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无底秧盘的分批落苗装置及取苗机.pdf
《用于无底秧盘的分批落苗装置及取苗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无底秧盘的分批落苗装置及取苗机.pdf(15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09763.7 (22)申请日 2019.04.17 (71)申请人 湖南农业大学 地址 410128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农大路1 号 (72)发明人 肖名涛陈斌孙松林陈盛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43213 代理人 邓宇 (51)Int.Cl. A01C 11/02(2006.01) (54)发明名称 用于无底秧盘的分批落苗装置及取苗机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底秧盘的分批落 苗装置及取苗机, 分批落苗装置包括落。
2、苗支架和 一次接苗落苗组件, 一次接苗落苗组件下方设有 分批接苗落苗组件, 分批接苗落苗组件包括第一 转轴, 第一转轴上有若干沿第一转轴轴向依次布 置的第一托苗板, 若干第一托苗板中至少有两块 第一托苗板相互垂直, 还包括驱动第一转轴转动 的第一转换驱动机构。 取苗机包括机架、 分批落 苗装置、 用于迫使顶板弯曲变形以使钵体的前钵 壁和后钵壁底端相互远离的形变驱动装置及用 于与顶板两侧的驱动配合部配合驱使无底秧盘 通过形变驱动装置的送盘装置, 分批落苗装置位 于形变驱动装置的下方。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紧 凑、 成本低、 易于控制、 适用性好、 可提高移栽质 量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
3、页 附图6页 CN 109892087 A 2019.06.18 CN 109892087 A 1.一种用于无底秧盘的分批落苗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落苗支架(51)和安装在落苗 支架(51)上用于同时托放两个以上钵苗(100)的一次接苗落苗组件(52), 所述一次接苗落 苗组件(52)的下方设有分批接苗落苗组件(53), 所述分批接苗落苗组件(53)包括可转动安 装在落苗支架(51)上的第一转轴(531), 所述第一转轴(531)上安装有若干沿第一转轴 (531)轴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托苗板(532), 若干所述第一托苗板(532)中至少有两块第一托 苗板(532)相互垂直, 所述分批接苗落苗。
4、组件(53)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转轴(531)转动的第 一转换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批落苗装置, 其特征在于: 任意相邻两块第一托苗板(532) 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批落苗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接苗落苗组件(52)包括 可转动安装在落苗支架(51)上的第二转轴(521), 所述第二转轴(521)上对应每块第一托苗 板(532)均设有一块位于该第一托苗板(532)正上方的第二托苗板(522), 所述第二转轴 (521)上的所有第二托苗板(522)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一次接苗落苗组件(52)还包括用于 驱动第二转轴(521)转动以使第二托苗板(522)在竖。
5、直布置和水平布置两种状态之间转换 的第二转换驱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分批落苗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换驱动机构包 括与第一转轴(531)相连的第一槽轮机构(54), 所述第二转换驱动机构包括与第二转轴 (521)相连第二槽轮机构(55), 所述第一槽轮机构(54)和第二槽轮机构(55)均与同一旋转 驱动件相连, 所述旋转驱动件驱动使第一转轴(531)和第二转轴(521)同步间歇转动, 且第 一转轴(531)和第二转轴(521)同步间歇转动过程中第二托苗板(522)与至少一块第一托苗 板(532)始终保持相互平行。 5.一种取苗机, 所述取苗机适用于无底秧盘的取苗, 。
