孔设置在钵盘主体前进方向的钵盘主体两 侧边缘处, 若干个所述圆形钵体呈矩阵排列, 圆 形钵体呈椭圆柱或圆柱形结构, 圆形钵体上顶部 和底部均设有开口, 且顶部开口为圆形结构, 底 部开口为椭圆形或圆形结构, 圆形钵体包括前钵 壁和后钵壁, 所述前钵壁和后钵壁之间均存在间 隙; 所述加强筋设置在钵盘主体的下底面上。 本 发明的钵盘所育钵苗, 可从顶部拔苗或从底部落 苗, 可实现高速无损取苗。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109328744 A 2019.02.15 CN 109328744 A 1.一种钵体苗育苗。

3、盘, 包括钵盘主体(1), 所述钵盘主体(1)为方形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钵盘主体(1)上设有定位孔(11)、 加强筋(12)和若干个圆形钵体(13), 所述定位孔(11) 设置在钵盘主体(1)前进方向的钵盘主体(1)两侧边缘处, 若干个所述圆形钵体(13)呈矩阵 排列, 圆形钵体(13)呈椭圆柱或圆柱形结构, 圆形钵体(13)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开口, 且顶部 开口为圆形结构, 底部开口为椭圆形或圆形结构, 圆形钵体(13)包括前钵壁(131)和后钵壁 (132), 所述前钵壁(131)和后钵壁(132)之间均存在间隙; 所述加强筋(12)设置在钵盘主体 (1)的下底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

4、1所述的钵体苗育苗盘,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筋(12)包括中间加强筋 (121)和侧加强筋(122), 所述侧加强筋(122)安装在定位孔(11)的两侧, 所述中间加强筋 (121)设置在圆形钵体(13)之间, 所述中间加强筋(121)和侧加强筋(122)均沿钵盘主体(1) 前进方向呈直线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钵体苗育苗盘,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钵壁(131)、 后钵壁(132) 分别与钵盘主体(1)之间呈一定的倾斜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钵体苗育苗盘, 其特征在于: 在落苗之前, 钵体苗(2)受到前钵 壁(131)和后钵壁(132)的支撑力和摩擦力停留在圆形钵体(13)中。

5、, 到达落苗位置时, 钵盘 主体(1)受到外力能发生弯曲, 圆形钵体(13)下底张开一定角度, 前钵壁(131)与后钵壁 (132)之间的间隙变大, 钵体苗(2)失去前钵壁(131)和后钵壁(132)提供的支撑力和摩擦 力, 能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钵体苗育苗盘,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钵壁(131)的结构与后钵 壁(132)的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钵体苗育苗盘,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钵壁(131)和后钵壁(132) 上分别开设有用于降低钵盘主体(1)输送变形难度的槽体。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钵体苗育苗盘, 其特征在于: 在单个钵盘中, 位于。

6、 边界位置的定位孔(11)中心与钵盘主体(1)边界之间的距离为L1, 位于边界位置的圆形钵 体(13)中心与钵盘主体(1)边界之间的距离为L2, 相邻两个定位孔(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 L3, 相邻两个圆形钵体(13)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4, 当钵体苗育苗盘用于机械化自动装盘移栽 场合时, L32L1, L42L2, 当钵体苗育苗盘用于非自动装盘移栽场合时, L1L3, L2L4。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328744 A 2 一种钵体苗育苗盘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钵体苗育苗盘。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移栽由于可以集中育苗, 苗。

7、床的水肥质量好, 种子发芽率高, 是一种广泛应 用的种植方法。 在移栽中, 如水稻插秧, 油菜、 棉花、 玉米等作物移栽, 主要有毯状苗移栽和 钵体苗移栽两种方式, 毯状苗育苗盘结构简单, 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由于钵苗移 栽有利于作物幼苗快速返青, 提高产量质量, 虽然钵体苗育苗复杂, 已经逐步在推广应用。 目前, 用于钵体苗育苗的育苗盘主要采用有底钵盘, 取苗时只可以从顶部拔取钵体苗, 取苗 速度慢、 易损坏钵体苗, 不适合高速作业。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钵体苗育苗盘, 采用 此钵盘所育钵苗, 可从顶部拔苗或从底部落苗, 可实现。

8、高速无损取苗。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钵体苗育苗盘, 包括钵盘主 体, 所述钵盘主体为方形结构, 所述钵盘主体上设有定位孔、 加强筋和若干个圆形钵体, 所 述定位孔设置在钵盘主体前进方向的钵盘主体两侧边缘处, 若干个所述圆形钵体呈矩阵排 列, 圆形钵体呈椭圆柱或圆柱形结构, 圆形钵体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开口, 且顶部开口为圆形 结构, 底部开口为椭圆形或圆形结构, 圆形钵体包括前钵壁和后钵壁, 所述前钵壁和后钵壁 之间均存在间隙; 所述加强筋设置在钵盘主体的下底面上。 000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加强筋包括中间加强筋和侧加强筋, 所述 侧加。

