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番茄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871685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9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给番茄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给番茄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给番茄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档描述:

《给番茄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番茄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方法.pdf(11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4833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06 CN 102948336 A *CN102948336A* (21)申请号 201210450987.8 (22)申请日 2012.11.12 A01G 7/06(2006.01) (71)申请人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曙光中路 9 号 (72)发明人 罗晨 田兆丰 刘伟成 张帆 卢向阳 吴慧玲 刘德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 任凤华 (54) 发明名称 给番茄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

2、给番茄接种番茄黄化曲叶 病毒的方法。本发明的给番茄接种番茄黄化曲叶 病毒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将生长至 4 片真叶的 待鉴定番茄植株放入 40 目网袋内, 一个网袋内放 入一株所述待鉴定番茄植株, 将带番茄黄化曲叶 病毒的 Q 型烟粉虱放入所述网袋内, 每个所述网 袋内放入 6 头所述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 Q 型烟 粉虱进行接种传毒, 完成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接 种。本发明给生长至 4 片真叶的番茄植株以 6 头 / 株的虫口密度单株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对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敏感的植株在接种 1 周后就发 病, 2 周后发病率达 100%。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

3、明书 6 页 序列表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序列表 2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给番茄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将生长至 4 片真叶的待鉴定 番茄植株放入 40 目网袋内, 一个网袋内放入一株所述待鉴定番茄植株, 将带番茄黄化曲叶 病毒的 Q 型烟粉虱放入所述网袋内, 每个所述网袋内放入 6 头所述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 Q 型烟粉虱进行接种传毒, 完成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接种。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方法在室内进行。 3. 根据。

4、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室内的温度为 25-27, 空气的相对 湿度为 50-60%, 光照条件为每天 14 小时光照 10 小时黑暗, 所述光照的强度为 9 千勒克司。 4. 权利要求 1-3 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在鉴定番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抗性中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48336 A 2 1/6 页 3 给番茄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给番茄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 , 属于双生病毒科 (Gem。

5、iniviridae) 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 (Begomovirus) 病毒, 因该属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只能 由烟粉虱 (Bemisia tabaci) 以持久方式传播, 又被称为粉虱传双生病毒。由于气候变暖和 农业种植结构的改变,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传毒介体烟粉虱近几年在北方地区大爆发, 使 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近年来在我国各地空前爆发, 自南向北迅速扩散和蔓延, 给番茄生产 造成严重危害。所以,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已是刻不容缓。抗病品种的应用是植物 病毒病最有效防治措施之一, 不同的番茄品种对病毒病的抗性程度不一, 了解品种的抗、 耐 病程度, 对现有品种的利用、 抗性材料的筛选和抗病品。

6、种的选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给番 茄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是鉴定选育番茄抗病品种的前提。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给番茄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方法。 0004 本发明所提供的给番茄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将生长至 4 片真叶的待鉴定番茄植株放入 40 目网袋内, 一个网袋内放入一株所述待鉴定番茄植株, 将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 Q 型烟粉虱放入所述网袋内, 每个所述网袋内放入 6 头所述带番 茄黄化曲叶病毒的 Q 型烟粉虱进行接种传毒, 完成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接种。 0005 其中, 所述方法在室内进行。 0006 上述方法中, 所述室内的温度可为 25。

7、-27, 空气的相对湿度可为 50-60%, 光照条 件可为每天 14 小时光照 10 小时黑暗, 所述光照的强度为 9 千勒克司。 0007 实验证明, 本发明给生长至 4 片真叶的番茄植株以 6 头 / 株的虫口密度单株接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敏感的植株在接种 5-7 天就初现发病症状, 2 周 后发病率达 100%。6 头 / 株的虫口密度单株接种病毒, 可以避免由于粉虱头数少接种后发 病缓慢和发病率偏低以及粉虱头数多造成虫害的影响 ; 4 片真叶时进行烟粉虱接种病毒, 可以避免由于幼苗太小, 烟粉虱在植株上繁殖造成植株生长迟缓, 影响病毒病的发展和症 状的观察。番茄。

