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热转印设备.pdf
《全自动热转印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自动热转印设备.pdf(11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022417.2 (22)申请日 2019.07.01 (73)专利权人 东莞市宏富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23850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上角社 区振兴路95号 (72)发明人 王友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王锦河 (51)Int.Cl. B41F 16/0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全自动热转印设备 (57)摘要 一种全自动热转印设备, 包括取料机。
2、构、 限 位机构、 放料机构、 印刷机构及下料机构; 取料机 构用于将承印物置于限位机构; 限位机构包括转 盘、 连接转盘的第一固定件、 连接第一固定件的 第一转轴及连接第一转轴的第一定位件; 第一定 位件的形状对应匹配承印物; 放料机构用于放置 花膜; 印刷机构包括滚轮及连接滚轮的加热件; 被加热件加热后的滚轮抵接花膜及第一定位件 而使花膜上的图案转印至承印物; 下料机构用于 取下第一定位件上完成转印的承印物。 本全自动 热转印设备通过取料机构将承印物放置于第一 定位件, 加热后的滚轮抵接花模及第一定位件, 同时, 第一转轴带动第一定位件转动, 使花膜的 图案转印至承印物, 下料机构再将承印。
3、物取下, 实现全自动加工。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CN 210821356 U 2020.06.23 CN 210821356 U 1.一种全自动热转印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取料机构、 限位机构、 放料机构、 印刷机 构、 及下料机构; 所述取料机构用于将承印物放置于所述限位机构;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转 盘、 连接所述转盘的第一固定件、 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一转轴、 及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 第一定位件; 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形状对应匹配所述承印物; 所述放料机构用于放置花膜; 所 述印刷机构包括滚轮及连接滚轮的加热件; 被所述加热件加热后的滚轮抵接所述花膜而使 所述花膜上的图案转。
4、印至承印物; 所述下料机构用于取下所述第一定位件上完成转印的承 印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热转印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连接所 述转盘的第一连接板及连接第一连接板与转盘的第一调节件; 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连接 第一固定件, 另一端通过第一调节件与所述转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热转印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机构; 所述控制 机构包括定位传感器; 所述定位传感器与第一转轴配合而调整所述第一定位件上的承印物 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热转印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印刷传 感器; 所述印刷传感器用于控制所述印刷机构的运作。
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热转印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报警传 感器; 所述报警传感器与下料机构配合而控制所述转盘的运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热转印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机构包括连接所述 加热件的防护罩及连接所述防护罩的印刷动力件; 所述印刷动力件用于驱动所述滚轮靠近 或远离所述第一定位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热转印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机构还包括连接所 述防护罩的滑动板、 连接滑动板的第一旋转板、 连接第一旋转板的第二旋转板、 及连接第二 旋转板的安装板; 所述滑动板用于调整所述防护罩的水平位置; 所述第一旋转板与第二旋 转板配。
6、合以调整所述防护罩的角度; 所述印刷动力件连接所述安装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热转印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料机构包括置料件及 收料件; 所述花膜的一端连接置料件, 另一端连接收料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热转印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料机构包括取料支 架、 连接取料支架的纵向滑板、 连接纵向滑板的水平滑板、 及连接水平滑板的取料件; 所述 纵向滑板滑设于所述取料支架, 所述水平滑板滑设于所述纵向滑板; 所述取料件用于将所 述承印物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热转印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支 架、 连接下料支架的水平移。
