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固定支架.pdf
《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固定支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固定支架.pdf(1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701176.4 (22)申请日 2019.10.11 (73)专利权人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发 区尖山路39号长沙中电软件园有限公 司一期七栋7楼701室 (72)发明人 肖文婕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代理人 李庆波 (51)Int.Cl. H04M 1/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固定支架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
2、设备技术领域, 公开了 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固定支架。 该固定支架的 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夹紧部暴露于支架壳体 外以配合夹紧终端设备。 联动组件设于支架壳体 内且连接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连接部。 手动按 钮和电动驱动件分别连接联动组件, 并用于分别 以手动方式和电动方式驱动联动组件带动第一 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夹紧部相向运动。 弹性偏置件 用于弹性偏置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夹紧部相 背运动。 通过上述方式, 本实用新型能够改善固 定支架的使用便捷性。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6页 CN 210490952 U 2020.05.08 CN 210490952 U 1.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固定支。
3、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支架包括: 支架壳体; 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 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分别包括彼此连接的夹紧部和连 接部, 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所述连接部嵌入于所述支架壳体中, 所述第一夹臂 和所述第二夹臂的所述夹紧部暴露于所述支架壳体外以配合夹紧所述终端设备; 联动组件, 所述联动组件设于所述支架壳体内且连接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 所述连接部; 手动按钮和电动驱动件, 所述手动按钮和所述电动驱动件分别连接所述联动组件, 并 用于分别以手动方式和电动方式驱动所述联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 所述夹紧部相向运动; 弹性偏置件, 用于弹性偏置所述第一夹臂和所。
4、述第二夹臂的所述夹紧部相背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 所述第 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所述连接部分别设有凹槽, 所述第一夹臂的凹槽的侧壁上设有沿 所述第一夹臂运动方向延伸的第一齿条, 所述第二夹臂的凹槽的侧壁上设有沿所述第二夹 臂运动方向延伸的第二齿条, 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分别和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用 于带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所述夹紧部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齿轮, 所述 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一齿轮同心层叠设置且相对固定, 或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一齿轮啮 。
5、合; 所述手动按钮靠近所述联动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三齿条, 所述第三齿条和所述第二齿轮 啮合, 以在所述手动按钮被手动操作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第三齿轮, 所述 第三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并且所述第三齿轮还连接所述电动驱动件, 以在所述电动 驱动件的通电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三齿轮转动, 进而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动按钮相对所述支架壳体伸缩 设置, 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自锁卡扣, 所述自锁卡扣转动支撑于所述支架壳体内, 所述手动 按钮靠近所述自锁卡。
