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pdf
《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pdf(1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2086399.0 (22)申请日 2019.11.27 (73)专利权人 天津志臻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华苑产业区 海泰华科三路1号2号楼A座-1-109 (72)发明人 闫志旺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833 代理人 尹均利 (51)Int.Cl. B65G 43/08(2006.01) B65G 47/90(2006.01) B65G 61/00(2006.01) B65G 47/74(2006.0。
2、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 置, 包括, 支架; 第一提升部, 用于将放置的产品 向上提升; 第二提升部, 用于将放置的产品向下 提升; 转运部, 通过支架置于第一提升部和第二 提升部上方, 用于将第一提升部的产品转运至第 二提升部; 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提 升部、 第二提升部和转运部之间的工作; 传感器 组件, 传感器组件至少包括第一传感器、 第二传 感器和第三传感器, 以使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提升 部上升, 转运部将第一提升部的产品抓取至第二 提升部, 第二提升部下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 种塑料箱自动切换。
3、装置, 采用自动化的结构用在 箱子搬运、 满箱和空箱之间切换场合, 以保证搬 运的稳定性, 提高效率。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9页 CN 211003318 U 2020.07.14 CN 211003318 U 1.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支架; 第一提升部, 连接于所述支架, 用于将放置的产品向上提升; 第二提升部, 置于所述第一提升部的一侧, 用于将放置的产品向下提升; 转运部, 通过所述支架置于所述第一提升部和所述第二提升部上方, 用于将所述第一 提升部的产品转运至所述第二提升部; 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提升部、 所述第二提升部和所述。
4、转运部之 间的工作; 传感器组件, 所述传感器组件至少包括第一传感器、 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 且分别 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提升部、 所述第二提升部和所述转运部的工作, 并形成相应检测信号, 所 述检测信号反馈至控制装置, 以使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提升部上升, 所述转运部将 所述第一提升部的产品抓取至所述第二提升部, 所述第二提升部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提升部和所 述第二提升部相同, 所述第一提升部包括固定架, 通过所述固定架将所述第一提升部和所 述第二提升部左右放置于所述支架内; 沿所述支架的竖直方向, 所述固定架上通过第一导轨滑动。
5、连接固定座, 所述固定座上 设有放置平台, 所述固定座通过连接的第一驱动部以使所述放置平台沿所述第一导轨的长 度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 置于所述固定架的第一直齿和与所述第一直齿啮合的第一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同轴连接的 第一转轴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固定座, 所述第一转轴上还设有第三齿轮, 且所述固定座上 还设有第一电机, 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减速器连接第二齿轮, 所述第三齿轮和 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二齿轮的转动, 能够带动啮合 的所述第三齿轮转动, 从而使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一直齿啮合。
6、, 以使所述固定座沿所述 支架竖直方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置平台边缘设 有阻挡块, 所述阻挡块用于限制产品的水平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支架的竖直方 向, 所述固定架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第一到位传感器, 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抵 接时,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驱动部, 以限制所述第一驱动部的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运 部包括连接架和置于其上通过第二导轨滑动连接的连接座, 所述连接座上设有夹取部, 且 所述连接座通。
7、过连接的第二驱动部以使所述夹取部运动至所述第一提升部上方或所述第 二提升部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二导轨的长 度方向, 所述连接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到位传感器, 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 抵接时,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驱动部, 以限制所述第二驱动部的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取部包括固定 连接于所述连接座的第三导轨, 所述第三导轨上滑动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卡爪, 两个所述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1003318 U 2 卡爪分别固定连接于气缸的顶杆, 通过所述气缸使。