6、所述无底秧盘包括能弯曲变形的 顶板(101), 所述顶板(101)设有若干钵体(102), 所述钵体(102)包括连接于顶板(101)上的 前钵壁(103)和后钵壁(104), 所述前钵壁(103)和后钵壁(104)之间留有缝隙并围成容纳钵 苗(100)的通孔式钵孔(105),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101)的两侧分别设有驱动配合部 (106), 所述取苗机包括机架(1), 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用于迫使顶板(101)弯曲变形以使 钵体(102)的前钵壁(103)和后钵壁(104)底端相互远离的形变驱动装置(3)以及用于与顶 板(101)两侧的驱动配合部(106)配合驱使无底秧盘通过所述形变。
7、驱动装置(3)的送盘装置 (2), 所述取苗机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批落苗装置, 所述分批落苗装置位 于形变驱动装置(3)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苗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变驱动装置(3)包括沿无底秧盘 输送方向引导顶板(101)并迫使顶板(101)弯曲变形的一组以上通道式导向组件; 所述通道 式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条(31)和第二导向条(32), 所述第一导向条(31)和第二导向条 (32)上下间隔布置形成供顶板(101)通过的引导通道(33), 所述引导通道(33)具有一段向 下弯曲以使顶板(101)弯曲变形的下弯曲段(3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苗机。
8、,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盘装置(2)包括两组齿轮式驱动 组件, 两组齿轮式驱动组件与顶板(101)两侧的两个驱动配合部(106)分别对应, 所述驱动 配合部(106)上设有若干沿输送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驱动孔(107), 所述齿轮式驱动组件包 括一个以上由旋转驱动机构(22)驱动转动的驱动齿轮(21), 所述驱动齿轮(21)的轮齿插入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09892087 A 2 对应驱动配合部(106)的驱动孔(107)中并驱使无底秧盘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苗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变驱动装置(3)对应顶板(101)的 每个驱动配合部(106)均设有一组引导该驱动。
9、配合部(106)的通道式导向组件, 且与驱动配 合部(106)对应的通道式导向组件的引导通道(33)包括水平段(332)和竖直段(333), 所述 驱动配合部(106)位于所述水平段(332)中, 所述驱动配合部(106)还连接有位于所述竖直 段(333)中以阻止顶板(101)横向移动的一个以上侧定位边(10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苗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变驱动装置(3)具有至少一组引 导顶板(101)中部的通道式导向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取苗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变驱动装置(3)的 上方还设有顶苗装置, 所述顶苗装置包括顶苗支架(41)、 联动板(4。
10、2)和连接于联动板(42) 上的两个以上顶苗件(43), 所述联动板(42)以能上下移动方式安装在顶苗支架(41)上, 所 述顶苗装置还包括用于驱使联动板(42)上下移动的顶苗驱动组件。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09892087 A 3 用于无底秧盘的分批落苗装置及取苗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无底秧盘的分批落苗装置及取 苗机。 背景技术 0002 钵苗移栽由于钵苗含有营养土钵, 返青快, 成活率高, 较毯状苗移栽具有生长周期 短, 产量高的特点, 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然而, 钵苗都是采用秧盘培育, 在移栽作业过 程中需要从秧盘中取。
