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板加热用多功能及小型化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pdf
![薄板加热用多功能及小型化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pdf_第1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5/2021-8/8/66122e26-bb61-498d-a9fd-ef901bce1d40/66122e26-bb61-498d-a9fd-ef901bce1d401.gif)
![薄板加热用多功能及小型化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pdf_第2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5/2021-8/8/66122e26-bb61-498d-a9fd-ef901bce1d40/66122e26-bb61-498d-a9fd-ef901bce1d402.gif)
![薄板加热用多功能及小型化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pdf_第3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5/2021-8/8/66122e26-bb61-498d-a9fd-ef901bce1d40/66122e26-bb61-498d-a9fd-ef901bce1d403.gif)
《薄板加热用多功能及小型化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薄板加热用多功能及小型化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pdf(1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782571.3 (22)申请日 2019.05.28 (73)专利权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威海) 地址 264209 山东省威海市高区文化西路2 号 (72)发明人 姚圣杰陈龙杨绪剑赵洪运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修典盛世知识产权代理 事 务 所( 特 殊 普 通 合 伙 ) 11424 代理人 杨方成 (51)Int.Cl. F27B 17/00(2006.01) F27D 11/00(2006.01) H05B 3/62(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
2、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薄板加热用多功能及小型化红外复合箱式 加热炉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冲压成型技术领域, 公开 了一种薄板加热用多功能及小型化红外复合箱 式加热炉, 包括红外加热层和电阻加热层; 短波 红外灯管组安装于红外加热层上方或下方; 短波 红外灯管通过夹具固定在可滑动托盘或者凹式 支撑架上; 可滑动托盘通过滑动导轨将可滑动托 盘从加热炉上料系统入口侧牵引到下料系统出 口侧; 加热炉外安装水冷系统以冷却红外加热灯 管的芯片控制端; 制氮机提供的高纯氮气通过管 道连接到加热炉内部; 红加热炉体下方安装液压 升降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加热箱式炉, 兼具 。
3、占地小、 成本低、 工艺柔性好以及能效高等众多 优势, 是未来薄板材加热的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 加热方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9页 CN 210718640 U 2020.06.09 CN 210718640 U 1.一种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包括红外加热层 和电阻加热层; 短波红外灯管组安装于红外加热层上方或下方; 可滑动托盘通过滑动导轨将可滑动托盘从加热炉上料系统入口侧牵引到下料系统出 口侧; 凹式支撑架支撑的坯料依靠外部叉臂将坯料置于加热炉内, 加热完成后依靠叉臂伸 入加热炉拾出坯料; 加热炉外安装水冷系统以冷却红外加热灯管的芯片控制端; 。