8、两个所述卡爪相互靠近或远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 置于所述连接架的第二直齿和与所述第二直齿啮合的第四齿轮, 位于所述连接座的第二电 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减速器连接所述第四齿轮, 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四 齿轮的转动以与所述第二直齿啮合, 从而使所述连接座沿所述支架水平方向运动。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1003318 U 3 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 对于箱子的搬运, 为了。
9、节约人力成本, 一般采用 叉车配合以人工进行转运, 但是此种情况下, 需要事先将箱子叠放于平台上, 叉车才能进行 搬运工作, 而在有些有限的空间内, 不适合叉车的进入, 以及在需要人工实现满箱和空箱之 间切换场合, 只能通过人工手动搬运来实现, 该种方式不仅效率较低, 而且受外界、 人为等 因素影响太多, 箱子叠加时的稳定性较差, 容易在搬运过程中产生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 采用自动化的结构用 在箱子搬运、 满箱和空箱之间切换场合, 以保证搬运的稳定性, 提高效率。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0、: 0005 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 包括, 0006 支架; 0007 第一提升部, 连接于所述支架, 用于将放置的产品向上提升; 0008 第二提升部, 置于所述第一提升部的一侧, 用于将放置的产品向下提升; 0009 转运部, 通过所述支架置于所述第一提升部和所述第二提升部上方, 用于将所述 第一提升部的产品转运至所述第二提升部; 0010 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提升部、 所述第二提升部和所述转运 部之间的工作; 0011 传感器组件, 所述传感器组件至少包括第一传感器、 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 且 分别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提升部、 所述第二提升部和所述转运部的工作, 。
11、并形成相应检测信 号, 所述检测信号反馈至控制装置, 以使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提升部上升, 所述转运 部将所述第一提升部的产品抓取至所述第二提升部, 所述第二提升部下降。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提升部和所述第二提升部相同, 所述第一提升部包括固定架, 通过所述固定架将所述第一提升部和所述第二提升部左右放置于所述支架内; 0013 沿所述支架的竖直方向, 所述固定架上通过第一导轨滑动连接固定座, 所述固定 座上设有放置平台, 所述固定座通过连接的第一驱动部以使所述放置平台沿所述第一导轨 的长度方向运动。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置于所述固定架的第一直齿和与所述第一直齿。
12、啮 合的第一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同轴连接的第一转轴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固定座, 所述第一 转轴上还设有第三齿轮, 且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第一电机, 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 一减速器连接第二齿轮, 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电机 驱动所述第二齿轮的转动, 能够带动啮合的所述第三齿轮转动, 从而使第一齿轮和第一直 说明书 1/5 页 4 CN 211003318 U 4 齿啮合, 以使所述固定座沿所述支架竖直方向运动。 0015 进一步的, 所述放置平台边缘设有阻挡块, 所述阻挡块用于限制产品的水平运动。 0016 进一步的, 沿所述支架的竖直方向, 所述固定架的上下两。
13、端均设有第一到位传感 器, 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抵接时,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驱动部, 以限制 所述第一驱动部的运动。 0017 进一步的, 所述转运部包括连接架和置于其上通过第二导轨滑动连接的连接座, 所述连接座上设有夹取部, 且所述连接座通过连接的第二驱动部以使所述夹取部运动至所 述第一提升部上方或所述第二提升部上方。 0018 进一步的, 沿所述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 所述连接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到位传 感器, 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抵接时,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驱动部, 以限 制所述第二驱动部的运动。 0019 进一步的, 所述夹取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座的第。
