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pdf
《电池模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池模组.pdf(1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2102425.4 (22)申请日 2019.11.28 (73)专利权人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比亚 迪路3009号 (72)发明人 朱建华赖庆仝志伟高宇 朱燕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代理人 刘继昂 (51)Int.Cl. H01M 2/1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电池模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 包括电芯 组件和两个电芯盖板, 电芯组。
2、件包括多个电芯单 体和多个连接片, 多个电芯单体沿第一方向依次 排列, 每个电芯单体的正负极柱分别分布在与第 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两侧, 电芯组件在第 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连接片, 连接片使 多个电芯单体电连接, 两个电芯盖板分别设置在 电芯组件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 电芯盖板上包括 遮挡部和穿孔部, 其中, 电芯组件同侧的多个连 接片中的一部分由穿孔部显露于电芯盖板的外 侧、 另一部分由遮挡部遮挡在电芯盖板的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 具有良好的电气安 全性能。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附图5页 CN 210984797 U 2020.07.10 CN 210984797。
3、 U 1.一种电池模组,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电芯组件, 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电芯单体和多个连接片, 多个所述电芯单体沿第一 方向依次排列, 每个所述电芯单体的正负极柱分别分布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 上的两侧, 所述电芯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所述连接片, 所述连接片 使多个所述电芯单体电连接; 两个电芯盖板, 两个所述电芯盖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 侧, 所述电芯盖板包括遮挡部和穿孔部, 所述电芯组件同侧的多个所述连接片中的一部分 由所述穿孔部显露于所述电芯盖板的外侧、 另一部分由所述遮挡部遮挡在所述电芯盖板的 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
4、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芯组件同侧的至少两个相邻的 所述连接片分别为显露连接片和遮挡连接片, 所述显露连接片全部由所述穿孔部显露于所 述电芯盖板的外侧, 所述遮挡连接片的至少部分由所述遮挡部遮挡在所述电芯盖板的内 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露连接片和所述遮挡连接片均 包括第一段和两个第二段, 两个所述第二段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电芯单体的极柱相连, 所述 第一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段在第三方向上的同侧, 所述第三方向 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两个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段之间限定出避让空 间, 所述显露连接片的一个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遮。
5、挡连接片的所述避让空间内, 所述遮挡 连接片的一个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显露连接片的所述避让空间内, 所述遮挡连接片的所述 第一段被所述电芯盖板的所述遮挡部遮挡, 所述遮挡连接片的两个所述第二段均由所述穿 孔部穿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模组,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一外盖, 所述第一外盖设于所述电芯盖板的远离所述电芯组件的一侧, 所述第一外 盖的面向所述电芯盖板的一侧具有容纳槽, 所述遮挡连接片的未被所述遮挡部遮挡的部分 收纳于所述容纳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盖的面向所述电芯盖板的 一侧具有多个散热风道, 所述散热风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
6、少一侧敞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二外盖, 所述第二外盖设于所述电芯组件在第三方向上的至少一侧, 所述第三方向 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第二外盖包括盖本体和设于所述盖本体的远离 所述电芯组件一侧的散热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三外盖, 所述第三外盖设于所述电芯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 所述第三 外盖上具有抗拉筋条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拉筋条组包括: 第一筋条, 所述第一筋条由所述电芯组件在第三方向上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 所述第 一筋条平行于所述第三。
