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的正交调制接收机电路架构.pdf
《一种基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的正交调制接收机电路架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的正交调制接收机电路架构.pdf(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52513A43申请公布日20140917CN104052513A21申请号201410243282822申请日20140604H04B1/1620060171申请人浙江大学地址310027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72发明人虞小鹏范德章谭年熊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代理人韩介梅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的正交调制接收机电路架构57摘要本发明公开的基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的正交调制接收机电路架构,包括天线、带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两个混频器、信号合成器以及比较器。其中,环形振荡器采用两级反相器级联的结构,输。
2、入为通断键控的RF信号,输出为两路与RF信号同频率的相互正交的差分信号。两个混频器将RF信号分别与环形振荡器输出的同相信号以及正交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两路相互正交的零中频信号。将两路零中频信号经过信号合成器合成后通过比较器进行解调。本发明的正交调制接收机电路架构可大大降低电路的功率消耗,减小电路占用面积,避免由于RF信号和振荡器输出信号间相位差的存在而产生的解调错误,消除解调盲点,不会导致信号丢失。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52513ACN104052513A1/1页21。
3、一种基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的正交调制接收机电路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带通滤波器(B),输入端与天线(A)相连,输出RF信号;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O),其输入端与带通滤波器(B)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相互正交的两路差分信号;两个混频器(X1、X2),将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O)两路正交输出信号分别与RF信号进行混频,第一混频器(X1)的第一输入端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O)的同相输出端相连,第二输入端与带通滤波器(B)的输出端相连,第二混频器(X2)的第一输入端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O)的正交输出端相连,第二输入端与带通滤波器(B)的输出端相连;信号合成器(C),将两个混频器(X1、X2)输出的两路正交。
4、的零中频信号进行合成,信号合成器(C)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第二两个混频器(X1、X2)的输出端相连;低通滤波器(L),其输入端与信号合成器(C)的输出端相连,滤除合成器输出信号的高频分量,输出直流信号;比较器(D),对来自低通滤波器(L)的直流信号进行解调,其输入端与低通滤波器(L)的输出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的正交调制接收机电路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O)采用两级五管反相器(V1、V2)级联而成,第一级反相器(V1)的正输出端与第二级反相器(V2)的正输入端相连,第一级反相器(V1)的负输出端与第二级反相器(V2)的负输入端相连,第二级反。
5、相器(V2)的正输出端与第一级反相器(V1)的负输入端相连,第二级反相器(V2)的负输出端与第一级反相器(V1)的正输入端相连,RF信号注入第一级反相器(V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的正交调制接收机电路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管反相器包括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以及第五MOS管(M5);第一MOS管(M1)的第一端与电源相连,第二端与第三MOS管(M3)的第一端相连,第二MOS管(M2)的第一端与电源相连,第二端与第四MOS管(M4)的第一端相连,第五MOS管(M5)的第一端与第三MOS管(M3)和第四MO。
6、S管(M4)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端接地;RF信号注入第一级反相器(V1)的第五MOS管(M5)的栅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的正交调制接收机电路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M1)和第二MOS管(M2)均为P型MOS管,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和第五MOS管(M5)均为N型MOS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的正交调制接收机电路架构,其特征在于,比较器(D)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缓冲器(D1)。权利要求书CN104052513A1/3页3一种基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的正交调制接收机电路架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更具体的。