11、出, 目前钵苗移栽作业主要以人工半自动移栽为主, 需要人工完成取 苗、 落苗作业, 存在人工劳动强度大、 移栽效率低下、 成活率较低、 质量不稳定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 成本低、 易于控制、 适用性好、 可提高移栽质量的用于无底秧盘的分批落苗装置及取苗机。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用于无底秧盘的分批落苗装置, 包括落苗支架和安装在落苗支架上用于同时 托放两个以上钵苗的一次接苗落苗组件, 所述一次接苗落苗组件的下方设有分批接苗落苗 组件, 所述分批接苗落苗组件包括可转动。
12、安装在落苗支架上的第一转轴, 所述第一转轴上 安装有若干沿第一转轴轴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托苗板, 若干所述第一托苗板中至少有两块第 一托苗板相互垂直, 所述分批接苗落苗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转换驱动 机构。 0006 作为上述分批落苗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0007 任意相邻两块第一托苗板相互垂直。 0008 所述一次接苗落苗组件包括可转动安装在落苗支架上的第二转轴, 所述第二转轴 上对应每块第一托苗板均设有一块位于该第一托苗板正上方的第二托苗板, 所述第二转轴 上的所有第二托苗板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一次接苗落苗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二转轴转 动以使第二托苗板在竖直布置和水平布置两种状态。
13、之间转换的第二转换驱动机构。 0009 所述第一转换驱动机构包括与第一转轴相连的第一槽轮机构, 所述第二转换驱动 机构包括与第二转轴相连第二槽轮机构, 所述第一槽轮机构和第二槽轮机构均与同一旋转 驱动件相连, 所述旋转驱动件驱动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步间歇转动, 且第一转轴和第 二转轴同步间歇转动过程中第二托苗板与至少一块第一托苗板始终保持相互平行。 0010 一种取苗机, 所述取苗机适用于无底秧盘的取苗, 所述无底秧盘包括能弯曲变形 的顶板, 所述顶板设有若干钵体, 所述钵体包括连接于顶板上的前钵壁和后钵壁, 所述前钵 壁和后钵壁之间留有缝隙并围成容纳钵苗的通孔式钵孔, 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设。
14、有驱动配 合部, 所述取苗机包括机架, 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用于迫使顶板弯曲变形以使钵体的前钵壁 和后钵壁底端相互远离的形变驱动装置以及用于与顶板两侧的驱动配合部配合驱使无底 秧盘通过所述形变驱动装置的送盘装置, 所述取苗机还包括上述的分批落苗装置, 所述分 说明书 1/6 页 4 CN 109892087 A 4 批落苗装置位于形变驱动装置的下方。 0011 作为上述取苗机的进一步改进: 0012 所述形变驱动装置包括沿无底秧盘输送方向引导顶板并迫使顶板弯曲变形的一 组以上通道式导向组件; 所述通道式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 所述第一导 向条和第二导向条上下间隔布置形成供顶板通过的引。
15、导通道, 所述引导通道具有一段向下 弯曲以使顶板弯曲变形的下弯曲段。 0013 所述送盘装置包括两组齿轮式驱动组件, 两组齿轮式驱动组件与顶板两侧的两个 驱动配合部分别对应, 所述驱动配合部上设有若干沿输送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驱动孔, 所 述齿轮式驱动组件包括一个以上由旋转驱动机构驱动转动的驱动齿轮, 所述驱动齿轮的轮 齿插入对应驱动配合部的驱动孔中并驱使无底秧盘移动。 0014 所述形变驱动装置对应顶板的每个驱动配合部均设有一组引导该驱动配合部的 通道式导向组件, 且与驱动配合部对应的通道式导向组件的引导通道包括水平段和竖直 段, 所述驱动配合部位于所述水平段中, 所述驱动配合部还连接有位于所。
16、述竖直段中以阻 止顶板横向移动的一个以上侧定位边。 0015 所述形变驱动装置具有至少一组引导顶板中部的通道式导向组件。 0016 所述形变驱动装置的上方还设有顶苗装置, 所述顶苗装置包括顶苗支架、 联动板 和连接于联动板上的两个以上顶苗件, 所述联动板以能上下移动方式安装在顶苗支架上, 所述顶苗装置还包括用于驱使联动板上下移动的顶苗驱动组件。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8 本发明用于无底秧盘的分批落苗装置, 在无底秧盘中的一排钵苗落苗后, 一次接 苗落苗组件可一次性接住并托持所有掉落的钵苗, 再将钵苗一次性丢放到分批接苗落苗组 件, 由于分批接苗落苗组件第一转轴上。