4、制氮机提供的高纯氮气通 过管道连接到加热炉内部; 炉外总控系统控制加热炉各炉层的加热过程; 红加热炉体下方安装液压升降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 其特征在于, 短波红外灯管长度大于可滑动托盘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 其特征在于, 可滑动托盘上部设置凸起结 构, 用于坯料的定位以及下料时拾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 其特征在于, 短波红外灯管上部安装反射 罩。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718640 U 2 薄板加热用多功能及小型化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冲压成型技术领域, 尤。
5、其涉及一种薄板加热用多功能及小型化 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0003 热冲压成形技术是提高高强度钢板塑性成形能力, 保证冲压零件尺寸精度及提高 冲压零件强度级别的新型成形技术, 目前已成为高强钢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热门技术。 热冲压工艺的坯料加热都采用辊底炉和多层电阻加热箱式炉。 其中辊底炉的主要优势在 于: 适用于激光切割下料后不同形状坯料的均匀加热, 加热生产效率高, 但是需要增加辊底 炉炉身长度, 通常大于30m, 因此导致占地面积大, 投资高,仅加热炉成本就占整条生产线成 本的30以上; 另外, 由于加热过程为防止坯料氧化, 需始终通入氮气。
6、保护, 且炉体的炉底 辊均为陶瓷辊, 价格昂贵, 单根陶瓷辊的市场价格一般在30005000元不等, 并且由于废气 或炉体本身造成的能量损失, 使得该类炉能源利用率低, 只能达到53。 而传统的多层箱式 炉占地面积少, 相对成本较低, 但是生产效率低, 为匹配快速冲压的生产效率要求, 就需要 增加箱式炉的数量; 且箱式炉加热工艺路径单一, 不可调控, 限制其应用潜力。 除此之外, 还 有研究涉及感应加热和自阻加热用于薄板的新型加热方式, 这些加热方式加热速度快, 坯 料氧化少, 可直接应用于非涂层板的加热而避免使用涂层板, 但是这两种加热方法对板材 的外形尺寸要求严格, 必须为矩形板, 对于异。
7、形板的加热无法保证整板的加热温度均匀性, 因此实现产业化应用的难度极大。 0004 综上所述,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0005 辊底炉加热涂层板陶瓷辊易 “结瘤” , 造成维护更换成本高; 加热速度较慢, 需通过 增加炉体长度提高生产效率, 因而导致占地面积大, 建设成本高; 加热工艺路径可调控性较 差。 0006 传统多层箱式炉加热速度慢、 效率低且加热工艺路径不可调控。 0007 感应加热及自阻加热等快速加热方式加热异形薄板温度均匀性差, 极易产生板型 缺陷; 且加热速度过快不适用于涂层板加热过程涂层与基板之间的合金化过程, 导致无法 形成氧化防护层。 0008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
8、 0009 采取高加热效率(速度)和高能效的加热方式替代常规辊底炉或箱式炉所用的电 加热(或燃气加热), 如何实现加热路径可调控及高控温精度, 同时针对异形薄板加热, 还能 够有效保证板坯的板型(即温度均匀性)。 0010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 0011 能够进一步降低现有热冲压成形产品的成本, 同时有助于提升现有热冲压超高强 钢结构件的综合性能, 扩大其再白车身制造中的应用比例, 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现有乘用车 的轻量化程度和安全性。 说明书 1/7 页 3 CN 210718640 U 3 实用新型内容 0012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板加热用多功能及小型化红 外。
9、复合箱式加热炉。 0013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 所述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 包括红外加热层和电阻加热层(可根据加热工艺及生产效率需求设置层数或取消); 0014 短波红外灯管组安装于红外加热层上方或下方; 0015 可滑动托盘通过滑动导轨将可滑动托盘从加热炉上料系统入口侧牵引到下料系 统出口侧; 凹式支撑架支撑的坯料依靠外部叉臂将坯料置于加热炉内, 加热完成后依靠叉 臂伸入加热炉拾出坯料; 0016 加热炉外安装水冷系统以冷却红外加热灯管的芯片控制端; 制氮机提供的高纯氮 气通过管道连接到加热炉内部; 炉外总控系统控制加热炉各炉层的电阻丝加热过程; 0017 红加热。
