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扎装置.pdf

上传人:伱** 文档编号:12374484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3.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用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扎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用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扎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用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扎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档描述:

《用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扎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扎装置.pdf(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437161.5 (22)申请日 2019.04.02 (73)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九二医院 地址 650224 云南省昆明市大观路212号 (72)发明人 冯雁康赵玺龙姜树勋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589 代理人 王闯 (51)Int.Cl. A61F 13/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用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扎装 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眼球外露的折 叠式。

2、保护性包扎装置, 包括透明硬壳, 所述透明 硬壳的底部连接有连接部, 且连接部的底端连接 有底部圈垫, 所述底部圈垫的外侧连接有固定 环, 且固定环的外侧连接有连接带, 所述连接带 的顶端连接有加紧带, 且加紧带的顶端分别连接 有位于透明硬壳的左右两侧的第一衔接扣和第 二衔接扣, 所述第一衔接扣的底端安装有固定 杆, 所述搭耳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限位环, 且限位 环的内侧连接有位于加紧带的外侧的钩板。 该用 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扎装置, 便于眼球 外露的包扎固定, 能缩短救治时间、 提高固定的 稳定性和减轻患者的疼痛, 增加舒适性, 适合战 时、 灾害救援或常规眼球外伤救治包扎使用。 权利要。

3、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0644337 U 2020.06.02 CN 210644337 U 1.一种用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扎装置, 包括透明硬壳(1), 其特征在于: 所述 透明硬壳(1)的底部连接有连接部(2), 且连接部(2)的底端连接有底部圈垫(3), 所述底部 圈垫(3)的外侧连接有固定环(4), 且固定环(4)的外侧连接有连接带(5), 所述连接带(5)的 顶端连接有加紧带(6), 且加紧带(6)的顶端分别连接有位于透明硬壳(1)的左右两侧的第 一衔接扣(7)和第二衔接扣(8), 所述第一衔接扣(7)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杆(9), 且第一衔接 扣(7)的外侧连。

4、接有搭耳(11), 所述搭耳(1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限位环(12), 且限位环(12) 的内侧连接有位于加紧带(6)的外侧的钩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透明硬壳(1)、 连接部(2)和底部圈垫(3)之间为一体化结构, 且透明硬壳(1)的形状结构 呈半球形结构, 并且底部圈垫(3)的外侧对称连接有固定环(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底部圈垫(3)呈中空环状结构, 且底部圈垫(3)的截面形状结构呈 “工” 字形结构, 并且底 部圈垫(3)的上下表面均呈弧形结构。

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第二衔接扣(8)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安装孔(10), 且安装孔(10)与固定杆(9)之间呈对应 设置, 并且固定杆(9)在第一衔接扣(7)上也呈等间距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搭耳(11)的内侧均匀设置有限位环(12), 且搭耳(11)通过限位环(12)与钩板(13)之间卡 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钩板(13)在加紧带(6)的外侧对称设置, 且钩板(13)呈弹性结构, 。

6、并且钩板(13)的截面形 状结构呈三角形结构。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644337 U 2 一种用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扎装置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用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 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战时或灾难救援等场合, 时常会发生一些意外, 或对受灾者, 都需要进行及时的 治疗包扎, 以保证伤者的健康安全, 特别的对于眼睛的包扎等, 需要专门对应的包扎装置进 行救治使用; 0003 而现有的眼球用包扎装置, 在进行使用时, 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0004 1)针对眼球外露患者包扎时固定不牢靠、 包扎操作时间长, 容易。

7、加重损伤及出血; 0005 2)目前使用的保护包扎器具, 可能会对眼球造成二次损伤, 从而产生相关并发症; 0006 3)目前使用的保护包扎器具固定效果差, 容易滑脱, 给医护人员实施救治造成困 扰, 也给患者增加极大的痛苦。 0007 因此, 我们提出一种用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扎装置, 以便于解决上述中 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8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扎装置, 以解决 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现有技术缺乏合适的眼球外露包扎装置, 现有的包扎方法和装置 在战时、 灾害救援或常规使用时均存在诸多不便的问题。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

8、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 护性包扎装置, 包括透明硬壳, 所述透明硬壳的底部连接有连接部, 且连接部的底端连接有 底部圈垫, 所述底部圈垫的外侧连接有固定环, 且固定环的外侧连接有连接带, 所述连接带 的顶端连接有加紧带, 且加紧带的顶端分别连接有位于透明硬壳的左右两侧的第一衔接扣 和第二衔接扣, 所述第一衔接扣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杆, 且第一衔接扣的外侧连接有搭耳, 所 述搭耳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限位环, 且限位环的内侧连接有位于加紧带的外侧的钩板。 0010 优选的, 所述透明硬壳、 连接部和底部圈垫之间为一体化结构, 且透明硬壳的形状 结构呈半球形结构, 并且底部圈垫的外侧。

9、对称连接有固定环。 0011 优选的, 所述底部圈垫呈中空环状结构, 且底部圈垫的截面形状结构呈 “工” 字形 结构, 并且底部圈垫的上下表面均呈弧形结构。 0012 优选的, 所述第二衔接扣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安装孔, 且安装孔与固定杆之间呈 对应设置, 并且固定杆在第一衔接扣上也呈等间距分布。 0013 优选的, 所述搭耳的内侧均匀设置有限位环, 且搭耳通过限位环与钩板之间卡合 连接。 0014 优选的, 所述钩板在加紧带的外侧对称设置, 且钩板呈弹性结构, 并且钩板的截面 形状结构呈三角形结构。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0644337 U 3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

