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端吸无密封节能型离心泵.pdf
《两级端吸无密封节能型离心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级端吸无密封节能型离心泵.pdf(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557570.5 (22)申请日 2019.09.19 (73)专利权人 沈阳通达水泵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茨榆坨 镇二委 (72)发明人 高艳解凤江 (51)Int.Cl. F04D 29/24(2006.01) F04D 29/44(2006.01) F04D 29/42(2006.01) F04D 29/04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两级端吸无密封节能型离心泵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级端吸无密封节。
2、 能型离心泵, 属于离心泵技术领域。 所述离心泵 包括由前壳体口环、 一级后壳体口环、 吸入侧泵 盖、 首级导叶、 壳体、 二级前壳体口环、 吐出侧泵 盖和轴承部件组成的定子部件, 由首级叶轮、 二 级叶轮、 一级叶轮前口环、 锁紧螺母、 一级叶轮后 口环、 级间轴套、 二级叶轮前口环和轴组成的转 子件, 以及阻尼补偿器。 由于取消了二级叶轮平 衡孔, 二级叶轮部分后口环的泄露损失完全回 收, 消除了圆盘摩擦损失, 提高了泵效率, 同时, 由于取消传统机械密封, 轴承支架外伸的轴头缩 短, 轴的刚性增强, 安全运行系数大大提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210829849 。
3、U 2020.06.23 CN 210829849 U 1.一种两级端吸无密封节能型离心泵, 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心泵前端为吸入侧泵盖, 所 述吸入侧泵盖顶部与壳体上部前端连接, 一级前壳体口环设置在一级叶轮前口环上, 共同 构成一级叶轮前口环组件, 首级导叶通过一级叶轮前口环组件与吸入侧泵盖连接, 所述首 级导叶设置在所述壳体下部前端, 所述首级导叶下方靠近吸入侧泵盖一侧设置首级叶轮, 所述首级叶轮下方设置固定一级叶轮后口环组件, 所述一级叶轮后口环组件包括一级叶轮 后壳体口环和一级叶轮后口环, 所述一级叶轮后壳体口环设置在所述一级叶轮后口环上, 所述首级导叶通过一级叶轮后口环组件与级间轴套。
4、连接, 壳体下方侧壁上设置二级叶轮, 所述二级叶轮通过二级叶轮前口环组件与所述级间轴套连接, 所述二级叶轮前口环组件包 括二级叶轮前壳体口环与二级叶轮前口环, 所述二级叶轮前壳体口环设置在所述二级叶轮 前口环上, 所述壳体下方与所述吸入侧泵盖连接处相对应的另一侧设置吐出侧泵盖, 所述 吐出侧泵盖通过阻尼补偿器与所述二级叶轮连接, 所述吐出侧泵盖与轴承部件连接; 所述 离心泵底部设置轴, 所述轴底部设置定位键, 所述轴通过定位键固定在地面, 所述轴前端设 置锁紧螺母; 所述一级前壳体口环、 一级后壳体口环、 吸入侧泵盖、 首级导叶、 壳体、 二级前 壳体口环、 吐出侧泵盖和轴承部件组成定子部件,。
5、 所述首级叶轮、 二级叶轮、 一级叶轮前口 环、 一级叶轮后口环、 级间轴套、 二级叶轮前口环和轴组成转子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级端吸无密封节能型离心泵,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补 偿器前段为形第一摩擦副, 所述第一摩擦副凹槽处设置第一缓冲密封垫, 所述第一摩擦 副与所述第一缓冲密封垫连接处外第一摩擦副内设置第一密封圈; 所述第一摩擦副竖直一 侧与形第二摩擦副水平测连接, 第二摩擦副竖直测外侧与形第二缓冲密封垫竖直侧连 接, 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垫凹槽处设置弹簧组件, 所述弹簧组件内不与第二缓冲密封垫连接 侧设置定位销, 所述弹簧组件外侧设置第二密封圈, 所述第一摩擦副与所述二级叶轮。
6、过盈 连接, 所述弹簧组件与所述吐出侧泵盖过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级端吸无密封节能型离心泵,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级叶 轮前口环组件可更换为阻尼补偿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级端吸无密封节能型离心泵,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级叶 轮后口环组件可更换为阻尼补偿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级端吸无密封节能型离心泵,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级叶 轮前口环组件可更换为阻尼补偿器。