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离心式中央空调节电器.pdf
《新型离心式中央空调节电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离心式中央空调节电器.pdf(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656849.9 (22)申请日 2019.09.30 (73)专利权人 武汉倍能节电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发区光谷大道1号国际企业中心3栋4 层01号 (72)发明人 黄仲年袁斌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616 代理人 张塨 (51)Int.Cl. F24F 11/89(2018.01) F24F 13/3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离心式中央空调节电器 (57)摘要。
2、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离心式中央空 调节电器, 包括节电器本体, 还包括安装座。 本实 用新型中, 通过螺纹杆和螺纹套筒的设置, 可使 得两个限位板对节电器本体进行夹紧固定, 而限 位板为U形状的设置, 实现了对节电器本体竖直 和前后方向上的限位, 通过弹簧的设置, 可使得 两个夹板通过对节电器本体进行水平方向上的 夹紧, 实现了对节电器本体水平方向上的限位, 达到了对节电器本体固定的效果, 通过齿轮和连 接板的啮合连接, 可使得连接杆带动夹板与节电 器本体脱离, 相比传统的固定方式, 不需要专门 使用螺丝刀等相关工具, 单人徒手即可进行拆 卸, 且操作较为简单, 有助于日常的使用。 权利。
3、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0772674 U 2020.06.16 CN 210772674 U 1.一种新型离心式中央空调节电器, 包括节电器本体(4),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安装座 (1), 所述安装座(1)的内部开设有 “U” 形的中空腔(8), 所述安装座(1)的两侧内表壁上均滑 嵌有夹板(13), 且两个夹板(13)与中空腔(8)的腔壁之间通过弹簧(12)弹性连接, 两个所述 夹板(13)的底部均设有L形的连接杆(10), 且两个连接杆(10)之间设有齿轮(9), 所述安装 座(1)的竖直端内表壁上均固定有螺纹杆(3), 两个所述螺纹杆(3)上均旋合连接有螺纹套 筒。
4、(2), 且螺纹套筒(2)的端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 “U” 形状限位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离心式中央空调节电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9) 与连接杆(10)之间通过卡齿啮合连接, 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外部的旋钮(15)穿入安装座 (1)的内腔并与齿轮(9)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离心式中央空调节电器, 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限位 板(14)相靠近的一侧均粘接有半球状的防滑橡胶(16), 两个所述夹板(13)相靠近的一侧均 粘接有橡胶板(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离心式中央空调节电器, 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连接 杆(10)的外部均。
5、套设有限位套(11), 所述限位套(11)固定在中空腔(8)的竖直端腔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离心式中央空调节电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板 (14)与安装座(1)的竖直端内表壁之间设有防止限位板(14)发生偏移的限位伸缩杆(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离心式中央空调节电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座 (1)的四个拐角处均设有锁紧螺栓(7)。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772674 U 2 一种新型离心式中央空调节电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电器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离心式中央空调节电器。 背景技术 0002 节电器一般分为照明灯。
6、具类节电器和各动力类节电器, 采用高压滤波和能量吸收 技术, 自动吸收高压动力设备反向电势的能量, 并不断回馈返还给负载, 节省了用电设备从 高压电网上吸取的这部分电能, 另一方面利用国际先进的高压电参数优化技术、 正弦波跟 踪技术及纳米技术和组件, 抑制和减少供电线路中的冲击电流、 瞬变及高次谐波的产生, 净 化电源、 提高高压电网的供电品质, 大幅降低线路损耗及动力设备的铜损和铁损, 提高高压 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做功效率, 在使用过程中既节省了电能又可大幅降低设备运营成 本。 0003 应用在中央空调上的节电器通常是通过螺栓安装在墙壁上, 在节点器需要维修或 者清洁时, 需要专门使用螺丝。
