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热可回收的节能渗锌炉.pdf
《预热可回收的节能渗锌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热可回收的节能渗锌炉.pdf(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787630.2 (22)申请日 2019.10.23 (73)专利权人 芜湖众源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 241080 安徽省芜湖市三山绿色食品 经济开发区星火路3号 (72)发明人 晋华明 (51)Int.Cl. C23C 10/2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预热可回收的节能渗锌炉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热可回收的节能 渗锌炉, 包括圆弧形管状结构的加热炉、 设置于 所述加热炉中的弧形或环形管状结构的加热罐, 所述加热炉的管状轴线。
2、和所述加热罐的管状轴 线共线设置; 所述加热罐通过等间距设置的径向 分隔壁分隔为大于等于四个的加热封闭段, 每个 所述加热封闭段均设置有可拆卸封闭盖; 所述加 热炉通过两个环形隔热毛毡分隔为预热部、 加热 部和冷却部三个部分, 且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预 热部和所述冷却部之间; 所述预热部和所述冷却 部之间通过通风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加 热炉向外界散发的热量, 且能够对加热罐的余热 进行回收利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0711704 U 2020.06.09 CN 210711704 U 1.一种预热可回收的节能渗锌炉, 其特征在于: 包括圆弧形管状结构的加热炉。
3、、 设置于 所述加热炉中的弧形或环形管状结构的加热罐 (1) , 所述加热炉的管状轴线和所述加热罐 (1) 的管状轴线共线设置; 所述加热罐 (1) 通过等间距设置的径向分隔壁 (3) 分隔为大于等 于四个的加热封闭段, 每个所述加热封闭段均设置有可拆卸封闭盖 (4) ; 所述加热炉通过两 个环形隔热毛毡 (10) 分隔为预热部 (11) 、 加热部 (12) 和冷却部 (13) 三个部分, 且所述加热 部 (12) 位于所述预热部 (11) 和所述冷却部 (13) 之间; 所述预热部 (11) 和所述冷却部 (13) 之 间通过通风管 (14) 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热可回收。
4、的节能渗锌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罐 (1) 为环形管状结构, 且所述加热炉中设置有辊面贴合所述加热罐 (1) 外侧的导向辊 (2) , 且所 述导向辊 (2) 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加热罐 (1) 的管状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热可回收的节能渗锌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管 (14) 为并列设置的两根, 且两根所述通风管 (14) 上均设置有用于连通外界大气的三通阀 (17) , 其中一个所述通风管 (14) 上设置有循环风机 (15) , 且所述循环风机 (15) 位于所述三通阀 (17) 和所述冷却部 (13) 之间, 并且所述循环风机 (15) 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冷却部 (。
5、13)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热可回收的节能渗锌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炉包括 圆弧形管状结构的保温隔热管 (5) 、 以及套装在所述保温隔热管 (5) 外侧的圆弧形管状结构 的金属外套管 (6) , 所述保温隔热管 (5) 的朝向所述加热罐 (1) 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加热电阻 丝 (16) , 且所述加热电阻丝 (16) 位于所述加热部 (12)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热可回收的节能渗锌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炉的两 端通过延伸设置的弧形连接架 (7) 连接, 且所述弧形连接架 (7) 上设置有辊面贴合所述加热 罐 (1) 外侧的驱动辊 (8) 。 6.根据权利。
6、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热可回收的节能渗锌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辊 (2) 为多组, 且多组所述导向辊 (2) 按组沿所述加热罐 (1) 的管状轴线方向分布设置; 每组所述 导向辊 (2) 中的多个所述导向辊 (2) 均围绕所述加热罐 (1) 的管状轴线呈圆周分布设置; 所 述驱动辊 (8) 为每组两个, 且每组两个所述驱动辊 (8) 分别位于所述加热罐 (1) 朝向环形圆 心的一侧和背向环形圆心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热可回收的节能渗锌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炉的两 端也均设置有所述环形隔热毛毡 (10) , 所述环形隔热毛毡 (10) 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加热 炉, 所述。