6、扣的一侧设有第四齿条, 以在所述手动按钮相对于所述支架壳体的伸 出过程中, 所述自锁卡扣自转一定角度后抵接所述第四齿条且具有自转回其初始状态的趋 势, 进而限制所述手动按钮相对所述支架壳体缩回, 并在所述手动按钮相对于所述支架壳 体的缩回过程中, 限制所述手动按钮相对所述支架壳体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动按钮包括暴露于所述支架壳 体外的操作部, 所述手动按钮上至少所述第四齿条靠近所述操作部的一端设有调转槽, 所 述自锁卡扣能够在所述调转槽自转回其初始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第一弹簧, 所述 第一弹簧设于。
7、所述支架壳体内, 并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架壳体, 另一端连 接所述自锁卡扣; 在所述自锁卡扣自转偏离其初始状态后, 所述第一弹簧被拉伸, 使得所述自锁卡扣具 有自转回其初始状态的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偏置件包括第二弹簧, 所述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0490952 U 2 第二弹簧一端连接所述支架壳体, 另一端连接所述手动按钮, 以在所述手动按钮被按压而 缩入所述支架壳体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弹簧被压缩, 进而在按压力取消时驱动所述手动按钮 伸出所述支架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动按钮包括暴。
8、露于所述支架壳 体外的操作部, 所述弹性偏置件还包括第三弹簧, 所述第三弹簧设于所述手动按钮远离所 述操作部的一侧, 在所述手动按钮被按压至一定行程时所述第三弹簧被压缩, 进而在按压 力取消时与所述第二弹簧共同驱动所述手动按钮伸出所述支架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触发开关和感 光元件; 所述触发开关设于所述支架壳体并暴露于所述支架壳体外, 以在所述触发开关被触发 时控制所述电动驱动件驱动所述联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所述夹紧 部相向运动; 所述支架壳体用于装配所述终端设备的表面开设有感应孔, 所述感光元件通过所述感 应孔感测所述。
9、终端设备是否遮挡所述感应孔, 并在所述终端设备遮挡所述感应孔后触发所 述电动驱动件驱动所述联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所述夹紧部相向运 动。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0490952 U 3 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固定支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固定支 架。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传统应用于固定诸如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支架, 其开合方式单一, 要么是 仅依靠用户手动触发按钮实现开合, 要么是仅依靠智能控制实现开合。 尤其是依靠智能控 制实现开合的支架, 在支架电量耗尽的情况下将会无法实现开合, 不方便用户。
10、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固定支 架, 能够改善固定支架的使用便捷性。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应用于终端 设备的固定支架, 该固定支架包括支架壳体、 第一夹臂、 第二夹臂、 联动组件、 手动按钮、 电 动驱动件以及弹性偏置件。 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分别包括彼此连接的夹紧部和连接部, 第 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连接部嵌入于支架壳体中, 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夹紧部暴露于支架 壳体外以配合夹紧终端设备。 联动组件设于支架壳体内且连接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连接 部。 手动按钮和电动驱动。
