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pdf
《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pdf(11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485130.3 (22)申请日 2019.09.09 (73)专利权人 南京奥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11106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 开发区芳园西路1号 (72)发明人 朱小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代理人 任立 (51)Int.Cl. B65G 47/248(2006.01) B65G 13/07(2006.01) B65G 39/02(2006.01) B65G 13/11(2006.01) (。
2、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管道的双边翻 料装置, 涉及管道加工技术领域, 包括机架, 所述 机架上设置有用于承载管道并带动管道移动的 管道输送机构以及驱动管道输送机构向任意一 侧翻转的翻转机构, 所述管道输送机构包括两根 互相平行的槽钢以及设置在槽钢之间的若干个 输送辊, 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底座 以及设置在槽钢下端的传动顶板, 两根所述槽钢 分别与传动顶板的两侧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上设 置有液压油缸以及液压站, 所述液压油缸分别设 置在底座的两侧且两个所述液压油缸的输出轴 分别与传动。
3、顶板的两侧铰接。 本实用新型将管件 下料与移钢物料融为一体, 实现了管件工位间的 物流, 自动化程度高, 操作难度小, 制造成本低, 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CN 210762927 U 2020.06.16 CN 210762927 U 1.一种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 包括机架(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用 于承载管道并带动管道移动的管道输送机构以及驱动管道输送机构向任意一侧翻转的翻 转机构, 所述管道输送机构包括两根互相平行的槽钢(2)以及设置在槽钢(2)之间的若干个输 送辊(3), 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底座。
4、(4)以及设置在槽钢(2)下端的传动顶板 (5), 两根所述槽钢(2)分别与传动顶板(5)的两侧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4)上设置有液压油 缸(6)以及为液压油缸(6)提供动力的液压站(7), 所述液压油缸(6)分别设置在底座(4)的 两侧且两个所述液压油缸(6)的输出轴分别与传动顶板(5)的两侧铰接, 通过任意一侧所述 液压油缸(6)的驱动可带动传动顶板(5)向另一侧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站(7) 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翻转机构中两个液压油缸(6)无法同时工作的三位四通换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 其特。
5、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限制 翻转角度的翻转限位机构, 所述翻转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传动顶板(5)下端面两侧的限位滑块(8)以及对应设置 在底座(4)两侧的限位座(9), 所述限位滑块(8)内均开设有向机架(1)外突出的弧形限位滑 槽(10), 对应的所述限位座(9)的上端设置有位于限位滑槽(10)内的限位杆(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油缸 (6)的一侧设置有接近开关(12), 所述传动顶板(5)上对应设置有与接近开关(12)相匹配的 感应件(13), 当所述传动顶板(5)未发生翻转时, 所述感应件(13)位于接近开关(12)的感应区域内;。
6、 当所述传动顶板(5)的任意一侧发生翻转时, 该侧的所述感应件(13)位于对应接近开关 (12)的感应区域外, 所述接近开关(12)与液压站(7)的控制装置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转机构至 少设置有两组, 至少两组所述翻转机构沿槽钢(2)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翻转机构中位于同 一侧的所述液压油缸(6)同时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辊(3) 包括主动辊和从动辊, 所述主动辊与输送电机(14)连接, 所述从动辊通过链轮和传动链条 与主动辊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
