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靠背铲式担架.pdf
《可调靠背铲式担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调靠背铲式担架.pdf(1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331807.8 (22)申请日 2019.08.16 (73)专利权人 覃军 地址 400037 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正街183 号安居苑C栋1单元8楼2号 (72)发明人 覃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514 代理人 袁克来 (51)Int.Cl. A61G 1/003(2006.01) A61G 1/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可调靠背铲式担架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急救与医疗设备领域, 具体 涉及。
2、一种可调靠背铲式担架, 包括两个对称设置 的U形担架片, 其中一个U形担架片的两端分别通 过离合装置A与另一个U形担架片的两端对应可 拆卸地连接; U形担架片包括上铲板组件、 中铲板 组件和下铲板组件; 下铲板组件具有支撑杆和限 位调节装置, 支撑杆插入中铲板组件的一端, 并 通过限位调节装置调节其伸出中铲板组件的长 度; 中铲板组件与上铲板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连 接并改变二者夹角的棘轮卡扣装置; 还包括U形 抬臂, 一对中铲板组件远离下铲板组件的一端分 别与U形抬臂的两端水平固定连接, U形抬臂的中 部设置有离合装置B。 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患者上 半身卧位角度, 且结构稳定可靠。 权利要求书2页。
3、 说明书7页 附图7页 CN 210932276 U 2020.07.07 CN 210932276 U 1.一种可调靠背铲式担架, 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U形担架片, 其中一个所述U形担架片 的两端分别通过离合装置A(7)与另一个U形担架片的两端对应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U形担架片包括上铲板组件(2)、 中铲板组件(3)和下铲板组件(6); 所述下铲板组件(6)具有支撑杆(5)和限位调节装置(4), 所述支撑杆(5)插入所述中铲 板组件(3)的一端, 并通过所述限位调节装置(4)调节其伸出所述中铲板组件(3)的长度;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铲板组件(3)与所述上铲板组件(2)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并改变。
4、二 者夹角的棘轮卡扣装置(8); 还包括U形抬臂(1), 一对所述中铲板组件(3)远离所述下铲板组件(6)的一端分别与所 述U形抬臂(1)的两端水平固定连接, 所述U形抬臂(1)的中部设置有离合装置B(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靠背铲式担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棘轮卡扣装置(8) 包括棘轮(805)、 传动轴(802)、 端盖(801)、 弹簧销(804)、 拨块(803)、 凸轮(808)和一对棘爪 (807); 所述中铲板组件(3)靠近所述上铲板组件(2)的一端侧壁设有安装腔(10), 所述端盖 (801)于所述安装腔(10)外侧盖合所述安装腔(10), 所述棘轮(805)位。
5、于所述安装腔(10) 内, 且所述棘轮(805)套接并固定于所述传动轴(802)上, 所述传动轴(802)的一端转动设置 于所述安装腔(10)内壁, 所述传动轴(80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端盖(801)后与所述上铲板组 件(2)靠近所述中铲板组件(3)的一端固定连接; 一对所述棘爪(807)对称设置于所述棘轮(805)两侧, 所述棘爪(807)的一端铰接于所 述安装腔(10)侧壁, 所述棘爪(807)的另一端与所述棘轮(805)啮合, 一对所述棘爪(807)的 侧壁分别通过弹簧A(806)与所述安装腔(10)侧壁连接, 所述弹簧A(806)呈压缩状态并抵紧 对应的所述棘爪(807)与所述棘轮(8。