7、方向延伸, 且所述第一筋条位于所述电芯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 中心位置, 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第二筋条, 所述第二筋条由所述电芯组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 所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0984797 U 2 述第二筋条沿与所述第三方向相交非零夹角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筋条为多个且沿所述第 二方向间隔开设置在所述第一筋条的两侧, 所述第一筋条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同侧的多个所 述第二筋条非平行设置; 第三筋条, 所述第三筋条由所述电芯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侧延伸到所述第一筋 条, 所述第三筋条沿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非零夹角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筋。
8、条在所述第二 方向上的两侧的所述第三筋条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筋条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每侧均具有沿 所述第三方向间隔开分布的多个所述第三筋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芯组件的正负极输出位于所述 电芯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同一侧, 所述电芯组件还包括数据采集端, 所述数据采集端 位于所述电芯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0984797 U 3 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0002 相关技术中指出, 电池模组的电气安全性能欠佳, 且电池模组的电芯膨胀变形后 可能。
9、引起风道变形、 风阻增大, 影响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 本实用新型提 出一种电池模组, 所述电池模组具有良好的电气安全性能。 000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 包括: 电芯组件, 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电芯单体和 多个连接片, 多个所述电芯单体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每个所述电芯单体的正负极柱分别 分布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两侧, 所述电芯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 分别设有多个所述连接片, 所述连接片使多个所述电芯单体串联和/或并联; 两个电芯盖 板, 两个所述电芯盖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件在所述。
10、第二方向上的两侧, 所述电芯盖板 上具有遮挡部和穿孔部, 其中, 所述电芯组件同侧的多个所述连接片中的一部分由所述穿 孔部显露于所述电芯盖板的外侧、 另一部分遮挡由所述遮挡部遮挡在所述电芯盖板的内 侧。 000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 通过设置电芯盖板, 电芯组件在第二方向上同侧的 多个连接片可以通过电芯盖板实现隔离, 从而有利于增强电芯组件同侧的多个连接片之间 的隔离作用, 增强绝缘性能, 进而提升了电池模组的电气安全性能。 0006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电芯组件同侧的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连接片分别为显露连 接片和遮挡连接片, 所述显露连接片全部由所述穿孔部显露于所述电芯盖板的外侧, 。
11、所述 遮挡连接片的至少部分由所述遮挡部遮挡在所述电芯盖板的内侧。 0007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显露连接片和所述遮挡连接片均包括第一段和两个第二 段, 两个所述第二段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电芯单体的极柱相连, 所述第一段沿所述第一方向 延伸且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段在第三方向上的同侧, 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 所述第二方向, 两个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段之间限定出避让空间, 所述显露连接片的一 个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遮挡连接片的所述避让空间内, 所述遮挡连接片的一个所述第二段 位于所述显露连接片的所述避让空间内, 所述遮挡连接片的所述第一段被所述电芯盖板的 所述遮挡部遮挡, 所述遮挡连接片的两个。