7、动件、 及连接水平移动件的下料件; 所述水平移动件滑设于下料 支架; 所述下料件用于取下所述第一定位件上完成转印的承印物。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821356 U 2 全自动热转印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印设备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的全自动热转印设 备。 背景技术 0002 转印是将中间载体薄膜上的图文采用相应的压力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法; 根 据采用压力的不同, 转印分为: 热转印, 水转印, 气转印, 丝网转印等。 热转印技术是将精美 的花纹图案印刷到耐热性的膜纸上, 然后通过加热、 加压的方式, 将油墨层的花纹图案印制 到产品表面上。 热。
8、转印技术凭借印刷图案鲜明、 颜色丰富、 生产环境环保、 且经久耐磨等特 点, 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 同时提高产品的档次, 层次分明, 光泽明亮, 广泛应用于各种塑 胶制品、 建材、 木材、 玻璃、 陶瓷、 不锈钢、 皮革等产品。 0003 传统的热转印机需人工配合操作, 人工操作容易造成产品的刮花或位置不准确, 导致花纹图案出现错位或变形, 成像质量不好且成像速度慢、 费时费力, 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基于此, 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高效稳定的全自动热转印设 备。 0005 一种全自动热转印设备, 包括取料机构、 限位机构、 放料机构、 印刷机构、 及下料机。
9、 构; 所述取料机构用于将承印物放置于所述限位机构;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转盘、 连接所述转 盘的第一固定件、 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一转轴、 及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定位件; 所 述第一定位件的形状对应匹配所述承印物; 所述放料机构用于放置花膜; 所述印刷机构包 括滚轮及连接滚轮的加热件; 被所述加热件加热后的滚轮抵接所述花膜及第一定位件而使 所述花膜上的图案转印至承印物; 所述下料机构用于取下所述第一定位件上完成转印的承 印物。 0006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热转印设备通过取料机构将承印物放置于第一定位件, 加热 后的滚轮抵接花模及第一定位件, 同时, 第一转轴带动装有承印物的第一定位件转动, 。
10、从而 使花膜上的图案转印至承印物上, 下料机构再将完成转印的承印物取下, 实现全自动加工。 本全自动热转印设备自动化程度高、 提高生产效率、 改善质量。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转盘的第一连接板及连接第 一连接板与转盘的第一调节件; 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件, 另一端通过第一 调节件与所述转盘连接。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还包括控制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定位传感器; 所述定位 传感器与第一转轴配合而调整所述第一定位件上的承印物的位置。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印刷传感器; 所述印刷传感器用于控 制所述印刷机构的运。
11、作。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报警传感器; 所述报警传感器与下料 说明书 1/5 页 3 CN 210821356 U 3 机构配合而控制所述转盘的运作。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印刷机构包括连接所述加热件的防护罩及连接所述防 护罩的印刷动力件; 所述印刷动力件用于驱动所述滚轮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定位件。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印刷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防护罩的滑动板、 连接滑动 板的第一旋转板、 连接第一旋转板的第二旋转板、 及连接第二旋转板的安装板; 所述滑动板 用于调整所述防护罩的水平位置; 所述第一旋转板与第二旋转板配合以调整所述防护罩的 。
12、角度; 所述印刷动力件连接所述安装板。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放料机构包括置料件及收料件; 所述花膜的一端连接 置料件, 另一端连接收料件。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取料机构包括取料支架、 连接取料支架的纵向滑板、 连 接纵向滑板的水平滑板、 及连接水平滑板的取料件; 所述纵向滑板滑设于所述取料支架, 所 述水平滑板滑设于所述纵向滑板; 所述取料件用于将所述承印物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件。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支架、 连接下料支架的水平移动件、 及连接水平移动件的下料件; 所述水平移动件滑设于下料支架; 所述下料件用于取下所述 第一定位件上。
