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4090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9.6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文档描述:

《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pdf(45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66914A43申请公布日20140924CN104066914A21申请号201380005997322申请日20130114201200822420120118JPE05B83/40201401E05B79/22201401B60J5/0020060171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地址日本爱知县72发明人高柳进介町田利雄石田淳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代理人李洋尹文会54发明名称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57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便利性高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本发明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具备把手联动杆、致动器联动杆、以及闩锁解除输出杆。

2、,其中,把手联动杆仅借助来自门把手的门闩解除力而转动,致动器联动杆仅借助来自释放致动器的门闩解除力而转动。而且,若将中继部件配置于解锁位置,则闩锁解除输出杆借助把手联动杆与致动器联动杆的其中之一的门闩解除力而转动从而向闩锁机构输出门闩解除力。另一方面,若将中继部件配置于锁定位置,则闩锁解除输出杆仅借助来自致动器联动杆的门闩解除力而转动从而向闩锁机构输出门闩解除力。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718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3/05049920130114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3/108729JA2013072551INTCL权利要。

3、求书2页说明书18页附图21页按照条约第19条修改的权利要求书2页按照条约第19条修改的声明或说明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8页附图21页按照条约第19条修改的权利要求书2页按照条约第19条修改的声明或说明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66914ACN104066914A1/2页21一种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其构成为,对以能够将车门锁定为关闭状态的方式构成的闩锁机构传递来自所述车门所具备的门把手以及释放致动器的门闩解除力,并且该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能够对所述闩锁机构进行锁定解除,所述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特征在于,具有把手联动杆,其构成为仅借助来自所述。

4、门把手以及所述释放致动器中的所述门把手的所述门闩解除力而转动;致动器联动杆,其构成为仅借助来自所述门把手以及所述释放致动器中的所述释放致动器的所述门闩解除力而转动;闩锁解除输出杆,其构成为从所述把手联动杆以及所述致动器联动杆接受所述门闩解除力,并且能够将该门闩解除力输出至所述闩锁机构;以及中继部件,其构成为从所述车门所具备的锁定切换机构接受锁定切换动力而在所述闩锁解除输出杆的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并且,该中继部件构成为在配置于所述解锁位置时,位于所述把手联动杆以及所述致动器联动杆双方的转动区域,将来自所述把手联动杆以及所述致动器联动杆中的任意一方的所述门闩解除力传递至所述闩锁解除输出。

5、杆,另一方面,在配置于所述锁定位置时,从所述把手联动杆的转动区域脱离而仅位于所述致动器联动杆的转动区域,仅将来自所述致动器联动杆的所述门闩解除力传递至所述闩锁解除输出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抵接部,其设置于所述致动器联动杆,并与所述解锁位置的所述中继部件抵接而向所述中继部件施加所述门闩解除力;第二抵接部,其在所述致动器联动杆中与配置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所述中继部件抵接而向所述中继部件施加所述门闩解除力;以及切断部,其在所述致动器联动杆中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之间,用于收容配置于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所述中继部件,而切断从所述致。

6、动器联动杆向所述闩锁解除输出杆传递的所述门闩解除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相互重叠并且各自的转动轴同轴配置的所述把手联动杆、所述致动器联动杆以及所述闩锁解除输出杆;组装于所述闩锁解除输出杆的所述中继部件;引导长孔,其沿所述闩锁解除输出杆的转动半径方向延伸,并将所述中继部件收容为能够移动,将所述转动轴侧的一端区域作为所述锁定位置,将另一端区域作为所述解锁位置;以及作为所述切断部的退让槽,该退让槽在所述第一抵接部以及第二抵接部之间开口并沿与所述致动器联动杆的转动半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收容配置于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所述中继部件,切断从所。

7、述致动器联动杆向所述闩锁解除输出杆传递的所述门闩解除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退让槽,所述中继部件在该退让槽的内部能够向所述转动轴侧的第一中间位置以及相反侧的第二中间位置移动;权利要求书CN104066914A2/2页3第三抵接部,其设置于所述把手联动杆,并与所述解锁位置的所述中继部件抵接而向所述中继部件施加所述门闩解除力;以及第四抵接部,其在所述把手联动杆中不与在所述退让槽内位于所述第二中间位置的所述中继部件抵接,而与在所述退让槽内位于所述第一中间位置的所述中继部件抵接,从而经由该中继部件而能够将所述门闩解除力从所述把手联动杆传递至所述闩锁解除输出杆。。