12、所述第二段均由所述穿孔部穿出。 0008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 第一外盖, 所述第一外盖设于所述电芯盖 板的远离所述电芯组件的一侧, 所述第一外盖的面向所述电芯盖板的一侧具有容纳槽, 所 述遮挡连接片的未被所述遮挡部遮挡的部分收纳于所述容纳槽。 0009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外盖的面向所述电芯盖板的一侧具有多个散热风道, 所述散热风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敞开。 说明书 1/9 页 4 CN 210984797 U 4 0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 第二外盖, 所述第二外盖设于所述电芯组 件在第三方向上的至少一侧, 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3、和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第 二外盖包括盖本体和设于所述盖本体的远离所述电芯组件一侧的散热片。 0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 第三外盖, 所述第三外盖设于所述电芯组 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 所述第三外盖上具有抗拉筋条组。 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抗拉筋条组包括: 第一筋条, 所述第一筋条由所述电芯组件 在第三方向上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 所述第一筋条平行于所述第三方向延伸, 且所述第一 筋条位于所述电芯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心位置, 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和所述第二方向; 第二筋条, 所述第二筋条由所述电芯组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一侧延伸 到另一侧, 所。
14、述第二筋条沿与所述第三方向相交非零夹角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筋条为多 个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开设置在所述第一筋条的两侧, 所述第一筋条在所述第二方向上 同侧的多个所述第二筋条非平行设置; 第三筋条, 所述第三筋条由所述电芯组件在所述第 二方向上的一侧延伸到所述第一筋条, 所述第三筋条沿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非零夹角的方 向延伸, 所述第一筋条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的所述第三筋条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筋条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每侧均具有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开分布的多个所述第三筋条。 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电芯组件的正负极输出位于所述电芯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 上的同一侧, 所述电芯组件还包括数据采集。
15、端, 所述数据采集端位于所述电芯组件在所述 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 0014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 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 中变得明显, 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示意图; 0016 图2是图1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0017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电池模组的另一个示意图; 0018 图4是图3中所示的电池模组的又一个示意图; 0019 图5是图1中所示的电池模组的再一个示意图; 0020 图6是图5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 0021 图7是图5中圈示的C部的放大图; 0022 图8是图1中所示的电池模组的。
16、装配示意图; 0023 图9是图8中所示的电芯组件的示意图; 0024 图10是图9中所示的电芯组件与连接片的连接示意图; 0025 图11是图9中所示的电芯组件与连接片的另一个连接示意图。 0026 附图标记: 0027 电池模组100、 0028 电芯组件1、 正极输出端10a、 负极输出端10b、 0029 电芯单体11、 极柱111、 正极极柱1111、 负极极柱1112、 0030 连接片12、 避让空间120、 第一段120a、 第二段120b、 0031 显露连接片121、 遮挡连接片122、 说明书 2/9 页 5 CN 210984797 U 5 0032 第一连接片123、。
17、 第二连接片124、 0033 跨接连接片125、 邻接连接片126、 输出连接片127、 0034 电芯盖板2、 遮挡部21、 穿孔部22、 0035 第一外盖3、 0036 容纳槽31、 槽壁311、 第一槽壁311a、 第二槽壁311b、 第三槽壁311c、 0037 散热风道32、 散热风孔320、 散热筋321、 0038 第二外盖4、 盖本体41、 散热片42、 0039 第三外盖5、 抗拉筋条组51、 第一筋条511、 第二筋条512、 第三筋条513、 盖板52。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