17、至少有两块第一托苗板相互垂直, 通过控制第一转 轴转动可使部分第一托苗板水平布置接住从一次接苗落苗组件掉落的钵苗, 部分第一托苗 板竖直布置使从一次接苗落苗组件掉落的钵苗直接落地, 然后再根据需要使水平布置的第 一托苗板转换至竖直布置, 使其上的钵苗落地, 其可实现同一排钵苗分批掉落, 可适应不同 的作用需求; 同时, 该分批落苗装置可保证多个钵苗同步落地, 提高移栽质量。 此外, 该分批 落苗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 成本低、 易于控制的优点。 0019 本发明的取苗机, 利用送盘装置与顶板两侧的驱动配合部配合驱使无底秧盘通过 形变驱动装置, 形变驱动装置可迫使顶板弯曲变形以使钵体的前钵壁和后。
18、钵壁底端相互远 离, 使前钵壁和后钵壁底端的间距增大, 钵苗与前钵壁和后钵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 摩擦 力也随之减小, 从而钵苗可在自重作用下从通孔式钵孔中掉落, 完成自动取苗作业。 该取苗 机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取苗作业, 可大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节省成本、 提高取苗及移栽效 率, 且减少了取苗过程中对钵苗的接触, 可减少损伤, 利于提高移栽成活率。 并且, 送盘装置 与顶板两侧的驱动配合部配合驱使无底秧盘移动, 由于驱动配合部位于送盘装置的两侧, 对送盘装置的要求低, 可使得送盘装置结构简单、 成本低、 易于制作装配。 同时, 配合分批落 苗装置, 可实现钵苗的分批落苗, 满足不同的移栽作用。
19、需求。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无底秧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 2/6 页 5 CN 109892087 A 5 0021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无底秧盘在钵苗掉落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取苗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侧部通道设在机架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为顶苗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8为图7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 图9为分批落苗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 图例说明: 0030 1、 机架; 2、 送盘装置; 21、 驱动齿轮; 22、 旋转驱动。
20、机构; 3、 形变驱动装置; 30、 避让 通道; 31、 第一导向条; 32、 第二导向条; 33、 引导通道; 331、 下弯曲段; 332、 水平段; 333、 竖直 段; 34、 底部托板; 41、 顶苗支架; 42、 联动板; 43、 顶苗件; 431、 连杆; 432、 弧形顶块; 44、 弹性 回复件; 45、 电磁铁; 51、 落苗支架; 52、 一次接苗落苗组件; 521、 第二转轴; 522、 第二托苗板; 53、 分批接苗落苗组件; 531、 第一转轴; 532、 第一托苗板; 54、 第一槽轮机构; 55、 第二槽轮机 构; 100、 钵苗; 101、 顶板; 102、。
21、 钵体; 103、 前钵壁; 104、 后钵壁; 105、 通孔式钵孔; 106、 驱动配 合部; 107、 驱动孔; 108、 侧定位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 如图9所示, 本实施例的用于无底秧盘的分批落苗装置, 包括落苗支架51和安装在 落苗支架51上用于同时托放两个以上钵苗100的一次接苗落苗组件52, 一次接苗落苗组件 52的下方设有分批接苗落苗组件53, 分批接苗落苗组件53包括可转动安装在落苗支架51上 的第一转轴531, 第一转轴531上安装有若干沿第一转轴531轴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托苗板 532, 若干第一托苗板5。
