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模块固定结构及移动终端.pdf

上传人:zhu****69 文档编号:12382986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89.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Wi-Fi模块固定结构及移动终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Wi-Fi模块固定结构及移动终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Wi-Fi模块固定结构及移动终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档描述:

《Wi-Fi模块固定结构及移动终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i-Fi模块固定结构及移动终端.pdf(1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652223.0 (22)申请日 2019.09.29 (73)专利权人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053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云埔四 路6号 专利权人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谭景焕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恒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528 代理人 李宁宁 (51)Int.Cl. H04M 1/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Wi-Fi模块固定结构及移动终端 (57)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Wi-Fi模块固定结。

2、构及移 动终端, 包括: 固定架, 固定架包括第一表面以及 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第二表面上开设有 容纳槽, 容纳槽用于容纳Wi-Fi模块; 连接件, 用 于固定固定架, 连接件设置于第一表面上。 采用 在Wi-Fi模块固定结构上设置出独立的容纳槽, 将Wi-Fi模块设置在容纳槽内, 并通过固定架与 移动终端固定连接, 扩大了移动终端内部整体的 安装空间, 使Wi-Fi模块与移动终端内的其它多 种元器件隔离起来, 可有效避免其他元器件对 Wi-Fi模块的信号干扰。 且独立设置的容纳槽减 小了外壳上的应力集中, 可避免对Wi-Fi模块产 生较大程度的挤压影响其信号质量。 权利要求书2页 说。

3、明书6页 附图7页 CN 210670155 U 2020.06.02 CN 210670155 U 1.一种Wi-Fi模块固定结构, 用于固定Wi-Fi模块,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固定架, 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所述第二表 面上开设有容纳槽, 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Wi-Fi模块; 连接件, 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架, 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Wi-Fi模块固定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表面设有朝背离所述第一表面方向凸起的凸起部, 所述容纳槽包括底壁, 所 述底壁穿过所述第二表面伸入至所述凸起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Wi-F。

4、i模块固定结构, 其特征在于: 沿第一方向, 所述容纳槽的槽深逐渐增加, 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Wi-Fi模块固定结构,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一卡扣, 用于对所述Wi-Fi模块进行限位, 所述第一卡扣由所述底壁向朝向所述第一 表面的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Wi-Fi模块固定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扣包括第一主体部, 以及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壁的第一限位部; 所述Wi-Fi模块上设有第一缺口部; 其中, 所述第一主体部穿过所述第一缺口部以承载所述Wi-Fi模块, 所述第一限位部配 置成可阻止所述Wi-Fi模块滑出所述第一主体部。 6.。

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Wi-Fi模块固定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扣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第一卡扣沿所述底壁的长边方向线性阵列分 布; 所述第一缺口部的数量为多个; 其中, 多个所述第一主体部一一对应穿过多个所述第一缺口部。 7.一种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Wi-Fi模块固定结构; 外壳, 限定出一内腔, 所述外壳上设有贯通的安装口; 其中,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以使得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安装口连通并朝向 所述内腔中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二卡扣, 所述第二卡扣由所述第一表面向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 。

6、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扣包括第二限位部, 以及由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表面夹设形成的空 腔; 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二缺口部, 所述第二缺口部的一端设有向所述第二缺口部中心方向 延伸的凸缘; 其中, 所述第二限位部穿过所述第二缺口部, 且所述凸缘填充所述空腔。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外边框, 所述外边框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且所述外边框与所述外壳不平行设置; 所述外边框上设有第一托架, 所述第一托架由所述外边框的内表面向所述内腔的中心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0670155 U 2 延伸; 所述Wi-F。

7、i模块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二托架, 所述第二托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 且所述第二托架由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内腔的中心延伸; 其中, 所述第一托架与所述第二托架相抵接。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0670155 U 3 一种Wi-Fi模块固定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通讯设备安装结构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Wi-Fi模块固定结构及移动终 端。 背景技术 0002 Wi-Fi(Wireless Fidelity, 无线高保真)技术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方 方面面, 从大到小的各种类移动终端中基本均会配备一个Wi-Fi模块以满足移动终端连接 网络的需求。 目前的Wi。