8、抗病材料的选育及其准确有效的抗性鉴定方法是番茄抗病育种的关键, 此 方法在人工控制的温湿度及设施条件下, 采用烟粉虱接种侵染技术, 使用大小均匀一致的 番茄植株及单位植株上统一的虫口密度, 应用发病时间、 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三项参数, 结合 PCR 及 ELISA 两项检测指标, 对不同番茄品种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抗、 耐病水平做了全面 科学的评鉴, 对抗性材料的筛选和抗病品种的选育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0008 图 1 为各番茄品种中病毒含量的 ELISA 检测结果。图示为每个品种的三次检测结 说 明 书 CN 102948336 A 3 2/6 页 4 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9、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 方法, 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常规方法。 0010 下述实施例中的基本材料和方法如下 : 0011 1.TYLCV 毒原及其保存 0012 番茄毒原植株来源于北京房山区韩村河, 经PCR检测鉴定为感染TYLCV。 鉴定后的 毒原植株移栽于直径为 15cm 的塑料盆内, 在养苗笼中活体培养保存。 (养苗笼 : 长 40cm 宽 40cm 高 70cm 的钢制框架, 底层垫塑料板, 四周及顶层罩以 40 目纱网, 该养苗笼也作为 养虫笼用于烟粉虱的饲养、 同时也用于传毒后的番茄植株的培养) 。 0013 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

10、(周涛等 . 北京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鉴定及防治对 策 . 植物保护 .2010 年第 02 期) , 公众可从野外采集, 也可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获得, 以重 复本申请实验。 0014 2.Q 型烟粉虱的饲养 0015 Q 型烟粉虱均采自房山韩村河, 饲养于温室养虫笼内的棉花寄主上。饲养温度 261, 相对湿度 50 60, 光照周期每天 14 小时光照 10 小时黑暗。 0016 该 Q 型烟粉虱 (徐艳霞等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对 B 型和 Q 型烟粉虱雌虫体长及卵 大小的影响 . 中国蔬菜 .2012 年第 10 期) , 公众可从野外采集, 也可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获 得, 以重复本。

11、申请实验。 0017 3. 带毒烟粉虱的获得 0018 将棉花上饲养的 Q 型烟粉虱用捕虫器转移到保存有毒原植株的养苗笼内。在 26、 相对湿度 50 60, 每天 16 小时光照 8 小时黑暗的条件下培养 3 天, 使原先不带 毒的 Q 型烟粉虱感染 TYLCV, 同时经 PCR 检测鉴定确定 Q 型烟粉虱感染 TYLCV, 成为带番茄 黄化曲叶病毒的 Q 型烟粉虱。 0019 4.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调查 0020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病症状按严重程度划分为 0、 0.5、 1、 3、 5、 7、 9 共 7 个等 级, 分级标准为 : 0021 0 级 : 不发病, 无症状 ; 00。

12、22 0.5 级 : 新叶叶缘轻微黄化或轻花叶 ; 0023 1 级 : 新叶叶缘明显黄化, 约 1/3 叶片黄化, 叶变小 ; 0024 3 级 : 1/3-1/2 叶片黄化, 顶稍叶片进一步变小 (约 1/2 正常叶) , 病株比健株矮约 1/3 ; 0025 5 级 : 1/2-2/3 叶片黄化, 顶稍叶片变得更小 (约 1/3 正常叶) , 病株比健株矮约 1/2 ; 0026 7 级 : 整个植株叶片黄化、 变小, 病株比健株矮约 1/23/4 ; 0027 9 级 : 植株枯死或接近枯死 ; 0028 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公式 : 0029 发病率 = 发病的植株数 / 调查总植株数 。