8、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为所述中继部件的连结销,其插通于所述引导长孔;以及抵接平坦面,所述抵接平坦面设置于所述连结销的侧面与所述致动器联动杆的侧面,并且在所述中继部件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或者所述锁定位置时相互抵接而能够从所述致动器联动杆向所述闩锁解除输出杆施加所述门闩解除力。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平坦面,所述一对平坦面设置于所述连结销中的配置于所述引导长孔内的部分,并且与该引导长孔的一对内侧面对置而阻止所述连结销转动。权利要求书CN104066914A1/18页4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门闩解除。

9、力传递机构,其向能够将车门锁定为关闭状态的闩锁机构传递来自车门所具备的门把手的门闩解除力而能够解除上锁。背景技术0002近年来,如下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慢慢普及不仅能够将来自门把手的门闩解除力传递至闩锁机构,也能够将来自释放致动器RELEASEACTUATOR的门闩解除力传递至闩锁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作为这种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之一,公知有如下机构释放致动器与依次传递来自门把手的门闩解除力而联动转动的第一、第二、第三转动杆中的中间的第二转动杆连结,并且闩锁机构与最末尾的第三转动杆连结。另外,在该第三转动杆,以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组装有中继部件,仅在中继部件配置于解锁位置的状。

10、态下能够从第二转动杆向第三转动杆传递门闩解除力,若将中继部件配置于锁定位置,则第二转动杆与第三转动杆之间被切断而不传递门闩解除力,从而成为不能利用门把手以及释放致动器来敞开门的锁定状态。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31569号公报段落0076、00770004然而,带释放致动器的车辆由于即使在抱着货物等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打开车门这样的便利性而迅速普及。然而,对于以往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而言,若成为锁定状态,则不仅门把手与闩锁机构之间被切断,释放致动器与闩锁机构之间也被切断,因此,在搭乘锁定状态的车辆的情况下,利用释放致动器的情况也与利用门把手的情况相同,必须预先进行锁定的解除操作。即,在。

11、以往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中,在搭乘锁定状态的车辆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由锁定的解除操作与释放致动器的开关操作构成的两个操作,从而存在利用释放致动器的情况的便利性减半这一问题。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便利性高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构成为,对以能够将车门锁定为关闭状态的方式构成的闩锁机构传递来自车门所具备的门把手以及释放致动器的门闩解除力,并且该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能够对闩锁机构进行锁定解除,上述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特征在于,具有把手联动杆,其构成为仅借助来自门把手以及释放致动器中的门把。

12、手的门闩解除力而转动;致动器联动杆,其构成为仅借助来自门把手以及释放致动器中的释放致动器的门闩解除力而转动;闩锁解除输出杆,其构成为从把手联动杆以及致动器联动杆受到门闩解除力,而能够将该门闩解除力输出至闩锁机构;以及中继部件,其构成为从车门所具备的锁定切换机构受到锁定切换动力,而在闩锁解除输出杆的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在配置于解锁位置时,其构成为位于把手联动杆以及致动器联动杆双方的转动区域,而将来自把手联动杆以及致动器联动杆中的任意一说明书CN104066914A2/18页5方的门闩解除力传递至闩锁解除输出杆,另一方面,在配置于锁定位置时,其构成为从把手联动杆的转动区域脱离而仅位。

13、于致动器联动杆的转动区域,而仅将来自致动器联动杆的门闩解除力传递至闩锁解除输出杆。0007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抵接部,其设置于致动器联动杆,并与解锁位置的中继部件抵接而向中继部件施加门闩解除力;第二抵接部,其在致动器联动杆中与配置于锁定位置的中继部件抵接而向中继部件施加门闩解除力;以及切断部,其在致动器联动杆中设置于第一以及第二抵接部之间,用于对配置于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中继部件进行收容,而切断从致动器联动杆向闩锁解除输出杆传递的门闩解除力。0008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

14、征在于,具有相互重叠、并且各自的转动轴同轴配置的把手联动杆、致动器联动杆以及闩锁解除输出杆;组装于闩锁解除输出杆的中继部件;引导长孔,其沿闩锁解除输出杆的转动半径方向延伸,并将中继部件收容为能够移动,从而使转动轴侧的一端区域形成为锁定位置,使另一端区域形成为解锁位置;以及退让槽,其作为切断部,在第一以及第二抵接部之间开口并沿与致动器联动杆的转动半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对配置于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中继部件进行收容,而切断从致动器联动杆向闩锁解除输出杆传递的门闩解除力。0009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退让槽,其在内部能够供中。