18、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 0041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 为 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 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 当然, 它们仅仅为示 例, 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此外,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 和/或字母。 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 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 置之间的关系。 此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 但是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
19、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0042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 0043 如图1和图9所示, 电池模组100包括电芯组件1, 电芯组件1包括多个电芯单体11和 多个连接片12, 多个电芯单体11沿第一方向(例如, 图1和图9中的左右方向)依次排列, 每个 电芯单体11的正负极柱111分别分布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例如, 图1和图9中的前 后方向)上的两侧, 即每个电芯单体11的极柱111包括正极极柱1111和负极极柱1112, 每个 电芯的正极极柱1111和负极极柱1112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 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与沿第 一方向延。
20、伸的直线垂直。 其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中 “+” 表示对应极柱111为正极极柱1111,“-” 表示对应极柱111为负极极柱1112。 0044 如图10和图11所示, 电芯组件1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连接片12, 则电 芯组件1的多个连接片12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片123和第二连接片124, 第一连接片123和第二 连接片124分别为多个, 第一连接片123和第二连接片124分别位于电芯组件1在第二方向上 的两侧, 即多个第一连接片123设在电芯组件1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 以连接电芯组件1在第 二方向上的上述一侧的多个极柱111, 多个第二连。
21、接片124设在电芯组件1在第二方向上的 另一侧, 以连接电芯组件1在第二方向上的上述另一侧的多个极柱111; 其中, 连接片12使多 个电芯单体11电连接, 则包括以下情况: (1)、 连接片12使多个电芯单体11串联, 有利于保证 电池模组100的输出电压; (2)、 连接片12使多个电芯单体11并联, 有利于保证电池模组100 的输出电流; (3)、 连接片12使多个电芯单体11串联和并联, 则多个电芯单体11中的至少两 个串联设置, 且多个电芯单体11中的至少两个并联设置, 以保证电池模组100的输出电压和 输出电流。 说明书 3/9 页 6 CN 210984797 U 6 0045 。
22、如图5和图8所示, 电池模组100还包括两个电芯盖板2, 两个电芯盖板2分别设置在 电芯组件1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 即电芯组件1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设有电芯盖板2, 电芯组 件1在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也设有电芯盖板2。 电芯盖板2包括遮挡部21和穿孔部22, 电芯组 件1同侧的多个连接片12中的一部分由穿孔部22显露于电芯盖板2的外侧、 另一部分由遮挡 部21遮挡在电芯盖板2的内侧。 0046 例如, 穿孔部22上形成有贯穿电芯盖板2的穿孔, 电芯组件1同侧的多个连接片12 中的一部分穿过穿孔部22显露于电芯盖板2的外侧, 遮挡部21形成为实体结构, 电芯组件1 同侧的多个连接片12的另一部分由遮。
23、挡部21遮挡在电芯盖板2的内侧。 0047 对于多个第一连接片123而言, 多个第一连接片123的一部分由穿孔部22显露于电 芯盖板2的外侧, 多个第一连接片123的另一部分由遮挡部21遮挡在电芯盖板2的内侧, 可以 理解为,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片123的至少一部分由穿孔部22显露于电芯盖板2的外侧, 其余 第一连接片123由遮挡部21遮挡在电芯盖板2的内侧; 例如, 当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片123的一 部分由穿孔部22显露于电芯盖板2的外侧时, 则上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片123的另一部分和 其余第一连接片123均由遮挡部21遮挡在电芯盖板2的内侧, 当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片123的 全部由穿孔部22显露。
24、于电芯盖板2的外侧时, 则其余第一连接片123由遮挡部21遮挡在电芯 盖板2的内侧。 0048 对于多个第二连接片124而言, 多个第二连接片124的一部分由穿孔部22显露于电 芯盖板2的外侧, 多个第二连接片124的另一部分由遮挡部21遮挡在电芯盖板2的内侧, 可以 理解为, 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片124的至少一部分由穿孔部22显露于电芯盖板2的外侧, 其余 第二连接片124由遮挡部21遮挡在电芯盖板2的内侧; 例如, 当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片124的一 部分由穿孔部22显露于电芯盖板2的外侧时, 则上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片124的另一部分和 其余第二连接片124均由遮挡部21遮挡在电芯盖板2的内侧,。