22、32中至少有两块第一托苗板532相互垂直, 分批接苗落苗组件53还包 括用于驱动第一转轴531转动的第一转换驱动机构。 该用于无底秧盘的分批落苗装置, 在无 底秧盘中的一排钵苗100落苗后, 一次接苗落苗组件52可一次性接住并托持所有掉落的钵 苗100, 再将钵苗100一次性丢放到分批接苗落苗组件53, 由于分批接苗落苗组件53第一转 轴531上至少有两块第一托苗板532相互垂直, 通过控制第一转轴531转动可使部分第一托 苗板532水平布置接住从一次接苗落苗组件52掉落的钵苗100, 部分第一托苗板532竖直布 置使从一次接苗落苗组件52掉落的钵苗100直接落地, 然后再根据需要使水平布置的。
23、第一 托苗板532转换至竖直布置, 使其上的钵苗100落地, 其可实现同一排钵苗100分批掉落, 可 适应不同的作用需求。 同时, 该分批落苗装置可保证多个钵苗100同步落地, 提高移栽质量。 此外, 该分批落苗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 成本低、 易于控制的优点。 0033 本实施例中, 任意相邻两块第一托苗板532相互垂直。 使每一批掉落的钵苗100正 好都间隔一块第一托苗板532的距离, 符合大部分移栽作业需求。 在其他实施例中, 可以根 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托苗板532的数量和形式, 例如可以使相邻的多块第一托苗板532位于 第一平面内, 其余相邻的多块第一托苗板532位于与第一平面垂直的第。
24、二平面内。 0034 本实施例中, 一次接苗落苗组件52包括可转动安装在落苗支架51上的第二转轴 521, 第二转轴521上对应每块第一托苗板532均设有一块位于该第一托苗板532正上方的第 说明书 3/6 页 6 CN 109892087 A 6 二托苗板522, 第二转轴521上的所有第二托苗板522位于同一平面内, 一次接苗落苗组件52 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二转轴521转动以使第二托苗板522在竖直布置和水平布置两种状态之 间转换的第二转换驱动机构。 当第二托苗板522在水平布置状态时, 可以承接并托持掉落的 钵苗100, 当第二托苗板522在竖直布置状态时, 其上的钵苗100会同时掉落。 。
25、该一次接苗落 苗组件52结构简单、 易于制作、 成本低、 同步性好、 工作稳定可靠。 0035 本实施例中, 第一转换驱动机构包括与第一转轴531相连的第一槽轮机构54, 第二 转换驱动机构包括与第二转轴521相连第二槽轮机构55, 第一槽轮机构54和第二槽轮机构 55均与同一旋转驱动件相连, 旋转驱动件驱动使第一转轴531和第二转轴521同步间歇转 动, 且第一转轴531和第二转轴521同步间歇转动过程中第二托苗板522与至少一块第一托 苗板532始终保持相互平行。 这样, 可实现一次接苗落苗组件52和分批接苗落苗组件53自动 协同工作, 保证一次接苗落苗组件52每丢放一排钵苗100, 下方。
26、的分批接苗落苗组件53正好 处于能接住并托持部分钵苗100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第一槽轮机构54和第二槽轮机构55被 设置成, 当第一转轴531转动九十度, 第二转轴521也转动九十度。 上述旋转驱动件可采用电 机和液压马达等, 第一槽轮机构54和第二槽轮机构55可参考现有技术进行配置, 在此不再 赘述。 0036 本实施例的取苗机, 取苗机适用于无底秧盘的取苗, 如图1至图3所示, 无底秧盘包 括能弯曲变形的顶板101, 顶板101设有若干钵体102, 钵体102包括连接于顶板101上的前钵 壁103和后钵壁104, 前钵壁103和后钵壁104之间留有缝隙并围成容纳钵苗100的通孔式钵 孔10。
27、5, 顶板101的两侧分别设有驱动配合部106, 如图4至图7所示, 取苗机包括机架1, 机架1 上安装有用于迫使顶板101弯曲变形以使钵体102的前钵壁103和后钵壁104底端相互远离 的形变驱动装置3以及用于与顶板101两侧的驱动配合部106配合驱使无底秧盘通过形变驱 动装置3的送盘装置2, 取苗机还包括本实施例的分批落苗装置, 分批落苗装置位于形变驱 动装置3的下方。 0037 该取苗机在工作时, 利用送盘装置2与顶板101两侧的驱动配合部106配合驱使无 底秧盘通过形变驱动装置3, 形变驱动装置3可迫使顶板101弯曲变形以使钵体102的前钵壁 103和后钵壁104底端相互远离, 使前钵。
28、壁103和后钵壁104底端的间距增大, 钵苗100与前钵 壁103和后钵壁104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 摩擦力也随之减小, 从而钵苗100可在自重作用下 从通孔式钵孔105中掉落, 完成自动取苗作业。 该取苗机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取苗作业, 可大 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节省成本、 提高取苗及移栽效率, 且减少了取苗过程中对钵苗100的 接触, 可减少损伤, 利于提高移栽成活率。 并且, 送盘装置2与顶板101两侧的驱动配合部106 配合驱使无底秧盘移动, 由于驱动配合部106位于送盘装置2的两侧, 对送盘装置2的要求 低, 可使得送盘装置2结构简单、 成本低、 易于制作装配。 同时, 配合分批落苗装。
