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的制造方法.pdf
《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的制造方法.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067425.7 (22)申请日 2019.01.18 (71)申请人 哈尔滨理工大学 地址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 府路52号 (72)发明人 许家忠于天成尤波刘美军 付天宇古云飞 (74)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 司 23206 代理人 高媛 (51)Int.Cl. B29C 70/34(2006.01) B29C 70/54(2006.01) B29C 35/0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的。
2、制造 方法 (57)摘要 一种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的制造 方法, 属于自行车制造技术领域。 碳纤维预浸带 缠绕自行车车圈包括内、 外两层: 内层为芯模层, 外层为碳纤维预浸带缠绕层, 芯模层由热塑性材 料制成, 碳纤维预浸带缠绕层由环形容器缠绕设 备将碳纤维预浸带缠绕布满芯模表面, 将布满碳 纤维预浸带的芯模置于车圈模具上并通过定型 模具压挤布, 同时将芯模内气体释放, 最后通过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被加热固化成型。 环形容器缠 绕设备可以将碳纤维预浸带均匀的缠绕布满芯 模表面, 从而能够充分发挥碳纤维强度, 制成的 成品车圈质量更稳定。 通过整体成型设备可以一 次性成型自行车车圈, 生产效。
3、率高。 成品车圈结 构更加稳定, 提高了车圈的韧性与结构强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109866436 A 2019.06.11 CN 109866436 A 1.一种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碳纤维预浸带 缠绕自行车车圈具有两层结构, 即由内至外依次为芯模层及碳纤维预浸带缠绕层, 所述的 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的制造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A; 对热塑性材质的芯模 (2) 充入气体, 充入的气体压力为0.2Mpa, 便于碳纤维预浸 带 (1) 能够稳定布满所述的芯模 (2) 的表面; 步骤B; 将碳纤维预浸带 (1) 缠绕布满芯模 。
4、(2) 的表面并缠绕多层; 步骤C; 组装车圈模具 (6) , 将四个等分圆弧杆 (7) 组装成车圈模具 (6) ; 步骤D; 将布满碳纤维预浸带 (1) 的芯模 (2) 置于车圈模具 (6) 内, 通过定型模具 (3) 压挤 布满碳纤维预浸带 (1) 的芯模 (2) ; 步骤E; 定型模具 (3) 压挤布满碳纤维预浸带 (1) 的芯模 (2) 的同时, 对芯模 (2) 释放气 体, 当定型模具 (3) 压挤到成品自行车车圈 (9) 的下凹腔 (10) 的设计深度时停止释放气体; 步骤F; 再次对芯模 (2) 充入气体, 充入的气体压力为0.25-0.3Mpa, 使布满碳纤维预浸 带 (1) 。
5、的芯模 (2) 能充分地贴合车圈模具 (6) 及定型模具 (3) ; 步骤H; 加热定型, 通过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8) 对放置在车圈模具 (6) 内的布满碳纤维预 浸带 (1) 的芯模 (2) 加热固化, 固化温度为160-200, 固化时间为30min, 加热速率为7.0/ min, 固化成型后, 拆卸车圈模具 (6) , 制成成品自行车车圈 (9)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A中, 所述的芯模 (2) 垂直于其轴线的截面的外圆周长要与制成的成品自行车车圈 (9) 的内 圆周长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
6、车车圈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C中, 所述的车圈模具 (6) 由金属材料制成, 车圈模具 (6) 包括四个等分圆弧杆 (7) 、 八个螺母 (11) 和四个螺杆 (5) , 每个所述的圆弧杆 (10) 的内圆弧面的两端各焊接有一个螺母 (11) , 所 述的四个等分圆弧杆 (11) 组成一个圆, 每相邻两个螺母 (11) 内螺纹旋接有一个螺杆 (5)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D中, 所述的定型模具 (3) 包括四个液压装置 (4) 及四个等分圆弧形压杆 (12) , 所述的四个等 分圆弧形压杆 (12) 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7、, 每个所述的圆弧形压杆 (12) 的外凸面均与一个液压 装置 (4) 的缸杆外端固定连接, 定型模具 (3) 的四个等分圆弧形压杆 (12) 全部覆盖在布满碳 纤维预浸带 (1) 的芯模 (2) 的外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 3或4所述的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H中, 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8) 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螺旋形状的线圈。