8、-Fi模块虽然其几何尺寸不大, 但由于移动终端集成的功能模块较 多, 所以Wi-Fi模块在移动终端内的安装空间仍然十分紧张。 0003 现有技术中Wi-Fi模块大多是直接安装在移动终端的壳体内部, 与其它多种元器 件贴设在一起, 难免会与移动终端的其它部分产生信号干扰。 并且在移动终端的使用、 移动 过程中, 由于壳体受到较大外力, 可能会对Wi-Fi模块产生挤压影响其信号质量, 严重时甚 至导致其损坏。 0004 申请内容 0005 本申请提供一种Wi-Fi模块固定结构及移动终端, 能够扩大Wi-Fi模块在移动终端 内的安装空间, 避免对Wi-Fi模块产生信号干扰。 0006 根据本申请的一。

9、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Wi-Fi模块固定结构, 用于固定Wi-Fi模块, 包 括: 0007 固定架, 固定架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第二表面上开设 有容纳槽, 容纳槽用于容纳Wi-Fi模块; 0008 连接件, 用于固定固定架, 连接件设置于第一表面上。 0009 根据一些实施例, 第二表面设有朝背离第一表面方向凸起的凸起部, 容纳槽包括 底壁, 底壁穿过第二表面伸入至凸起部。 0010 根据一些实施例, 沿第一方向, 容纳槽的槽深逐渐增加, 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表面 0011 根据一些实施例, 第一卡扣, 用于对Wi-Fi模块进行限位, 第一卡扣由底壁向朝向 第一表面的方向。

10、延伸。 0012 根据一些实施例, 第一卡扣包括第一主体部, 以及凸出于第一主体部的外壁的第 一限位部; 0013 Wi-Fi模块上设有第一缺口部; 0014 其中, 第一主体部穿过第一缺口部以承载Wi-Fi模块, 第一限位部配置成可阻止 Wi-Fi模块滑出第一主体部。 0015 根据一些实施例, 第一卡扣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第一卡扣沿底壁的长边方向线性 阵列分布; 0016 第一缺口部的数量为多个; 0017 其中, 多个第一主体部一一对应穿过多个第一缺口部。 0018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 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包括: 说明书 1/6 页 4 CN 210670155 U 4 001。

11、9 如上任一所述的Wi-Fi模块固定结构; 0020 外壳, 限定出一内腔, 外壳上设有贯通的安装口; 0021 其中, 连接件与外壳固定连接, 以使得容纳槽与安装口连通并朝向内腔中心。 0022 根据一些实施例, 连接件包括第二卡扣, 第二卡扣由第一表面向背离第二表面的 方向延伸。 0023 根据一些实施例, 第二卡扣包括第二限位部, 以及由第二限位部与第一表面夹设 形成的空腔; 0024 外壳上设有第二缺口部, 第二缺口部的一端设有向缺口部中心方向延伸的凸缘; 0025 其中, 第二限位部穿过第二缺口部, 且凸缘填充空腔。 0026 根据一些实施例, 外边框, 外边框与外壳固定连接, 且外。

12、边框与外壳不平行设置; 0027 外边框上设有第一托架, 第一托架由外边框的内表面向内腔的中心延伸; 0028 Wi-Fi模块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二托架, 第二托架固定设置于第一表面上, 且第二托 架由第一表面向内腔的中心延伸; 0029 其中, 第一托架与第二托架相抵接。 0030 本申请提供一种Wi-Fi模块固定结构及移动终端, 采用在Wi-Fi模块固定结构上设 置出独立的容纳槽, 将Wi-Fi模块设置在容纳槽内, 并通过固定架与移动终端固定连接, 扩 大了移动终端内部整体的安装空间, 使Wi-Fi模块与移动终端内的其它多种元器件隔离起 来, 可有效避免其他元器件对Wi-Fi模块的信号干扰。 。

13、且独立设置的容纳槽减小了外壳上的 应力集中, 可避免对Wi-Fi模块产生较大程度的挤压影响其信号质量。 附图说明 003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 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Wi-Fi模块未安装时固定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Wi-Fi模块未安装时固定结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34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Wi-F。

