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pdf
《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pdf(14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514045.5 (22)申请日 2019.09.11 (73)专利权人 张春宇 地址 635000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涌兴镇勤 俭村四组53号 (72)发明人 张春宇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51224 代理人 左正超 (51)Int.Cl. A63F 13/803(2014.01) A63F 13/25(2014.01) A63F 13/98(2014.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飞行。
2、器模拟体验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飞行模拟技术领域, 公开了一种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 其目的在于解 决现有技术中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飞行单一的 问题, 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架以及飞行舱, 飞行 舱下方设有起降模拟室, 起降模拟室包括安装箱 以及并排设置在安装箱顶部的两组传送带, 两组 传送带均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转动, 飞行舱底 部与传送带接触设置; 两组传送带之间还设有飞 行模拟机构, 飞行模拟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箱上 的驱动气缸, 驱动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有支撑杆, 支撑杆端部与飞行舱连接。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飞 行器飞行模拟装置。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5页 CN 2108。
3、13887 U 2020.06.23 CN 210813887 U 1.一种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安装架以及飞行舱(1), 飞行舱(1)下方 设有起降模拟室(2), 起降模拟室(2)包括安装箱(21)以及设置在安装箱(21)顶部的传送带 (22), 所述传送带(22)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转动, 飞行舱(1)底部与传送带(22)接触设 置; 还设有飞行模拟机构(7), 所述飞行模拟机构(7)包括固定在安装箱(21)上的驱动气缸 (71), 驱动气缸(71)的输出轴连接有支撑杆(72), 支撑杆(72)端部与飞行舱(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 其。
4、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带(22)设有 两组且并排设置在安装箱(21)顶部两侧, 两组传送带(22)均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转动; 所述驱动气缸(71)设置在安装箱(21)的两组传送带(2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杆(72)端部 还设有第二驱动机构, 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设有第一齿轮(73), 所述第一齿轮(73)平面 与传送带(22)输送平面垂直; 第一齿轮(73)外还啮合设置有齿盘(14), 所述齿盘(14)固定 在飞行舱(1)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安装箱 (21)内还设有起降。
5、控制机构, 起降控制机构包括多列沿传送带(22)运行方向平行设置的升 降器(27), 升降器(27)的输出端与传送带(22)接触设置并将升降器(27)与传送带(22)接触 位置处的传送带(22)抬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每一列所述升降器 (27)均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多组升降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安装箱(21)内上方两 端固定设有上传送轮(23), 安装箱(21)内下方两端设有可沿安装箱(21)的高度方向发生移 动的下传送轮(24), 所述传送带(22)设置在上传送轮(23)和下传送轮(24)上; 上。
6、传送轮 (23)与下传送轮(24)之间还设有凹形框架(29), 凹形框架(29)固定在安装箱(21)内, 所述 升降器(27)固定在凹形框架(29)内, 所述下传送轮(24)通过弹性件(26)固定在安装箱(21) 内, 下传送轮(24)与上传送轮(23)均可自由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安装箱(21)顶部还设 有顶板(211), 顶板(211)中部为可产生形变的软板, 贯通软板还依次设有凹槽(2111)以及 通孔, 所述升降器(27)的输出轴贯穿所述通孔设置, 升降器(27)的输出轴的输出端设有与 所述凹槽(2111)相适配的支撑块(2711), 。
