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带连接器.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11918264 上传时间:2021-11-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55.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背带连接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背带连接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背带连接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档描述:

《背带连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带连接器.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830296.4 (22)申请日 2019.10.29 (73)专利权人 张国伟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冲美村 关兰潭耀宇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张国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王熙文 (51)Int.Cl. A63B 55/00(2015.01) A63B 102/32(2015.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背带连接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带连接器, 运用于 高。

2、尔夫球袋, 包括两个铰接的盘形件, 两个盘形 件均设有供背带穿过的穿孔; 两个盘形件均设有 凹陷结构, 铰接件的首端和尾端淹没在两个凹陷 结构中, 以不妨碍背带在穿孔中抽动。 使用者背 负高尔夫球袋, 通过所述的连接器, 能够方便地 调节两根背带之间的相对位置, 以及两根背带的 交叉位置, 进而使两根背带能够适应不同身材的 使用者, 使球袋与使用者的接触部位让使用者感 觉舒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10992873 U 2020.07.14 CN 210992873 U 1.一种背带连接器, 运用于高尔夫球袋, 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盘形件(10)、 位于下方的 第二盘形。

3、件(20)、 将第一盘形件和第二盘形件铰接的铰接件; 其特征在于: 第一盘形件设有 供第一背带穿过的第一穿孔, 第二盘形件设有供第二背带穿过的第二穿孔; 第一盘形件设 有第一凹陷结构(101), 第二盘形件设有第二凹陷结构(201), 第一凹陷结构位于第一穿孔 底面的下方, 第二凹陷结构位于第二穿孔顶面的上方, 铰接件的顶部淹没在第一凹陷结构 中, 铰接件的底部淹没在第二凹陷结构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带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第一盘形件(10)包括盖体部分(11)和 第一圆盘部分(12), 第一圆盘部分位于盖体部分的下方, 第一圆盘部分的外径小于盖体部 分的外径, 盖体部分设有第一左侧。

4、穿孔结构(13)和第一右侧穿孔结构(14), 第一圆盘部分 设有第一中部穿孔结构(15), 第一左侧穿孔结构、 第一右侧穿孔结构和第一中部穿孔结构 构成所述第一穿孔; 第一左侧穿孔结构、 第一右侧穿孔结构均与第一圆盘部分具有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带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部分(11)呈圆锥形, 第一左 侧穿孔结构(13)和第一右侧穿孔结构(14)开设在盖体部分的边缘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带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第二盘形件(20)包括圆环部分(21)、 加强板块(22)和第二圆盘部分(23); 加强板块的截面呈凹形, 加强板块位于圆环部分中, 加 强板块的左端与圆环部。

5、分的左侧连接, 加强板块的右端与圆环部分的右侧连接, 第二圆盘 部分位于圆环部分的中心处且设置在加强板块上, 加强板块底部与第二圆盘部分之间的间 隙构成第二中部穿孔结构(24); 圆环部分设有第二左侧穿孔结构(25)和第二右侧穿孔结构 (26), 第二左侧穿孔结构位于加强板块的左端处, 第二右侧穿孔结构位于加强板块的右端 处, 第二左侧穿孔结构、 第二右侧穿孔结构和第二中部穿孔结构构成所述第二穿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带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铰接件包括铆钉(30)和环形件(31), 铆钉穿过第一盘形件(10)和第二盘形件(20), 铆钉的头部(301)陷在第一凹陷结构(101) 中, 。

6、环形件过盈配合在铆钉上, 环形件陷在第二凹陷结构(201)中。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992873 U 2 一种背带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休闲体育用品, 具体涉及高尔夫球袋。 背景技术 0002 如图1所示, 使用者通过高尔夫球袋上的背带背负球袋, 球袋呈横卧状, 两根背带 (41; 42)在使用者的背部交叉, 交叉处固定连接。 球袋靠在使用者的后腰或臀部, 在两根背 带固定连接的情况下, 不同的使用者, 身材或体型不同, 球袋抵靠使用者的部位不同, 使用 者背负球袋的感受也不同。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 使高尔夫球袋上两根背。

