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反射照明装置.pdf
《回复反射照明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复反射照明装置.pdf(11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444643.3 (22)申请日 2019.04.03 (73)专利权人 苏州奥浦迪克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金鸡 湖大道99号苏州纳米城西北区02幢 (NW-02幢) 603室 (72)发明人 刘龙辉 (51)Int.Cl. F21V 13/02(2006.01) F21V 8/00(2006.01) G02B 6/00(2006.01) F21V 7/04(2006.01) F21Y 115/10(2016.01) (54)实用新。
2、型名称 回复反射照明装置 (57)摘要 一种亮度分布均匀的回复反射照明装置, 包 括反射板、 导光板、 出射板, 导光板的入射面位于 导光板的角落且设置有LED光源, 导光板的顶面 上分布有环绕LED光源的同心曲线从近到远分布 的复数组微棱镜, 出射板的顶面上呈同心曲线从 近到远分布有复数组配光凸棱环, 微棱镜在垂直 方向落在配光凸棱环内; LED光源包括回复反射 器透镜, 底面的中心向上凹陷形成入光面, 出光 面覆盖于底面上方, 底面上形成有复数个回复反 射器, 回复反射器包括入射面和环绕入射面的多 个折射面, 入射面和折射面共同构成多面体结 构, 折射面之间合围构成光反射腔, 从入光面入 。
3、射的光线的部分在出光面反射后通过入射面进 入光反射腔, 经过折射面多次折射后平行且向外 侧偏移的返回入射面出射。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10688102 U 2020.06.05 CN 210688102 U 1.一种回复反射照明装置, 包括反射板、 导光板、 出射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导光板包括第一出射面、 与所述的第一出射面相对的第一顶面、 位于侧方的用 来接收光束的入射面, 所述的入射面位于导光板的角落, 所述的入射面上设置有LED光源, 所述的反射板位于所述的第一顶面的上方, 所述的第一顶面上分布有复数组微棱镜, 所述 的微棱镜呈环绕所述的LED光源的同心曲。
4、线从近到远分布开, 所述的微棱镜具有第一迎光 面与第一背光面; 所述的出射板包括第二出射面、 与所述的第二出射面相对的第二顶面, 所述的第二顶 面位于所述的第一出射面的下方, 所述的第二顶面上分布有复数组配光凸棱环, 所述的配 光凸棱环呈同心曲线从近到远分布开, 所述的微棱镜在垂直方向落在配光凸棱环内, 所述 的配光凸棱环具有第二迎光面与第二背光面; 所述的LED光源包括LED芯片以及位于LED芯片出光方向上的回复反射器透镜, 所述的 回复反射器透镜包括呈圆形的底面、 环绕所述的底面的侧面、 以及沿所述的侧面向上延伸 的出光面, 所述的底面的中心向上凹陷形成入光面, 所述的出光面覆盖于所述的底。
5、面上方, 所述的底面上形成有复数个回复反射器, 所述的回复反射器包括入射面和环绕所述的入射 面的多个折射面, 所述的入射面和折射面共同构成一个多面体结构, 所述的折射面之间合 围构成一个光反射腔, 所述的折射面包括主折射面和辅助折射面, 所述的主折射面与所述 的入射面相对, 所述的主折射面之间相互垂直, 所述的辅助折射面与所述的入射面相邻, 所 述的入射面上设置有亚微米结构层或者增透介质层, 从所述的入光面入射的光线的部分在 所述的出光面反射后通过所述的入射面进入光反射腔, 经过所述的折射面多次折射后平行 且向外侧偏移的返回入射面出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复反射照明装置, 其特征在于:。
6、 所述的同心曲线的斜率沿顺 时针方向逐渐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复反射照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微棱镜的高度沿远离 所述的入射面的方向逐渐增加, 所述的微棱镜的间距远离所述的入射面的方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复反射照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迎光面与第一背 光面呈 角, 所述的 角沿远离所述的入射面的方向在 1 2 3的范围变化, 并且 3 1 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复反射照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迎光面与第二背 光面呈 角, 所述的 角沿远离所述的入射面的方向在 1 2 3的范围变化, 并且 3 1 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