6、05)的啮合; 所述凸轮(808)位于一对所述棘爪(807)靠近所述安装腔(10)侧壁的一端之间, 其两侧 分别与所述一对所述棘爪(807)抵接, 且所述凸轮(808)的大端朝向所述棘轮(805); 所述拨块(803)与所述凸轮(808)固定连接, 所述端盖(801)上对应所述凸轮(808)的位 置开设有滑槽(812), 所述拨块(803)位于所述滑槽(812)内并可在所述滑槽(812)内滑动, 所述凸轮(808)随所述拨块(803)的滑动推动一对所述棘爪(807)与所述棘轮(805)的啮合 或分离, 所述滑槽(812)的侧壁上沿所述拨块(803)的滑动方向开设有定位孔A(811)和定位 孔B。
7、(813), 所述定位孔B(813)靠近所述棘轮(805), 所述定位孔A(811)远离所述棘轮(805); 所述弹簧销(804)穿过所述拨块(803)设置, 所述拨块(803)的滑动至所述定位孔A (811)或定位孔B(813)的位置时, 所述弹簧销(804)可插入所述定位孔A(811)或定位孔B (813)以锁定所述凸轮(808)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靠背铲式担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盖(801)与所述 安装腔(10)外侧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靠背铲式担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槽(812)为T型 槽, 所述T型槽的台肩部分连通所述安装腔(10)。
8、, 所述拨块(803)为与所述T型槽匹配的T型 块, 所述T型块的台肩部分与所述凸轮(808)固定连接, 所述T型块的杆部伸出所述端盖 (80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靠背铲式担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销(804)包括 销头(814)、 销杆、 楔形套筒(809)和弹簧B(810), 所述销头(814)固定于所述销杆的一端, 在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0932276 U 2 靠近所述销杆的另一端侧壁设置有定位凸起(816), 所述楔形套筒(809)套设于所述销杆上 以及所述销头(814)与所述定位凸起(816)之间, 所述弹簧B(810)套设于所述销杆上以及所。
9、 述楔形套筒(809)与所述定位凸起(816)之间, 弹簧B(810)的一端与所述楔形套筒(809)抵 接, 弹簧B(810)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凸起(816)抵接; 所述销杆穿过所述拨块(803), 所述楔 形套筒(809)与所述拨块(803)固定连接, 所述销头(814)位于所述端盖(801)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靠背铲式担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销头(814)的侧壁 固定设置有手柄(81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靠背铲式担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销头(814)靠近所 述楔形套筒(809)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楔形套筒(809)的楔形面倾斜方向相反的斜面。 8.根。
10、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靠背铲式担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凸起(816)在 所述销杆的侧壁对称的设置有两个。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调靠背铲式担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U形抬臂 (1)的两端向内弯曲后与一对所述中铲板组件(3)远离所述下铲板组件(6)的一端外侧固定 连接, 且所述U形抬臂(1)的宽度大于所述一对所述上铲板组件(2)之间的宽度。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0932276 U 3 一种可调靠背铲式担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急救与医疗设备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靠背铲式担架。 背景技术 0002 一、 铲式担架结构特点、 使用方法与局。
