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于对汽车零件磨削加工的机械手.pdf
《有助于对汽车零件磨削加工的机械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助于对汽车零件磨削加工的机械手.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2141272.4 (22)申请日 2019.12.04 (73)专利权人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地址 412000 湖南省株洲市红旗北路476号 (72)发明人 胥刚旷文兵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421 代理人 肖小龙李琼芳 (51)Int.Cl. B24B 23/06(2006.01) B24B 47/12(2006.01) B24B 53/1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
2、一种有助于对汽车零件磨削加工的机械手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不易 对汽车零件进行磨削的难题, 公开了一种有助于 对汽车零件磨削加工的机械手, 包括进气管、 气 囊、 套管、 滑杆、 螺帽、 导向管、 第一螺旋弹簧、 电 机、 支撑架、 紧固螺钉、 罩板、 清洁层、 第一转筒、 第一套环、 第一连接管、 第二螺旋弹簧、 第一导 杆、 第一传送带、 摩擦层、 导轮、 第二传送带、 连接 环、 第三螺旋弹簧、 第二导杆、 第二连接管、 第二 套环、 第一转轴、 第二转筒和第三转筒。 本实用新 型合理通过穿戴在小臂上的方式形成机械手, 人 工对第二传送带的挤压使第一传送带包裹在。
3、汽 车零件表面, 进而实现对汽车零件的摩擦, 对汽 车零件进行磨削加工, 且设计合理, 操作方便, 符 合社会需求, 值得向汽车零件加工领域进行推 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0909412 U 2020.07.03 CN 210909412 U 1.一种有助于对汽车零件磨削加工的机械手, 包括连接环 (22) ,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 环 (22) 上下表面分别连接有第二螺旋弹簧 (16) 和第三螺旋弹簧 (23) , 所述第二螺旋弹簧 (16) 内部套有第一导杆 (17) , 所述第二螺旋弹簧 (16) 上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 (15) , 所述第 一连接管 (1。
4、5) 上端连接有第一套环 (14) , 所述第一套环 (14) 内套有第二转轴 (29) , 所述第 二转轴 (29) 前端安装有电机 (8) , 所述第二转轴 (29) 表面对称套有第一转筒 (13) , 所述第三 螺旋弹簧 (23) 内部套有第二导杆 (24) , 所述第二螺旋弹簧 (16) 下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 (25) , 所述第二连接管 (25) 下端连接有第二套环 (26) , 所述第二套环 (26) 内部套有第一转 轴 (27) , 所述第一转轴 (27) 表面对称套有第二转筒 (28) , 所述第一转筒 (13) 与第二转筒 (28) 之间套有第一传送带 (18) , 所述第一。
5、传送带 (18) 表面粘贴有摩擦层 (19) , 所述第一转 轴 (27) 和第二转轴 (29) 表面中部均套有第三转筒 (30) , 所述第三转筒 (30) 之间连接有第二 传送带 (21) , 所述第二传送带 (21) 表面均匀安装有导轮 (20) , 所述第一套环 (14) 上侧面连 接有支撑架 (9) , 所述支撑架 (9) 上端安装有罩板 (11) , 所述罩板 (11) 与支撑架 (9) 之间安装 有紧固螺钉 (10) , 所述罩板 (11) 内侧面粘贴有清洁层 (12) , 所述连接环 (22) 左侧面对称连 接有第一螺旋弹簧 (7) , 所述第一螺旋弹簧 (7) 左端连接有导向。
6、管 (6) , 所述导向管 (6) 内部 套有滑杆 (4) , 所述滑杆 (4) 表面左侧安装有螺帽 (5) , 所述导向管 (6) 之间连接有套管 (3) , 所述套管 (3) 内部粘贴有气囊 (2) , 所述套管 (3) 表面连接有与气囊 (2) 相通的进气管 (1)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助于对汽车零件磨削加工的机械手,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套管 (3) 、 滑杆 (4) 、 导向管 (6) 、 连接环 (22) 、 第一导杆 (17) 、 第二导杆 (24) 、 第一连接管 (15) 、 第二连接管 (25) 、 第一转筒 (13) 、 第二转筒 (28) 和第三转筒 (3。
7、0) 均为塑料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助于对汽车零件磨削加工的机械手,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电机 (8) 的型号为CYT29-90YC60, 电机 (8) 与第一连接管 (15) 之间螺钉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助于对汽车零件磨削加工的机械手,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第一转筒 (13) 和第二转筒 (28) 均为分体式结构, 第三转筒 (30) 分别与第一转轴 (27) 和第二 转轴 (29) 之间安装有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助于对汽车零件磨削加工的机械手,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气囊 (2) 为圆筒结构且与进气管 (1) 相通, 气囊 (2) 为橡。
