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排气尾管.pdf
《防水排气尾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水排气尾管.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759886.2 (22)申请日 2019.10.21 (73)专利权人 宁波汇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地址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 少白村 (72)发明人 张四海 (51)Int.Cl. F01N 13/08(2010.01) F01N 13/18(2010.01) F01N 3/021(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防水排气尾管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排气尾管, 包括前 排气管, 尾气分流壳, 尾气分流壳上固定连接多 个后。
2、排气管, 前排气管包括分体的第一前排气管 和第二前排气管, 第一前排气管和第二前排气管 之间通过快接机构安装尾气过滤器; 快接机构包 括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 第一密封套和第二 密封套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吸水内套, 第一前排气管和第二前排气管的端口处均设有 尾气单向排出机构, 尾气单向排出机构包括固定 在第一前排气管和第二前排气管内壁上的止动 板以及与第一前排气管和第二前排气管活动连 接的尾气单向排出板; 该系统通过尾气单向排出 板、 吸水内套对回流到排气管内的水进行多层阻 隔, 对排气管起到了很好的防水作用, 提高了汽 车涉水的安全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
3、10858897 U 2020.06.26 CN 210858897 U 1.一种防水排气尾管, 包括前排气管, 与前排气管连接的尾气分流壳, 尾气分流壳上固 定连接多个后排气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排气管包括分体的第一前排气管和第二前排气 管, 第一前排气管和第二前排气管之间通过快接机构安装尾气过滤器; 快接机构包括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 第一密封套的端面带有第一连接法兰, 第二 密封套的端面带有第二连接法兰, 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第一 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围成过滤器安装腔, 尾气过滤器位于过滤器安装腔内, 第一密封套上 设有与过滤器安装腔连通的第一螺纹口, 第二。
4、密封套上设有与过滤器安装腔连通的第二螺 纹口, 第一螺纹口与所述第一前排气管螺纹连接, 第二螺纹口与所述第二前排气管螺纹连 接; 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吸水内套, 吸水内套与外壳通 过胶水固定; 所述第一前排气管和第二前排气管的端口处均设有尾气单向排出机构, 尾气单向排出 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前排气管和第二前排气管内壁上的止动板以及与第一前排气管和第 二前排气管活动连接的尾气单向排出板, 止动板对尾气单向排出板一侧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排气尾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尾气分流壳的顶部焊接 有两个连接板, 连接板呈U型, 连接板上设有多个螺纹固定孔, 两个。
5、U型连接板通过螺纹固定 孔内的螺栓与汽车底盘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水排气尾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套和第二 密封套内壁上的吸水内套带有柔性支撑板, 柔性支撑板为圆环板, 柔性支撑板与尾气过滤 器的周面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水排气尾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支撑板与吸水内套 一体成型, 吸水内套和柔性支撑板的材质为硬质海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水排气尾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尾气分流壳上安装螺纹 套, 所述第二前排气管的一端与螺纹套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排气尾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U型连接板焊接在尾气 分流壳的。
6、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排气尾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排气管的数量为两 个, 后排气管、 前排气管以及尾气分流壳的材质为金属。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858897 U 2 一种防水排气尾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气尾管领域, 尤其是一种防水排气尾管。 背景技术 0002 排气管系统是发动机排气系统的一部分, 排气系统主要包括排气歧管、 排气管和 消音器, 排气歧管通过尾气分流壳连接排气管, 排气管系统一般是安装在汽车尾部的下方 位置, 了降低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排气管上需要安装尾气过滤器, 现有汽车排气管系统的尾 气过滤器是直接加装在排气管的内。
