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窑炉取压装置及玻璃窑炉.pdf
《玻璃窑炉取压装置及玻璃窑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玻璃窑炉取压装置及玻璃窑炉.pdf(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320312.5 (22)申请日 2019.08.14 (73)专利权人 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 区万春街道纬二次路36号 专利权人 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王文顺王俊李国庆何怀胜 马强杨道辉王小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代理人 刘彦哲 (51)Int.Cl. C03B 5/16(2006.01) C03B 5/00(2006.01) (54)实。
2、用新型名称 玻璃窑炉取压装置及玻璃窑炉 (57)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玻璃窑炉取压装置及玻璃 窑炉。 玻璃窑炉取压装置包括取压管、 第一引流 管(9)和密封容器(10), 取压管的一端为开口端 且用于伸入玻璃窑炉(13)内, 取压管的另一端为 封闭端, 取压管上设置有用于与压力检测装置连 接的取压部(5), 第一引流管(9)分别与取压管和 密封容器(10)连接且适于将取压管内的水引入 密封容器(10)中。 该玻璃窑炉取压装置解决了相 关技术中取压装置的取压管路容易堵塞, 造成压 力值偏离正常范围的问题, 其能够及时将取压管 内的水排出, 从而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
3、页 CN 210481191 U 2020.05.08 CN 210481191 U 1.一种玻璃窑炉取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取压管、 第一引流管(9)和密封容器(10), 所述取压管的一端为开口端且用于伸入所述玻璃窑炉(13)内, 所述取压管的另一端为封闭 端, 所述取压管上设置有用于与压力检测装置连接的取压部(5), 所述第一引流管(9)分别 与所述取压管和所述密封容器(10)连接且适于将所述取压管内的水引入所述密封容器 (1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窑炉取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压管包括第一管(1) 和耐高温管(4), 所述第一管(1)与所述耐高温管(4)连通, 。
4、所述耐高温管(4)用于伸入所述 玻璃窑炉(13)内, 所述取压部(5)连接在所述第一管(1)上, 所述第一引流管(9)分别与所述 第一管(1)和所述密封容器(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窑炉取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窑炉取压装置还包 括与所述第一管(1)同向延伸的第二管(2), 所述第二管(2)的两端为封闭端, 所述第二管 (2)连接在所述第一管(1)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管(1)连通, 所述第一引流管(9)设置在所述 第二管(2)和所述密封容器(1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窑炉取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窑炉取压装置还包 括导流部(3), 所述导流部(3。
5、)位于所述第一管(1)内并倾斜设置在所述耐高温管(4)和所述 第二管(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窑炉取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窑炉取压装置还包 括集水容器(12)和第二引流管(11), 所述第二引流管(11)分别与所述密封容器(10)和所述 集水容器(12)连接, 所述第二引流管(11)的进水端伸入所述密封容器(10)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窑炉取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容器(12)的安装位 置低于所述密封容器(10)的安装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窑炉取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流管(9)的出水 端和所述第二引流管(11)的进水端均位。
6、于所述密封容器(10)中的液面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窑炉取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窑炉取压装置还包 括检修阀(8)和排水管(7), 所述排水管(7)设置在所述第一引流管(9)和所述取压管之间并 分别与所述第一引流管(9)和所述取压管连通, 所述检修阀(8)设置在所述排水管(7)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窑炉取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窑炉取压装置还包 括密封塞(6), 所述取压管的两端均构造成开口端, 所述密封塞(6)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取 压管远离所述玻璃窑炉(13)的开口端。 10.一种玻璃窑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窑炉(13)上穿设有根据权利要求1-。