25、 当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片124的 全部由穿孔部22显露于电芯盖板2的外侧时, 则其余第二连接片124由遮挡部21遮挡在电芯 盖板2的内侧。 0049 由此, 多个第一连接片123的一部分位于电芯盖板2的外侧, 多个第一连接片123的 另一部分位于电芯盖板2的内侧, 则多个第一连接片123可以通过电芯盖板2实现隔离, 多个 第二连接片124的一部分位于电芯盖板2的外侧, 多个第二连接片124的另一部分位于电芯 盖板2的内侧, 则多个第二连接片124可以通过电芯盖板2实现隔离, 从而有利于增强电芯组 件1同侧的多个连接片12之间的隔离作用, 增强绝缘性能, 进而提升了电池模组100的电气 安全性能。。
26、 0050 需要说明的是, 方向 “外” 为远离电芯组件1中心的一侧, 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 “内” ; 则电芯盖板2的外侧是指电芯盖板2的背向电芯组件1的一侧、 或指电芯盖板2的远离 电芯组件1的一侧, 电芯盖板2的内侧是指电芯盖板2的面向电芯组件1的一侧、 或指电芯盖 板2的靠近电芯组件1的一侧。 005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 通过设置电芯盖板2, 电芯组件1在第二方 向上同侧的多个连接片12可以通过电芯盖板2实现隔离, 从而有利于增强电芯组件1同侧的 多个连接片12之间的隔离作用, 增强绝缘性能, 进而提升了电池模组100的电气安全性能, 且结构简单、 便于实现。 00。
27、52 可选地, 电芯盖板2为塑胶件, 以保证电芯盖板2的绝缘作用; 当然, 电芯盖板2还可 说明书 4/9 页 7 CN 210984797 U 7 以形成为其他材料件, 而不限于此。 0053 在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5、 图7和图8所示, 电芯组件1同侧的至少两个相邻的连接片 12分别为显露连接片121和遮挡连接片122, 显露连接片121全部由穿孔部22显露于电芯盖 板2的外侧, 遮挡连接片122的至少部分由遮挡部21遮挡在电芯盖板2的内侧, 则遮挡连接片 122的一部分由遮挡部21遮挡在电芯盖板2的内侧, 或者遮挡连接片122全部由遮挡部21遮 挡在电芯盖板2的内侧。 由此, 至少两个相。
28、邻的连接片12分别设于电芯盖板2的异侧, 有利于 增强相邻连接片12之间的隔离作用, 进一步提升了电池模组100的电气安全性能。 0054 在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5和图6所示, 电池模组100还包括第一外盖3, 第一外盖3设 于电芯盖板2的远离电芯组件1的一侧, 即第一外盖3设于电芯盖板2的外侧, 第一外盖3的面 向电芯盖板2的一侧具有容纳槽31, 容纳槽31的朝向遮挡连接片122的一侧可以敞开设置, 遮挡部21仅遮挡遮挡连接片122的一部分, 遮挡连接片122的未被遮挡部21遮挡的部分收纳 于容纳槽31, 从而在遮挡部21和容纳槽31的槽壁311的配合设置下, 遮挡连接片122与显露 连接片。
29、121完全隔离, 进一步增强了相邻连接片12之间的隔离作用, 保证电池模组100的电 气安全性能。 0055 其中, 容纳槽31为多个, 多个容纳槽31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 多个容纳槽31的结构 可以相同或不同。 0056 例如, 如图5-图8和图10所示, 显露连接片121和遮挡连接片122均包括第一段120a 和两个第二段120b, 即显露连接片121包括第一段120a和两个第二段120b; 对于显露连接片 12而言, 两个第二段120b分别与不同的电芯单体11的极柱111相连, 第一段120a沿第一方向 延伸, 且第一段120a连接在两个第二段120b在第三方向上的同侧, 以避让两个第二。
30、段120b 之间的极柱111, 实现显露连接片121的跨接连接; 对于遮挡连接片122而言, 两个第二段 120b分别与不同的电芯单体11的极柱111相连, 第一段120a沿第一方向延伸, 且第一段120a 连接在两个第二段120b在第三方向上的同侧, 以避让两个第二段120b之间的极柱111, 实现 遮挡连接片122的跨接连接。 其中, 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显露连接片121的 第一段120a与遮挡连接片122的第一段120a分别位于相应第二段120b在第三方向上的异 侧, 以第三方向为上下方向, 显露连接片121的第一段120a位于相应第二段120b在第三方向 上的下侧, 遮。
31、挡连接片122的第一段120a位于相应第二段120b在第三方向上的上侧, 以避免 显露连接片121和遮挡连接片122之间发生干涉。 由此, 显露连接片121和遮挡连接片122结 构简单, 便于电芯单体11的连接。 0057 如图8和图10所示, 第一段120a与两个第二段120b相连以使对应连接片12大致形 成为U型结构, 则两个第二段120b与第一段120a之间限定出避让空间120, 显露连接片121的 一个第二段120b位于遮挡连接片122的避让空间120内, 显露连接片121的另一个第二段 120b位于遮挡连接片122的避让空间120外, 遮挡连接片122的一个第二段120b位于显露连 。
32、接片121的避让空间120内, 遮挡连接片122的另一个第二段120b位于显露连接片121的避让 空间120外, 从而方便了电芯单体11的规整排布。 0058 其中, 遮挡连接片122的第一段120a被电芯盖板2的遮挡部21遮挡, 遮挡连接片122 的两个第二段120b均由穿孔部22穿出, 从而在保证遮挡连接片122与显露连接片121之间隔 离作用的前提下, 简化了遮挡部21的结构, 方便了电芯盖板2的加工。 0059 可以理解的是, 显露连接片121和遮挡连接片122的结构不限于此; 例如, 当显露连 说明书 5/9 页 8 CN 210984797 U 8 接片121用于连接相邻两个电芯单。
