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火燃烧器.pdf
《三环火燃烧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环火燃烧器.pdf(13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922710.8 (22)申请日 2019.06.13 (73)专利权人 肖阳 地址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姚南 路169号九峰小区4区13栋502房 (72)发明人 肖阳 (51)Int.Cl. F23D 14/04(2006.01) F23D 14/84(2006.01) F23D 14/46(2006.01) F23D 14/58(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三环火燃烧器 (57)摘要 一种。
2、三环火燃烧器, 涉及家用燃气灶燃烧技 术。 为克服现有家用燃气灶燃烧器热效率低的问 题, 提供本技术方案。 其特征是: 由主火燃烧器、 副火燃烧器、 小火燃烧器组成三环火燃气燃烧 器。 主火燃烧器和副火燃烧器紧挨一起。 稳火孔 数量为主火孔的一半。 或在火盖上设置火炬, 在 火炬上设置火孔, 让燃气从火炬上的火孔朝火盖 顺时针方向喷出, 形成旋火。 点火时, 小火燃烧器 先被点燃, 主火燃烧器被小火燃烧器点燃, 副火 燃烧器被主火燃烧器点燃。 需要调小火势时, 依 次关掉副火燃烧器、 主火燃烧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7页 CN 210638040 U 2020.05.29 CN 。
3、210638040 U 1.一种三环火燃烧器, 是由文丘里管、 供气槽、 火盖组成; 其特征是: 所述三环火燃烧器是由副火燃烧器、 小火燃烧器、 主火燃烧器构成; 所述副火燃烧器由副火文丘里管(01)、 副火供气槽(04)、 副火盖(21)构成; 副火供气槽 (04)设置在三环火燃烧器的外围; 副火盖(21)放在副火供气槽(04)上; 在副火盖(21)上设 置副火盖主火孔(23)一圈; 每隔2个副火盖主火孔(23)下方设置1个副火盖稳火孔(26); 副 火文丘里管(01)通过副火文丘里管出气口(10)与副火供气槽(04)联通; 燃气从副火文丘里 管(01)通过副火文丘里管出气口(10)进入副火。
4、供气槽(04), 再从副火盖主火孔(23)和副火 盖稳火孔(26)喷出燃烧; 所述小火燃烧器由小火文丘里管(02)、 小火供气槽(06)、 小火盖(30)构成; 小火供气槽 (06)设置在三环火燃烧器的中心; 小火盖(30)放在小火供气槽(06)上; 小火盖(30)上部设 置小火盖主火孔(31)一圈; 每隔2个小火盖主火孔(31)下面设置1个小火盖稳火孔(33); 小 火文丘里管(02)通过小火文丘里管出气口(12)与小火供气槽(06)联通; 燃气从小火文丘里 管(02)通过小火文丘里管出气口(12)进入小火供气槽(06), 再从小火盖主火孔(31)和小火 盖稳火孔(33)喷出燃烧; 所述主火。
5、燃烧器由主火文丘里管(03)、 主火供气槽(05)、 主火盖(22)构成; 主火供气槽 (05)设置在副火供气槽(04)和小火供气槽(06)之间; 主火供气槽和副火供气槽之间不留空 隙; 主火供气槽与小火供气槽之间有通风空间; 主火盖(22)放在主火供气槽(05)上; 在主火 盖(22)上设置主火盖主火孔(24)一圈; 主火文丘里管(03)通过主火文丘里管出气口(11)与 主火供气槽(05)联通; 燃气从主火文丘里管(03)通过主火文丘里管出气口(11)进入主火供 气槽(05), 再从主火盖主火孔(24)喷出燃烧; 在各供气槽顶部设置供气槽拦气凸圈(14); 在小火供气槽(06)两边分别设置点。
6、火针安装孔(07)、 火焰探测器安装孔(09)和固定锅 温传感器螺孔(13); 小火盖(30)中心设置锅温传感器安装孔(32); 点火时, 小火燃烧器先被点燃, 主火燃烧器被小火燃烧器点燃, 副火燃烧器被主火燃烧 器点燃; 需要调小火势时, 依次关掉副火燃烧器、 主火燃烧器; 或者, 在副火盖上设置副火炬, 在主火盖上设置主火柱, 再在各火炬上部朝火盖顺时针 方向设置火孔, 形成旋火。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638040 U 2 一种三环火燃烧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技术方案涉及家用燃气灶的燃烧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家用燃烧器, 大部分是由一个主燃烧器和一个小。