13、完成转印的承印物。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全自动热转印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所示全自动热转印设备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图1所示全自动热转印设备中限位机构、 控制机构及承印物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图2所示全自动热转印设备中放料机构、 印刷机构及花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0 附图标注说明: 0021 全自动热转印设备100; 0022 取料机构10、 取料支架11、 纵向滑板12、 水平滑板13、 取料件14、 取料输送带15、 限 位机构20、 转盘21、 第一固定件22、 第一转轴23、 第一定位件24、 第一连接板2。
14、5、 第一调节件 26、 第一底板27、 支撑架28、 安装板29; 0023 放料机构30、 置料件31、 收料件32、 固定架33、 第一支撑件34、 第二支撑件35、 第一 固定件36、 第一滑轮37、 第一支撑轮38、 印刷机构40、 滚轮41、 防护罩42、 印刷动力件43、 滑动 板44、 第一旋转板45、 第二旋转板46、 安装板47、 下料机构50、 下料支架51、 水平移动件52、 下 料件53、 下料输送带54; 0024 控制机构60、 定位传感器61、 印刷传感器62、 报警传感器63、 承印物80、 花膜90。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
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但是, 本实用 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 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相反地, 提供这些实施 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6 除非另有定义, 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 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说明书 2/5 页 4 CN 210821356 U 4 0027 请参阅图1至图4, 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全自动热转印设备100, 包括取 料机构10、 限位机构20、 放料机。
16、构30、 印刷机构40、 及下料机构50; 取料机构10用于将承印物 80放置于限位机构20; 限位机构20包括转盘21、 连接转盘21的第一固定件22、 连接第一固定 件22的第一转轴23、 及连接第一转轴23的第一定位件24; 第一定位件24的形状对应匹配承 印物80; 放料机构30用于放置花膜90; 印刷机构40包括滚轮41及连接滚轮41的加热件(图未 示); 被加热件加热后的滚轮41抵接花膜90及第一定位件24而使花膜90上的图案转印至承 印物80; 下料机构50用于取下第一定位件24上完成转印的承印物80。 本全自动热转印设备 100通过取料机构10将承印物80放置于第一定位件24,。
17、 加热后的滚轮41抵接花模90及第一 定位件24, 同时, 第一转轴21带动装有承印物80的第一定位件24转动, 从而使花膜90上的图 案转印至承印物80上, 下料机构50再将完成转印的承印物80取下, 实现全自动加工。 0028 如图1与图2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取料机构10包括取料支架11、 连接取料支架11的 纵向滑板12、 连接纵向滑板12的水平滑板13、 及连接水平滑板13的取料件14; 纵向滑板12滑 设于取料支架11, 水平滑板13滑设于纵向滑板12; 取料件14用于将承印物80放置于第一定 位件24。 可选地, 取料件14通过空气负压吸附承印物80; 承印物80为塑料桶。 为。
18、了实现自动 化生产, 取料机构10还包括取料输送带15及连接取料输送带15一端的取料感应器(图未 示); 取料输送带15用于输送承印物80靠近取料支架11以便取料件14取料; 取料感应器用于 控制取料输送带15运作; 可选地, 承印物80立放于取料输送带15上。 工作时, 承印物80经取 料输送带15靠近取料支架11输送, 至取料感应器感应到承印物80后, 取料输送带15停止, 同 时, 通过纵向滑板12与水平滑板13带动取料件14移动, 使取料件14将取料输送带15上的承 印物80转移至第一定位件24。 0029 请一并参阅图3, 第一固定件22、 第一转轴23及第一定位件24一一对应匹配,。
19、 第一 定位件24的形状对应匹配承印物80。 可选地, 第一定位件24为横放, 第一定位件24为锥形。 限位机构20还包括连接转盘21的第一连接板25及连接第一连接板25与转盘21的第一调节 件26; 第一连接板25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件22, 另一端通过第一调节件26与转盘21连接; 通 过调整第一连接板25与转盘21的角度而确保第一定位件24的顶面为水平面, 便于印刷。 可 选地, 限位机构20还包括连接转盘21的第一底板27, 第一连接板25连接于第一底板27上, 以 便于调整第一连接板25的水平位置。 限位机构20还包括转盘动力件(图未标)及第一转轴驱 动件(图未标); 转盘动力件用于驱。
20、动转盘21转动; 第一转轴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转轴23转 动。 可选地, 转盘动力件为马达, 转盘动力件的一端连接分割器, 分割器连接转盘21; 第一转 轴驱动件为伺服电机。 进一步地, 限位机构20还包括支撑架28及固定连接支撑架28的安装 板29; 转盘动力件安装于支撑架28下方, 转盘21连接于支撑架28上方, 安装板29位于转盘21 上方。 为了提高加工效率, 限位机构20还包括第二固定件(图未标)、 第二转轴(图未标)、 第 二定位件(图未标)、 第三固定件(图未标)、 第三转轴(图未标)、 第三定位件(图未标)、 第四 固定件(图未标)、 第四转轴(图未标)及第四定位件(图未标); 。