7、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辊 (3)的截面直径由两端向中部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辊(3) 为V型辊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1)的 下端还设置有用于带动机架(1)移动的行走小车, 所述行走小车包括主动轮(15)和从动轮 (16), 所述主动轮(15)与驱动电机(17)连接, 所述从动轮(16)通过链轮和传动链条与主动 轮(15)传动连接。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762927 U 2 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
8、涉及管道加工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石油、 石化、 化工、 电力、 冶金、 核工业、 海油工程等行业的管道预制生产中, 管件的 长度尺寸切割, 管件的组对, 管件的焊接及成品摆放需要工位间物流, 管道预制生产自动化 施工, 工位间物流是重要环节, 也是管道预制生产自动化的必要环节, 目前管道预制生产行 业管件的工位间物流主要方式有行车吊装或采用移钢机物流, 形式较单一且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提供一种基于管道的双边 翻料装置。 0004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
9、005 一种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 包括机架,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承载管道并带 动管道移动的管道输送机构以及驱动管道输送机构向任意一侧翻转的翻转机构, 所述管道 输送机构包括两根互相平行的槽钢以及设置在槽钢之间的若干个输送辊, 所述输送辊的转 轴垂直于槽钢, 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底座以及设置在槽钢下端的传动顶板, 两根所述槽钢分别与传动顶板的两侧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液压油缸以及为液压油 缸提供动力的液压站, 所述液压油缸分别设置在底座的两侧且两个所述液压油缸的输出轴 分别与传动顶板的两侧铰接, 通过任意一侧所述液压油缸的驱动可带动传动顶板向另一侧 翻转。 0006 进一步。
10、地, 液压站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翻转机构中两个液压油缸无法同时工作的 三位四通换向阀。 0007 前所述的一种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 还包括用于限制翻转角度的翻转限位机 构, 翻转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传动顶板下端面两侧的限位滑块以及对应设置在底座两侧的 限位座, 限位滑块内均开设有向机架外突出的弧形限位滑槽, 对应的限位座的上端设置有 位于限位滑槽内的限位杆。 0008 前所述的一种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 液压油缸的一侧设置有接近开关, 传动 顶板上对应设置有与接近开关相匹配的感应件, 当传动顶板未发生翻转时, 感应件位于接 近开关的感应区域内; 当传动顶板的任意一侧发生翻转时, 该侧的感应件。
11、位于对应接近开 关的感应区域外, 接近开关与液压站的控制装置电连接。 0009 前所述的一种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 翻转机构至少设置有两组, 至少两组翻 转机构沿槽钢的长度方向设置, 翻转机构中位于同一侧的所述液压油缸同时升降。 0010 前所述的一种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 输送辊包括主动辊和从动辊, 主动辊与 输送电机连接, 从动辊通过链轮和传动链条与主动辊传动连接。 0011 前所述的一种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 输送辊的截面直径由两端向中部逐渐减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0762927 U 3 小。 0012 前所述的一种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 输送辊为V型辊轮。 001。
12、3 前所述的一种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 机架的下端还设置有用于带动机架移动 的行走小车, 行走小车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 主动轮与驱动电机连接, 从动轮通过链轮和传 动链条与主动轮传动连接。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5 (1) 本发明通过管道输送机构对管道进行输送, 再通过翻转机构将承载有管件的 管道输送机构左右翻转, 从而将管道下料至下一工位处, 下料方便, 将管件下料与移钢物料 融为一体, 实现了管件工位间的物流, 自动化程度高, 操作难度小, 制造成本低, 大大降低了 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16 (2) 本发明通过输送电机带动主动辊旋转, 进而带动从动辊旋转, 对位于输。
13、送辊上 的管件进行输送, 使管件可由上一工位处移动至下一工位处, 输送方便; 又通过左右两侧的 两个液压油缸对两侧的槽钢进行驱动, 使管道输送机构可向一侧翻转, 使位于输送辊上的 管件落下, 实现管件的下料; 0017 (3) 本发明在传动顶板的下端设置限位滑块, 并在底座上设置限位座, 在传动顶板 左右翻转的过程中, 限位座上端的限位杆始终位于限位滑块的限位滑槽中, 不仅对传动顶 板的翻转方向进行了导向, 而且可对翻转角度进行限制, 避免翻转角度过大而增加运行能 耗; 0018 (4) 本发明在液压油缸的一侧设置接近开关, 并在传动顶板的下端安装感应件, 通 过接近开关感应该侧的感应件是否位。