14、三导轨, 所述第三导轨上 滑动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卡爪, 两个所述卡爪分别固定连接于气缸的顶杆, 通过所述气缸 使两个所述卡爪相互靠近或远离。 0020 进一步的, 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置于所述连接架的第二直齿和与所述第二直齿啮 合的第四齿轮, 位于所述连接座的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减速器连接所述第四齿轮, 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四齿轮的转动以与所述第二直齿啮合, 从而使所述 连接座沿所述支架水平方向运动。 0021 相对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0022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 采用自动化的结构用在箱子搬 运、 满箱。
15、和空箱之间切换场合, 以保证搬运的额稳定性, 提高效率。 0023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 通过在各个转换、 运动过程中均 设计有相应传感器, 用于到位、 感应检测判断, 以使运动部件均自动反馈动作形态, 并通过 控制装置实现互锁互动。 0024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 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提升部、 转运 部之间的配合, 以实现箱子从第一提升部到第二提升部的转换叠加, 定位精度较高, 箱子组 合的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0025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 本实用新 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并。
16、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 附图中: 0026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主视图; 0028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左视图; 0029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提升部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提升部左视图; 0031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提升部后视图; 0032 图7为图6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说明书 2/5 页 5 CN 211003318 U 5 0033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转运部俯视图; 0034。
17、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转运部剖面主视图; 0035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转运部左视图。 0036 附图标记说明: 0037 1-支架; 2-第一提升部; 21-固定架; 22-第一导轨; 23-固定座; 24-第一到位传感 器; 25-放置平台; 26-第一驱动部; 261-轴承; 262-第一齿轮; 263-第二齿轮; 264-第一直齿; 265-第一电机; 266-第一减速器; 267-第三齿轮; 268-第一转轴; 3-第二提升部; 4-转运部; 41-连接架; 42-第二导轨; 43-第二到位传感器; 44-气缸; 45-第三导轨; 46-卡爪; 47-第二直 齿; 。
18、48-第二驱动部; 481-第二电机; 482-第二减速器; 483-第四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 以相互组合。 003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中心” 、“纵向” 、“横向” 、“上” 、“下” 、 “前”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 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
19、理解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等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 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第二” 等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除非另 有说明,“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4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 装”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 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
20、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1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42 如图1、 图2和图3所示, 一种塑料箱自动切换装置, 采用自动化的结构用在箱子搬 运、 满箱和空箱之间切换场合。 包括, 支架1; 第一提升部2, 连接于支架1, 用于将放置的产品 向上提升; 第二提升部3, 置于第一提升部2的一侧, 用于将放置的产品向下提升; 转运部4, 通过支架1置于第一提升部2和第二提升部3上方, 用于将第一提升部2的产品转运至第二提 升部3; 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用于控。