11、限性 0003 担架是医疗工作中搬动、 转运患者的重要工具。 当患者的突发伤情或病情加重, 不 能自行移动身体或不宜改变体位时, 院前急救需要用担架进行转运。 院前急救用担架搬动 患者关乎患者的生命, 具有时间紧迫、 耗费人力、 专业性和技术性强的特点。 0004 (一)铲式担架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0005 目前, 医疗和急救中普遍使用的是铲式担架。 与其它担架相比, 铲式担架最大优点 是在搬动患者过程中, 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身体移动与体位改变, 尽量减少患者主动耗 能、 避免患者因身体移动或体位改变而加重伤情、 病情。 0006 铲式担架的结构特点是: 铲式担架由左、 右二个对称U形担架片组。
12、成; 二个U形 担架片的两端均设有离合装置, 可简易、 快速地使分离的左、 右二个U形担架片组成完整的 担架, 或者使完整的担架分离成左右二个部分; 铲式担架有限位调节装置分级调节伸缩 杆长度以适应患者不同身高, 并且可伸缩支撑杆末端的折叠装置可将支撑杆与担架床面相 折叠, 在不使用时可减少占用空间、 便于携带; 铲式担架使用方法简单、 易掌握。 0007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目前所有不同厂家生产的铲式担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特 点, 展开铲式担架使用时, 二个U形担架片组成的完整床面均为固定的平板式结构, 在铲式 担架上的患者身体只能取水平的仰卧位, 即平卧位, 而不能取半卧位。 院前急救转。
13、运中如患 者因伤情或病情需要取半卧位, 只能在患者头部、 肩背部充垫衣物等, 才能让患者身体一定 程度地处于类似半卧位、 缓解伤情和病情。 0008 (二)院前急救使用铲式担架搬动患者的方法、 步骤及局限性 0009 使用铲式担架搬动患者, 首先是将患者 “铲上铲式担架” , 再抬动铲式担架进行患 者的转运, 到达目的地后, 将铲式担架和其上的患者放置于各种病床上后, 再 “抽离铲式担 架” , 让患者身体直接平卧在病床上。 0010 由上可知, 使用铲式担架的基本方法与过程分为二个步骤, 即 “铲上铲式担架” 与 “抽离铲式担架” 。 0011 具体操作方法是, “铲上铲式担架” : 必须先。
14、将患者身体取平卧位, 略微抬高患者 身体左侧, 同时将左U形担架片置于患者左侧身体下方, 同理将右U 形担架片置于患者身体 右下方, 从而使平卧位的患者身体完全位置于完整的、 平板结构的铲式担架上, 再锁定二个 U形担架片二端的离合装置。 这样就能使用铲式担架抬起、 搬动患者; “抽离铲式担架” : 将 铲式担架和其上的患者放置于病床上后, 可在几乎不移动患者、 几乎不改变患者体位的条 件下, 直接从平卧位的患者身体下方分离、 分别抽出左右二个U形担架片, 从而让患者直接 平卧在病床上。 0012 从上述使用铲式担架进行院前急救转运的具体操作可知, 目前的铲式担架局限性 说明书 1/7 页 4。
15、 CN 210932276 U 4 是, 患者体位是必须始终处于平卧位。 0013 二、 铲式担架在患者院前急救转运中的应用 0014 院前急救转运指将患者由发病现场紧急转运至医院急诊科的抢救床上 0015 (一)院前急救转运患者中铲式担架的使用与四轮担架车的接驳 0016 院前急救转运, 限于发病现场条件和道路原因, 通常先将平卧患者 “铲上铲式担 架” , 抬起、 搬动患者到四轮担架车上进行接驳, 短距离推送四轮担架车和其上患者, 然后将 四轮担架车和患者推入救护车里, 救护车将患者转运到医院急诊科门口, 再将四轮担架车 和患者推下救护车, 推送至急诊科的抢救床旁, 用铲式担架抬起和搬动患。
16、者, 放置于急诊科 的抢救床上, 最后 “抽离铲式担架” 、 让患者直接平卧于抢救床上。 0017 从患者体位角度看, 四轮担架车可分为二种, 一种是四轮担架车的整个床面为固 定的平板式结构, 只能平卧位转运患者; 另一种是上半身床面可分级抬高, 转运中患者可保 持不同角度的半卧位, 以后者为多。 0018 (二)对可平卧位患者, 用铲式担架、 四轮担架车进行院前急救转运三个步骤 0019 第一步骤 “铲上铲式担架” : 现场将患者置于平卧位, 再 “铲上铲式担架” ; 0020 第二步骤 “四轮担架车推送、 救护车转运” : 将铲式担架上平卧位患者搬到四轮担 架车上, 撤离或不撤离铲式担架,。