14、于感应范围内, 可判断传动顶板该侧是否发生翻转, 并将该信号传输至液压站的控制装置处; 另外, 当任意一侧的接近开关由未感应到感应件 转变成感应到感应件, 可判断该侧的液压油缸已完成回程, 则可将该信号传输至控制装置, 进而通过控制装置控制该侧的液压油缸停止运行; 0019 (5) 本发明中输送电机带动主动辊旋转, 从动辊通过链轮与链条的配合, 与主动轮 传动连接, 从而由主动轮带动从动轮旋转, 降低了管道输送机构的能耗; 0020 (6) 本发明将输送辊设置成V型辊轮, 便于将管件定位在输送辊的凹槽中, 避免在 输送过程中管件出现偏移甚至掉落的现象; 0021 (7) 本发明在机架下方还设置。
15、有移动轮, 通过移动轮使机架便于移动, 使双边翻料 装置可移动至其他工位处或在工位之间往复移动, 使管件工位间的物流更为便利。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4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0025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6 图5为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为图5主视图; 0028 图7为翻转后的翻转机构示意图; 0029 其中: 1、 机架; 2、 槽钢; 3、 输送辊; 4、 底座; 5、 传动顶板; 6、 液压油缸; 7、 液压站; 8、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0762927 U 4 限位滑块; 9。
16、、 限位座; 10、 限位滑槽; 11、 限位杆; 12、 接近开关; 13、 感应件; 14、 输送电机; 15、 主动轮; 16、 从动轮; 17、 驱动电机; 18、 导轨; 19、 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 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 对 本发明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管道的双边翻料装置, 包括机架1, 在机架1底部的两端 均转动安装有移动轮, 在移动轮的转轴上固定安装有链轮, 两个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两 个移动轮均位于工位之间的导轨18上。 位于左侧的移动轮为主动轮15, 该主动轮15与安装 在机架。
17、1上的驱动电机17传动连接, 通过驱动电机17的驱动, 可带动主动轮15转动, 从而带 动从动轮16转动, 进而带动整个机架1移动。 0032 在机架1的上方设置有两根互相平行的槽钢2, 在两根槽钢2之间沿其长度方向等 距安装有若干个输送辊3。 参见图 , 输送辊3的转轴均垂直于槽钢2。 其中, 在每个输送辊3的 转轴上均固定安装有链轮, 这些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左端的输送辊3为主动辊, 主动辊 与安装在槽钢2下方的驱动电机17传动连接, 通过驱动电机17的驱动可带动主动辊旋转, 通 过链轮与链条的配合可带动从动轮16旋转, 从而可带动位于输送辊3上的管件19移动, 实现 管件19的输送。。
18、 0033 其中, 所有输送辊3的截面直径均由前后两端向中部逐渐减小, 参见图2, 输送辊3 可为V型辊轮, 便于将管件19定位在输送辊3的凹槽中, 避免在输送过程中管件19出现偏移 甚至掉落的现象 0034 在机架1与槽钢2之间安装有两组翻转机构, 两组翻转机构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设 置。 翻转机构的结构参见图5、 图6, 包括底座4、 液压油缸6以及传动顶板5。 底座4通过螺栓固 定安装在机架1上。 在底板上端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液压油缸6, 液压油缸6的下端与底板 铰接, 使液压油缸6可沿机架1的宽度方向翻转; 两个液压油缸6的上端分别与传动顶板5下 端面的两侧铰接, 参见图5。 当底座4。
19、左侧的液压油缸6的输出轴向上伸出时, 传动顶板5绕其 与右侧液压油缸6的铰接点作为旋转点向右发生翻转, 翻转后的结构如图7所示。 两根槽钢2 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安装在传动顶板5的左侧和右侧, 当液压油缸6驱动传动顶板5发生翻转 时, 机架1上的槽钢2以及槽钢2之间输送辊3组成的管道输送机构整体发生翻转, 实现管件 19的下料。 0035 另外, 在传动顶板5下端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滑块, 在导向滑块上沿机架1的长 度方向穿设有限位滑槽10, 参见图6、 图7, 两侧的限位滑槽10均为弧形且均向机架1外侧突 出。 对应地在底座4上端面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座9, 每组限位座9包括沿机架1长度方向安 装。
20、的两根导向柱以及安装在两根导向柱之间的限位杆11, 该限位杆11穿设在限位滑槽10 中, 且限位杆11的直径略小于限位滑槽10的宽度。 传动顶板5向任意一侧翻转的过程中, 限 位杆11始终位于限位滑槽10内, 使传动顶板5在翻转时只能沿着限位滑槽10的轨迹进行翻 转, 限定了传动顶板5的翻转轨迹。 另外, 限位滑槽10的长度限定了传动顶板5的翻转角度, 当限位杆11位于限位滑槽10的底部时, 传动顶板5便无法继续翻转。 0036 在机架1上还安装有用于向液压油缸6提供动力的液压站7。 在液压站7与液压油缸 6的动力回路中安装有三位四通换向阀, 通过电气控制控制该三位四通换向阀, 使翻转机构 说。