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829849 U 2 一种两级端吸无密封节能型离心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级端吸无密封节能型离心泵, 属于离心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7、 0002 离心泵是指靠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输送液体的泵, 根据用途不同离心泵具 有多种种类。 两级端吸离心泵是现在应用较为广泛的离心泵, 广泛应用于石油、 化工产业。 现阶段两级端吸离心泵具有以下特点: 1, 离心泵由两级单吸叶轮组成, 首级叶轮设置前口 环次级叶轮设有平衡孔及前后口环以平衡轴向力; 2, 转子为悬臂式结构, 设置一个轴承部 件; 3, 泵设置有机械密封装置以防止介质泄露; 4, 设置级间轴套或导叶套。 0003 根据上述的现有离心泵的结构特点, 可知现有离心泵具有以下缺点: 1, 次级叶轮 平衡孔产生大量回流损失, 造成效率损失, 总损失效率约2-4%, 当密封环间隙变。
8、大后, 效率 损失达12%以上; 2, 泵为两级叶轮悬臂部分较长, 泵容易产生振动, 运行可靠性差; 3, 密封装 置即增加了泵机械效率损失, 同时其密封冲洗系统又需要大量外供水原进行冲洗及冷却, 能源消耗大; 4, 级间轴套或导叶套有级间泄露损失, 一般地该损失约占效率损失的2-3%。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心泵平衡孔产生大量回流损失、 容易振动导致可靠性差、 密 封装置增加能源消耗、 级间轴套有级间泄露损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级端吸无 密封节能型离心泵, 具体方案如下: 0005 一种两级端吸无密封节能型离心泵, 前端为吸入侧泵盖, 所述吸入侧泵盖顶部与 壳体。
9、上部前端连接, 一级前壳体口环设置在一级叶轮前口环上, 共同构成一级叶轮前口环 组件, 首级导叶通过一级叶轮前口环组件与吸入侧泵盖连接, 所述首级导叶设置在所述壳 体下部前端, 所述首级叶轮下方设置固定一级叶轮后口环组件, 所述一级叶轮后口环组件 包括一级叶轮后壳体口环和一级叶轮后口环, 所述一级叶轮后壳体口环设置在所述一级叶 轮后口环上, 所述首级导叶通过一级叶轮后口环组件与级间轴套连接, 壳体下方侧壁上设 置二级叶轮, 所述二级叶轮通过二级叶轮前口环组件与所述级间轴套连接, 所述二级叶轮 前口环组件包括二级叶轮前壳体口环与二级叶轮前口环, 所述二级叶轮前壳体口环设置在 所述二级叶轮前口环上。
10、, 所述壳体下方与所述吸入侧泵盖连接处相对应的另一侧设置吐出 侧泵盖, 所述吐出侧泵盖通过阻尼补偿器与所述二级叶轮连接, 所述吐出侧泵盖与所述轴 承部件连接; 所述离心泵底部设置轴, 所述轴底部设置定位键, 所述轴通过定位键固定在地 面, 所述轴前端设置锁紧螺母; 所述一级前壳体口环、 一级后壳体口环、 吸入侧泵盖、 首级导 叶、 壳体、 二级前壳体口环、 吐出侧泵盖和轴承部件组成定子部件, 所述首级叶轮、 二级叶 轮、 一级叶轮前口环、 锁紧螺母、 一级叶轮后口环、 级间轴套、 二级叶轮前口环和轴组成转子 件。 0006 优选地, 所述阻尼补偿器前段为形第一摩擦副, 所述第一摩擦副凹槽处设置。
11、第 一缓冲密封垫, 所述第一摩擦副与所述第一缓冲密封垫连接处外第一摩擦副内设置第一密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0829849 U 3 封圈; 所述第一摩擦副竖直一侧与形第二摩擦副水平测连接, 第二摩擦副竖直测外侧与 形第二缓冲密封垫竖直侧连接, 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垫凹槽处设置弹簧组件, 所述弹簧组 件内不与第二缓冲密封垫连接侧设置定位销, 所述弹簧组件外侧设置第二密封圈, 所述第 一摩擦副与所述二级叶轮过盈连接, 所述弹簧组件与所述吐出侧泵盖过盈连接。 0007 优选地, 所述一级叶轮前口环组件可更换为阻尼补偿器。 0008 优选地, 所述一级叶轮后口环组件可更换为阻尼补偿器。 000。
12、9 优选地, 所述二级叶轮前口环组件可更换为阻尼补偿器。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无密封装置, 首级叶轮中心距中间轴承之间轴向 长度减少约50%70%, 提高了泵转子强度, 使泵组运行更加稳定; 泵叶轮取消后口环, 同时无 平衡水孔, 回收率平衡孔回流造成的效率损失及口环泄露损失, 同时, 采用阻尼补偿器代替 叶轮口环后, 叶轮后盖板回收很大一部分圆盘摩擦损失, 使泵的整体效率在现有技术上普 遍提高4%7%; 本实用新型所述离心泵结构取消机械密封部件, 结构更加简单, 极大简化了 设备的维护方案; 特殊的阻尼器结构使用大部分双端支撑两级离心式水泵, 可以广泛应用 于农业及石油、。
13、 化工、 电力、 食品等各行各业, 且由于结构简单, 检修维护方便, 且节能效果 明显, 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阻尼补偿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中: 1, 一级前壳体口环; 2, 一级后壳体口环; 3, 首级叶轮; 4, 吸入侧泵盖; 5, 首级 导叶; 6, 壳体; 7, 二级叶轮前壳体口环; 8, 二级叶轮; 9, 阻尼补偿器; 91, 第一摩擦副; 92, 第 二摩擦副; 93, 第一缓冲密封垫; 94, 第二缓冲密封垫; 95, 第一密封圈; 96, 第二密封圈; 97, 。
