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生物质卧式炭化炉.pdf
《节能型生物质卧式炭化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型生物质卧式炭化炉.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310465803.3(22)申请日 2023.04.27(71)申请人 勐腊县瑞祥橡胶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地址 666311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满农场七分场胶厂对面(72)发明人 邓旭曾云锋邓柏桥邓明桥(74)专利代理机构 云南纳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3222专利代理师 曹俊(51)Int.Cl.C10B 1/06(2006.01)C10B 53/02(2006.01)C10B 49/04(2006.01)(54)发明名称节能型生物质卧式炭化炉(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节能。
2、型生物质卧式炭化炉,属于炭化炉技术领域,通过在内滚筒的外侧壁上设有绞龙叶片,绞龙叶片的外缘向轴向两侧延伸具有卷扬板,在内滚筒转动过程中将生物质颗粒由左向右推动过程中,同时将集聚在碳化腔底部的生物质颗粒通过卷扬板卷起,在移动至内滚筒偏上方和顶部时受到重力作用坍落后与内滚筒上方侧壁接触,实现避免生物质颗粒在底部集聚和提高与内滚筒上方侧壁的接触,最终实现增加对生物质颗粒的加热效率,同时内滚筒内侧具有燃烧腔,燃烧腔通过燃烧热流管连接碳化腔,实现在环状空间内燃烧所产生加热后的气流能够回环进入排气孔,以此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CN 116606662 A2023。
3、.08.18CN 116606662 A1.节能型生物质卧式炭化炉,包括外筒(10)、内滚筒(20)以及固定轴(30),外筒(10)和固定轴(30)均为固定安装,内滚筒(20)转动安装,外筒(10)与内滚筒(20)间形成碳化腔,外筒(10)的一端上方设有入料口(11),外筒(10)的另一端下方设有出料口(18),其特征在于:内滚筒(20)的外侧壁上设有绞龙叶片(22),绞龙叶片(22)的外缘向轴向两侧延伸具有卷扬板(23);内滚筒(20)内侧具有燃烧腔(24),固定轴(30)一端插入燃烧腔(24),且插入段的固定轴(30)侧壁轴向分布设有多个燃烧组件,与燃烧组件间隔180度的固定轴(30)侧壁。
4、上均匀设有多个排气孔(34),多个排气孔(34)通过燃烧热流管(40)连接碳化腔;还包括鼓风机(50),鼓风机(50)进气端为两个,其中一个通过废气收集管(80)连接碳化腔,另一个为空气进入端,鼓风机(50)出气端通过出风管(51)连接多个燃烧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生物质卧式炭化炉,其特征在于,内滚筒(20)靠近入料口(11)的一端伸出外筒(10),位于同侧的外筒(10)端部内置有环状槽(12),环状槽(12)朝向碳化腔一侧联通设有多个射流孔(13),燃烧热流管(40)与环状槽(1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生物质卧式炭化炉,其特征在于,外筒(10)通过多个第一基座(。
5、19)架空安装,内滚筒(20)伸出端安装有从动齿轮(21),同时固定轴(30)由内滚筒(20)伸出端插入,固定轴(30)的外侧端部通过第二基座(70)架空安装,第二基座(70)上安装有驱动电机(60),驱动电机(60)输出端连接有主动齿轮(61),主动齿轮(61)与从动齿轮(21)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生物质卧式炭化炉,其特征在于,外筒(10)另一端设有环状的盖板(16),内滚筒(20)另一端转动安装在盖板(16)上,且盖板(16)下方设有出料口(18),出料口(18)连接有冷却传料卷筒(9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型生物质卧式炭化炉,其特征在于,外筒(10)的内侧壁上设。
6、有保温层(1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生物质卧式炭化炉,其特征在于,燃烧组件包括燃烧嘴(31)、打火器(32)和风管(33),燃烧嘴(31)连接燃气管(35),燃气管(35)外侧端连接外界的燃气供应系统,打火器(32)和风管(33)分别置于燃烧嘴(31)两侧,风管(33)与出风管(51)连接,打火器(32)与外界的控制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生物质卧式炭化炉,其特征在于,鼓风机(50)进气端包括第一进风管头(52)和第二进风管头(53),第一进风管头(52)连通空气,且安装有流量调节阀,第二进风管头(53)与废气收集管(80)连接,废气收集管(80)另一端设有多个接点与。