10、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用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 扎装置, 便于眼球外露的包扎固定, 能缩短救治时间、 提高固定的稳定性和减轻患者的疼 痛, 增加舒适性, 适合战时、 灾害救援或常规眼球外伤救治包扎使用; 0016 1.透明硬壳的硬度好, 且其光滑度高、 不易变形, 对外露眼球有良好的保护性, 且 底部圈垫有良好的柔韧性, 材质柔软、 贴合角度可变形, 可与眼眶部分平整接触, 包扎位置 不会发生移动, 稳定性好, 不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0017 2.透明硬壳呈透明结构, 可及时观察创口和眼球, 其次在底部圈垫外侧设置固定 环和连接带等, 增加了固定的便利性和稳定性, 避免采用过多的纱布、 。

11、敷料固定, 方便固定 的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 增加舒适性; 0018 3.通过第一衔接扣与第二衔接扣之间的对应连接, 便于保证对连接带的固定, 同 时通过加紧带在搭耳内侧的滑动, 利用限位环和钩板之间的卡合对加紧带进行固定, 有利 于快速调节连接带的松紧, 从而便于包扎治疗适用。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衔接扣与第二衔接扣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 1、 透明硬壳; 2、 。

12、连接部; 3、 底部圈垫; 4、 固定环; 5、 连接带; 6、 加紧带; 7、 第一 衔接扣; 8、 第二衔接扣; 9、 固定杆; 10、 安装孔; 11、 搭耳; 12、 限位环; 13、 钩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 请参阅图1-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眼球。

13、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 包扎装置, 包括透明硬壳1、 连接部2、 底部圈垫3、 固定环4、 连接带5、 加紧带6、 第一衔接扣7、 第二衔接扣8、 固定杆9、 安装孔10、 搭耳11、 限位环12和钩板13, 透明硬壳1的底部连接有连 接部2, 且连接部2的底端连接有底部圈垫3, 底部圈垫3的外侧连接有固定环4, 且固定环4的 外侧连接有连接带5, 连接带5的顶端连接有加紧带6, 且加紧带6的顶端分别连接有位于透 明硬壳1的左右两侧的第一衔接扣7和第二衔接扣8, 第一衔接扣7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杆9, 且 第一衔接扣7的外侧连接有搭耳11, 搭耳1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限位环12, 且限位环12的内侧 连。

14、接有位于加紧带6的外侧的钩板13。 0027 如图1和图2中透明硬壳1、 连接部2和底部圈垫3之间为一体化结构, 且透明硬壳1 的形状结构呈半球形结构, 并且底部圈垫3的外侧对称连接有固定环4, 便于通过透明硬壳1 对眼球进行固定, 便于进行安装, 底部圈垫3呈中空环状结构, 且底部圈垫3的截面形状结构 呈 “工” 字形结构, 并且底部圈垫3的上下表面均呈弧形结构, 便于底部圈垫3与眼眶进行贴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0644337 U 4 合, 从而有利于加强稳定性。 0028 如图3-图5中第二衔接扣8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安装孔10, 且安装孔10与固定杆9 之间呈对应设置, 并且。

15、固定杆9在第一衔接扣7上也呈等间距分布, 便于对第一衔接扣7和第 二衔接扣8之间进行稳定连接, 搭耳11的内侧均匀设置有限位环12, 且搭耳11通过限位环12 与钩板13之间卡合连接, 便于对钩板13进行卡合固定, 避免钩板13向内滑动, 以便于对加紧 带6固定, 钩板13在加紧带6的外侧对称设置, 且钩板13呈弹性结构, 并且钩板13的截面形状 结构呈三角形结构, 便于对钩板13进行拉动, 便于调节使用。 0029 工作原理: 在使用该用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扎装置时, 首先从无菌密封 包装中取出该装置, 轻柔操作, 将透明硬壳1从上方罩住外露眼球, 并将透明硬壳1底端通过 连接部2连接。

16、的底部圈垫3的底边伏贴在眼眶周围, 调整连接带5, 通过固定杆9和安装孔10 之间的对应连接, 对第一衔接扣7与第二衔接扣8之间进行固定, 从而对连接带5和透明硬壳 1进行初步固定, 再在第一衔接扣7或第二衔接扣8的下方直接拽动加紧带6, 使得加紧带6外 侧搭耳11的外侧滑动, 通过搭耳11外表面对称设置的截面呈三角形结构的钩板13, 便于使 得钩板13与限位环12之间进行卡合, 能够避免加紧带6向搭耳11的内侧滑动, 有利于保证对 连接带5的固定, 从而便于保证透明硬壳1的稳定性, 便于快速包扎使用, 这就是该用于眼球 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扎装置的整个工作过程,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

17、属于本领 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30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 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 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 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 铆钉、 焊 接等常规手段, 机械、 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 常规的型号, 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 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 在此不再详述。 0031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 说,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0644337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10644337 U 6 图3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10644337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用于 眼球 外露 折叠式 保护性 包扎 装置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用于眼球外露的折叠式保护性包扎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237448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