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烟艾灸器.pdf
《无烟艾灸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烟艾灸器.pdf(2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102027.6 (22)申请日 2019.07.15 (73)专利权人 广西中医药大学 地址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 区五合大道13号 专利权人 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唐农谢胜冯晓星宋策 廉永红粟胜勇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17 代理人 巢雄辉裴康明 (51)Int.Cl. A61H 39/06(2006.01) A61N 5/06(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
2、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无烟艾灸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烟艾灸器, 涉及艾 灸领域, 包括外壳、 顶盖、 石墨烯加热单元、 红外 线发光单元、 艾绒加热单元以及控制单元。 外壳 内安装固定有石墨烯加热单元、 红外线发光单 元、 艾绒加热单元以及控制单元。 石墨烯加热单 元包括石墨烯加热膜, 其与控制单元电连。 红外 线发光单元包括基板和光源, 光源固定设置在基 板上, 光源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艾绒加热单元包 括气泵、 艾绒容纳管、 加热管、 保温隔热套、 三通、 盖帽。 气泵的出气口与三通的侧管连接, 艾绒容 纳管上套设有加热管, 加热管外部套设有保温隔 热套,。
3、 艾绒容纳管的上端与三通的一端连接, 三 通顶部弹性连接有盖帽。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 结构巧妙, 操作方便, 体积小, 重量轻, 便于携带。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1页 CN 210872983 U 2020.06.30 CN 210872983 U 1.一种无烟艾灸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壳 (1) 、 顶盖 (2) 、 石墨烯加热单元 (3) 、 红外线 发光单元 (4) 、 艾绒加热单元 (5) 以及控制单元 (6) ; 外壳 (1) 为筒状结构, 其内安装固定有石墨烯加热单元 (3) 、 红外线发光单元 (4) 、 艾绒 加热单元 (5) 以及控制单元 (6) ; 顶盖。
4、 (2) 可拆卸固定在外壳 (1) 的上端; 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 (3) 包括石墨烯加热膜 (32) , 该石墨烯加热膜 (32) 与控制单元 (6) 电连接, 用于发出光和热; 所述红外线发光单元 (4) 包括基板 (40) 和光源 (41) , 所述光源 (41) 固定设置在基板 (40) 上, 光源 (41) 与控制单元 (6) 电连接, 用于发出光和热; 所述艾绒加热单元 (5) 包括气泵 (50) 、 艾绒容纳管 (52) 、 加热管 (53) 、 保温隔热套 (54) 、 三通 (55) 、 盖帽 (56) ; 气泵 (50) 的出气口与三通 (55) 的侧管 (550) 连接, 。
5、艾绒容纳管 (52) 上套设有加热管 (53) , 加热管 (53) 外部套设有保温隔热套 (54) , 艾绒容纳管 (52) 的上端与三通 (55) 的一端 连接, 三通 (55) 顶部弹性连接有盖帽 (56) ; 气泵 (50) 的控制端以及加热管 (53) 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单元 (6) 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烟艾灸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艾绒加热单元 (5) 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该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 (6) 电连 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烟艾灸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 (1) 为筒状结构, 上下两端敞口, 外壳 (1) 的中部管壁上开设有散热孔 (1。
6、0) , 该 散热孔 (10) 用于增加空气流通, 以便于安装在其内部的红外线发光单元 (4) 进行散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烟艾灸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 (3) 还包括石墨烯加热膜底板 (31) ; 石墨烯加热膜底板 (31) 采用环氧树脂板制成环形结构, 其外径与外壳 (1) 的内径相对 应匹配; 石墨烯加热膜底板 (31) 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石墨烯加热膜 (32) ; 该石墨烯加热膜 (32) 也呈环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烟艾灸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线发光单元 (4) 还包括散热片 (42) , 基板 (40) 采用铝基电路板制成环状结构, 其上。
