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器及空气加湿器.pdf
《聚能器及空气加湿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能器及空气加湿器.pdf(12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692200.2 (22)申请日 2019.10.08 (73)专利权人 中山市泽创电器有限公司 地址 528414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坦背为 民路108号B栋四楼第二卡 (72)发明人 李怡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山市华朋弘远知识产权代 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1 代理人 汤畅阳 (51)Int.Cl. F24F 6/12(2006.01) F24F 13/00(2006.01) F24F 13/2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聚能器及空气加湿。
2、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能器。 所述聚能器 包括顶板、 连通部、 分流片和底框,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中部包括顶部通孔, 所述连通部呈两端 开口的管状结构, 其顶端与所述顶板连接并且与 所述顶板的顶部通孔连通, 所述分流片个数为多 个, 所述多个分流片均与所述连通部连接并且均 匀分布于所述连通部周围, 所述多个分流片的顶 部与所述顶板连接, 底部与所述底框连接, 并且 所述连通部、 分流片和底框组配形成泄压孔。 本 实用新型提供的聚能器使用寿命长、 出雾效果好 的聚能器, 并且在使用时基本没有噪音。 另外, 本 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气加湿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
3、6页 CN 210921688 U 2020.07.03 CN 210921688 U 1.一种聚能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顶板、 连通部、 分流片和底框, 所述顶板中部包括顶部 通孔, 所述连通部呈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 其顶端与所述顶板连接并且与所述顶板的顶部 通孔连通, 所述分流片个数为多个, 所述多个分流片均与所述连通部连接并且均匀分布于 所述连通部周围, 所述多个分流片的顶部与所述顶板连接, 底部与所述底框连接, 并且所述 连通部、 分流片和底框组配形成泄压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片的个数为四个, 所述四个分 流片均互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4、述的聚能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的边缘包括顶板橡胶圈, 所述 顶板橡胶圈卡嵌于所述顶板的边缘; 所述底框的边缘包括底框橡胶圈, 所述底框橡胶圈卡嵌于所述底框的边缘。 4.一种空气加湿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体部、 雾化组件和盖板, 其中所述主体部呈顶 部开口形态, 并且内部具有收容空间, 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主体部的顶部开口处, 所述雾化 组件包括聚能器并且诶容于所述主体部的收容空间内, 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 分,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过风道连通, 所述风道的顶端与所述雾化组件连接, 从 而将所述雾化组件内部产生的水雾吹出, 所述聚能器为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 。
5、能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加湿器,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风扇, 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 第二部分内部, 并且所述风扇的吹风口对应所述风道的底端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加湿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主壳体、 上盖和 聚能器, 所述主壳体为顶部开口结构且内部具有收容空间, 所述上盖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 顶部, 所述聚能器设置于所述主壳体和所述上盖组配形成的收容空间内, 所述上盖顶部具 有雾气出口。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921688 U 2 聚能器及空气加湿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加湿器的技术领域, 特别设计一种聚能器及空气加湿器。 背。
