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箱和运输设备.pdf
《配送箱和运输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送箱和运输设备.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323377.5 (22)申请日 2019.08.15 (73)专利权人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9号 2106-030 (72)发明人 刘旸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代理人 权鲜枝赵美林 (51)Int.Cl. F25D 11/00(2006.01) F25D 19/00(2006.01) F25D 29/00(2006.01) F25D 23/06(2006.01) F25D 23/02(。
2、2006.01) B65D 81/1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配送箱和运输设备 (57)摘要 本申请公开一种配送箱和运输设备, 配送箱 包括箱体, 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制冷制热装置; 所 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 散热器和导 冷板;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散热 器接触,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 第二表面与所述导冷板接触; 所述箱体顶部具有 散热孔, 所述散热器通过所述散热孔显露出所述 箱体顶部且所述散热器的体积大于所述导冷板 的体积; 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电路控制接口, 所述 电路控制接口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接, 并与外 接电源连接。 配送箱采用一套。
3、装置既制冷又制 热, 节约了空间, 配送箱顶部设置散热孔, 保证了 制冷效果, 运输设备用于控制配送箱制冷制热, 保证了安全性。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210892300 U 2020.06.30 CN 210892300 U 1.一种配送箱, 其特征在于, 包括箱体, 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制冷制热装置; 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 散热器和导冷板;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散热器接触,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背离所述第一表 面的第二表面与所述导冷板接触; 所述箱体顶部具有散热孔, 所述散热器通过所述散热孔显露出所述箱体顶部且所述散 热器的体积大于所述导冷板的体积;。
4、 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电路控制接口, 所述电路控制接口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接, 并与外接电源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 与所述导冷板接触并与所述电路控制接口连接, 用于采集箱体内的 温度值; 所述电路控制接口与外接电源连接后, 接收所述外接电源传输的电流信号和控制信 号, 将电流信号和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半导体制冷片; 其中, 控制信号包括基于所述温度值生成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 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工作, 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 停止工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箱, 其特。
5、征在于, 所述箱体的侧面有开口, 所述开口处可拆 卸的连接一箱门; 所述电路控制接口设置在箱体的与箱门所在箱体侧面相对的第一侧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送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面上与所述电路控制接口相邻位置处还开有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内设 置有锁钩, 所述锁钩, 用于将所述配送箱与运输设备连接固定; 当所述锁钩处于闲置状态时, 所述锁钩受力后转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送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门上安装有电子锁, 所述电子锁与所述电路控制接口连接, 根据所述电路控制接口传输的开锁信号控制开 启所述箱门或根据所述电路控制接口传输的闭锁信号控制关闭所述箱门。 。
6、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送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的与箱门所在箱体侧面邻接的两个侧面中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 所述第二凹槽, 用于与运输设备的凸块卡合固定。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配送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顶部的中间位置具有 向内凹陷形成的凹陷槽, 所述凹陷槽的槽底与槽壁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 横跨所述凹陷槽的槽底设置有提手, 所述提手与所述凹陷槽的槽壁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为包括外壳和内胆的双层结构, 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胆之间填充保温材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散 热孔。