7、面固定设置有散热片 (42) 。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无烟艾灸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 (41) 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其波长选择范围为225微米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烟艾灸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艾绒加热单元 (5) 还包括隔热环 (57) , 所述隔热环 (57) 套设在艾绒容纳管 (52) 底 部, 用于防止加热管 (53) 的热量通过艾绒容纳管 (52) 传递到红外线发光单元 (4)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烟艾灸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 (6) 包括控制电路板 (60) 、 显示模块 (61) 以及输入模块 (62) , 控制电路板 (60) 。
8、呈环状其上面固定焊接有单片机、 显示模块 (61) 和输入模块 (62) 。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烟艾灸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块 (61) 为LED数码管, 所述输入模块 (62) 为按钮。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0872983 U 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烟艾灸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通 (55) 涂覆有隔热层。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0872983 U 3 无烟艾灸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无烟艾灸器。 背景技术 0002 艾灸技术属于中医特色的治疗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 在中医阴阳五行、 脏腑经络。
9、理 论指导下,运用辨证施治原则,将艾绒或某些药物放置在体表穴位上烧灼、 温熨,利用艾火 的温和热力和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发挥温经散寒、 活血通络、 回阳固脱、 消淤散结、 扶正祛邪、 等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技术。 传统的艾灸技术需要将艾绒点燃, 因而 会产生大量的烟雾, 同时还有可能因操作不当容易造成灰烬烫伤皮肤等风险, 此外, 还需要 定期清除灰烬, 操作较麻烦。 0003 经过实验发现, 传统艾灸材料在加热后发出波长为1.625微米的红外线, 红外光 谱峰值在710微米之间, 燃烧后红外光谱峰值在46微米之间。 石墨烯发热膜在发热时, 能够发出225微米的红外光波, 而且与人。
10、体的红外光谱波形高度重合, 因而被称为 “生命 之光” 。 在石墨烯发热材料两端电极通电的情况下, 其中的碳分子在电阻中产生声子、 离子 和电子, 由产生的碳分子团之间相互摩擦、 碰撞(也称布朗运动)而产生热能, 热能又通过控 制波长在225微米的远红外线以平面方式均匀地辐射出来, 有效电热能总转换率达99%以 上, 同时加上特殊的石墨烯材料的超导性, 保证发热性能稳定。 0004 此外, 科技导报2014, 32(30): 80-84由王阳, 水珊珊, 王霞等发表的 远红外在生 物医学临床上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 以及Vatansever F , Hamblin M R . Far infrar。
11、ed radiation (FIR): Its biological effects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J. Photonics and Lasers in Medicine, 2012, 1(4)等研究证实, 石墨烯释放出来的远红外 频率与人体细胞分子、 原子间的水分子运动频率非常接近, 其能量最高且易被人体所吸收, 因而会引发远红外共振和非热效应。 另外, 新材料产业,2017(01): 44-47. 冯欣悦.石墨烯 产业发展现状及发热膜的应用J.也证明石墨烯发热膜充分利用了石墨烯优异的电热转 化等性能, 能够迅速升温, 在加热后发射615um远红外光波, 可。