17、 推送四轮担架车和其上患者到救护车里进行转运; 0021 第三步骤 “四轮担架车推送、 铲式担架搬动患者到抢救床上、 抽离铲式担架” : 救护 车转运患者到医院急诊科门口后, 推送四轮担架车和其上患者到抢救床旁, 用铲式担架将 四轮担架车上的患者 “铲上铲式担架” 并搬到抢救床上, 再 “抽离铲式担架” 、 将患者直接平 卧在抢救床上。 0022 由上述三个步骤可以看出, 对于平卧位患者, 平板式的铲式担架在整个院前转运 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用铲式担架不仅能快速抬起、 搬动患者并平顺地与四轮担架车接驳, 同 时减少患者自身耗能动作、 又避免了患者身体的移动, 且最少只需要二名成年人就能完成 整。
18、个院前转运。 0023 (三)对需要半卧位患者, 用铲式担架、 四轮担架车进行院前急救转运存在的问题 0024 然而, 对于要求半卧位的患者, 用平板式的铲式担架、 四轮担架车急救转运时, 在 进行上述三个步骤中, 操作非常复杂并可能加重病情。 从体位变化看, 患者必须主动或被动 地经历3-4次半卧位与平卧位之间的转换。 0025 由于前述四轮担架车床面分二种, 分别叙述之: 0026 A.能抬高上半身床面的四轮担架车转运: 将发病现场患者置于平卧位(第 1次), “铲上铲式担架” 并搬到四轮担架车上,“抽离铲式担架” 、 将患者半卧位(第2次), 推送四轮 担架车进入救护车、 转运到医院急诊。
19、科门口, 推送四轮担架车和患者到抢救床旁; 使患者平 卧(第3次), 再 “铲上铲式担架” 并搬到抢救床上, 再 “抽离铲式担架” 、 将患者平卧在抢救床 上, 最后让患者处于半卧位(第4次变化)。 0027 B.不能抬高上半身床面的四轮担架车转运: 将发病现场患者置于平卧位(第 1 次),“铲上铲式担架” 并搬到四轮担架车上, 无论是否抽离铲式担架, 只能在患者头部、 背部 充垫衣物或被子, 让患者上半身尽量抬高; 推送四轮担架车进入救护车、 转运患者到医院急 诊科门口, 推送四轮担架车和患者到抢救床旁; 使患者平卧(第2次), 再 “铲上铲式担架” 并 搬到抢救床上, 再 “抽离铲式担架”。
20、 、 将患者平卧在抢救床上, 最后让患者处于半卧位(第3次 说明书 2/7 页 5 CN 210932276 U 5 变化)。 0028 理论上, 对于需要半卧位的患者, 在急救转运中既要满足体位要求, 也要尽量减少 体位改变, 通常以保持体位更符合医疗院前急救原则。 显然, 现行上述A、 B二种实际做法均 不能很好地满足医疗需求。 因为A方法虽然能尽量保持患者处于半卧位、 但需要4次体位改 变; B方法虽然只有3次体位改变、 但难以保证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尽量处于半卧位。 此外, 院 前急救转运使用平板式的铲式担架、 四轮担架车过程中, 操作动作增多, 不仅需要多人协助 共同完成, 且耗时和延迟。
21、转运, 不利于急救。 0029 铲式担架除用于院前转运外, 也可用于院内转运, 即将患者在院内不同区域的不 同结构、 不同功能的 “病床” 之间进行转运。 目前通行的做法是, 需要至少四名医护人员, 徒 手直接牵拉患者身体下的床单6或直接搬动患者身体进行移动。 事实上, 也可使用铲式担架 将患者 “铲上铲式担架” , 放置于另一张病床或检查床上, 然后 “抽离铲式担架” 、 让患者直接 平卧于另一张病床上, 这样完成患者的院内转运更简便、 快速、 省力。 0030 如上所述, 对于需要半卧位的患者, 假如同时完成院前急救转运和二次院内不同 区域(急救科至放射科、 至导管室或手术室、 至病房)的。
22、转运, 在转运过程中按照医疗要求尽 量保持患者处于半卧位的话, 则患者的体位共需要8-10 次改变。 总之, 对于需要半卧位, 甚 至端坐位的危急重症患者进行紧急院前、 院内转运, 采用目前固定平板式结构的铲式担架 进行搬动、 与四轮担架车接驳, 显然难以做到快速、 简捷、 平顺地转运。 实用新型内容 0031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患者卧位角度, 且结构稳定 可靠的可调靠背铲式担架, 既保留了现有铲式担架的所有优点, 又克服现有铲式担架的局 限性, 不仅适合可平卧患者的转运, 对于需要半卧位的患者, 亦可以在几乎不需要改变患者 体位的情况下, 就能完成院前、 院内转。
23、运。 0032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33 一种可调靠背铲式担架, 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U形担架片, 其中一个所述 U形担架 片的两端分别通过离合装置A与另一个U形担架片的两端对应可拆卸地连接; 0034 所述U形担架片包括上铲板组件、 中铲板组件和下铲板组件; 0035 所述下铲板组件具有支撑杆和限位调节装置, 所述支撑杆插入所述中铲板组件的 一端, 并通过所述限位调节装置调节其伸出所述中铲板组件的长度; 0036 所述中铲板组件与所述上铲板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并改变二者夹角的棘轮 卡扣装置; 0037 还包括U形抬臂, 一对所述中铲板组件远离所述下铲板组件的一端分。