33、体11的极柱111时, 显露连接片121可以沿直线延伸以形 成为直线段; 当然, 遮挡连接片122也可以形成为直线段。 0060 在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5-图7所示, 电池模组100还包括第一外盖3, 第一外盖3设于 电芯盖板2的远离电芯组件1的一侧, 即第一外盖3设于电芯盖板2的外侧; 第一外盖3的面向 电芯盖板2的一侧具有多个容纳槽31, 遮挡连接片122的两个第二段120b分别收纳于一个对 应的容纳槽31。 由此, 在遮挡部21和容纳槽31的槽壁311的配合设置下, 遮挡连接片122的第 一段120a和两个第二段120b可以与显露连接片121完全隔离, 进一步增强了相邻连接片12 之间的。
34、隔离作用, 保证电池模组100的电气安全性能。 0061 在图6的示例中, 容纳槽31的槽壁311凸出于第一外盖3的内表面设置, 容纳槽31的 槽壁311为三个, 三个槽壁311分别为第一槽壁311a、 第二槽壁311b和第三槽壁311c, 第二槽 壁311b沿第一方向延伸, 第一槽壁311a和第三槽壁311c沿第一方向分别位于第二段120b的 两侧, 且第二槽壁311b连接在第一槽壁311a和第三槽壁311c在第三方向上的同侧, 且第二 槽壁311b与对应遮挡连接片122的第一段120a分别位于第二段120b在第三方向上的异侧。 0062 在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2、 图5和图6所示, 第一外。
35、盖3的面向电芯盖板2的一侧具有 多个散热风道32, 散热风道32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敞开, 则散热风道32在第一方向上 的至少一侧形成有散热风孔320, 有利于提升气流的流通性, 提升电池模组100的散热性能, 而且由于散热风道32设在电芯盖板2的外侧, 则散热风道32设在电芯组件1在第二方向上的 至少一侧, 从而电芯组件1的膨胀变形不会影响散热风道32, 保证了散热风道32对电芯组件 1正常散热, 保证电池模组100性能的正常发挥。 0063 在图5和图6的示例中, 第一外盖3的面向电芯盖板2的一侧具有多个散热筋321, 多 个散热筋321沿第三方向间隔开排布, 使得相邻两个散热筋321之。
36、间限定出散热风道321, 散 热风道32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均敞开以分别形成散热风孔320, 每个散热筋321沿第一方向 延伸, 从而保证了电池模组100的散热面积, 提升了电池模组100的散热性能。 其中, 散热风 道321的朝向电芯组件1的一侧敞开设置, 使得散热风道321的气流可以有效、 及时带走电芯 组件1的热量。 0064 可以理解的是, 可以通过调整散热筋321的截面(例如截面形状、 截面尺寸)、 相邻 两个散热筋321之间的间距来调整电池模组100的散热面积, 实现了电池模组100散热效果 的灵活调整, 有利于电池模组100适用于不同的散热需求, 提升了电池模组100的适用性。 0。
37、065 在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1、 图3和图5所示, 电池模组100还包括第二外盖4, 第二外盖 4设于电芯组件1在第三方向(例如, 图1中的上下方向)上的至少一侧, 即第二外盖4设于电 芯组件1在第三方向上的其中一侧, 或者第二外盖4设于电芯组件1在第三方向上的两侧, 第 二外盖4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护电芯组件1的作用; 第二外盖4包括盖本体41和设于盖 本体41的远离电芯组件1一侧的散热片42, 则散热片42与空气可以进行自然对流换热或强 制对流换热, 从而第二外盖4可以对电芯组件1进行散热, 且增大了电池模组100的散热面 积, 提升了电池模组100的散热效果, 保证电池模组100正常。
38、工作, 实现了电池模组100的集 成式散热, 增强了电池模组100的集成度, 便于实现电池模组100的扩展设计, 便于加工制 造。 其中, 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0066 在图1、 图3和图5的示例中, 第二外盖4设于电芯组件1在第三方向上的一侧, 散热 片42为多个, 多个散热片42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 每个散热片42沿第一方向延伸, 保证了第 说明书 6/9 页 9 CN 210984797 U 9 二外盖4具有足够的散热面积, 保证电池模组100的散热效果, 使得电池模组100可以适用于 柜内空调或风扇等良好的运行环境中。 当然, 散热片42的布置不限于此。 0067 可以。
39、理解的是, 可以通过调整散热片42的截面(例如截面形状、 截面尺寸)、 相邻两 个散热片42之间的间距来调整电池模组100的散热面积, 实现了电池模组100散热效果的灵 活调整, 有利于电池模组100适用于不同的散热需求, 提升了电池模组100的适用性。 0068 当然, 第二外盖4还可以设于电芯组件1在第三方向上的两侧, 也就是说, 电芯组件 1在第三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外盖4, 从而进一步增大了电池模组100的散热面积, 提 升了电池模组100的散热效果; 此时, 两个第二外盖4上的散热片42的布置可以相同、 也可以 不同。 0069 此外, 至少两个相邻的电芯单体11之间设有辅助散热。
40、材料件, 例如硅胶件等, 以进 一步提升电芯组件1的散热性能。 0070 在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1和图5所示, 电池模组100还包括第三外盖5, 第三外盖5设 于电芯组件1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 即第三外盖5设于电芯组件1在第一方向上的其中 一侧, 或者第三外盖5设于电芯组件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 第三外盖5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 到保护电芯组件1的作用。 其中, 第三外盖5上具有抗拉筋条组51, 抗拉筋条组51用于分散电 芯组件1的膨胀应力, 以削弱电芯单体11各处应力偏差, 从而有利于提升电芯组件1的性能, 延长电芯组件1的使用寿命, 同时抗拉筋条组51还可以增强第三外盖5的结构强度, 保证。