7、环形隔热毛毡 (10) 的内侧贴合所述加热罐 (1) 。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711704 U 2 一种预热可回收的节能渗锌炉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结构表面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预热可回收的节 能渗锌炉。 背景技术 0002 渗锌处理是将需要处理的钢结构材料连同锌粉以及少量稀土金属化合物和少量 催化剂等助剂一起投入至渗锌炉中, 封闭渗锌炉并适当抽真空排出空气后, 通过渗锌炉加 热将处理剂高温渗入钢结构材料的表层, 并且处理剂中的锌和稀土金属间互相反应, 从而 与基体金属的冶金相结合形成共渗层, 可以大幅度提高钢结构材料的表面硬度、 耐磨性、 耐 。
8、蚀性等性能。 0003 现有技术中的渗锌炉结构主要存在的不足在于: 首先, 加热罐退出加热炉以及进 入加热炉的操作较为繁琐, 工作效率低且能耗大; 其次, 加热罐通常是围绕自身轴向旋转 的, 因此加热罐内的处理剂难以实现轴向的运动, 从而不便于处理剂充分接触待处理工件; 再次, 加热炉在加热阶段的热量会大量向外界散发, 且在降温阶段难以回收余热, 由此导致 加热炉的热量利用率低, 在环保节能方面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热可回收的节能渗锌炉, 能 够减少加热炉在加热阶段向外界散发的热量, 且能够在降温阶段对加热罐的余热进行回收 利用。 00。
9、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预热可回收的节能渗锌炉, 包括圆弧形管状结构的加热炉、 设置于所述加热 炉中的弧形或环形管状结构的加热罐, 所述加热炉的管状轴线和所述加热罐的管状轴线共 线设置; 所述加热罐通过等间距设置的径向分隔壁分隔为大于等于四个的加热封闭段, 每 个所述加热封闭段均设置有可拆卸封闭盖; 所述加热炉通过两个环形隔热毛毡分隔为预热 部、 加热部和冷却部三个部分, 且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预热部和所述冷却部之间; 所述预热 部和所述冷却部之间通过通风管连通。 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加热罐为环形管状结构, 且所述加热炉中 设置。
10、有辊面贴合所述加热罐外侧的导向辊, 且所述导向辊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加热罐的管状 轴线。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通风管为并列设置的两根, 且两根所述通 风管上均设置有用于连通外界大气的三通阀, 其中一个所述通风管上设置有循环风机, 且 所述循环风机位于所述三通阀和所述冷却部之间, 并且所述循环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冷 却部。 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加热炉的两端也均设置有所述环形隔热毛 毡, 所述环形隔热毛毡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炉, 所述环形隔热毛毡的内侧贴合所述加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0711704 U 3 热罐。 0010 与现有技术。
11、相比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预热可回收的节能渗锌炉, 通过将弧形的加热炉分隔为 预热部、 加热部和冷却部三个部分, 能够减少加热炉在加热阶段向外界散发的热量, 且能够 在降温阶段对加热罐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 从而显著地提高渗锌炉的热量利用率低, 以实 现环保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预热可回收的节能渗锌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热罐垂直于管状轴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热罐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虚线为内部空腔以。
12、及径向 分隔壁的透视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参照图1至图3, 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如图1至图3所示, 一种预热可回收的节能渗锌炉, 包括圆弧形管状结构的加热炉、 设置于所述加热炉中的环形管状结构的加热罐1, 所述加热炉的管状轴线和所述加热罐1的 管状轴线共线设置, 且所述加热炉中设置有辊面贴合所述加热罐1外侧的导向辊2, 且所述 导向辊2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加热罐1的管状轴线; 所述加热罐1通过等间距设置的径向分隔 壁3分隔为多个加热封闭段, 每个所述加热封闭段均设置有可拆卸封闭盖4, 所述加热炉的 管状轴线弧长大于或等于所述加热封闭段的管状轴线弧。