21、明书 3/4 页 5 CN 210762927 U 5 中的两个液压油缸6无法同时工作, 避免两侧的液压油缸6同时向上伸出而对翻转机构造成 损坏。 由于三位四通换向阀控制两个液压油缸6的控制方式为现有技术, 在此就不详细说 明。 另外, 两组翻转机构中同一侧的两个液压油缸6同时工作, 保证整个管道输送机构翻转 更为稳定。 0037 参见图4, 在液压油缸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接近开关12, 在传动顶板5上对应于每个 液压油缸6侧面的接近开关12均安装有对应的感应件13。 当传动顶板5未发生翻转时, 感应 件13位于接近开关12的感应区域内; 当传动顶板5的任意一侧发生翻转时, 该侧的感应件13 就。
22、不在该侧接近开关12的感应区域内。 可将每组翻转机构中的两个接近开关12作为液压站 7对该组翻转机构中两个液压油缸6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 即只有当任意一侧的接近开关12 感应到感应件13时, 另一侧的液压油缸6才可工作。 另外, 还可将接近开关12感应到对应的 感应件13这一信号作为一次翻转工作的停止信号, 即当任意一侧的液压油缸6的活塞杆完 成回程后, 对应的接近开关12感应到感应件13, 接近开关12便传输停止信号至液压站7的控 制装置处, 使液压站7停止工作, 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 0038 具体工作说明如下: 首先, 管件19在完成上一道工序后被输送至本装置的管道输 送机构上且位于输。
23、送辊3上, 随后通过驱动电机17带动主动轮15旋转, 带动整个双边翻料装 置移动至下一工位处; 待移动到预定位置后, 通过输送电机14的驱动, 带动输送辊3转动, 从 而带动管件19移动至预定位置; 通过液压站7的控制装置控制翻转机构, 使两个翻转机构中 同一侧的液压油缸6的活塞杆向上伸出, 带动传动顶板5向一侧翻转, 从而使管道输送机构 整体翻转, 在翻转一定角度后, 输送辊3上的管件19由管道输送机构上掉落至下一工位上, 实现下料。 0039 除上述实施例外, 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 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 成的技术方案, 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0762927 U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5 页 7 CN 210762927 U 7 图3 说明书附图 2/5 页 8 CN 210762927 U 8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3/5 页 9 CN 210762927 U 9 图6 说明书附图 4/5 页 10 CN 210762927 U 10 图7 说明书附图 5/5 页 11 CN 210762927 U 11 。
- 内容关键字: 基于 管道 双边 装置
泵下旋转泄油器.pdf
药物生产用的低温干燥装置.pdf
麦克风底座.pdf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用白土床.pdf
基于美术品制作的美术品保护箱.pdf
片材挤出机的牵引辊装置.pdf
新型除尘滤袋.pdf
全钢化真空玻璃.pdf
阀盖、截止阀及止回阀.pdf
双注塑口注塑机.pdf
大孔容射孔弹.pdf
浮动球阀.pdf
丁基胶大桶灌装机的罐装结构.pdf
微生物检测装置.pdf
耳道清洗器.pdf
水泵气密性试验用检测装置.pdf
国土空间规划用定位标杆.pdf
便于清洗的取样器.pdf
棱镜式激光清洗装置.pdf
自吸式加料混合装置.pdf
建筑场景点云分割不确定性评估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pdf
新型的基站通信线缆.pdf
磁敏元件立体封装结构.pdf
带自清洁和净化水域功能的水尺.pdf
激光雕刻设备及使用方法.pdf
平开门的弧形门体折弯装置.pdf
模块化遮阳板生产模具及遮阳板.pdf
建筑消防安全评估方法、设备和介质.pdf
连接器母端子.pdf
基于物联数据处理的多通路管系热输送平衡控制监管系统.pdf
飞机输油半管类零件的成形方法.pdf
图像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pdf
建筑岩棉板回收再利用处理方法.pdf
钢-混凝土组合梁.pdf
汽车制动装置及应用其的制动系统.pdf
轭端总成、传动模块、电机械制动装置、制动夹钳单元和轨道车辆.pdf
基于深度分离和目标感知的早期野火烟雾检测方法和装置.pdf
NB-IoT寻呼处理方法及系统.pdf
纳米银修饰的络合碘复合材料干粉消毒气雾剂及制备方法.pdf
玻璃渗锡量的检测方法.pdf
低成本热轧超高强钢及其制造方法.pdf
投影式控制系统.pdf
汽车制动卡钳毛坯加工工艺.pdf
浅圆仓智能充氮系统、控制方法及可视化智能控制系统.pdf
区块链交易分布式缓存方法和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高分辨测深侧扫声呐及其探测方法.pdf
深度递归残差网络的遥感图像空谱融合方法和电子设备.pdf
面向作业船队的中远程宽带无线接入系统.pdf
用于促进腱骨愈合的可注射钙磷陶瓷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抗菌三维多孔骨植入材料.pdf
恩替卡韦在制备治疗感染性疾病引起炎症风暴的药物中的应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