7、火燃烧器构成。 其缺点是需 要把主燃烧器火势调小时, 只能降低主燃烧器的气压, 使火焰变小; 由于火焰变小, 火焰离 锅底距离大, 热效率低。 个别的家用燃烧器, 有三环火, 但是, 外环火距离炉头中心太远, 对 于尖底锅, 外环火焰达到锅底时已经减少了火力。 还有火盖上的稳火火孔与主火火孔数量 相等, 阻挡部分主火的供氧和让费燃气。 发明内容 0003 本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 为克服现有家用燃烧器热效率低的问题, 提供一种三环 火燃烧器。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技术方案是由文丘里管、 供气槽、 火盖组成燃气燃烧器。 其特 征在于: 0005 所述三环火燃烧器是由副火燃烧器、 小火燃烧。
8、器、 主火燃烧器构成。 0006 所述副火燃烧器由副火文丘里管、 副火供气槽、 副火盖构成。 副火供气槽设置在三 环火燃烧器的外围。 副火盖放在副火供气槽上。 在副火盖上设置副火盖主火孔一圈。 每隔2 个副火盖主火孔下方设置1个副火盖稳火孔。 副火文丘里管通过副火文丘里管出气口与副 火供气槽联通。 燃气从副火文丘里管通过副火文丘里管出气口进入副火供气槽, 再从副火 盖主火孔和副火盖稳火孔喷出燃烧。 0007 所述小火燃烧器由小火文丘里管、 小火供气槽、 小火盖构成。 小火供气槽设置在三 环火燃烧器的中心。 小火盖放在小火供气槽上。 小火盖上部设置小火盖主火孔一圈。 每隔2 个小火盖主火孔下面设。
9、置1个小火盖稳火孔。 小火文丘里管通过小火文丘里管出气口与小 火供气槽联通。 燃气从小火文丘里管通过小火文丘里管出气口进入小火供气槽, 再从小火 盖主火孔和小火盖稳火孔喷出燃烧。 0008 所述主火燃烧器由主火文丘里管、 主火供气槽、 主火盖构成。 主火供气槽设置在副 火供气槽和小火供气槽之间。 主火供气槽和副火供气槽之间不留空隙。 主火供气槽与小火 供气槽之间有通风空间。 主火盖放在主火供气槽上。 在主火盖上设置主火盖主火孔一圈。 主 火文丘里管通过主火文丘里管出气口与主火供气槽联通。 燃气从主火文丘里管通过主火文 丘里管出气口进入主火供气槽, 再从主火盖主火孔喷出燃烧。 0009 在各供气。
10、槽顶部设置供气槽拦气凸圈。 0010 在小火供气槽两边分别设置点火针安装孔、 火焰探测器安装孔和固定锅温传感器 螺孔。 小火盖中心设置锅温传感器安装孔。 0011 点火时, 小火燃烧器先被点燃, 主火燃烧器被小火燃烧器点燃, 副火燃烧器被主火 燃烧器点燃。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0638040 U 3 0012 需要调小火势时, 依次关掉副火燃烧器、 主火燃烧器。 0013 或者, 在副火盖上设置副火炬, 在主火盖上设置主火柱, 再在各火炬上部朝火盖顺 时针方向设置火孔, 形成旋火。 0014 炉座由副火供气槽、 主火供气槽、 小火供气槽和对应的3个文丘里管组成。 0015 有益效。
11、果 0016 本技术方案, 较一般的燃烧器增加了一个副火燃烧器, 且紧挨主火燃烧器。 当需要 调小火势时, 关掉副火燃烧器, 仅让主火燃烧器工作; 这样, 燃气供应量虽然减少了, 整个燃 烧器火势变小了; 但供给主火燃烧器和小火燃烧器的燃气并未减少, 其火焰仍然保持较高 状态, 从而提高了热效率。 同时, 稳火孔的数量比主火孔的数量减少一半, 既起到了稳火的 作用, 又减少了燃气的消耗, 而且增加了主火孔的氧气供应量; 或在火盖上设置火炬, 在火 炬上设置火孔, 让燃气从火孔朝火盖顺时针方向喷出, 形成旋火, 有利于加强二次供氧和保 持火焰在锅底的停留时间, 从而提高热效率。 0017 下面结。
12、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实施例一的炉座主视图; 0019 图2是实施例一的炉座俯视图; 0020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0021 图4是实施例一主火盖和副火盖主视图; 0022 图5是实施例一主火盖和副火盖俯视图; 0023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0024 图7是实施例一主火盖和副火盖仰视图; 0025 图8是实施例一小火盖主视图; 0026 图9是实施例一小火盖俯视图; 0027 图10是图9的CC剖视图; 0028 图11是实施例一小火盖仰视图; 0029 图12是实施例二主火盖和副火盖主视图; 0030 图13是实施例二主火盖和副火盖俯视。