7、碳化腔顶部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生物质卧式炭化炉,其特征在于,外筒(10)上还安装有连通碳化腔的安全阀(14)。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生物质卧式炭化炉,其特征在于,外筒(10)上还安装有连通碳化腔的温度计(15)。权利要求书1/1 页2CN 116606662 A2节能型生物质卧式炭化炉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炭化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节能型生物质卧式炭化炉。背景技术0002在造纸、制革、建材等行业中,由于燃用传统燃料,如煤炭或油料等,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同时也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随着我国环保法规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替代传统燃料的方式,以减少对环境和。
8、资源的压力。0003目前,通过生物质炭化技术将生物质转化为燃气、废气和液体燃料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成熟、环保的生物能源生产方法,深受欢迎。但是,传统的竖式炭化炉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下,占地面积大,且操作要求高,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困扰。市面上采用卧式炭化炉的比较多,例如小型的卧式炭化炉,其主要包括炉体、加热系统、排气管道、冷却系统和控制系统等,通过将需碳化的生物质原料放置于炉体内侧,由加热系统外部加热的方式对炉体进行加热,生物质原料经过高温炭化产生生物炭,但是此种炭化炉生产效率低下,仅适用于小型加工厂。0004为提高生产效率,市面上还具有例如中国发明专利所提出的内燃卧式旋转连续炭化炉CN201910。
9、890071.6,进料口下方内滚筒上的导流片将物料输送至内滚筒与外滚筒的夹层,内滚筒引入热源,对内滚筒和外滚筒夹层中的物料进行加热,利用电机驱动内滚筒和外滚筒转动,夹层中的导流片传送物料向前运动,物料受热炭化时产生可燃气体,将可燃气体导入内滚筒,并在内滚筒中通入空气,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生物质颗粒在受到导流片拖动时,由于生物质颗粒的自身重力作用,导致其容易集聚在下方或向上被移动时很难与内滚筒顶壁接触充分,最终导致加热效果缓慢的问题,另一方面内滚筒内热源燃烧所产生的热气流未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导致能耗较高,成本增加。0005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节能型生物质卧式炭化炉。发明内容0006针对上。
10、述技术背景中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节能型生物质卧式炭化炉,一方面能够提高生物质颗粒在筒状的碳化腔内轴向移动时,增加对生物质颗粒的卷扬,使得其在上升后散落,与内滚筒上方侧壁接触,另一方面能够利用热源所产生的流动热气流通入碳化腔,对生物质进行加热同时维持碳化腔内的温度,增加热能的回收利用,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现有的旋转连续炭化炉生物质颗粒在传动过程中容易集聚、与内滚筒壁顶部接触不充分导致加热效率低下和燃烧所产生的热气流未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0007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0008节能型生物质卧式炭化炉,包括外筒、内滚筒以及固定轴,外筒和固定轴均为固定安装,内滚筒转动安装,。
11、外筒与内滚筒间形成碳化腔,外筒的一端上方设有入料口,外筒的另一端下方设有出料口,内滚筒的外侧壁上设有绞龙叶片,绞龙叶片的外缘向轴向两侧延伸具有卷扬板,在内滚筒转动过程中将生物质颗粒由左向右推动过程中,同时将集聚在碳说明书1/4 页3CN 116606662 A3化腔底部的生物质颗粒通过卷扬板卷起,在移动至内滚筒偏上方和顶部时受到重力作用坍落后与内滚筒上方侧壁接触,实现避免生物质颗粒在底部集聚和提高与内滚筒上方侧壁的接触,最终实现增加对生物质颗粒的加热效率;内滚筒内侧具有燃烧腔,固定轴一端插入燃烧腔,且插入段的固定轴侧壁轴向分布设有多个燃烧组件,与燃烧组件间隔180度的固定轴侧壁上均匀设有多个排。
12、气孔,多个排气孔通过燃烧热流管连接碳化腔,实现在环状空间内燃烧所产生加热后的气流能够回环进入排气孔,一方面提高火焰对燃烧腔内壁的加热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将燃烧所产生的热气流通过排气孔传至碳化腔,以此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降低能耗;还包括鼓风机,鼓风机进气端为两个,其中一个通过废气收集管连接碳化腔,另一个为空气进入端,鼓风机出气端通过出风管连接多个燃烧组件。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内滚筒靠近入料口的一端伸出外筒,位于同侧的外筒端部内置有环状槽,环状槽朝向碳化腔一侧联通设有多个射流孔,燃烧热流管与环状槽连通。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外筒通过多个第一基座架空安装,内滚筒伸出端安。