10、炉体下方安装液压升降系统。 0018 进一步, 短波红外灯管长度发育于可滑动托盘的宽度。 0019 进一步, 红外加热层中的红外加热灯管组安装层红外加热层上方时, 短波红外灯 管红外加热与加热坯料的辐射距离根据加热速度、 加热温度以及生产效率的要求在线调 节, 调节距离范围10-100mm, 加热速度可大于50/s。 0020 进一步, 可滑动托盘采用耐高温氧化铝陶瓷等耐高温抗氧化材料; 可滑动托盘上 部设置凸起结构, 用于坯料的定位以及下料时拾料。 0021 进一步, 红外加热层中的红外加热灯管组安装层红外加热层下方时, 短波红外灯 管输出功率按照坯料加热温度及速度以及生产效率的要求设定, 。
11、灯管间距10-50mm; 短波红 外灯管与加热坯料的辐射距离根据加热速度、 加热温度以及生产效率的要求在线调节, 调 节距离范围10-100mm, 加热速度可大于50/s。 0022 进一步, 红外加热层中的红外加热灯管组安装层红外加热层下方时, 凹式支撑架 依靠机械手带动端拾器伸入加热炉内直接抓取料片快速取出后, 放置于模具内冲压成形, 红外加热层单层高度大于需大于150mm。 0023 进一步, 短波红外灯管上部安装反射罩。 0024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所述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的薄板加热 生产线。 0025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0026 本实用新型红。
12、外加热方式是一种新型的快速加热方式, 一方面可以大幅度缩短加 热炉的占地面积, 降低加热设备的成本, 且能够有效保证加热效率和坯料的加热质量, 是一 种有效的加热替代方式; 另外一方面, 由于加热速度的显著提高以及可调控性, 可以在很大 程度上降低加热过程中板材的氧化行为, 从而可以使用低廉的非涂层板进行生产。 同时, 柔 性的加热工艺更加适合涂层般的加热, 有助于涂层与基体之间的合金化控制。 因此, 将红外 加热方式嵌入常规多层箱式加热炉中, 形成复合加热箱式炉, 将兼具占地小、 成本低、 工艺 柔性好以及能效高等众多优势, 是未来薄板材加热的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加热方式。 0027 本实用新。
13、型通过红外加热嵌入式箱式炉设计, 有效利用箱式加热炉特有的少占地 面积优势,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红外加热灯管的输出功率以及辐射距离和角度等调节加热 工艺路径, 适应涂层及非涂层板的加热要求; 同时, 由于利用红外加热部分或全部替代传统 说明书 2/7 页 4 CN 210718640 U 4 多层箱式炉内的电阻加热方式, 可实现快速加热以缩短加热的时间, 提高生产效率; 并且, 由于红外加热是通过直接对整板的辐射实现加热过程, 因此能够有效保证异形板材加热过 程同板良好的温度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置式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图。 0029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14、提供的上置式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的液压升降系统连接 图。 0030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箱式加热炉的红外加热炉层图。 0031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滑动托盘图。 0032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置式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的短波红外灯管组示 意图。 0033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置式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图。 0034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置式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的总控系统连接示意 图。 0035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置式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的短波红外灯管连接 示意图。 0036 图中: 1、 上料系统; 2、 下料系统; 3、 水冷系统; 4、 制。