11、件分别连接联动组件, 并用于分别以手动方式和电动方式驱动联 动组件带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夹紧部相向运动。 弹性偏置件用于弹性偏置第一夹臂和 第二夹臂的夹紧部相背运动。 000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 联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 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连 接部分别设有凹槽, 第一夹臂的凹槽的侧壁上设有沿第一夹臂运动方向延伸的第一齿条, 第二夹臂的凹槽的侧壁上设有沿第二夹臂运动方向延伸的第二齿条, 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 分别和第一齿轮啮合, 用于带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夹紧部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 000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 联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齿轮, 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同 心层叠设置且相对。
12、固定, 或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啮合; 手动按钮靠近联动组件的一侧设有 第三齿条, 第三齿条和第二齿轮啮合, 以在手动按钮被手动操作的过程中通过第二齿轮带 动第一齿轮转动。 000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 联动组件还包括第三齿轮, 第三齿轮和第二齿轮啮 合, 并且第三齿轮还连接电动驱动件, 以在电动驱动件的通电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三齿轮转 动, 进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 000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 手动按钮相对支架壳体伸缩设置, 固定支架还包括 自锁卡扣, 自锁卡扣转动支撑于支架壳体内, 手动按钮靠近自锁卡扣的一侧设有第四齿条, 以在手动按钮相对于支架壳体的伸出过程中, 自锁卡扣自转一定。
13、角度后抵接第四齿条且具 有自转回其初始状态的趋势, 进而限制手动按钮相对支架壳体缩回, 并在手动按钮相对于 支架壳体的缩回过程中, 限制手动按钮相对支架壳体伸出。 说明书 1/8 页 4 CN 210490952 U 4 000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 手动按钮包括暴露于支架壳体外的操作部, 手动按 钮上至少第四齿条靠近操作部的一端设有调转槽, 自锁卡扣能够在调转槽自转回其初始状 态。 00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 固定支架还包括第一弹簧, 第一弹簧设于支架壳体 内, 并且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支架壳体, 另一端连接自锁卡扣; 在自锁卡扣自转偏离其初 始状态后, 第一弹簧被拉伸, 。
14、使得自锁卡扣具有自转回其初始状态的趋势。 00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 弹性偏置件包括第二弹簧, 第二弹簧一端连接支架 壳体, 另一端连接手动按钮, 以在手动按钮被按压而缩入支架壳体的过程中第二弹簧被压 缩, 进而在按压力取消时驱动手动按钮伸出支架壳体。 0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 手动按钮包括暴露于支架壳体外的操作部, 弹性偏 置件还包括第三弹簧, 第三弹簧设于手动按钮远离操作部的一侧, 在手动按钮被按压至一 定行程时第三弹簧被压缩, 进而在按压力取消时与第二弹簧共同驱动手动按钮伸出支架壳 体。 00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 固定支架还包括触发开关和感光元件; 触发。
15、开关设 于支架壳体并暴露于支架壳体外, 以在触发开关被触发时控制电动驱动件驱动联动组件带 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夹紧部相向运动; 支架壳体用于装配终端设备的表面开设有感应 孔, 感光元件通过感应孔感测终端设备是否遮挡感应孔, 并在终端设备遮挡感应孔后触发 电动驱动件驱动联动组件带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夹紧部相向运动。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区别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终端设 备的固定支架。 该固定支架的手动按钮和电动驱动件共同用于驱动联动组件带动第一夹臂 和第二夹臂的夹紧部相向运动, 并且弹性偏置件用于弹性偏置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夹紧 部相背运动, 进而配合夹紧终端。
16、设备。 其中, 手动按钮和电动驱动件分别以手动方式和电动 方式驱动联动组件, 进而使得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配合夹紧终端设备。 也就是说, 本实用新 型的固定支架不仅支持用户手动机械驱动的方式, 还支持智能电动驱动的方式, 以改善固 定支架的使用便捷性。 尤其是在固定支架电量耗尽, 无法通过智能电动驱动的方式控制第 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开合的情况下, 允许用户通过手动按钮以手动机械驱动的方式控制第一 夹臂和第二夹臂开合, 显著改善了固定支架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5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 实施例, 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此。