15、继部件向转动轴侧的第一中间位置以及相反侧的第二中间位置移动;第三抵接部,其设置于把手联动杆,并与解锁位置的中继部件抵接而向中继部件施加门闩解除力;以及第四抵接部,其在把手联动杆中不与在退让槽内位于第二中间位置的中继部件抵接,而与在退让槽内位于第一中间位置的中继部件抵接,从而经由该中继部件而能够将门闩解除力从把手联动杆传递至闩锁解除输出杆。0010在技术方案3或4所记载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连结销,其作为中继部件而插通于引导长孔;以及抵接平坦面,它们设置于连结销的侧面与致动器联动杆的侧面,并且在中继部件位于解锁位置或者锁定位置时相互抵接而能够从致动器联动杆。

16、向闩锁解除输出杆施加门闩解除力。0011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一对平坦面,它们设置于连结销中的配置于引导长孔内的部分,并且与该引导长孔的一对内侧面对置而阻止连结销转动。0012技术方案1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具备把手联动杆、致动器联动杆、以及闩锁解除输出杆,其中,把手联动杆仅借助来自门把手的门闩解除力而转动,致动器联动杆仅借助来自释放致动器的门闩解除力而转动。而且,若将中继部件配置于解锁位置,则闩锁解除输出杆借助把手联动杆与致动器联动杆的任意一方的门闩解除力而转动从而向闩锁机构输出门闩解除力。即,在中继部件配置于解锁位置的解锁状态下,通过。

17、门把手的操作或者释放致动器的开关操作的任意一个操作,而解除基于闩锁机构的车门的上锁。另一方面,若将组装于闩锁解除输出杆的中继部件配置于锁定位置,则闩锁解除输出杆仅借助来自致动器联动杆的门闩解除力而转动从而向闩锁机构输出门闩解除力。即,在中继部件配置于锁定位置的锁定状态下,并在利用门把手的情况下,通过使中继部件向解锁位置移动的锁定解除说明书CN104066914A3/18页6操作、以及门把手的操作这两个操作,解除基于闩锁机构的车门的闩锁。与此相对地,在锁定状态下,并在利用释放致动器的情况下,不需要上述锁定解除操作,仅通过释放致动器的开关操作这一个操作,解除基于闩锁机构的车门的闩锁。即,在利用释放。

18、致动器的情况下,不论解锁状态与锁定状态,为了解除基于闩锁机构的车门的闩锁而仅利用释放致动器的开关操作这一个操作即可,从而与以往相比便利性提高。0013然而,在释放致动器使闩锁解除输出杆转动、并且当闩锁机构处于解除上锁的位置时释放致动器产生故障而不进行动作的情况下,若未关闭车门而未回到能够上锁的状态,则不能使车辆运行。与此相对地,在技术方案2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中,由于在致动器联动杆中的抵接于解锁位置的中继部件的第一抵接部、与抵接于锁定位置的中继部件的第二抵接部之间,设置有收容中继部件而切断从致动器联动杆向闩锁解除输出杆的门闩解除力的切断部,所以在释放致动器使闩锁解除输出杆转动、并且当闩锁机构处。

19、于解除上锁的位置时释放致动器产生故障而不进行动作的情况下,通过将中继部件配置于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而将其收容于切断部,能够将闩锁解除输出杆以及闩锁机构从释放致动器切离,从而关闭车门而回到能够上锁的状态。0014在技术方案3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中,由于中继部件向致动器联动杆的转动半径方向移动、并且切断部在第一以及第二抵接部之间开口而成为沿与致动器联动杆的转动半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退让槽,所以若将闩锁解除输出杆以及闩锁机构从释放致动器切离,则在将车门锁定为关闭状态后,不能利用释放致动器来解除上锁。另外,由于中继部件收容于退让槽,所以也不能将中继部件配置于解锁位置。与此相对地,在技术方。

