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连接密度的建筑墙体直角结构.pdf
《提高连接密度的建筑墙体直角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连接密度的建筑墙体直角结构.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667090.4 (22)申请日 2019.10.08 (73)专利权人 高碑店市正运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 074000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南辛 庄村西 (72)发明人 杨杰 (51)Int.Cl. E04G 11/06(2006.01) E04G 11/0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提高连接密度的建筑墙体直角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提高连接密度的建筑 墙体直角结构, 包括金属建筑网、 建筑板和固定 架, 所述固定架为直角形, 所。
2、述固定架的内侧同 体设置有卡耳, 所述固定架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卡 耳, 所述建筑板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 所述卡耳 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卡耳等距设置, 且卡耳之 间的间距与金属建筑网网孔尺寸相匹配, 所述第 二卡耳尺寸与卡耳一致, 且第二卡耳与卡耳关于 固定架对称并分布在固定架的外侧和内侧, 通过 以上各装置的配合使用, 能够使建筑网的固定更 加方便, 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并且在安装建筑模板时又能够使得建筑模板时 刻与建筑网保持平行, 避免墙体表面不平整, 以 及能够提升建筑墙体的连接密度, 使建筑墙体更 加坚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085798。
3、9 U 2020.06.26 CN 210857989 U 1.一种提高连接密度的建筑墙体直角结构, 包括金属建筑网(1)、 建筑板(2)和固定架 (3),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架(3)为直角形, 所述固定架(3)的内侧同体设置有卡耳(4), 所 述固定架(3)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卡耳(5), 所述建筑板(2)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连接密度的建筑墙体直角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 耳(4)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卡耳(4)等距设置, 且卡耳(4)之间的间距与金属建筑网(1)网 孔尺寸相匹配, 所述第二卡耳(5)尺寸与卡耳(4)一致, 且第二卡耳(5)与卡耳(。
4、4)关于固定 架(3)对称并分布在固定架(3)的外侧和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连接密度的建筑墙体直角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 定架(3)的顶侧开设有滑槽(31), 所述滑槽(31)的尺寸与固定槽(6)匹配, 所述滑槽(31)的 内壁距固定架(3)外壁的最小距离为0.1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连接密度的建筑墙体直角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 定架(3)顶面和底面的拐角处同体设置有纵杆(32), 所述纵杆(32)相靠近的两侧与固定架 (3)直角处的两侧齐平, 所述纵杆(32)的长度与固定槽(6)侧壁距建筑板(2)顶端的最小距 离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5、一种提高连接密度的建筑墙体直角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 杆(32)的俯视图为正方形, 且纵杆(32)的宽度与建筑板(2)的厚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连接密度的建筑墙体直角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 定槽(6)顶侧的内壁开设有活动槽(61), 所述活动槽(61)的内壁固定有轴承(62), 所述轴承 (62)的外壁安装有可自由转动的卡杆(63), 所述卡杆(63)为L型, 且卡杆(63)伸入活动槽 (61)的一端的侧面同体设置有与卡杆(63)垂直的扭杆(64), 所述扭杆(64)延伸至建筑板 (2)的外侧, 所述建筑板(2)的侧面开设圆弧形的滑道(65), 所述滑道(65)。
6、的角度在30-60 之间, 所述卡杆(63)远离扭杆(64)一端的侧面固定有压缩弹簧(66), 所述压缩弹簧(66)的 两端分别与卡杆(63)的一侧和活动槽(61)的内壁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连接密度的建筑墙体直角结构, 其特征在于: 开设于 固定架(3)顶侧的滑槽(31)的底侧靠近纵杆(32)的一端开设有卡孔(33), 所述卡孔(33)与 卡杆(63)相匹配。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857989 U 2 一种提高连接密度的建筑墙体直角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结构相关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提高连接密度的建筑墙 体直角结构。 背景技术 。