6、景技术 0002 传统的空气加湿器通常的聚能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有严重的晃动, 造成能量的 浪费, 影响了出雾效率。 此外, 在空气加湿器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聚能器和空气加湿器 的内壁的碰撞, 形成噪音。 此外, 聚能器还会有使用寿命短等缺陷。 0003 因此, 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 出雾效果好、 噪音低的聚能器及空气加湿器十分有必 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能器及空气加湿器,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 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聚能器, 包括顶板、 连通部、 分流片和底框,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中部。
7、包括顶 部通孔, 所述连通部呈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 其顶端与所述顶板连接并且与所述顶板的顶 部通孔连通, 所述分流片个数为多个, 所述多个分流片均与所述连通部连接并且均匀分布 于所述连通部周围, 所述多个分流片的顶部与所述顶板连接, 底部与所述底框连接, 并且所 述连通部、 分流片和底框组配形成泄压孔。 0007 优选的, 所述分流片的个数为四个, 所述四个分流片均互相垂直。 0008 优选的, 所述顶板的边缘包括顶板橡胶圈, 所述顶板橡胶圈卡嵌于所述顶板的边 缘; 0009 所述底框的边缘包括底框橡胶圈, 所述底框橡胶圈卡嵌于所述底框的边缘。 0010 优选的, 包括主体部、 雾化组件和盖板。
8、, 其中所述主体部呈顶部开口形态, 并且内 部具有收容空间, 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主体部的顶部开口处, 所述雾化组件包括聚能器并 且诶容于所述主体部的收容空间内, 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 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过风道连通, 所述风道的顶端与所述雾化组件连接, 从而将所述雾化组 件内部产生的水雾吹出, 所述聚能器为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聚能器。 0011 优选的, 还包括风扇, 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内部, 并且所述风扇的吹风口 对应所述风道的底端设置。 0012 优选的,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主壳体、 上盖和聚能器, 所述主壳体为顶 部开口结构且内部具有收容空间, 。
9、所述上盖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顶部, 所述聚能器设置于 所述主壳体和所述上盖组配形成的收容空间内, 所述上盖顶部具有雾气出口。 001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加湿器采用独特的泄压孔设计, 能够使所述聚能器在主壳 体内部工作时保持平稳, 防止所述聚能器的左右摆动以及上下摆动的幅度, 从而使得能超 声波够集中, 从而使空气加湿器产生更好的工作效果。 此外, 聚能器的边缘设置有橡胶圈,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0921688 U 3 从而能够在与主壳体发生碰撞时进行缓冲, 防止硬性碰撞, 不仅能够降低噪音, 还能够延长 所述聚能器的寿命。 0014 此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加湿器的能够防止。
10、在盖板上聚集很多的小水珠, 在 打开盖板加水过程中水会掉落到桌面后者地面上。 另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加湿器还 能够在不打开盖板的情况下通过进液口来加入液体, 对使用者来说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图1所示的空气加湿器除去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加湿器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是图3所示的空气净化器的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是图1所示的空气加湿器的聚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是图5中的聚能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
11、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同时参阅图1-图4, 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图1所示的空气加湿器除去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加湿器的 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空气净化器的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 所述空气加湿器100包括主体部10、 雾化组件20、 盖板3。