17、外, 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 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 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 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固定支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固定支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固定支架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固定支架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固定支架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固定支架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
18、书 2/8 页 5 CN 210490952 U 5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 施例,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 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3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终端设备的支架不方便用户使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 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终端。
19、设备的固定支架。 该固定支架包括支架壳体、 第一夹臂、 第 二夹臂、 联动组件、 手动按钮、 电动驱动件以及弹性偏置件。 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分别包括 彼此连接的夹紧部和连接部, 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连接部嵌入于支架壳体中, 第一夹臂 和第二夹臂的夹紧部暴露于支架壳体外以配合夹紧终端设备。 联动组件设于支架壳体内且 连接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连接部。 手动按钮和电动驱动件分别连接联动组件, 并用于分 别以手动方式和电动方式驱动联动组件带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夹紧部相向运动。 弹性 偏置件用于弹性偏置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夹紧部相背运动。 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0024 请参阅图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
20、用于终端设备的固定支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 0025 在一实施例中, 固定支架包括支架壳体1、 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 第一夹臂21 和第二夹臂22分别包括彼此连接的夹紧部23和连接部24。 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连接 部24嵌入于支架壳体1中, 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夹紧部23暴露于支架壳体1外, 以配 合夹紧终端设备。 具体地, 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夹紧部23分别从终端设备的相对两 侧配合夹紧该终端设备。 其中, 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在此不做 限定。 0026 固定支架还包括联动组件3。 联动组件3设于支架壳体1内且连接第一夹臂2。
21、1和第 二夹臂22的连接部24。 联动组件3用于带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动作, 进而使得第一夹 臂21和第二夹臂22配合夹紧终端设备。 0027 固定支架还包括手动按钮4、 电动驱动件5和弹性偏置件6。 手动按钮4和电动驱动 件5分别连接联动组件3, 并用于分别以手动方式和电动方式驱动联动组件3带动第一夹臂 21和第二夹臂22的夹紧部23相向运动, 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夹紧部23彼此靠近, 最 终二者抵接至终端设备, 进而配合夹紧该终端设备。 而弹性偏置件6用于弹性偏置第一夹臂 21和第二夹臂22的夹紧部23相背运动, 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夹紧部23彼此远离, 进 而允许。