7、部, 尾气过滤器与排气管系统为一个整体, 安装后无法 拆除或者更换, 尾气过滤器使用存在局限性; 0003 另外, 由于汽车的排气管安装位置比较低, 汽车底盘涉水时, 如果发动机熄火的 话, 就很容易存在水流倒灌到排气管内的问题, 目前的汽车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汽车涉水导 致排气管进水的问题, 因此, 解决汽车排气管进水的问题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提供一种防水排气尾管。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防水排气尾管, 包括前排气管, 与前排气管连接的尾气分流壳, 尾气分流壳上 固定连接多个后排气管。
8、, 所述前排气管包括分体的第一前排气管和第二前排气管, 第一前 排气管和第二前排气管之间通过快接机构安装尾气过滤器; 0007 快接机构包括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 第一密封套的端面带有第一连接法兰, 第二密封套的端面带有第二连接法兰, 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围成过滤器安装腔, 尾气过滤器位于过滤器安装腔内, 第一密封 套上设有与过滤器安装腔连通的第一螺纹口, 第二密封套上设有与过滤器安装腔连通的第 二螺纹口, 第一螺纹口与所述第一前排气管螺纹连接, 第二螺纹口与所述第二前排气管螺 纹连接; 0008 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
9、的吸水内套, 吸水内套与外 壳通过胶水固定; 0009 所述第一前排气管和第二前排气管的端口处均设有尾气单向排出机构, 尾气单向 排出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前排气管和第二前排气管内壁上的止动板以及与第一前排气管 和第二前排气管活动连接的尾气单向排出板, 止动板对尾气单向排出板一侧限位。 0010 进一步, 所述尾气分流壳的顶部焊接有两个连接板, 连接板呈U型, 连接板上设有 多个螺纹固定孔, 两个U型连接板通过螺纹固定孔内的螺栓与汽车底盘固定连接。 0011 进一步, 所述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内壁上的吸水内套带有柔性支撑板, 柔性 支撑板为圆环板, 柔性支撑板与尾气过滤器的周面抵触。 0012 。
10、进一步, 所述柔性支撑板与吸水内套一体成型, 吸水内套和柔性支撑板的材质为 硬质海绵。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0858897 U 3 0013 进一步, 所述尾气分流壳上安装螺纹套, 所述第二前排气管的一端与螺纹套螺纹 连接。 0014 进一步, 所述U型连接板焊接在尾气分流壳的顶部。 0015 进一步, 所述后排气管的数量为两个, 后排气管、 前排气管以及尾气分流壳的材质 为金属。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排气管系统的第一前排气管和第二前排气管之间通 过快接机构安装尾气过滤器; 快接机构包括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 第一密封套的端面 带有第一连接法兰, 第二密封套的。
11、端面带有第二连接法兰, 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 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围成过滤器安装腔, 尾气过滤器位于过滤器 安装腔内, 第一密封套上设有与过滤器安装腔连通的第一螺纹口, 第二密封套上设有与过 滤器安装腔连通的第二螺纹口, 第一螺纹口与所述第一前排气管螺纹连接, 第二螺纹口与 所述第二前排气管螺纹连接, 组装后, 发动机的尾气从第一前排气管进入到过滤器安装腔 内与尾气过滤器接触并被过滤, 过滤后的尾气从第二前排气管进入尾气分流壳并从后排气 管排出, 该排气管系统通过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快接的方式来安装尾气过滤器, 尾气 过滤器拆装方便, 方便及时更换和维护; 001。
12、7 另外, 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吸水内套, 吸水内 套与外壳通过胶水固定; 第一前排气管和第二前排气管的端口处均设有尾气单向排出机 构, 尾气单向排出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前排气管和第二前排气管内壁上的止动板以及与第 一前排气管和第二前排气管活动连接的尾气单向排出板, 止动板对尾气单向排出板一侧限 位, 在排气管进水时, 外界的水从后排气管回流到第二前排气管被第二前排气管内的尾气 单向排出板阻止, 对回流的水进行第一步阻隔, 如果少量的水进入到过滤器安装腔时, 水被 吸水内套吸附, 如果残留的水进一步回流到第一前排气管, 残留的水再次被第一前排气管 内的尾气单向排出板阻。
13、止, 该系统通过第二前排气管内的尾气单向排出板、 过滤器安装腔 内的吸水内套, 第一前排气管内的尾气单向排出板对回流到排气管内的水进行多层阻隔, 保证回流水无法回流到发动机内, 对排气管起到了很好的防水作用, 提高了汽车涉水的安 全度。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快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前排气管、 第二前排气管与尾气过滤器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如图1至图3所示, 一种防水排气尾管, 包括前排气管1, 与前排气管连接的尾气分 流壳2, 尾气分流壳2上固定连接多个后排气管3, 尾气分流壳2的顶部焊接。
14、有两个连接板4, 连接板4呈U型, 连接板4上设有多个螺纹固定孔5, 安装时, 两个U型连接板4通过螺纹固定孔 5内的螺栓与汽车底盘固定连接, 即可完成整个排气系统的固定, 固定方式方便, 简洁。 0022 前排气管1包括分体的第一前排气管6和第二前排气管7, 第一前排气管6和第二前 排气管7之间通过快接机构安装尾气过滤器8;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0858897 U 4 0023 快接机构包括第一密封套9和第二密封套10, 第一密封套9的端面带有第一连接法 兰11, 第二密封套10的端面带有第二连接法兰12, 第一连接法兰11和第二连接法兰12通过 螺栓13固定连接, 第一密封套。