13、图; 0031 图14是实施例二主火盖和副火盖仰视图; 0032 图15是图13的DD剖面图; 0033 图中, 01.副火文丘里管, 02.小火文丘里管, 03.主火文丘里管, 04.副火供气槽, 05. 主火供气槽, 06.小火供气槽, 07.点火针安装孔, 09.火焰探测器安装孔, 10.副火文丘 里管出气口, 11.主火文丘里管出气口, 12.小火文丘里管出气口, 13.固定锅温传感器螺孔, 14. 供气槽拦气凸圈, 21.副火盖, 22.主火盖, 23.副火盖主火孔, 24.主火盖主火孔, 25.斜 面, 26.副火盖稳火孔, 30.小火盖, 31.小火盖主火孔, 32.锅温传感器安。
14、装孔, 33.小火盖稳 火孔, 41.例二副火盖, 42.例二主火盖, 43.副火炬, 44.主火炬, 45.副火炬火孔, 46.主火炬 火孔。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0638040 U 4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一, 在图1、 图2、 图3中, 副火文丘里管(01)通过副火文丘里管出 气口(10)与副火供气槽(04)联通; 主火文丘里管(03)通过主火文丘里管出气口(11) 与主 火供气槽(05)联通; 小火文丘里管(02)通过小火文丘里管出气口(12)与小火供气槽(06)联 通; 小火文丘里管出气口(12)位于点火针安装孔(07)一侧; 小火供气槽 (06)位。
15、于燃烧器中 心; 副火供气槽(04)位于燃烧器的外围; 主火供气槽(05)位于副火供气槽与小火供气槽之 间, 紧挨着副火供气槽; 在各供气槽顶部设置供气槽拦气凸圈(14); 在小火供气槽(06)两边 分别设置点火针安装孔(07)、 火焰探测器安装孔(09)和固定锅温传感器螺孔(13); 0035 在图4、 图5、 图6、 图7中, 主火盖(22)上设置主火盖主火孔(24), 主火盖主火孔的中 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30度; 主火盖顶面设置成斜面(25), 以利空气流向火焰根部; 0036 在图4、 图5、 图6、 图7中, 副火盖(21)上设置副火盖主火孔(23), 副火盖主火孔的中 心线与水。
16、平线的夹角大于30度; 每隔2个副火盖主火孔下方设置副火盖稳火孔(26), 并设置 在2个副火盖主火孔之间的下方; 副火盖稳火孔数量比副火盖主火孔数量少一半; 副火盖稳 火孔截面积少于副火盖主火孔截面积的40; 0037 在图8、 图9、 图10、 图11中, 小火盖(30)上部设置小火盖主火孔(31), 小火盖主火孔 (31)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5度; 每隔2个小火盖主火孔(31)下方设置小火盖稳火孔 (33), 并设置在2个小火盖主火孔之间的下方; 小火盖稳火孔数量比小火盖主火孔数量少一 半; 小火盖稳火孔截面积少于小火盖主火孔截面积的40; 小火盖(30)中心设置锅温传感 器安装孔(。
17、32); 0038 将副火盖(21)放在副火供气槽(04)上形成副火燃烧器; 将主火盖(22)放在主火供 气槽(05)上形成主火燃烧器; 将小火盖(30)放在小火供气槽(06)上形成小火燃烧器; 0039 燃气从副火文丘里管(01)通过副火文丘里管出气口(10)进入副火供气槽(04), 再 从副火盖主火孔(23)和副火盖稳火孔(26)喷出燃烧; 燃气从主火文丘里管(03)通过主火文 丘里管出气口(11)进入主火供气槽(05), 再从主火盖主火孔(24)喷出燃烧; 燃气从小火文 丘里管(02)通过小火文丘里管出气口(12)进入小火供气槽(06), 再从小火盖主火孔(31)和 小火盖稳火孔(33)。