20、案4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中,将退让槽设为在其内部能够供中继部件向转动轴侧的第一中间位置以及与它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中间位置移动的宽度,并且在把手联动杆设置有第四抵接部,该第四抵接部不同于与解锁位置的中继部件抵接的第三抵接部,不与第二中间位置的中继部件抵接,而与第一中间位置的中继部件抵接,因此,在将中继部件收容于退让槽而将闩锁解除输出杆以及闩锁机构从释放致动器切离从而将车门锁定为关闭状态后,通过将中继部件配置于第一中间位置,能够利用门把手来解除车门的闩锁,并且通过将中继部件配置于第二中间位置,也能够形成不能利用门把手来解除车门的闩锁的锁定状态。0015另外,根据技术方案5的结构,由于设置于连结销的侧。

21、面与致动器联动杆的侧面的抵接平坦面相互面抵接而传递门闩解除力,所以使该门闩解除力的传递稳定。另外,根据技术方案6,由于在引导长孔内连结销被止转,所以能够使连结销的抵接平坦面与致动器联动杆的抵接平坦面彼此可靠地面抵接。附图说明0016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车辆的示意图。0017图2是具备前侧门锁定装置、遥控装置等的车门的示意图。0018图3是闩锁与撞击器啮合前的棘爪锁定LATCHRATCHET机构的侧视图。0019图4是闩锁与撞击器已啮合的状态下的棘爪锁定机构的侧视图。0020图5是遥控装置的主视图。0021图6是遥控装置的后视图。0022图7是使连结销处于解锁位置。

22、时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主视图。说明书CN104066914A4/18页70023图8是对车内门把手进行打开操作时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主视图。0024图9是对车外门把手进行打开操作时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主视图。0025图10是使释放致动器工作时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主视图。0026图11是车内把手连结杆、连结销贯通杆、以及闩锁解除输出杆的主视图。0027图12是使连结销处于锁定位置时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主视图。0028图13是使连结销处于锁定位置而对车内门把手进行打开操作时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主视图。0029图14是使连结销处于锁定位置而对车外门把手进行打开操作时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

23、主视图。0030图15是使连结销处于锁定位置而使释放致动器工作时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主视图。0031图16是车外把手连结杆、连结销贯通杆、以及闩锁解除输出杆的主视图。0032图17是致动器联动杆、连结销贯通杆、以及闩锁解除输出杆的主视图。0033图18A是连结销的侧视图。0034图18B是连结销的XX线剖切面的剖视图。0035图19是进行致动器切离操作时的车门操作装置的主视图。0036图20是进行致动器切离操作后、使连结销处于第一中间位置时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主视图。0037图21是变形例的致动器联动杆、连结销贯通杆、以及闩锁解除输出杆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38以下,根据图1图20对本。

24、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中示出了具有滑动式的车门90的车辆300。该车门90从关闭车辆主体99的乘降口的状态向斜后方后退,并且从中途笔直地后退而成为全开状态。为了对车门90进行开闭操作,在车门90的室外表面配置有车外门把手17参照图5,并且在室内表面配置有车内门把手18参照图2。车外门把手17例如是手握式把手,被朝近前侧拉动操作。另外,在车门90的室内表面具备室内锁定操作部16参照图2,相当于本发明的“锁定切换机构”,其用于进行门锁定以使得即使对车外门把手17以及车内门把手18进行打开操作也不会打开车门90。在后面对车内门把手18以及室内锁定操作部16进行叙述。0039如图2所示,在。

25、车门90的内部具备用于将车门90保持为关闭状态的前侧门锁定装置10A及后侧门锁定装置10B;用于将车门90保持为全开状态的全开门锁定装置10C;以及与上述门锁定装置10A、10B、10C连结的遥控装置100。0040各门锁定装置10A、10B、10C配置于车门90的规定的各个位置,与此相对,在门框99W升降口的框的内侧面的三个位置设置有撞击器40在图1中仅示出了两个位置的撞击器40。0041撞击器40整体例如呈使剖面呈圆形的线材弯曲而得的门形构造,该门形构造的一对脚部从门框99W的内表面突出并且沿内外方向排列。而且,撞击器40的一对脚部中的靠外配置的一个脚部与接下来叙述的闩锁20卡合。此外,在。

26、图3以及图4中仅示出了撞击器40中的与闩锁20卡合的部分。说明书CN104066914A5/18页80042如图3所示,前侧门锁定装置10A构成为在基盘11设置有具有闩锁20、棘爪30、撞击器收容槽12等的闩锁机构20K。0043撞击器收容槽12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其一端部向车内侧敞开,另一端部关闭。若关闭车门90,则撞击器40从撞击器收容槽12的一端部进入撞击器收容槽12内。0044在基盘11中的比撞击器收容槽12更靠近下方的位置,能够转动地轴支承有棘爪30。棘爪30从转动轴30J向闩锁20突出。在棘爪30与基盘11之间具备扭转螺旋弹簧30S,利用该扭转螺旋弹簧30S而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对。