41、第 三外盖5的使用可靠性。 0071 在图1和图5的示例中, 第三外盖5还包括盖板52, 抗拉筋条组51设于盖板52的远离 电芯组件1的一侧, 抗拉筋条组51的设置, 保证第三外盖5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同时第三外 盖5对电芯组件1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007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 如图1和图5所示, 抗拉筋条组51包括第一筋 条511, 第一筋条511由电芯组件1在第三方向上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 第一筋条511平行于 第三方向(例如, 图1中的上下方向)延伸, 且第一筋条511位于电芯组件1在第二方向上的中 心位置; 由于电芯组件1的膨胀变形集中在电芯组件1在第二方向上的中部。
42、位置, 则通过将 第一筋条511设在电芯组件1在第二方向上的中心位置, 保证了抗拉筋条组51件有效分散电 芯组件1的膨胀应力。 其中, 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0073 在图1和图5的示例中, 第一筋条511沿直线延伸, 有利于简化第一筋条511的结构, 便于加工; 在第三方向上, 第一筋条511的长度与电芯组件1的高度基本相等。 0074 如图1和图5所示, 抗拉筋条组51还包括第二筋条512, 第二筋条512由电芯组件1在 第三方向上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 第二筋条512沿与第三方向相交非零夹角的方向延伸, 即 第二筋条512的延伸方向与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不等于0 ; 第二筋条5。
43、12为多个, 且多个第 二筋条512沿第二方向间隔开设置在第一筋条511的两侧, 即多个第二筋条512沿第二方向 间隔开设置, 且多个第二筋条512分别位于第一筋条511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 则第一筋条 511与多个第二筋条512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 0075 其中, 第一筋条511在第二方向上同侧的多个第二筋条512非平行设置, 即第一筋 条511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第二筋条512, 且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第一筋条511 同侧的多个第二筋条512的延伸方向不平行, 多个第二筋条512可以较好地承担电芯组件1 的膨胀应力, 进一步有利于电芯组件1膨胀应力的分散。 说明书 7/9 页 10。
44、 CN 210984797 U 10 0076 在图1和图5的示例中, 第二筋条512为四个, 每个第二筋条512沿直线延伸, 第一筋 条511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二筋条512, 第一筋条511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 与第二筋条512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相等, 且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第一筋条511同侧的两个第 二筋条512不平行, 四个第二筋条512关于第一筋条511对称布置, 使得抗拉筋条组51在第二 方向上的应力分散与电芯组件1的膨胀应力之间较为匹配, 且有利于简化抗拉筋条组51的 结构。 0077 如图1和图5所示, 抗拉筋条组51还包括第三筋条513, 第三筋条513由电芯组件1在 。
45、第二方向上的一侧延伸到第一筋条511, 则第一筋条511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可以分别设有 第三筋条513, 第三筋条513沿与第二方向相交非零夹角的方向延伸, 即第三筋条513的延伸 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不等于0 。 由此, 进一步有利于提升电芯组件1膨胀应力的分散 效果。 0078 其中, 第一筋条511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三筋条513对称设置, 第一筋条511在 第二方向上的每侧均具有沿第三方向间隔开分布的多个第三筋条513, 即第一筋条511在第 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具有多个第三筋条513, 且第一筋条511在第二方向上同侧的第三筋条 513沿第三方向间隔开分布, 第一筋条511在第二。
46、方向上的一侧的多个第三筋条513与第一 筋条511在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多个筋条关于第一筋条511对称布置。 由此, 第三筋条513 布置简单, 便于实现。 0079 由此, 通过设置抗拉筋条组51包括第一筋条511、 第二筋条512和第三筋条513, 有 效分散了电芯组件1的膨胀应力, 提升了电芯组件1的使用可靠性, 有利于延长电池模组100 的使用寿命。 0080 在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10所示, 电芯组件1的正负极输出位于电芯组件1在第二方 向上的同一侧, 有利于节省电芯组件1所需的连接件的数量, 提升电芯组件1的组装效率, 降 低成本; 电芯组件1的数据采集(例如电压信号采集、 温度信。
47、号采集等)位于电芯组件1在第 二方向上的另一侧, 从而实现了高压动力输出与低压采集的分隔设置, 从而实现了高压动 力输出线缆与低压采集线缆的分隔, 便于高压动力输出线缆和低压采集线缆的布置, 提升 布线效率, 实现走线整洁、 美观。 0081 例如, 在图10的示例中, 电芯组件1的正负极输出包括正极输出端10a和负极输出 端10b, 正极输出端10a和负极输出端10b均位于电芯组件1在第二方向上的同侧, 有利于改 善电芯组件1的散热条件, 且便于提升电池模组100的安全性能, 同时在相同装配空间的情 况下, 可以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 其中, 电芯组件1的正极输出端10a由多个电芯单体11的其。