12、0和风扇40。 所述主体部10 顶部呈开口形态, 并且内部具有收容空间。 所述盖板30盖设于所述主体部10的顶部开口处。 所述雾化组件20和所述风扇40收容于所述主体部10的收容空间内。 0024 所述主体部10包括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 所述第一部分 11叠设于所述第二 部分12的上部。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部分11和所述第二部分12互相连通。 0025 所述第一部分11内部具有收容空间, 所述雾化组件20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1内 部; 此外, 所述第一部分11还用于承装液体, 比如水, 精油等。 所述第一部分11还包括与所述 第二部分12互相连通的风道111。 所述风道111用于将所。
13、述第一部分11的收容空间和所述第 二部分12的收容空间连通起来。 0026 所述第二部分12位于所述空气加湿器100的底部。 换句话说, 所述第二部分12为所 述空气加湿器100的底座。 所述第二部分12同样具有收容空间, 所述风扇40收容于所述第二 部分12的收容空间内。 所述第二部分12的底部具有进风口, 外界空气能够通过进风口进入 到所述第二部分12内部。 0027 所述风扇40位于所述第二部分12的收容空间内, 进一步地, 所述风扇40位于所述 第二部分12的收容空间靠近所述风道111的底部位置。 即所述风扇40能够通过所述风道111 向所述第一部分11的收容空间内吹风, 从而方便将水。
14、雾吹出所述第一部分11的收容空间。 0028 所述雾化组件20包括主壳体21、 上盖22、 聚能器23和超声模块24。 所述主壳体21顶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0921688 U 4 部为开口结构且内部具有收容空间, 所述上盖22盖设于所述主壳体21的顶部。 所述上盖22 与所述主壳体21组配形成收容空间, 所述聚能器23设置于所述上盖22和所述主壳体 21形 成的收容空间内。 所述聚能器23能够漂浮于液面上, 并且能够随着液面的上升或下降而相 应的移动。 0029 所述主壳体21内部呈圆柱形, 其内部具有收容空间, 并且能够容纳聚能器23和部 分液体。 0030 所述上盖22包括。
15、顶部的雾气出口221和侧面的进风口222。 所述雾气出口221设置 于所述上盖22的顶部, 方便雾气向上喷出。 所述右侧的进风口222, 所述进风口222能够与所 述风道111的顶部连接, 从而实现所述风扇40吹出的风到达所述主壳体21和所述上盖 22配 合形成的收容空间内。 从而实现将所述雾化组件20内部产生的细小水雾吹出。 0031 请同时参阅图5和图6, 所述聚能器23限位于所述主壳体21内部。 0032 所述聚能器23包括顶板231、 连通部232、 分流片234和底框 235。 所述连通部232分 别与顶板231、 分流片234和所述顶框235 连接。 0033 所述顶板231的边缘。
16、具有橡胶圈2311, 所述顶板橡胶圈2311卡嵌于所述顶板231的 边缘; 所述顶板231的中部具有顶部通孔2322。 0034 所述连通部232呈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 其顶部与所述顶板231 的下表面连接。 并 且所述连通部232的顶部与所述顶部通孔2322连通。 所述连通部232的底部通孔2323进一步 地, 所述连通部23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顶板231垂直连接。 0035 所述分流片234分别与连通部231和顶板231连接。 进一步地, 所述分流片234分别 与所述顶板231垂直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分流片234的个数为多个, 所述多个分流片 234均与所述连通部 232均匀分布连。
17、接, 并且同时与所述顶板231和所述底框235连接。 所述 分流片234能够使所述聚能器23的结构更加稳固, 此外, 所述分流片234还能够减轻所述聚 能器23的重量。 所述分流片234、 所述连通部231和所述底框235组配形成多个泄压孔236, 所 述泄压孔 236能够降低空气加湿器100工作时水流的涌动对聚能器23的冲击, 并且保持聚 能器23的晃动幅度。 0036 所述底框235分别与所述分流片234的底部连接。 所述底框235 能够对超声模块24 发出的超声波进行汇聚, 另外, 所述底框235还起到了配重的作用, 从而能够对所述聚能器 23在工作过程中起到稳定的作用, 还可以调整所述。
18、聚能器23在液体中的位置。 所述底框235 还包括底框橡胶圈2351, 所述底框橡胶圈2351同样卡嵌于所述底框 235的边缘。 0037 在使用过程中, 所述聚能器23能够恰好悬浮于所述主壳体21内部的液体内; 进一 步地, 所述聚能器23的顶面与所述主壳体21内部的液面平齐。 并且所述聚能器23能够随着 液面的升降而相应的进行上升和下降。 换句话说, 所述聚能器23处于预定的位置从而能够 极大提高出雾的效果。 0038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聚能器23为一体成型结构。 0039 所述超声模块24位于所述主壳体21的底部, 其能够将位于所述空气加湿器100内 部的液体打散成细小的雾状液滴。 。