7、说,是涉及基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的正交调制接收机电路架构。背景技术0002目前,在射频收发机采用零中频结构时,通常用固定的振荡器产生与RF(射频)信号载波频率相同的本振信号,经过与RF信号混频后得到零中频信号,然而,由于天线一端接收到的RF信号频率可能会出现抖动,使得混频后得到的信号并非理想的零中频信号,而采用锁相环技术产生本振信号的方法会因为锁相环电路而产生巨大的功耗开销。另外,混频器输入的本振信号和RF信号就算频率一致,其存在的相位差别也会影响解调的正确性,导致数据丢失。0003对于上述的问题,有许多应用采用正交调制的方法解决RF信号和本振信号相位差的问题,但没有解决对锁相环的依赖而产生的。
8、高功耗的问题。而另一方面,近年来有解决方案通过采用注入锁定振荡器产生与RF信号同频率的本振信号,避免了采用锁相环的功率开销,但没有消除相位差对于信号正确解调的影响(如图1所示),而且注入锁定振荡器多采用LC振荡核结构,存在注入锁定范围小,芯片面积占用大的问题。发明内容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基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的正交调制接收机电路架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RF信号与本振信号相位差造成的解调错误、电路占用面积大、功耗大的问题。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的正交调制接收机电路架构,包括带通滤波器,输入端与天线相连,输出RF信号;注入锁定环。
9、形振荡器,其输入端与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相互正交的两路差分信号;两个混频器,将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两路正交输出信号分别与RF信号进行混频,第一混频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的同相输出端相连,第二输入端与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相连,第二混频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的正交输出端相连,第二输入端与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相连;信号合成器,将两个混频器输出的两路正交的零中频信号进行合成,信号合成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第二两个混频器的输出端相连;低通滤波器,其输入端与信号合成器的输出端相连,滤除合成器输出信号的高频分量,输出直流信号;比较器,对来自低通滤波器的直流信号进行解调,其输入端。
10、与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相连。0006本发明中,所述的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采用两级五管反相器级联而成,第一级反说明书CN104052513A2/3页4相器的正输出端与第二级反相器的正输入端相连,第一级反相器的负输出端与第二级反相器的负输入端相连,第二级反相器的正输出端与第一级反相器的负输入端相连,第二级反相器的负输出端与第一级反相器的正输入端相连,RF信号注入第一级反相器。0007上述的五管反相器采用差分输入和差分输出的方式,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以及第五MOS管;第一MOS管的第一端与电源相连,第二端与第三MOS管的第一端相连,第二MOS管的第一端与电源相连,第。
11、二端与第四MOS管的第一端相连,第五MOS管的第一端与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端接地;RF信号注入第一级反相器的第五MOS管的栅端。0008上述的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均为P型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和第五MOS管均为N型MOS管。0009为了使本发明的正交调制接收机电路输出的解调信号能够更好推动下一级负载,可以在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缓冲器。0010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的正交调制接收机电路架构,其中,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采用两级反相器级联的结构,输入为通断键控的RF信号,输出为两路相互正交的差分信号,被R。
12、F信号锁定在同一频率上。两个混频器分别与所述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相连,将所述RF信号分别与所述环形振荡器输出的同相信号以及正交信号通过混频器进行混频,得到两路相互正交的零中频信号。将所述两路零中频信号经过信号合成器合成后与所述比较器相连,输出得到解调后的信号。由于采用注入锁定技术,能够使得混频器的本振信号频率被RF信号严格锁定,产生零中频信号,避免使用锁相环电路,大大降低了电路的功率消耗。由于采用环形振荡器,能够取消采用LC振荡器需要的片上电感和电容,减小了电路占用面积。由于采用两路正交信号进行解调,避免了由于RF信号和振荡器输出信号间相位差的存在而产生的解调错误,消除了解调盲点,不会导致信号丢。
13、失。附图说明0011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注入锁定振荡器产生本振信号的接收机原理图;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的正交调制接收机电路架构原理示意图;图3为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拓扑结构图;图4为五管反相器一种具体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0013参照图2,本发明的基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的正交调制接收机电路架构,包括带通滤波器B,输入端与天线A相连,输出RF信号;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O,其输入端与带通滤波器B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相互正交的两路差分信号;两个混频器X1、X2,将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O两路正交输出信号分别与RF信号进行混频,第一混频器X1的第一。