7、9任意一 项所述的玻璃窑炉取压装置。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481191 U 2 玻璃窑炉取压装置及玻璃窑炉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玻璃基板生产技术领域, 具体地, 涉及一种玻璃窑炉取压装置及玻璃 窑炉。 背景技术 0002 相关技术中, 玻璃窑炉上穿设有取压装置, 以测量窑内烟气与窑外环境的压力之 差, 窑炉内外压力差值的稳定对窑炉燃烧状态的稳定及窑炉工艺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 由于玻璃窑炉采用全氧天然气燃烧进行加热溶制, 故窑炉内烟气温度高且烟气中水分 含量大, 通过取压管路连通窑炉内烟气时, 由于窑炉内外温差导致高温烟气在进入取压管 路后迅速降温, 烟气中。
8、水蒸气部分迅速冷凝为水汽, 这些水汽在取压管路内聚集且无法有 效排出, 形成水膜, 将造成取压管路堵塞, 使得压力值偏离正常范围, 致使压力调节系统异 常动作, 造成窑炉工艺异常波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窑炉取压装置及玻璃窑炉, 该玻璃窑炉取压装置解 决了相关技术中取压装置的取压管路容易堵塞, 造成压力值偏离正常范围的问题。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公开提供一种玻璃窑炉取压装置, 包括取压管、 第一引流管 和密封容器, 所述取压管的一端为开口端且用于伸入所述玻璃窑炉内, 所述取压管的另一 端为封闭端, 所述取压管上设置有用于与压力检测装置连接的取压部, 。
9、所述第一引流管分 别与所述取压管和所述密封容器连接且适于将所述取压管内的水引入所述密封容器中。 0005 可选地, 所述取压管包括第一管和耐高温管, 所述第一管与所述耐高温管连通, 所 述耐高温管用于伸入所述玻璃窑炉内, 所述取压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管上, 所述第一引流管 分别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密封容器连接。 0006 可选地, 所述玻璃窑炉取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管同向延伸的第二管, 所述第 二管的两端为封闭端, 所述第二管连接在所述第一管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管连通, 所述第 一引流管设置在所述第二管和所述密封容器之间。 0007 可选地, 所述玻璃窑炉取压装置还包括导流部, 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第。
10、一管内并 倾斜设置在所述耐高温管和所述第二管之间。 0008 可选地, 所述玻璃窑炉取压装置还包括集水容器和第二引流管, 所述第二引流管 分别与所述密封容器和所述集水容器连接, 所述第二引流管的进水端伸入所述密封容器 内。 0009 可选地, 所述集水容器的安装位置低于所述密封容器的安装位置。 0010 可选地, 所述第一引流管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二引流管的进水端均位于所述密封容 器中的液面以下。 0011 可选地, 所述玻璃窑炉取压装置还包括检修阀和排水管, 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所述 第一引流管和所述取压管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引流管和所述取压管连通, 所述检修阀设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
11、0481191 U 3 置在所述排水管上。 0012 可选地, 所述玻璃窑炉取压装置还包括密封塞, 所述取压管的两端均构造成开口 端, 所述密封塞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取压管远离所述玻璃窑炉的开口端。 0013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玻璃窑炉, 所述玻璃窑炉上穿设有上述的玻璃窑炉取压装置。 001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当取压管内烟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为水汽, 并积聚在取压管内 形成水, 水可以通过第一引流管排入密封容器中, 这样可以防止取压管堵塞, 并且, 在排水 的同时可以避免外界空气进入至取压管内, 有利于保证压力测量的准确性, 避免了玻璃窑 炉的压力调节系统出现异常动作。 0015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
12、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 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 与下面的具 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 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 在附图中: 0017 图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玻璃窑炉取压装置及玻璃窑炉的结构示意 图, 其中, 仅示出了部分玻璃窑炉; 0018 图2为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导流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9 附图标记说明 0020 1 第一管 2 第二管 0021 3 导流部 4 耐高温管 0022 5 取压部 6 密封塞 0023 7 排水管 8 检修阀 0024 9 第一引流管 10 密封。