12、以渗透肌体深层, 具有改善 血液循环、 激活生物大分子活性、 增强新陈代谢、 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消炎镇痛等理疗效 果。 0005 因此, 用石墨烯发光发热辅助甚至代替艾条燃烧时发出的光和热就可以增加疗 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为解决上述传统艾灸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 一种无烟艾灸器, 包括外壳、 顶盖、 石墨烯加热单元、 红外线发光单元、 艾绒加热单 元以及控制单元; 0008 外壳为筒状结构, 其内安装固定有石墨烯加热单元、 红外线发光单元、 艾绒加热单 元以及控制单元; 顶盖可拆卸固定在外壳的上端; 说明书 1/6 页 4 CN 210872983 。
13、U 4 0009 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包括石墨烯加热膜, 该石墨烯加热膜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用 于发出光和热; 0010 所述红外线发光单元包括基板和光源, 所述光源固定设置在基板上, 光源与控制 单元电连接, 用于发出光和热; 0011 所述艾绒加热单元包括气泵、 艾绒容纳管、 加热管、 保温隔热套、 三通、 盖帽; 0012 气泵的出气口与三通的侧管连接, 艾绒容纳管上套设有加热管, 加热管外部套设 有保温隔热套, 艾绒容纳管的上端与三通的一端连接, 三通顶部弹性连接有盖帽; 0013 气泵的控制端以及加热管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0014 优选地, 所述艾绒加热单元内还设置有温度传。
14、感器, 该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 元电连接。 0015 优选地, 所述外壳为筒状结构, 上下两端敞口, 外壳的中部管壁上开设有散热孔, 该散热孔用于增加空气流通, 以便于安装在其内部的红外线发光单元进行散热。 0016 优选地, 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还包括石墨烯加热膜底板; 0017 石墨烯加热膜底板采用环氧树脂板制成环形结构, 其外径与外壳的内径相对应匹 配; 0018 石墨烯加热膜底板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石墨烯加热膜; 0019 该石墨烯加热膜也呈环状结构。 0020 优选地, 所述红外线发光单元还包括散热片, 基板采用铝基电路板制成环状结构, 其上面固定设置有散热片。 0021 优选地, 所述。
15、光源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其波长选择范围为225微米之间。 0022 优选地, 所述艾绒加热单元还包括隔热环, 所述隔热环套设在艾绒容纳管底部, 用 于防止加热管的热量通过艾绒容纳管传递到红外线发光单元。 0023 优选地,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电路板、 显示模块以及输入模块, 控制电路板呈环 状其上面固定焊接有单片机、 显示模块和输入模块。 0024 优选地, 所述显示模块为LED数码管, 所述输入模块为按钮。 0025 优选地, 所述三通涂覆有隔热层。 0026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 结构巧妙, 操作方便, 体积小, 重量轻, 便于携带。 由于加热 管是可以控制的, 能够实现预定温度调节, 。
16、使得艾绒不用燃烧也能充分挥发, 因此可以有效 改善传统艾灸治疗过程中因燃烧艾绒导致烟雾缭绕气味呛人的情况。 此外, 由于增设了石 墨烯加热单元和红外线发光单元, 能够更为综合地实现光、 热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 增加用 户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总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总体结构部分拆解图; 0029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石墨烯加热单元、 红外线发光单元、 艾绒加热单 元组合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5是图4的主视图; 说明书 2/6 页 5 CN 210。
17、872983 U 5 0032 图6是图4的左视图; 0033 图7是图4的俯视图; 0034 图8是图4的仰视图; 0035 图9是图4的部分拆解图; 0036 图10是图9的另一个视角的视图; 0037 图11是艾绒加热单元的爆炸图。 0038 图中, 各个标号分别表示: 包括外壳1、 顶盖2、 石墨烯加热单元3、 红外线发光单元 4、 艾绒加热单元5、 控制单元6、 散热孔10、 石墨烯加热膜底板31、 石墨烯加热膜32、 基板40、 光源41、 散热片42、 气泵50、 气管51、 艾绒容纳管52、 加热管53、 保温隔热套54、 三通55、 盖帽 56、 隔热环57、 侧管550、 。