7、复反射照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折射面之间的夹角大 于全反射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复反射照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回复反射器中心对称 的分布并且整体向外侧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复反射照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入光面的内表面设置 有多个环形槽线, 所述的环形槽线沿入光面的高度方向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复反射照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出光面的中心向下朝 向入光面凹陷并且与入光面的中心点位于同一中心线上, 所述的出光面的中心朝向所述的 入光面凹陷以使在中心点附近区域的入射光线达到全反射条件, 所述的出光面的其余部分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8、 CN 210688102 U 2 区域的入射光线达到折射出射条件。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0688102 U 3 回复反射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照明装置例如路灯或者台灯, 由于内部出光结构不合理, 导致亮度分布不 均, 照明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斑之间平滑过渡的回复反 射照明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复反射照明装置, 包括反射板、 导光板、 出射板, 所述的 导光板包括第一出射面、 与所述的第一出射面相对的第一顶面、 位于侧方的用来接收光束。
9、 的入射面, 所述的入射面位于导光板的角落, 所述的入射面上设置有LED光源, 所述的反射 板位于所述的第一顶面的上方, 所述的第一顶面上分布有复数组微棱镜, 所述的微棱镜呈 环绕所述的LED光源的同心曲线从近到远分布开, 所述的微棱镜具有第一迎光面与第一背 光面; 所述的出射板包括第二出射面、 与所述的第二出射面相对的第二顶面, 所述的第二顶 面位于所述的第一出射面的下方, 所述的第二顶面上分布有复数组配光凸棱环, 所述的配 光凸棱环呈同心曲线从近到远分布开, 所述的微棱镜在垂直方向落在配光凸棱环内, 所述 的配光凸棱环具有第二迎光面与第二背光面; 所述的LED光源包括LED芯片以及位于LE。
10、D芯 片出光方向上的回复反射器透镜, 所述的回复反射器透镜包括呈圆形的底面、 环绕所述的 底面的侧面、 以及沿所述的侧面向上延伸的出光面, 所述的底面的中心向上凹陷形成入光 面, 所述的出光面覆盖于所述的底面上方, 所述的底面上形成有复数个回复反射器, 所述的 回复反射器包括入射面和环绕所述的入射面的多个折射面, 所述的入射面和折射面共同构 成一个多面体结构, 所述的折射面之间合围构成一个光反射腔, 从所述的入光面入射的光 线的部分在所述的出光面反射后通过所述的入射面进入光反射腔, 经过所述的折射面多次 折射后平行且向外侧偏移的返回入射面出射。 0005 优选的, 所述的同心曲线的斜率沿顺时针。
11、方向逐渐增加。 0006 优选的, 所述的微棱镜的高度沿远离所述的入射面的方向逐渐增加, 所述的微棱 镜的间距远离所述的光入射面的方向逐渐减小。 0007 优选的, 所述的第一迎光面与第一背光面呈 角, 所述的 角沿远离所述的光入射 面的方向在 1 2 3的范围变化, 并且 3 1 2。 0008 优选的, 所述的第二迎光面与第二背光面呈 角, 所述的 角沿远离所述的光入射 面的方向在 1 2 3的范围变化, 并且 3 1 2。 0009 优选的, 所述的折射面包括主折射面和辅助折射面, 所述的主折射面与所述的入 射面相对, 所述的辅助折射面与所述的入射面相邻。 0010 优选的, 所述的折射。
12、面之间的夹角大于全反射角。 说明书 1/4 页 4 CN 210688102 U 4 0011 优选的, 所述的回复反射器中心对称的分布并且整体向外侧倾斜。 0012 优选的, 所述的入光面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环形槽线, 所述的环形槽线沿入光面 的高度方向分布。 0013 优选的, 所述的出光面的中心向下朝向入光面凹陷并且与入光面的中心点位于同 一中心线上, 所述的出光面的中心朝向所述的入光面凹陷以使在中心点附近区域的入射光 线达到全反射条件, 所述的出光面的其余部分区域的入射光线达到折射出射条件。 0014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内部出光结构合理、 亮度分布均匀、 照明效 果较好。
13、。 附图说明 0015 附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复反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0016 附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复反射照明装置的导光板的俯视图; 0017 附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复反射照明装置的光学原理图; 0018 附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复反射器透镜的立体示意图; 0019 附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复反射器透镜的主视示意图; 0020 附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复反射器透镜的局部放大图; 0021 附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复反射器透镜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22 附图8为本实施例的照度分布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以。