13、装有从动齿轮,同时固定轴由内滚筒伸出端插入,固定轴的外侧端部通过第二基座架空安装,第二基座上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外筒另一端设有环状的盖板,内滚筒另一端转动安装在盖板上,且盖板下方设有出料口,出料口连接有冷却传料卷筒。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外筒的内侧壁上设有保温层。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燃烧组件包括燃烧嘴、打火器和风管,燃烧嘴连接燃气管,燃气管外侧端连接外界的燃气供应系统,打火器和风管分别置于燃烧嘴两侧,风管与出风管连接,打火器与外界的控制器连接。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
14、的,鼓风机进气端包括第一进风管头和第二进风管头,第一进风管头连通空气,且安装有流量调节阀,第二进风管头与废气收集管连接,废气收集管另一端设有多个接点与碳化腔顶部连通。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外筒上还安装有连通碳化腔的安全阀。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外筒上还安装有连通碳化腔的温度计。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0018内滚筒的外侧壁上设有绞龙叶片,绞龙叶片的外缘向轴向两侧延伸具有卷扬板,在内滚筒转动过程中将生物质颗粒由左向右推动过程中,同时将集聚在碳化腔底部的生物质颗粒通过卷扬板卷起,在移动至内滚筒偏上方和顶部时受到重力作用坍落后与内滚筒上方侧壁接触,实现。
15、避免生物质颗粒在底部集聚和提高与内滚筒上方侧壁的接触,最终实现增加对生物质颗粒的加热效率;0019内滚筒内侧具有燃烧腔,固定轴一端插入燃烧腔,且插入段的固定轴侧壁轴向分布设有多个燃烧组件,与燃烧组件间隔180度的固定轴侧壁上均匀设有多个排气孔,多个排气孔通过燃烧热流管连接碳化腔,实现在环状空间内燃烧所产生加热后的气流能够回环进入排气孔,一方面提高火焰对燃烧腔内壁的加热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将燃烧所产生的热气流通过排气孔传至碳化腔,以此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降低能耗。说明书2/4 页4CN 116606662 A4附图说明002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卧式炭化炉立体图一;002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
16、供的卧式炭化炉立体图二;002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卧式炭化炉外筒半剖立体图一;002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卧式炭化炉外筒半剖立体图二;002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卧式炭化炉外筒与内滚筒半剖立体图一;002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卧式炭化炉外筒与内滚筒半剖立体图二;0026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筒局部剖立体图。0027图中:10、外筒;11、入料口;12、环状槽;13、射流孔;14、安全阀;15、温度计;16、盖板;17、保温层;18、出料口;19、第一基座;002820、内滚筒;21、从动齿轮;22、绞龙叶片;23、卷扬板;24、燃烧腔;002930、固定轴;31、燃烧嘴;。
17、32、打火器;33、风管;34、排气孔;35、燃气管;003040、燃烧热流管;50、鼓风机;51、出风管;52、第一进风管头;53、第二进风管头;60、驱动电机;61、主动齿轮;70、第二基座;80、废气收集管;90、冷却传料卷筒。具体实施方式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0032实施例一0033如图15所示,卧式炭化炉包括外筒10、内滚筒20和固定轴30,外筒10通过多个第一基座19架空安装,位于左侧端的内滚筒20伸出外筒10,位于左侧端的固定轴30伸出内滚筒20,同时固定轴30的外。
18、侧端通过第二基座70架空固定安装,第二基座70上通过设有设备槽来安装驱动电机60,驱动电机60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动齿轮61,内滚筒20左侧端安装有从动齿轮21,通过驱动电机60控制主动齿轮61带动从动齿轮21转动,最终实现带动内滚筒20转动的功能。0034如图36所示,内滚筒20与外筒10间形成由碳化腔,同时外筒内侧设有保温层17,外筒10左侧端上方开设有进料口11,外筒10右侧端封装有环状的盖板16,内滚筒20的右侧端转动安装在盖板16上,盖板16下方安装有出料口18,内滚筒20的外侧壁上设有绞龙叶片22,绞龙叶片22的外援向轴向两侧延伸具有卷扬板23,即在内滚筒20转动过程中将生物质。
