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液水壶.pdf
《冷却液水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却液水壶.pdf(5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816675.8 (22)申请日 2019.10.25 (73)专利权人 瑞安市博航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地址 325200 浙江省温州市汽摩配产业基 地兴罗路235号 (72)发明人 余爱琴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344 代理人 王云峰 (51)Int.Cl. F01P 11/00(2006.01) B60K 11/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冷却液水壶 (57)摘要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液水壶, 避免。
2、冷却液 添加过量的情况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 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却液水壶, 包 括主水壶, 所述主水壶包括主容置腔、 加液口、 出 液口、 最高液面刻度线以及最低液面刻度线, 其 特征是: 所述主水壶连通设有副水壶, 所述副水 壶包括副容置腔, 所述副容置腔连通设有上导液 管以及与上导液管相对设置的下导液管, 所述最 高液面刻度线处开设有上导液孔, 所述最低液面 刻度线处开设有下导液孔, 所述上导液管与上导 液孔可拆卸连接, 所述下导液管与下导液孔可拆 卸连接, 所述副水壶处于最高液面刻度线与最低 液面刻度线之间。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1091。
3、9225 U 2020.07.03 CN 210919225 U 1.一种冷却液水壶, 包括主水壶, 所述主水壶包括主容置腔、 加液口、 出液口、 最高液面 刻度线以及最低液面刻度线, 其特征是: 所述主水壶连通设有副水壶, 所述副水壶包括副容 置腔, 所述副容置腔连通设有上导液管以及与上导液管相对设置的下导液管, 所述最高液 面刻度线处开设有上导液孔, 所述最低液面刻度线处开设有下导液孔, 所述上导液管与上 导液孔可拆卸连接, 所述下导液管与下导液孔可拆卸连接, 所述副水壶处于最高液面刻度 线与最低液面刻度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液水壶, 其特征是: 所述上导液孔的最低处与。
4、最高液 面刻度线齐平, 所述下导液孔最高处与最低液面刻度线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液水壶, 其特征是: 环绕所述上导液孔设有上连接 座, 所述上连接座贯穿设有与上导液孔适配的上通孔, 环绕上通孔, 在上连接座相对上导液 孔一端设有上密封圈, 所述上导液管与上密封圈相抵设置, 环绕上导液管与上连接座连接 处外侧端面设有上螺纹, 所述上螺纹处设有上螺纹套, 环绕所述下导液孔设有下连接座, 所 述下连接座贯穿设有与下导液孔适配的下通孔, 环绕下通孔, 在下连接座相对下导液孔一 端设有下密封圈, 所述下导液管与下密封圈相抵设置, 环绕下导液管与下连接座连接处外 侧端面设有下螺纹, 所述。
5、下螺纹处设有下螺纹套。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919225 U 2 一种冷却液水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冷却液水壶。 背景技术 0002 冷却液水壶又称膨胀水壶, 是汽车冷却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发动机运转时, 冷却液会在冷却水道中不停循环。 0003 现有的冷却液水壶通常设有液面最高刻度线以及液面最低刻度线, 添加冷却液 时, 需要保持液面在液面最高刻度线与液面最低刻度线之间, 但是, 由于添加操作基本为手 动操作, 在冷却液的添加过程中经常发生冷却液添加过多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
6、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冷却液 水壶, 避免冷却液添加过量的情况发生。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却液水壶, 包括主水 壶, 所述主水壶包括主容置腔、 加液口、 出液口、 最高液面刻度线以及最低液面刻度线, 其特 征是: 所述主水壶连通设有副水壶, 所述副水壶包括副容置腔, 所述副容置腔连通设有上导 液管以及与上导液管相对设置的下导液管, 所述最高液面刻度线处开设有上导液孔, 所述 最低液面刻度线处开设有下导液孔, 所述上导液管与上导液孔可拆卸连接, 所述下导液管 与下导液孔可拆卸连接, 所述副水壶处于最高液面刻度线与最低液面刻度线之间。 0006 本。