14、定位销; 98, 弹簧组件; 10, 吐出侧泵盖; 11, 轴承部件; 12, 一级叶轮前口环; 13, 锁紧螺母; 14, 一级叶轮后口环; 15, 级间轴套; 16, 二级叶轮前口环; 17, 轴; 18, 定位键。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以下实施例所用材料、 方法和仪器, 未经特殊说明, 均为本领域常规材料、 方法和 仪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 0015 在本实用新型以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 “中心” 、“纵向” 、“横向” 、“上” 、 “下” 、“前” 、“后” 、“左” 、“右” 、“顶” 、“底” 、“内” 、“外” 和 “竖着” 等指示方位或。
15、位置关系为基 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 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 不能理解为 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6 在本实用新型以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 装”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 连接; 可以是直接连接, 也可以是通过中间介质间接连接, 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 对 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是具体情况理解上书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 义。 0017 此外, 在。
16、本实用新型以下的描述中, 除非另有说明,“多个” 、“多组” 、“多根” 的含义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0829849 U 4 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但以下详细说明不视为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定。 0019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两级端吸无密封节能型离心泵, 所述离心泵前端 为吸入侧泵盖4, 所述吸入侧泵盖4顶部与壳体6上部前端连接, 一级前壳体口环1设置在一 级叶轮前口环上12, 共同构成一级叶轮前口环组件, 首级导叶5通过一级叶轮前口环组件与 吸入侧泵盖连接4, 所述首级导叶5设置在所述壳体6下部前端, 所述首级导叶5下。
17、方靠近吸 入侧泵盖4一侧设置首级叶轮3, 所述首级叶轮3下方设置固定一级叶轮后口环组件, 所述一 级叶轮后口环组件包括一级叶轮后壳体口环2和一级叶轮后口环14, 所述一级叶轮后壳体 口环2设置在所述一级叶轮后口环14上, 所述首级导叶5通过一级叶轮后口环组件与级间轴 套15连接, 壳体6下方侧壁上设置二级叶轮8, 所述二级叶轮8通过二级叶轮前口环组件与所 述级间轴套15连接, 所述二级叶轮前口环组件包括二级叶轮前壳体口环7与二级叶轮前口 环16, 所述二级叶轮前壳体口环7设置在所述二级叶轮前口环16上, 所述壳体6下方与所述 吸入侧泵盖4连接处相对应的另一侧设置吐出侧泵盖10, 所述吐出侧泵盖。
18、10通过阻尼补偿 器9与所述二级叶轮8连接, 所述吐出侧泵盖10与所述轴承部件11连接; 所述离心泵底部设 置轴17, 所述轴17底部设置定位键18, 所述轴17通过定位键18固定在地面, 所述轴17前端设 置锁紧螺母13; 所述一级前壳体口环1、 一级后壳体口环2、 吸入侧泵盖4、 首级导叶5、 壳体6、 二级前壳体口环7、 吐出侧泵盖10和轴承部件11组成定子部件, 所述首级叶轮3、 二级叶轮8、 一级叶轮前口环12、 锁紧螺母13、 一级叶轮后口环14、 级间轴套15、 二级叶轮前口环16和轴 17组成转子件。 0020 如图2所示, 所述阻尼补偿器9前段为形第一摩擦副91, 所述第一摩。
19、擦副91凹槽 处设置第一缓冲密封垫93, 所述第一摩擦副91与所述第一缓冲密封垫93连接处外第一摩擦 副91内设置第一密封圈95; 所述第一摩擦副91竖直一侧与形第二摩擦副92水平测连接, 第二摩擦副92竖直测外侧与形第二缓冲密封垫94竖直侧连接, 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垫94凹 槽处设置弹簧组件98, 所述弹簧组件98内不与第二缓冲密封垫94连接侧设置定位销97, 所 述弹簧组件98外侧设置第二密封圈96, 所述第一摩擦副91与所述二级叶轮8过盈连接, 所述 弹簧组件98与所述吐出侧泵盖4过盈连接。 0021 本使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定子部件对转子件起到支撑及保护作用, 定子部件中 的壳体及首级。