14、输入端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O的同相输出端相连,第二输入端与带通滤波器B的输出端相连,第二混频器X2的第一输入端与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O的正说明书CN104052513A3/3页5交输出端相连,第二输入端与带通滤波器B的输出端相连;信号合成器C,将两个混频器X1、X2输出的两路正交的零中频信号进行合成,信号合成器C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第二两个混频器X1、X2的输出端相连;低通滤波器L,其输入端与信号合成器C的输出端相连,滤除合成器输出信号的高频分量,输出直流信号;比较器D,对来自低通滤波器L的直流信号进行解调,其输入端与低通滤波器L的输出端相连。0014图示实例中,在比较器D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缓。
15、冲器D1,这样可以使本发明的正交调制接收机电路输出的解调信号能够更好推动下一级负载。0015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如图3所示;采用两级五管反相器V1、V2级联而成,第一级反相器V1的正输出端与第二级反相器V2的正输入端相连,第一级反相器V1的负输出端与第二级反相器V2的负输入端相连,第二级反相器V2的正输出端与第一级反相器V1的负输入端相连,第二级反相器V2的负输出端与第一级反相器V1的正输入端相连,RF信号注入第一级反相器V1。0016所述第一级反相器V1的正负输出信号相位分别为0和180,形成I路信号,所述第二级反相器V2的正负输出信号相位分别为90和270,形成Q路信号。0017图4所示为五。
16、管反相器一种具体电路结构图,五管反相器采用差分输入和差分输出的方式,包括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以及第五MOS管M5;第一MOS管M1的第一端与电源相连,第二端与第三MOS管M3的第一端相连,第二MOS管M2的第一端与电源相连,第二端与第四MOS管M4的第一端相连,第五MOS管M5的第一端与第三MOS管M3和第四MOS管M4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端接地;RF信号注入第一级反相器V1的第五MOS管M5的栅端。0018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RF信号加在所述第一级反相器的第五MOS管M5的栅端,使得环形振荡器输出两路相互正交的差分信号,且信号频率被锁定在与注入。
17、的RF信号相同的频率上。所述第一级反相器V1的正负输出信号相位分别为0和180,形成I路信号,所述第二级反相器V2的正负输出信号相位分别为90和270,形成Q路信号。将RF信号分别与所述环形振荡器输出的同相信号以及正交信号通过混频器进行混频,得到两路相互正交的零中频信号。由于I、Q两路信号中总有一路会保留较大部分的原始信号分量,因此理论上永远有一路可以高于解调门限。采用正交调制解调的方法对信号进行处理,彻底解决混频器两个输入端口中RF信号与本振信号相位不匹配的问题,并且无论相位差别多大都能正确解调。001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集合了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和正交调制接收机的所有优点,同时实现有效降低芯片的占用面积,减小电路的功率消耗,同时彻底解决由于RF信号和振荡器输出信号间相位差的存在而产生的解调错误的问题,消除了解调盲点,避免信号丢失的情况。0020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4052513A1/1页6图1图2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52513A。
- 内容关键字: 一种 基于 注入 锁定 环形 振荡器 正交 调制 接收机 电路 架构
介孔蛋黄壳纳米颗粒及其在构建分泌物代谢指纹谱图中的应用和用其筛选的代谢标志物.pdf
制袋机的放卷机构.pdf
双枪激光焊机.pdf
锂离子正极材料异常料筛分装置.pdf
用于芯片开盖的可调整平台.pdf
防腐伸缩蝶阀.pdf
可分离式检修插座箱.pdf
自承重保温复合屋面板.pdf
螺杆钻具定子壳体打磨装置.pdf
提升机机尾增压防尘结构.pdf
简易分条机构.pdf
煤矿探水钻孔快速密封装置.pdf
新能源电池储能充电用触发控制电路.pdf
加速植株晾干设备.pdf
高可靠电容切换开关.pdf
散热器翅片的冲片装置.pdf
可拆式偏心加强撑.pdf
农业种植用可调节式农业种植架.pdf
饮品和冰棒的新型包装袋.pdf
卧式搅拌反应釜.pdf
平板玻璃切割加工系统.pdf
器件复用的射频收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pdf
基于单片FPGA的PET正弦图数据压缩存储方法、系统及设备.pdf
风机轴承剩余有效寿命优化方法、设备及介质.pdf
远程控制车辆分享解锁方法及系统.pdf
多轴分布式电驱车辆转向控制方法及车辆.pdf
无对照HRD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pdf
人工植入物以及介入系统.pdf
实心分割铝导体高压电缆制备方法.pdf
基于图像处理的影动方向计算系统及屈光度估计系统.pdf
热塑性复合工程材料缸盖罩自动校平装置及校平方法.pdf
多尺寸的晶圆传输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pdf
一种中子管内氚活度测量装置.pdf
一种甘松多倍体诱变的繁殖方法.pdf
一种测试电机阀密封性能的装置.pdf
一种益心舒制剂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pdf
原位聚合制备聚苯硫醚/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方法.pdf
利用光中子透射对物体成像的方法以及装置.pdf
一种高压封闭共箱母线及其安装方法.pdf
基于深度图像的客流计数检测方法.pdf
基于智能手机的地图匹配方法.pdf
车门限位器的耐久测试工装.pdf
一种多官能团聚苯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pdf
影像配准方法及装置.pdf
基于RFID的园区物流管理系统.pdf
一种永久性液态微球样品室.pdf
太赫兹外差阵列接收机本振参考信号功率分配装置及其分配方法.pdf
一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pdf
一种烟草及烟草制品中不同形态砷元素的分离测定方法.pdf
一种显示参数调整的方法及显示器.pdf
一种具有嵌合式电极座的三合一茶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