8、胶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助于对汽车零件磨削加工的机械手,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滑杆 (4) 与导向管 (6) 滑动配合, 滑杆 (4) 与螺帽 (5) 螺纹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助于对汽车零件磨削加工的机械手,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第一导杆 (17) 与第一连接管 (15) 滑动配合, 第二导杆 (24) 与第二连接管 (25) 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助于对汽车零件磨削加工的机械手,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第二传送带 (21) 的宽度为第一传送带 (18) 的三分之一, 摩擦层 (19) 为砂布构成。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
9、0909412 U 2 一种有助于对汽车零件磨削加工的机械手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机械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有助于对汽车零件磨削加工的机械 手。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一种产品。 汽车配件的种类 繁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汽车的消费也越来越多, 汽车配件的这个市场变得 也越来越大。 近些年来汽车配件制造厂也在飞速地发展。 0003 对于汽车零部件的磨削加工, 一般是将汽车零部件放置在磨床进行加工处理, 但 是对于一些已经安装在汽车上的零件, 在进行磨削加工的时候就带来了不便, 有的是人工 使用砂轮进行磨削, 在磨削的时候。
10、不易对力度进行控制, 从而将会使表面磨削不均匀, 有可 能将零件进行损坏, 还有的是人工使用砂布进行打磨, 但是这样比较费力, 对于汽车零件而 言, 汽车零件有多种形状的, 现有的不易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全面接触来实现磨削加工, 影响 了对汽车零部件的磨削速度, 并且现有的磨削工具不易进行携带操作, 为操作带来了不便, 因此, 急需设计一种有助于对汽车零件磨削加工的机械手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了一种有助于对汽车零件磨 削加工的机械手。 0005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 一种有助于对汽车零件磨削加工的机械。
11、手, 包括连接环, 所述连接环上下表面分 别连接有第二螺旋弹簧和第三螺旋弹簧, 所述第二螺旋弹簧内部套有第一导杆, 所述第二 螺旋弹簧上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 所述第一连接管上端连接有第一套环, 所述第一套环内 套有第二转轴, 所述第二转轴前端安装有电机, 所述第二转轴表面对称套有第一转筒, 所述 第三螺旋弹簧内部套有第二导杆, 所述第二螺旋弹簧下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 所述第二连 接管下端连接有第二套环, 所述第二套环内部套有第一转轴, 所述第一转轴表面对称套有 第二转筒, 所述第一转筒与第二转筒之间套有第一传送带, 所述第一传送带表面粘贴有摩 擦层, 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表面中部均套有第三转。
12、筒, 所述第三转筒之间连接有第二 传送带, 所述第二传送带表面均匀安装有导轮, 所述第一套环上侧面连接有支撑架, 所述支 撑架上端安装有罩板, 所述罩板与支撑架之间安装有紧固螺钉, 所述罩板内侧面粘贴有清 洁层, 所述连接环左侧面对称连接有第一螺旋弹簧, 所述第一螺旋弹簧左端连接有导向管, 所述导向管内部套有滑杆, 所述滑杆表面左侧安装有螺帽, 所述导向管之间连接有套管, 所 述套管内部粘贴有气囊, 所述套管表面连接有与气囊相通的进气管。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套管、 滑杆、 导向管、 连接环、 第一导杆、 第二导杆、 第一连接管、 第 二连接管、 第一转筒、 第二转筒和第三转筒均为塑料材。
13、料制成。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电机的型号为CYT29-90YC60, 电机与第一连接管之间螺钉紧固。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0909412 U 3 0009 作为优选, 所述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均为分体式结构, 第三转筒分别与第一转轴 和第二转轴之间安装有轴承。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气囊为圆筒结构且与进气管相通, 气囊为橡胶材料制成。 0011 作为优选, 所述滑杆与导向管滑动配合, 滑杆与螺帽螺纹配合。 0012 作为优选, 所述第一导杆与第一连接管滑动配合, 第二导杆与第二连接管滑动配 合。 0013 作为优选, 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宽度为第一传送带的三分之一, 摩擦层为。