13、100 ; 说 明 书 CN 102948336 A 4 3/6 页 5 0030 病情指数 = (各级病株数 该病级值) /(调查总株数 最高级数) 100。 0031 5.PCR 检测鉴定为感染 TYLCV 的方法如下 : 0032 首先提取番茄基因组总 DNA 或 Q 型烟粉虱的基因组总 DNA 作为 PCR 反应体系的模 板 ; PCR 引物序列为 : TYLCV-R : 5 -CCAATAAGG CGT AAG CGT GTA GAC-3 (序列 1) ; TYLCV-F : 5 -ACG CAT GCC TCT AAT CCA GTG TA-3 (序列 2) , 根据 TYLCV 。

14、基因组特异性保守序列 设计 ; PCR 反应程序 : 94 2min ; 94 30sec, 55 45sec, 72 30sec, 共 32 个循环 ; 72 10min, 4保存。反应完毕后, 从 PCR 产物中取 5l, 以 1.0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 在凝胶 成像系统上观察结果, 扩增的目标序列大小应为 543bp, 如得到 543bp 的条带, 该番茄植株 感染 TYLCV。 0033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 试剂等, 如无特殊说明, 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34 实施例 1、 烟粉虱传毒时间 (幼苗苗龄) 的优化 0035 以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敏感的番茄品种仙客 6 号作为测试。

15、品种来确定烟粉虱传 毒的最佳时间, 具体的实验方法如下 : 0036 番茄种子播种于直径 25cm 的花盆中, 待番茄第 1 片真叶长出时, 移栽于直径约 10cm 的塑料杯内, 并将其置于防虫网室内培养, 以避免受烟粉虱或病毒的侵染, 待生长至 2 片、 3 片、 4 片真叶时分别用于烟粉虱传毒实验。 0037 将番茄小苗移栽于直径约 10cm 的塑料杯, 缓苗 5 天左右, 生长至 2 片、 3 片、 4 片真 叶片时, 每个处理挑选出 20 30 株生长状况良好, 株高一致的植株, 放入用于烟粉虱传毒 的微型纱笼内 (传毒微型纱笼 : 由 40 目尼龙纱网、 皮筋等材料制作而成, 做成袋。

16、子的形状, 以罩住番茄幼苗, 粉虱可以从袋子下部吹入, 再通过皮筋扎紧) , 每个微型纱笼放入 1 株幼 苗, 再用捕虫器捕捉6头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Q型烟粉虱吹入微型笼内, 进行单株接种传 毒, 然后将传毒后的番茄幼苗放入养苗笼内用常规方法培养。详细观察和记录番茄幼苗的 虫害症状及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症状的出现时间和病情发展情况。同时设 20 株未经传毒 处理的对照。 0038 其中, 整个传毒过程均在室内进行, 室内的温度为 25-27, 空气的相对湿度为 50-60%, 光照条件为每天 14 小时光照 10 小时黑暗, 光照的强度为 9 千勒克司。 0039 结果表明, 烟粉虱传毒给 2 。

17、片真叶的仙客 6 号幼苗时, 2 周后, 仙客 6 号的发病率 为100%, 但有明显的虫害症状, 植株生长不良 ; 烟粉虱传毒给仙客6号3片真叶幼苗时, 2周 后, 仙客 6 号的发病率为 100%, 但有轻微虫害症状, 植株生长及病毒病症状部分受到虫害影 响 ; 烟粉虱传毒给仙客 6 号 4 片真叶幼苗时, 2 周后, 仙客 6 号的发病率为 100%, 没有发现明 显的虫害症状, 呈现典型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症状。 未经传毒处理的对照均生长正常, 无 虫害症状也无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症状。 0040 实施例 2、 烟粉虱传毒虫口密度的优化 0041 以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敏感的番茄品种仙客 。

