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成像的气体探测器.pdf
《基于红外成像的气体探测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红外成像的气体探测器.pdf(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705736.3 (22)申请日 2019.10.12 (73)专利权人 海隆石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201908 上海市宝山区罗东路1825号3 幢 专利权人 海隆石油集团 (上海) 信息技术有 限公司 (72)发明人 韦国轩于立成丰秦刘书记 薛坤韩玉杰曾凡学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智行阳光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8 代理人 黄锦阳 (51)Int.Cl. G01N 21/3504(2014.01) G01N 21/01(2006.01) 。
2、(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气体探测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气 体探测器, 包括散热机构、 主机、 加强结构和卡合 结构, 所述主机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散热机 构, 所述主机的两侧处均匀安装有加强结构, 所 述控制器的底端设置有单片机, 所述控制器的顶 端设置有警报器, 所述主机一端的底端中间位置 处安装有控制器, 所述主机的两侧均设置有卡合 结构, 所述主机另一端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 摄像头, 所述主机另一端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 有红外图像传感器, 所述主机一端的顶端安装有 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机的顶端设置有的散 热机构来散热, 散热机构的内。
3、部设置的风机和预 留孔相互配合达到给主机散热的作用, 且主机的 两侧设置有散热孔达到辅助散热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1014010 U 2020.07.14 CN 211014010 U 1.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气体探测器, 包括散热机构(1)、 主机(2)、 加强结构(3)、 控制器 (5)和卡合结构(8),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2)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散热机构(1), 所述 主机(2)的两侧处均匀安装有加强结构(3), 所述控制器(5)的底端设置有单片机(6), 所述 控制器(5)的顶端设置有警报器(7), 所述主机(2)一端的底端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控制。
4、器 (5), 所述主机(2)的两侧均设置有卡合结构(8), 所述主机(2)另一端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 装有摄像头(10), 所述主机(2)另一端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红外图像传感器(11), 所述 主机(2)一端的顶端安装有显示屏(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气体探测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机构 (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预留孔(101)、 机罩(102)和风机(103), 风机(103)的顶端设置有机罩 (102), 机罩(102)的顶端均匀设置有预留孔(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气体探测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2) 另一端的顶端安装有气。
5、体感应孔(9), 且气体感应孔(9)呈等间距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气体探测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2) 两侧的顶端和底端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散热孔(12), 且散热孔(12)呈等间距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气体探测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结构 (3)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纳米防腐蚀涂层(301)、 第一加强筋(302)和第二加强筋(303), 纳米 防腐蚀涂层(30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均匀设置有第一加强筋(302), 且第一加强筋(302)的 内部中间位置处均匀设置有第二加强筋(3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气体探。
6、测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结构 (8)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卡槽(801)、 下壳体(802)、 卡块(803)和上壳体(804), 下壳体(802)顶 端的中间位置处均匀固定有卡槽(801), 下壳体(802)的顶端设置有上壳体(804), 且上壳体 (804)的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均匀固定有与卡槽(801)相互配合的卡块(803)。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014010 U 2 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气体探测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气体探测器。 背景技术 0002 基于红外成像的气体探测器是一种用于化学领域的检测仪器, 主要用于检。