24、别与所述U形 抬臂的两端水平固定连接, 所述U形抬臂的中部设置有离合装置B。 003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既保留了固定平板结构铲式担架的所有优点, 又 能够通过所述棘轮卡扣装置调节所述中铲板组件与所述上铲板组件之间的夹角, 从而将所 述上铲板组件作为靠背支撑患者并改变患者卧位角度, 进而实现患者不同角度的卧位调 节, 并采用所述U形抬臂作为护理人员手抬部位, 既保留了现有铲式担架的所有优点, 又克 服现有铲式担架的局限性, 不仅适合可平卧患者的转运, 对于需要半卧位的患者, 可不同角 度地调整上铲板组件使患者处于半卧位, 可以在几乎不需要改变患者体位的情况下, 就能 说明书 3/7。
25、 页 6 CN 210932276 U 6 完成院前、 院内转运。 0039 进一步, 所述棘轮卡扣装置包括棘轮、 传动轴、 端盖、 弹簧销、 拨块、 凸轮和一对棘 爪; 0040 所述中铲板组件靠近所述上铲板组件的一端侧壁设有安装腔, 所述端盖于所述安 装腔外侧盖合所述安装腔, 所述棘轮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且所述棘轮套接并固定于所述传 动轴上, 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壁, 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端 盖后与所述上铲板组件靠近所述中铲板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 0041 一对所述棘爪对称设置于所述棘轮两侧, 所述棘爪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安装腔侧 壁, 所述棘爪的另一端与所述棘轮啮合,。
26、 一对所述棘爪的侧壁分别通过弹簧A与所述安装腔 侧壁连接, 所述弹簧A呈压缩状态并抵紧对应的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的啮合; 0042 所述凸轮位于一对所述棘爪靠近所述安装腔侧壁的一端之间, 其两侧分别与所述 一对所述棘爪抵接, 且所述凸轮的大端朝向所述棘轮; 0043 所述拨块与所述凸轮固定连接, 所述端盖上对应所述凸轮的位置开设有滑槽, 所 述拨块位于所述滑槽内并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所述凸轮随所述拨块的滑动推动一对所述 棘爪与所述棘轮的啮合或分离, 所述滑槽的侧壁上沿所述拨块的滑动方向开设有定位孔A 和定位孔B, 所述定位孔B靠近所述棘轮, 所述定位孔A远离所述棘轮; 0044 所述弹簧销穿过。
27、所述拨块设置, 所述拨块的滑动至所述定位孔A或定位孔 B的位 置时, 所述弹簧销可插入所述定位孔A或定位孔B以锁定所述凸轮的位置。 0045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滑动所述拨块带动所述凸轮位移以 推动一对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的啮合或分离, 配合弹簧销插入所述定位孔A或定位孔B以锁 定所述凸轮的位置, 从而实现所述上铲板组件与所述中铲板组件之间夹角的调节, 进而实 现患者卧位调节, 结构稳定, 安全可靠, 调节方便快捷。 0046 进一步, 所述端盖与所述安装腔外侧一体成型。 0047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提升所述端盖与所述安装腔外侧连接可 靠性。 0048 。
28、进一步, 所述滑槽为T型槽, 所述T型槽的台肩部分连通所述安装腔, 所述拨块为与 所述T型槽匹配的T型块, 所述T型块的台肩部分与所述凸轮固定连接, 所述T型块的杆部伸 出所述端盖。 0049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拨动所述T型块伸出所述端盖的杆部即 可带动所述拨块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从而带动所述凸轮位移, 操作简便可靠, 且利用所述T 型槽与所述T型块配合能够有效的避免所述拨块发生偏移, 确保所述凸轮位移方向恒定, 保 证操作稳定性。 0050 进一步, 所述弹簧销包括销头、 销杆、 楔形套筒和弹簧B, 所述销头固定于所述销杆 的一端, 在靠近所述销杆的另一端侧壁设置有定位凸。