15、氮机; 5、 总控系统; 6、 可滑动托 盘; 7、 液压升降系统; 8、 短波红外灯管; 9、 红外加热炉层; 10、 加热炉层框架; 11、 常规电阻加 热炉层; 12、 滑动导轨; 13、 凸起结构; 14、 反射罩; 15、 凹式支撑架; 16、 凹式支撑板; 17、 夹具; 18、 坯料。 0037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加热所采用的低碳钢异形薄板外观及典型尺寸示意图。 0038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280mm200mm2mm的多梯度工字型超低碳钢钢 板在288kw/m2的输出功率, 加热高度为4.5cm,红外灯管之间距离为2mm时的温度变化情况 图。 0039 图11是本实用。
16、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上置式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的红外加热炉 子对普通的低碳钢进行加热, 加热的距离仍然为4.5cm, 短波红外灯管的输出功率调节为 360kw/m2, 钢板的厚度形状不变, 测定了四处温度变化图。 0040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上置式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的红外加热炉 子对普通的低碳钢进行加热, 同样材质的低碳钢厚度变为1mm,加热的高度调节为7cm,灯管 之间的距离调节到1.5mm, 此时短波红外灯管的输出功率为288kw/m2,用同样单层的红外加 热炉子对钢板加热, 钢板的形状不变, 测定四处温度的变化图。 0041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下置式红外复合。
17、箱式加热炉的红外加热炉 子对普通的低碳钢进行加热, 同样材质的低碳钢厚度变为1mm,加热的高度调节为7cm,灯管 之间的距离仍为1.5mm, 此时短波红外灯管的输出功率为360kw/m2,钢板的形状不变, 测定5 处温度的变化图。 0042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统辊底炉或电阻箱式炉加热方式下坯料的一 般升温曲线图。 0043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矩形(a)及梯形(b)薄板快速感应加热导致的板 说明书 3/7 页 5 CN 210718640 U 5 形瓢曲图。 0044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速加热过程中沿板坯传送方向不同板宽处温 度的差异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
18、0045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实施例, 对本 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 新型, 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46 辊底炉加热涂层板陶瓷辊易 “结瘤” , 造成维护更换成本高; 加热速度较慢, 需通过 增加炉体长度提高生产效率, 因而导致占地面积大, 建设成本高; 加热工艺路径可调控性较 差。 传统多层箱式炉加热速度慢、 效率低且加热工艺路径不可调控。 感应加热及自阻加热等 快速加热方式加热异形薄板温度均匀性差, 极易产生板型缺陷; 且加热速度过快不适用于 涂层板加热过程涂层与基板之间的合金化。
19、过程, 导致无法形成氧化防护层。 0047 为解决上述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0048 如图1-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置式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包括: 0049 红外加热层9中的短波红外灯管组安装于该红外加热层9上方, 单根红外加热灯管 8输出功率按照坯料18加热温度及速度以及生产效率的要求设定, 根据坯料18加热均匀性 的要求合理设计灯管间距10-50mm(间距可调节)。 0050 短波红外灯管8长度不低于可滑动托盘6的宽度; 红外加热灯管8与加热料片的辐 射距离同样根据加热速度、 加热温度以及生产效率的要求可在线调节, 调节距离范围10- 100mm, 且该。