7、0002 为了提高建筑墙体的强度, 在建造时往往采用建筑网固型之后再灌浇混凝土的方 式来增加墙体内部的密度, 然而建筑网在固定时需要工作人员使用扎丝进行逐节固定, 其 过程相对繁琐也较为麻烦, 并且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并且建筑网在固型以后, 还需要将建筑 模板固定在建筑网的外侧, 无疑会增加劳动量, 并且在固定时又难以确定建筑板是否与建 筑网平行, 所以急需一种能够方便金属网的连接并提升建筑墙体连接密度, 又能够保证建 筑模板与建筑网平行并可以减少误差的建筑墙体直角连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连接密度的建筑墙体直角结构, 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
8、建筑网固定不方便, 并且在固定建筑模板时无法保证建筑模板与建 筑网平行, 导致墙体表面不平整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连接密度的建筑墙体 直角结构, 包括金属建筑网、 建筑板和固定架, 所述固定架为直角形, 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同 体设置有卡耳, 所述固定架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卡耳, 所述建筑板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 0005 优选的, 所述卡耳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卡耳等距设置, 且卡耳之间的间距与金属 建筑网网孔尺寸相匹配, 所述第二卡耳尺寸与卡耳一致, 且第二卡耳与卡耳关于固定架对 称并分布在固定架的外侧和内侧。 0006 优选的, 所述固定架的顶。
9、侧开设有滑槽, 所述滑槽的尺寸与固定槽匹配, 所述滑槽 的内壁距固定架外壁的最小距离为0.1cm。 0007 优选的, 所述固定架顶面和底面的拐角处同体设置有纵杆, 所述纵杆相靠近的两 侧与固定架直角处的两侧齐平, 所述纵杆的长度与固定槽侧壁距建筑板顶端的最小距离一 致。 0008 优选的, 所述纵杆的俯视图为正方形, 且纵杆的宽度与建筑板的厚度相同。 0009 优选的, 所述固定槽顶侧的内壁开设有活动槽, 所述活动槽的内壁固定有轴承, 所 述轴承的外壁安装有可自由转动的卡杆, 所述卡杆为L型, 且卡杆伸入活动槽的一端的侧面 同体设置有与卡杆垂直的扭杆, 所述扭杆延伸至建筑板的外侧, 所述建筑。
10、板的侧面开设圆 弧形的滑道, 所述滑道的角度在30-60 之间, 所述卡杆远离扭杆一端的侧面固定有压缩弹 簧, 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卡杆的一侧和活动槽的内壁固定。 0010 优选的, 开设于固定架顶侧的滑槽的底侧靠近纵杆的一端开设有卡孔, 所述卡孔 与卡杆相匹配。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0857989 U 3 0012 1.本实用新型, 通过固定架侧面的卡耳和第二卡耳与金属建筑网网孔的卡合, 能 够将相邻金属建筑网与固定架的内侧或外侧贴合, 使金属建筑网之间的夹角为90 , 再将建 筑板通过固定槽与滑槽的卡合, 使得建筑板与。
11、固定架连接, 并通过纵杆消除相邻建筑板之 间的缝隙, 降低墙体成型后表面不平整的情况。 0013 2.本实用新型, 通过纵杆能够避免固定架在使用时腾空, 可以将固定架的底端通 过纵杆与地面固定, 并且纵杆的长度与建筑板匹配, 能够防止相邻建筑板之间产生缝隙, 能 够在墙体浇筑时不存在混凝土泄漏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墙体直角框架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架结构俯视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槽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 1、 金属建筑网; 2、 建筑板; 3、 固定架; 31、 滑槽; 32、 纵杆; 33、 卡孔; 4、 。
12、卡耳; 5、 第二卡耳; 6、 固定槽; 61、 活动槽; 62、 轴承; 63、 卡杆; 64、 扭杆; 65、 滑道; 66、 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使建筑网的固定更加地方便, 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并且在 安装建筑模板时又能够使得建筑模板时刻与建筑网保持平行, 避免墙体表面不平整, 特提 出一种提高连接密度的建筑墙体直角结构。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 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 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
13、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 围。 0019 实施例1 0020 请参阅图1-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连接密度的建筑墙体直角结构, 包括金属 建筑网1、 建筑板2和固定架3, 固定架3为直角形, 固定架3的内侧同体设置有卡耳4, 固定架3 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卡耳5, 建筑板2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6。 0021 卡耳4设置有多个, 多个卡耳4等距设置, 且卡耳4之间的间距与金属建筑网1网孔 尺寸相匹配, 第二卡耳5尺寸与卡耳4一致, 且第二卡耳5与卡耳4关于固定架3对称并分布在 固定架3的外侧和内侧。 0022 固定架3的顶侧开设有滑槽31, 滑槽31的。
14、尺寸与固定槽6匹配, 滑槽31的内壁距固 定架3外壁的最小距离为0.1cm。 0023 固定架3顶面和底面的拐角处同体设置有纵杆32, 纵杆32相靠近的两侧与固定架3 直角处的两侧齐平, 纵杆32的长度与固定槽6侧壁距建筑板2顶端的最小距离一致。 0024 纵杆32的俯视图为正方形, 且纵杆32的宽度与建筑板2的厚度相同。 0025 固定槽6顶侧的内壁开设有活动槽61, 活动槽61的内壁固定有轴承62, 轴承62的外 壁安装有可自由转动的卡杆63, 卡杆63为L型, 且卡杆63伸入活动槽61的一端的侧面同体设 置有与卡杆63垂直的扭杆64, 扭杆64延伸至建筑板2的外侧, 建筑板2的侧面开设圆。