7、刀等相关工具才能将其取出, 操作起来较为不便, 不方便于日 常的使用, 所以, 研究出一种方便拆卸的中央空调节电器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 为了解决传统的节电器需要专门使用螺丝刀才能将其取 下且操作较为不便的问题, 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离心式中央空调节电器。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新型离心式中央空调节电器, 包括节电器本体, 还包括安装座, 所述安装座的 内部开设有 “U” 形的中空腔, 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内表壁上均滑嵌有夹板, 且两个夹板与中空 腔的腔壁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 两个所述夹板的底部均设有L形的。
8、连接杆, 且两个连接杆 之间设有齿轮, 所述安装座的竖直端内表壁上均固定有螺纹杆, 两个所述螺纹杆上均旋合 连接有螺纹套筒, 且螺纹套筒的端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 “U” 形状限位板。 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 所述齿轮与连接杆之间通过卡齿啮合连接, 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外部的旋钮穿入安 装座的内腔并与齿轮固定连接。 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 两个所述限位板相靠近的一侧均粘接有半球状的防滑橡胶, 两个所述夹板相靠近 的一侧均粘接有橡胶板。 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 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外部均套设有限位套, 所述限位套固定在中空。
9、腔的竖直端腔壁 上。 001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 所述限位板与安装座的竖直端内表壁之间设有防止限位板发生偏移的限位伸缩 杆。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0772674 U 3 001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 所述安装座的四个拐角处均设有锁紧螺栓。 0017 综上所述,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8 1、 本实用新型中, 通过螺纹杆和螺纹套筒的设置, 可使得两个限位板对节电器本 体进行夹紧固定, 而限位板为U形状的设置, 实现了对节电器本体竖直和前后方向上的限 位, 通过弹簧的设置, 可使得两个夹板通过对节电器本。
10、体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夹紧, 实现了对 节电器本体水平方向上的限位, 达到了对节电器本体固定的效果, 通过齿轮和连接板的啮 合连接, 可使得连接杆带动夹板与节电器本体脱离, 相比传统的固定方式, 不需要专门使用 螺丝刀等相关工具, 单人徒手即可进行拆卸, 且操作较为简单, 有助于日常的使用。 0019 2、 本实用新型中, 通过橡胶板和防护橡胶的设置, 有效的增加了夹板和限位板与 节电器本体之间的摩擦力, 有助于对节电器本体的夹紧固定。 附图说明 0020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2 图。
1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例说明: 0024 1、 安装座; 2、 螺纹套筒; 3、 螺纹杆; 4、 节电器本体; 5、 限位伸缩杆; 6、 橡胶板; 7、 锁 紧螺栓; 8、 中空腔; 9、 齿轮; 10、 连接杆; 11、 限位套; 12、 弹簧; 13、 夹板; 14、 限位板; 15、 旋钮; 16、 防滑橡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
12、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 请参阅图1-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离心式中央空调节电器, 包括节电器本体4, 还包括安装座1, 安装座1的内部开设有 “U” 形的中空腔8, 安装座1的两侧 内表壁上均滑嵌有夹板13, 且两个夹板13与中空腔8的腔壁之间通过弹簧12弹性连接, 弹簧 12给予夹板13一个对节电器本体4夹紧的弹力, 弹簧12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 伸缩杆的两端 分别于中空腔8的腔壁和夹板13固定连接, 可防止夹板13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两个夹 板13的底部均设有L形的连接杆10, 连。
13、接杆10与夹板13为一体成型结构, 且两个连接杆10之 间设有齿轮9, 安装座1的竖直端内表壁上均固定有螺纹杆3, 两个螺纹杆3上均旋合连接有 螺纹套筒2, 且螺纹套筒2的端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 “U” 形状限位板14, 螺纹套筒2在转动 过过程中, 可带动限位板14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运动, 限位板14 “U” 形状的设置, 实现了对节 电器本体4前后方向上的限位。 0027 具体的, 如图1和图2所示, 齿轮9与连接杆10之间通过卡齿啮合连接, 设置在安装 座1外部的旋钮15穿入安装座1的内腔并与齿轮9固定连接, 旋钮15与中空腔8的腔壁之间通 过轴承转动连接, 旋钮15可带动齿轮9发生转动,。