20、距离与红外加热灯管8间距需协同调节以达到最佳的料片加热的各项指标要 求。 加热速度最快可达50/s以上。 0051 坯料支撑装置可采用可滑动托盘6或者 “凹式” 支撑架15, 且其最小宽度根据所传 送坯料的宽度以及同时传送坯料的件数设计; 材料可采用耐高温氧化铝陶瓷等耐高温抗氧 化材料。 若采取托盘形式, 其上部设置凸起结构13, 为了坯料的定位以及下料时拾料的便利 性和简易性, 不需要额外设置坯料的顶出机构, 凸起结构13也可以采用耐高温氧化铝陶瓷 材料等, 料片加热完成后通过滑动导轨12传将可滑动托盘6从加热炉入口侧牵引到出口侧, 由机械手带动端拾器直接抓取料片快速放置于模具内冲压成形, 。
21、尽量缩短料片的空冷时 间。 若采用 “凹式” 支撑架15支撑料片, 该支撑架设计为固定式, 依靠叉臂将料片置于入炉 内, 加热完成后依靠叉臂伸入炉内拾取坯料出炉后, 再由机械手带动端拾器直接抓取料片 快速放置于模具内冲压成形。 0052 其它常规电阻加热炉层11的数量根据加热效率、 各炉层间加热节拍的协调来设 计。 炉内设计与常规多层箱式炉一致。 常规电阻加热炉层11安装在加热炉层框架10上。 0053 红外加热层炉外安装水冷系统3以冷却红外加热灯管8的芯片控制端; 制氮机4提 供高纯氮气以保证全炉加热非涂层板的防氧化需求; 同时, 由炉外总控系统5协调控制各炉 层的电阻丝10加热过程, 保证。
22、料片加热质量且匹配后续热冲压成形的生产节拍。 0054 此外, 红外复合箱式炉体下方安装液压升降系统7, 可在一定高度范围内实现炉体 的整体升降, 该功能尤其适合于箱式炉层数少(三层及以下)的情况。 可以减少加热完成后 料片上料过程的转移次数, 而由机械手带动端拾器直接抓取料片快速放置于模具内冲压成 说明书 4/7 页 6 CN 210718640 U 6 形, 且由于炉层自身高低的调节, 而避免机械手或机器人等的多自由度设定, 降低上料控制 的复杂性。 该功能可根据现场具体生产要求选择性采用。 0055 如图6-图8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置式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中红外加 热层9中的红。
23、外加热灯管组安装于该层下方, 单根红外加热灯管8输出功率按照坯料加热温 度及速度以及生产效率的要求设定, 根据坯料加热均匀性的要求合理设计灯管间距10- 50mm(间距可调节); 灯管长度不低于传送托盘的宽度; 灯管与加热料片的辐射距离同样根 据加热速度、 加热温度以及生产效率的要求可在线调节, 调节距离范围10-100mm, 且该距离 与灯管间距需协同调节以达到最佳的料片加热的各项指标要求。 加热速度最快可达50/s 以上。 0056 坯料支撑装置采用 “凹式” 支撑架15, 其最小宽度根据所传送坯料的宽度以及同时 传送坯料的件数设计; 材料可采用耐高温氧化铝陶瓷等耐高温抗氧化材料。 凹式”。
24、 支撑架15 设计为固定式, 固,有凹式” 支撑板16, 依靠机械手带动端拾器伸入炉内直接抓取料片快速 取出后, 快速放置于模具内冲压成形, 缩短料片的上料时间(空冷时间), 以提高生产效率。 此种方式下, 增大红外加热层单层高度至不低于150mm。 0057 其它常规电阻加热炉层的数量根据加热效率、 各炉层间加热节拍的协调来设计。 炉内设计与常规多层箱式炉一致。 0058 红外加热层炉外安装水冷系统以冷却红外加热灯管的芯片控制端; 制氮机4组提 供高纯氮气以保证加热非涂层板的防氧化需求; 同时, 对于下置式红外加热层, 制氮机组还 提供对灯管表面的实时吹扫清理功能, 以保证辐射灯管表面的反射。
25、罩14光洁度; 红外加热 灯管通过夹具17固定在凹式” 支撑板15上炉外总控系统5协调控制各炉层的加热过程, 保证 料片加热质量且匹配后续热冲压成形的生产节拍。 0059 此外, 红外复合箱式炉体下方安装液压升降系统7, 可在一定高度范围内实现炉体 的整体升降, 该功能尤其适合于箱式炉层数少(三层及以下)的情况。 可以减少加热完成后 料片上料过程的转移次数, 而由机械手带动端拾器直接抓取料片快速放置于模具内冲压成 形, 且由于炉层自身高低的调节, 而避免机械手或机器人等的多自由度设定, 降低上料控制 的复杂性。 该功能可根据现场具体生产要求选择性采用。 0060 下面结合效果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
26、步描述。 0061 本实用新型采用红外加热层替代传统多层箱式炉的电阻加热层, 升温速度快, 加 热工艺可调控性佳, 且板材加热均匀性良好。 缩短坯料加热流程, 实现热成形坯料的短流 程, 高能效加热。 0062 本实用新型红外加热层可设计为上置式或下置式。 整个炉体的高度的可升降调控 功能。 采用协同调控红外加热管的输出功率、 辐射距离以及灯管间距, 实现对坯料的加热温 度、 加热速度以及温度场均匀性的实时调整。 输出功率与辐射距离均对坯料的加热速度和 最高加热温度有显著的影响, 基于先期分别建立的红外加热功率、 辐射距离与特定厚度坯 料之间温升关系曲线(函数关系), 可通过合理匹配最大输出功。