19、0040 请再参阅图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加湿器100能够在拿开盖板的情况下也正常 工作。 0041 另外, 所述盖板30上具有进液口31和盖板出雾口32。 所述进液口31设置于所述盖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0921688 U 5 板30的边缘, 并且避开了所述上盖22的雾气出口221。 所述进液口31的设计能够使得所述空 气加湿器100能够在工作状态下加水, 不需要停机后代开盖子再加入液体。 0042 所述盖板出雾口32与所述上盖板22的雾气出口221对应设置, 所述盖板出雾口32 能够保证顺畅排出雾气。 004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加湿器100采用独特的泄压孔设计, 能够。
20、使所述聚能器23 在主壳体内部21工作时保持平稳, 防止所述聚能器 23的左右摆动以及上下摆动的幅度, 从 而使得能超声波够集中, 使空气加湿器产生更好的工作效果。 此外, 聚能器23的边缘设置有 橡胶圈, 从而能够在与主壳体21发生碰撞时进行缓冲, 防止硬性碰撞, 不仅能够降低噪音, 还能够延长所述聚能器23的寿命。 0044 此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加湿器100的能够防止在盖板30 上聚集很多的小水 珠, 在打开盖板30加水过程中水会掉落到桌面后者地面上。 另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加 湿器100还能够在不打开盖板30的情况下通过进液口31来加入液体, 对使用者来说十分方 便。 00。
21、4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 实用新型。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中所 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 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 因此, 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 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 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0921688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6 页 7 CN 210921688 U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6 页 8 CN 210921688 U 8 图3 说明书附图 3/6 页 9 CN 210921688 U 9 图4 说明书附图 4/6 页 10 CN 210921688 U 10 图5 说明书附图 5/6 页 11 CN 210921688 U 11 图6 说明书附图 6/6 页 12 CN 210921688 U 12 。
- 内容关键字: 聚能器 空气 加湿器
印章弯曲文本行矫正方法、装置及系统.pdf
电缆切断装置.pdf
可调节板仓.pdf
骨料烘干装置.pdf
防停机落尘的分切机双通道吸尘机构.pdf
高精度垂直升降顶升设备.pdf
电池水冷散热器结构.pdf
手机视频采集器.pdf
不锈钢无缝管接头.pdf
棒料折弯装置.pdf
蔬菜温室大棚温湿度检测装置.pdf
铜合金电缆加工用电缆夹持装置.pdf
电路板检测用定位机构.pdf
具有高可靠性的调浆机输送装置.pdf
储能移动电源分体装置.pdf
药学西药碎药器.pdf
水循环喷淋式旋风分离除尘装置.pdf
龙虾扣检测机.pdf
管道连接的机械密封结构.pdf
多工位钻孔定位机构.pdf
圆筒混料机掘进式清料装置.pdf
低净空安装隔热保冷管托.pdf
PICC导管防压伤连接座.pdf
用于钾肥生产的筛分装置.pdf
基于JDE多任务网络模型的多目标跟踪方法.pdf
基于碳减排的多能源协调优化控制系统及方法.pdf
基于图像分析的工地大气污染物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pdf
挤出机挤出稳定性测试装置.pdf
沉水植物群落生态系统构建方法.pdf
路网生成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设备.pdf
路由表维护方法、路径选择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pdf
照明模组、照明系统及车辆.pdf
一种液压凿岩台车浆、液、气的转换施工方法及转换装置.pdf
用于软煤岩钻进双通道多孔紊流卸压钻具及其施工方法.pdf
井底负压上返喷嘴PDC钻头.pdf
一种新型旋转油气接头.pdf
一种由螺杆驱动的带限位凸出的密封仓门系统.pdf
浮动储水箱.pdf
浮石环保吸音板.pdf
支撑剂混合和计量系统.pdf
一种基于浅海吹填区海底管线的保护的设计方法.pdf
蜂窝网格柱钢框架建筑基础钢柱的纠偏方法及结构.pdf
胶丝护树砖.pdf
一种移动式收发防爆一体化监控系统.pdf
信息通信方法和系统及终端.pdf
多维度数据的匹配装置和匹配方法.pdf
一种LINUX虚拟化平台安全检测方法及系统.pdf
阀控远传水表.pdf
进度条加载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pdf
采用绝缘操作杆悬挂的充电照明灯具.pdf
基于RS485的自由数量空调自动随机定址通信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