13、容器 0025 11 第二引流管 12 集水容器 0026 13 玻璃窑炉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的是, 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 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28 本公开中, 在未做相反说明的情况下, 术语名词 “上、 下” 是指产品处于使用时惯常 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可以理解为沿重力方向的上、 下, 也与附图中图面的 “上、 下” 相对 应;“内、 外” 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 “内、 外” 。 此外, 需要说明的是, 所使用的术 语如 “第一” 、“第二” 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 。
14、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0029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玻璃窑炉取压装置, 参照图1, 该玻璃窑炉取压装置包 括取压管、 第一引流管9和密封容器10, 其中, 取压管的一端为开口端且用于伸入玻璃窑炉 13内, 取压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端, 取压管上设置有用于与压力检测装置(例如, 压力变送器) 连接的取压部5, 取压部5位于玻璃窑炉13内, 第一引流管9分别与取压管和密封容器10连接 且适于将取压管内的水引入密封容器10中。 003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当取压管内烟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为水汽, 并积聚在取压管内 形成水, 水可以通过第一引流管9排入密封容器10中, 这样可以防止取压管堵塞, 并且,。
15、 在排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0481191 U 4 水的同时可以避免外界空气进入至取压管内, 有利于保证压力测量的准确性, 避免玻璃窑 炉13的压力调节系统出现异常动作。 0031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的密封容器10的作用在于, 当水进入密封容器10后, 可以避免 外界空气经第一引流管9流至取压管中, 影响压力测量的准确性。 该密封容器10并非为完全 的密闭状态。 例如, 密封容器10中可以盛装有液体且第一引流管9的一端伸入液体的液面以 下, 同时, 密封容器10上开设有排气孔, 密封容器10在接收水时, 随着水的增加, 密封容器10 中的空气可以经排气孔排出, 这样也可以防止外。
16、界空气经密封容器10和第一引流管9进入 取压管中。 0032 参照图1, 具体而言, 取压管包括第一管1和耐高温管4, 第一管1与耐高温管4连通, 即耐高温管4的至少部分穿设于第一管1内, 耐高温管4用于伸入玻璃窑炉13内, 取压部5连 接在第一管1上, 第一引流管9分别与第一管1和密封容器10连接, 通过设置耐高温管4, 可以 延长取压管的使用寿命。 0033 参照图1, 玻璃窑炉取压装置还包括与第一管1同向延伸的第二管2, 第二管2的两 端为封闭端, 第二管2连接在第一管1的下方并与第一管1连通, 第一管1和第二管2可以采用 焊接相连, 第一引流管9设置在第二管2和密封容器10之间, 由于。
17、第二管2位于第一管1的下 方并与第一管1连通, 相比单独的第一管1而言, 第一管1和第二管2相互连通后增大了空间, 并且, 水在重力作用下且进入第二管2后, 可以避免对第一管1造成堵塞, 这样更加有利于准 确地测量玻璃窑炉13内外的压力之差。 其中, 第二管2位于玻璃窑炉13外部, 且第二管2的长 度可以小于第一管1的长度, 以降低制造成本。 0034 第二管2的形状可以构造成任意合适的形状, 例如, 第二管2的竖直截面的形状可 以为半圆形, 竖直截面是指沿竖直方向且垂直于其轴线的平面。 0035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 耐高温管4可以由任意合适的材质制成, 例如, 耐高温管4可 以为陶瓷管或者。
18、刚玉管, 陶瓷管和刚玉管均具有耐高温的特性。 0036 参照图1, 玻璃窑炉取压装置还包括导流部3, 导流部3位于第一管1内并倾斜设置 在耐高温管4和第二管2之间, 通过设置导流部3, 使得水可以经导流部3快速进入第二管2 内, 避免水影响压力测量的准确性, 同时, 还可以避免水倒流至耐高温管4中。 例如, 当耐高 温管4为陶瓷管时, 若水倒流至陶瓷管中, 由于陶瓷管前后方向的温差大, 容易造成陶瓷管 断裂, 影响玻璃窑炉13内外温差测量的准确性, 并且, 断裂的陶瓷管存在掉落至玻璃窑炉13 内的风险, 这样会影响玻璃窑炉13内玻璃液的质量。 003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耐高温管4还能够相对。
19、水平方向向上倾斜一定角度, 例如, 耐 高温管4的前端(即位于玻璃窑炉13内的一端)的高度大于耐高温管4的后端, 其倾斜角度可 以为5度左右, 这样也可以避免水倒流至耐高温管4中。 0038 其中, 导流部3可以构造成任意合适的形状。 0039 作为一种选择, 导流部3也构造成弧形, 以便水可以逐渐向第二管2内汇流。 0040 作为另一种选择, 参照图2, 导流部3还可以设置为V型结构, 这样也可以使水向导 流部3的中间位置汇流。 0041 其中, 导流部3可以使得第一管1的前端(即, 朝向玻璃窑炉13的一端)封闭, 而陶瓷 管可以穿设于导流部3, 为保证玻璃窑炉取压装置的密封性, 可以在第一。
20、管1与陶瓷管之间、 陶瓷管与导流部3之间缠绕耐高温、 耐侵蚀胶带或涂抹耐高温、 耐侵蚀密封胶。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0481191 U 5 0042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 参照图1, 玻璃窑炉取压装置还包括集水容器12和第二引流 管11, 第二引流管11分别与密封容器10和集水容器12连接, 第二引流管11的进水端伸入密 封容器10内, 通过设置集水容器12, 可以方便对取压管中产生的水进行收集, 这样可以延长 水的转移周期。 0043 进一步地, 参照图1, 集水容器12的安装位置低于密封容器10的安装位置, 即密封 容器10的安装位置高于集水容器12的安装位置, 使得水可以及。