21、制第一提升部2、 第二提升部3和转运部4之间的工作。 0043 具体的, 在需要对箱子进行满箱和空箱的转换时, 位于第一提升部2的满箱向上提 升一个箱子的高度, 通过转运部4将位于最上方的箱子转运至第二提升部3, 在控制第二提 升部3下降一个箱子的高度, 第一提升部2上升一个箱子的高度后, 转运部4再进行第一提升 部2最上方箱子的抓取, 以此循环, 从而实现将第一提升部2叠放的箱子转运至第二提升部 3, 通过自动化的形式实现箱子的自动转运, 以保证搬运的稳定性, 提高效率。 通过控制装置 控制提升部、 转运部4之间的配合, 以实现箱子从第一提升部2到第二提升部3的转换叠加, 定位精度较高, 箱。
22、子组合的稳定性较好。 说明书 3/5 页 6 CN 211003318 U 6 0044 更为具体的, 在第一提升部2、 第二提升部3、 转运部4的运动过程中, 各部分何时工 作, 且相互之间如何配合, 都需要保证较好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装置中还包括传感器 组件, 传感器组件至少包括第一传感器、 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 且分别用于检测第一提 升部2、 第二提升部3和转运部4的工作, 并形成相应检测信号, 检测信号反馈至控制装置, 以 使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提升部2上升, 转运部4将第一提升部2的产品抓取至第二提升部3, 第 二提升部3下降。 通过在各个转换、 运动过程中均设计有相应传感器,。
23、 用于到位、 感应检测判 断, 以使运动部件均自动反馈动作形态, 并通过控制装置实现互锁互动。 004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 图4、 图5、 图6和图7所示, 第一提升部2和 第二提升部3相同, 两者结构相同, 配合时只要通过控制装置控制一者上升, 一者下降即可。 第一提升部2包括固定架21, 通过固定架21将第一提升部2和第二提升部3左右放置于支架1 内; 沿支架1的竖直方向, 固定架21上通过第一导轨22滑动连接固定座23, 固定座23上设有 放置平台25, 固定座23通过连接的第一驱动部26以使放置平台沿第一导轨22的长度方向运 动。 在使用时, 需要的产品叠放于第。
24、一提升部2的放置平台25上, 第二提升部3的放置平台25 为空, 此时, 为了能够实现将箱子从第一提升部2搬运至第二提升部3, 第一提升部2的放置 平台25位于最低点, 第一提升部2最上端的箱子能够与转运部4配合, 第二提升部3于转运部 之间具有一个箱子的距离。 此种状态下, 控制装置控制转运部4对第一提升部2最上方的箱 子夹取后转运至第二提升部3的放置平台25上, 转运部4松开复位, 并且, 控制装置控制第一 提升部2上升一个箱子的距离, 第二提升部3下降一个箱子的距离后, 转运部4继续对第一提 升部2最上方的箱子进行夹取转运, 以此循环, 至第一提升部2的箱子全部转运至第二提升 部3, 完。
25、成搬运。 0046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 第一提升部2、 第二提升部3上升或下降的距离通过控制装置 预先设置, 根据箱子的不同的高度可作前期预设, 且在第一提升部2、 第二提升部3、 转运部4 之间的配合, 通过相应的传感器将检测的信号反馈至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即可控制相应的 部件工作。 0047 具体的, 第一驱动部26包括置于固定架21的第一直齿264和与第一直齿264啮合的 第一齿轮262, 第一齿轮262同轴连接的第一转轴268通过轴承261连接于固定座23, 第一转 轴268上还设有第三齿轮267, 且固定座23上还设有第一电机265, 第一电机265的输出端通 过第一减速器266连接。
26、第二齿轮263, 第三齿轮267和第二齿轮263啮合, 控制装置控制第一 电机265驱动第二齿轮263的转动, 能够带动啮合的第三齿轮267转动, 从而使第一齿轮262 和第一直齿264啮合, 以使固定座23沿支架1竖直方向运动。 通过齿轮传动的方式实现固定 座23的运动, 从而使第一齿轮262与第一直齿264啮合, 以使控制装置控制固定座23上升或 下降, 此种齿轮的啮合方式的运动精度较高, 稳定性较好。 0048 可选的, 放置平台25边缘设有阻挡块, 阻挡块用于限制产品的水平运动。 通过阻挡 块的设置, 能够提高箱子在叠放于放置平台时的稳定性。 0049 优选的, 沿支架1的竖直方向, 。
27、固定架21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第一到位传感器24, 固 定座23与第一到位传感器24抵接时, 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驱动部26, 以限制第一驱动部26的 运动。 通过第一到位传感器24的设置, 对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行限位, 以避免过运动造成设备 的损坏, 同时在任一第一到位传感器24检测到相应信号时, 一个代表开始, 一个代表结束转 运, 能够使控制装置实现自动判别搬运的开始和结束, 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 无需人工操 说明书 4/5 页 7 CN 211003318 U 7 作。 0050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 如图8、 图9和图10所示, 转运部4包括连接架41和置于 其上通过第二导轨42滑动连接的。
28、连接座, 连接座上设有夹取部, 且连接座通过连接的第二 驱动部48以使夹取部运动至第一提升部2上方或第二提升部3上方。 夹取部包括固定连接于 连接座的第三导轨45, 第三导轨45上滑动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卡爪46, 两个卡爪46分别固 定连接于气缸44的顶杆, 通过气缸44使两个卡爪46相互靠近或远离。 在转运部4需要对第一 提升部2最上方的箱子进行夹取时, 由于气缸44控制两个卡爪46处于相互远离状态(为初始 状态, 以避免第一提升部2上升时, 卡爪46与箱子干涉), 控制装置控制气缸44工作, 以使两 个卡爪46相互靠近, 从而分别抵接于箱子的对称的两侧壁, 并施加一定的压力用于夹紧箱 子。。
