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旋无人机尾桨的壳体.pdf

上传人:刘** 文档编号:11905885 上传时间:2021-11-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31.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单旋无人机尾桨的壳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单旋无人机尾桨的壳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单旋无人机尾桨的壳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档描述:

《单旋无人机尾桨的壳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旋无人机尾桨的壳体.pdf(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429613.1 (22)申请日 2019.08.30 (73)专利权人 陈秀梨 地址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霞美镇 邱钟村陈塘80号 (72)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51)Int.Cl. B64C 27/82(2006.01) B64D 33/1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单旋无人机尾桨的壳体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旋无人机尾桨的 壳体, 属于无人机领域, 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 体, 第一壳体的内部下端面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

2、 架, 固定架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电机, 电机通过 电机轴固定安装有尾桨轴, 尾桨轴的上端侧面固 定安装于第二壳体上端面一端固定安装的轴承 的内部, 固定架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导热柱, 导 热柱的侧面固定安装于第一壳体下端面开设的 第一通孔的内部, 导热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散热 板, 散热板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散热翅片, 第二 壳体的下端面均固定安装有凸块。 该单旋无人机 尾桨的壳体, 通过固定架和导热柱可将电机产生 的热量快速传递到散热板内, 在通过散热板可散 热翅片可将热量快速散失, 提高散热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1001830 U 2020.07.14 CN 2。

3、11001830 U 1.一种单旋无人机尾桨的壳体, 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壳体(1)的内部下端面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架(3), 所述固定架(3)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 电机(4), 所述电机(4)通过电机轴固定安装有尾桨轴(5), 所述尾桨轴(5)的上端侧面固定 安装于第二壳体(2)上端面一端固定安装的轴承的内部, 所述固定架(3)的下端面固定安装 有导热柱(6), 所述导热柱(6)的侧面固定安装于第一壳体(1)下端面开设的第一通孔(7)的 内部, 所述导热柱(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散热板(8), 所述散热板(8)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散 热翅片(9)。 2.根据。

4、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旋无人机尾桨的壳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2) 的下端面均固定安装有凸块(21), 所述凸块(21)滑动连接于第一壳体(1)上端面开设的凹 槽(22)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旋无人机尾桨的壳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22)的下 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23), 所述第一弹簧(23)的上端接触连接于凸块(21)的下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旋无人机尾桨的壳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块(21)的侧 面开设有滑槽(24), 所述滑槽(2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25), 所述卡块(25)滑动连接于 凹槽(22)侧面开设的第二通孔(26)的。

5、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旋无人机尾桨的壳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块(25)的一 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27), 所述第二弹簧(27)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滑槽(24)的内部。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001830 U 2 一种单旋无人机尾桨的壳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 更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单旋无人机尾桨的壳体。 背景技术 0002 在无人机领域中, 主旋翼旋转产生的反扭矩需要通过尾桨的旋转来平衡, 从而才 能保持机体的稳定。 0003 传统的单旋无人机尾桨的壳体在使用过程中, 内部的动力元件工作产生的热量不 能快速散失, 容易导致元件温度。

6、升高, 影响使用, 散热效果较差, 且传统的单旋无人机尾桨 的壳体, 通常是通过螺栓将壳体固定在一起, 当需要维修时, 壳体拆卸较为麻烦, 维修较为 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旋无人机尾桨的 壳体, 通过固定架和导热柱可将电机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到散热板内, 再通过散热板和散 热翅片可将热量快速散失, 提高散热效果, 通过卡块和第二通孔可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固定在一起, 装卸较为简单, 维修较为方便。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单旋无人机尾桨的壳体, 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所述第。

7、一壳体的内部下 端面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架, 所述固定架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电机, 所述电机通过电机轴 固定安装有尾桨轴, 所述尾桨轴的上端侧面固定安装于第二壳体上端面一端固定安装的轴 承的内部, 所述固定架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导热柱, 所述导热柱的侧面固定安装于第一壳 体下端面开设的第一通孔的内部, 所述导热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散热板, 所述散热板的下 端面固定安装有散热翅片, 通过固定架和导热柱可将电机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到散热板 内, 再通过散热板和散热翅片可将热量快速散失, 提高散热效果, 通过卡块和第二通孔可将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在一起, 装卸较为简单, 维修较为方便。 0007 进一步的。