27、棘爪30进行施力。另外,棘爪30在隔着基盘11而相反的一侧一体地具备棘爪驱动杆30R,该棘爪驱动杆30R与遥控装置100参照图2经由开放式电缆91W连结。开放式电缆91W被扭转螺旋弹簧30S向棘爪30侧拉动,若克服扭转螺旋弹簧30S的作用力而向遥控装置100侧拉动开放式电缆91W,则棘爪30向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0045在基盘11中的比撞击器收容槽12更靠近上方的位置能够转动地轴支承有闩锁20。在闩锁20具备一对卡止爪21、22,上述卡止爪21、22之间成为撞击器收容部23。另外,利用设置于闩锁20与基盘11之间的扭转螺旋弹簧20S而向锁定解除方向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对闩锁20进行施力。而且。

28、,在打开车门90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闩锁20定位于锁定解除方向的一端。0046若在该状态下使车门90向关闭方向滑动,则进入撞击器收容槽12的撞击器40如图3所示地收容于闩锁20的撞击器收容部23内,并且撞击器40按压后侧的卡止爪22而使闩锁20向与锁定解除方向相反的上锁方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如图4所示,闩锁20成为与撞击器40啮合的状态。此时,棘爪30与闩锁20的前侧的卡止爪21抵接,而禁止闩锁20向锁定解除方向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将闩锁20保持为与撞击器40啮合的状态。0047另外,若在闩锁20与撞击器40啮合车门90保持关闭的状态下对车外门把手17或者车内门把手18进。

29、行打开操作,则向遥控装置100参照图2侧拉动开放式电缆91W。这样,如图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棘爪30向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向闩锁20的转动区域的外侧退开,从而解除棘爪30对闩锁20的转动限制,而允许闩锁20向锁定解除方向转动。0048以上是前侧门锁定装置10A的说明,但是对于后侧门锁定装置10B而言,也具备与前侧门锁定装置10A相同地进行动作的闩锁机构20K未图示。后侧门锁定装置10B的棘爪30与遥控装置100之间经由开放式电缆92W参照图2连结,若对车门90的车外门把手17或者车内门把手18进行打开操作,则向遥控装置100侧参照图2拉动开放式电缆92W,而解除棘爪30对闩锁20的转动限。

30、制。0049而且,在前侧门锁定装置10A与后侧门锁定装置10B双方的闩锁机构20K中,在闩锁20保持为与撞击器40啮合的状态图4所示的状态时,车门90保持为关闭状态。另外,在前侧门锁定装置10A与后侧门锁定装置10B双方的闩锁机构20K中,若解除棘爪30对闩锁20的转动限制,则车门90的关闭保持门锁定被解除,而能够打开车门90使其向打开方向滑动。此外,在车辆300具备能够以电动的方式对车门90进行开闭的未图示的电动门开闭装置所谓“电动滑动门装置”,并且电动门开闭装置与基于前侧门锁定装置10A以及后侧门锁定装置10B的门锁定解除联动地工作,而使车门90以电动的方式打开。说明书CN10406691。

31、4A6/18页90050在全开门锁定装置10C也与前侧门锁定装置10A相同地具备闩锁机构20K。对于该闩锁机构20K而言,在使车门90处于全开状态时,闩锁20与撞击器40啮合,并且棘爪30与该闩锁20抵接而限制其向锁定解除方向转动。全开门锁定装置10C的棘爪30与遥控装置100之间经由开放式电缆93W参照图2连结。0051在车门90为全开状态时,若对车外门把手17或者车内门把手18进行关闭操作,则向遥控装置100侧拉动开放式电缆93W。这样,解除棘爪30对闩锁20的转动限制,而能够使全开状态的车门90关闭使其向关闭方向滑动。此外,若解除基于全开门锁定装置10C的门锁定,则电动门开闭装置工作,而。