29、置, 可实现钵 苗100的分批落苗, 满足不同的移栽作用需求。 0038 本实施例中, 形变驱动装置3包括引导顶板101并迫使顶板101弯曲变形的若干组 通道式导向组件, 若干组通道式导向组件依次间隔布置形成供顶板101上钵体102通过的避 让通道30。 采用若干通道式导向组件引导顶板101并迫使顶板101弯曲变形, 不仅保证了无 底秧盘被输送时的稳定可靠性, 且使顶板101弯曲变形的精准性和一致性。 0039 本实施例中, 通道式导向组件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第一导向条31和第二导向条 32, 第一导向条31和第二导向条32上下间隔布置形成供顶板101通过的引导通道33, 引导通 说明书 4/。
30、6 页 7 CN 109892087 A 7 道33具有一段向下弯曲以使顶板101弯曲变形的下弯曲段331。 送盘装置2驱使无底秧盘通 过形变驱动装置3时, 顶板101沿引导通道33移动, 顶板101经过下弯曲段331时会向下弯曲, 从而使连接于顶板101上的前钵壁103和后钵壁104底端相互远离。 该通道式导向组件的结 构简单、 成本低、 易于制作。 0040 本实施例中, 形变驱动装置3还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用于托持无底秧盘的底部托板 34, 底部托板34自引导通道33的入口端下方延伸至下弯曲段331下方。 该底部托板34可避免 钵苗100提前掉落。 0041 本实施例中, 送盘装置2包括两。
31、组齿轮式驱动组件, 两组齿轮式驱动组件与顶板 101两侧的两个驱动配合部106分别对应, 驱动配合部106上设有若干沿输送方向依次间隔 布置的驱动孔107, 齿轮式驱动组件包括一个以上由旋转驱动机构22驱动转动的驱动齿轮 21, 驱动齿轮21的轮齿插入对应驱动配合部106的驱动孔107中并驱使无底秧盘移动。 本实 施例中, 每组齿轮式驱动组件共设有三个驱动齿轮21, 其中两个驱动齿轮21分设于引导通 道33的进口端和出口端, 另一个驱动齿轮21设于下弯曲段331的位置处, 可驱使无底秧盘顺 利的通过引导通道33, 并提高无底秧盘输送的稳定可靠性。 优选的, 三个驱动齿轮21由同一 旋转驱动机构。
32、22驱动同步转动, 以减低成本和提高结构紧凑性。 上述旋转驱动机构22可参 考现有技术进行设计, 只要是能同时驱动三个齿轮的驱动机构均可。 0042 本实施例中, 形变驱动装置3对应顶板101的每个驱动配合部106均设有一组引导 该驱动配合部106的通道式导向组件, 且与驱动配合部106对应的通道式导向组件的引导通 道33包括水平段332和竖直段333, 驱动配合部106位于水平段332中, 驱动配合部106还连接 有位于竖直段333中以阻止顶板101横向移动的多个侧定位边108。 竖直段333和侧定位边 108的配合, 使顶板101无法横向移动以及偏移, 可大大提高无底秧盘移动的精度, 利于。
33、保证 取苗机取苗工作的稳定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 与驱动配合部106对应的通道式导向组件的引 导通道33称为侧部通道, 由L型的第一导向条31和L型的第二导向条32围成。 0043 形变驱动装置3还具有一组引导顶板101中部的通道式导向组件。 引导顶板101中 部的通道式导向组件对无底秧盘中部进行限位和导向, 可提高无底秧盘移动过程中的稳定 性, 并可提高顶板101弯曲变形的精准性和一致性。 本实施例中, 引导顶板101中部的通道式 导向组件的引导通道33称为中部通道, 其由片条型的第一导向条31和片条型的第二导向条 32围成, 其中, 片条型的第二导向条32直接固定在机架1上, 片条型的第一。
34、导向条31安装在 一可拆卸连接于机架1上的安装架上, 便于制作和装配。 优选的, 该安装架为下文中顶苗装 置的顶苗支架41。 0044 本实施例中, 若干钵体102在顶板101上呈矩形阵列布置。 便于无底秧盘的制作, 且 利于简化送盘装置2和形变驱动装置3的设计及制作。 0045 本实施例中, 形变驱动装置3的上方还设有顶苗装置, 如图7和图8所示, 顶苗装置 包括顶苗支架41、 联动板42和连接于联动板42上的两个以上顶苗件43, 联动板42以能上下 移动方式安装在顶苗支架41上, 顶苗装置还包括用于驱使联动板42上下移动的顶苗驱动组 件。 该顶苗装置, 利用顶苗驱动组件驱动联动板42上下移。