19、颗粒由左向右推动过程中,同时将集聚在碳化腔底部的生物质颗粒通过卷扬板23卷起,在移动至内滚筒20偏上方和顶部时受到重力作用坍落后与内滚筒20上方侧壁接触,实现避免生物质颗粒在底部集聚和提高与内滚筒20上方侧壁的接触,最终实现增加对生物质颗粒的加热效率;0035内滚筒20内侧设有燃烧腔24,固定轴30的右侧端贯穿燃烧腔24,且固定轴30上设有多个燃烧组件,包括燃烧嘴31、打火器32和风管33,多个燃烧嘴31与燃气管35连接,燃气管35内置于固定轴30上,与燃烧嘴31间隔180度的固定轴30侧壁上设有多个排气孔34,实现在环状空间内燃烧所产生加热后的气流能够回环进入排气孔34,多个排气孔34将燃烧。
20、腔24内所产生的热气流通过燃烧热流管40传至碳化腔内,其中,燃烧热流管40连通设置在外筒10左侧端的环状槽12,环状槽12向碳化腔内侧联通设有多个射流孔13,通过此种设计能够说明书3/4 页5CN 116606662 A5将燃烧所产生的热气流喷向进入碳化腔的生物质颗粒,进行预加热处理,同时还能够保证碳化腔内的温度,起到热能回收利用的效果;0036其中,燃气管35与外界的燃气供应系统连接,同时多个打火器32与外界的控制器连接,打火器32和风管33设置在燃烧嘴31的两侧,风管33通过出风管51与鼓风机50连接,通过控制器以及燃气供应系统来控制对内滚筒20的加入,配合内滚筒20的转动,提高对内滚筒2。
21、0均匀加热升温的效率;0037外筒10右侧顶部通过多个连接点连接废气收集管80,废气收集管80与鼓风机50的其中一个第二进风管头53连接,鼓风机50还设有另外一个与空气连通的第一进风管头52,第一进风管头52上设有流量调节阀,即通过流量调节阀来控制空气氧气的进入配比,同时将碳化腔内的生物质颗粒加热产生的燃气与废气二次加入燃烧腔24进行燃烧,实现了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0038如图1、2所示,外筒10上还设有连通碳化腔的14安全阀,确保碳化腔运转的安全稳定,同时外筒10上还设有温度计15,方便工作人员检查或控制碳化腔的温度。0039如图2所示,出料口18连接冷却传料卷筒90,冷却传料卷筒90为现有。
22、的绞龙传送机构,可以加装喷淋来降温,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004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说明书4/4 页6CN 116606662 A6图1图2说明书附图1/4 页7CN 116606662 A7图3图4说明书附图2/4 页8CN 116606662 A8图5图6说明书附图3/4 页9CN 116606662 A9图7说明书附图4/4 页10CN 116606662 A10。
- 内容关键字: 节能型 生物 卧式 炭化
茶叶加工用的上料装置.pdf
便于装卸的储料桶.pdf
智能化多腔体入料数量检测机构及高速计数筛选装置.pdf
焊接辅助装置.pdf
无纺布切边装置.pdf
阀门用端面打磨装置.pdf
推砖装置.pdf
污染水体水藻清理装置.pdf
调整木板输送姿态的输送装置.pdf
切边刀装配总成.pdf
液压油过滤器.pdf
用于检测育苗水体中弧菌含量的培养装置.pdf
自动配料加料装置.pdf
电加热器超导热管用烘箱.pdf
避免交叉感染的门诊采血车.pdf
压力管道承压检测装置.pdf
多功能彩妆盒.pdf
激光增强的纳米线电子源组件.pdf
旋转型空气净化消毒灯.pdf
无人机智能电力线路巡检系统.pdf
消防器械生产用焊接装置.pdf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电力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pdf
条码扫描机.pdf
基于TDS-Unet网络的地震速度模型重构方法、介质和设备.pdf
纺织弹性带生产自动卷绕装置及其方法.pdf
基于BIM的轨道交通运维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电子封装用导电银胶及其制备方法.pdf
基于虚拟编组计算列车数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菌落计数样本的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高压断路器机械合闸闭锁装置.pdf
竖井采矿用罐笼旋调升降装置.pdf
热升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pdf
具有扩径功能的洗扫车扫盘.pdf
用于空间碎片捕获的复合机械臂-绳系机构.pdf
建筑垃圾钢结构回收脱漆装置.pdf
膏霜瓶.pdf
LED小夜灯的电路结构.pdf
防爆丝的外置弹簧式椎弓根钉.pdf
防爆丝的柔性约束式椎弓根钉.pdf
位置可调的清淤装置.pdf
钢筋笼焊接机构以及数控加工系统.pdf
相变控温的真空管防爆增效热水器.pdf
组合式机架的组对方法.pdf
充电桩设备.pdf
容纳颗粒药物的瓶盖.pdf
与南阳牛生长相关的CNV标记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pdf
智能裁布机.pdf
具备双路泄压的定压补水排气装置.pdf
大采高液压支架护顶护帮机构.pdf
锂离子电池中间极耳卷芯.pdf
壁挂式空调安装架机构.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