32、使车门90以电动的方式关闭。0052而且,如图2所示,遥控装置100配置于车门90的靠近前端的位置。如图5所示,遥控装置100构成为在机构盘101设置有本发明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100K。0053如图6所示,在机构盘101中的与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100K相反的一侧的面,设置有车内门把手18以及室内锁定操作部16。机构盘101以从内侧将设置有车内门把手18以及室内锁定操作部16的一个面贴于车门90的室内侧门面板的方式固定于该室内侧门面板。0054车内门把手18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长构造,并在车门90的室内表面露出。车内门把手18能够向车门90的滑动方向倾动。具体而言,车内门把手18被扭转螺旋弹簧。

33、18A参照图5向图6所示的原位置施力,从而能够进行使车内门把手18从原位置向车门90的关闭方向侧图6中的左侧倾动的关闭操作、以及使车内门把手18从原位置向车门90的打开方向侧图6中的右侧倾动的打开操作。0055室内锁定操作部16配置于车内门把手18的下方,并在车门90的室内表面露出。室内锁定操作部16能够进行在车门90的滑动方向移动的操作。若从图6所示的位置向车门90的打开方向侧对室内锁定操作部16进行移动操作,则成为能够通过车内门把手18或者车外门把手17的打开操作而打开车门90的解锁状态,对此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反之,若向车门90的关闭方向对室内锁定操作部16进行移动操作而使其位于图6所示。

34、的位置,则成为即使对车内门把手18以及车外门把手17进行打开操作也无法打开车门90的锁定状态。以下,将向车门90的关闭方向侧对室内锁定操作部16进行移动操作的过程称为“锁定操作”,将向车门90的打开方向侧对室内锁定操作部16进行移动操作的过程称为“解锁操作”。0056如图5以及图6所示,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100K设置于机构盘101中的与设置有车内门把手18以及室内锁定操作部16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并且整体配置于车门90的内部。如图5所示,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100K构成为,从接近机构盘101的一侧依次使连结销贯通杆120、闩锁解除输出杆130、车内把手连结杆140、车外把手连结杆150、致动器联。

35、动杆160、以及全开锁定杆170重叠,将上述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从机构盘101立起的主支承轴102,并利用从机构盘101立起的副支承轴103参照图6将锁紧杆180轴支承为能够转动。例如,锁紧杆180为树脂制,其他的杆120170为金属制。以下,对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100K进行详细叙述。0057在图7中示出了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100K的要部。如该图所示,全开锁定杆170具有一对从主支承轴102向相反方向伸出的杆突片171、172。一个杆突片172经由开放式电缆93W而与全开门锁定装置10C的棘爪30连结参照图5。在另一个杆突片171贯通说明书CN104066914A7/18页10形成有以。

36、主支承轴102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长孔175,在能够滑动地支承于该长孔175内的滑套175B固定有从车内门把手18延伸的连杆105的末端参照图5。若对车内门把手18进行关闭操作使之向图6中的左方倾斜,则全开锁定杆170被连杆105按压而绕主支承轴102向第一转动方向图5以及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向遥控装置100侧拉动与杆突片172连结的开放式电缆93W,而解除全开门锁定装置10C的棘爪30对闩锁20的转动限制。此外,若对车内门把手18进行打开操作,则向车内门把手18侧拉动连杆105,但是由于滑套175B在长孔175内移动,所以全开锁定杆170停留在图7所示的原位置。这里,全开锁定杆170被。

37、连结机构盘101与杆突片172之间的螺旋弹簧176参照图5向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侧的第二转动方向施力。另外,在全开锁定杆170一体形成有开关按下突片174。开关按下突片174向固定于机构盘101的开关110参照图5突出,在全开锁定杆170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后,开关按下突片174按下开关110接通。0058车内把手连结杆140与全开锁定杆170的杆突片172重叠。如图11所示,在车内把手连结杆140中的远离主支承轴102的前端部形成有贯通孔144。在该贯通孔144支承有滑套144B参照图5,在该滑套144B固定有从车内门把手18延伸的连杆106参照图5的末端。若对车内门把手18进行打开操作使之向图。

38、6中的右方倾斜,则向车内门把手18侧拉动连杆106。于是,如从图7向图8的变化所示,车内把手连结杆140绕主支承轴102向第一转动方向图5以及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另外,在车内把手连结杆140一体形成有开关按下突片143。开关按下突片143向固定于机构盘101的开关111参照图5突出,在车内把手连结杆140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后,开关按下突片143按下接通开关111。0059如图11所示,连结销贯通杆120具备一对从主支承轴102向侧方伸出的杆突片121、122。主支承轴102与杆突片122之间经由扭转螺旋弹簧129连结,并且连结销贯通杆120被该扭转螺旋弹簧129向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