27、率以及辐射距离, 实现坯料 的加热速度以及所需加热温度的实时调控; 在此基础上, 也可单独调节输出功率或辐射距 离, 以改变坯料后续加热速度和温度。 同时, 由于相邻两个红外加热灯管间存在辐射加热叠 加区, 且该区域的大小与灯管间距、 辐射距离有直接关系, 只有通过合理调整灯管间距和辐 射距离, 才能够使得辐射叠加区的加热速度和温度与非叠加区呈现一致性, 因此, 必须对红 说明书 5/7 页 7 CN 210718640 U 7 外加热管的输出功率、 辐射距离以及灯管间距实施协同调控, 才能够实现对坯料的加热温 度、 加热速度以及温度场均匀性实时调整。 0063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
28、一步描述。 0064 实例1: 0065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置式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的红外加热炉子对普通的低碳钢进 行加热, 炉体处于不封闭的状态, 保温状况并不是特别被注重, 加热距离可以调节, 并且短 波红外灯管的输出功率可以调节, 下图9为280mm200mm2mm的多梯度工字型超低碳钢钢 板(图9)在288kw/m2的输出功率, 加热高度为4.5cm,红外灯管之间距离为2mm时的温度变化 情况。 如图10所示。 钢板为相互对称的, 选择钢板的1/4为测定的范围。 (D为工字板中心的温 度测定(位置iv点), C为工字板的5050的拐点温度(位置i点), B为工字板的边缘温度(位 置iii点。
29、)。 0066 实例2: 0067 同样采用上置式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的红外加热炉子对普通的低碳钢进行加热, 加热的距离仍然为4.5cm, 短波红外灯管的输出功率调节为360kw/m2, 钢板的厚度形状不 变, 测定了四处温度变化。 (E为工字板中心温度测定曲线(位置iv点), D为边缘温度(位置 iii点), B为5050的拐点温度(位置i点), C为5025的拐点温度(位置ii点)。 如图11所 示。 0068 实例3: 0069 采用上置式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的红外加热炉子对普通的低碳钢进行加热, 同样 材质的低碳钢厚度变为1mm,加热的高度调节为7cm,灯管之间的距离调节到1.5mm, 此。
30、时短 波红外灯管的输出功率为288kw/m2,用同样单层的红外加热炉子对钢板加热, 钢板的形状 不变, 测定四处温度的变化。 (D为中心点的温度测定曲线(位置iv点), C为工字板的5025 的拐点温度(位置ii点), B为工字板的背面的中心点的温度(位置v点), E为5050的拐点温 度(位置i点)。 如图12所示。 0070 实例4: 0071 如图13。 采用下置式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的红外加热炉子对普通的低碳钢进行加 热, 同样材质的低碳钢厚度变为1mm,加热的高度调节为7cm,灯管之间的距离仍为1.5mm, 此 时短波红外灯管的输出功率为360kw/m2,钢板的形状不变, 测定5处温度。
31、的变化。 (D为中心 点的温度测定曲线(位置iv点),C为工字板的5025的拐点温度(位置ii点), B为工字板的 背面的中心点的温度(位置v点), E为5050的拐点温度(位置i点),F为边缘温度(位置iii 点)。 007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统辊底炉或电阻箱式炉加热方式 下坯料的一般升温曲线图。 0073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矩形(a)及梯形(b)薄板快速感应加热导致的板 形瓢曲图。 0074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速加热过程中沿板坯传送方向不同板宽处温 度的差异性图。 007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