15、弧形的 滑道65, 滑道65的角度在30-60 之间, 卡杆63远离扭杆64一端的侧面固定有压缩弹簧66, 压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0857989 U 4 缩弹簧66的两端分别与卡杆63的一侧和活动槽61的内壁固定。 0026 开设于固定架3顶侧的滑槽31的底侧靠近纵杆32的一端开设有卡孔33, 卡孔33与 卡杆63相匹配。 0027 本实施例中, 在安装时, 先将纵杆32的底端与地面接触, 并保持纵杆32与地面垂 直, 然后手持建筑板2并将固定槽6沿着靠近固定架3的方向运动, 直至固定槽6与滑槽31卡 合, 在两者卡合过程中, 活动槽61内部的卡杆63先与滑槽31的底侧接触, 。
16、此时滑槽31的底侧 对卡杆63施加一个向着活动槽61内部运动的力, 卡杆63以轴承62为轴进行一定角度的偏 转, 并且在压缩弹簧66的作用下, 卡杆63伸出活动槽61的一端时刻与滑槽31的底侧贴合, 直 至滑槽31和固定槽6完全卡合。 0028 当滑槽31与固定槽高6完全卡合之后, 卡杆63伸出活动槽61的一端与卡孔33卡合, 两个建筑板2靠近固定架3的一侧与纵杆32的侧面贴合, 建筑板2、 固定架3和纵杆32三者的 外侧齐平。 0029 建筑板2与固定架3组合以后的框架取两个, 并通过测量将两块框架的距离设置为 建筑墙体的厚度, 并将两者底部延竖直方向固定在地面上, 然后将四块金属建筑网1分。
17、别与 固定架3的外侧和内侧贴合, 在金属建筑网1与固定架3贴合以后, 将位于金属建筑网1中部 处网孔的周边与固定架3外侧的第二卡耳5和固定架3内侧的卡耳4卡合, 在进行卡合过程 中, 要确保相连的两个金属建筑网1时刻保持垂直, 且两者接触位置紧密贴合, 然后将多个 金属建筑网1沿着已经固定好的金属建筑网1依次排开, 并将其余建筑板2与已经固定的建 筑板2依次排开固定,并使得建筑板2与金属建筑网1时刻保持平行。 0030 在需要将建筑板2拆除时, 依次将远离固定架3的建筑板2拆除, 最后用手指拨动扭 杆64, 使扭杆64在滑道65的内部滑动, 根据杠杆原理, 卡杆63将以轴承62为轴进行偏转, 。
18、并 使得卡杆63与卡孔33分离, 在通过用手对建筑板2施加一个向着远离固定架3方向的力, 并 使建筑板2与固定架3脱离, 最后用手向着远离金属建筑网1的方向拖拽固定架3, 使固定架3 与金属建筑网1脱离即可。 0031 通过以上各装置的配合使用, 能够使建筑网的固定更加方便, 减少工作人员的工 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并且在安装建筑模板时又能够使得建筑模板时刻与建筑网保持平行, 避免墙体表面不平整, 以及能够提升建筑墙体的连接密度, 使建筑墙体更加坚固。 0032 实施例2 0033 请参阅图1-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纵杆32相靠近的两侧与固定 架3直角处的两侧齐平, 纵杆。
19、32的长度与固定槽6侧壁距建筑板2顶端的最小距离一致, 纵杆 32的俯视图为正方形, 且纵杆32的宽度与建筑板2的厚度相同, 这样既能够保证建筑板2与 纵杆32之间无缝隙, 又能够保证混凝体在浇灌时不会发生泄漏, 并且可以使得建筑墙体的 拐角处保持直角。 0034 本实用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 “竖直” 、“上” 、“下” 、“水平” 等指示的方位或 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 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的限制。 0035 本实用的描述中, 还需要说。
20、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 术语 “设置” 、“安 装”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0857989 U 5 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连接, 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 可 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 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0036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0857989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7 CN 210857989 U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8 CN 210857989 U 8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9 CN 210857989 U 9 。
- 内容关键字: 提高 连接 密度 建筑 墙体 直角 结构
新型推拉式化妆容器.pdf
车辆后桥制动油管安装结构.pdf
电动玩具车零件喷漆用工件架.pdf
玩具车.pdf
筒体内外圆机加工支撑装置.pdf
多功能加热破壁料理机.pdf
芳烃吸附分离装置程控球阀.pdf
内衣生产用布料收卷机构.pdf
离心机的转篮机构.pdf
铜及铜合金半连续铸造装置.pdf
积木琴玩具.pdf
健身器材用弹簧减震结构.pdf
包装瓶烫金用定位工装.pdf
积木块.pdf
双孔快速均匀进料滤板组合结构.pdf
快速高效过滤器滤芯.pdf
集成防电墙式恒温阀及应用该恒温阀的热水器.pdf
合金钢异型材成型一体机.pdf
液体药物浓度调节器.pdf
游客分类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pdf
再生铅环集烟气除尘脱硫设备.pdf
隧道施工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pdf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电力系统风险预测方法及系统.pdf
安检图像查验方法和装置.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半导体电阻值预测方法及系统.pdf
由石墨烯材料制成的散热膜及其应用的手机后盖.pdf
电催化氧化医院废水处理装置.pdf
单相复合钙钛矿陶瓷粉体、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半导体用超纯电子级化学试剂纯化装置.pdf
阵列基板制备方法、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pdf
织机了机时间预测方法.pdf
受限空间内燃气燃爆超、动压测试装置及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