22、终端设备放置于固定支架上。 0028 具体地, 手动按钮4以手动方式驱动联动组件3带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夹 紧部23相向运动, 其可以是用户按压手动按钮4, 手动按钮4运动以驱动联动组件3带动第一 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夹紧部23相向运动。 而电动驱动件5以电动方式驱动联动组件3带动 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夹紧部23相向运动, 其可以是用户触发电动驱动件5工作, 电动 驱动件5工作以驱动联动组件3带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夹紧部23相向运动。 上述电 动驱动方式的优势在于用户只需触发电动驱动件5工作, 由电动驱动件5自行控制第一夹臂 21和第二夹臂22动作, 其过程无需。
23、用户一直参与, 能够减轻用户的使用负担, 改善固定支架 的使用便捷性。 由于电动驱动件5工作需要消耗电能, 上述手动驱动方式能够在固定支架电 说明书 3/8 页 6 CN 210490952 U 6 量耗尽时提供用户人为手动驱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动作的途径, 以避免固定支架电 量耗尽而导致无法使用固定支架的问题, 从而进一步改善固定支架的使用便捷性。 0029 以上可以看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固定支架。 该固定支架的 手动按钮和电动驱动件分别以手动方式和电动方式驱动联动组件, 进而使得第一夹臂和第 二夹臂配合夹紧终端设备。 也就是说,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支架不仅支持用户。
24、手动机械驱动 的方式, 还支持智能电动驱动的方式, 以改善固定支架的使用便捷性。 尤其是在固定支架电 量耗尽, 无法通过智能电动驱动的方式控制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开合的情况下, 允许用户 通过手动按钮以手动机械驱动的方式控制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开合, 显著改善了固定支架 的使用便捷性。 0030 请继续参阅图1。 在一实施例中, 联动组件3包括第一齿轮31。 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 臂22的连接部24分别设有凹槽241, 第一夹臂21的凹槽241的侧壁上设有沿第一夹臂21运动 方向延伸的第一齿条211, 第二夹臂22的凹槽241的侧壁上设有沿第二夹臂22运动方向延伸 的第二齿条221, 第一齿条21。
25、1和第二齿条221分别和第一齿轮31啮合, 用于带动第一夹臂21 和第二夹臂22的夹紧部23相背运动。 0031 具体地, 第一齿条211和第二齿条221分别位于第一齿轮31的相对两侧。 如此一来, 在第一齿轮31自转的过程中, 由于第一齿条211和第二齿条221分别和第一齿轮31啮合的关 系, 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会相背运动或相向运动, 即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夹紧 部23相背运动或相向运动。 0032 进一步地, 联动组件3还包括第二齿轮32。 第二齿轮32用于带动第一齿轮31转动, 具体地带动第一齿轮31自转, 进而带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夹紧部23相背运动或相 向运。
26、动。 具体地, 第二齿轮32和第一齿轮31同心层叠设置且相对固定, 如此当第二齿轮32转 动时即会带动第一齿轮31转动。 同心层叠设置且相对固定的第一齿轮31和第二齿轮32优选 为双层齿轮等。 第一齿轮31和第二齿轮32的直径大小关系, 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其可选为第 一齿轮31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32的直径, 如图1所示。 0033 当然,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 第一齿轮31可以和第二齿轮32啮合, 使得通 过第二齿轮32转动即可带动第一齿轮31转动, 在此不做限定。 0034 更进一步地, 手动按钮4靠近联动组件3的一侧设有第三齿条41。 第三齿条41和第 二齿轮32啮合, 以在手动。
27、按钮4被手动操作的过程中带动第二齿轮32转动, 并通过第二齿轮 32带动第一齿轮31转动, 进而通过第一齿轮31带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相向运动, 而 在手动按钮4被弹性偏置件6弹性偏置的过程中同样通过第二齿轮32带动第一齿轮31转动, 进而通过第一齿轮31带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相背运动。 0035 更进一步地, 联动组件3还包括第三齿轮33。 第三齿轮33和第二齿轮32啮合, 并且 第三齿轮33还连接电动驱动件5, 以在电动驱动件5的通电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三齿轮33转 动, 使得第三齿轮33带动第二齿轮32转动, 从而通过第二齿轮32带动第一齿轮31转动, 进而 通过第一齿轮31。