7、,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0892300 U 2 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两套所述制冷制热装置, 所述制冷制热装置的散热器与所述散热孔 位置对应。 10.一种运输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备本体, 设置在设备本体上的连接器, 电源和控 制器; 所述连接器分别与所述电源和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连接器, 还与配送箱的箱体上设置的电路控制接口连接; 所述配送箱的箱体内设置有制冷制热装置, 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 散 热器和导冷板,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散热器接触,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背离 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与所述导冷板接触, 所述箱体顶部具有散热孔, 所述散热器通。
8、过 所述散热孔显露出所述箱体顶部且所述散热器的体积大于所述导冷板的体积。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0892300 U 3 一种配送箱和运输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物流配送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配送箱和运输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因地理位置, 气候, 季节关系, 人们对物品配送有不同的温度需求, 这就要求配送 箱不仅有良好的保温功能, 还需要具有适当的加热功能和制冷功能。 为此, 有的配送箱中安 装两套独立的装置分别用于制冷和制热, 这样不仅占用了箱体很大一部分空间, 造成运力 浪费。 而且, 热量无处散发仍然会在箱体内循环, 导致制冷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
9、0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送箱和运输设备, 配送箱采用一套装置既实现制冷又实现制 热, 节约了空间; 配送箱顶部设置散热孔, 用于冷热交换, 保证了制冷效果, 运输设备用于控 制配送箱内制冷制热装置工作, 保证了安全性。 0004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配送箱, 包括箱体, 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制冷制 热装置; 0005 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 散热器和导冷板; 0006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散热器接触,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背离所述第 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与所述导冷板接触; 0007 所述箱体顶部具有散热孔, 所述散热器通过所述散热孔显露出所述箱体顶部且所 述散热器的体。
10、积大于所述导冷板的体积; 0008 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电路控制接口, 0009 所述电路控制接口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接, 并与外接电源连接。 0010 可选地, 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0011 所述温度传感器, 与所述导冷板接触并与所述电路控制接口连接, 用于采集箱体 内的温度值; 0012 所述电路控制接口与外接电源连接后, 接收所述外接电源传输的电流信号和控制 信号, 将电流信号和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半导体制冷片; 0013 其中, 控制信号包括基于所述温度值生成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 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工作, 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制 冷片。
11、停止工作。 0014 可选地, 所述箱体的侧面有开口, 所述开口处可拆卸的连接一箱门; 0015 所述电路控制接口设置在箱体的与箱门所在箱体侧面相对的第一侧面上。 0016 可选地, 所述第一侧面上与所述电路控制接口相邻位置处还开有第一凹槽, 所述 第一凹槽内设置有锁钩, 0017 所述锁钩, 用于将所述配送箱与运输设备连接固定; 0018 当所述锁钩处于闲置状态时, 所述锁钩受力后转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说明书 1/5 页 4 CN 210892300 U 4 0019 可选地, 所述箱门上安装有电子锁, 0020 所述电子锁与所述电路控制接口连接, 根据所述电路控制接口传输的开锁信号控 制开。