48、 中一个的正极极柱1111形成, 电芯组件1的负极输出端10b由其余多个电芯单体11的其中一 个的负极极柱1112形成。 0082 在图8、 图10和图11的示例中, 连接片12包括跨接连接片125、 邻接连接片126和输 出连接片127, 跨接连接片125连接的两个电芯单体1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电芯单体11, 邻接 连接片126连接相邻的两个电芯单体11, 输出连接片127为两个, 其中一个输出连接片127连 接在电芯组件1的正极输出端10a, 另一个输出连接片127连接在电芯组件1的负极输出端 10b。 0083 可以理解的是, 电池模组100可以用于车辆中, 但不限于此。 0084 根据本。
49、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 说明书 8/9 页 11 CN 210984797 U 11 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 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008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中心” 、“长度” 、“宽度” 、“厚度” 、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内” 、“外” 、“轴向” 、“径向” 、“周向”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 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 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 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
50、的限制。 0086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第二”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 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87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相连” 、“连接” 、“固 定”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一体; 可以是 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还可以是通信;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
- 内容关键字: 电池 模组
废弃物焚烧装置.pdf
板框过滤器.pdf
建筑外立面绿化安装架.pdf
防反抽气动快速接头.pdf
适用于线末自动装框的上下料运输系统.pdf
地下水灌溉农业深度节水装置.pdf
耐磨板堆焊冷却平台装置.pdf
晶圆承载装置.pdf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模具用打磨装置.pdf
煤粉制备系统.pdf
适用不同飞机机型的垂尾维修平台.pdf
散热器侧板的管孔冲压机.pdf
风力输送撒盐系统.pdf
高效率的清废装置及专用吸头组件.pdf
化工污水处理装置.pdf
各向异性微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稳定面可调的盾构管片拼装方位检测装置.pdf
异构双模冗余定时器、芯片以及车辆.pdf
静轴肩穿透焊搅拌头.pdf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分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自动化点云定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婴童奶制品核心营养成分的膜分离重组方法及其应用.pdf
安全生产的双重预防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用于滤波器的浮点数据处理系统.pdf
易调平的冲压设备工作台及冲压设备.pdf
车辆的相机位姿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pdf
钢厂板坯智能倒垛方法与系统.pdf
纱线捻线机.pdf
用于配电柜的操作机器人的分体式地刀结构.pdf
双核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双核设备.pdf
氮化硼钝化增强的砷化镓基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pdf
网络模型的转换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df
一种升降式旋转室外消火栓.pdf
框架结构T型连接柱.pdf
防静电地板吸板器.pdf
一种建筑用箱体或井口预留孔洞活动模具.pdf
速成拉建房屋.pdf
预制桥面板精轧螺纹钢筋弧形连接构造.pdf
一种内固定式伸缩门滑行导轨及伸缩门.pdf
多用途封井器.pdf
一种新型圆弧建筑模板紧固件.pdf
一种超实木防水组合踢脚线.pdf
电气柜前门板门锁装置.pdf
双人正杆器.pdf
一种纳米铝塑复合板.pdf
强磁打捞器.pdf
一种基于无刷直流电机的环卫车电动扫盘系统.pdf
一种可调节型门铰链.pdf
一种用于基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船筏式试验装置.pdf
免贴墙砖.pdf
一种聚氨酯仿石材防火保温装饰复合板.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