21、时从密封容器10中排入集水 容器12中。 0044 参照图1, 第一引流管9的出水端和第二引流管11的进水端均位于密封容器10中的 液面以下, 使得进入密封容器10中的水可以快速进入集水容器12中。 其中, 密封容器10中第 一引流管9的出水端可以从密封容器10的顶部或者侧壁伸入密封容器10中, 第二引流管11 的进水端也可以从密封容器10的顶部或者侧壁伸入密封容器10中, 而第二引流管11的出水 端可以由任意的位置伸入集水容器12中。 0045 参照图1, 玻璃窑炉取压装置还包括检修阀8和排水管7, 排水管7设置在第一引流 管9和取压管之间并分别与第一引流管9和取压管连通, 检修阀8设置在排。
22、水管7上, 当密封 容器10或者第一引流管9、 第二引流管11出现异常时, 可以关闭检修阀8, 暂时限制水进入密 封容器10中, 从而可以方便对密封容器10、 第一引流管9或者第二引流管11进行更换, 同时, 当集水容器12中的水达到一定量后, 还可以方便对水进行处理。 其中, 检修阀8可以采用耐 高温球阀, 排水管7可以采用耐热钢材质, 以满足现场使用温度及耐腐蚀性要求。 0046 本实施方式中, 第一引流管9和第二引流管11可以采用软管, 以方便水进入密封容 器10和集水容器12。 同时, 第一引流管9、 第二引流管11、 密封容器10和集水容器12均采用耐 高温材料制成, 以满足现场使用。
23、温度及耐腐蚀性要求。 0047 参照图1, 玻璃窑炉取压装置还包括密封塞6, 取压管的两端均构造成开口端, 密封 塞6可拆卸地设置于取压管远离玻璃窑炉13的开口端, 通过定期打开密封塞6, 可以方便观 察取压管的通透情况或者对取压管进行通透处理, 其中, 密封塞6可以为硬质橡胶塞, 并在 其外表面设置外螺纹, 在第一管1设置内螺纹孔, 从而使密封塞6与第一管1为螺纹连接。 0048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玻璃窑炉13, 该玻璃窑炉13上穿设有上述的玻璃窑 炉取压装置。 0049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 但是, 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 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 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 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 单变型, 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 在不矛盾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为 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50 此外, 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 只要其不违背本 公开的思想, 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0481191 U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7 CN 210481191 U 7 。
- 内容关键字: 玻璃 窑炉取压 装置
多功能信号采集控制器.pdf
用于汽车曲轴加工用表面打磨装置.pdf
金属锂锭包装装置.pdf
漏电检测设备.pdf
用于管件与端盖焊接的夹具.pdf
电池检测防爆机构.pdf
塑料造粒机用输送装置.pdf
可调路灯.pdf
用于保护电池及储存运输安全的熔断片.pdf
用于不锈钢开平机的可调限位装置.pdf
摆动脉冲出水结构及出水装置.pdf
车载充电器.pdf
隧道内部照明装置.pdf
抗冲击耐腐蚀风机叶片.pdf
装盒机入盒机构及装盒机.pdf
轨道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运行机构.pdf
电极植入设备.pdf
阀门加工用尺寸检测装置.pdf
汽车地桩锁的防撞装置.pdf
污水处理用生态浮床.pdf
汽车散热器管路折弯工装.pdf
玻璃幕墙拼接装置.pdf
钢筋衍架楼承板防漏浆结构及楼承板.pdf
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pdf
电视音频测试装置.pdf
定位装夹设备及加工系统.pdf
基于BIM和AI大模型的工程进度管理方法及系统.pdf
基于4D毫米波雷达的目标航迹起始方法.pdf
基于多层级虚拟电厂的能量协调控制分配方法及系统.pdf
钻孔灌注桩清孔装置及其施工方法.pdf
建筑施工安全智能监控系统及方法.pdf
接插件到位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其介质.pdf
一种A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器.pdf
包括将酸步骤与酶处理联用的生产差别化纤维素纤维的方法.pdf
一种新增回程子帧的配置方法及系统.pdf
一种接地线管理系统.pdf
基于社交网络的动态群体间信任度估算方法.pdf
用于手机实时拍摄监控的手机转向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pdf
一种VIP接入业务的方法及装置.pdf
按摩拔罐多功能理疗器.pdf
一种散热增益型堆叠式半导体组件的制作方法.pdf
界面层的形成方法.pdf
相关峰值计算方法及装置.pdf
一种提高CUCMP效率的方法.pdf
电铰链连接器.pdf
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
一种应用于直流电网的同步数据采集方法.pdf
一种LED灯具及其开路保护电路.pdf
支持机顶盒业务的移动固话装置.pdf
偏心补偿误差式摇架.pdf
网络装置及其识别点对点连接的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