20、导叶起到导流作用。 转子件旋转时对水做功起到升压作用, 阻尼补偿器起轴 向力平衡作用并具有密封效果。 工作时, 叶轮旋转, 首级叶轮将吸入的水升压后通过导叶, 导入二级叶轮, 再由二级叶轮升压后, 经壳体出水口输出到泵外管路。 工作过程中, 在首级 叶轮前盖板与后盖板上产生压力, 由于叶轮前盖板与后盖板结构不同, 面积也不同, 因此造 成前后盖板有压差, 从而产生了轴向力。 同理, 二级叶轮也将产生轴向力。 0022 为消除轴向力影响,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一级叶轮前壳体口环, 对应设置以及叶轮 前口环; 设置一级叶轮后壳体口环, 对应设置一级叶轮后口环; 设置二级叶轮前壳体口环, 对应设置二级叶。
21、轮前口环, 同时设置阻尼补偿器。 上述零件共同组成轴向力平衡装置, 能够 平衡大部分轴向力。 同时, 在设计上, 参与轴向力由轴承部件承担。 由于取消了二级叶轮平 衡孔, 因此二级叶轮后口环的泄露损失将完全回收, 并消除了二级叶轮部分圆盘摩擦损失, 提高了泵效率。 由于取消传统形式机械密封, 轴承支架外审的轴头缩短, 轴的刚性增强, 大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0829849 U 5 大提高了泵的安全运行系数。 0023 阻尼补偿器中设置摩擦副, 通过旋转时断面密封方式, 起到阻止介质泄露作用, 并 能够平衡轴向力。 第二摩擦副与叶轮后盖板通过止口定位, 过盈连接成一个整体。 弹簧组件 为摩擦副通过了预紧力, 用于产生阻尼力。 缓冲密封垫起密封及减少冲击力作用, 密封圈为 静密封件, 定位销起定位防转作用。 0024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的实施例公开如上, 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任 何熟悉此技术的人,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都可以做各种改动和修饰, 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0829849 U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7 CN 210829849 U 7 。
- 内容关键字: 两级 端吸无 密封 节能型 离心泵
新能源汽车电池放置管理架.pdf
可自动定时模拟光照的土柱蒸发入渗系统.pdf
起重机用的稳定型起升机构.pdf
氛围灯一体仪表台.pdf
茶叶包装用封口装置.pdf
固体磷酸催化剂生产捏合设备.pdf
公路用整平机.pdf
电力线缆安装牵引装置.pdf
压力管道连接结构.pdf
雷达角反射器.pdf
旋转砖装置.pdf
钢渣转运吸尘装置.pdf
非甲烷总烃进样加热装置.pdf
会计票据粉碎装置.pdf
半导体散热装置.pdf
游乐设施安全检测装置.pdf
弯曲机的防摆动机构及弯曲机.pdf
斜顶多方向抽芯机构及注塑模具.pdf
手持式超声波成像设备.pdf
动态电压频率调节方法、控制器、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基于AI大语言模型的数据大屏生成方法及系统.pdf
消防轨道机器人.pdf
带有除沫器的气液分离罐.pdf
动物采血器.pdf
质检用金属探伤装置.pdf
用于巡检机器人的充电装置.pdf
基于扩散生成先验的人脸图像复原方法、装置及可读介质.pdf
单视图的三维重建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微服务系统根因定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纯化碳棒的制备方法及其制成的纯化碳棒.pdf
触点控制电路、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钻头水口冷压模具和成型装置及使用方法.pdf
一种新的5-碘-2-苯基-1-甲基咪唑的制备方法.pdf
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交联剂的制备工艺及其工艺设备.pdf
一种塑料合金及其制备方法.pdf
鼠伤寒沙门氏菌特异性PCR检测方法.pdf
适用于原生及次生矿泥的矿泥分散剂制备方法.pdf
快速检测塔里木马鹿源性鹿产品PCR试剂盒及制备方法.pdf
一种SVF提取用试剂盒.pdf
一种微生物培养箱.pdf
一种端烯类液晶混合物.pdf
具有检测功能的大豆蛋白酶解罐.pdf
一种产酯酶肠杆菌、其酯酶和基因及其在制备紫杉醇手性前体中的应用.pdf
氯卡色林杂质的制备方法.pdf
组合使用Cry1Ca 和Cry1Ab 蛋白用于昆虫抗性管理.pdf
一种含纳米棒状氧化锌的有机硅导电胶的制备方法.pdf
黄体酮的制备工艺.pdf
一种胞磷胆碱钠的药物组合物及其防治卵巢癌的医药用途.pdf
具有光引发剂与光敏化剂双重功能的共轭型硫鎓盐光引发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
沼气工程厌氧发酵系统的智能监控装置.pdf
一种自由流动颗粒状氧化铁黑颜料的制造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