7、带的位置能够调节。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带连接器, 运用于高 尔夫球袋, 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盘形件、 位于下方的第二盘形件、 将第一盘形件和第二盘形 件铰接的铰接件; 第一盘形件设有供第一背带穿过的第一穿孔, 第二盘形件设有供第二背 带穿过的第二穿孔; 第一盘形件设有第一凹陷结构, 第二盘形件设有第二凹陷结构, 第一凹 陷结构位于第一穿孔底面的下方, 第二凹陷结构位于第二穿孔顶面的上方, 铰接件的顶部 淹没在第一凹陷结构中, 铰接件的底部淹没在第二凹陷结构中。 0005 按上述技术方案, 高尔夫球袋的两根背带, 分别为第一背带和第二背带, 其中,。

8、 第 一背带穿在第一穿孔中, 第二背带穿在第二穿孔中。 第一背带能够在第一穿孔中抽动, 第二 背带能够在第二穿孔中抽动, 第一盘形件能够相对第二盘形件转动, 相应地, 第二盘形件也 能够相对第一盘形件转动, 如此, 交叉的第一背带和第二背带之间的角度能够调节, 第一背 带和第二背带交叉的位置能够调节。 0006 使用者背负高尔夫球袋, 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器, 能够方便地调节两根背 带之间的相对位置, 以及两根背带的交叉位置, 进而使两根背带能够适应不同身材的使用 者, 例如, 较瘦的使用者, 两根背带之间的夹角减小, 较胖的使用者, 两根背带之间的夹角增 大; 再如, 抽动其中一根背带,。

9、 能够使球袋一端上升或下降, 进而使球袋与使用者的接触部 位让使用者感觉舒适。 附图说明 000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08 图1为使用者背负无本实用新型所述背带连接器的高尔夫球袋的示意图; 0009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背带连接器与两根背带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10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背带连接器的示意图; 0011 图4为图3的爆炸图 0012 图5为图3中从下方观察背带连接器所得的示意图; 0013 图6为图5的爆炸图。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0992873 U 3 0014 图中符号说明: 0015 100、 背带连接器; 0016 10、 第一。

10、盘形件; 101、 第一凹陷结构; 11、 盖体部分; 12、 第一圆盘部分; 13、 第一左 侧穿孔结构; 14、 第一右侧穿孔结构; 15、 第一中部穿孔结构; 16、 第一通孔; 17、 第二通孔; 0017 20、 第二盘形件; 201、 第二凹陷结构; 21、 圆环部分; 22、 加强板块; 23、 第二圆盘部 分; 24、 第二中部穿孔结构; 25、 第二左侧穿孔结构; 26、 第二右侧穿孔结构; 27、 第三通孔; 0018 30、 铆钉; 301、 铆钉的头部; 31、 环形件; 0019 41、 第一背带; 42、 第二背带; 0020 50、 球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11、 如图3, 一种背带连接器, 运用于高尔夫球袋, 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盘形件10、 位于 下方的第二盘形件20、 将第一盘形件和第二盘形件铰接的铰接件。 0022 参考图2, 第一盘形件10设有供第一背带41穿过的第一穿孔, 第二盘形件设有供第 二背带42穿过的第二穿孔。 0023 结合图4、 图6, 第一盘形件10设有第一凹陷结构101, 第二盘形件20设有第二凹陷 结构201, 第一凹陷结构位于第一穿孔底面的下方, 第二凹陷结构位于第二穿孔顶面的上 方, 铰接件的顶部淹没在第一凹陷结构101中, 铰接件的底部淹没在第二凹陷结构201中。 如 此, 第一背带41穿入第一穿孔, 铰接件的顶部不会。