18、喷出燃烧。 0040 实施例二, 在图12、 图13、 图14、 图15中: 0041 例二副火盖(41)上设置副火炬(43)一圈; 副火炬(43)上部朝火盖顺时针方向和外 侧方向设置副火炬火孔(45), 副火炬火孔(45)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20度; 副火炬火 孔(45)距离例二副火盖(41)至少10毫米; 0042 例二主火盖(42)上设置主火炬(44)一圈; 主火炬(44)上部朝火盖顺时针方向和内 侧方向设置主火炬火孔(46), 主火炬火孔(46)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20度; 主火炬火 孔(46)距离例二主火盖(42)至少10毫米; 0043 将例二副火盖(41)放在副火供气槽(。
19、04)上形成副火燃烧器; 将例二主火盖(42) 放在主火供气槽(05)上形成主火燃烧器; 将小火盖(30)放在小火供气槽(06)上形成小火燃 烧器; 0044 燃气从副火文丘里管(01)通过副火文丘里管出气口(10)进入副火供气槽(04), 再 从副火炬火孔(45)喷出燃烧; 燃气从主火文丘里管(03)通过主火文丘里管出气口(11) 进 入主火供气槽(05), 再从主火炬火孔(46)喷出燃烧; 燃气从小火文丘里管(02)通过小火文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0638040 U 5 丘里管出气口(12)进入小火供气槽(06), 再从小火盖主火孔(31)和小火盖稳火孔(33)喷出 燃烧。 。
20、说明书 4/4 页 6 CN 210638040 U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7 页 7 CN 210638040 U 7 图3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2/7 页 8 CN 210638040 U 8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3/7 页 9 CN 210638040 U 9 图8 图9 说明书附图 4/7 页 10 CN 210638040 U 10 图10 图11 图12 说明书附图 5/7 页 11 CN 210638040 U 11 图13 图14 说明书附图 6/7 页 12 CN 210638040 U 12 图15 说明书附图 7/7 页 13 CN 210638040 U 13 。
- 内容关键字: 三环火 燃烧
输液杆的线缆伸缩结构.pdf
环境大气粉尘采样仪.pdf
降低虾苗孵化水中氨氮含量的装置.pdf
高压线圈浇注模具.pdf
反应釜控温系统.pdf
金属锂浇铸装置.pdf
医用输液管加热保温装置.pdf
螺杆钻具清洗装置.pdf
多功能布料收卷装置.pdf
用于图书馆的高处夹持取书装置.pdf
智能化接触网几何参数测量仪.pdf
便携式环境检测仪.pdf
便于安装的防结垢环保矿用管材.pdf
曝气生物滤池除磷装置.pdf
基于睡眠感知的音乐振动理疗仪.pdf
钢板建材加工的激光切割装置.pdf
毫米波被动辐射成像测距装置.pdf
医用分叶球囊.pdf
基于波码通信的分层注水执行装置.pdf
折合型保鲜膜切割滑刀.pdf
注塑件自动化生产设备及其智能调控方法.pdf
书本包装设备.pdf
道路桥梁施工用测量辅助工具.pdf
作物种植地膜拆除装置.pdf
水平放置的可搬运激光稳频腔的安装结构.pdf
气体静压转台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气体静压转台.pdf
数据要素处理方法和装置.pdf
用于组装气雾剂产品的组装设备.pdf
老年人用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设备.pdf
全液晶仪表故障报警存储系统及方法.pdf
木通皂苷D在制备抗骨骼肌萎缩、肌病药物中的应用.pdf
不依赖地图信息的车辆轨迹预测方法.pdf
一种戒酒用药物.pdf
一种水牛乳清洗浴液制法.pdf
慢性病早期电生理检测方法和系统.pdf
自动出粪机构.pdf
档案柜.pdf
一种芝香肉串及其制作方法.pdf
一种多层发酵塔.pdf
一种生产优质鹅肉的饲养方法.pdf
一种心内科防止大量出血的介入装置.pdf
用于在饮料配料机中自动检测的系统.pdf
一种凉菜调料.pdf
一种治疗腰疾的组合物中药.pdf
一种雪莲果片的加工方法.pdf
一种无稀酒精酊剂生产新工艺.pdf
除草组合物.pdf
毛冬青在制备治疗阿尔兹海默病药物方面的新用途.pdf
一种利用同一浮筏立体式同养贝类和海参幼苗的方法.pdf
新型肥皂盒装置.pdf
一种治疗肩周炎的组合物中药.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