14、砂布构成。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 1、 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囊的设置, 便于将套管撑紧在小臂上进行使用, 便于撑紧在 多种体型的操作人员小臂上进行使用, 提高装置穿戴的稳定性; 0016 2、 通过将套管、 滑杆、 导向管、 连接环、 第一导杆、 第二导杆、 第一连接管、 第二连接 管、 第一转筒、 第二转筒和第三转筒设置为塑料材料, 从而使得该装置更加轻盈, 并且电机 的型号也是小型电机, 使得该装置穿戴更加方便; 0017 3、 通过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分开设计, 通过对第二传送带进行按压, 结合 导轮的导向, 从而便于将第一传送带包裹在汽车零件上。
15、, 使用摩擦层对汽车零件进行磨削 处理, 从而更有助于对不同形状的汽车零件进行贴合, 提高磨削的效果, 相对与人工的磨削 更加省力; 0018 4、 通过第二螺旋弹簧和第三螺旋弹簧的设置, 方便实现对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撑 紧, 有助于将第一传送带进行拉紧, 从而使得表面更加平整; 0019 5、 通过第三转筒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安装轴承, 进而在第一传送带转动的 时候可以使第二传送带不转动, 结合导轮的存在, 不影响第一传送带的转动; 0020 6、 通过清洁层的设置, 将清洁层设置成海绵材料, 从而方便对摩擦层进行清洁擦 拭, 使用摩擦层对汽车零件表面进行反复磨削处理; 0021 7、 。
16、本实用新型合理通过穿戴在小臂上的方式形成机械手, 人工对第二传送带的挤 压使第一传送带包裹在汽车零件表面, 进而实现对汽车零件的摩擦, 对汽车零件进行磨削 加工, 且设计合理, 操作方便, 符合社会需求, 值得向汽车零件加工领域进行推广。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机与第二转轴连接的侧视图。 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转筒与第三转筒配合的侧视图。 0025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环的侧视图。 0026 图5为本实用新型套管与气囊配合的侧视图。 0027 标号说明: 1、 进气管, 2、 气囊, 3、 套管, 4、 滑杆, 5、 螺帽, 6。
17、、 导向管, 7、 第一螺旋弹 簧, 8、 电机, 9、 支撑架, 10、 紧固螺钉, 11、 罩板, 12、 清洁层, 13、 第一转筒, 14、 第一套环, 15、 第一连接管, 16、 第二螺旋弹簧, 17、 第一导杆, 18、 第一传送带, 19、 摩擦层, 20、 导轮, 21、 第 二传送带, 22、 连接环, 23、 第三螺旋弹簧, 24、 第二导杆, 25、 第二连接管, 26、 第二套环, 27、 第一转轴, 28、 第二转筒, 29、 第二转轴, 30、 第三转筒。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0909412 U 4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18、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 请参阅图1-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0 一种有助于对汽车零件磨削加工的机械手, 包括连接环22, 所述连接环22上下表 面分别连接有第二螺旋弹簧16和第三螺旋弹簧23, 所述第二螺旋弹簧16内部套有第一导杆 17, 所述第二螺旋弹簧16上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5, 所述第一连接管15上端连接有第。
19、一套 环14, 所述第一套环14内套有第二转轴29, 所述第二转轴29前端安装有电机8, 所述第二转 轴29表面对称套有第一转筒13, 所述第三螺旋弹簧23内部套有第二导杆24, 所述第二螺旋 弹簧16下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25, 所述第二连接管25下端连接有第二套环26, 所述第二套 环26内部套有第一转轴27, 所述第一转轴27表面对称套有第二转筒28, 所述第一转筒13与 第二转筒28之间套有第一传送带18, 所述第一传送带18表面粘贴有摩擦层19, 所述第一转 轴27和第二转轴29表面中部均套有第三转筒30, 所述第三转筒30之间连接有第二传送带 21, 所述第二传送带21表面均匀安装有。
20、导轮20, 所述第一套环14上侧面连接有支撑架9, 所 述支撑架9上端安装有罩板11, 所述罩板11与支撑架9之间安装有紧固螺钉10, 所述罩板11 内侧面粘贴有清洁层12, 所述连接环22左侧面对称连接有第一螺旋弹簧7, 所述第一螺旋弹 簧7左端连接有导向管6, 所述导向管6内部套有滑杆4, 所述滑杆4表面左侧安装有螺帽5, 所 述导向管6之间连接有套管3, 所述套管3内部粘贴有气囊2, 所述套管3表面连接有与气囊2 相通的进气管1。 0031 所述套管3、 滑杆4、 导向管6、 连接环22、 第一导杆17、 第二导杆24、 第一连接管15、 第二连接管25、 第一转筒13、 第二转筒28和。