39、动方向施力。一对杆突片121、122中,一个杆突片121配置为与闩锁解除输出杆130重叠。该杆突片121形成为在转动半径方向上从主支承轴102突出并在前端部向第二转动方向弯曲的L形,并且贯通形成有与该L形一致的L型长孔123。L型长孔123是由沿转动半径方向延伸的L型第一边路径123A、以及从该L型第一边路径123A中的远离主支承轴102的端部向第二转动方向延伸的L型第二边路径123B构成的。后述的连结销400参照图5贯通该L型长孔123。0060连结销贯通杆120中的另一个杆突片122配置于比车内把手连结杆140更靠近第一转动方向的前方侧的位置。另外,在杆突片122贯通形成有沿转动半径方向延。

40、伸的童锁长孔124,在该童锁长孔124内支承有童锁销125参照图5。童锁销125贯通童锁长孔124,并且以沿童锁长孔124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一对侧边为引导部而能够在童锁长孔124内进行往复移动。0061为了从车门90的外部对童锁销125进行移动操作,在遥控装置100具备童锁操作部19参照图5。童锁操作部19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机构盘101,远离其转动中心的一端部从车门90的端面露出,并且远离转动中心的另一端部与童锁销125连结。通过童锁操作部19的转动操作,使童锁销125在远离主支承轴102的童锁位置图7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与靠近主支承轴102的解除童锁位置图7的实线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在解除童锁位。

41、置时,由于童锁销125位于车内把手连结杆140的转动区域内,所以经由该童锁销125说明书CN104066914A108/18页11而将车内把手连结杆140与连结销贯通杆120连结为能够向第一转动方向一体旋转。即,能够从车内把手连结杆140将基于车内门把手18的打开操作的操作动力传递至连结销贯通杆120。与此相对,在童锁位置时,由于童锁销125位于车内把手连结杆140的转动区域外,所以将车内把手连结杆140与连结销贯通杆120切断为不能联动。即,不能从车内把手连结杆140将基于车内门把手18的打开操作的操作动力传递至连结销贯通杆120。0062在连结销贯通杆120一体形成有开关按下突片128。开。

42、关按下突片128向固定于机构盘101的开关111参照图5突出,在连结销贯通杆120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后,开关按下突片128按下开关111接通。0063如图11所示,闩锁解除输出杆130具备一对从主支承轴102向相反方向突出的杆突片131、132。在一对杆突片131、132中的向与车内把手连结杆140相同的一侧突出的杆突片132的前端部,经由开放式电缆91W、92W连结有前侧门锁定装置10A以及后侧门锁定装置10B的各棘爪30参照图5。0064在闩锁解除输出杆130中的与连结销贯通杆120的杆突片121重叠的杆突片131,贯通形成有沿转动半径方向延伸的引导长孔133。引导长孔133在闩锁解除输出。

43、杆130以及连结销贯通杆120一起位于原位置时,能够与连结销贯通杆120的L型第一边路径123A重合,并且共通的连结销400贯通引导长孔133与L型长孔123。连结销400支承于沿引导长孔133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一对侧边而能够在引导长孔133内往复移动。此外,连结销400相当于本发明的“中继部件”。0065这里,从连结销贯通杆120的杆突片121中的朝向第一转动方向的侧缘部向闩锁解除输出杆130,呈直角地弯折有联动抵接片126,该联动抵接片126能够与闩锁解除输出杆130的杆突片131中的朝向第一转动方向的侧缘部抵接。因此,闩锁解除输出杆130经由连结销贯通杆120而受到扭转螺旋弹簧129的作用。

44、力,从而被施力而朝向第二转动方向。而且,由于杆突片132的前端部所具备的限位部135始终与机构盘101抵接参照图5,从而将闩锁解除输出杆130以及连结销贯通杆120一起定位于图7所示的原位置。0066如图5以及图7所示,在机构盘101组装有用于使连结销400在引导长孔133内移动的锁紧杆180以及锁紧致动器185。锁紧杆180具有从副支承轴103向锁紧致动器185延伸的杆突片181参照图7;以及从副支承轴103向连结销400延伸的杆突片182参照图7。在锁紧杆180的杆突片182贯通形成有圆弧状的长孔183。长孔183能够与引导长孔133以及L型长孔123重叠,并且连结销400能够移动地贯通该。

