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使用的上料装置.pdf
《便于使用的上料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便于使用的上料装置.pdf(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750679.0 (22)申请日 2019.10.18 (73)专利权人 天津茂荣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八里 台工业园区建设路8号 (72)发明人 徐君哲 (51)Int.Cl. B29C 45/27(2006.01) B29C 45/26(2006.01) B29C 45/73(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便于使用的上料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上料装 置, 包括底座, 所述底座顶部两端。
2、两侧均固定设 置有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顶端之间固定设置有安 装板, 所述支撑杆一端外侧均通过安装孔活动设 置有安装框, 所述安装板底部两端在安装框上方 均固定设置有电动推杆, 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杆 端处与安装框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框外部两侧均 通过安装座安装有马达。 本实用新型通过马达和 螺杆的传动结构设置能够完成第一上模和第二 上模在安装框内部的分离移动, 随着第一上模和 第二上模的移动, 输料管路会被打开, 从而方便 工作人员对输料管路进行清理, 方便了本注塑模 具的后续使用, 因此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注塑 模具的上料结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0999808 。
3、U 2020.07.14 CN 210999808 U 1.一种便于使用的上料装置, 包括底座(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顶部两端两侧均 固定设置有支撑杆(2), 所述支撑杆(2)顶端之间固定设置有安装板(3), 所述支撑杆(2)一 端外侧均通过安装孔活动设置有安装框(4), 所述安装板(3)底部两端在安装框(4)上方均 固定设置有电动推杆(5), 所述电动推杆(5)的伸缩杆端处与安装框(4)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 框(4)外部两侧均通过安装座安装有马达(6), 所述安装框(4)内部在马达(6)一侧均通过转 轴活动设置有螺杆(7), 所述马达(6)的输出轴端通过联轴器与螺杆(7)所在的。
4、转轴传动连 接, 所述安装框(4)内部在螺杆(7)远离安装框(4)的一端外侧均通过螺纹槽分别活动设置 有第一上模(8)、 第二上模(9), 所述第一上模(8)、 第二上模(9)远离螺杆(7)的一端均开设 有输料管路(10), 所述底座(1)顶部在第一上模(8)、 第二上模(9)下方设置有下模(11), 所 述下模(11)上端表面开设有型腔(12), 所述第一上模(8)、 第二下模(11)底部一端在型腔 (12)上方均设置有定型块(13), 所述输料管路(10)的一端穿过定型块(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上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内部在输料 管路(10)外侧均固定设。
5、置有加热片(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上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模(8)远 离螺杆(7)的一端表面在输料管路(10)外侧均开设有卡槽(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上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上模(9)远 离螺杆(7)的一端表面在卡槽(15)内部均固定设置有密封垫(1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上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顶部一 端设置有控制箱(17), 所述控制箱(17)与马达(6)、 电动推杆(5)和加热片(14)电性连接。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999808 U 2 一种便于使用的上料。
6、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便于使用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 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 工具。 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 具体指将受热融化 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 经冷却固化后, 得到成形品。 0003 现有的注塑模具多是直接在模具的上模中开设管路将注塑原理输送到型腔中完 成对注塑模具的上料, 但在模具的长期使用过程中, 原理容易在这些管路中发生凝固而堵 塞住管路, 从而使得注塑模具的上料结构不方便使用, 降低了注塑模具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