18、控制电路板60、 显示模块61以及输入模块62。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为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 方式中的附图, 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 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 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 都属于本申请 保护的范围。 因此, 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 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 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方式。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
19、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 都属于本 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0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中心” 、“纵向” 、“横向” 、“长度” 、“宽度” 、 “厚度”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内” 、“外” 、“顺时 针” 、“逆时针”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 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 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41 此外, 术语 “第一” 、“。
20、第二”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第二”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2 在本申请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相连” 、“连接” 、“固定” 等 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一体; 可以是机械连 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对。
21、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 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43 在本申请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上” 或之 “下”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 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 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而且,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上” 、“上方” 和 “上面” 包括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 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 “之下” 、“下方” 和 “下面” 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 或仅仅表示 说明书 3/6 页 6 CN 210872983 U 。
22、6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4 如图1和图2所示, 一种无烟艾灸器, 包括外壳1、 顶盖2、 石墨烯加热单元3、 红外线 发光单元4、 艾绒加热单元5以及控制单元6。 0045 外壳1为筒状结构, 上下两端敞口, 其内安装固定有石墨烯加热单元3、 红外线发光 单元4、 艾绒加热单元5以及控制单元6。 为便于加工, 该筒状优选圆柱筒状结构。 材料可以采 用塑料、 玻璃、 木才、 竹子或者陶瓷等材料制成。 0046 外壳1的中部管壁上开设有散热孔10, 该散热孔10用于增加空气流通, 以便于安装 在其内部的红外线发光单元4进行散热。 具体地, 如图1和图2所示, 散热孔10呈长条槽状。
23、, 其 长度方向与外壳1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 散热孔10均匀分布在外壳1的外壁上。 这样的结构 更便于加工和空气的流动以便于散热。 需要注意的是, 外壳1的下部不应开孔, 其扣在皮肤 上时与皮肤形成一个保温空间, 防止因空气流动带走热量导致艾灸过程的热作用减小。 0047 如图8图10所示, 石墨烯加热单元3呈圆环片状结构, 其包括石墨烯加热膜底板31 和石墨烯加热膜32。 括石墨烯加热膜底板31采用环氧树脂板制成环形结构, 其外径与外壳1 的内径相对应匹配, 石墨烯加热膜底板31能够设置在外壳1内并采用螺纹或者粘贴方式将 二者固定。 石墨烯加热膜底板31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石墨烯加热膜32, 该。