28、带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相向运动。 0036 需要说明的是, 电动驱动件5通过第三齿轮33带动第二齿轮32转动的过程中, 第二 齿轮32会通过其与手动按钮4上第三齿条41的啮合关系, 同步带动手动按钮4动作。 具体地, 电动驱动件5带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相向运动, 会同步带动手动按钮4执行对应带动 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相向运动的动作。 而后需要弹性偏置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相 说明书 4/8 页 7 CN 210490952 U 7 背运动时, 电动驱动件5停止驱动, 弹性偏置件6即可弹性偏置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相 背运动。 对应地, 手动按钮4会被弹性偏置件6同。
29、步弹性偏置。 0037 请继续参阅图1。 在一实施例中, 手动按钮4相对支架壳体1伸缩设置。 具体地, 手动 按钮4能够被用户按压进支架壳体1内, 并且能够被弹性偏置件6从支架壳体1内弹性偏置伸 出。 0038 固定支架还包括自锁卡扣71。 自锁卡扣71转动支撑于支架壳体1内, 手动按钮4靠 近自锁卡扣71的一侧设有第四齿条42, 以在手动按钮4相对于支架壳体1的伸出过程中, 自 锁卡扣71自转一定角度后抵接第四齿条42且具有自转回初始状态的趋势, 进而限制手动按 钮4相对支架壳体1缩回, 并在手动按钮4相对于支架壳体1的缩回过程中, 限制手动按钮4相 对支架壳体1伸出。 0039 进一步地,。
30、 固定支架还包括第一弹簧72。 第一弹簧72设于支架壳体1内, 并且第一 弹簧72的一端固定于支架壳体1, 另一端连接自锁卡扣71。 在自锁卡扣71自转偏离其初始状 态后, 第一弹簧72被拉伸, 使得自锁卡扣71具有自转回其初始状态的趋势。 0040 具体地, 在手动按钮4相对于支架壳体1的伸出过程中, 手动按钮4带动自锁卡扣71 自转一定角度后抵接第四齿条42, 自锁卡扣71自转偏离其初始状态后使得第一弹簧72被拉 伸, 进而使得自锁卡扣71具有自转回初始状态的趋势, 又因第四齿条42的限制使得自锁卡 扣71无法自转回其初始状态, 因此该情况下自锁卡扣71仅允许手动按钮4继续相对于支架 壳体。
31、1伸出, 而不允许手动按钮4相对于支架壳体1缩回。 同理, 在手动按钮4相对于支架壳体 1的缩回过程中, 仅允许手动按钮4继续相对于支架壳体1缩回, 而不允许手动按钮4相对于 支架壳体1伸出。 0041 需要说明的是, 手动按钮4相对于支架壳体1伸出和缩回的两个过程中自锁卡扣71 的自转方向是相反的, 其与手动按钮4相对于支架壳体1的运动方向有关系。 举例而言, 在手 动按钮4相对于支架壳体1伸出的过程中, 手动按钮4的第四齿条42给自锁卡扣71施加一个 朝向手动按钮4运动方向的作用力, 使得自锁卡扣71顺时针自转, 如图2所示; 而在手动按钮 4相对于支架壳体1缩回的过程中, 手动按钮4的第。
32、四齿条42同样给自锁卡扣71施加一个朝 向手动按钮4运动方向的作用力, 使得自锁卡扣71逆时针自转, 如图1所示。 0042 基于上文所述, 由于手动按钮4相对于支架壳体1伸出和缩回的两个过程中自锁卡 扣71的自转方向是相反的, 因此在手动按钮4相对于支架壳体1伸出继而缩回或缩回继而伸 出的过程中自锁卡扣71需要调转转向。 0043 具体地, 手动按钮4包括暴露于支架壳体1外的操作部43, 操作部43为手动按钮4提 供给用户进行按压手动按钮4的部位。 手动按钮4上至少第四齿条42靠近操作部43的一端设 有调转槽44, 自锁卡扣71能够在调转槽44自转回其初始状态, 进而允许自锁卡扣71调转转 。
33、向。 0044 举例而言, 在手动按钮4相对于支架壳体1缩回的过程中, 自锁卡扣71逆时针转动 一定角度后形成自锁, 直至调转槽44运动至自锁卡扣71处于调转槽44中, 从而自锁卡扣71 在调转槽44自转回其初始状态, 如图3所示, 而后手动按钮4相对于支架壳体1伸出, 自锁卡 扣71即可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后形成自锁。 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 手动按钮4上 第四齿条42远离操作部43的一端也可以设有调转槽44, 以在手动按钮4相对于支架壳体1完 全伸出, 自锁卡扣71在调转槽44自转回其初始状态。 或者手动按钮4上第四齿条42远离操作 说明书 5/8 页 8 CN 210490952 。
34、U 8 部43的一端不设置调转槽44, 在手动按钮4相对于支架壳体1完全伸出时, 手动按钮4已远离 自锁卡扣71, 从而允许自锁卡扣71自转回其初始状态, 在此不做限定。 0045 请继续参阅图1。 在一实施例中, 弹性偏置件6包括第二弹簧61。 第二弹簧61嵌入于 手动按钮4中, 并且第二弹簧61一端连接支架壳体1, 另一端连接手动按钮4。 上文所述弹性 偏置件6弹性偏置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夹紧部23相向运动的具体过程可以是: 在手 动按钮4被按压而缩入支架壳体1的过程中, 第二弹簧61被压缩, 进而在按压力取消时被压 缩的第二弹簧61借由其弹性回复力驱动手动按钮4伸出支架壳体1。 。
35、手动按钮4伸出支架壳 体1, 即可驱使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夹紧部23相向运动。 0046 举例而言, 第一夹臂21上的第一齿条211与第一齿轮31的上部分啮合, 第二夹臂22 上的第二齿条221与第一齿轮31的下部分啮合。 手动按钮4相对支架壳体1伸缩设置。 手动按 钮4被按压进支架壳体1, 手动按钮4上的第三齿条41会带动第二齿轮32顺时针转动, 并通过 第二齿轮32带动第一齿轮31顺时针转动, 进而通过第一齿轮31带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 22相向运动, 在此过程中第二弹簧61被压缩。 随后, 第二弹簧61弹性偏置手动按钮4, 即在按 压力取消时被压缩的第二弹簧61借由其弹性回复。