29、 夹紧后, 相应传感器将夹紧信号反馈至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驱动部48工作, 以 使卡爪46夹取的箱子随之运动至第二提升部3上方, 此时, 由于预先设置的第二提升部3的 放置平台25与转运部4有一个箱子高度的距离, 所以, 夹取的箱子置于第二提升部3上方时, 正好能够放置于第二提升部3的平台上, 传感器检测到该到位信号后, 控制气缸44工作, 两 个卡爪46相互远离, 且连接座返回第一提升部2上方, 准备下一次的夹取转运。 0051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 在将箱子从第一提升部2转运至第二提升部3时, 放置平台25 的阻挡块同于保证箱子的稳定性, 如果放置平台25上设置相应阻挡块时, 在预先。
30、设置的第 一提升部2和第二提升部3每次上升或下降的距离应该在箱子高度的基础上加上阻挡块的 高度, 以避免转运部4转运至第二提升部3时, 箱子与阻挡块侧壁触碰, 造成产品损伤。 0052 具体的, 第二驱动部48包括置于连接架41的第二直齿47和与第二直齿47啮合的第 四齿轮483, 位于连接座的第二电机481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减速器482连接第四齿轮483, 控 制装置控制第二电机481驱动第四齿轮483的转动以与第二直齿47啮合, 从而使连接座沿支 架1水平方向运动。 通过齿轮传动的方式实现连接座的运动, 从而使第四齿轮483与第二直 齿47啮合, 以使控制装置控制连接座水平运动, 此种齿轮的。
31、啮合方式的运动精度较高, 稳定 性较好。 0053 可选的, 沿第二导轨42的长度方向, 连接架4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到位传感器43, 连接座与第二到位传感器43抵接时, 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驱动部48, 以限制第二驱动部48的 运动。 通过第二到位传感器43的设置, 对水平方向的运动进行限位, 以使连接座在与其中一 个第二到位传感器43抵接时, 卡爪46正好能够抓取第一提升部2的箱子, 并带动该箱子运动 至连接座与另一个第二到位传感器43抵接时, 停止运动, 使该箱子位于第二提升部3上方, 从而使转运部4水平方向转动时箱子定位具有较高的精度, 使箱子叠加的稳定性更好。 005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
32、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5/5 页 8 CN 211003318 U 8 图1 说明书附图 1/9 页 9 CN 211003318 U 9 图2 说明书附图 2/9 页 10 CN 211003318 U 10 图3 说明书附图 3/9 页 11 CN 211003318 U 11 图4 说明书附图 4/9 页 12 CN 211003318 U 12 图5 说明书附图 5/9 页 13 CN 211003318 U 13 图6 说明书附图 6/9 页 14 CN 211003318 U 14 图7 说明书附图 7/9 页 15 CN 211003318 U 15 图8 图9 说明书附图 8/9 页 16 CN 211003318 U 16 图10 说明书附图 9/9 页 17 CN 211003318 U 17 。
- 内容关键字: 塑料箱 自动 切换 装置
纳米气泡布面除油预缩设备.pdf
半导体老化冷热测试装置.pdf
RFID芯片剪切力测试仪.pdf
可按摩式颈托睡眠头枕及汽车座椅.pdf
汽车点火装饰圈.pdf
起落架部件机加工同心度辅助工装.pdf
园林绿化垃圾处理装置.pdf
施工物料分筛装置.pdf
鸡粪螺旋挤出设备.pdf
用于分砖的压砖装置.pdf
故障电池包防护箱.pdf
耐磨型泥沙挖掘齿.pdf
阀门锁盖设备.pdf
用于多肽固相合成的后处理系统及多肽固相合成设备.pdf
高压线圈导线拉紧装置.pdf
可调式带锯机切割辅助工装.pdf
温度压力一体化检测的波码通信控制装置.pdf
屋面防水卷材辅助施工设备.pdf
桥梁支座变形角度测量装置.pdf
便于冷却烘干的塑料玩具注塑机.pdf
防护插板.pdf
基于特征融合Transformer的多对比度核磁共振图像超分辨率方法.pdf
复叠制冷压缩机组.pdf
盾构管片拼装定位分体测量装置.pdf
自组装多肽RAKA 16的合成方法.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盾构掘进机姿态分项预测方法.pdf
宫颈TCT切片的多类型细胞核标注及多任务处理方法.pdf
基于自然资源工程勘测面积的测量装置.pdf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质电厂燃烧控制决策优化方法及系统.pdf
低功率的医院污水处理装置.pdf
基于FV-MViT的指静脉识别方法、装置及相关介质.pdf
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pdf
洗衣机程控器老化仿真测试仪.pdf
用于测量在测量气体中的至少一种气体成分的浓度的方法.pdf
自动检测外径装置及带该装置的陶瓷芯柱外径研磨装置.pdf
用于对薄层的厚度进行无损测量的测量探头.pdf
一种分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和3D显示装置.pdf
测定糖化血清蛋白的试剂盒.pdf
一种摆动式红外地球敏感器的故障模拟方法.pdf
托盘及用于稳定托盘的装置.pdf
使用眼睛注视技术、盲点指示器和驾驶员经验的预测人机接口.pdf
混凝土浇筑层骨料分布均匀性的检测取样工具及检测方法.pdf
辅助数据管理.pdf
一种“旋转磁场”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
基于无线传感网的建筑结构震害评估系统及方法.pdf
多取代吡咯类他汀内酯脱水化合物及其用途.pdf
一种基于图像隐藏技术的防伪方法.pdf
光学装置、光学构件和具有该光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pdf
用于改进图像匹配的方法和设备.pdf
粉末容器和粉末处理装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