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9866436 A 2 一种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自行车制造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的 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8、 0002 目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档自行车的需求越来越多, 自行车运动越 来越普及, 人们开始追求更加轻巧的骑行工具, 碳纤维由于其轻而强的特点, 非常适合制造 轻量化的自行车, 目前, 高档自行车的 “碳纤化” 的趋势愈发明显, 在现有技术中, 如在中国 台湾专利 I327533 中所公示的一种碳纤维车圈制作方法中, 是将准备好的碳纤维材料浸 在树脂中, 接着将浸有树脂的碳纤维材料放入到车圈模具中, 经过热压之后形成车圈。 此种 方法首先需要大量的树脂去浸润碳纤维材料, 而且在预浸之后将碳纤维线材移到车圈模具 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保持碳纤维线材的形状。 0003 经进一步查证,。
9、 申请号为201410031720.4、 申请日为2014年1月23日的发明专利申 请公开了一种自行车碳纤维轮圈的制法及其产品, 通过制作两个模具, 一个预型模具和一 个辅助模具, 并在辅助模具横向穿插销件, 以销件为支点, 模具外侧的断面呈U形轨迹, 定向 且连续地缠绕碳纤预浸线材, 借以多层包覆而构成未固化的预型碳纤外壳, 将预型碳纤外 壳脱模于预型模具, 而再包覆于一拟呈轮圈的内骨架外侧, 经加热加压固化成型即制成碳 纤复合材的轮圈。 此发明专利申请不仅工序复杂, 而且工作量大, 在以销件为支点的部位会 使纤维及树脂大量堆积, 不能形成理想的碳纤维车圈。 0004 综上, 目前自行车车圈。
10、成型方法的过程简单, 但是整体成型操作难度大, 而且成品 车圈的尺寸变形差异较大, 致使成品车圈的整体结构强度不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的制造方法, 以解决采 用现有技术成型自行车车圈存在整体成型操作难度大, 而且成品车圈的尺寸变形差异较 大, 致使成品车圈的整体结构强度不高的问题。 0006 本发明在追求自行车车圈轻量化的前提下, 提高碳纤维预浸带自行车车圈的结构 强度, 并且具有制造省时、 省工、 降低成本等优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的制造方法, 所述的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
11、圈 具有两层结构, 即由内至外依次为芯模层及碳纤维预浸带缠绕层, 所述的碳纤维预浸带缠 绕自行车车圈的制造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A; 对热塑性材质的芯模充入气体, 充入的气体压力为0.2Mpa, 便于碳纤维预浸带 能够稳定布满所述的芯模的表面; 步骤B; 将碳纤维预浸带缠绕布满芯模的表面并缠绕多层; 步骤C; 组装车圈模具, 将四个等分圆弧杆组装成车圈模具; 说明书 1/4 页 3 CN 109866436 A 3 步骤D; 将布满碳纤维预浸带的芯模置于车圈模具内, 通过定型模具压挤布满碳纤维预 浸带的芯模; 步骤E; 定型模具压挤布满碳纤维预浸带的芯模的同时, 对芯模释放气体, 当定型模具 。
12、压挤到成品自行车车圈的下凹腔的设计深度时停止释放气体; 步骤F; 再次对芯模充入气体, 充入的气体压力为0.25-0.3Mpa, 使布满碳纤维预浸带的 芯模能充分地贴合车圈模具及定型模具; 步骤H; 加热定型, 通过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对放置在车圈模具内的布满碳纤维预浸带的 芯模加热固化, 固化温度为160-200, 固化时间为30min, 加热速率为7.0/min, 固化成型 后, 拆卸车圈模具, 制成成品自行车车圈。 0008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发明在芯模表面缠绕布满碳纤维预浸带 (最好是均匀缠绕) , 在缠绕每一层的碳纤 维预浸带时都可以改变缠绕角度, 能提升成型后。