7、支撑块(2711)的宽度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设有偏转模拟机构 (3), 所述偏转模拟机构(3)包括同心设置的内盘(31)以及外盘(33), 所述安装箱(21)固定 在内盘(31)上, 所述内盘(31)与外盘(33)之间还均匀设有多组第二齿轮(32), 所述第二齿 轮(32)与内盘(31)和外盘(33)均啮合设置, 所述外盘(33)固定在安装架上; 还设有驱动内 盘(31)转动的第三驱动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为 步进电机, 所述步进电机固定在外盘(33)的中部。 。
8、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设有转向模拟 机构(5), 转向模拟机构(5)包括转动柱, 转动柱顶部固定设有安置板(4), 所述外盘(33)固 定在安置板(4)上; 转动柱底部设有底座(6), 转动柱可在底座(6)上绕转动柱的周向转动; 还设有驱动转动柱转动的第四驱动机构。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813887 U 2 一种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飞行模拟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单纯视听上的娱乐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大 家希望。
9、在游戏过程中添加更多更丰富的场景或者方式来增强游戏的交互感以及体验感。 特 别是对于飞行器的飞行模拟, 如果游戏模拟过程中能够加入到更多的飞行棋飞行的场景, 比如起飞、 上升、 颠簸以及降落等, 这会让玩家感受到不一样的游戏体验, 从而增强该游戏 的吸引力。 0003 在一些游乐场所中虽然设置了飞行器飞行的模拟装置供玩家进行体验使用, 但其 仅设计了简单的飞行且难以带给人们丰富刺激的游戏体验, 因此, 其对于人们难以产生很 强的吸引力以及客户黏性, 所带来的收益也十分有限。 如果设计一种能够模拟飞机在空中 复杂飞行的装置, 这样便会大大提高游戏玩家的兴趣, 丰富玩家的游戏体验, 从而带来更加 。
10、可观的收益。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飞行单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 飞行器飞行情形更加丰富的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 0005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 包括安装架以及飞 行舱, 飞行舱下方设有起降模拟室, 起降模拟室包括安装箱以及并排设置在安装箱顶部的 两组传送带, 两组传送带均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转动, 飞行舱底部与传送带接触设置; 两 组传送带之间还设有飞行模拟机构, 飞行模拟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箱上的驱动气缸, 驱动 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有支撑杆, 支撑杆端部与飞行舱连接。 0006 作为优选的, 所述支撑杆端部还设有第。
11、二驱动机构, 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设有 第一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平面与传送带输送平面垂直; 第一齿轮外啮合设置有齿盘, 所述齿 盘固定在飞行舱内部。 0007 作为优选的, 安装箱内还设有起降控制机构, 起降控制机构包括多列沿传送带运 行方向平行设置的升降器, 升降器固定安装在安装箱内, 升降器的输出端与传送带接触设 置并将该位置处的传送带抬升。 0008 作为优选的, 每一列所述升降器均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多组升降单元。 0009 作为优选的, 安装箱内上方两端固定设有上传送轮, 安装箱内下方两端设有可沿 安装箱的高度方向发生移动的下传送轮, 所述传送带设置在上传送轮和下传送轮上; 上传 送轮。
12、与下传送轮之间还设有凹形框架, 凹形框架固定在安装箱内, 所述升降器固定在凹形 框架内, 所述下传送轮通过弹性件固定在安装箱内, 下传送轮与上传送轮均可自由转动。 0010 作为优选的, 安装箱顶部的顶板上还设有可产生形变的软板, 贯通软板还依次设 有凹槽以及通孔, 所述升降器的输出轴贯穿所述通孔设置, 升降器的输出轴的输出端设有 说明书 1/7 页 3 CN 210813887 U 3 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支撑块, 支撑块的宽度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0011 作为优选的, 还设有偏转模拟机构, 所述偏转模拟机构包括同心设置的内盘以及 外盘, 所述安装箱固定在内盘上, 所述内盘与外盘之间还均匀设。
13、有多组第二齿轮, 所述第二 齿轮与内盘和外盘均啮合设置, 所述外盘固定在安装架上; 还设有驱动内盘转动的第三驱 动机构。 0012 作为优选的, 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为步进电机, 所述步进电机固定在外盘的中部。 0013 作为优选的, 还设有转向模拟机构, 转向模拟机构包括转动柱, 转动柱顶部固定设 有安置板, 所述外盘固定在安置板上; 转动柱底部设有底座, 转动柱可在底座上绕转动柱的 周向转动; 还设有驱动转动柱转动的第四驱动机构。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5 1、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传送带以及飞行模拟机构, 当飞行舱与传送带相接触时, 这时模拟了飞行器在地面行驶的场景; 而当。