29、起, 所述楔形套筒套设于所述销杆上 以及所述销头与所述定位凸起之间, 所述弹簧B套设于所述销杆上以及所述楔形套筒与所 述定位凸起之间, 弹簧B的一端与所述楔形套筒抵接, 弹簧B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凸起抵接; 所述销杆穿过所述拨块, 所述楔形套筒与所述拨块固定连接, 所述销头位于所述端盖之外。 0051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正反旋转所述销头, 所述销头靠近所述 楔形套筒的一侧沿所述楔形套筒的斜面位移, 从而带动所述销杆出入所述定位孔A或定位 说明书 4/7 页 7 CN 210932276 U 7 孔B, 从而锁定所述凸轮的位置, 操作简单, 结构可靠, 确保所述中铲板组件与所述。
30、上铲板组 件之间夹角调节安全可靠。 0052 进一步, 所述销头的侧壁固定设置有手柄。 0053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方便旋转所述销头。 0054 进一步, 所述销头靠近所述楔形套筒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楔形套筒的楔形面倾斜 方向相反的斜面。 0055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减小销头与所述楔形套筒的接触面, 旋 转所述销头更省力。 0056 进一步, 所述定位凸起在所述销杆的侧壁对称的设置有两个。 0057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确保所述弹簧与所述定位凸起的抵接可 靠。 0058 进一步, 所述U形抬臂的两端向内弯曲后与一对所述中铲板组件远离所述下。
31、铲板 组件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 且所述U形抬臂的宽度大于所述一对所述上铲板组件之间的宽 度。 0059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U形抬臂的宽度较大的情下, 能够提 升护理人员抬起本担架的稳定性, 降低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可能。 附图说明 006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 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在所有附图中, 类似的 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 附图中, 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 绘制。 0061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62 图2为实施例的棘轮卡扣装置与上铲板组。
32、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63 图3为实施例的棘轮卡扣装置锁紧状态图; 0064 图4为实施例的棘轮卡扣装置解锁状态图; 0065 图5为实施例的棘轮卡扣装置锁紧状态下局部剖视图; 0066 图6为实施例的棘轮卡扣装置解锁状态下局部剖视图; 0067 图7为实施例的弹簧销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0068 图8为实施例的弹簧销旋转状态结构示意图; 0069 1-U形抬臂; 2-上铲板组件; 3-中铲板组件; 4-限位调节装置; 5-支撑杆; 6-下铲板 组件; 7-离合装置A; 0070 8-棘轮卡扣装置; 801-端盖; 802-传动轴; 803-拨块; 804-弹簧销; 805- 棘轮; 806。
33、- 弹簧A; 807-棘爪; 808-凸轮; 809-楔形套筒; 810-弹簧B; 811- 定位孔A; 812-滑槽; 813-定位 孔B; 814-销头; 815-手柄; 816-定位凸起; 817- 销杆; 0071 9-离合装置B; 10-安装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72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以下实施例仅 说明书 5/7 页 8 CN 210932276 U 8 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因此只作为示例, 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 0073 需要注意的是, 除非另有说明, 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