7、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是: 所述上导液孔的最低处与最高液面刻度线齐平, 所 述下导液孔最高处与最低液面刻度线齐平。 0007 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实用新型: 当添加的冷却液过多超过最高液面刻度线时, 冷却 液通过上导液管流入副水壶, 当冷却液低于最低液面刻度线时, 副水壶中的冷却液通过下 导液管进入主水壶, 当副水壶中存在冷却液的情况下, 主水壶中的冷却液液面始终高于最 低液面刻度线。 000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是: 环绕所述上导液孔设有上连接座, 所述上连接座贯 穿设有与上导液孔适配的上通孔, 环绕上通孔, 在上连接座相对上导液孔一端设有上密封 圈, 所述上导液管与上密封圈相抵设置, 环绕上。
8、导液管与上连接座连接处外侧端面设有上 螺纹, 所述上螺纹处设有上螺纹套, 环绕所述下导液孔设有下连接座, 所述下连接座贯穿设 有与下导液孔适配的下通孔, 环绕下通孔, 在下连接座相对下导液孔一端设有下密封圈, 所 述下导液管与下密封圈相抵设置, 环绕下导液管与下连接座连接处外侧端面设有下螺纹, 所述下螺纹处设有下螺纹套。 0009 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实用新型: 密封圈密封连接处, 上、 下螺纹套在上、 下螺纹上旋 转移动至同时覆盖上、 下连接座与上、 下导液管, 进行两端固定, 上、 下密封圈起到密封作 用, 同时方便副水壶的安装。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
9、说明书 1/2 页 3 CN 210919225 U 3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 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 但 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13 如图1所示的一种冷却液水壶, 包括主水壶1, 所述主水壶1包括主容置腔101、 加液 口102、 出液口103、 最高液面刻度线104以及最低液面刻度线105, 其特征是: 所述主水壶1连 通设有副水壶2, 所述副水壶2包括副容置腔201。
10、, 所述副容置腔201连通设有上导液管202以 及与上导液管202相对设置的下导液管203, 所述最高液面刻度线104处开设有上导液孔3, 所述最低液面刻度线105处开设有下导液孔4, 所述上导液管202与上导液孔3可拆卸连接, 所述下导液管与203下导液孔4可拆卸连接, 所述副水壶2处于最高液面刻度线104与最低液 面刻度线105之间, 所述副水壶2高度不超过最高液面刻度线104与最低液面刻度线105之间 的距离, 所述上导液孔3的最低处与最高液面刻度线104齐平, 所述下导液孔4最高处与最低 液面刻度线105齐平, 所述上导液管202与下导液管203之间呈120 夹角, 使得下导液管203。
11、 朝向下导液孔4倾斜, 上导液管202朝向副水壶2倾斜, 方便液体流动, 上导液管202与下导液 管203形状如图所示, 环绕所述上导液孔3设有上连接座5, 所述上连接座5贯穿设有与上导 液孔3适配的上通孔501, 环绕上通孔501, 在上连接座5相对上导液孔3一端设有上密封圈6, 所述上导液管202与上密封圈6相抵设置, 环绕上导液管202与上连接座5连接处外侧端面设 有上螺纹7, 所述上螺纹处7设有上螺纹套8, 环绕所述下导液孔4设有下连接座9, 所述下连 接座9贯穿设有与下导液孔4适配的下通孔901, 环绕下通孔901, 在下连接座9相对下导液孔 4一端设有下密封圈10, 所述下导液管203与下密封圈10相抵设置, 环绕下导液管203与下连 接座9连接处外侧端面设有下螺纹11, 所述下螺纹11处设有下螺纹套。 说明书 2/2 页 4 CN 210919225 U 4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5 CN 210919225 U 5 。
- 内容关键字: 冷却液 水壶
用于挤压片状弹簧的压簧装置.pdf
用于回收硫酸装置低温废热的热量回收塔.pdf
汽车零部件冲压定位机构.pdf
弹簧快速弹出的送料装置.pdf
输液杆的主供电箱排水结构.pdf
农业经济果树种植嫁接用防护装置.pdf
车用尿素溶液水解反应装置.pdf
可自由组合堆叠式户用储能电源.pdf
财务凭证卷绕器.pdf
建筑施工卸料平台.pdf
具有应急照明功能的户内多功能储能电源.pdf
多托板自动分离机构.pdf
发动机精密配件加工用稳定支架.pdf
便于清理的橡胶促进剂过滤装置.pdf
防偏移内衣点胶机.pdf
耐插拔动力信号混合式储能防水连接器.pdf
棋类设备的智能裁判器、对弈棋子及棋类设备.pdf
大杯可脱带两用式文胸.pdf
振动传感器及车载扬声器系统.pdf
无酒精的香水配方及其制备方法.pdf
石油勘探用三角异型管电池壳性能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pdf
耐高温陶瓷纤维毡.pdf
转向器摇臂轴花键相对齿形位置间隙测具.pdf
盐碱土壤改良用松土装置.pdf
铝粉生产线.pdf
用于臭氧催化剂生产的混料器.pdf
新能源锂电池材料高效研磨设备及其研磨方法.pdf
地质勘测样品粉碎机.pdf
管道支撑架.pdf
行星减速机的防松脱结构.pdf
带音响装置的操作模块.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反射膜生产质控的方法及系统.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