7、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上料装置,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 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使用的上料装置, 包括 底座, 所述底座顶部两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顶端之间固定设置有安装 板, 所述支撑杆一端外侧均通过安装孔活动设置有安装框, 所述安装板底部两端在安装框 上方均固定设置有电动推杆, 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杆端处与安装框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框 外部两侧均通过安装座安装有马达, 所述安装框内部在马达一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螺 杆, 所述马达的输出轴端通过联轴器与螺杆所在的转轴传动连接, 所述安装框内部在螺杆 远离安装。
8、框的一端外侧均通过螺纹槽分别活动设置有第一上模、 第二上模, 所述第一上模、 第二上模远离螺杆的一端均开设有输料管路, 所述底座顶部在第一上模、 第二上模下方设 置有下模, 所述下模上端表面开设有型腔, 所述第一上模、 第二下模底部一端在型腔上方均 设置有定型块, 所述输料管路的一端穿过定型块。 0006 优选的, 所述上模内部在输料管路外侧均固定设置有加热片。 0007 优选的, 所述第一上模远离螺杆的一端表面在输料管路外侧均开设有卡槽。 0008 优选的, 所述第二上模远离螺杆的一端表面在卡槽内部均固定设置有密封垫。 0009 优选的, 所述底座顶部一端设置有控制箱, 所述控制箱与马达、 。
9、电动推杆和加热片 电性连接。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 1、 本实用新型通过马达和螺杆的传动结构设置能够完成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在 安装框内部的分离移动, 随着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的移动, 输料管路会被打开, 从而方便工 作人员对输料管路进行清理, 方便了本注塑模具的后续使用, 因此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 注塑模具的上料结构, 且在本模具的日常使用过程中, 还可通过控制箱使位于输料管路外 侧的加热片工作为输料管路进行预热, 有效防止了原料在进入到输料管路中发生冷凝堵 塞, 从而进一步优化了本注塑模具中的上料结构。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0999808。
10、 U 3 0012 2、 本实用新型还在输料管路外侧设置有卡槽和密封垫, 在第一上模与第二上模合 并后, 第二上模一端的密封垫会卡设进卡槽中, 从而使密封垫添堵住第一上模与第二上模 之间的缝隙, 有效避免原料从第一上模与第二上模之间的缝隙处发生泄漏, 防止了因第一 上模与第二上模的结构设置而影响注塑工作的情况发生, 从而保证了本注塑模具的正常使 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使用的上料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使用的上料装置右视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使用的上料装置中第一上模、 第二上模与安装框的安 装视图。 0016 图中。
11、: 1、 底座; 2、 支撑杆; 3、 安装板; 4、 安装框; 5、 电动推杆; 6、 马达; 7、 螺杆; 8、 第 一上模; 9、 第二上模; 10、 输料管路; 11、 下模; 12、 型腔; 13、 定型块; 14、 加热片; 15、 卡槽; 16、 密封垫; 17、 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
12、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 请参阅图1-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使用的上料装置, 包括底 座1, 所述底座1顶部两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杆2, 所述支撑杆2顶端之间固定设置有安 装板3, 所述支撑杆2一端外侧均通过安装孔活动设置有安装框4, 所述安装板3底部两端在 安装框4上方均固定设置有电动推杆5, 所述电动推杆5的伸缩杆端处与安装框4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框4外部两侧均通过安装座安装有马达6, 所述安装框4内部在马达6一侧均通过转 轴活动设置有螺杆7, 所述马达6的输出轴端通过联轴器与螺杆7所在的转轴传动连接, 所述 安装框4内部在螺杆7远离安装框4的一端外侧均通过螺纹槽。