13、的自行车车圈的结构强度, 并且自行车车 圈的内层由热塑性材料制成, 外层由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而成, 所以自行车车圈更加轻便。 0009 2、 本发明在芯模表面缠绕碳纤维预浸带, 并且通过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也称为固 化装置) 直接固化成型, 因此, 大大缩短了所需工时和工序, 使制作流程加快, 提高了产能。 0010 3、 本发明通过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对碳纤维预浸带缠绕的芯模进行加热固化, 制 成碳纤维预浸带自行车车圈, 这种加热方式加热速率更快且能源利用率更高, 相对于其他 的加热方式更加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发明在芯模上缠绕碳纤维预浸带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车圈模具的示。
14、意图, 螺杆、 螺母未表示; 图3是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碳纤维预浸带自行车车圈的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车圈模具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整体成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2 上述图中各零部件名称及标号如下: 碳纤维预浸带1、 芯模2、 定型模具3、 液压装置4、 螺杆5、 车圈模具6、 圆弧杆7、 电磁感应 加热装置8、 成品自行车车圈9、 下凹腔10、 螺母11、 圆弧形压杆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具体实施方式一: 如图1-图5所示, 本实施方式披露了一种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 车车圈的制造方法, 所述的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具有两层结构, 即由内至外依次 为芯模层及碳纤维预浸。
15、带缠绕层, 所述的碳纤维预浸带缠绕自行车车圈的制造方法的步骤 包括: 步骤A; 对热塑性材质 (如热塑性橡胶、 TPU材料或TPR材料) 的芯模2 (为环形圈体) 充入 气体 (如空气) , 充入的气体压力为0.2Mpa (充入气体的量要能够保证碳纤维预浸带1稳定缠 绕在所述的芯模2的表面) , 便于碳纤维预浸带1能够稳定布满所述的芯模2的表面; 步骤B; 将碳纤维预浸带1缠绕布满芯模2的表面并缠绕多层 (缠绕每一层碳纤维预浸带 1时可以改变缠绕角度, 以增强成品自行车车圈9的结构强度) ; 说明书 2/4 页 4 CN 109866436 A 4 步骤C; 组装车圈模具6, 将四个等分圆弧杆。
16、7组装成车圈模具6; 步骤D; 将布满碳纤维预浸带1的芯模2置于车圈模具6内, 通过定型模具3压挤布满碳纤 维预浸带1的芯模2 (车圈模具6与定型模具3是正对设置的, 定型模具3只是起到支撑的作 用) ; 步骤E; 定型模具3压挤布满碳纤维预浸带1的芯模2的同时, 对芯模2释放气体 (这里释 放气体只是便于定型模具3压挤布满碳纤维预浸带1的芯模2) , 当定型模具3压挤到成品自 行车车圈9的下凹腔10的设计深度 (10mm) 时停止释放气体; 步骤F; 再次对芯模2充入气体 (如空气) , 充入的气体压力为0.25-0.3Mpa (目的是增加 内部压强, 保证碳纤维预浸带1稳定缠绕在芯模2表面。
17、, 使缠绕在芯模2表面的碳纤维预浸带 1更加密实) , 使布满碳纤维预浸带1的芯模2能充分地贴合车圈模具6及定型模具3; 步骤H; 加热定型, 通过电磁感应加热装置8对放置在车圈模具6内的布满碳纤维预浸带 1的芯模2加热固化, 固化温度为160-200, 固化时间为30min, 加热速率为7.0/min, 固化 成型后, 拆卸车圈模具6, 制成成品自行车车圈9 (碳纤维预浸带自行车车圈) 。 0014 具体实施方式二: 如图1、 图3所示, 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 说明, 步骤A中, 所述的芯模2垂直于其轴线的截面的外圆周长要与制成的成品自行车车圈9 的内圆周长相同 (保证了。
18、在压挤固化时不会发生褶皱) 。 0015 具体实施方式三: 如图2、 图4所示, 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 说明, 步骤C中, 所述的车圈模具6由金属材料制成, 车圈模具6包括四个等分圆弧杆7、 八个 螺母11和四个螺杆5, 每个所述的圆弧杆10的内圆弧面的两端各焊接有一个螺母11, 所述的 四个等分圆弧杆11组成一个圆, 每相邻两个螺母11内螺纹旋接有一个螺杆5。 0016 具体实施方式四: 如图5所示, 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三作出的进一步说 明, 步骤D中, 所述的定型模具3包括四个液压装置4及四个等分圆弧形压杆12, 所述的四个 等分圆弧形压杆12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19、 每个所述的圆弧形压杆12的外凸面均与一个液压装 置4的缸杆外端固定连接, 定型模具3的四个等分圆弧形压杆12全部覆盖在布满碳纤维预浸 带1的芯模2的外侧面上。 0017 具体实施方式五: 如图5所示, 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 三或四作出的进 一步说明, 步骤H中, 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8 (也称固化装置) 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螺旋 形状的线圈。 0018 通过电磁感应加热线圈8产生的交变磁场加热车圈模具6及碳纤维材料, 使布满碳 纤维预浸带1的芯模2被加热固化。 0019 加热定型时, 将螺旋形状的线圈放置在车圈模具6中心处, 在固化时对螺旋形状的 线圈通电, 通电电流为31.5A,。