14、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 的界定。 0024 参见附图1至附图3, 附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复反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 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复反射照明装置的导光板的俯视图, 附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 复反射照明装置的光学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回复反射照明装置, 包括反射板22、 导光 板9、 出射板10。 0025 导光板9包括第一出射面11、 与第一出射面11相对的第一顶面12、 位于侧方的用来 接收光束的入射面13, 入射面13位于导光板9的角落, 入射面13上设置有LED光源, 反射板22 位于第一。
15、顶面12的上方, 第一顶面12上分布有复数组微棱镜14, 微棱镜14呈环绕LED光源的 同心曲线从近到远分布开, 微棱镜14具有第一迎光面15与第一背光面16; LED光源包括LED 芯片7以及位于LED芯片7出光方向上的回复反射器透镜, 第一迎光面15与第一背光面16呈 角, 角沿远离光入射面的方向在 1 2 3的范围变化, 并且 3 1 2。 0026 出射板10包括第二出射面17、 与第二出射面17相对的第二顶面18, 第二顶面18位 于第一出射面11的下方, 第二顶面18上分布有复数组配光凸棱环19, 配光凸棱环19呈同心 曲线从近到远分布开, 微棱镜14在垂直方向落在配光凸棱环19内。
16、, 配光凸棱环19具有第二 迎光面20与第二背光面21, 第二迎光面20与第二背光面21呈 角, 角沿远离光入射面的方 向在 1 2 3的范围变化, 并且 3 1 2。 0027 在沿着顺时针的方向上的同一位置, 同心曲线的轨迹包括第一迎光面15的迎光面 说明书 2/4 页 5 CN 210688102 U 5 角度都是一致的, 同心曲线的斜率沿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加。 微棱镜14的高度沿远离入射面 的方向逐渐增加, 微棱镜14的间距远离光入射面的方向逐渐减小。 通过入射面13进入导光 板9的光线, 在第一背光面16上分离, 一部分S1反射进入出射板10, 经过第二背光面21的折 射后, 从第二出。
17、射面17出射, 另一部分S2透射后由反射板22反射后从第一迎光面15入射, 经 由第二迎光面20折射后, 从第二出射面17出射, 由于微棱镜14在垂直方向落在配光凸棱环 19内, 所以对同一位置处的光线可以二次利用, 两侧叠加后的光通量在每个位置处均相等, 因此光效均匀。 0028 附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复反射器透镜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 型的回复反射器透镜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复反射器透镜的局部放 大图; 一种回复反射器透镜, 包括呈圆形的底面1、 环绕底面1的侧面2、 以及沿侧面2向上延 伸的出光面3, 底面1的中心向上凹陷形成入光面4, 出光面3覆盖。
18、于底面1上方, 底面1上形成 有复数个回复反射器5, 回复反射器5包括入射面6和环绕入射面6的多个折射面7, 入射面6 和折射面7共同构成一个多面体结构, 折射面7之间合围构成一个光反射腔, 从入光面4入射 的光线的部分在出光面3反射后通过入射面6进入光反射腔, 经过折射面7多次折射后平行 且向外侧偏移的返回入射面6出射。 0029 折射面7之间的夹角大于全反射角, 折射面7包括主折射面和辅助折射面, 主折射 面与入射面6相对, 辅助折射面与入射面6相邻。 本实施例中的折射面7包括3个主折射面, 主 折射面之间相互垂直, 入射面6上设置有亚微米结构层或者增透介质层, 回复反射器5中心 对称的分。
19、布并且整体向外侧倾斜, 从而将入射光线整体向外侧偏移从出光面3折射出射。 0030 入光面4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环形槽线8, 环形槽线8沿入光面4的高度方向分布, 环形槽线8可以是独立多个槽线, 或者还可以是一根整体的呈向上盘旋的螺旋线状, 在本实 施例中, 环形槽线8设置于入光面4的1/3至2/3高度之间位置, 各个环形槽线8的间距自下向 上逐渐减小。 0031 作为一种折射型透镜, 出光面3的中心向下朝向入光面4凹陷并且与入光面4的中 心点位于同一中心线上, 出光面3的中心朝向入光面4凹陷以使在中心点附近区域的入射光 线达到全反射条件, 出光面3的其余部分区域的入射光线达到折射出射条件。 0。