34、 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74 如图1所示, 一种可调靠背铲式担架, 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U形担架片, 其中一个U 形担架片的两端分别通过离合装置A7(离合装置为铲式担架常用的现有结构, 离合装置A和 离合装置B均在此列, 其具体结构此处以及后文不再赘述)与另一个U形担架片的两端对应 可拆卸地连接; 0075 U形担架片包括上铲板组件2、 中铲板组件3和下铲板组件6; 0076 下铲板组件6具有支撑杆5和限位调节装置4(限位调节装置为铲式担架常用的现 有结构, 其具体结构此处以及后文不再赘述), 支撑杆5插入中铲板组件3的一端, 并通过限 位调节装置4调节其伸出中铲板组件3。
35、的长度; 0077 中铲板组件3与上铲板组件2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并改变二者夹角的棘轮卡扣装 置8; 0078 还包括U形抬臂1, 一对中铲板组件3远离下铲板组件6的一端分别与U 形抬臂1的 两端水平固定连接, U形抬臂1的中部设置有离合装置B9。 0079 本实施例中: 0080 如图2、 图3、 图4、 图5和图6所示, 棘轮卡扣装置8包括棘轮805、 传动轴802、 端盖 801、 弹簧销804、 拨块803、 凸轮808和一对棘爪807; 中铲板组件3靠近上铲板组件2的一端侧 壁设有安装腔10, 端盖801于安装腔10 外侧盖合安装腔10, 棘轮805位于安装腔10内, 且棘 轮805套。
36、接并固定于传动轴802上, 传动轴802的一端转动设置于安装腔10内壁, 传动轴802 的另一端穿过端盖801后与上铲板组件2靠近中铲板组件3的一端固定连接; 一对棘爪807对 称设置于棘轮805两侧, 棘爪807的一端铰接于安装腔10侧壁, 棘爪 807的另一端与棘轮805 啮合, 一对棘爪807的侧壁分别通过弹簧A806与安装腔10侧壁连接, 弹簧A806呈压缩状态并 抵紧对应的棘爪807与棘轮805的啮合; 凸轮808位于一对棘爪807靠近安装腔10侧壁的一端 之间, 其两侧分别与一对棘爪807抵接, 且凸轮808的大端朝向棘轮805; 拨块803与凸轮808 固定连接, 端盖801上对。
37、应凸轮808的位置开设有滑槽812, 拨块803位于滑槽 812内并可在 滑槽812内滑动, 凸轮808随拨块803的滑动推动一对棘爪807 与棘轮805的啮合或分离, 滑 槽812的侧壁上沿拨块803的滑动方向开设有定位孔A811和定位孔B813, 定位孔B813靠近棘 轮805, 定位孔A811远离棘轮 805; 弹簧销804穿过拨块803设置, 拨块803的滑动至定位孔 A811或定位孔 B813的位置时, 弹簧销804可插入定位孔A811或定位孔B813以锁定凸轮808 的位置。 0081 优选地, 端盖801与安装腔10外侧一体成型。 0082 优选地, 滑槽812为T型槽, T型槽。
38、的台肩部分连通安装腔10, 拨块803 为与T型槽匹 配的T型块, T型块的台肩部分与凸轮808固定连接, T型块的杆部伸出端盖801。 0083 优选地, 如图5、 图6、 图7和图8所示, 弹簧销804包括销头814、 销杆、 楔形套筒809和 弹簧B810, 销头814固定于销杆的一端, 在靠近销杆的另一端侧壁设置有定位凸起816, 楔形 套筒809套设于销杆上以及销头814与定位凸起816之间, 弹簧B810套设于销杆上以及楔形 套筒809与定位凸起816之间, 弹簧B810的一端与楔形套筒809抵接, 弹簧B810的另一端与定 说明书 6/7 页 9 CN 210932276 U 9。
39、 位凸起816抵接; 销杆穿过拨块803, 楔形套筒809与拨块803固定连接, 销头814位于端盖801 之外。 0084 优选地, 销头814的侧壁固定设置有手柄815。 0085 优选地, 销头814靠近楔形套筒809的一侧设置有与楔形套筒809的楔形面倾斜方 向相反的斜面。 0086 优选地, 定位凸起816在销杆的侧壁对称的设置有两个。 0087 优选地, U形抬臂1的两端向内弯曲后与一对中铲板组件3远离下铲板组件6的一端 外侧固定连接, 且U形抬臂1的宽度大于一对上铲板组件2之间的宽度。 0088 工作原理: 0089 拆开离合装置A7和离合装置B将患者铲上担架后扣合离合装置A7和。