24、石墨烯加热膜32优 选采用与石墨烯加热膜底板31相互对应的环状结构。 石墨烯加热膜32采用粘贴或者螺丝固 定的方式固定在石墨烯加热膜底板31底面, 石墨烯加热膜32通过导线与控制单元6电连接。 石墨烯加热单元3主要通过石墨烯加热膜32通电后发出适合人体的红外线, 并发出热量, 以 便于实现光和热的治疗作用。 石墨烯加热单元3固定在外壳1内时, 应当与外壳1的底部保持 有一定的距离, 最好在2050mm之间, 这样便于传播热量但又不至于烫伤皮肤。 0048 如图3图10所示, 红外线发光单元4包括基板40、 光源41、 散热片42。 基板40采用铝 基电路板制成环状结构, 其外径小于上述环状的石。
25、墨烯加热膜底板31的内径, 基板40卡在 石墨烯加热膜底板31的内孔上。 基板40的底面焊接有光源41, 其通过导线与控制单元6电连 接, 光源41在基板40上呈环形分布。 光源41采用可以发出红外线的发光材料制成, 比如卤素 灯、 红外LED发光二极管等。 本实施例优选采用红外LED。 LED体积小、 效能高、 寿命长, 便于控 制。 0049 如果光源41采用红外LED, 则应配置散热装置, 以减少温升对LED的影响。 具体地, 在基板40的上面采用焊接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设置有散热片42。 在安装散热片42时, 其空 间位置应当与外壳1管壁上的散热孔10相互对应。 0050 此外, 由于艾。
26、灸器属于手持器材, 体积不宜过大, 为了结构更为紧凑, 在基板40的 上面还焊接、 粘贴或螺栓固定有一个气泵座43, 该气泵座43与气泵50相互匹配, 气泵50能够 插入气泵座43内从而实现对气泵50的固定。 气泵座43可以采用橡胶制成。 0051 红外线发光单元4主要用于通过对光源41的控制实现光源41发出有利于人体的红 外光波, 从而实现光、 热治疗的目的。 在不同的需求场合, 可以选用不同波长的光源41以实 现具有针对性的治疗。 当然, 也可以采用多种波长结合的形式进行组合, 比如模拟艾条燃烧 时发出的红外线波长1.67微米 的光波, 或者是225微米的光波。 0052 如图27、 图9。
27、11所示, 艾绒加热单元5包括气泵50、 气管51、 艾绒容纳管52、 加热管 53、 保温隔热套54、 三通55、 盖帽56以及隔热环57。 0053 气泵50采用031微型气泵, 采用直流3V5V供电, 气泵50的控制端通过导线与控制 说明书 4/6 页 7 CN 210872983 U 7 单元6连接。 气泵50的出气端通过气管51与三通55上的侧管550连接。 气泵50工作时能够将 气体通过气管51泵入三通55内。 0054 艾绒容纳管52采用导热性能优良的材料制成, 比如铜管、 不锈钢管等。 考虑到后期 便于清洗维护, 本实施例优选采用不锈钢管作为艾绒容纳管52。 0055 隔热环5。
28、7采用隔热材料良好的材料制成, 比如陶瓷灯。 隔热环57也呈圆环结构, 其 内孔可以穿入艾绒容纳管52。 如图8所示, 隔热环57固定设置在环形基板40的孔上。 固定方 式可以是过盈配合或者采用卡紧固定方式。 0056 艾绒容纳管52的底端穿过隔热环57, 艾绒容纳管52上位于隔热环57上面套设有加 热管53。 加热管53可以采用环形陶瓷加热管或者是MCH高温陶瓷加热管。 本实施例优选MCH 高温陶瓷加热管, 这样发热效率更高。 为了能够准确控制温度, 加热管53外壁或者艾绒容纳 管52内可以设置有热电偶、 热电阻或者18B20等温度传感器, 该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 6电连接以实现温度反馈。
29、。 0057 为了防止热量散发过快影响加热, 浪费能源, 以及防止热量影响红外线发光单元4 的正常工作, 在加热管53外部应套设一个保温隔热套54。 当然, 保温隔热套54也可以采用柔 性耐高温隔热胶带缠绕实现, 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只要是能够实现保温隔热即可。 0058 艾绒容纳管52的上端与三通55的一端连接。 三通55是一个具有良好隔绝热量能力 的三通管状结构, 比如用陶瓷材料或者在三通上涂覆隔热材料制成, 其侧壁设置有侧管 550, 其顶部弹性连接有一个盖帽56。 0059 盖帽56采用耐高温橡胶材料制成, 其形状和结构与三通55相互匹配, 能够堵住并 密封三通55上端的出口。 006。
30、0 三通55的作用主要由两个, 一个是隔热, 其隔热性能可以防止热量从加热管及艾 绒容纳管52传递到气管51及盖帽56上导致热量损耗以及损坏器件防止烫伤操作人员; 另一 个作用是通过三通的特有结构, 一端用于放入艾绒, 另一端用于注入空腔, 二者不会相互影 响。 0061 如图2和图3所示, 控制单元6包括控制电路板60、 显示模块61以及输入模块62。 控 制单元6用于控制整个艾灸器中各个单元的协调工作, 因此也与常见的控制单元一样, 应当 包括电源输入端, 该电源输入端可以采用常用的接插件实现。 控制电路板60呈环状其上面 固定焊接有单片机、 显示模块61和输入模块62, 显示模块61可以。
31、是LED数码管或液晶屏甚至 是几个LED即可, 主要作用是显示艾灸器的状态。 输入模块62可以是按钮或者其他类型的输 入装置, 如电容感应按钮等, 主要用于对艾灸器进行设置及控制。 0062 如图1和图2所示, 顶盖2是一个圆柱体结构, 其与外壳1相互匹配, 能够套设并固定 在外壳1的顶部。 固定方式可以是粘贴或者是螺纹连接。 顶盖2上面开设有用于穿过三通55 上端的孔以及能够容纳显示模块61、 输入模块62的孔或槽。 0063 工作时, 0064 首先接入电源。 这里应当注意的是: 由于该装置与人体直接接触, 因此连接到装置 上的电源电压不能大于36V安全电压。 0065 接着拔出设置在三通。
32、55上端口内的盖帽56, 然后从三通55的上端口塞入艾绒, 并 用一根长条硬物将艾绒推到艾绒容纳管52内。 0066 装填好艾绒后, 在三通55上端口盖上盖帽56防止气体流出。 说明书 5/6 页 8 CN 210872983 U 8 0067 然后将艾灸器扣到需要进行治疗的人体穴位上面。 0068 通过操作输入模块62启动艾灸器。 0069 艾灸器被启动后, 控制单元6同时控制石墨烯加热单元3上的石墨烯加热膜32、 红 外线发光单元4上的光源41得电发出光和热, 对人体皮肤及穴位进行光、 热治疗。 于此同时, 控制加热管53对艾绒容纳管52进行加热, 最终实现对艾绒容纳管52内的艾绒加热使其。