14、飞行舱通过飞行模拟机构的支撑而脱离传送带 时, 这便模拟了飞行器在空中飞行的场景。 另外, 为了模拟飞行器向上或者向下飞行的场 景, 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第一齿轮与第二驱动机构, 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飞行器转动, 这 样便实现了飞行器上升或者下降的模拟。 0016 2、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起降控制机构, 其中飞行舱前方的升降单元同步上升即可 模拟飞行器起飞时的状态; 而在模拟飞行器下降时, 首先飞行舱前方的升降单元逐渐下降, 然后飞行舱后方的升降单元逐渐下降, 这样即可成功模拟飞行器的下降。 0017 3、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多组升降单元, 可以仅在对应的飞行舱底部与传送带之 间的接触部位安装。
15、升降单元, 通过控制同一列不同位置处升降单元升降高度的不同, 便可 模拟飞行器在经过不平坦地面时发生抖动的情形。 这样使得飞行器所模拟的情形更加丰 富, 提高了整体的趣味性。 0018 4、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下传送轮以及弹性件, 在飞行器降落到传送带时由于重力 作用会压迫传送带往下移动一部分; 而弹性件的设置则可更好的将上传送轮上方的传送带 恢复到最初始的水平状态, 这样对飞行器形成了良好的减震作用, 能够更好的模拟飞行器 降落到地面时的情形。 0019 5、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软板, 在升降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 支撑块使得软板下压, 这样传送带在对应升降器位置处出现凹陷之后, 由于飞行舱的。
16、重力作用而使得飞行舱在该 凹陷位置出现下陷, 由此则可模拟飞行器在水平地面上行驶而在经过凹陷地势时的行驶状 态, 进而拓宽了本实用新型对飞行器行驶场景的模拟, 提高了整体的吸引力。 0020 6、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偏转模拟机构, 通过驱动内盘转动从而可使飞行舱绕其行 驶方向的轴心发生偏转, 这样可对飞行进行方向偏转时的行驶状态进行模拟。 当该偏转模 拟机构驱动飞行舱偏转角度较大时, 这样可模拟飞行器倾翻的状态, 使得驾驶体验更加刺 激, 进一步增强玩家的黏性。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转向模拟机构对飞行器的行驶方向进 行控制, 可以更流畅自然的实现飞行器转弯, 提高玩家的体验。 0021 本实用。
17、新型的有益效果不限于此描述, 为了更好的便于理解, 在具体实施方式部 分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描述。 说明书 2/7 页 4 CN 210813887 U 4 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 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 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是图2中A-A剖面示意图; 0026 图4是本实用。
18、新型中起降模拟室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7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偏转模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中: 1-飞行舱、 11-飞行舱本体、 12-前轮、 13-后轮、 14-齿盘、 2-起降模拟室、 21- 安装箱、 211-顶板、 212-底板、 2111-凹槽、 22-传送带、 23-上传送轮、 24-下传送轮、 25-过渡 槽、 26-弹性件、 27-升降器、 2711-支撑块、 28-安装槽、 29-凹形框架、 3-偏转模拟机构、 31- 内盘、 32-第二齿轮、 33-外盘、 4-安置板、 5-转向模拟机构、 6-底座、 7-飞。
19、行模拟机构、 71-驱 动气缸、 72-支撑杆、 73-第一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 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1 因此, 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 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 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20、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 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2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 以相互组合。 0033 应注意到: 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 因此, 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 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 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或者 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 述, 。