7、测有害 气体的作用, 可以把气体的成分利用红外感应器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 更方便在工作中使 用, 现有的气体探测器生产装置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 0003 第一, 传统的气体探测器, 没有散热系统, 当工作强度较大时机体发热不能够有效 散热, 对机体的零件损耗较大; 0004 第二, 传统的气体探测器, 因为工作环境的化学环境, 但壳体的强度不够, 壳体易 损耗, 需要经常更换; 0005 第三, 传统的气体探测器, 气体探测器主体是一体式的结构, 不易于更换, 不易于 拆卸修理。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气体探测器,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 术中提出的散热不。
8、足, 壳体强度较差, 不方便拆卸修理的问题。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气体探测 器, 包括散热机构、 主机、 加强结构和卡合结构, 所述主机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散热机 构, 所述主机的两侧处均匀安装有加强结构, 所述控制器的底端设置有单片机, 所述控制器 的顶端设置有警报器, 所述主机一端的底端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控制器, 所述主机的两侧均 设置有卡合结构, 所述主机另一端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摄像头, 所述主机另一端底端 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红外图像传感器, 所述主机一端的顶端安装有显示屏。 0008 优选的, 所述散热机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预留。
9、孔、 机罩和风机, 风机的顶端设置有 机罩, 机罩的顶端均匀设置有预留孔。 0009 优选的, 所述主机另一端的顶端安装有气体感应孔, 且气体感应孔呈等间距排列。 0010 优选的, 所述主机两侧的顶端和底端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散热孔, 且散热孔呈等 间距排列。 0011 优选的, 所述加强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纳米防腐蚀涂层、 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 强筋, 纳米防腐蚀涂层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均匀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且第一加强筋的内部中 间位置处均匀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0012 优选的, 所述卡合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卡槽、 下壳体、 卡块和上壳体, 下壳体顶 端的中间位置处均匀固定有卡槽, 下壳体的顶端。
10、设置有上壳体, 且上壳体的底端的中间位 置处均匀固定有与卡槽相互配合的卡块。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基于红外成像的气体探测器结构 合理, 具有以下优点: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014010 U 3 0014 (1)通过主机的顶端设置有的散热机构来散热, 散热机构的内部设置的风机和预 留孔相互配合达到给主机散热的作用, 且主机的两侧设置有散热孔达到辅助散热的作用; 0015 (2)通过加强结构的内部设置的纳米防腐蚀涂层有效的隔离潮湿和腐蚀性的化学 环境, 使该设备适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 减轻壳体的损耗, 减少更换率, 加强结构的内部设 置有第一加强。
11、筋和第二加强筋能够有效地加强设备的壳体强度, 延长使用寿命; 0016 (3)通过主机两侧设置的卡合结构达到给主机密封的作用, 卡合结构的内部工作 原理主要是通过下壳体上的卡槽和与之相配合的上壳体上的卡块构成的卡合结构该结构 易于更换, 易于拆卸修理。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结构局部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 1、 散热机构; 101、 预留孔; 102、 机罩; 103、 风机; 2、 主机; 3、 加强结构; 301、 纳。
12、 米防腐蚀涂层; 302、 第一加强筋; 303、 第二加强筋; 4、 显示屏; 5、 控制器; 6、 单片机; 7、 警报 器; 8、 卡合结构; 801、 卡槽; 802、 下壳体; 803、 卡块; 804、 上壳体; 9、 气体感应孔; 10、 摄像头; 11、 红外图像传感器; 12、 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13、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 请参阅图1-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气体探测器, 包括散热机构1、 主机2、 加强结构3和卡合结构8, 主机2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散热机构 1; 0024 散热机构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预留孔101、 机罩102和风机103, 风机103的顶端设置 有机罩102, 机罩102的顶端均匀设置有预留孔101; 0025 使用该结构时, 散热机构1的内部设置的风机103和预留孔101相互配合达到给主 机2散热的作用, 主机2的两侧设置有散热孔12达到辅助散热的作用; 0026 主机2的两侧处均匀安装有加强结构3; 0027 加。