18、6 号作为测试品种来确定烟粉虱传 毒的最佳虫口密度, 具体的实验方法如下 : 0042 1、 人工接种带毒烟粉虱于番茄幼苗 0043 番茄种子播种于直径25cm的花盆中, 待番茄第1片真叶张出时, 按品种划分, 分别 移栽于直径约 10cm 的塑料杯内, 并将其置于防虫网室内培养, 以避免受烟粉虱或病毒的侵 染, 待生长至 4 片真叶时用于烟粉虱传毒实验。 说 明 书 CN 102948336 A 5 4/6 页 6 0044 将番茄小苗移栽于直径约 10cm 的塑料杯, 缓苗 5 天左右, 生长至 4 片真叶片时, 挑 选出 100 株生长状况良好, 株高一致的植株, 放入用于烟粉虱传毒的微。

19、型纱笼内 (传毒微型 纱笼 : 由 40 目尼龙纱网、 皮筋等材料制作而成, 做成袋子的形状, 以罩住番茄幼苗, 粉虱可 以从袋子下部吹入, 再通过皮筋扎紧) , 每个微型纱笼放入1株幼苗, 再用捕虫器捕捉带番茄 黄化曲叶病毒的 Q 型烟粉虱吹入微型笼内, 进行单株接种传毒。将这 100 株幼苗 (每株幼苗 的总叶面积为 8 平方厘米) 分为 5 个处理, 每个处理均为 25 株。处理 1 中, 每个微型纱笼 均分别吹入 2 头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 Q 型烟粉虱 ; 处理 2 中, 每个微型纱笼均分别吹入 4 头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Q型烟粉虱 ; 处理3中, 每个微型纱笼均分别吹入6头带番茄黄。

20、化 曲叶病毒的 Q 型烟粉虱 ; 处理 4 中, 每个微型纱笼均分别吹入 8 头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 Q 型烟粉虱 ; 处理 5 为未经传毒处理的对照, 每个微型纱笼均不吹入烟粉虱。 0045 传毒后, 将番茄幼苗放入养苗笼内用常规方法培养。详细观察和记录番茄幼苗的 烟粉虱虫害症状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症状的出现时间和病情发展情况。 0046 其中, 整个传毒过程均在室内进行, 室内的温度为 25-27, 空气的相对湿度为 50-60%, 光照条件为每天 14 小时光照 10 小时黑暗, 光照的强度为 9 千勒克司。 0047 结果表明, 处理 1, 当使用 2 头烟粉虱传毒给 4 片真叶的仙客。

21、 6 号幼苗时, 2 周后, 仙客 6 号的发病率较低, 仅为 50%, 没有可见的虫害症状 ; 处理 2, 当使用 4 头烟粉虱传毒给 4片真叶的仙客6号幼苗时, 2周后, 仙客6号的发病率也较低, 仅为75%, 没有明显的虫害症 状 ; 处理 3, 当使用 6 头烟粉虱传毒给 4 片真叶的仙客 6 号幼苗时, 2 周后, 仙客 6 号的发病 率为100%, 没有发现明显的虫害症状, 不影响病毒病病级的判断 ; 处理4, 当使用8头烟粉虱 传毒给 4 片真叶的仙客 6 号幼苗时, 2 周后, 仙客 6 号的发病率为 100%, 但有较明显的虫害 症状发生, 此时虫害症状已经可以影响到病毒病病。

22、级的判断。未经传毒处理的对照均生长 正常, 无虫害症状也无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症状。 0048 实施例 3、 给番茄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鉴定番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抗性 0049 1. 基本材料和方法 0050 1.1 番茄品种及其幼苗培育 0051 如表 1 所示, 包括仙客 6 号、 金棚 1 号等 13 个番茄品种, 番茄品种来自北京市农林 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 0052 番茄种子播种于直径25cm的花盆中, 待番茄第1片真叶张出时, 按品种划分, 分别 移栽于直径约 10cm 的塑料杯内, 并将其置于防虫网室内培养, 以避免受烟粉虱或病毒的侵 染, 待生长至 4 片真叶时用于烟粉虱传毒。