12、对第一背带在第一穿孔中抽动而产生妨 碍; 第二背带42穿入第二穿孔, 铰接件的底部不会对第二背带在第二穿孔中抽动而产生妨 碍。 0024 第一盘形件10包括盖体部分11和第一圆盘部分12, 第一圆盘部分位于盖体部分的 下方, 第一圆盘部分的外径小于盖体部分的外径, 盖体部分设有第一左侧穿孔结构13和第 一右侧穿孔结构14, 第一圆盘部分设有第一中部穿孔结构15, 第一左侧穿孔结构、 第一右侧 穿孔结构和第一中部穿孔结构构成所述第一穿孔; 第一左侧穿孔结构、 第一右侧穿孔结构 均与第一圆盘部分具有间隙。 作为一种选择, 第一盘形件为塑料件, 具有一定的柔性。 第一 左侧穿孔结构、 第一右侧穿孔结。

13、构均与第一圆盘部分具有间隙, 该间隙能够吸收第一盘形 件的变形, 以及因第一盘形件受力变形而产生的内应力, 如此, 能够避免第一盘形件损坏。 0025 第一背带41经第一左侧穿孔结构13、 第一中部穿孔结构15、 第一右侧穿孔结构14 穿过所述第一穿孔。 0026 所述盖体部分11呈圆锥形, 第一左侧穿孔结构13和第一右侧穿孔结构14直接开设 在盖体部分的边缘处, 使第一盘形件10的结构精简。 所述盖体部分与所述第一圆盘部分12 经注塑一体成型, 具有较好的强度。 0027 结合图4、 图6, 第二盘形件20包括圆环部分21、 加强板块22和第二圆盘部分23; 加 强板块的截面呈凹形, 加强板。

14、块位于圆环部分中, 加强板块的左端与圆环部分的左侧连接, 加强板块的右端与圆环部分的右侧连接, 第二圆盘部分位于圆环部分的中心处且设置在加 强板块上, 加强板块底部与第二圆盘部分之间的间隙构成第二中部穿孔结构24; 圆环部分 设有第二左侧穿孔结构25和第二右侧穿孔结构26, 第二左侧穿孔结构位于加强板块的左端 处, 第二右侧穿孔结构位于加强板块的右端处, 第二左侧穿孔结构、 第二右侧穿孔结构和第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0992873 U 4 二中部穿孔结构构成所述第二穿孔。 0028 第二盘形件20的圆环部分21的强度因加强板块22的设置而得到保证, 如此, 第二 盘形件的结构精简。

15、, 制造成本低廉。 0029 第二背带42经第二左侧穿孔结构25、 第二中部穿孔结构24、 第二右侧穿孔结构26 而穿过所述第二穿孔。 0030 结合图4、 图6, 铰接件包括铆钉30和环形件31, 铆钉穿过第一盘形件10和第二盘形 件20, 铆钉的头部301陷在第一凹陷结构101中, 环形件过盈配合在铆钉上, 环形件陷在第二 凹陷结构201中。 所述盖体部分11的中心处开设第一通孔16, 第一圆盘部分12的中心处开设 第二通孔17, 第一凹陷结构101设置在第一圆盘部分的中心处, 第二通孔位于第一凹陷结构 101的中心处。 所述第二凹陷结构201设置在第二圆盘部分的中心处, 第二圆盘部分的中。

16、心 处设有第三通孔27, 第三通孔位于第二凹陷结构的中心处。 铆钉30由上而下穿过第一通孔 16, 穿入第二通孔17和第三通孔27, 铆钉的头部配合在第一凹陷结构201中, 环形件31过盈 配合在铆钉的底端, 并位于第二凹陷结构201中。 如此设置铰接件, 不仅安装拆卸方便, 而且 铰接件不妨碍第一背带41和第二背带42在相应的穿孔中抽动。 作为一种改进, 铆钉30的底 端开设螺纹孔, 螺纹孔中螺接有螺栓, 螺栓头的外径大于铆钉底端的外径, 如此, 螺栓头能 够限制环形件31, 避免环形件脱离铆钉。 0031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依据本 实用新型的思想, 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 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0992873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210992873 U 6 图3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210992873 U 7 图6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210992873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背带 连接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背带连接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191826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