21、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仅用于区分描述, 而不能 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 语 “设置”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 接; 可以是直接连接,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 说明书 3/7 页 5 CN 210813887 U 5 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型实施。
22、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 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 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 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6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0037 如图1-6所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 包括安装架以及飞行舱1, 飞行舱1下方设有起降模拟室2, 起降模拟室2包括安装箱21以及设置在安装箱21顶部的传 送带22, 所述传送带22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转动, 飞行舱1底部设有滚轮, 该滚轮与传送 带22接触设置; 还设有飞行模拟。
23、机构7, 所述飞行模拟机构7包括固定在在安装箱21上的驱 动气缸71, 驱动气缸71的输出轴连接有支撑杆72, 支撑杆72端部与飞行舱1连接。 0038 对于飞行模拟机构7以及起降模拟室2的设置, 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其中一种为, 所述传送带22设有两组且并排设置在安装箱21顶部两侧, 两组传送带22均通过第一驱动机 构驱动转动; 两组传送带22之间设有过渡槽25, 安装箱21底部对应过渡槽25位置设有安装 槽28, 所述驱动气缸71固定在安装槽28内, 即驱动气缸71固定于安装箱21的两组传送带22 之间, 在传送带22 传送过程中, 飞行舱1处于在地面滑行状态; 而当驱动气缸71驱动飞行。
24、舱 1上升时, 飞行舱1处于升空状态。 0039 飞行模拟机构7以及起降模拟室2的另外一种设置方式为, 所述传送带22 设置于 安装箱21顶部的中间位置, 而飞行模拟机构7包括两组同步运行的驱动气缸71, 两组驱动气 缸71均固定在安装箱21底部, 且两组支撑杆72端部固定在飞行舱1上。 同样的, 当飞行舱1与 传送带22接触时, 传送带22传送过程中, 飞行舱1处于在地面滑行状态; 而当驱动气缸71驱 动飞行舱1上升并脱离传送带22时, 飞行舱1处于升空状态。 0040 为了能够对飞行器在空中上升以及下降进行模拟, 更进一步的, 所述支撑杆72端 部还设有第二驱动机构, 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轴。
25、设有第一齿轮73, 所述第一齿轮73平面与 传送带22输送平面垂直; 第一齿轮73外啮合设置有齿盘 14, 所述齿盘14固定在飞行舱1内 部。 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齿轮73转动, 这样带动齿盘14以及飞行舱1同步发生转动, 当飞行模拟机构7前端上抬时, 这便模拟了飞行器向上飞行的情形; 而当飞行模拟机构7前 端往下沉时, 这便模拟了飞行器往下飞行的情形。 0041 为了更好的模拟飞行器起飞的情形, 更进一步的, 安装箱21内还设有起降控制机 构, 起降控制机构包括多列沿传送带22运行方向平行设置的升降器27, 升降器27固定安装 在安装箱21内, 升降器27的输出端与传送带22接触设置并将。
26、升降器27与传送带22接触位置 处的传送带22抬升。 0042 更进一步的, 每一列所述升降器27均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多组升降单元。 0043 作为优选的, 该升降器27设有两列, 且升降单元有两组, 所有升降单元呈矩形排 列, 对应的, 该飞行舱1设有两组前轮12以及两组后轮13, 前轮12和后轮13均分别设置在升 降单元的上方, 升降单元通过传送带22与前轮12和后轮13接触。 0044 为了使升降器27能够对传送带22以及飞行舱1进行顺利抬升, 所述传送带22可设 置为弹性传送带, 该弹性传送带可在其传送方向发生形变, 这样在升降器27将该部位处的 传送带22以及飞行舱1进行抬升的过程中。
27、, 传送带22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输送, 进而保证了 整体运行的稳定性。 说明书 4/7 页 6 CN 210813887 U 6 0045 为了使升降器27能够对传送带22以及行驶舱1进行顺利抬升, 还可采用以下方式 进行设置: 安装箱21内上方在传送带22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有上传送轮23, 安装箱21内下 方两端设有可沿安装箱21的高度方向发生移动的下传送轮24, 所述传送带22绕接在上传送 轮23和下传送轮24上; 上传送轮23与下传送轮24之间还设有凹形框架29, 凹形框架29固定 在安装箱21的侧壁, 所述升降器27固定在凹形框架29内, 所述下传送轮24通过弹性件26固 定在安装箱2。