21、第一固定件22、 第二固定件、 第三固定件及第四固定件的结构相同, 第一转轴23、 第二转轴、 第三转轴及第四转轴的结构 相同, 第一定位件24、 第二定位件、 第三定位件及第四定位件的结构相同, 以下不作详细描 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 限位机构20至少包括第一固定件22、 第一转轴23、 第一定位件24、 第一 连接板25、 第一调节件26及第一底板27即可; 第一定位件24为圆柱形。 0030 请一并参阅图4, 放料机构30包括置料件31及收料件32; 花膜90的一端连接置料件 说明书 3/5 页 5 CN 210821356 U 5 31, 另一端连接收料件32。 可选地, 置料件31与。
22、收料件32同速转动, 置料件31与收料件32均 为导轮。 放料机构30还包括固定架33、 第一支撑件34、 第二支撑件35、 放料动力件(图未示) 及收料动力件(图未示); 固定架33连接支撑架28上, 第一支撑件34的一端连接固定架33的 一端, 另一端连接置料件31; 第二支撑件35的一端连接固定架33远离收料件32的一端, 另一 端连接收料件32; 第一支撑件34及第二支撑件35均滑设于固定架33, 第一支撑件34用于调 整置料件31的高度, 第二支撑件35用于调整收料件32的高度, 使花膜90位于第一定位件24 的上方; 放料动力件用于驱动置料件31转动以放料, 收料动力件用于驱动收料。
23、件32转动以 回收加工后的花膜。 为了牢固固定置料件31与收料件32, 放料机构30还包括第三支撑件(图 未标)及第四支撑件(图未标); 第三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34对称设置, 第四支撑件与第二支 撑件35对称设置。 为了调整花膜90的预紧力, 确保转印效果, 放料机构30还包括第一固定件 36、 连接第一固定件36的第一滑轮37、 连接第一固定件36的第一支撑轮38、 第二固定件(图 未标)、 连接第二固定件的第二滑轮(图未标)、 及连接第二固定件的第二支撑轮(图未标); 花膜90从置料件31经第一滑轮37与第一支撑轮38滑动至第一定位件24上方, 再经第二支撑 轮与第二滑轮被收料件32回收。。
24、 可选地, 第一固定件36与第二固定件、 第一滑轮37与第二滑 轮、 第一支撑轮38与第二支撑轮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 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为多个, 第一滑轮37与第二滑轮为多个, 第一支撑轮38与第二支撑轮为多个。 0031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 印刷机构40包括连接加热件的防护罩42及连接防护罩42的印 刷动力件43; 印刷动力件43用于驱动滚轮41靠近或远离第一定位件24。 加热件内置于防护 罩42, 印刷动力件43安装于固定架33上; 可选地, 滚轮41为硅胶轮; 加热件采用电加热; 印刷 动力件43为气缸。 工作时, 当承印物80转移到滚轮41下方时, 加热件加热滚轮41, 印刷动。
25、力 件43驱动滚轮41抵接花膜90而使花膜90抵接承印物80, 第一转轴23带动承印物80转动, 从 而将花膜90上的图案转印至承印物80上。 为了调整滚轮41的位置, 印刷机构40还包括连接 防护罩42的滑动板44、 连接滑动板44的第一旋转板45、 连接第一旋转板45的第二旋转板46、 及连接第二旋转板46的安装板47; 滑动板44用于调整防护罩42相对固定架33的水平位置; 第一旋转板45与第二旋转板46配合以调整防护罩42的角度; 印刷动力件43连接安装板47, 印刷动力件43用于驱动安装板47上下移动。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 下料机构50包括下料支架 51、 连接下料支架51的水平移动。
26、件52、 及连接水平移动件52的下料件53; 水平移动件52滑设 于下料支架51; 下料件53用于取下第一定位件24上完成转印的承印物80。 可选地, 下料件53 通过空气负压吸附承印物80。 为了实现自动化生产, 下料机构50还包括下料输送带54及连 接下料输送带54一端的下料感应器(图未示); 下料输送带54用于输送承印物80远离下料支 架51; 下料感应器用于控制下料输送带54运作; 可选地, 下料件53将第一定位件24上完成转 印的承印物80转移至下料输送带54; 承印物80立放于下料输送带54上, 避免刮花承印物80 上的图案。 工作时, 通过水平移动件52带动下料件53移动, 使下。
27、料件14将第一定位件24上的 承印物80转移至下料输送带54上, 下料感应器感应到承印物80后, 下料输送带54开始运作, 承印物80经下料输送带54远离下料支架51输送。 0032 本全自动热转印设备100依次设置上料工位、 定位工位、 印刷工位及下料工位; 上 料工位对应取料机构10, 定位工位设置上料工位一侧, 印刷工位对应印刷机构40, 下料工位 对应下料机构50。 为了提高转印质量, 本全自动热转印设备100还包括控制机构60; 控制机 构60包括定位传感器61; 定位传感器61与第一转轴23配合而调整第一定位件24上的承印物 说明书 4/5 页 6 CN 210821356 U 6。
28、 80的位置。 可选地, 定位传感器61连接安装板29上, 定位传感器61对应定位工位; 进一步地, 定位传感器61为电子光纤传感器, 承印物80的侧面设有提手孔; 工作时, 定位传感器61配合 第一转轴23对承印物80的提手孔进行定位。 为了实现自动化运作, 控制机构60还包括印刷 传感器62; 印刷传感器62用于控制印刷机构40的运作, 印刷传感器62连接安装板29上, 印刷 传感器62对应上料工位; 当印刷传感器62识别到第一定位件24上没有承印物80时, 第一定 位件24转移到印刷工位时, 印刷机构40不会运作。 控制机构60还包括报警传感器63; 报警传 感器63与下料机构50配合而。