21、第三转筒30均为塑料材料制成。 0032 所述电机8的型号为CYT29-90YC60, 电机8与第一连接管15之间螺钉紧固。 0033 所述第一转筒13和第二转筒28均为分体式结构, 第三转筒30分别与第一转轴27和 第二转轴29之间安装有轴承。 0034 所述气囊2为圆筒结构且与进气管1相通, 气囊2为橡胶材料制成。 0035 所述滑杆4与导向管6滑动配合, 滑杆4与螺帽5螺纹配合。 0036 所述第一导杆17与第一连接管15滑动配合, 第二导杆24与第二连接管25滑动配 合。 0037 所述第二传送带21的宽度为第一传送带18的三分之一, 摩擦层19为砂布构成。 0038 操作步骤: 需要。
22、对汽车零件进行磨削处理的时候, 比如对安装在汽车上的零件或 者没有安装的零件需要进行打磨修整的时候, 使用者将小臂穿过气囊2, 将手从连接环22伸 出, 然后通过进气管1向气囊2充气, 使得气囊2膨胀, 将套管3撑紧在小臂上, 实现对装置的 稳定穿戴, 然后将电机8接通附近的电源, 将电机8的开关打开, 此时将会带动第二转轴29转 动, 带动第一转筒13转动, 进而会使得第一传送带18进行转动, 使用者对该装置进行挤压, 通过握住第二传送带21, 第二传送带21连接在第三转筒30上, 第三转筒30分别与第一转轴 27和第二转轴29之间有轴承, 所以第二传送带21不进行转动, 对第二传送带21进。
23、行挤压, 使 第一传送带18与汽车零件进行紧密接触, 将第一传送带18包裹在汽车零件外, 通过第一传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0909412 U 5 送带18的转动, 使用摩擦层19对汽车零件表面进行磨削处理, 在进行磨削的同时, 在摩擦层 19上残留的杂质, 经过清洁层12的时候会被擦拭掉, 从而便于使用该装置对汽车零部件进 行贴合式磨削处理, 更加便捷。 0039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 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领域 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 但只 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0909412 U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7 CN 210909412 U 7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3 页 8 CN 210909412 U 8 图5 说明书附图 3/3 页 9 CN 210909412 U 9 。
- 内容关键字: 有助于 汽车零件 磨削 加工 机械手
输液杆的线缆伸缩结构.pdf
环境大气粉尘采样仪.pdf
降低虾苗孵化水中氨氮含量的装置.pdf
高压线圈浇注模具.pdf
反应釜控温系统.pdf
金属锂浇铸装置.pdf
医用输液管加热保温装置.pdf
螺杆钻具清洗装置.pdf
多功能布料收卷装置.pdf
用于图书馆的高处夹持取书装置.pdf
智能化接触网几何参数测量仪.pdf
便携式环境检测仪.pdf
便于安装的防结垢环保矿用管材.pdf
曝气生物滤池除磷装置.pdf
基于睡眠感知的音乐振动理疗仪.pdf
钢板建材加工的激光切割装置.pdf
毫米波被动辐射成像测距装置.pdf
医用分叶球囊.pdf
基于波码通信的分层注水执行装置.pdf
折合型保鲜膜切割滑刀.pdf
注塑件自动化生产设备及其智能调控方法.pdf
书本包装设备.pdf
道路桥梁施工用测量辅助工具.pdf
作物种植地膜拆除装置.pdf
水平放置的可搬运激光稳频腔的安装结构.pdf
气体静压转台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气体静压转台.pdf
数据要素处理方法和装置.pdf
用于组装气雾剂产品的组装设备.pdf
老年人用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设备.pdf
全液晶仪表故障报警存储系统及方法.pdf
木通皂苷D在制备抗骨骼肌萎缩、肌病药物中的应用.pdf
不依赖地图信息的车辆轨迹预测方法.pdf
电动车辆用供电装置.pdf
存储模块和存储系统.pdf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pdf
用于车辆、特别是汽车的燃料电池设备.pdf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
捕获信号的处理设备.pdf
保护盘再现的装置和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记录介质.pdf
电压控制振荡器.pdf
具有做为天线结构的导电层的层片.pdf
具有健康促进作用的含有寡糖的营养组合物.pdf
具有旁路部分的微波放大器.pdf
带有桥接光波导之间多个光信道的数据的WDM光通信网.pdf
有碳粉末电极的电化学双层电容器.pdf
光模块.pdf
记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程序.pdf
卷线机的线材张力施加装置及其施加方法.pdf
节目摘要和/或索引.pdf
加时间标记的设备和方法、接收机、延迟广播的系统及相应的分组串.pdf
高频脉宽调制电压控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