35、动, 两个以上顶苗件43随联动板42 同步上下移动, 可将两个以上钵苗100同时顶出, 实现钵苗100的强制脱盘, 避免钵苗100无 法脱盘的现象; 其具有结构简单、 成本低、 工作稳定可靠的优点。 0046 本实施例中, 顶苗驱动组件包括一个以上用于迫使联动板42向上移动的弹性回复 说明书 5/6 页 8 CN 109892087 A 8 件44和一个以上用于吸引联动板42向下移动的电磁铁45, 弹性回复件44连接于顶苗支架41 和联动板42之间, 电磁铁45安装在顶苗支架41上。 电磁铁45吸引联动板42时, 联动板42克服 弹性回复件44的作用向下移动, 从而带着两个以上顶苗件43同步向。
36、下移动进行顶苗; 电磁 铁45不吸引联动板42时, 弹性回复件44释放并迫使联动板42向上移动, 从而带着两个以上 顶苗件43同步向上移动退出无底秧盘。 该顶苗驱动组件具有结构简单、 成本低、 工作稳定可 靠、 易于装配维护的优点。 优选的, 上述弹性回复件44为伸缩弹簧。 0047 本实施例中, 顶苗件43包括连杆431和弧形顶块432, 弧形顶块432用于与钵苗100 的钵土接触以将钵苗100顶出, 连杆431的上端与联动板42相连, 连杆431的下端与弧形顶块 432相连。 弧形顶块432与钵苗100的钵土接触面积大, 且不会碰触钵苗100的秧苗, 可避免在 顶出时破坏钵土。 优选的, 。
37、各顶苗件43的连杆431沿竖直方向滑设于机架1上, 联动板42与各 顶苗件43的连杆431连接实现在顶苗支架41上上下移动, 这样可提高结构紧凑性, 节省成 本。 0048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 例。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 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6/6 页 9 CN 109892087 A 9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6 页 10 CN 109892087 A 10 图3 说明书附图 2/6 页 11 CN 109892087 A 11 图4 说明书附图 3/6 页 12 CN 109892087 A 12 图5 说明书附图 4/6 页 13 CN 109892087 A 13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5/6 页 14 CN 109892087 A 14 图8 图9 说明书附图 6/6 页 15 CN 109892087 A 15 。
- 内容关键字: 用于 无底秧盘 分批 装置 取苗机
馈纸式文档扫描仪.pdf
植物补光灯控制电路和植物补光灯.pdf
冷却装置.pdf
储能模组、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pdf
交直流高压电容器放电电路.pdf
带有中位锁止和提升回位功能的液压多路阀.pdf
输液杆外设供电线缆的收纳结构.pdf
车用尿素溶液生产的投料装置.pdf
复合外墙保温板和方便拼接的复合外墙.pdf
高硬度石材表面抛光装置.pdf
文胸模杯打孔装置.pdf
电磁干粉除铁器用布料装置.pdf
立体式离心筛.pdf
车底.pdf
用于树状空间节点试验的反力架装置.pdf
建筑节能外墙保温装饰板结构.pdf
便于温度调整的微生物离心设备.pdf
应用于钻柱内孔的泥浆过滤设备.pdf
铝合金门窗尺寸检测装置.pdf
肥料快速发酵装置.pdf
侧斜防撞型充电桩.pdf
柑橘栽种装置.pdf
用于高压传感器连接器的激光焊接工装.pdf
大豆种植根瘤菌剂接种装置.pdf
铝塑废料中铝箔分离设备以及方法.pdf
视频转码调度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pdf
有机液体存储罐脱氢反应器.pdf
地坪研磨机齿轮箱多驱系统.pdf
溜槽防堵及检测装置.pdf
用于换热器铜管扩口机构.pdf
衣柜板材自动上下料装置及其方法.pdf
乳清蛋白的制备方法和乳清蛋白饮料.pdf
云母片转写纸的制造方法.pdf
公路旅游客车卧铺车厢.pdf
工字形预制结构件及保温墙施工方法.pdf
一种车辆固定装置.pdf
金属螺旋波纹扁管制造方法和设备.pdf
液态罐装食品的包装方法.pdf
互频感应炉式管材热处理系统.pdf
烟气电子化学干法脱硫装置.pdf
袜子和生产袜子的方法.pdf
包含改进的杂环感光速度提高化合物的彩色照相元件.pdf
具有副放大器结构的半导体存储装置.pdf
亚烷基二醇的制备方法.pdf
新的水滑石,它的合成和应用.pdf
气体渗碳方法.pdf
用于制造塑料模型外壳的成形装置.pdf
自动感应之提示、警示留言机.pdf
一种由甲醇或二甲醚生产低碳烯烃的工艺方法及其系统.pdf
用于废水处理的累托石吸附剂及其生产方法.pdf
不对称酞菁衍生物及其在光学记录介质中的应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