13、长。 0018 本文所述管状轴线, 是指所述加热炉和所述加热罐1作为管状结构的轴线, 因此所 述加热炉的管状轴线是弧形的, 所述加热罐1的管状轴线是圆形的; 同时所述加热炉作为圆 弧形结构、 所述加热罐1作为环形结构, 其另一个轴线在本文分别称为弧心和环形圆心。 0019 具体地, 所述加热炉包括圆弧形管状结构的保温隔热管5、 以及套装在所述保温隔 热管5外侧的圆弧形管状结构的金属外套管6, 所述保温隔热管5的朝向所述加热罐1的内侧 壁上设置有加热电阻丝16。 0020 进一步地, 所述加热炉的两端通过延伸设置的弧形连接架7连接, 且所述弧形连接 架7上设置有辊面贴合所述加热罐1外侧的驱动辊8。
14、。 所述导向辊2为多组, 且多组所述导向 辊2按组沿所述加热罐1的管状轴线方向分布设置; 每组所述导向辊2中的多个所述导向辊2 均围绕所述加热罐1的管状轴线呈圆周分布设置; 所述驱动辊8为每组两个, 且每组两个所 述驱动辊8分别位于所述加热罐1朝向环形圆心的一侧和背向环形圆心的一侧。 所述加热炉 的外侧还设置有旋转轴9, 所述旋转轴9的轴线与所述加热炉的管状轴线垂直相交且过所述 加热炉的弧心。 0021 具体优选地, 所述径向分隔壁3将所述加热罐1分隔为四个等长的所述加热封闭 段, 所述加热炉通过两个环形隔热毛毡10分隔为预热部11、 加热部12和冷却部13三个部分, 所述加热电阻丝16位于所。
15、述加热部12, 且所述加热部12位于所述预热部11和所述冷却部13 之间; 所述预热部11和所述冷却部13之间通过两根并列的通风管14连通, 且至少一根所述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0711704 U 4 通风管14上设置有循环风机15。 所述加热炉的两端也均设置有所述环形隔热毛毡10, 所述 环形隔热毛毡10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炉, 所述环形隔热毛毡10的内侧贴合所述加热罐 1。 0022 工作时, 首先将其中一个所述加热封闭段转动至所述加热炉的两端之间, 即所述 弧形连接架7的位置处, 打开所述加热封闭段的所述可拆卸封闭盖4, 放入需要处理的工件 和渗锌处理剂, 然后盖上所述可。
16、拆卸封闭盖4, 转动所述加热罐1, 使需要加热渗锌处理的所 述加热封闭段运动至所述加热部12, 从而进行加热处理。 0023 当所述加热封闭段为四个时, 一个位于所述弧形连接架7的位置处的所述加热封 闭段进行装卸料, 一个位于所述预热部11的所述加热封闭段进行预热, 一个位于所述加热 部12的所述加热封闭段进行加热渗锌处理, 一个位于所述冷却部13的所述加热封闭段进行 冷却; 所述预热部11和所述冷却部13之间通过所述通风管14和所述循环风机15进行热量交 换, 既冷却了所述冷却部13, 又预热了所述预热部11, 从而实现了预热的回收利用; 且所述 预热部11和所述冷却部13对所述加热部12也。
17、可以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 0024 优选地, 两根所述通风管14上均设置有用于连通外界大气的三通阀17, 其中一个 所述通风管14上设置有所述循环风机15, 且所述循环风机15位于所述三通阀17和所述冷却 部13之间, 并且所述循环风机15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冷却部13。 当所述预热部11和所述冷却 部13之间温度接近或相等时, 必要时可以将外界大气中的常温空气通入所述冷却部13, 从 而对所述冷却部13进行进一步的冷却。 0025 位于所述弧形连接架7的位置处的所述加热封闭段装卸料完毕后, 所述加热炉连 同所述加热罐1一起围绕所述旋转轴9旋转, 可以使位于所述冷却部13的所述加热封闭段中 的渗锌处理剂与待处理工件充分接触。 0026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地说明, 当然,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 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 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 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0711704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10711704 U 6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10711704 U 7 。
- 内容关键字: 预热 可回收 节能 渗锌炉
泵下旋转泄油器.pdf
药物生产用的低温干燥装置.pdf
麦克风底座.pdf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用白土床.pdf
基于美术品制作的美术品保护箱.pdf
片材挤出机的牵引辊装置.pdf
新型除尘滤袋.pdf
全钢化真空玻璃.pdf
阀盖、截止阀及止回阀.pdf
双注塑口注塑机.pdf
大孔容射孔弹.pdf
浮动球阀.pdf
丁基胶大桶灌装机的罐装结构.pdf
微生物检测装置.pdf
耳道清洗器.pdf
水泵气密性试验用检测装置.pdf
国土空间规划用定位标杆.pdf
便于清洗的取样器.pdf
棱镜式激光清洗装置.pdf
自吸式加料混合装置.pdf
建筑场景点云分割不确定性评估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pdf
新型的基站通信线缆.pdf
磁敏元件立体封装结构.pdf
带自清洁和净化水域功能的水尺.pdf
激光雕刻设备及使用方法.pdf
平开门的弧形门体折弯装置.pdf
模块化遮阳板生产模具及遮阳板.pdf
建筑消防安全评估方法、设备和介质.pdf
连接器母端子.pdf
基于物联数据处理的多通路管系热输送平衡控制监管系统.pdf
飞机输油半管类零件的成形方法.pdf
图像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