23、实验。 0053 1.2 烟粉虱传毒 (人工接种带毒烟粉虱于番茄幼苗) 0054 每个番茄品种挑选出 30 株生长状况良好, 株高一致的 4 片真叶植株, 放入用于烟 粉虱传毒的微型纱笼内 (传毒微型纱笼 : 由 40 目尼龙纱网、 皮筋等材料制作而成, 做成袋子 的形状, 以罩住番茄幼苗, 粉虱可以从袋子下部吹入, 再通过皮筋扎紧) , 每个微型纱笼放入 1 株幼苗, 再用捕虫器捕捉 6 头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 Q 型烟粉虱吹入微型笼内, 进行单株 接种传毒。然后将传毒后的番茄幼苗按品种分类, 放入养苗笼内用常规方法培养。详细观 察和记录番茄幼苗病毒病症状的出现时间和病情发展情况, 同时定期。

24、进行番茄黄化曲叶病 毒的 PCR 检测。 0055 其中, 整个传毒过程均在室内进行, 室内的温度为 25-27, 空气的相对湿度为 说 明 书 CN 102948336 A 6 5/6 页 7 50-60%, 光照条件为每天 14 小时光照 10 小时黑暗, 光照的强度为 9 千勒克司。 0056 1.3 番茄病毒病的调查与分析 0057 番茄传毒后, 定期观察不同番茄品种的初发病时间及病情发展情况, 人工接种传 毒较田间自然传毒发病快, 感病品种在传毒 1 周后个别植株表现出极其轻微发病症状。分 别在传毒1、 2、 3周后进行PCR检测, 并在2周、 3周后调查发病率及症状病级, 计算其病。

25、情指 数, 同时在 3 周后对番茄各品种进行病毒含量水平的 ELISA 检测 , 确定 TYLCV 在不同品种 中增值情况的差异。 0058 1.4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 PCR 检测 0059 烟粉虱接种传毒 1 周后, 感病品种通常已经开始显现很轻微的发病症状。所以, 分 别在传毒 1、 2、 3 周后, 各品种中随机选择 5 株, 进行 PCR 检测, 确定病毒对不同品种感染时 间的相对差距, 以此判断不同品种对 TYLCV 的易感性。 0060 1.5ELISA 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定量检测 0061 烟粉虱传毒 3 周后, 番茄开始开花坐果, 株高已接近养苗笼顶部, 不同番茄品种的 。

26、病情发展及差异已经十分明显, 这时对不同番茄品种进行病毒含量水平的 ELISA 检测 , 确 定 TYLCV 在不同品种中增值的差异, 作为判断番茄抗、 耐病程度的指标之一。 0062 ELISA 采用三抗体夹心检测法 (TAS-ELISA) 。检测的具体步骤参照安德珍生物技 术 ( 北京 ) 有限公司 ELISA 试剂盒提供的步骤进行。结果使用酶联检测仪在 405nm 光度下 读取吸光值 OD405, 吸光值 OD405 的大小可反映不同品种的病毒含量水平 (见图 1) 。 0063 2 结果与分析 0064 2.1 病毒的 PCR 检测及番茄病情发展调查 0065 对13个番茄品种进行了烟。

27、粉虱室内人工接种传毒试验, 传毒时间是番茄幼苗4片 真叶时, 烟粉虱接种 6 头 / 株。人工接种后感病品种在传毒 1 周后就表现出轻微发病症状。 采用定期观察的方式, 对各番茄品种的发病时间和发病病级进行了详细记录, 计算其发病 率及病情指数。同时采集各品种样品, 针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进行 PCR 分子鉴定, 传毒后不 同时间进行的 PCR 检测及病情调查综合结果见表 1。 0066 表 1 不同番茄品种病情调查及 PCR 检测结果 0067 0068 传毒 1 周后, 每周对试验番茄品种进行了 PCR 跟踪检测, 结果表明, 尽管所有试验 说 明 书 CN 102948336 A 7 6/。