33、挥发 出能够治疗的气体。 当加热管53加热到一定程度后, 启动气泵50, 气泵50的气体通过气管51 进入三通55内, 由于三通55的上端已经被盖帽56堵住, 气体只能向下流动, 从而进入艾绒容 纳管52内。 气泵50泵出的气体进入艾绒容纳管52后, 其内被加热并带有挥发物质的气体被 排挤出艾绒容纳管52的底部, 最终进入到外壳1的下面并与人体皮肤接触。 由于具有光、 热 的作用, 加上挥发物质气体本身也是有热量的, 使得人体皮肤的毛孔扩展, 加速挥发物质气 体进入到皮肤内, 实现艾灸治疗。 0070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加热管53是可以控制的, 能够实现预定温度调节, 使得艾 绒不用燃烧。
34、也能充分挥发, 因此可以有效改善传统艾灸治疗过程中因燃烧艾绒导致烟雾缭 绕气味呛人的情况。 此外, 由于增设了石墨烯加热单元3和红外线发光单元4, 能够更为综合 地实现光、 热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 增加用户舒适度。 说明书 6/6 页 9 CN 210872983 U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11 页 10 CN 210872983 U 10 图2 说明书附图 2/11 页 11 CN 210872983 U 11 图3 说明书附图 3/11 页 12 CN 210872983 U 12 图4 说明书附图 4/11 页 13 CN 210872983 U 13 图5 说明书附图 5/11 页 14 CN 210872983 U 14 图6 说明书附图 6/11 页 15 CN 210872983 U 15 图7 说明书附图 7/11 页 16 CN 210872983 U 16 图8 说明书附图 8/11 页 17 CN 210872983 U 17 图9 说明书附图 9/11 页 18 CN 210872983 U 18 图10 说明书附图 10/11 页 19 CN 210872983 U 19 图11 说明书附图 11/11 页 20 CN 210872983 U 20 。
- 内容关键字: 无烟 艾灸
纳米气泡布面除油预缩设备.pdf
半导体老化冷热测试装置.pdf
RFID芯片剪切力测试仪.pdf
可按摩式颈托睡眠头枕及汽车座椅.pdf
汽车点火装饰圈.pdf
起落架部件机加工同心度辅助工装.pdf
园林绿化垃圾处理装置.pdf
施工物料分筛装置.pdf
鸡粪螺旋挤出设备.pdf
用于分砖的压砖装置.pdf
故障电池包防护箱.pdf
耐磨型泥沙挖掘齿.pdf
阀门锁盖设备.pdf
用于多肽固相合成的后处理系统及多肽固相合成设备.pdf
高压线圈导线拉紧装置.pdf
可调式带锯机切割辅助工装.pdf
温度压力一体化检测的波码通信控制装置.pdf
屋面防水卷材辅助施工设备.pdf
桥梁支座变形角度测量装置.pdf
便于冷却烘干的塑料玩具注塑机.pdf
防护插板.pdf
基于特征融合Transformer的多对比度核磁共振图像超分辨率方法.pdf
复叠制冷压缩机组.pdf
盾构管片拼装定位分体测量装置.pdf
自组装多肽RAKA 16的合成方法.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盾构掘进机姿态分项预测方法.pdf
宫颈TCT切片的多类型细胞核标注及多任务处理方法.pdf
基于自然资源工程勘测面积的测量装置.pdf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质电厂燃烧控制决策优化方法及系统.pdf
低功率的医院污水处理装置.pdf
基于FV-MViT的指静脉识别方法、装置及相关介质.pdf
治疗高尿酸血症修复肾功能的中药组合物.pdf
一种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祛风湿药酒.pdf
一种用于治疗银屑病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黑发抗衰延年的中药丸剂.pdf
癣药水.pdf
一种治疗玫瑰疹的中草药配方.pdf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pdf
一种内外双向治疗痛风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用于牲畜保胎的中药组合物.pdf
一种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中药配方.pdf
一种具有补气养血功能的组合物及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用于曲美他嗪的延长释放的药物组合物.pdf
一种治疗玫瑰糠疹的中药配方.pdf
一种用于治疗妇产科内分泌失调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抗猪胃线虫病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治疗牛肺线虫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组合物的冻干工艺.pdf
一种特效药酒.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