45、长孔183。0067锁紧致动器185将通过远程操作远程控制钥匙301参照图1或者车内的集中式车门锁定按钮的操作而工作的电动马达作为主要部分,其输出杆186经由销以及长孔而与锁紧杆180的一个杆突片181连结参照图7。另外,输出杆186与室内锁定操作部16以通过室内锁定操作部16的移动操作锁定解锁操作而使输出杆186转动的方式连结参照图5。0068若进行室内锁定操作部16的锁定解锁操作或者使锁紧致动器185工作,则锁紧杆180绕副支承轴103转动,而使连结销400在引导长孔133中的主支承轴102侧的中心侧端部图7所示的位置与引导长孔133中的L型第二边路径123B侧的外侧端部图12所示的位置之。

46、间移动。0069例如,若对室内锁定操作部16进行锁定操作向车门90的关闭方向进行移动操说明书CN104066914A119/18页12作,则锁紧杆180绕副支承轴103向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使连结销400位于引导长孔133的外侧端部的锁定位置参照图12。另一方面,若对室内锁定操作部16进行解锁操作向车门90的打开方向进行移动操作,则锁紧杆180绕副支承轴103向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使连结销400向引导长孔133的中心侧端部的解锁位置参照图7移动。0070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长孔133中的能够与L型第一边123A重叠的部分的中心侧端部与后述中心侧干涉部167的转动区域重叠的部分。

47、相当于本发明的“解锁位置”,引导长孔133中的能够与L型第二边路径123B重叠的部分的外侧部分与后述第一侧方突出片163的转动区域重叠的部分相当于本发明的“锁定位置”。另外,引导长孔133中的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所夹的部分相当于本发明的“中间位置”,该“中间位置”中的能够与L型第一边路径123A重叠的部分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中间位置”,能够与L型第二边路径123B重叠的部分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中间位置”。此外,在图12、图19、图20中分别示出了配置于锁定位置、第二中间位置、第一中间位置的连结销400。另外,在正常时,连结销400配置于引导长孔133的两端部的其中一个、即配置于解锁位置或者锁定位。

48、置的其中一个,并且不在中间位置第一中间位置与第二中间位置停止。0071在使连结销400位于解锁位置或者第一中间位置的情况下,经由该连结销400而使闩锁解除输出杆130与连结销贯通杆120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即,能够从连结销贯通杆120向闩锁解除输出杆130传递动力。0072另一方面,在使连结销400位于引导长孔133的外侧端部亦即锁定位置的情况下,连结销400能够以保持于锁定位置的状态在L型第二边路径123B内沿长边方向移动。因此,即使连结销贯通杆120绕主支承轴102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其动力也不会传递至闩锁解除输出杆130,从而使闩锁解除输出杆130停留在图7所示的原位置。0073如图16。

49、所示,车外把手连结杆150具有一对从主支承轴102向相反方向伸出的杆突片151、152。一个杆突片151从主支承轴102向与车内把手连结杆140相反的一侧延伸,并且在其前端部形成有贯通孔153。在该贯通孔153支承有滑套153B,该滑套153B与从车外门把手17延伸的开放式电缆94W的一端连结参照图5。0074另外,从杆突片151中的朝向第二转动方向的侧缘部向连结销贯通杆120朝向图16的纸面里侧,呈直角地弯折有联动抵接片154。与此相对地,从连结销贯通杆120的杆突片121中的朝向第二转动方向的侧缘部向车外把手连结杆150朝向图16的纸面近前侧,呈直角地弯折有联动抵接片127。0075若对车外门把手17进行打开操作向近前侧拉动,则利用其操作动力向车外门把手17侧拉动开放式电缆94W,而使车外把手连结杆150绕主支承轴102从原位置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此时,由于联动抵接片127、154彼此抵接参照图16,所以连结销贯通杆120被车外把手连结杆150压向第一转动方向。即,基于车外门把手17的打开操作的操作动力与车锁的锁定解锁状态引导长孔133中的连结销400的位置无关地从车外把手连结杆150传递至连结销贯通杆120,从而使它们总是向第一转动方向一体旋转。另外,如上所述,若使连结销400位于解锁位置,则连结销贯通杆120与闩锁解除输出杆130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因此,基于车外门。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门闩 解除 传递 机构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409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