28、6 页 8 品种在传毒 3 周后都有病毒感染, 但不同品种的初感染时间不同。易感品种的初感染病毒 的时间较早, 较抗病的品种初感染病毒的时间较晚, 不同番茄品种感染病毒的 PCR 检测结 果详见表 1。表 1 中, PCR 检测样品为 5 个植株的混合样品 ; .“” 表示发病率或病情指数 没有进一步发展 ;“+” 表示得到 543bp 的 PCR 条带,“-” 表示未得到 543bp 的 PCR 条带。 0069 病情指数反应了植株发病的严重程度, 是反应不同番茄品种耐、 抗病性的重要指 标。 烟粉虱传毒2、 3周后分别进行两次发病率及病级调查, 计算发病率及病情指数 ; 结果发 现不同品种。

29、间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不一定呈正相关, 如抗病性较好品种欧冠粉色虽然发病率 较高, 但病情发展慢, 最终病情指数低于发病率较低的浙粉 702, 所以, 从最终病情指数的高 低来考虑, 欧冠粉色的抗病性高于浙粉 702。 0070 2.2ELISA 检测各番茄品种资源的带毒量 0071 采用三抗体夹心 ELISA 检测技术, 对各番茄品种的病毒增值水平进行了测定。 ELISA检测的吸光值OD405与番茄各品种的病毒含量水平相对应, 图1可以直观反应不同番 茄品种中病毒的相对含量。图 1 中, 阳性对照样为感染 TYLCV 的烟粉虱 ; 阴性对照为未感 染 TYLCV 的番茄植株。 0072 如图 1。

30、 可见, 仙客 6 号、 金棚 1 号病毒含量最高, 可见病毒在这两个品种的植株中 增值量最大, 结合之前的病情调查结果表明, 这两个品种为较典型的感病品种 ; 其次是迪粉 尼, 其病毒增殖的量也较高 ; DRK599、 埃特串收 83 病毒增值的量中等 ; 其他各番茄品种带毒 量都很低。在此要说明的是, 除个别品种, 如埃特串收 83 外, 病毒在植株内增值的量的水平 和病毒病症状的严重性基本呈正相关, 所以, ELISA 检测的病毒含量水平是番茄对 TYLCV 抗 性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0073 PCR 检测的灵敏度很高, 可以在病毒感染初期检测到病毒的侵染, 从而确定不同番 茄品种对 。

31、TYLCV 的易感程度 ; ELISA 的灵敏度则较差, 但能对病毒增值水平进行定量, 从而 根据病毒含量判断不同番茄品种对TYLCV的抗、 耐病性的强弱 ; 经PCR检测病毒的初感染时 间和病毒病症状的进一步发展有较强的正相关, 这点在感病品种金棚1号、 仙客6号上有明 显表现 ; 但从抗病品种来看, 不同品种有不同表现, 有的品种初感染时间早, 但病情发展却 很缓慢, 而且后期病情不再发展 (如抗病品种 DRK599) , 还有的品种如红罗曼 2 号, 虽然后期 检测到病毒侵染, 但却一直未表现发病症状, 属于健康带毒 ; 同样, ELISA 测定的病毒含量 水平和病毒病症状严重性在感病品种上呈正相关, 而在抗病品种上表现不一致, 如埃特串 收 83 带毒量虽然高于浙粉 701、 浙粉 702, 但其症状 (病情指数) 却明显轻于后者, 表明前者 有很好的耐病性。 说 明 书 CN 102948336 A 8 1/2 页 9 0001 序 列 表 CN 102948336 A 9 2/2 页 10 序 列 表 CN 102948336 A 10 1/1 页 11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48336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番茄 接种 黄化 病毒 方法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给番茄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87168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