14、i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Wi-Fi模块安装后固定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6 图5为图4中第一卡扣与Wi-Fi模块连接位置处的结构剖视图; 0037 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7位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8为图6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0 图9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二卡扣与外壳未卡合状态下的放大示意图; 0041 图1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二卡扣与外壳卡合状态下的放大示意图; 0042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为了使本申请的。

15、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 说明书 2/6 页 5 CN 210670155 U 5 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 并 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44 由于现有技术中Wi-Fi模块140通常是直接安装在移动终端10的外壳200内部, 与 其它多种元器件贴设在一起, 难免会与移动终端10的其它部分产生信号干扰, 影响正常使 用。 并且在移动终端10的使用、 移动过程中, 由于外壳200受到较大外力, 存在着可能会对 Wi-Fi模块140产生挤压影响其信号质量, 严重时甚至导致其损坏的技术问题。 0045 为。

16、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出一种Wi-Fi模块固定结构100及移动终端10, 采用在Wi-Fi模块固定结构100上设置出独立的容纳槽130, 将Wi-Fi模块140设置在容纳槽 130内, 并通过固定架110与移动终端10固定连接, 扩大了移动终端10内部整体的安装空间, 使Wi-Fi模块140与移动终端10内的其它多种元器件隔离起来, 可有效避免其他元器件对 Wi-Fi模块140的信号干扰。 且独立设置的容纳槽130减小了外壳200上的应力集中, 可避免 对Wi-Fi模块140产生较大程度的挤压影响其信号质量。 0046 请参阅图1至图4, 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固定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

17、 固定结构100 包括固定架110以及连接件120。 固定架110为固定结构100的主体部分, 用于容纳Wi-Fi模块 140并与移动终端10连接、 固定。 其大小、 形状均不作限定, 随着Wi-Fi模块140及移动终端10 的不同而适应性调整和变化。 固定架110包括第一表面111, 以及与第一表面111相对的第二 表面112, 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可以是固定架110上相对的两个端面, 如第一表面111 为固定架110的前端面(以图1、 图2的方位为参照), 同时, 第二表面112为固定架110的后端 面(以图1、 图2的方位为参照), 或其它类似的相对的表面, 此处不再赘述。 0。

18、047 第二表面112上开设有容纳槽130, 容纳槽130用于容纳Wi-Fi模块140。 容纳槽130 由第二表面112向背离第一表面111的一侧延伸。 容纳槽130为在固定架110上延伸形成的一 个具有收容功能的腔体, 腔体的截面大小大于Wi-Fi模块140的截面大小, 腔体的深度大于 或等于Wi-Fi模块140的厚度, 以将Wi-Fi模块140完全收容在内, 对其起到良好的隔离作用。 容纳槽130的形状可以为规则形状, 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 在此不作限定。 容纳槽130由第二 表面112向背离第一表面111的一侧延伸, 即容纳槽130的延伸方向背离固定架110的连接固 定面, 固定架110。

19、安装于移动终端10上时, 容纳槽130凸出于移动终端10之外, 不会影响占用 其内部空间, 不影响其它元器件的正常安装使用, 同时也对Wi-Fi模块140起到很好的隔离 作用。 0048 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表面111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表面112所在的平面之间可以互相 平行, 也可以不平行, 即两个平面具有一个夹角。 当固定架110为规则的平行多面体结构时, 第一表面111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表面112所在的平面之间互相平行。 当固定架110为不规则 多面体结构时, 第一表面111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表面112所在的平面之间不平行。 两种情况 都能满足本申请的使用需求, 故在此处不作限定。 0049 连。

20、接件120用于固定固定架110, 即连接件120设置于固定架110上, 并可与移动终 端10固定连接以将固定架110与移动终端10固定。 连接件120设置于第一表面111上, 即固定 架110在第一表面111的一侧与固定架110连接固定。 连接件120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各种 形式, 如铆钉、 销钉、 螺杆、 卡扣等。 0050 容纳槽130的沿其槽深方向的最深点可以不超出固定架110的厚度范围, 为了减小 固定架110的整体厚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 第二表面112设有朝背离第一表面111方向凸起的 说明书 3/6 页 6 CN 210670155 U 6 凸起部113, 容纳槽130包括底壁。