12、启所述箱门或根据所述电路控制接口传输的闭锁信号控制关闭所述箱门。 0021 可选地, 所述箱体的与箱门所在箱体侧面邻接的两个侧面中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 第二凹槽, 0022 所述第二凹槽, 用于与运输设备的凸块卡合固定。 0023 可选地, 所述箱体顶部的中间位置具有向内凹陷形成的凹陷槽, 0024 所述凹陷槽的槽底与槽壁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 横跨所述凹陷槽的槽底设置有提 手, 0025 所述提手与所述凹陷槽的槽壁连接。 0026 可选地, 所述箱体为包括外壳和内胆的双层结构, 0027 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胆之间填充保温材料。 0028 可选地, 所述箱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散热孔, 002。
13、9 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两套所述制冷制热装置, 所述制冷制热装置的散热器与所述散 热孔位置对应。 0030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运输设备, 包括设备本体, 设置在设备本体 上的连接器, 电源和控制器; 0031 所述连接器分别与所述电源和所述控制器连接; 0032 所述连接器, 还与配送箱的箱体上设置的电路控制接口连接; 0033 所述配送箱的箱体内设置有制冷制热装置, 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 片、 散热器和导冷板,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散热器接触,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 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与所述导冷板接触, 所述箱体顶部具有散热孔, 所述散热器 通过所述散。
14、热孔显露出所述箱体顶部且所述散热器的体积大于所述导冷板的体积。 0034 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配送箱, 采用一套装置既实现制冷功能又实现制热功 能, 从而有效节省了箱体内部空间。 并且, 箱体顶部设置散热孔, 避免热量在箱体内循环, 提 高了制冷效果。 本实施例的运输设备与配送箱连接, 控制箱体的制冷制热, 统一控制方便, 保证了安全性。 0035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 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 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36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
15、施方式的详细描述, 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 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 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 的限制。 0037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配送箱的立体图; 0038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制冷制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配送箱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配送箱的剖面示意图; 说明书 2/5 页 5 CN 210892300 U 5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 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 的示例性实施例, 然而应当理解, 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
16、里阐述的实施例 所限制。 相反, 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 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 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42 本申请的设计构思在于: 为了满足不同温度环境下的配送需求, 本实施例提出一 种配送箱和运输设备, 配送箱中通过一套装置实现制冷制热两种功能, 与现有的安装单独 制冷或单独制热的装置相比, 大大节约了箱体内的空间, 有利于提高运力。 而且, 箱体顶部 开设散热孔, 实现空气流通, 避免了热量在箱体内循环, 导致制冷效果差的问题。 最后, 配送 箱与外接运输设备的电源连接, 由外接电源控制制冷制热, 控制方便、 安全, 提高了配送箱 的市场竞争力。 00。
17、43 结合图1至图3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配送箱的结构进行说明。 0044 参见图1, 配送箱包括箱体101, 所述箱体101内设置有制冷制热装置102; 0045 参见图2, 所述制冷制热装置102包括半导体制冷片1022、 散热器1023和导冷板 1021。 0046 半导体制冷片, 也叫热电制冷片, 是电流换能型片件, 通过输入电流的控制, 可实 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 可靠性较高。 0047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022的第一表面(即上表面)与所述散热器1023接触, 所述半导 体制冷片1022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即下表面)与所述导冷板1021接触。 0048 所述箱体101顶部具有散热孔。
18、(参见图1中能够露出黑色散热器的位置), 所述散热 器1023通过所述散热孔显露出所述箱体101顶部且所述散热器1023的体积大于所述导冷板 1021的体积。 这里, 散热器的体积大于导冷板的体积有利于制冷时快速带走半导体制冷片 上表面的热量, 提高制冷效果。 0049 参见图3, 所述箱体101上设置有电路控制接口107, 所述电路控制接口107与所述 半导体制冷片1022连接, 并与外接电源连接。 这里的外接电源比如是运输设备(如无人车) 内的电源。 0050 本实施例中采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冷及制热, 半导体制冷片的特性为: 电流为 正向时, 半导体制冷片一侧制冷另一侧制热; 若改变电流。