15、9和第二密封套10围成过滤器安装腔14, 尾气过滤器8位于过 滤器安装腔14内, 第一密封套9上设有与过滤器安装腔14连通的第一螺纹口15, 第二密封套 10上设有与过滤器安装腔14连通的第二螺纹口16, 第一螺纹口15与第一前排气管6螺纹连 接, 第二螺纹口16与第二前排气管7螺纹连接。 0024 进一步, 第一密封套9和第二密封套10的内壁上设有柔性支撑板17, 柔性支撑板17 为圆环板, 柔性支撑板17与尾气过滤器8的周面抵触。 柔性支撑板17对尾气过滤器8起到缓 冲保护的作用。 0025 组装后, 发动机的尾气从第一前排气管6进入到过滤器安装腔14内与尾气过滤器8 接触并被过滤, 过滤。
16、后的尾气从第二前排气管7进入尾气分流壳2并从后排气管3排出, 该排 气管系统通过第一密封套9和第二密封套10快接的方式来安装尾气过滤器8, 尾气过滤器8 拆装方便, 方便及时更换和维护。 0026 本实用新型中, 尾气分流壳2上安装螺纹套18, 第二前排气管7的一端与螺纹套18 螺纹连接。 U型连接板4焊接在尾气分流壳2的顶部。 后排气管3的数量为两个, 后排气管3、 前 排气管1以及尾气分流壳2的材质为金属。 0027 进一步, 为了达到防水效果, 第一密封套9和第二密封套10包括外壳19以及设置在 外壳19内的吸水内套20, 吸水内套20与外壳19通过胶水固定; 柔性支撑板17与吸水内套2。
17、0 一体成型, 吸水内套20和柔性支撑板17的材质为硬质海绵。 0028 第一前排气管6和第二前排气管7的端口处均设有尾气单向排出机构, 尾气单向排 出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前排气管6和第二前排气管7内壁上的止动板21以及与第一前排气 管6和第二前排气管7活动连接的尾气单向排出板22, 止动板21对尾气单向排出板22一侧限 位; 0029 在排气管进水时, 外界的水从后排气管3回流到第二前排气管7被第二前排气管7 内的尾气单向排出板22阻止, 对回流的水进行第一步阻隔, 如果少量的水进入到过滤器安 装腔14时, 水被吸水内套20吸附, 如果残留的水进一步回流到第一前排气管6, 残留的水再 次被第一。
18、前排气管6内的尾气单向排出板22阻止, 该系统通过第二前排气管7内的尾气单向 排出板22、 过滤器安装腔14内的吸水内套20, 第一前排气管6内的尾气单向排出板22对回流 到排气管内的水进行多层阻隔, 保证回流水无法回流到发动机内, 对排气管起到了很好的 防水作用, 提高了汽车涉水的安全度。 003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 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 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 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要求 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0858897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210858897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210858897 U 7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210858897 U 8 。
- 内容关键字: 防水 排气
养殖禽畜排泄物固液分离处理设备.pdf
铝合金平板加工用夹具.pdf
抗弯抗拉低频闪灯带.pdf
图书馆空气调节装置.pdf
路面高差检测装置.pdf
U肋板转运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切换装置.pdf
冲压机用的精准送料装置.pdf
茶叶加工用萎凋装置.pdf
糠醛残液回收釜.pdf
蓄电池组中实时时钟芯片供电电路.pdf
水平防跷板调节压轮机构.pdf
高压线圈引出装置.pdf
热管节能型离子溶液碳捕集装置.pdf
工作效率高的多单元碟状容器定量充填装置.pdf
用于散热器铜管的收卷辅助设备.pdf
手提式电动冷烟雾机的驱动式收置结构.pdf
气相三氧化硫磺化反应系统.pdf
基于多频点扫频工作的超声波控藻系统.pdf
改进型太阳能板旋转支架.pdf
基于实时网络的风电场智能图像监控系统.pdf
自动驾驶路线规划方法和系统.pdf
高可靠性的平板探测器数据采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pdf
多区域虚拟电厂协同优化运行方法.pdf
基于深度学习眼球追踪光斑检测方法及装置.pdf
风电电能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pdf
TBC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TBC太阳能电池与光伏系统.pdf
森林冠层高度与地理环境协变量关系确定方法及系统.pdf
基于眼动数据的自动冻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U形肋焊接定位系统.pdf
太阳能组件撕胶引线点胶一体机及生产方法.pdf
基于辐射传输参数应用卷积神经网络的水深地图反演方法.pdf
化工区域的空气污染溯源方法及装置.pdf
一种连续生产染料的方法和装置.pdf
一种基于ZIGBEE无线通信的LED灯控制系统.pdf
一种车辆轮胎路面附着系数测试方法和测试装置.pdf
散芯光纤制成带状光纤设备及带状光纤的制作方法.pdf
一种铸造用真空吸铝转运系统.pdf
基于双向通讯的三轴位移监测装置及方法.pdf
无合金层轴瓦喷涂MOS2工艺.pdf
刮板研磨装置.pdf
一种吹塑机冷却风机装置.pdf
光网络中多层保护倒换方法及装置.pdf
一种鸡爪分切机.pdf
起重机大小车用座标式相对位移检测磁尺.pdf
一种清洗剂组合物和反渗透膜的清洗方法.pdf
色散补偿系统和具有改进的品质因数的色散补偿光纤.pdf
一种水下特种线缆及其光单元结构.pdf
车厢内斗.pdf
全自动模板缝纫机.pdf
全自动卡簧装配机.pdf
复合材料,成型体,具有成型体的电子装置以及制造成型体的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