21、131, 底壁131穿过第二表面112伸入至凸起部113。 即容纳槽 130沿其槽深方向的最深点凸出了固定架110的厚度范围, 而在固定架110上没有容纳槽130 的部分则可以减少其厚度。 0051 在本实施方式中, 为了避免对容纳槽130内的Wi-Fi模块140造成磕碰、 划损等伤 害, 固定结构100可以采用塑胶材料制作。 塑胶材料的硬度相对较低, 具有一定的韧性, 在 Wi-Fi模块140的安装、 固定过程中, 不易对其产生损害。 并且塑胶材料便于加工成型, 成本 低, 采用塑胶材料制作的固定结构100轻便耐用。 0052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容纳槽130可以包括与Wi-Fi模块。

22、140贴合的底壁 131, Wi-Fi模块140贴合于容纳槽130内的底壁131, 两者之间通过粘胶固定连接, 连接紧密, 贴合程度高。 沿第一方向, 容纳槽130的槽深逐渐增加, 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表面111, 即容 纳槽130并非朝着与第二表面112所在的平面垂直的方向延伸。 当Wi-Fi模块140上的某一区 域(如上部区域)具有凸出于模块整体的凸出部分时, 可以将容纳槽130的槽深增大以形成 更大的容纳空间, 而其它区域不变, 即底壁131具有一个倾斜角, 可以在将Wi-Fi模块140上 凸出的部件完全收容于容纳槽130的前提下, 尽量减小容纳槽130的尺寸及其占用的空间。 并且倾斜角的。

23、大小可以根据Wi-Fi模块140的凸出部分的凸出程度进行调整, 适用于各种不 同类型的Wi-Fi模块140, 适用范围广。 0053 在长时间的使用后, 固定结构100内的Wi-Fi模块140与底壁131之间的粘胶可能会 出现黏性失效而导致两者松脱,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导致Wi-Fi模块140损坏, 在本申请 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固定架110还可以包括第一卡扣150, 用于对所述Wi-Fi模块140进行限 位。 所述第一卡扣150由所述底壁131向朝向所述第一表面111的方向延伸, 第一卡扣150可 阻止Wi-Fi模块140向远离底壁131的方向滑落, 起到临时固定保护Wi-Fi模块140的。

24、作用, 便 于后续的维修工作。 0054 更加具体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参阅图5, 第一卡扣150可以包括第一主 体部151, 以及凸出于第一主体部151的外壁的第一限位部152; Wi-Fi模块140上设有第一缺 口部141。 其中, 第一主体部151穿过第一缺口部141以承载Wi-Fi模块140, 第一限位部152配 置成可阻止Wi-Fi模块140滑出第一主体部151。 即第一主体部151的高度设置低于第一缺口 部141的开口高度, 而第一限位部152的高度设置高于第一缺口部141的开口高度, 第一缺口 部141无法通过第一限位部152, 所以, 第一卡扣150可依靠第一限位部。

25、152来阻挡Wi-Fi模块 140的滑出, 对其起到限位作用。 0055 由于Wi-Fi模块140的长度可能较长, 仅仅设置一个第一卡扣150及第一缺口部141 可能难以完全限制Wi-Fi模块140整体的位移, 为了使第一卡扣150的限位效果更显著, 在本 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可以将第一卡扣150的数量设置为多个, 多个第一卡扣150沿底壁 131的长边方向线性阵列分布。 对应的, 第一缺口部141的数量同样为多个。 其中, 多个第一 主体部151一一对应穿过多个第一缺口部141。 据此可以沿Wi-Fi模块140的长边, 全面限制 Wi-Fi模块140的位移。 0056 请参阅图6至图7,。

26、 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方 式提供的移动终端10包括如上所述的Wi-Fi模块固定结构100以及外壳200。 移动终端10可 以是手机、 电视机、 平板电脑、 笔记本电脑、 个人数位助理、 智能手环、 智能手表等穿戴式设 备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方式仅以移动终端10为电视机作为示例进行说明。 说明书 4/6 页 7 CN 210670155 U 7 0057 移动终端10还包括其它与外壳200连接的多个部件在图中没有示出。 外壳200限定 出一内腔210, 内腔210用于容纳放置移动终端10内的各个部件。 外壳200上设有贯通的安装 口220。 其中, 连接件1。