29、控制转盘21的运作; 报警传感器63连接安装板29上, 报警传感 器63对应下料工位; 当报警传感器63识别到下料异常时, 转盘21会停止运作, 以提醒用户处 理。 0033 使用本全自动热转印设备100时, 承印物80经取料输送带15输送至固定架33一侧, 取料件14取料放入上料工位的第一定位件24, 装有承印物80的第一定位件24随着转盘21移 动到定位工位, 定位传感器61配合第一转轴23对承印物80的提手孔进行定位调整; 完成定 位后, 第一定位件24随着转盘21移动到印刷工位, 印刷动力件43推动被加热件加热后的滚 轮41抵接花膜90及第一定位件24, 同时, 第一转轴23带动承印物。
30、80转动, 从而使花膜90上的 图案转印到承印物80上; 转印完成后, 第一定位件24随着转盘21移动到下料工位, 下料件53 将承印物80转移至下料输送带54输送至其他工位, 完成自动化转印。 在本实施例中, 当第一 定位件24位于上料工位时, 第二定位件位于定位工位, 第三定位件位于印刷工位, 第四定位 件位于下料工位; 随着转盘21的转动, 第一定位件24、 第二定位件、 第三定位件及第四定位 件依次切换位置, 实现同时取料、 定位、 印刷、 及下料, 同时完成后, 转盘21快速旋转切换工 位, 提高效率。 本全自动热转印设备100节约人力成本, 实现无人化生产; 承印物80从生产线 直。
31、接连接取料输送带15, 节省时间、 提高良品率; 与丝网印刷工艺下那个比, 热转印工艺环 保, 对用户身体伤害较小。 0034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热转印设备100通过取料机构10将承印物80放置于第一定位 件24, 加热后的滚轮41抵接花模90及第一定位件24, 同时, 第一转轴21带动装有承印物80的 第一定位件24转动, 从而使花膜90上的图案转印至承印物80上, 下料机构50再将完成转印 的承印物80取下, 实现全自动加工。 本全自动热转印设备100自动化程度高、 提高生产效率、 改善质量。 0035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 为使描述简洁, 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
32、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 然而, 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 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6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因此,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明书 5/5 页 7 CN 210821356 U 7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8 CN 210821356 U 8 图2 说明书附图 2/4 页 9 CN 210821356 U 9 图3 说明书附图 3/4 页 10 CN 210821356 U 10 图4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1 CN 210821356 U 11 。
- 内容关键字: 全自动 热转印 设备
新能源汽车用直流充电座.pdf
汽车智能避碰装置.pdf
骨料分选系统.pdf
片材生产用冷却设备.pdf
排水管道定位结构.pdf
一体式地面操作控制台.pdf
调色色浆过滤装置.pdf
干式变压器线圈吊具.pdf
下肢体能训练机器人.pdf
具有振动功能的发声装置.pdf
方便调整的缝纫机卷布装置.pdf
通讯接口.pdf
挤浆机加料装置.pdf
检测光刻胶适用性的方法及装置.pdf
齿轮箱生产用滚齿装置.pdf
基于动态规划和量子退火的RNA结构预测方法及系统.pdf
基于大数据的电力数据监管系统及方法.pdf
基于UWB的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pdf
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内置光纤电缆导体的制作方法.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噪声等级监测装置、监测方法及电子设备.pdf
轨道交通车辆电连接器用固定框装置.pdf
碳氮共渗的加热装置.pdf
油田隐患井报废的连续注浆封堵设备及方法.pdf
多角度辐照抗菌装置及其在制备抗菌面料中的应用.pdf
流星雨页面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航路与平台之间安全距离的评估方法、电子设备.pdf
混凝土密实用混凝土振动装置.pdf
基于NS3网络仿真平台的数据链仿真方法.pdf
双重降低残碱的高镍无钴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PTFE膜自动缠卷设备及缠卷方法.pdf
装配式断热桥楼宇景观亮化结构及其应用.pdf
制备芳基-芳基偶联化合物的方法.pdf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基地台.pdf
具有四种工作模式的液压-机械变速器.pdf
含铝和/或镁的复合硅酸盐的制备方法.pdf
防止胶带卷的端面发粘的方法.pdf
车辆灯光自动跟踪系统.pdf
监听侧录装置.pdf
疣必消酊.pdf
具有微波吸收功能的碳纳米管/陶瓷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pdf
癌痛克热力敷.pdf
溃结松栓.pdf
新型抗焦虑药.pdf
腰痛康治疗带及其制法.pdf
一种骨关节中药纸片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病的蝎毒油.pdf
存储装置及方法.pdf
羊杞保健补酒及其制备方法.pdf
取代的1H3芳基吡咯烷2,4二酮衍生物.pdf
铜-催化的碳-杂原子键和碳-碳键的形成.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