28、1内, 对于下传送轮24的固定, 在具体的设置过程中, 下传送轮24同轴的轴承座 固定于安装箱21的底部或者安装凹形框架29的底部, 因而, 下传送轮24仅可发生上下的移 动; 所述弹性件26可设置为弹簧。 这样传送带22在转动过程中, 凹形框架29以及设置在凹形 框架29内的升降器27不会对传送带 22的传动形成干扰, 同时, 在升降器27将传动带22向上 移动时, 传送带22 拉紧并带动下传送轮24上移, 此时弹簧发生形变, 这样在升降器27停止 驱动后, 由于弹簧的作用, 下传送轮24恢复到初始位置。 这样设置之后整体的稳定性更好, 使用寿命也得到了延长。 0046 为了进一步拓展本实用。
29、新型对飞机在起飞或者降落时行驶路线路况的模拟范围, 更进一步的, 安装箱21顶部还设有顶板211, 顶板211两侧设有容纳区间, 所述上传送轮23通 过轴承座固定在顶板211的容纳区间内; 顶板211的中间部分为可产生形变的软板, 软板上 均匀开设有孔槽2111以及通孔, 孔槽2111 以及通孔设置的位置以及数量与升降器27的位 置与数量相匹配; 所述升降器 27的输出轴贯穿所述通孔设置, 升降器27的输出轴的输出端 设有与所述凹槽 2111相适配的支撑块2711, 支撑块2711的宽度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这样 设置之后软板对传送带22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 传送带22在软板上顺利输送, 当支。
30、撑块 2711往上移动时, 支撑块2711带动传送带22上移, 这样便可顺利模拟飞行器在地面滑行经 过凸起路段时的情形; 而由于支撑块2711的宽度大于软板211的通孔的直径, 这样在支撑块 2711往下移动时, 支撑块2711带动软板 211该区域下沉, 传送带22同样也部分往下移动, 这 样便可顺利模拟飞行器在地面滑行经过凹陷路段时的情况。 0047 另外, 为了使玩家的游戏体验更加真实, 本实用新型在飞行舱1内设置显示屏, 显 示屏中物体移动频率与传送带22输送频率相一致, 当用户坐在飞行舱 1内后, 感受到飞行 舱1底部滚轮发生转动, 配合着显示屏的播放, 进而可以更好的模拟出飞行状况。
31、。 0048 当然, 作为显示屏的替代, 本实用新型还可配备VR眼镜, 通过设置VR 眼镜中物体 移动频率与传送带22输送频率相一致, 便可使玩家的飞行体验更加真实。 0049 当然,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飞行舱1内设置同传送带22输送频率相一致的幕布, 这样 玩家在观察到周围幕布移动时也能更好的感受到飞行舱1的行进。 0050 飞行器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很容易由于气流的作用而发生颠簸, 而为了对飞行舱1 遭遇颠簸一侧发生偏转的状态进行模拟, 更进一步的, 还设有偏转模拟机构3, 所述偏转模 拟机构3包括同心设置的内盘31以及外盘33, 所述安装箱 21固定在内盘31上, 所述内盘31 与外盘33之间。
32、还均匀设有多组第二齿轮32, 所述第二齿轮32与内盘31和外盘33均啮合设 置, 所述外盘33固定在安装架上; 还设有驱动内盘31转动的第三驱动机构。 0051 其中, 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为步进电机, 所述步进电机固定在外盘33的中部。 0052 在将安装箱21固定在内盘31上时, 安装箱21的顶板211以及底板212侧面均设有固 定方柱, 将该固定柱插入到内盘31的安装孔即可实现安装箱21的快速固定。 0053 为了对飞行器飞行的方向进行控制, 更进一步的, 还设有转向模拟机构5, 转向模 说明书 5/7 页 7 CN 210813887 U 7 拟机构5包括转动柱, 转动柱顶部固定设有安置板。
33、4, 所述外盘33固定在安置板4上; 转动柱 底部设有底座6, 转动柱可在底座6上绕转动柱的周向转动; 还设有驱动转动柱转动的第四 驱动机构。 0054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通过驱动第四驱动机构可使飞行器飞行方向发生偏转, 而 在飞行舱1发生转向的过程中, 通过第三驱动机构驱动飞行舱1一侧发生与转动方向相配合 的偏移, 这样便可更好更完整的模拟飞行器转向时的具体状态。 另外, 在飞行舱1正常的飞 行过程中, 通过第三驱动机构驱动飞行舱1 两侧分别进行偏移, 这样即可模拟飞机在空中 发生颠簸的状态。 另一方面, 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传送带22传输速度变化, 可以模拟飞行 器加速时的状态, 然后。
34、运作驱动气缸71使飞行舱1上升, 这样便模拟了飞行器起飞的状态; 在飞行舱1脱离传送带22之后, 传送带22依然运行, 这便模拟了飞行器飞行时的状态; 之后 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飞行器的前端上抬或者下沉, 这样便可模拟飞行器上升或者下降时 的情形。 0055 实施例1 0056 一种飞行器模拟体验装置, 包括安装架以及飞行舱, 飞行舱下方设有起降模拟室, 起降模拟室包括安装箱以及并排设置在安装箱顶部的两组传送带, 两组传送带均通过第一 驱动机构驱动转动, 飞行舱底部与传送带接触设置; 两组传送带之间还设有飞行模拟机构, 飞行模拟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箱上的驱动气缸, 驱动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有支撑杆,。