20、 产生通过车圈模具6、 定型模具3、 碳纤维预浸带1的交变磁场, 该磁场使车圈模具6、 定型模具3、 碳纤维产生涡流发热, 使布满碳纤维预浸带1的芯模2被加 热固化。 由车圈模具6、 定型模具3、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8组成整体成型设备。 0020 碳纤维预浸带1均匀缠绕布满芯模2的表面, 通过控制碳纤维预浸带1在沿芯模2表 面缠绕 (可采用手工或现有缠绕设备缠绕) 的同时在缠绕区域内沿芯模3轴线方向作往复运 动, 能够保证碳纤维预浸带1缠绕过程中不产生皱缩及紊乱现象, 提高缠绕品质, 缠绕时可 按芯模2的受力状况, 设计不同的缠绕角度, 使得制成的成品自行车车圈9能充分发挥碳纤 说明书 3/4 。
21、页 5 CN 109866436 A 5 维的强度, 提高产品的结构强度。 0021 本发明中, 将布满碳纤维预浸带1的芯模2置于车圈模具6上, 通过液压装置4推动 定型模具3压挤嵌入车圈模具6中, 定型模具3压挤布满碳纤维预浸带1的芯模2的同时, 对布 满碳纤维预浸带1的芯模2释放气体, 当定型模具3嵌入车圈模具6时, 停止对布满碳纤维预 浸带1的芯模2放气, 当定型模具3嵌入车圈模具6指定位置时, 再次向布满碳纤维预浸带1的 芯模2充气, 增加芯模2的内部压强, 使布满碳纤维预浸带1的芯模2与车圈模具6、 定型模具3 充分贴合、 密实。 0022 通过定型模具3对布满碳纤维预浸带1的芯模2定型后,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8对感应 加热的螺旋形状的线圈通电, 感应加热的螺旋形状的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通过车圈模具6、 定型模具3、 碳纤维产生涡流, 对布满碳纤维预浸带1的芯模2加热固化, 固化完成后取下螺 杆5, 将车圈模具6拆卸, 取下制成的成品自行车车圈9。 说明书 4/4 页 6 CN 109866436 A 6 图1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1/3 页 7 CN 109866436 A 7 图4 说明书附图 2/3 页 8 CN 109866436 A 8 图5 说明书附图 3/3 页 9 CN 109866436 A 9 。
- 内容关键字: 碳纤维 预浸带 缠绕 自行车 车圈 制造 方法
快装预应力锚索.pdf
电池级碳酸锂制备用的烧结设备.pdf
研磨用高效除尘装置.pdf
新型罩杯间距可调的文胸.pdf
防卡板结构.pdf
卧式微波辅助酸碱预处理秸秆的装置.pdf
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回弹仪的弹击杆校准装置.pdf
转移基膜纸及其制备系统、包装膜及其制备系统.pdf
防水卷材成卷后的捆扎装置.pdf
介质加载腔体滤波器.pdf
乳制品自动检测系统与智慧实验室.pdf
屠宰刀具全方位消毒器.pdf
循环气幕集气装置.pdf
含油污泥处理加药装置.pdf
Z轴带双R轴切换作业机构及点胶机.pdf
急诊实验室自动化样本处理及检测系统.pdf
零件3D扫描辅助旋转台.pdf
圆柱电池盖帽焊接工装.pdf
建筑施工土方开挖基坑防护装置.pdf
睡眠感知音乐理疗系统.pdf
自动计数立盒机.pdf
扬声器.pdf
电池钢壳清洗用滚筒机构.pdf
便携式应急LED灯.pdf
超声手术器械.pdf
胸腔镜镜头清洁装置.pdf
工业硅破碎除杂装置.pdf
具有多环境模拟功能的混凝土性能检测装置.pdf
自动纠偏修正的防水卷材绕卷装置.pdf
基于离心过滤洗涤的碳酸锂回收设备.pdf
绝缘电缆料生产设备.pdf
电厂脱硫废水的处理方法.pdf
一种青椒壮苗的培育方法.pdf
关于血细胞的散点图的显示装置和显示方法及血液分析仪.pdf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pdf
荧光观测装置以及荧光观测方法.pdf
行车纪录器及行车警示方法.pdf
服务和产品购买和支付系统.pdf
双酚A的抗原模拟表位PH3及其应用.pdf
成像设备及其快门控制方法.pdf
一种孕妇用轮椅托架方便固定运送装置.pdf
利用传感器受力来实现按键功能的称重装置.pdf
一种基于天文观测的孤立小岛礁磁偏角测量方法.pdf
一种水印图片的实现方法.pdf
导线耦合感应检测装置.pdf
一种护理发药车的设计方法.pdf
一种LED电源性能分析装置及方法.pdf
一种酸性镀液中氯离子测定方法.pdf
一种电动搅拌杯.pdf
一种用PH电极实时测定气体PH值的方法.pdf
带存储介质的伺服图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