19、流向, 则上述制冷端变为制热, 制 热端变为制冷。 所以采用一个装置既能实现制冷又能实现制热, 满足了不同温度环境下的 配送要求, 并节约了箱体空间。 0051 由此可知, 本实施例中的配送箱, 一方面, 采用制冷制热功能于一体的制冷制热装 置, 从而节省了箱体空间, 提高了运力。 另一方面, 在箱体顶部开设散热孔用于进行空气交 换, 避免了热量在箱体内循环影响制冷效果的技术问题。 0052 参见图4, 本实施例的箱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8, 所述温度传感器108与所述导 冷板1021接触并与所述电路控制接口107连接, 用于采集箱体101内的温度值; 所述电路控 制接口107与外接电源连接。
20、后, 接收所述外接电源传输的电流信号和控制信号, 将电流信号 和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022; 其中, 控制信号包括基于所述温度值生成的第 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工作, 所述第 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停止工作。 说明书 3/5 页 6 CN 210892300 U 6 0053 如前述, 通过控制电流的方向可以实现半导体制冷片冷端和热端的切换。 因此, 外 接电源通过电路控制接口107获取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温度值, 当需要控制箱体内的制 冷制热装置工作时, 生成第一控制信号, 将第一控制信号通过电路控制接口107输出至半导 。
21、体制冷片1022, 半导体制冷片1022根据电流信号(比如反向电流)和第一控制信号开始工 作, 使得半导体制冷片1022与导冷板1021接触的第二表面加热直至温度值达到设定温度 值。 同理, 当箱体内温度值高于设定温度值需要降温、 制冷时, 则通过电路控制接口107将正 向电流发送至半导体制冷片1022, 使得半导体制冷片1022与导冷板1021接触的一面(第二 表面)制冷, 同时散热器1023进行散热直至温度值达到设定温度值。 当不需要加热或制冷 时, 生成第二控制信号, 将第二控制信号通过电路控制接口107输出至半导体制冷片1022, 控制半导体制冷片1022停止工作。 0054 由此, 。
22、本实施例的制冷制热装置102, 既能加热也能制冷, 可以对配送箱内的物品 如外卖食物或者饮料等进行温度调节, 以适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配送需求。 0055 继续参见图1, 图1中示意的配送箱的箱体为四方体, 但箱体形状不限于此, 可以是 圆柱体、 长方体等。 箱体101的侧面有开口, 开口处可拆卸的连接一箱门105。 结合图3, 所述 电路控制接口107设置在箱体101的与箱门105所在箱体侧面相对的第一侧面上。 0056 参见图3, 第一侧面上与所述电路控制接口107相邻位置处还开有第一凹槽, 所述 第一凹槽内设置有锁钩106, 所述锁钩106, 用于将所述配送箱与运输设备连接固定; 当所述 。
23、锁钩106处于闲置状态时, 所述锁钩106受力后转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这样在不使用锁钩时, 将锁钩旋入凹槽内, 保持箱体侧面平整, 不至于伤到人, 更加安全。 0057 本实施例的箱门105上安装有电子锁(未示出), 所述电子锁与所述电路控制接口 107连接, 根据所述电路控制接口107传输的开锁信号控制开启所述箱门105或根据所述电 路控制接口107传输的闭锁信号控制关闭所述箱门105。 即, 箱门带电子锁, 通过运输设备的 控制信号可进行箱门开启、 关闭, 既保证了配送箱的安全性又增强了功能性和实用性。 0058 参见图1和图3, 所述箱体101的与箱门105所在箱体侧面邻接的两个侧面中至。
24、少一 个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103, 所述第二凹槽103, 用于与运输设备的凸块卡合固定。 也就是 说, 本实施例的箱体的侧面具有用于与运输设备固定的卡扣位(即第二凹槽), 使得配送箱 与运输设备安装、 拆卸都很方便, 不需要使用工具。 0059 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的箱体101顶部的中间位置具有向内凹陷形成的凹陷槽, 凹 陷槽的槽底与槽壁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 横跨所述凹陷槽的槽底设置有提手104, 提手104 与凹陷槽的槽壁连接。 即, 箱体顶部设置隐藏式提手, 从而在凹陷槽的作用下, 提手具有较 大的手握范围, 便于箱体的提取, 并且不影响箱体外观和多个箱体叠放使用。 0060 为了提高保。
25、温效果, 参见图4, 箱体101为包括外壳和内胆的双层结构, 所述外壳和 所述内胆之间填充保温材料, 即, 外壳和内胆之间形成有保温层109。 0061 结合图1和图4可知, 本实施例的箱体10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孔, 所述箱 体内设置有两套所述制冷制热装置102, 所述制冷制热装置102的散热器与散热孔位置对 应。 通过设置两套制冷制热装置, 当需要制冷或加热时, 控制两套制冷制热装置同时工作, 加快制冷或加热效率, 节省时间。 0062 本实施例配送箱的使用过程示意如下: 0063 将待制冷或加热的物品(如外卖食物)放置于箱体101的容纳空间1011中, 运输设 说明书 4/5 页。
26、 7 CN 210892300 U 7 备(比如无人车)通过配送箱的电路控制接口107打开制冷制热装置102的电源开关后, 温度 传感器108采集导冷板1021当前的温度, 如果当前温度比设定温度高, 则通过电路控制接口 107输出正向电流至半导体制冷片1022, 半导体制冷片1022与导冷板1021接触的一面开始 制冷, 同时, 散热器1023工作, 通过配送箱的散热孔将半导体制冷片1022另一面(即与散热 器接触的一面)的热量散出箱体, 使得半导体制冷片1022可以持续制冷。 当导冷板1021的温 度达到设定温度值或温度范围时, 通过电路控制接口107输出控制信号, 控制半导体制冷片 10。