14、强结构3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纳米防腐蚀涂层301、 第一加强筋302和第二加强筋 303, 纳米防腐蚀涂层30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均匀设置有第一加强筋302, 且第一加强筋302 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均匀设置有第二加强筋303; 0028 使用该结构时, 加强结构3的内部设置的纳米防腐蚀涂层301有效的隔离潮湿和腐 蚀性的化学环境, 加强结构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加强筋302和第二加强筋303能够有效地加 强设备的强度, 延长使用寿命; 0029 主机2另一端的顶端安装有气体感应孔9, 控制器5的底端设置有单片机6, 控制器5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014010 U 4 的顶端设置有警报器7,。
15、 通过气体感应孔9感应气体, 把收到的信号发送给单片机6, 单片机6 把处理过的信号发送给警报器7, 达到检测有害气体的作用, 主机2另一端顶端的中间位置 处安装有摄像头10, 主机2另一端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红外图像传感器11, 主机2一端 的顶端安装有显示屏4, 主机2的另一端底端设置的红外图像传感器11把摄像头10收到的信 号处理成红外成像的图案, 通过主机2一端的顶端设置有的显示屏4把红外图像传感器11处 理过的信号显示出来; 0030 主机2一端的底端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控制器5, 主机2的两侧均设置有卡合结构8; 0031 卡合结构8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卡槽801、 下壳体802、 卡块。
16、803和上壳体804, 下壳体 802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均匀固定有卡槽801, 下壳体802的顶端设置有上壳体804, 且上壳体 804的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均匀固定有与卡槽801相互配合的卡块803 0032 使用该结构时, 卡合结构8的内部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下壳体802上的卡槽801和 与之相配合的上壳体804上的卡块803构成的卡合结构8该结构易于更换, 易于拆卸修理; 0033 主机2两侧的顶端和底端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散热孔12。 0034 工作原理: 使用时, 主机2的顶端设置有散热机构1, 通过散热机构1的内部设置的 风机103和预留孔101相互配合达到给主机2散热的作用, 主机2的两侧。
17、设置有散热孔12达到 辅助散热的作用, 因为该设备的主要使用环境是较恶劣的化学环境, 通过加强结构3的内部 设置的纳米防腐蚀涂层301有效的隔离潮湿和腐蚀性的化学环境, 加强结构3的内部设置有 第一加强筋302和第二加强筋303能够有效地加强设备的强度, 延长使用寿命, 通过主机2两 侧设置的卡合结构8达到密封作用, 下壳体802上的卡槽801和与之相配合的上壳体804上的 卡块803构成了卡合结构8, 通过气体感应孔9感应气体, 把收到的信号发送给单片机6, 单片 机6把处理过的信号发送给警报器7, 达到检测有害气体的作用, 通过主机2另一端顶端设置 有的摄像头10监察气体, 主机2的另一端。
18、底端设置的红外图像传感器11把摄像头10收到的 信号处理成红外成像的图案, 通过主机2一端的顶端设置有的显示屏4把红外图像传感器11 处理过的信号显示出来。 0035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 因此,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014010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11014010 U 6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11014010 U 7 。
- 内容关键字: 基于 红外 成像 气体探测器
新能源汽车电池放置管理架.pdf
可自动定时模拟光照的土柱蒸发入渗系统.pdf
起重机用的稳定型起升机构.pdf
氛围灯一体仪表台.pdf
茶叶包装用封口装置.pdf
固体磷酸催化剂生产捏合设备.pdf
公路用整平机.pdf
电力线缆安装牵引装置.pdf
压力管道连接结构.pdf
雷达角反射器.pdf
旋转砖装置.pdf
钢渣转运吸尘装置.pdf
非甲烷总烃进样加热装置.pdf
会计票据粉碎装置.pdf
半导体散热装置.pdf
游乐设施安全检测装置.pdf
弯曲机的防摆动机构及弯曲机.pdf
斜顶多方向抽芯机构及注塑模具.pdf
手持式超声波成像设备.pdf
动态电压频率调节方法、控制器、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基于AI大语言模型的数据大屏生成方法及系统.pdf
消防轨道机器人.pdf
带有除沫器的气液分离罐.pdf
动物采血器.pdf
质检用金属探伤装置.pdf
用于巡检机器人的充电装置.pdf
基于扩散生成先验的人脸图像复原方法、装置及可读介质.pdf
单视图的三维重建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微服务系统根因定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纯化碳棒的制备方法及其制成的纯化碳棒.pdf
触点控制电路、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钻头水口冷压模具和成型装置及使用方法.pdf
伸缩式转向装置用外柱.pdf
4,5二氢吡唑并3,4C吡啶2酮衍生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pdf
一种配电变压器铁芯退火保护方法.pdf
一种覆压式输送模组与缝纫设备.pdf
一种仿红铜防腐粉末涂料.pdf
非连续性高频焊管打点装置.pdf
腈及其相应胺的制造方法.pdf
液压缸驱动的弯折装置.pdf
瓶子.pdf
立式进出料机及带有该立式进出料机的烧制设备.pdf
旋转砂轮的制造方法和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的旋转砂轮.pdf
一种洗衣机偏心检测方法.pdf
车用LNG供给系统超压排气回收装置.pdf
一种折叠式收纳桶.pdf
水性重防腐单组份带锈底漆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逆作基坑中围护灌注桩与地下室结构顶板连接处理方法.pdf
涡轮机器翼型件定位.pdf
聚氨酯滤清器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泥石流抢险排险爆破施工工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