9、强筋安装在定位孔的两侧, 所述中间加强筋设置在圆形钵体之间, 所述中间加强筋和 侧加强筋均沿钵盘主体前进方向呈直线结构。 0006 进一步, 所述前钵壁、 后钵壁分别与钵盘主体之间呈一定的倾斜角度, 使得圆形钵 体呈椭圆柱或圆柱形结构, 即底部的开孔在X轴上小于或等于顶部的开孔, 在Y轴上相同。 0007 进一步, 在落苗之前, 钵体苗受到前钵壁和后钵壁的支撑力和摩擦力停留在圆形 钵体中, 到达落苗位置时, 钵盘主体受到外力能发生弯曲, 圆形钵体下底张开一定角度, 前 钵壁与后钵壁之间的间隙变大, 钵体苗失去前钵壁和后钵壁提供的支撑力和摩擦力, 能在 重力的作用下下落。 0008 进一步, 所。

10、述前钵壁的结构与后钵壁的结构相同。 0009 进一步, 所述前钵壁和后钵壁上分别开设有用于降低钵盘主体输送变形难度的槽 体。 0010 进一步, 在单个钵盘中, 位于边界位置的定位孔中心与钵盘主体边界之间的距离 为L1, 位于边界位置的圆形钵体中心与钵盘主体边界之间的距离为L2, 相邻两个定位孔中心 之间的距离为L3, 相邻两个圆形钵体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4, 当钵体苗育苗盘用于机械化自动 装盘移栽场合时, L32L1, L42L2, 当钵体苗育苗盘用于非自动装盘移栽场合时, L1L3, L2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9328744 A 3 L4。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

11、明的优点在于: 0012 1、 本发明采用无底钵体结构, 钵体苗可以从顶部拔出或从底部下落, 从顶部拔出 可配合现有移栽机或抛苗机, 从底部下落可实现高速无损取苗; 0013 2、 本发明采用前钵壁和后钵壁结构, 钵盘可被折弯, 适合向下顶出式取苗; 0014 3、 本发明在钵盘底部设置加强筋, 可防止在转运钵盘过程中钵盘弯曲, 钵体苗脱 盘; 0015 4、 本发明的定位孔和圆形钵体与钵体边线的距离适合机械化连续供盘的要求, 适 用于全自动移栽场合。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0018 图3是本发明的苗盘尺寸特性图; 0019 图4是本。

12、发明具体实施例1的圆形钵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0021 图6是本发明钵盘主体落苗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例说明: 0023 1、 钵盘主体; 11、 定位孔; 12、 加强筋; 121、 中间加强筋; 122、 侧加强筋; 13、 圆形钵 体; 131、 前钵壁; 132、 后钵壁; 2、 钵体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 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全 面、 细致地描述,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0025 实施例1: 0026 如图1至图6所示, 一种钵体苗育苗盘, 包括钵盘主体1, 钵盘主。

13、体1为方形结构, 钵 盘主体1上设有定位孔11、 加强筋12和若干个圆形钵体13, 定位孔11设置在钵盘主体1前进 方向的钵盘主体1两侧边缘处, 若干个圆形钵体13呈矩阵排列, 圆形钵体13呈圆柱形结构, 圆形钵体13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开口, 且顶部开口为圆形结构, 底部开口为圆形结构, 圆形钵 体13包括前钵壁131和后钵壁132, 前钵壁131和后钵壁132之间均存在间隙; 加强筋12设置 在钵盘主体1的下底面上。 0027 本实施例中, 加强筋12包括中间加强筋121和侧加强筋122, 侧加强筋122安装在定 位孔11的两侧, 中间加强筋121设置在圆形钵体13之间, 中间加强筋121和侧。

14、加强筋122均沿 钵盘主体1前进方向呈直线结构。 0028 本实施例中, 前钵壁131、 后钵壁132分别与钵盘主体1之间呈一定的倾斜角度, 使 得圆形钵体13呈圆柱形结构, 即底部的开孔在X轴上等于顶部的开孔, 在Y轴上相同。 0029 如图5所示(图中箭头为钵盘主体1的前进方向), 在落苗之前, 钵体苗2受到前钵壁 131和后钵壁132的支撑力和摩擦力停留在圆形钵体13中, 到达落苗位置时, 钵盘主体1受到 外力能发生弯曲, 圆形钵体13下底张开一定角度, 前钵壁131与后钵壁132之间的间隙变大,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9328744 A 4 钵体苗2失去前钵壁131和后。

15、钵壁132提供的支撑力和摩擦力, 能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 0030 本实施例中, 前钵壁131的结构与后钵壁132的结构相同。 0031 本实施例中, 前钵壁131和后钵壁132上分别开设有用于降低钵盘主体1输送变形 难度的槽体, 是否开槽可根据钵盘主体1材质或圆形钵体13的大小不同具体确定。 0032 如附图3所示, 图中B所指示的线为前后两个钵盘之间的分界线, 在单个钵盘中, 位 于边界位置的定位孔11中心与钵盘主体1边界之间的距离为L1, 位于边界位置的圆形钵体 13中心与钵盘主体1边界之间的距离为L2, 相邻两个定位孔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3, 相邻两 个圆形钵体13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

16、4, 当钵体苗育苗盘用于机械化自动装盘移栽场合时, L3 2L1, L42L2, 当钵体苗育苗盘用于非自动装盘移栽场合时, L1L3, L2L4。 0033 实施例2: 003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 圆形钵体13呈椭圆形结构, 圆形钵体13顶部和 底部均设有开口, 且顶部开口为圆形结构, 底部开口为椭圆形结构,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的 相同。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9328744 A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109328744 A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109328744 A 7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109328744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一种 钵体苗 育苗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钵体苗育苗盘.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78263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