14、 而齿轮9在转动的过程中, 可使得连接杆10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0772674 U 4 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运动。 0028 具体的, 如图1和图3所示, 两个限位板14相靠近的一侧均粘接有半球状的防滑橡 胶16, 两个夹板13相靠近的一侧均粘接有橡胶板6, 橡胶板6和防滑橡胶16有效的增加了夹 板13和限位板14与节电器本体4之间的摩擦力, 有助于对节电器本体4的夹紧固定。 0029 具体的, 如图1所示, 两个连接杆10的外部均套设有限位套11, 限位套11固定在中 空腔8的竖直端腔壁上, 限位套11与连接杆10为间隙配合, 连接杆10可在限位套11的内部进 行滑动, 限位套1。
15、1可防止连接杆10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0030 具体的, 如图1和图2所示, 限位板14与安装座1的竖直端内表壁之间设有防止限位 板14发生偏移的限位伸缩杆5, 限位伸缩杆5可防止限位板14发生转动, 方便于对节电器本 体4的固定。 0031 具体的, 如图1和图2所示, 安装座1的四个拐角处均设有锁紧螺栓7, 安装座1通过 锁紧螺栓7安装在墙壁上。 0032 工作原理: 安装座1通过锁紧螺栓7固定墙壁上, 在需要对节电器本体4进行拆卸 时, 首先要拧动两个螺纹套筒2, 螺纹套筒2带动限位板14与节电器本体4脱离, 使得限位板 14不在夹紧节电器本体4, 然后转动旋钮15, 旋钮15带动。
16、齿轮9发生转动, 齿轮9在转动的过 程中, 两个连接杆10可带动夹板13和橡胶板6与节电器本体4的两个侧壁脱离, 此时, 便可将 节电器本体4从安装座1的内腔取出对其进行维修或者清洁, 相比传统的通过螺栓固定在墙 壁上的方式, 不需要使用拆卸工具, 单人徒手即可进行操作, 且操作简单, 更加方便于日常 的使用。 0033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0772674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10772674 U 6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10772674 U 7 。
- 内容关键字: 新型 离心 中央 调节 电器
介孔蛋黄壳纳米颗粒及其在构建分泌物代谢指纹谱图中的应用和用其筛选的代谢标志物.pdf
制袋机的放卷机构.pdf
双枪激光焊机.pdf
锂离子正极材料异常料筛分装置.pdf
用于芯片开盖的可调整平台.pdf
防腐伸缩蝶阀.pdf
可分离式检修插座箱.pdf
自承重保温复合屋面板.pdf
螺杆钻具定子壳体打磨装置.pdf
提升机机尾增压防尘结构.pdf
简易分条机构.pdf
煤矿探水钻孔快速密封装置.pdf
新能源电池储能充电用触发控制电路.pdf
加速植株晾干设备.pdf
高可靠电容切换开关.pdf
散热器翅片的冲片装置.pdf
可拆式偏心加强撑.pdf
农业种植用可调节式农业种植架.pdf
饮品和冰棒的新型包装袋.pdf
卧式搅拌反应釜.pdf
平板玻璃切割加工系统.pdf
器件复用的射频收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pdf
基于单片FPGA的PET正弦图数据压缩存储方法、系统及设备.pdf
风机轴承剩余有效寿命优化方法、设备及介质.pdf
远程控制车辆分享解锁方法及系统.pdf
多轴分布式电驱车辆转向控制方法及车辆.pdf
无对照HRD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pdf
人工植入物以及介入系统.pdf
实心分割铝导体高压电缆制备方法.pdf
基于图像处理的影动方向计算系统及屈光度估计系统.pdf
热塑性复合工程材料缸盖罩自动校平装置及校平方法.pdf
多尺寸的晶圆传输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pdf
一种耐碱-甘露聚糖酶Man5A及其基因和应用.pdf
一种培养皿处理装置.pdf
多疣壁虎Hoxc10蛋白的体外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方法.pdf
一种底面合一水性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谷氨酸发酵废弃菌体的再利用方法.pdf
经过耐热改善的聚醚醚酮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用于松散破碎层和水敏性地层的非开挖定向钻井液配方.pdf
由二氟乙腈制备2,2-二氟乙胺及其盐的方法.pdf
一种基于人铁蛋白的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pdf
犬瘟热病毒、肠炎细小病毒和阿留申病毒的三重PCR试剂盒.pdf
一种耐低温屋面防水隔热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用作神经干细胞探针的氟硼二吡咯结构荧光染料.pdf
食醋固态快速发酵工艺.pdf
胞质多聚腺苷酸化成分结合蛋白4的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及其应用.pdf
扩大培养废水处理用微生物的方法和微生物废水处理方法.pdf
二氧化碳气提法尿素生产工艺及装置.pdf
一种硅烷浸渍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植物衰老特异性启动子及其应用.pdf
制备至少一种水溶性N-乙烯基内酰胺和至少一种疏水性共聚单体的水溶性非混浊共聚物的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