35、 支撑杆 端部与飞行舱连接。 0057 实施例2 0058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所述支撑杆端部还设有第二驱动机构, 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 轴设有第一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平面与传送带输送平面垂直; 第一齿轮外啮合设置有齿盘, 所述齿盘固定在飞行舱内部。 0059 实施例3 0060 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 安装箱内还设有起降控制机构, 起降控制机构包括多列沿 传送带运行方向平行设置的升降器, 升降器固定安装在安装箱内, 升降器的输出端与传送 带接触设置并将该位置处的传送带抬升; 每一列所述升降器均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多组升 降单元; 安装箱内上方在传送带两端固定有上传送轮, 安装箱内下方两端设有。
36、可沿安装箱 的高度方向发生移动的下传送轮, 下传送轮均通过弹性件固定在安装箱内。 0061 实施例4 0062 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 安装箱顶部的地板上设有可产生形变的软板, 贯通软板还 依次设有凹槽以及通孔, 所述升降器的输出轴贯穿所述通孔设置, 升降器的输出轴的输出 端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支撑块, 支撑块的宽度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0063 实施例5 0064 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 还设有偏转模拟机构, 所述偏转模拟机构包括同心设置的 内盘以及外盘, 所述安装箱固定在内盘上, 所述内盘与外盘之间还均匀设有多组第二齿轮, 所述第二齿轮与内盘和外盘均啮合设置, 所述外盘固定在安装架上。
37、; 还设有驱动内盘转动 的第三驱动机构; 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为步进电机, 所述步进电机固定在外盘的中部。 0065 实施例6 0066 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 还设有转向模拟机构, 转向模拟机构包括转动柱, 转动柱 说明书 6/7 页 8 CN 210813887 U 8 顶部固定设有安置板, 所述外盘固定在安置板上; 转动柱底部设有底座, 转动柱可在底座上 绕转动柱的周向转动; 还设有驱动转动柱转动的第四驱动机构。 0067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 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 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 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 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 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 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7/7 页 9 CN 210813887 U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5 页 10 CN 210813887 U 10 图2 说明书附图 2/5 页 11 CN 210813887 U 11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3/5 页 12 CN 210813887 U 12 图5 说明书附图 4/5 页 13 CN 210813887 U 13 图6 说明书附图 5/5 页 14 CN 210813887 U 14 。
- 内容关键字: 飞行器 模拟 体验 装置
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pdf
垫片检测装置.pdf
微型扬声器音腔定量灌装装置.pdf
晶圆夹持旋转机构.pdf
流延机分切装置.pdf
不规则瓶身喷涂用包覆工装装置.pdf
宽锂带滚切设备.pdf
不锈钢分条加工开平机的导出架结构.pdf
流延机辊筒.pdf
工业硅原料用筛选装置.pdf
激光导引头零位误差测量校准装置.pdf
中药提取物过滤装置.pdf
具有绝缘边的涂碳箔、正极极片及锂电池.pdf
可自动进行降温的新能源配电柜.pdf
多角度预制梁液压钢模板自动开合装置.pdf
烧结矿制备系统.pdf
钢坯十字转盘冷却装置.pdf
快速出料的农膜原料混合装置.pdf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购物推荐方法及系统.pdf
短暂保持芯片内存储数据电路及方法.pdf
井盖生产用中频感应电炉.pdf
基于边缘计算的电网异常运行状态监测方法.pdf
自适应PID控制器的参数优化方法.pdf
渲染自定义几何体依附模型的方法及装置.pdf
具有高隔离度的紧凑型功率分配器.pdf
基于CSS样式预渲染对比的UI自动化方法及相关装置.pdf
卷对卷镭射收放卷机.pdf
熔敷陶瓷粉棒条筛板及包含其的筛分装置.pdf
纤维增强型氟塑料电线电缆及其制造方法.pdf
光固化修复机器人.pdf
尺寸可调节的飞机侧副翼组装型架.pdf
套管扶正器.pdf
牙冠及其制造方法.pdf
一种圆锥形套钉.pdf
牙齿矫正用隐形固定矫治器.pdf
适用于混合牙列的牙齿矫治系统及其制造方法.pdf
一种安全使用快捷式牙科手机.pdf
一种3D打印的树脂牙齿以及活动胶托.pdf
提供牙齿矫治用附件的方法以及该附件.pdf
一种牙科用气压式牙撑.pdf
牙医修复磨削加工用碳化钨磨针.pdf
隐形无托槽牙齿矫正器.pdf
一种牙科用清洗设备.pdf
一种义齿生产用数控模具.pdf
改良的口腔抽吸装置.pdf
牙邻接测量器.pdf
具有压力检测功能的电动牙刷.pdf
用于确定患者牙齿正畸诊断分析的系统和方法.pdf
一种锁式精密附件.pdf
一种牙齿矫正器.pdf
一种在高扭力下运行稳定且易保养的牙科种植手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