27、22停止工作。 0064 另外, 如果温度传感器108采集到导冷板1021的当前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 则通过 电路控制接口107输出反向电流至半导体制冷片1022, 使半导体制冷片1022与导冷板1021 接触的一面开始加热, 直至温度值达到设定温度时, 通过电路控制接口107输出控制信号, 控制半导体制冷片1022停止工作。 0065 由此, 本实施例的配送箱安装制冷制热装置, 制冷制热装置的一面通过散热孔部 分露出箱体顶部, 用于冷热交换, 另一面在箱体内部, 箱体内有保温材料, 箱体后端有电路 控制接口, 电路控制接口在接入运输设备后将制冷制热装置与运输设备内电源和控制装置 连通, 通过。
28、运输设备提供电源和控制信号。 运输设备获取箱体内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 并 通过电路接口控制制冷制热装置开启与关闭, 统一控制更方便、 安全。 0066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运输设备, 该运输设备与配送箱配合, 可用作配送箱 内制冷制热装置的控制中心。 具体的, 该运输设备包括设备本体, 设置在设备本体上的连接 器, 电源和控制器; 所述连接器分别与所述电源和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连接器, 还与配送 箱的箱体上设置的电路控制接口连接; 所述配送箱的箱体内设置有制冷制热装置, 所述制 冷制热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 散热器和导冷板,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散 热器接触, 所述半导体制。
29、冷片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与所述导冷板接触, 所述箱体 顶部具有散热孔, 所述散热器通过所述散热孔显露出所述箱体顶部且所述散热器的体积大 于所述导冷板的体积。 0067 运输设备与配送箱连接, 在运输设备运送配送箱的过程中, 运输设备控制配送箱 内制冷制热装置工作, 满足了物品配送对温度的要求。 并且, 不需要在配送箱内设置制冷制 热装置的控制中心, 降低了配送箱的制作成本, 有利于实现配送的无人化服务, 达到了节省 时间、 节省人力的目的。 0068 综上所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配送箱, 采用一套装置既实现制冷功能又实现制热功 能, 从而有效节省了箱体内部空间。 并且, 箱体顶部设置散热孔。
30、, 避免热量在箱体内循环, 提 高了制冷效果。 本实施例的运输设备与配送箱连接, 控制箱体的制冷制热, 统一控制方便, 保证了安全性。 0069 以上所述, 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上述教导下, 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其他的改进或变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 上述的具 体描述只是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 准。 说明书 5/5 页 8 CN 210892300 U 8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9 CN 210892300 U 9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10 CN 210892300 U 10 。
- 内容关键字: 配送 运输设备
腰椎牵引床.pdf
纸质文档扫描装置.pdf
具有节能功能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pdf
新型切料刀具.pdf
高压二极管加工转换组件.pdf
节能防水绝缘分支电缆.pdf
箱包坯体修边机.pdf
绿色节能建筑墙体.pdf
三联体结构金属型模具.pdf
水库坝体除险加固装置.pdf
管柱筒双向镗孔加工工装.pdf
悬挂式振动放矿机.pdf
光伏支架用焊接定位装置.pdf
建筑施工用墙体钻孔装置.pdf
建筑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pdf
建筑构件拆除设备.pdf
自动排气过滤器.pdf
药用空心胶囊生产线输送装置.pdf
用于管道内壁涂层的预处理磨平装置.pdf
图像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pdf
矿井水的膜过滤装置.pdf
用于除尘设备的通风调节机构.pdf
混凝土管片抗裂性能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pdf
受电弓滑板及其制作方法.pdf
井口取样放空截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
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系统.pdf
通过低温钎焊制作氮化物陶瓷覆铜板的方法.pdf
基于EMPC模式的智能建造方法及系统.pdf
钢铁表面缺陷分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自限温电伴热带.pdf
基于WebGL的自动驾驶可视化方法.pdf
生物膜载体及生物膜反应器.pdf
一种浸入式船用声学平台.pdf
一种电极圈.pdf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筒子纱染色釜及其无水染色方法.pdf
一种以空气为介质的静态卷烟加香方法.pdf
一种连杆大头涨断工装.pdf
一种硅酸盐熟料及其制备的水泥.pdf
一种复合碳块及其生产工艺.pdf
一种螺旋管气水分离器.pdf
一种既有路基粉末除湿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含钨氧化铝陶瓷发热基板的制备方法.pdf
超声成像中用于多角度M型的参数自动优化方法.pdf
一种空调风扇联动系统及控制方法.pdf
带缓冲功能的接拨台升降机构.pdf
用于冷凝模塑的热熔性组合物.pdf
一种数粒板及其数粒机构.pdf
可通过旋转工作的玻璃窗的固定装置,玻璃窗及该玻璃窗的制造方法.pdf
一种基于运动学变换的数控砂轮磨削加工方法.pdf
一种泡沫分离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工艺.pdf
一种折射式微喷头.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