27、20与外壳200固定连接, 以使得容纳槽130与安装口220连通并朝向内 腔210中心。 即固定结构100安装于外壳200的安装口220位置处, 并且容纳槽130朝向内腔 210的中心, 外壳200与固定结构100形成一个整体, 共同将Wi-Fi模块140及移动终端10的其 它部件包裹保护起来。 0058 为了方便固定结构100与外壳200的安装和拆卸,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参 阅图8至图10, 连接件120可以包括第二卡扣121, 第二卡扣121由第一表面111向背离第二表 面112的方向延伸。 更加具体地, 第二卡扣121包括第二限位部122, 以及由第二限位部122与 第一表面1。

28、11夹设形成的空腔123。 即第二限位部122与固定架110的表面不贴合, 两者之间 留有一定间隙。 外壳200上设有第二缺口部230, 第二缺口部230的一端设有向第二缺口部 230中心方向延伸的凸缘231。 凸缘231的形状不限, 但不能填满整个第二缺口部230, 需要留 出一定空间用于第二卡扣121的卡合。 其中, 第二限位部122穿过第二缺口部230, 且凸缘231 填充空腔123。 通过凸缘231与空腔123的配合实现第二卡扣121与第二缺口部230的卡合固 定, 以实现固定结构100与外壳200的固定连接。 图9和图10分别为第二卡扣121与第二限位 部122的未卡合状态及卡合状态。

29、的示意图, 可见, 在固定结构100与外壳200的装配过程中, 首先沿垂直于第一表面111的方向, 调整两个部件的相对位置, 将第二限位部122穿过第二 缺口部230, 然后在第一表面111内沿Wi-Fi模块140的短边的方向, 调整两个部件的相对位 置, 使凸缘231进入到空腔123内以使第二卡扣121与第二限位部122完全卡合, 即完成固定 结构100与外壳200的固定连接。 在固定结构100与外壳200之间, 还可以添加互相匹配的螺 钉、 螺纹孔, 以辅助连接两个部件。 0059 为了使固定结构100与外壳200的连接更加紧密,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可 以将第二卡扣121的数量设。

30、置为多个, 多个第二卡扣121沿固定架110的长边方向线性阵列 分布。 对应的, 第二缺口部230的数量同样为多个。 多个第二卡扣121一一对应穿过多个第二 缺口部230, 且多个凸缘231也一一对应填充多个空腔123, 实现固定结构100与外壳200的全 面固定。 0060 请参阅图11, 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10的结构示意图, 移动终端10 还可以包括外边框300, 外边框300与外壳200固定连接, 且外边框300与外壳200不平行设 置。 外边框300用于配合实现移动终端10内其它部件的安装。 为了避免固定结构100的脱落, 从多个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固定, 外边框300上还可。

31、以设有第一托架310, 第一托架310由外边 框300的内表面向内腔210的中心延伸。 Wi-Fi模块固定结构100还包括第二托架160, 第二托 架160固定设置于第一表面111上, 且第二托架160由第一表面111向内腔210的中心延伸。 其 中, 第一托架310与第二托架160相抵接。 由于固定结构100与外壳200, 外壳200与外边框300 之间分别固定连接, 而设于外边框300上的第一托架310, 及设于固定结构100上的第二托架 160之间抵接, 从内部支撑外边框300和固定结构100, 及在外壳200的内、 外两个方向上均对 固定结构100进行固定, 使其不易脱落。 0061 。

32、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在本申请的描述 中, 需要理解的是, 若有术语 “上” 、“下” 、“左” 、“右”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 说明书 5/6 页 8 CN 210670155 U 8 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 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 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 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62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 。

33、凡在本申请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6/6 页 9 CN 210670155 U 9 图1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1/7 页 10 CN 210670155 U 10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2/7 页 11 CN 210670155 U 11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3/7 页 12 CN 210670155 U 12 图8 说明书附图 4/7 页 13 CN 210670155 U 13 图9 说明书附图 5/7 页 14 CN 210670155 U 14 图10 说明书附图 6/7 页 15 CN 210670155 U 15 图11 说明书附图 7/7 页 16 CN 210670155 U 16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Wi Fi 模块 固定 结构 移动 终端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Wi-Fi模块固定结构及移动终端.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238298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