40、离合装置B, 根 据患者身高调节限位调节装置4以调节支撑杆5伸出中铲板组件3 的长度, 在病患需要采取 半卧位时, 如图4、 图6和图8所示, 旋转销头814 使销杆817脱离定位孔B813, 向定位孔A811 方向滑动拨块803, 凸轮808随滑动拨块803的滑动推动一对棘爪807张开分离棘爪807与棘 轮805的啮合, 拨块803到达定位孔A811后反向旋转销头814使销杆817插入定位孔A811以锁 定凸轮808的位置, 操作人员翻转上铲板组件2即可调节其与中铲板组件3的角度, 从而以上 铲板组件2作为靠背实现卧位角调节卧; 卧位角度调节至适宜位置后, 如图3、 图5和图7所 示, 旋转。
41、销头814使销杆817脱离定位孔A811, 向定位孔B813方向滑动拨块803, 凸轮808随滑 动拨块803的滑动向棘轮805 位移, 弹簧A806顶推对应的棘爪807向棘轮805啮合, 拨块803 到达定位孔 B813后反向旋转销头814使销杆817插入定位孔B813以锁定凸轮808的位置, 棘 爪807与棘轮805完成啮合, 从而锁定上铲板组件2与中铲板组件3的夹角, 完成卧位调节; 若 需要使上铲板组件2与中铲板组件3的夹角复位, 除上述过程中的调节翻转上铲板组件2与 中铲板组件3的夹角为180 之外, 其余操作方式不变即可; 两位护理人员分别抬起下铲板组 件6和U型支撑臂即可转移患者。
42、。 0090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 制; 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 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说明书 7/7 页 10 CN 210932276 U 10 图1 说明书附图 1/7 页 11 CN 210932276 U 11 图2 说明书附图 2/7 页 12 CN 210932276 U 12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3/7 页 13 CN 210932276 U 13 图5 说明书附图 4/7 页 14 CN 210932276 U 14 图6 说明书附图 5/7 页 15 CN 210932276 U 15 图7 说明书附图 6/7 页 16 CN 210932276 U 16 图8 说明书附图 7/7 页 17 CN 210932276 U 17 。
- 内容关键字: 可调 靠背 担架
纳米气泡布面除油预缩设备.pdf
半导体老化冷热测试装置.pdf
RFID芯片剪切力测试仪.pdf
可按摩式颈托睡眠头枕及汽车座椅.pdf
汽车点火装饰圈.pdf
起落架部件机加工同心度辅助工装.pdf
园林绿化垃圾处理装置.pdf
施工物料分筛装置.pdf
鸡粪螺旋挤出设备.pdf
用于分砖的压砖装置.pdf
故障电池包防护箱.pdf
耐磨型泥沙挖掘齿.pdf
阀门锁盖设备.pdf
用于多肽固相合成的后处理系统及多肽固相合成设备.pdf
高压线圈导线拉紧装置.pdf
可调式带锯机切割辅助工装.pdf
温度压力一体化检测的波码通信控制装置.pdf
屋面防水卷材辅助施工设备.pdf
桥梁支座变形角度测量装置.pdf
便于冷却烘干的塑料玩具注塑机.pdf
防护插板.pdf
基于特征融合Transformer的多对比度核磁共振图像超分辨率方法.pdf
复叠制冷压缩机组.pdf
盾构管片拼装定位分体测量装置.pdf
自组装多肽RAKA 16的合成方法.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盾构掘进机姿态分项预测方法.pdf
宫颈TCT切片的多类型细胞核标注及多任务处理方法.pdf
基于自然资源工程勘测面积的测量装置.pdf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质电厂燃烧控制决策优化方法及系统.pdf
低功率的医院污水处理装置.pdf
基于FV-MViT的指静脉识别方法、装置及相关介质.pdf
应用于激光光学的石英端管检测设备.pdf
立体结构的复合针织面料.pdf
UV数码打印机机架.pdf
可防止金刚石过早脱落的金刚石锯片.pdf
电池极片倒角装置.pdf
车辆工程专用引擎维修平台.pdf
电动三轮车半棚车型大片滑轨对焊工装.pdf
用于将座椅安装到车辆的安装轨总成.pdf
手机加工检测用夹具.pdf
钣金件用定位焊接机构.pdf
髋关节系统及其髋臼假体.pdf
改进型的多功能医疗雾化器.pdf
教学用小型印刷展墨机.pdf
胰岛素血糖仪一体化盒子.pdf
塑料管孔径定型装置.pdf
固态纳米纤维面膜结构.pdf
数控机床用清理装置的维护装置.pdf
汽车用夜间防撞警示装置.pdf
治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