20、032 附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复反射器透镜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光 线a通过入光面4折射后出射, 而光线b、 c、 d, 在槽线处入射, 环形槽线将在槽线处入射的光 线局部向内收拢 (折射角度减小) , 从而打乱原有光线分布方式, 将原来的光强分布在槽线 处整体聚拢, 所产生的光强偏移量与原有的规律性分布而形成的暗环相互叠加, 保证整体 上的光强分布均匀。 由于在出光面3的光线会有部分的反射光线A, 光线A以一定入射角度进 入回复反射器5的入射面6, 在入射面6发生反射光B和折射光C, 反射光B与折射光C发生分 离, 折射光C在光反射腔微结构内发生二次全反射, 返回入射面6, 在。
21、入射面6发生反射光D和 折射E, 同样反射光D与折射光E发生分离。 可以看到, 折射光E方向与入射光A方向一致, 并且 整体产生一定的偏移量, 这可以通过折射面7之间的角度关系来实现。 另外, 通过在入射面6 增加亚微米结构或者覆盖其他增透介质后, 可以使得反射光减弱, 从而使得折射光E光强增 强, 使得回复反射器性能提升。 由于回复反射器将入射的光线向外侧将原来的反射光线二 次反射出射, 从而使得光强偏移量与原有的规律性分布而形成的暗环相互叠加, 保证整体 上的光强分布均匀。 附图8为本实施例的照度分布对比示意图, 可以看出, 本实用新型改变 说明书 3/4 页 6 CN 210688102。
22、 U 6 原有光线分布方式, 消除了炫光效应, 保证照射区域内整体上的光强分布均。 0033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 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 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 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 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说明书 4/4 页 7 CN 210688102 U 7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4 页 8 CN 210688102 U 8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4 页 9 CN 210688102 U 9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3/4 页 10 CN 210688102 U 10 图7 图8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1 CN 210688102 U 11 。
- 内容关键字: 回复 反射 照明 装置
能有效保证吸嘴袋质量的焊嘴机.pdf
市政工程用围栏.pdf
高浓度有机废气高效吸收精馏装置.pdf
摆动结构及出水装置.pdf
绝缘环保气体柜.pdf
用于氧化锌生产用的干燥机.pdf
弹出式卫星相机及分离装置.pdf
汽车充电桩电源线地下自动回收装置.pdf
皮带输送机.pdf
有利于促进SBS效应的布里渊光纤激光器.pdf
PDC钻头装卸辅助器.pdf
手套夹取码沓机构.pdf
吸附滤芯的功能恢复设备.pdf
自动化打磨装置.pdf
防爆型振动电机的加固机构.pdf
茶叶加工的烘干装置.pdf
多功能起重机.pdf
建筑材料单体燃烧性能检测辅助安装的装置.pdf
生态微景观演示用教具.pdf
频域知识继承的遥感基础模型轻量化方法.pdf
精制棉漂白滤水装置.pdf
复合型空壳平衡重消失模模具.pdf
铣口自动检测的全自动双激光打标机.pdf
韧性增强型钴锆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pdf
基于设计校核一体化的紧固连接正向设计方法.pdf
气流疏导件及动力电池.pdf
小模数齿轮精度的视觉检测方法及系统.pdf
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pdf
船载油污收集组件及垃圾收集装置.pdf
大豆分级筛选设备.pdf
多轴分布式驱动车辆路面行驶条件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pdf
Java系统消息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
基于RFID技术的危险废弃物的定位和回收系统及危险废弃物判断方法.pdf
加热容器.pdf
预制混凝土梁和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连接结构.pdf
医学影像检查辅助支撑装置.pdf
基于自构隶属函数的机械结构模糊疲劳可靠度优化方法.pdf
基于横梁稳定技术的建筑打孔装置.pdf
信息统计方法及装置.pdf
工程塑料生产加工用原料混合设备.pdf
防火隔音门扇及其制备方法.pdf
具有缓冲结构的纺织机沉降片.pdf
具有钝化接触结构的P型高效电池及其制作方法.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分步匀浆工艺.pdf
改进的加热数码器面板.pdf
视觉定位方法及系统.pdf
自动切换Kubernetes主节点的方法.pdf
钻床加工轴装置.pdf
高频区雷达目标散射中心正向自动化建模方法.pdf
健康高效的餐盘清理装置.pdf
近红外第二窗口激发/发射的荧光染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