36、力驱动手动按钮4伸出支架壳体1。 在手动 按钮4伸出支架壳体1的过程中, 手动按钮4上的第三齿条41会带动第二齿轮32逆时针转动, 并通过第二齿轮32带动第一齿轮31逆时针转动, 进而通过第一齿轮31带动第一夹臂21和第 二夹臂22相背运动, 也就是弹性偏置件6弹性偏置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夹紧部23相 背运动的具体过程。 0047 进一步地, 弹性偏置件6还包括第三弹簧62。 第三弹簧62设于手动按钮4远离操作 部43的一侧。 在手动按钮4被按压至一定行程时第三弹簧62被压缩, 进而在按压力取消时与 第二弹簧61共同驱动手动按钮4伸出支架壳体1。 第三弹簧62用于增大弹性偏置件6驱动手。
37、 动按钮4伸出支架壳体1所需的弹性回复力, 以保证按压力取消时弹性偏置件6的弹性回复 力足以驱动手动按钮4伸出支架壳体1。 0048 更进一步地, 在手动按钮4被按压至最大行程时第三弹簧62被压缩至最大程度, 进 而在按压力取消时与第二弹簧61共同驱动手动按钮4伸出支架壳体1。 并且, 在手动按钮4被 按压至最大行程时, 手动按钮4上的调转槽44运动至自锁卡扣71处于调转槽44中, 自锁卡扣 71在调转槽44自转回其初始状态, 不限制手动按钮4相对于支架壳体1伸出, 进而允许手动 按钮4伸出支架壳体1, 如图3所示。 0049 请参阅图1、 4-5。 在一实施例中, 固定支架还包括触发开关51。
38、和感光元件52。 触发 开关51设于支架壳体1并暴露于支架壳体1外, 如图4所示, 以在触发开关51被触发时控制电 动驱动件5驱动联动组件3带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夹紧部23相向运动。 支架壳体1 用于装配终端设备的表面开设有感应孔11, 感光元件52通过感应孔11感测终端设备是否遮 挡感应孔11, 如图4-5所示, 并在终端设备遮挡感应孔11后触发电动驱动件5驱动联动组件3 带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夹紧部23相向运动。 其中, 终端设备遮挡感应孔11说明用 户将终端设备放置于固定支架上。 电动驱动件5驱动联动组件3带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 22的夹紧部23相向运动的具体过程。
39、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阐述, 在此就不再赘述。 0050 请继续参阅图1。 在一实施例中, 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夹紧部23上分别设有 缓冲垫块231, 并且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夹紧部23上的缓冲垫块231相互朝向设置。 缓冲垫块231用于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夹紧终端设备时和终端设备抵接, 缓冲垫块 说明书 6/8 页 9 CN 210490952 U 9 231为弹性体, 其优选为软胶等, 起到缓冲作用, 避免终端设备与第一夹臂21、 第二夹臂22硬 接触而造成损伤。 0051 缓冲垫块231还起到辅助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打开的作用, 具体为: 第一夹臂 21和第二。
40、夹臂22夹紧终端设备, 若用户需要取下终端设备, 即需要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 22打开以释放终端设备, 则用户继续将手动按钮4按压进支架壳体1, 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 臂22继续相向运动, 缓冲垫块231被压缩以提供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活动量(终端设 备理论上不可压缩, 否则终端设备会损坏), 使得手动按钮4上的调转槽44运动至自锁卡扣 71处于调转槽44中, 从而自锁卡扣71在调转槽44自转回其初始状态, 而后允许手动按钮4相 对于支架壳体1伸出。 接着, 用户松开手动按钮4, 弹性偏置件6弹性偏置手动按钮4, 使得手 动按钮4相对于支架壳体1伸出, 进而驱使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
41、22相背运动至释放终端设 备, 用户即可从固定支架上取下终端设备。 0052 在一实施例中, 固定支架还包括脚托8。 脚托8设于固定支架的支架壳体1, 如图4-5 所示, 用于在用户将终端设备放置于固定支架后承托终端设备。 支架壳体1上远离其用于装 配终端设备的表面的一侧还设有球抓91和旋钮92, 如图6所示。 球抓91用于与支架壳体1外 的万向球配合装配, 并通过旋钮92实现固定, 防止支架壳体1和万向球脱离。 万向球通常固 定于其它结构上, 以便固定固定支架所装配终端设备的位置。 球抓91和万向球的配合允许 通过转动调整支架壳体1的姿态, 进而调整支架壳体1上所夹持终端设备的姿态, 便于用。