8、, 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面均固定安装有凸块, 所述凸块滑动连接于第一 壳体上端面开设的凹槽的内部, 可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定位, 避免第一壳体和第二 壳体之间发生偏移。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凹槽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 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接触连 接于凸块的下端面, 通过第一弹簧的弹力, 可在卡块脱离第二通孔时将凸块推出凹槽, 方便 拆卸。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凸块的侧面开设有滑槽, 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 所述卡 块滑动连接于凹槽侧面开设的第二通孔的内部, 可将凸块固定在凹槽的内部, 从而将第一 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住。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卡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

9、二弹簧, 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 装于滑槽的内部, 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 可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卡块脱离第二通孔。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001830 U 3 0011 相比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2 (1)本方案通过固定架和导热柱可将电机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到散热板内, 再通 过散热板和散热翅片可将热量快速散失, 提高散热效果, 通过卡块和第二通孔可将第一壳 体和第二壳体固定在一起, 装卸较为简单, 维修较为方便。 0013 (2)第二壳体的下端面均固定安装有凸块, 凸块滑动连接于第一壳体上端面开设 的凹槽的内部, 可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定位, 避免第一壳。

10、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发生偏 移。 0014 (3)凹槽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 第一弹簧的上端接触连接于凸块的下端 面, 通过第一弹簧的弹力, 可在卡块脱离第二通孔时将凸块推出凹槽, 方便拆卸。 0015 (4)凸块的侧面开设有滑槽, 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 卡块滑动连接于凹槽侧 面开设的第二通孔的内部, 可将凸块固定在凹槽的内部, 从而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 住。 0016 (5)卡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 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滑槽的内部, 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 可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卡块脱离第二通孔。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

11、型的A处放大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结构俯视图。 0020 图中标号说明: 0021 1第一壳体、 2第二壳体、 21凸块、 22凹槽、 23第一弹簧、 24滑槽、 25卡块、 26第二通 孔、 27第二弹簧、 3固定架、 4电机、 5尾桨轴、 6导热柱、 7第一通孔、 8散热板、 9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

12、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 请参阅图1-3, 一种单旋无人机尾桨的壳体, 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 请参阅 图1、 图2和图3, 第一壳体1的内部下端面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架3, 固定架3的上端面固定安 装有电机4, 型号为5IK90RGN, 电机4与开关和外部电源通过导线串联连接, 电机4通过电机 轴固定安装有尾桨轴5, 尾桨轴5的上端侧面固定安装于第二壳体2上端面一端固定安装的 轴承的内部, 固定架3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导热柱6, 导热柱6的侧面固定安装于第一壳体1 下端面开设的第一通孔7的内部, 导热柱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散热板8, 固定架3、 导热柱6和 散热板。

13、8均为石墨烯材料制成, 可快速将电机4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固定架3和导热柱6输送 到散热板8进行散热, 提高散热效果, 散热板8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散热翅片9, 通过散热翅 片9可增加散热板8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第二壳体2的下端面均固 定安装有凸块21, 凸块21滑动连接于第一壳体1上端面开设的凹槽22的内部, 可对第一壳体 1和第二壳体2进行定位, 避免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发生偏移, 凹槽22的下端面固定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001830 U 4 安装有第一弹簧23, 第一弹簧23的上端接触连接于凸块21的下端面, 通过第一弹簧23的弹 力, 可在。

14、卡块25脱离第二通孔26时将凸块21推出凹槽22, 方便拆卸, 凸块21的侧面开设有滑 槽24, 滑槽2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25, 卡块25滑动连接于凹槽22侧面开设的第二通孔26 的内部, 可将凸块21固定在凹槽22的内部, 从而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固定住, 卡块25的 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27, 第二弹簧27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滑槽24的内部, 在第二弹簧 27的作用下, 可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卡块25脱离第二通孔26。 0024 使用时, 电机4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固定架3快速传递到导热柱6内, 再通过导热柱 6传递到散热板8内, 通过散热板8和散热翅片9可将热量快速散失, 提高散热效果。

15、, 当第一壳 体1和第二壳体2内部元件损坏时, 按压卡块25, 卡块25向滑槽24的内部移动, 第二弹簧27压 缩, 当卡块25的一端脱离第二通孔26时, 第一弹簧23伸长, 推动凸块21移动, 使得凸块21脱 离凹槽22, 从而可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分离开来, 拆卸较为简单, 维修较为方便。 0025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001830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11001830 U 6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11001830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无人 机尾 壳体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单旋无人机尾桨的壳体.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190588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