32、新型, 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说明书 6/7 页 8 CN 210718640 U 8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7/7 页 9 CN 210718640 U 9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9 页 10 CN 210718640 U 10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9 页 11 CN 210718640 U 11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3/9 页 12 CN 210718640 U 12 图7 图8 图9 说明书附图 4/9 页 13 CN 210718640 U 13 图10 说明书附图 5/9 页 14 CN 210718640 U 14 图11 说明书附图 6/9 页 15 CN 210718640 U 15 图12 说明书附图 7/9 页 16 CN 210718640 U 16 图13 图14 说明书附图 8/9 页 17 CN 210718640 U 17 图15 图16 说明书附图 9/9 页 18 CN 210718640 U 18 。
- 内容关键字: 薄板 加热 多功能 小型化 红外 复合 箱式 加热炉
便于组装的铝单板及其成型加工装置.pdf
水藻打捞装置.pdf
无缝针织内衣机针盘弹性让位式导纱装置.pdf
自动化的农作物运输储存设备.pdf
应用于电缆井的边缘物联代理装置.pdf
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pdf
双层折叠式无线充电设备.pdf
撬装式压裂液混合装置.pdf
适应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支座.pdf
墙面打磨设备.pdf
适用于网条拉伸试验的夹具工装.pdf
污水处理过滤装置.pdf
干式变压器拉板.pdf
工业密集区空气粉尘检测装置.pdf
物料上下转运夹持机械手.pdf
具有收集结构的地质取样器.pdf
机车装配自动化车.pdf
燃气阀流量控制安全结构.pdf
可正反转的风扇灯.pdf
有效保护石墨鳞片特性的球磨系统.pdf
反渗透膜气密性检测装置.pdf
方便更换的除尘滤芯.pdf
棋类设备.pdf
秦皮甲素在提高水曲柳抗旱能力中的应用.pdf
针对Ceph文件的读取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pdf
分布式电表采集系统及采集方法.pdf
用于幼教的智慧教学管理系统及方法.pdf
具有硬质镀层的活塞环及其制备方法.pdf
对准标记及图形对准方法.pdf
输出功率的调整方法及美容仪、存储介质、电子设备.pdf
冷氢化生产系统装置及生产工艺.pdf
基于PLC和图像识别的电子围栏安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pdf
一种循环升降式汽车车库楼.pdf
具有神经元芯片通信的外科模块.pdf
具有自动播放音乐功能并带LED显示的坐便器.pdf
具有自动增益控制的光再现装置和方法.pdf
空心免投捞测调一体化配聚器.pdf
一种具有可拆卸加强肋的超高层的新型混合框架结构.pdf
麻椰植生绿化毯.pdf
细胞培养箱.pdf
一种空气制水装置.pdf
一种装饰板及其制造方法.pdf
一种采用背后通风形式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pdf
用于密封任意尺寸盒子的半自动设备.pdf
延展防水材料.pdf
时钟.pdf
一种ECB止水带.pdf
一种采煤机挡板.pdf
防盗门花边框.pdf
超轻、多功能、隔声组合件.pdf
逆流式反应釜.pdf
相关文档
更多![基于OTT和COMBO的机顶盒.pdf](/Images/s.gif)
![便于手持的同轴变压器.pdf](/Images/s.gif)
![基于LoRa技术的电力沟道内光缆故障定位系统.pdf](/Images/s.gif)
![电磁铁的驱动控制电路.pdf](/Images/s.gif)
![安装快速的低成本LED灯.pdf](/Images/s.gif)
![带外露式供电与控制触点阵列的BMS电池管理板.pdf](/Images/s.gif)
![框架组件.pdf](/Images/s.gif)
![带有转接板的QFN结构.pdf](/Images/s.gif)
![多功能智能读写终端的操作屏面板.pdf](/Images/s.gif)
![防高温工矿灯组.pdf](/Images/s.gif)
![耐腐蚀配电柜柜体.pdf](/Images/s.gif)
![漏电保护联动机构以及漏电保护断路器.pdf](/Images/s.gif)
![铝制展示柜.pdf](/Images/s.gif)
![水枪伞.pdf](/Images/s.gif)
![高速冲槽机.pdf](/Images/s.gif)
![一次性加液点刺一体针.pdf](/Images/s.gif)
![图书馆用隔层可调书架.pdf](/Images/s.gif)
![用于干法脱硫系统脱硫剂均匀喷吹装置.pdf](/Images/s.gif)
![足球训练辅助机构.pdf](/Images/s.gif)
![水壶的底盘焊接结构及应用其的水壶.pdf](/Images/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