42、户 使用终端设备。 0053 请继续参阅图1-2。 以下大致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应用于终端设备的 固定支架的使用过程, 仅为论述需要, 并非因此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应用于终端 设备的固定支架造成限定: 0054 在固定支架未夹持终端设备时, 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处于打开状态, 此时手 动按钮4伸出。 用户将终端设备放置于固定支架上。 随后, 用户按压手动按钮4, 使得手动按 钮4缩回支架壳体1内(并未至最大行程), 此时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相向运动、 彼此相 互靠近, 直至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夹紧终端设备。 而当用户需要取下终端设备时, 用户 继续将手动按钮4按。
43、进支架壳体1内, 直至手动按钮4运动至最大行程, 而后用户放开手动按 钮4, 手动按钮4被弹性偏置件6弹出支架壳体1, 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也随之相背运动、 彼此相互远离, 之后允许用户取下终端设备。 当然, 上述过程也可由电动驱动件5驱动实现, 也可以是用户手动方式和电动驱动件5的电动方式交叉使用实现驱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 臂22动作。 特别是在固定支架电量耗尽, 电动驱动件5无法工作的情况下, 用户可以手动操 作手动按钮4实现驱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动作。 0055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固定支架。 该固定支架的手动 按钮和电动驱动件分别以手动方式和电。
44、动方式驱动联动组件, 进而使得第一夹臂和第二夹 臂配合夹紧终端设备。 也就是说,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支架不仅支持用户手动机械驱动的方 式, 还支持智能电动驱动的方式, 以改善固定支架的使用便捷性。 尤其是在固定支架电量耗 尽, 无法通过智能电动驱动的方式控制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开合的情况下, 允许用户通过 手动按钮以手动机械驱动的方式控制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开合, 显著改善了固定支架的使 用便捷性。 并且,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支架夹持终端设备的动作简洁、 实用性强, 其结构相较 于传统支架而言更加稳定、 可靠性强。 说明书 7/8 页 10 CN 210490952 U 10 0056 此外, 在本实。
45、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相连” 、“连接” 、“层叠”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一体; 可以是直接 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 关系。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 的具体含义。 0057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 制; 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
46、或者全部 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说明书 8/8 页 11 CN 210490952 U 11 图1 说明书附图 1/6 页 12 CN 210490952 U 12 图2 说明书附图 2/6 页 13 CN 210490952 U 13 图3 说明书附图 3/6 页 14 CN 210490952 U 14 图4 说明书附图 4/6 页 15 CN 210490952 U 15 图5 说明书附图 5/6 页 16 CN 210490952 U 16 图6 说明书附图 6/6 页 17 CN 210490952 U 17 。
- 内容关键字: 应用于 终端设备 固定 支架
变速箱.pdf
再生铅烟气中铅尘环保治理湿电除尘超低排放设备.pdf
混合加料机构.pdf
漆包线脱漆机.pdf
灯具的透镜反光杯一体式结构.pdf
防坠网-栏一体装置.pdf
装修用管线固定结构.pdf
物料压平测高装置.pdf
氢溴酸山莨菪碱分析溶解仪器.pdf
粉料分散上料机.pdf
电磁屏蔽壳体以及新能源汽车.pdf
枫叶魔方.pdf
骨科助行装置.pdf
钣金件调直装置.pdf
节能建筑保温体系.pdf
超薄柔性关节镜通道.pdf
适用于有水状态下闸门井封堵后干地修复的施工方法.pdf
车辆充电桩用防尘防水枪头结构.pdf
棉浆粕生产用的蒸球.pdf
码垛机器人几何精度标定与辨识方法.pdf
钕铁硼自动化发蓝设备.pdf
钢管外涂塑粉末自清洁回收装置.pdf
货物出库管理方法、系统及介质.pdf
词汇标签的确定方法及系统和查询语句的生成方法及系统.pdf
用于电机定子的端部叠片和电机定子.pdf
船舶目标检测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pdf
具有圆柱螺旋形液流流道的磁流变阻尼器.pdf
基于AES算法的硬件安全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接口管理方法及接口管理系统.pdf
涂料的质量监测方法及系统.pdf
空气灰尘检测仪.pdf
高铬合金离心铸管机及其使用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