13、分别活动设置有第一上模8、 第 二上模9, 所述第一上模8、 第二上模9远离螺杆7的一端均开设有输料管路10, 所述底座1顶 部在第一上模8、 第二上模9下方设置有下模11, 所述下模11上端表面开设有型腔12, 所述第 一上模8、 第二下模11底部一端在型腔12上方均设置有定型块13, 所述输料管路10的一端穿 过定型块13。 0019 所述上模内部在输料管路10外侧均固定设置有加热片14, 通过加热片14的工作为 输料管路10进行预热, 有效防止了原料在进入到输料管路10中发生冷凝堵塞, 从而进一步 优化了本注塑模具中的上料结构; 所述第一上模8远离螺杆7的一端表面在输料管路10外侧 均开。
14、设有卡槽15, 通过卡槽15来卡合密封垫16; 所述第二上模9远离螺杆7的一端表面在卡 槽15内部均固定设置有密封垫16, 通过密封垫16余卡槽15的卡合能够使密封垫16添堵住第 一上模8与第二上模9之间的缝隙, 有效避免原料从第一上模8与第二上模9之间的缝隙处发 生泄漏; 所述底座1顶部一端设置有控制箱17, 所述控制箱17与马达6、 电动推杆5和加热片 14电性连接, 可通过控制箱17来控制马达6、 电动推杆5和加热片14的工作。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0999808 U 4 0020 工作原理: 通过控制箱17使电动推杆5工作带动安装框4移动来完成第一上模8、 第 二上模9和。
15、下模11的合模工作, 在合模完成后, 用于输料的外界管路会与第一上模8与第二 上模9之间的输料管路10连接, 注塑原料经过输料管路10输入到型腔12中来进行注塑, 在本 模具的长期使用过程中, 如果物料在输料管路10中堆积发生堵塞, 可通过控制箱17使安装 框4外侧的马达6工作带动安装框4内部的螺杆7进行转动, 通过螺纹槽连接螺杆7的第一上 模8和第二上模9会通过在安装框4进行限位的前提下随着螺杆7的转动在安装框4内部进行 移动, 随着第一上模8和第二上模9的移动, 输料管路10会被打开, 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输料 管路10进行清理, 方便了本注塑模具的后续使用, 因此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注塑模。
16、具的 上料结构, 在本模具的日常使用过程中, 还可通过控制箱17使位于输料管路10外侧的加热 片14工作为输料管路10进行预热, 有效防止了原料在进入到输料管路10中发生冷凝堵塞, 从而进一步优化了本注塑模具中的上料结构, 在第一上模8与第二上模9合并后, 第二上模9 一端的密封垫16会卡设进卡槽15中, 从而使密封垫16添堵住第一上模8与第二上模9之间的 缝隙, 有效避免原料从第一上模8与第二上模9之间的缝隙处发生泄漏, 防止了因第一上模8 与第二上模9的结构设置而影响注塑工作的情况发生, 从而保证了本注塑模具的正常使用 效果。 0021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文中, 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
17、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 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而且, 术语 “包括” 、“包含” 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 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 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 002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0999808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10999808 U 6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10999808 U 7 。
- 内容关键字: 便于 使用 装置
能有效保证吸嘴袋质量的焊嘴机.pdf
市政工程用围栏.pdf
高浓度有机废气高效吸收精馏装置.pdf
摆动结构及出水装置.pdf
绝缘环保气体柜.pdf
用于氧化锌生产用的干燥机.pdf
弹出式卫星相机及分离装置.pdf
汽车充电桩电源线地下自动回收装置.pdf
皮带输送机.pdf
有利于促进SBS效应的布里渊光纤激光器.pdf
PDC钻头装卸辅助器.pdf
手套夹取码沓机构.pdf
吸附滤芯的功能恢复设备.pdf
自动化打磨装置.pdf
防爆型振动电机的加固机构.pdf
茶叶加工的烘干装置.pdf
多功能起重机.pdf
建筑材料单体燃烧性能检测辅助安装的装置.pdf
生态微景观演示用教具.pdf
频域知识继承的遥感基础模型轻量化方法.pdf
精制棉漂白滤水装置.pdf
复合型空壳平衡重消失模模具.pdf
铣口自动检测的全自动双激光打标机.pdf
韧性增强型钴锆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pdf
基于设计校核一体化的紧固连接正向设计方法.pdf
气流疏导件及动力电池.pdf
小模数齿轮精度的视觉检测方法及系统.pdf
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pdf
船载油污收集组件及垃圾收集装置.pdf
大豆分级筛选设备.pdf
多轴分布式驱动车辆路面行驶条件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pdf
Java系统消息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